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 药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探讨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和老药新用途,并为制药工程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掌握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应用合理性。

药理学内容繁多复杂,理论抽象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同时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只是单一的课堂讲授, 同时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只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向学生传达信息、面授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空洞,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负担沉重,处于被动状态。由于药理学是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新的药物不断出现,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加之药名繁多,且不易记忆。因此如何使学生变被动吸取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获取和归纳药理知识,灵活运用药理知识的能力,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对培养高素质制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板书,以系统性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把握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贯穿启发式教学理念,不断提出能促进学生思考引起学生重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可以,适当制作些简单的动画,使药物作用机制的抽象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归纳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开展“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一名教师指导10-20名学生,针对典型病例和药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组织讨论。上课90分钟内,前20分钟,教师做好课题内容介绍,并准备好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经过10分钟思考准备,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发言(大概40分钟),其间老师作必要的引导和补充,最后20分钟教师对每个发言进行总结、点评[1]。该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 实践教学改革

药理学实验课中不乏经典实验,对这部分实验内容实验目的要明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启发式的,同时切忌包办所有“问题”的设定,应该鼓励学生在分析教师设定的问题情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问题的解答,当然,问题的提出都应该围绕实验目的来完成。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方面,应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药理学实验教学最好采用先进的生理药理实验微机教学系统,实现实验参数的统一性, 实验结果的平行性, 同时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随时可以存盘、读取和打印,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3 教学手段改革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现在,我们基本停用了板书、挂图等手段,而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看标本、看录像、看临床上常用代表药物药品说明书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药理学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药理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对重要的的概念和代表药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其它同类药的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很少使用的药物,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而临床常用的新药。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小测验、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动画、声音、图形等形式,以直观、新颖、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展示教学内容。这种信息的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接收信息。药理学需要背诵记忆、抽象理解的内容很多,在学习过程中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导致厌学情绪。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将动态影像、图片色彩、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新颖逼真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利用多媒体造成的视觉、听觉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观看具体药物口服的吸收过程,使学生非常形象地掌握了何谓“首关消除”以及首关消除显著的药物可以采用舌下含服的给药途径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有助于知识要点的记忆保持,同时也可节约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板书绘图的时间。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展现板书教学无法演示的宏观和微观世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教师一般先要复习生理学中心脏电生理的有关内容,并讲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因为这些往往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2]。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通过直观的心肌电生理图像的展示和动态对比,引导学生比较、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高效而牢固的掌握知识,同时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多渠道的特点,可以扩大课时容量,丰富教学内容。

4 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性、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药理学理论考试应做好有目的的要求,对于高职制药专业学生,偏向使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要偏向于新药知识或药物新的使用方法等,让学生掌握今后制药发展的趋势。实践考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理实验技术。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医师、药师、公共卫生医师等资格考试题型。及时更新试题库,考前自动组卷,实行教考分离。

参 考 文 献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2篇

《药理学》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显性知识,更要通过隐性知识让学生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首先从隐性知识内涵入手,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分析隐性知识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探讨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隐性知识;临床医学;药理学

药理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历来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更是医学基础课程的主干学科[1],药理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临床医生应具备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因此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显得更为突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为三年),与五年本科生相比《药理学》课时少,学习深度不够,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如文化功底差、自学能力较差等)和环境因素,并不能真正达到《药理学》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包括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一、隐性知识的概念

隐性知识最早是由英国思想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其《人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图志或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2]。波兰尼称前者为显性知识,把后者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结晶[3],隐性知识不仅包括难以言传的知识,还包括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并非难以言明却没有言明的知识。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境遇性、文化性、实践性、对话性等特点[4]。药理学教学活动中的隐性知识是指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理解、直觉、思维、判断等,同时也包括学生自身的良好品质。

二、利用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1.隐性知识对高职临床医学学生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无论是教师资源还是课程资源,都必须与学生资源结合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积累、思维方式、探索经历和生活积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都是学生隐性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大部分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隐性知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将隐藏在学生身上的隐性知识挖掘出来,实现其在不同主体间流动、交流和共享,让学生在差异间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

2.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特点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倡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密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多高职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课程安排方面都是药理学先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如诊断学、内科学),使药理学学习更加抽象难懂[5]。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药理学的学科理念,面对患者时的用药指导理念思维,解决临床实际用药问题的方法等隐性知识与能力传递给学生。

3.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德裔学者冯•科若赫认为“新知识的创造都源于个人的隐性知识,他们常难以传达给其他人”,情景的设置有利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设定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与思维来解决问题,获取隐性知识。

