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餐饮安全的意义

餐饮安全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餐饮安全的意义

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营改增 食品安全 机制 措施

一、背景介绍

(一)食品安全现状及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食品的质量。但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如苏丹红一号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震动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餐饮行业也未能幸免,地沟油事件、一滴香事件也让人记忆犹新。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在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中,《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终于颁布实施,但是基于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食品安全法》对一些监管上体制性的问题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突破。

作者认为,就餐饮行业而言,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关键在于没有从经营者的经济利益着手监管。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的监管属于宏观调控的一个部分,而宏观调控能够起作用的关键在于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现行的餐饮行业监管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内在联系

在这种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税制结构下,增值税纳税人外购劳务所负担的营业税以及营业税纳税人外购货物所负担的增值税,均不能抵扣,这里就出现了重复征税。其实,重复征税的问题与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也有着莫大的联系。经营者购进的原料含有的增值税和购进劳务所含的营业税均不能抵扣,这直接增加了经营者的负担。从理论上讲,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可以转嫁,但餐饮行业属于消费产业,无法向前转嫁,只能向消费者转嫁。但是这必然引起消费者的减少,而且市场的价格并不能由单一的商家决定,最终只能从经营成本上做文章。最后的结果就是寻找更低价格的原料,地沟油、一滴香等原料就流向了餐桌。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营改增”,依靠增值税流通链条进行源头监管,同时只对增值额进行征税减轻经营者负担才能为食品安全提供经济和制度保障。

二、制度构想及配套措施

增值税是对增值额进行征税,只有各个行业适用相同的税率和征收办法才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公平,所以餐饮行业实施增值税的征税办法可以参照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

为让餐饮行业实施增值税能够真正起到促进食品安全的作用,我们还构想了以下配套措施:

首先,加快建立卫生、税收、工商等执法部门的信息联通。税收行为毕竟只是一种经济调控手段,只有直接性的执法部门参与到其中才能起到作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的前提是上游食品安全,只有对上游原料企业的监管是到位的,下游企业所生产出的消费品才是安全的。

其次,加强对发票的监管来促进征收管理。增值税实施的是抵扣制,一般纳税人对取得进项的积极性是很大的,所以征收监管的重点就落在了销项税上。对此有两点构想:

1.对餐饮行业的增值税发票类比营业税餐饮行业的发票实施有奖制,这样可以促进消费者对发票的索取,也就进一步促进征收。

2.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招待费时实施认证抵扣,即在依据税法计算招待费扣除数时,只有企业提供的通过税务机关认证的餐饮行业增值税发票才能作为所得税扣除项。在我国,企业的招待费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实施这样的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消费的索票率。

另外,完善环保部门餐厨收购制。餐厨的不正当重复利用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地沟油就是最好的例子)。环保部门应建立完备的餐厨收购制度,对依法收购的餐厨开具收购证明,作为企业的扣税依据,从经济利益和法律手段上对餐厨进行监管,杜绝问题的出现。

三、实施的意义和作用的机制

餐饮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将从经济利益、食品安全事件倒查、威慑上游企业自身监管和违法成本上升四个方面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实施“营改增”之后将由单一对营业额征税改为进销项抵扣税制,这样一来餐饮企业为享受抵扣优惠和节约进货成本,将大量从一般纳税人处采购货物。一般纳税人必然有工商营业执照,在工商部门监管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餐饮企业所采购的原料是安全的。这为最终产品的安全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方面就是事后倒查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实施了进销项抵扣之后,每个企业的原料来源将通过征收系统记录下来。即使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也能从系统中迅速找到上游问题企业,还能发现相同问题的原料流向了哪里,防止危害扩大。倒查不仅是一种事后监督,也会对上游企业产生威慑,促进他们提高自身安全监管水平。

最后,“营改增”将提高有不良企图企业的违法成本。在未实施“营改增”之前,餐饮企业出现违法行为受到的处罚只限于《食品安全法》和《刑法》。在“营改增”之后,餐饮企业发生违法行为将同时违反《食品安全法》、《刑法》、《会计法》和《增值税暂行条例》,换句话说企业违法将同时受到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处罚。这不仅在约束机制上,也会在心里上对其产生威慑。

2013年8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交通运输业将全面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虽然餐饮业“营改增”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但增值税扩围并最终替代营业税将是大势所趋。餐饮业实施增值税改革的新时代一定会到来!我们的食品安全也一定能借此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贾康.为何我国营业税要改征增值税[J].财会研究.2012(01).

[2]陈娟.餐饮业实施增值税问题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1.

[3]杨志勇.大势所趋下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J].资本市场.2012(01).

