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深入浅出”;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077-02

一、计量经济学背景介绍

1.计量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一词最早由挪威经济学家、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希(R.Frisch)于1926年在《论纯经济问题》一文中,按照“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一词的结构仿造出来的。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1930年12月弗里希和丁伯根(J.Tinbergen)等经济学家发起在美国克里富兰成立国际计量经济学会,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被正式确立。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谬尔森(P.Samuelson)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有了新突破,使得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应用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计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中国高等学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已有20多年的历史,起初只是在部分学校的少数专业开设,1998年经教育部全国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把计量经济学纳入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8门共同核心课程之一。全国各高校不仅在经济学类各专业已普遍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而且一些管理类专业也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不再仅限于理论层面,计量经济分析在经济领域中得到一定运用,仅从经济学类期刊文章看,学者在探索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更希望通过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来提升文章实用价值,它也成为文章含金量的一个重要尺标。据统计,在1984―2007年《经济研究》刊物上发表的近3300余篇论文中,以计量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方法的论文占到了53%[1]。

二、计量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从学科综合性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计量经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自身并没有固定的经济理论,计量经济学中的各种计量方法和技术,大多来自数学和统计学,但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需有相关的经济理论作为支撑。因此,在运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需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经济问题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才能使计量研究成果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方法论角度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作为方法论学科,计量经济学信奉“经验主义”,作为经济问题分析的工具,计量经济学需要通过对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从定量角度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通过自身的优势,将现实中的经济问题,通过计量经济方法并结合相应软件,将经济问题转化为可度量且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分析结果,并为后续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计量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发展现状

财经院校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更强调课程的实际应用而不是课程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并不是其教学主要目的。虽然理论推导及证明不是其学生的强项,但学生具有较强的经济学基础。虽然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核心课程,且该课程在教学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计量经济学在财经院校的课程开设中仍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课程具有课时少、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目前,财经院校为本科生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时较为有限,而计量经济学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经济统计学等为先修课程。因此,计量经济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内容较多。其次,计量经济学现有教学特点致使学生课程压力进一步加大。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必须具有宏微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先行课程的良好基础。但对财经院校而言,选修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本科生其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开设的时间正好为学生专业课最多的时间段。另一方面,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部分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学方法仍以理论讲授为主,导致教学的“深入深出”。现行的计量经济学教材中充斥着各种数学公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注重于数学理论推导,而忽视了财经院校学生知识结构背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得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缩减。

四、实现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的“深入浅出”途径

如果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忽视定量分析,经济研究很难深入下去,对经济“政策效应的验证也是一句空话”,但如果不改变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我们将会看到从公式到公式的数字游戏[2],这将最终形成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深入深出”,教学效果难于达到最大化。从财经院校本科教学视角出发,实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深入浅出”教学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选择经典计量经济学部分作为本科教学重点。在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3]。其中,经典计量经济学应用最为普遍,也是学习更高层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基础,符合财经院校绝大多数本科教学的实际要求。因此,可以选择经典计量经济学部分作为本科教学重点,更多的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以放入更高层次学生的教学或学生根据自己个人兴趣爱好拓展非经典计量经济学知识。

2.减少数学的理论推导,重视其分析思想及实际应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并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不能过于数学化。尽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推导,使学生了解方法的基本思想即可。以学生扎实的经济知识基础为支撑,加强其计量经济学的实际应用。

3.加强实验教学及启发教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适当引入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的时间,通过案例演示及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选择经济热点主题,同时案例内容紧扣教学大纲,改变教材中实例一成不变的形象,保持案例的动态更新[4]。计量经济学的实验课程学习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掌握计量经济学的运用。在实验课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各个步骤需要结合经济问题及计量经济软件讲解,增加讲解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增加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把握学术前沿发展动态。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虽然这门学科在中国发展仅20多年,但其运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仅从目前权威的经济学类相关文献统计数据可知,越来越多的文献在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涉及计量经济学方法作为辅助。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仍不成熟,并且其学术前沿问题也在不断更新,仅凭专业教师单一力量还略显单薄,因此,专业教师需增加专业间的学术交流活动,探讨专业领域相关困惑。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专业教师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及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为学生讲解专业相关的学术前沿发展现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探索与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4):12-13.

[2]陈岱孙.陈岱孙文集(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庄.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研讨[J].统计与咨询,2010,(06):46-47.

[4]徐盈之.研究型大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12):228-231.