三、隐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在高职临床医学药理学的教学中,隐性知识不仅包括常见的用药常识经验,还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的用药意识、临床观察判断能力、用药价值观、人际沟通和问题处理能力等,由于隐性知识隐藏在个人内心深处,不易自动显现,如何将个人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不断使用和传递的显性知识,是笔者在药理学教学中努力研究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体如下:

1.教学准备

(1)课程准备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吃透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状况、学习特点等,从而做到既备教学又备学生。药理学教师在设计中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临床用药眼界与思维,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声、像等信息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隐性认识功能。

(2)教师准备

隐性知识虽然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但通过工作中的经验、技能、诀窍等表现出来[6]。隐性知识在教学中的传递过程本质上就是“身教”。这种隐性知识包括教师的个人素质、丰富的教学与临床经验、职业价值取向等。教师自身具备了丰富的隐性知识,才能将其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去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有效转化。

2.教学设计

一个高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体现出教师的思维引领作用,更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临床医学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思维,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提高学生对隐性知识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策略

波兰尼曾指出:“隐性知识本身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经验、把握经验、重组经验的能力”,如何将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这就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1)情景模拟教学情景式教学旨在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把隐性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便于隐性知识显性化。在学习过程中,可设立模拟病房,让学生身临其境,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对药物进行分类,对药物有了感性认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介于对不同角色的体验,增强对病人心理言行的理解,提高职业道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加深了隐性知识的掌握。

(2)病例引导式教学病例教学法是一种问题导向教学法,它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增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及早投入到临床问题中去,启发他们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寻找和利用解决问题和临床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师从临床上选取典型的,适合教学的案例,并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从病理发生入手,引出治疗思路,从而带入相应药物的药理学理论内容。

(3)趣味、比较教学法通过趣味、比较学习法,教师可运用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智慧,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药理学知识枯燥难学,老师可采用歌诀法、数字法、口诀法、谐音联法等。如天然青霉素作用特点可归纳为一低二高三不,解释为“低毒、高效、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不耐酸、不耐酶、不广谱”。通过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提高对药物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4)医学服务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医德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尊重病人,尊重生命,或者在课堂上结合专业知识讲授一些励志故事,如我国在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或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等,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医德素养,业务技术素质[7]。

(5)多层有效评价机制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在药理学的教学评价中,采用多层次、有效的评价机制,综合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分,并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也纳入考核范围,采取多种考核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隐性知识的分享,对自身隐性知识进行反思,不断进行知识创新[8]。通过“激励”和“考核”,从正反两个方面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要重视隐性知识的利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隐藏在师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充分挖掘出来,实现隐性知识的分享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技术能力,培养一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克光、廖夏菲、刘官艳等.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91-93

[3]卢洁莹.缄默知识对高职实践生教学改革的意义[J].职教论坛:2004(12)

[4]韩春兰.学生隐性知识课程资源的生成与获得[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13

[5]周平正.曹莹.临床专业药理学教学的几点看法[J].科技教育:2016(2):100-102

[6]彭莲好.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分类[J].咸宁医学院院报。2005,25(10):97-99

[7]杨俊霞.邱江梅.罗映等.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药理学教学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33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 影响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逆向学习模式,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那些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等一些国外的高等院校已广泛应用多年,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PBL教学模式在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改革虽有报道[2],但尚未见其在《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报道。为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科《中药药理学》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建立符合当今本科教育要求,既能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又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笔者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研究设计

1.1研究对象。

我院2006级中药学专业的85名学生,男女生之比为4∶5,年龄在18―21岁之间。

1.2教学内容。

对《中药药理学》其中两章《第十九章开窍药》和《第二十章补虚药》的部分内容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根据教学目标和“问题设计的十项基本原则”[3],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教材中两章的内容,一是人参对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的作用及应用各有哪些,再就是麝香抗血小板聚集的机制;第二个问题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当然主要是补虚药治疗疾病的机理及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

1.3教学方法。

(1)课前分组:将中药学班81名学生分为5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2)提出问题:每次提前一周布置一个问题。(3)收集资料:学生围绕所设定的问题,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图书馆、网络、求教专家等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4)小组讨论:每组学生就所设定的问题,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深入的讨论。(5)完成报告:每组交1份书面总结报告。(6)课堂交流:每组选出1名代表借助PowerPoint进行演讲,每组演讲时间控制在1分钟。每组发言后,其他组别的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问题由演讲的学生回答,所在组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7)总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讲评和总结,归纳出每次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两种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对PBL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PBL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学习积极性、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学习内容掌握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见表1。