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第2篇

无疑,餐饮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数千万在外就餐食客的健康,也是整个餐饮行业发展的基石,然而近年来不时发生的餐饮食品安全问题让广大食客对此颇为担忧。

“餐饮食品安全的把控,要依靠从‘田间’到‘餐桌’中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多年来,联合利华饮食策划与中国餐饮企业共同成长,深知做好餐饮食品安全的不易,但这又是食客的权利和期望,也是餐饮行业从业者的责任所在。”联合利华饮食策划中国区总裁陈意星表示。

10月18日,作为第十二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联合利华饮食策划与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共同了2014年度餐饮食品安全优秀案例。通过李彤团队的“专业”眼光考察的12个餐饮企业展现了它们的努力。

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对于餐饮企业厨房食品的安全管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何计国认为,食品安全的问题绝大部分来源于两块,一是原材料,二是加工过程。多数食品安全问题都与食品生产技术无关,而是和生产者的道德水平和监管机制有关。国外对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成功就在于过程控制中,可以随时发现并将风险及时控制在最低水平。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比单凭结果检测的监管要更具成效和节省成本。何计国表示,餐厅恰好处于食品安全的危险高发环节,从区域管理来说,是从食材污染到不污染的过程,从人员管理来说,是一个从干净到不干净的过程,这就要餐饮企业更加注意做好食材和人员交叉管理的难点。

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眉州东坡中央厨房,可以看到整齐划分出的低清洁区与高清洁区,在区域两侧则用穿墙式加热蒸箱将原材料预处理与成品进行隔离。“这是我们的第三代物流中心和中央厨房了”,眉州东坡集团执行总裁郭晓冬介绍,“比如所有进来的空气和水是经过过滤和处理的,还有运输环节,每天什么节点、什么时间,这辆车到了什么地方、停留了多久,它的温度是多少,我们都可以追溯和掌控。”

一款食材从种植、采摘、加工到被精心烹制成菜肴奉送到客人面前,这个在居家烹饪中看似简单的过程,在餐饮企业中却要涉及到数十位工作者的十余道专业环节。因此,餐饮食品安全的把控,不仅只是餐厅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也要依靠每个餐饮行业从业者从“田间”到“餐桌”整个链条中,每一个环节所付出的努力,任何一个小的纰漏都可能造成影响巨大的问题。

为了保证原料的品质,呷哺呷哺在原材料加工过程中,合理对其进行巴氏消毒以及环境温度的控制,避免了细菌繁殖增生。而水作为呷哺呷哺生产蘸料的原材料之一,为了去除自来水在运输过程中繁殖的微生物和细菌,呷哺呷哺在全车间安装了水资源消毒设备,用滤芯过滤和紫外线照射的方法保障了水质。

同样为了更好把控原材料,安徽老乡鸡餐饮有限公司采用了养殖事业部与农户合作的方式,即农户养殖120天,养殖场养殖60天的“二段养殖”方式,祛除兽药残留,保证鸡肉的安全。

在李彤的实地考察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全新的“后厨重地”。比如西贝莜面村的“明厨亮造”,厨师的洗手站、食物储存标签、厨师试菜工具、清洁使用的毛巾、空气消毒设施,后厨人员佩戴一次性手套、使用保鲜膜和做菜的全过程一目了然,“这样不仅能对后厨工作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也增加了门店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交流,提升餐饮企业的人气”。

比如旺顺阁的“清凉厨房”,通过合理布局厨房排风系统,一改传统厨房的闷热,“这样一方面让厨师拥有舒适的心情,提高了后厨效率;另一方面中央空调还可根据区域用途,调节控制各个区域的温度,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降低了影响食物腐败的温度因素。”

伙伴的角色

“其实我们并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调料的公司,因为我们能做的远远比卖调料更多。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出我们怎样变成餐饮行业的最佳合作伙伴,也让餐饮企业认识到联合利华饮食策划可以帮助它们把菜做得更安全,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陈意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很强调“餐饮从业者的最佳伙伴”的角色。

联合利华饮食策划发起的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就旨在展示和鼓励餐饮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所做出的突出努力,促进行业内交流借鉴,挖掘和推广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的经验,从而提升餐饮行业从业者整体的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与技能。据悉,组委会还将组织专家与相关企业开展进一步沟通,完善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将这些成功的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经验推广到更多餐饮企业。

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寿阳县辖区范围内469家餐饮单位随机抽取了各种餐具793份,包括碟子、盘子、筷子、碗、杯子、汤勺等。采用专用的大肠菌群快速检验纸片进行大肠菌群定性检测。每单位采样份数依餐具周转情况确定,检测1件样品使用大小为5cm×5cm的2张纸片,随机抽取消毒后准备使用的各类餐具,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大肠菌群检测纸片后,立即贴于食具内侧表面,每件贴纸片2张,30s后取下,置于无菌塑料袋内送检。筷子以5只为1份样品,用毛细吸管吸取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纸片后,立即将筷子进口端(约5cm)抹拭纸片,每件抹拭纸片2张,放入无菌塑料袋内。