[5]高铁梅.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开放性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高校经济类本科生三门核心理论课程,是现代经济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大量应用,因而在经济学界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和经济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确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基本方法与理论来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该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基础,并且需要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计量经济学就成了经济类本科生最头疼的一门课程,形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同时并存的局面[1]。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数学推导,轻经济直觉

计量经济学所使用的经典教材大多是从国外引进,国外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内容比较复杂高深,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有较大难度。近年来,国内经济学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多本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推导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因而,绝大多数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都侧重于数学推导,缺乏简明而实用的经济学案例,使学生望而却步;一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时觉得像是一门数学课,从而望而生畏,且感觉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后又不能解决多少实际的经济问题,颠倒了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学科属性[2]。我国大多数院校的经管类专业本科生是文理兼收的,文科生源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他们普遍认为计量经济学课程难度较大。

2.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

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应该包括经济问题的提出、理论模型的建构、参数的估计与检验、理论模型的经济解释等。在各层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都比较强调计量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如何从经济现象中提出经济问题,如何应用计量理论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却很少讨论,学生在这些方面接受的训练也很不够,许多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3.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相关硬件建设落后等原因,许多学校都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教师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推导,经济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仍然是薄弱环节,学生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但还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它,不知道如何提出经济问题,不知道如何进行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计量经济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作用就无从谈起。

三、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与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经济理论知识,又具有良好的统计学与数学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已不适应经济学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要求进行开放式实践教学,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并借助计算机,从定量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与经济规律的学科,势必对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性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主动寻求者,这对于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进行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

四、计量经济学开放性实践教学机制构建

1.开放性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开放性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3]。开放性实践教学倡导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广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开放性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运用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要求,并能够较熟练使用Eviews与Stata等计量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模型参数的估计与检验,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开放性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与选择

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地选择与调整,就必须以计量经济分析软件为工具,以经济理论教学为基础,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结合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学习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案例库,针对开放性实践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结合专业特点展开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编写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教材,教材内容实用即可,改变现行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让学生在使用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学习它[4]。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设定计量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与检验,通过项目的进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兼顾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逐步构建使学生受益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评价,在实际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以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开放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开放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根据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或研究论文等,综合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给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成绩,采用这种方式考核评价学生,不容易作弊,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以此作为优先推荐评审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的条件。在传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大多处于知识被动接受状态,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研究性、探索性与创新性学习和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开放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应用性和创新性研究,参加各类应用技能竞赛,并解决相关实际经济问题;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宣讲,并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理论与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五、结论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应不断探索计量经济学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以开放性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是广大经济学教师所应共同思考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上的几点建议,能够对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到达提升经济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作者:莫旋 陈敏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哲学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阳玉香,谭忠真,莫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94(20):212-213.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1998年教育部举行的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和国际经济学共8门课程。计量经济学从30年前的几乎无人知晓,到今天近乎50%的经济学文章使用计量经济学实证技术以及几乎所有的大专院校均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然而,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相较于其它专业课程,计量经济学因其强调数理基础的特点,一直以来被诸多学生称为“最有难度的课程”,教学效果也很难有保证。本文以调查问卷为基础,探讨了影响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诸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于如何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1 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它将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推断等工具用于经济现象定量分析,相较于其它经济类专业课程,其自身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注重数理基础,强调逻辑推导。在经济类专业的培养大纲中,一般先行开设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类与数理统计,再设置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在初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估计及高斯-马尔科夫定理。这两者的实现,本质是数理推导。如果学生未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及概率论相关知识,就难以理解OLS和高斯-马尔科夫定理,也无法学习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

第二,理论教学和实验上机并重。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包括两方面:理论教学和软件运用,即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实现估计结果,这两者缺一不可。在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如果不讲授理论,只讲解软件操作,学生会看不懂计量结果、一头雾水;如果只学习理论,而不进行计量软件操作,学生则体会不到计量经济学的实用性,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的目的。这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学习要求,即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熟悉计量软件操作与运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或由于尚未理解理论推导,或由于上机环境不能满足要求,导致学生觉得计量经济学课程晦涩难懂。

2 对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随堂调查

本文采取计量经济学课程结束时发放随堂调查问卷的方式,选取湖北工业大学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3个专业的260名学生为分析样本。在3个专业260名学生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115名,其中75名为文科生,文科生所占比例为65%;金融学专业学生149名,其中52名为文科生,文科生所占比例为35%;保险学专业学生26名,其中5名为文科生,文科生所占比例为20%。