在授课班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参考学生是否参加课堂演讲选取6名学生进行座谈。好、中、差生各两名,参加演讲的1名,在研究者的办公室内围绕5个问题进行师生一对一的座谈。得到学生的同意后对座谈内容进行录音,将录音内容转换成文字材料作为定性分析的资料。

3.讨论

调查问卷显示,较施行PBL教学模式前,学生对中药药理学重要性的看法明显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了,而且学习态度更加认真了。就知识的学习而言,调查问卷显示,实行PBL教学模式后,学生不仅认为中药药理学本身知识的获得明显增加,而且对系统掌握药理知识和对相关学科的学习都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座谈中有的学生说:“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的知识,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血液。”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要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本学科中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要用到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弥补“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推进基础课程之间、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融合。

在加强学生各种意识的培养和师生沟通方面,PBL教学模式也体现出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通过座谈发现,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可培养团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从问题教学的产生、讨论到解决需要经过小组共同努力来完成教学目标。在合作中既能各抒己见,又能达成一致意见,取长补短。通过活跃而融洽的讨论,逐渐建立协调、积极、相互尊重而又充满竞争气氛的关系,真正体现了这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优越性。这说明PBL教学模式可显著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与竞争意识。

另外,PBL教学模式也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对中药药理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座谈中学生谈到,要解决问题,就要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查阅、整理资料,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交流报告,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以自我学习为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和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他们还认为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由单一的“教”转变为既“教”又“导”,在更深层次上既传授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绝大多数学生对问题的组织能力加强,语言表达更清晰,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将来更加适应社会,成为21世纪的新型医药人才。因此,PBL教学模式可显著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座谈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要获得问题的答案,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各种途径搜寻所需要的资料。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消耗在该环节上的时间过多,就可能导致学生在其他学科上学习时间的减少,因此,如果时间充足,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4.结语

本研究发现,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认识和态度在实行PBL教学模式后都有显著的提高和转变。PBL教学模式对系统掌握中药药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该模式还可明显增强学生的各种意识和提高各种能力。因而,PBL教学模式对学生中药药理学的学习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林莎,冯志,王全乐等.PBL教学法在中专药理学教学中的局部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2):93.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4篇

    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大纲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药理学课程,教师按预先准备的教学程序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目的。实验组参照活动设计教学大纲先按传统教学模式讲授药理学的部分理论知识,再安排活动设计教学(约占全部教学时数的20%)。实验组教师提前3天将药物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开展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再设定与此背景密切相关的几个课题;学生按兴趣自由分组,按照教师事先设置的课题,根据本次活动项目的目标进行讨论,收集相关信息,开展调查研究,写出具体操作方案或计划书;学生根据活动项目的目标、意义,按照活动计划进行操作,不同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如课堂模拟用药演练、案例分析汇报、专题活动方案策划、调查研究、知识竞赛等。在学生活动项目完成之后,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对各小组活动项目实践中目标的落实、课题完成的质量、操作的效果等进行全面评定。此外,还通过组内互评及教师点评对每名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能力等进行考核。

    2数据处理

    学期结束后,两组采用同一试卷进行理论考试,将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

    3结果

    3.1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52名学生中,对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满意的达92.30%,95.00%的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并希望继续推广该教学模式。由表1可见,大多数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愿意接受该教学模式,且能够适应或基本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活动设计教学可使药理学知识变得更为具体、易懂,药理课堂变得有趣和生动,极大地提高了自身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设计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实践、专业文献等相联系,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信任,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提高职业能力。

    3.2考试成绩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药理学期末考试成绩比较(见表2)发现,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两组平均成绩有显着性差异(P<0.01)。

    4讨论

    4.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更多扮演指导者和启发者角色,主要负责活动设计教学的总体规划、督促落实、查错纠偏,让活动按预定的设计进行下去;而学生则承担学习的主要责任,对活动的各个环节和细节都要动脑去想,去做,遇到困难和问题必须自己想办法克服和解决,学生出于解决问题的目的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根据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自行决定学习时间和学习的深度,通过活动获得知识,激发学习动力,发掘自身创造潜能,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得以实现。

    4.2强调学习过程体验而不是机械记忆知识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式记忆为主,结果是学生机械地、被动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以及操作技巧。而活动设计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各种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活动来替代教师单方面讲授,让学生参与到一些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活动中,学生经过提出问题、收集整理资料、检验求证等阶段,亲身体验活动的趣味性、实用性,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获得结论,从而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因此,活动设计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性获取和对具体操作过程的体验,更强调学生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对现有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