1.2 检验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GB14934-94大肠菌群测定检测方法,用快速纸片法检测大肠菌群。将已采样的纸片放入37℃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6~18h后观察结果。

1.3 结果判定 若纸片颜色保持紫蓝色不变为大肠菌群阴性,即判断为餐具消毒合格:若纸片颜色变黄并在黄色背景上呈现红色斑点或片状红晕均视为大肠菌群阳性,即可判断为餐具消毒不合格。

2 结果

2.1 各类餐具消毒效果 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看出,经x2检验,不同种类餐具消毒效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P<0.05)。筷子的消毒合格率最高为84.17%。筷子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杯子、碗、碟盘(x2=5.46,P<0.05)。

2.2 各型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 不同类型的餐饮业餐具消毒效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中、小型餐饮业餐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4.45%、79.13%和65.35%。大型餐饮业、中型餐饮业、小型餐饮业餐具消毒合格率不同(x2=27.71,P<0.05),大型餐饮业餐具消毒合格率高于中、小型餐饮业(x2=11.85,P<0.05),中型餐饮业餐具消毒合格率高于小型餐饮业(x2=14.50,P<0.05)。

2.3 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 不同方法消毒餐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蒸汽或煮沸消毒的餐具合格率高消毒柜、消毒液消毒的餐具,消毒液消毒的餐具合格率最低,仅为63.95%,(x2=25.23,P<0.05)。

3 讨论

3.1 种类不同的餐具之间的消毒合格率有差异 由于小型餐饮业占据绝大部分,而这些餐饮单位消毒设施简陋,大部分只配有小型的电子餐具消毒柜,只够放置小件餐具如筷子等小餐具,碟盘等餐具所占空间较大,主要以化学药物消毒为主,在使用化学消毒方法时,消毒液浓度低,配置方法不规范、不科学(一般不使用计量器具),浸泡时间短,更换消毒液不及时等,无专职的消毒人员,常常只是流于形式,另外缺少规范的消毒保洁措施而致。

3.2 不同规模的餐饮经营单位的餐具消毒效果不同 消毒效果与餐饮业的消毒设施、消毒方式、保洁设施密切相关,中小型餐饮业规模较小,基本条件和卫生设施不够完善,管理不严格,消毒人员流动性大,卫生意识不强,相关卫生知识培训较少,没有掌握相应的消毒知识和消毒技能,有些不清楚消毒液相应的配制浓度及浸泡时间,有些为了节约成本,消毒液经常是反复使用,有些煮沸消毒时间不够。导致消毒达不到真正的效果,以至于合格率较低;大型餐饮店的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有规范化的洗涤、消毒以及保洁场所,有专职的洗涤消毒人员,并部分大型餐饮业采用蒸汽消毒方法,但相应的消毒技能及消毒意识不足,因此大型餐饮店消毒合格率虽然较小型餐饮店高,其合格率也不乐观。

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第4篇

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我县风险分级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覆盖、公开透明、动态监管、鼓励进步”的原则,于2020年8月至今相继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动态等级评定工作,动态等级评定严格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餐饮服务风险等级评定表检查内容,采取监督检查与风险等级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对餐饮服务单位许可管理、信息公示、制度管理、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设施设备及维护、餐饮具清洗消毒等九大项内容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与动态等级评定。执法人员在动态等级评定工作中始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标准公开、尺度统一、过程透明、结果公函,无有失公正的评定行为及餐饮服务单位的投诉。

二、工作成效及存在问题

2020年度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26人次、执法车辆11车次,对我县范围内学校食堂、餐馆、小吃店等48家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风险分级等级评定工作,其中a级0家、b级18家、c级5家,d级25家。加强我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消费者营造安全、透明的饮食环境,推进餐饮服务规范化管理,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由于我县餐饮服务市场点多面广,加之执法人员人手不定,在监管过程中难免存在遗漏等现象。另外,条件所限,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只能采取日常监管和突击检查的方式,无法做到长期连续性监管,导致一些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者在执法人员监管后容易产生松懈侥辛心理,放松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管理,极大一影响我主签位服务食品会全数优水字