2.1 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调查分析

51%的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不感兴趣,38%的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一般,仅有11%的学生对学习计量经济学十分感兴趣。

32%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学习对将来的学习或就业没有用处,51%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学习对将来学习或就业帮助一般,仅有17%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将来学习或工作意义重大。

结合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学习兴趣”“有助于就业”这两者的调查结果反映了,有部分学生对待大学课程学习的实用主义倾向较严重:学生对将来就业有直接帮助的课程感兴趣,而对将来就业没有直接帮助的课程不感兴趣。比如,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普遍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这门课程与将来就业紧密相关;而对于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对于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工作没有多大帮助,也没有多大兴趣去学习这门课程。

2.2 计量经济学学习难度的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72%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较难,23%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的难易程度适中,仅有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较简单。

虽然高达72%的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偏难,但在学习方法上,36%的学生从不进行课前预习,64%的学生偶尔会在课前预习,几乎没有学生在每次课前预习。结合在计量经济学课堂上,有小部分学生从不完成课后作业,甚至在课堂上出现打瞌睡的现象,这说明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虽然有难度,但是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课程难度给自己学习带来的障碍。

2.3 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初级计量经济学》,54%的学生认为教材选用合适,而46%的学生认为教材不合适,究其原因,绝对多数学生认为教材晦涩难懂。

计量经济学教学学时设置是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上机学时12学时。对于这样的学时设置,只有21%的学生认为合理,35%的学生认为上机学时偏少,15%的学生认为理论学时偏少,也有15%的学生认为上机学时偏多,14%的学生认为理论学时偏少。计量经济学学时设置的调查结果显示了学生需求的多样性,但其中较为突出的是1/3的学生认为,上机学时偏少。

教学手段的调查结果显示,65%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更好,19%的学生认为仅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好,16%的学生认为仅使用黑板板书教学更好。

2.4 计量经济学课堂讲授效果的调查分析

55%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效果一般,20%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十分好,25%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效果不好。该结果和前面各项调查指标的结果基本吻合。可见,学生普遍对这门课程较畏惧。即使一些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并最终取得不错考试成绩的学生,也对所学内容体系觉得不知所以然。

3 提高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纠正实用主义学习态度。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的学习更加以就业为导向,实用主义倾向加强:即对将来就业有用的课程,就认真学习;对将来就业用处不大的课程,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除了准备继续教育的学生,经济类本科生毕业后几乎都从事实务性工作,因此他们认为作为研究工具的计量经济学“不重要”或者“没有用处”。针对部分学生有失偏颇的实用主义学习倾向,要求学生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在正确认识计量经济学学习的难度之后,教育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包括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小组讨论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和锻炼,这将是其受用一生的技能。

(3)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学时设置上,经济类专业计量经济学学时设置不应少于54学时,其中上机实验学时至少占三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黑板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用,黑板板书有助于讲解数理推导,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课堂信息量。结合本科应用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经济类专业学生数理基础偏弱的特点,重点讲授一元回归的OLS估计,证明高斯-马尔科夫定理,让学生明白其中原理,对于多元回归可以依此类推,让学生自学,重点以软件操作为主。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具体体现在计量方法在经济研究中的运用。这样一来,只懂数理推导的老师就无法很好地讲解这门课程。这就要求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同时参加科研工作,长期地进行教学与科研实践,才能对课程准确把握,才能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进行计量经济学教学。

(5)创新考核方法。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充分发挥考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作用。改革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可以采取上机操作、分组撰写科技论文的考核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发跃,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兼论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9).

[2] 方雯.提高“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作为经济管理类博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辅以相应的数学证明推导和统计推断结果,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以此刻画、分析、检验及预测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博士研究生对于不确定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能力,特别是实证分析能力。国内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就《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及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2010)[1][2][3];厦门大学洪永淼教授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2007)[4];中山大学王美今教授等对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可信性和切适性问题进行了阐释(2012)[5]。南开大学张晓峒教授也多次讨论《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而笔者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其理论基础知识、学科专业需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分析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思路。