    4.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设计教学按照所学知识内容设计真实的活动场景,有人物、有实物、有问题、有过程,学生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展开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确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项目,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均可提出问题,面对来自不同资源的不同答案时,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甚至争吵,去伪存真,最终达到意见的统一,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实际“演练”,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手段获取知识,教会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具体操作的方法,特别是对突况的处置方法。这种教与学、学与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4激发学生合作意识,增强职业能力

    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活动设计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相互切磋,拟定活动计划,实施活动方案,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学生不仅要与教师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教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还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统一方案;在遇到困难时相互鼓励和信任,共同承担责任,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也善于合作的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为提升就业能力,走向职业岗位,尽早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4.5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对药理学的理解和看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药学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59-02

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就等于案例教学成功了一大半,而好与不好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计划,以及多大程度上符合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计划。老师对案例的选取要反复斟酌,力求其能囊括较多的知识点,在选取中一要具备典型性。被选案例分析要有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二要有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无以使学生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好的案例应该具有复杂性,并与现实紧密结合。案例的复杂性并不在于案例有多长,而在于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这样能够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与热情,使案例的分析研究更有实际意义。三要有综合性。即案例的搜集有时不能只限于某门专业课的内容,还可考虑综合其他知识内容,这样的案例搜集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有助于学生分析和学以致用。四答案要有多样性。由于每个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等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看法,好的案例能引发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去思考,去寻求各种各样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使事情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中成药作为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中成药学作为一门学科被明确划分出来则是近些年的事。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市场份额的逐渐提升以及制备技术的不断创新,许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均开设了中成药学课程,但这门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似乎只是为了丰富课程门类而设置。很多学者认为学了方剂学、中药制剂学,就等于学了中成药学,设不设这门课都可以。笔者在中成药学教学工作中深刻体会到,中成药学是不同于方剂学和中药药剂学的,它有自己的特点和体系,应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中成药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及日常生活举足轻重,各院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怎样能够提高中成药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面向新世纪,培养全面、合格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医学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环,临床实习是学员从课堂学习过渡到临床工作的桥梁,是学员毕业后能否顺利开展临床工作的关键。实习阶段对学员以后执业生涯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生很关键的一步。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遵循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按照一定的制备工艺生产而成的中药制品。中成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容,它是祖国医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医家在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中总结配制而成。要求学员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逐渐培养起临床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成药学医生。

实习阶段应以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为主要目标。但在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下,主要通过教师的口传身授和学生对临床患者的观察,即“书本学习+看教师治患者+参与治患者”来培养实习生的临床决策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由于临床患者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实习生只能作为旁观者,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今,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技术实现情境再现和模拟仿真给我们带来了解决困扰的方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它是继多媒体之后,教学技术领域出现的又一个新型教学媒体,可获得图文并茂、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实现了人境一体化,具有情境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超现实环境教学的功能。近年来的案例教学法解决了学生难以及时获得典型病例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吸收率,拓展了学习范围,可以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达到了教学相长、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整合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件,将药学课程典型案例通过网络虚拟技术实现情境再现和模拟仿真,在教学中结合,围绕典型病例,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的案例进行讨论式教学。

教师方面应做到,首先,设计问题应符合探究性、研究性、开放性的特点,这样的疾病案例才能展现答案的多样性,才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讨论疾病案例不仅仅是为了尽快得到疾病的用药方案,而且要充分展现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次,设计的案例要有层次性。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案例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的教学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选择有探究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医院临床工作实际,提出一些有研究性的问题给学生讨论。如:病人为什么怕使用激素?对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如何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如何根据临床常见的过敏合理选择抗阻胺药?为何不能滥用杀菌药(抗生素)?学生讨论很热烈,很多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积极发言,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通过实践课,让学生模拟药师对病人进行合理用药的指导,或接受患者的用药咨询,让学生遇到各种用药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案例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理解疾病的同时解决用药方法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以临床问题为线索,去寻找发现探索知识,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质疑释疑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有很大帮助,少部分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提案例问题的学生多了,案例问题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实习模式中经管患者少、所见病种少、动手机会少、患者不配合、难以集中系统教学的缺点。并将实习模式与网络互动教学结合起来,解决了原来临床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受限问题,达到了反复训练本科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之目的,提高临床实习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中成药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案例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要切合实际,并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知识面要专,而且要广,作为药理学教师,要经常联系临床实际,把临床最前沿的理论充实到教学,弥补教材滞后的不足。

通过临床案例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教师从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角色,真正达到了古人所云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这种自己通过各种方式途径解决问题的训练,无论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专药理学教学中临床案例问题教学法的使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长期使用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中专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步入社会后不论在医院或药品零售企业,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快速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医药工作者。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新药与临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处方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