一、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级计量经济学》是跟随北美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且要求较高的经济学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伴随着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的是众多的统计分析思想和复杂的数学推导证明,因此要求前序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对于培养和训练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博士生,运用数量方法和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博士生并不满足真正意义上《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其学习的基础、专业背景和要求均不一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学过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但在深度、广度和学习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另一类是根本没有接触过计量经济学,或者本科或硕士的专业不是经济类或管理类。面对这种情况,《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关于一些计量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处理,如果教师点到即止,不加以深化,对于已有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而言,学习没有新鲜感;如果讲解中偏重于方法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对于毫无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来说,认为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感觉压力很大,不知道如何应对。最终这两类博士生,都对高级计量经济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毋庸置疑,无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课程。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而言,对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数学化的教学内容,大幅度的数理方法证明推导;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素质培养,使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感到与经济学课程有相当距离,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应当说,《高级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管理类博士学历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代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与基础的较大差异性,对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笔者以为,其教学改革,应在授课对象实际背景的基础上,从一级学科的理念切入,分别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以到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目的。

(一)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适合于经济类各专业博士生教学实际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依然是“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均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从教育思想和博士研究生教学目标去明确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应当强调是,计量经济方法是为解决经济问题服务的工具,方法手段要服从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数学根本不同之处。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数量规律,当然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计量方法所提出的经济背景、离开了计量方法本身的经济学解释、离开了计量方法应用的经济对象,计量经济学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数字和符号。因此,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因此要树立“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的教学理念。“重思想”是指重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思想,注重问题提出的经济背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思路,注重计量分析结果的经济学解读。对于高级计量经济的理论方法,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尽管《高级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证明过程是博士生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着重掌握的应该是思路,详尽的数学过程可以通过自学搞清楚,而思路则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思路是反映理论方法产生和发展的精髓,掌握思路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所在,才可能有所发展和创新。能否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博士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这正是我们《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重方法”是指重在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法(即“具体怎么去做”),重在各种计量方法怎样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在不同数据类型、各类设定、估计、检验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了庞大、复杂的方法论内容体系,而且新的方法论正在不断地出现。重方法就是要重各类方法的发展沿革与演变过程,关注其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适应性的不断进化过程,并在重思想理念下予以明晰。“重应用”是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计量经济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各类方法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是重方法的重要要素。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R软件等),也在不断地吸取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前沿的成果,充实其内容。对于多数经济学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应当能够正确使用分析软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博士生,应在编程方面有所训练,以实现其在方法论方面的探索需求。

(二)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三结合,从多方面提高博士生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是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或范式。“高级”是相对于中级和初级而言的,因此在课堂讲授环节就应突出“高级”特色。“高级”的特色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是,笔者以为,无论高级、中级还是初级,教学方式应存在共性。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不同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应当注重问题导向型的讲授方式,即从实际经济背景出发,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从方法论体系发展沿革出发,讨论研究问题的经济学背景和计量经济学特征,从各类计量经济方法的前提条件、适用性等方面提出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尽量用鲜活的经济事例说明问题的原由,使抽象的高级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具体化。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即,问题导向,工具驱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博士研究生驾驭各种计量经济软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双重约束下,提供对教学理念和课堂讲授教学的有力支持。各类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在有助于对方法论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出新想法新思路。课程论文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课程论文并答辩的教学方式。应当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应在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这是因为,尽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方面,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看,远远高于非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在定量分析或数量关系分析方面,仍需要与其专业理论知识训练相匹配水平的训练。因此,通过自己选择研究题目、自己设计研究路线、自己收集数据资料、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自己撰写课程论文等多个要素层面的训练,应当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级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前期工作基础等多种目的。

(三)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是精选《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基本定位。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组成。就其内容体系看,在不同的分类标志下,有着不同内容的名称称谓。例如,理论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经典与现代计量经济学、宏观与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同时,现代计量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各类分支。如何选择适合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体系,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笔者认为,在《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一级学科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原则。从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角度看,笔者认同按照不同门类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路来设计《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就目前而言,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体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属性下的各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除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外,多数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需求是在自己专业中应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同时,考虑到高级计量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学中各一级学科与应用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基本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取舍。不同学校应用经济学科有其不同的研究特色,因此,在高级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设计时,应凸显自身应用经济学方面特色。例如,以金融为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应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内容方面有所显现。2.确保高级计量经济学的“高级”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特色,主要是指中级和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或是没有涉及,或是涉及了但仍需加深深度的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突出其发展前沿,使之成为名副其实“高级”计量经济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主要在现代(或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中进行取舍。基本内容应覆盖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分析、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以及这些分支间的交叉发展方面等的内容。另外,专门的估计方法,非线性估计、广义矩估计、贝叶斯估计以及分位数回归估计等方法可作为这些内容的基础,也将涵盖其中。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不同学历教育层次中的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通盘考虑,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前提下,进行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部分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3.“山峰”与“平原”结合的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山峰与平原”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里的“山峰”,主要是指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前沿,“平原”主要是指成熟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相关部分的内容,正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起源,现代计量经济学也是经典计量经济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延续。例如,沃尔德(Wald)、拉格朗日乘数(LM)和似然比(LR)检验,应属于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的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支中,有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充与发展,形成具有不同用途的新型检验统计量和统计方法,成为现代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新内容。因此,“山峰”和“平原”两部分的内容,在不同授课对象中,依据其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合适的教学比例和讲授方式。

三、结语

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一方面是以建立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及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另一方面则应讨论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一定程度上探究理论与方法的数理逻辑关系及证明推导。《高级计量经济学》不仅要使博士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核心———实证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拥有进行实证分析的思维,培养具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如果学生能够明白所讲授的内容,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能够对所讲授内容中没有讲到的内容产生更多的问题,才是《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最大的成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李子奈,刘亚清.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J].经济学动态,2010,(5):22-31.

[3]李子奈,齐良书.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9):133-146.

[4]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1-14.

计量经济学的特点范文第5篇

【摘 要】计量经济分析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方法,人文地理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着学生知识基础良莠不齐、学习内容不明确、研究性教学不足等诸多问题,教学改革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专业;计量经济学;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40-03

作者简介:刘新华,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计量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改课题“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应用研究——以人文地理专业《计量经济学》为例”(编号:125000-0161)的研究成果。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70余年的发展,其理论日臻完善,应用十分广泛。计量经济学是经管类的核心课程,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学会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它合理的来研究经济现象。因为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所以学好计量经济学对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计量经济学得到了各个高校相关专业的极大重视,目前各大高校人文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主要面向的是研究生,本科生开设的是统计分析一类的课程。从我院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尽管学生们心理都很清楚这么课程的重要性,也都尽了自己的努力想学好,然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笔者长期以来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教学活动中也尝试了各种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体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教学中只有贯彻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才能搞好教学,才能取得师生双方满意的效果。

一、人文地理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必要性

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状况相互影响的客观规律的基础学科。古时候的地理学主要描述人类周围的地理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要求,在逐步积累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地理学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提出了假说、解释,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地球表面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律。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生产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强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显著突出。由于地理研究对象的复杂多变,对地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了地理学的变革,促使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地理学的定量化研究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改进、发展和普及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在我国的地理学研究中,广泛的定量化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此相对应,各个高校的地理专业开始注重定量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比如,开设计量地理学、统计学等课程。这里应该指明,计量地理学是以统计学为主要内容,或者说是统计方法的地理学应用。显然,地理专业增设定量方法的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对培养我国地理人才、促进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明的是,这一类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大都以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为主体,它们和地理学的结合不甚紧密,看上去与应用数学课程无异,这些属于学科发展的问题,本文不涉及这个问题。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它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文”二字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经济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始终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关于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总会与经济如影随形,即便是研究社会现象,或多或少也会和经济有关,可以说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和理论。社会经济现象大都具有随机性特征,因而统计学方法成了该类现象重要的研究工具。社会经济现象往往是复杂多变的,主要原因就是影响因素众多且复杂,有些影响因素可以量化,也有相当多的因素无法量化,对于无法量化的因素,需要更多的数学技术加以解决。由于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的结合,可见计量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理应成为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专业知识背景不同,学生知识基础良莠不齐。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计量经济研究的是现实经济问题,计量建模是以对经济现象清晰、透彻认识为前提;同时,计量模型变量的设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及模型检验等部分全部需要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而且,在模型构建、假设检验、模型估计等部分对学生的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灵活运用这种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动态计量经济学、时间计量经济学等更高级的计量经济学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难以适应教学目标的要求。部分学生的数学、统计学基础薄弱,对计量经济学原理及方法理解困难。就研究生的生源来说,跨专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院人文地理专业的研究生有很多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虽然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本科阶段是地理专业的学生,但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旅游、城市规划、历史、经济、土地管理、经济贸易等文科专业,甚至还有外语、哲学等文科专业。即使是地理专业,其教学计划也会与经济专业不同,不会涵盖全部的计量经济学先修课程。况且不同的本科专业,不同的院校,其教学计划也会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因此,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要学好计量经济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没有适合的教材,学习内容不明确。计量经济学是经济专业的核心课程,计量经济学教材是适应经济专业需要而编写的,因此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经济学特色,而地理学特色弱,目前还没有适合人文地理专业的教材。因此,当务之急是编写一本适合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李子奈等编写的高教版教材,这本教材适合研究型学生使用,教材的通俗性不强,不适合作为自学参考读物。从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虽然选用的教材大体上是可以应付教学需要的,但仍然存在与地理研究结合不紧密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并非是数学模型的简单堆砌,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对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现象有透彻的认识,具备扎实的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而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教材的编写仍遵循着一套传统的方法,虽然大多数教材中涉及一些经典计量模型和经济理论,但是要体现出来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远远不足的。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李子奈等编写的高教版教材,在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教材强调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组成部分,但不少学生还是认为它是孤立于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的课程,更接近于一门数学课。学生的这种看法不是偶然的或是个别的,这说明教材的编写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也有教学设计上的问题。

3.教学重过程的推导,轻实际的操作,研究性教学不足。高校大多数课程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几乎都以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注重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和方法,注重过程的推导,对如何从经济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如何应用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却讨论得较少。计量经济学虽然利用了很多的数学方法,但毕竟不是数学,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数学推导上只能是事倍功半。对于那些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对于数学推导并不感兴趣,进行长篇累牍的数学推导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更乐于接受比较现成的思想和结论,教学应该是有的放矢,按照客观情况因材施教。

研究性教学是以研究、探讨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即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探究性、交互性、实践性、启发式、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教学特点,研究生课堂教学应该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现在大部分研究生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研究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这种教学和学习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 重视知识的继承,重视演绎,忽视知识的创新,这种“填鸭式”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对于研究生而言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建议

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要提高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便对症下药。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这一角度进行探讨,我们觉得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核心,是改进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加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去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计量经济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可有意地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形式的改变增加了学习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人文地理专业研究生的数理基础普遍不好,而且参差不齐,学生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较深的数学推导更是觉得晦涩难懂。如果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处理经济中的问题。计量经济学之所以使许多学生感到难学,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差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课时少,这样不能为学生深入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保证。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实践的教学时间,减少课堂上有关数学推导与演绎的部分理论授课,使教学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实践中,转移到原理的应用上。既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习的乐趣,又能使学生摆脱枯燥繁琐的数学演算。实践教学环节并不是留几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动手去做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动手亲自完成一个计量模型从建模到应用的整个完整过程。在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如果能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实践教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2.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与本科生的不同之处在于“研究”二字,具体表现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研究生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和培养,应从教学模式、培养体制、实践手段、环境因素、导师队伍、教育观念等多方面着手,课堂教学是最直接的培养和训练方法。计量经济学教学活动可采用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习者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原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分析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由教师或学生提供案例作为教学剖析的对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和方法,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或问题,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难点在于案例和问题难于设计。由于大学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的背景,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或积累源于实际工作的研究性问题并非易事。因此,搞好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多接触实际工作,多积累案例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与科研并重,努力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以便实施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

3.结合专业特色,确定适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教材体现出来,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教材对搞好教学活动十分重要,一本好的教材应该与专业有较好的结合,在人文地理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由于没有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只能利用经济类专业的教材。因此,本专业的教材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事情。由于地理学主要是从区域的角度探讨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一般研究的是宏观问题,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具有区域性和宏观性特点。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必须围绕这个核心,在此基础上组织教材的建设。

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都需要利用软件来实现。考虑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增强实践性教学以及研究性教学,教材建设应满足这方面的需要,教材应包括软件运用方面的内容。目前,计量经济分析最受欢迎的软件是Eviews,由于Eviews软件是面向对象的,对使用者的编程要求不高,软件的可视性极强,以此,该软件得到大多数计量经济学教学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推崇。国外一些计量经济学教材中的案例,也是用Eviews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

参考文献:

[1]欧宗启.如何在研究性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6).

[2]陈小鸿,黄亚平.关于高校研究性教学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7,(1).

[3]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4]戴平生.《计量经济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刍议[J].统计教育,2007,(10).

[5]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J].地理研究,2009,(4).

[6]李少付.对我院经管类专业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若干思考[J].科技信息,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