餐饮安全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速列车;餐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我国的普速列车是指时速不超过160km的列车,沈阳铁路局加挂餐车的普速列车运行里程数在700~4500km之间,普速列车一般运行线路长、停靠站点多、客流量大且旅客构成复杂,餐车供餐次数多、供餐多样化,这就导致在原料采购、地面加工配送、运行途中加工制作、现场销售等环节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点。而餐车作为运行的就餐场所,它的食品安全关乎到乘客及列车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旅途顺利。为了解沈阳铁路局管内普速餐车食品安全现状,汇总2013—2015年《旅客餐车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表》查出问题情况,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所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2015年沈阳铁路卫生监督所监管的普速餐车。该文2013—2015年沈阳铁路局普速餐车数量,2013年有57对216组、2014年有57.5对306组、2015年有51对291组。收集《旅客餐车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表》数据进行资料。

1.2统计方法

将监督检查表中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年度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监督情况

统计学分析得出三年的餐车卫生监督合格率间不相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6,P﹤0.005),用2分割法两两比较后得出2014与2015年餐车卫生监督合格率差无异统计学意义(χ2=0.015,P﹥0.05),2014、2015年餐车卫生监督合格率高于201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P﹤0.005),

2.2食品安全风险点

设施设备的问题最突出,出现的次数在构成比中过半,主要为食品容器、工具无明显区分标识或混用混放,如原料容器盛放成品、半成品,或用无标识容器盛放食品等,易导致交叉污染;其次是餐饮具卫生,多为餐饮具、容器等洗刷不净残留污渍;再次是贮存运输,主要是未按规定要求贮存食品,未分类分室摆放食品;最后是卫生管理,常见上车食品与餐车进货清单不符。表3重点项目中问题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5项多为散装食品、盒饭等未按规定标明生产时间、生产厂家等;第4项即餐饮具、茶具、食品容器等未消毒;第3项多为冷冻冷藏设施不能正常使用,无制冷作用;第2项无健康证;第6项多见超保质期食品;第1项主要是超许可范围经营;第12项偶见。是将检查项目与重点项目合并,并将两者相近问题项“六—42和重点项4”合并为餐饮具熟容器清洗消毒不达标,监督项目计59项。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四—26,然后依次是合并项“六—42和重点项4”、重点项5。三者之和占构成比的2/3多,而它们在各自的构成比中也是前两位。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这3项上,其余有问题项虽占比重不大,但不代表导致的后果不严重,食品安全无小事。

3讨论

分析出现上述食品安全风险的原因:①责任心不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漠,对查出的问题不重视,导致同一问题反复出现;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多数健全,但落实不到位。②卫生知识薄弱。这与餐车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有关,餐车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不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有待改善[1]。③受条件制约。餐车空间有限、配餐量大、现有加工环节繁杂,给加工、洗消、配餐等操作及摆放、贮存带来难度;餐车冷冻冷藏设施性能不稳定,非列车运行期间供电无保障[2];食品用具、容器等标识多为不干胶贴,反复洗刷后易脱落;餐车经营处于列车运行中,受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多等。④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包括餐饮服务段自身管理体系以及卫生监督体系。即一方面普速餐车长期以来延续着既有管理模式,即餐车主管段自主经营,缺乏专业化、集约化管理,从食品采购、配送、加工、销售、补料、贮存直至退乘余料处置等全过程缺少时时追踪的有效管理手段;另一方面,铁路食品安全技术规范数量偏少,条款较为笼统,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接轨程度不高,已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3],监督手段现代化程度不高,不能对餐车情况即时监控及随时查询。

4对策

①强化自律。从管理单位自身抓起,主管领导首先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制定、落实食品安全卫生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变他人被动管理为自我主动管理[4]。建立激励与惩戒并行的管理制度,实现自上而下对食品安全负责的自律形态。②加强培训。重视食品从业人员,尤其是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使其自觉树立食品安全法制、诚信和责任意识。③简化车上操作。因既有餐车条件所限,应尽量简化、规范车上食品操作,如加强地面净菜、半成品的配送;对长途餐车增加上料点的补给、减少车上贮存,防止餐料腐败变质;建立餐车用餐同即食盒饭配送互补的供餐模式[5];食品容器、用具等区分标识可采用不易脱落标识如铁牌、用激光笔在不锈钢容器上标识或在材质、颜色上区分等。④完善监管体系。在自身管理上逐步建立科学、专业化管理体系,任用专业人才管理食品安全;建立电子平台,对餐车食品的每个环节进行跟踪掌控。在卫生监管上加快制度化、现代化监督体系建设,及时出台与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相配套的适合铁路食品安全监督的制度规范;充分发挥食品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为监督即时提供依据;利用现代科技实现资源共享,随时查询单位自管、疾控监测、商家检验等相关信息数据。⑤全民共治。充分利用站车场所客流量大、受众广泛的优势,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规、知识,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主动加入监督队伍,形成全民共治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查林,孙慧丽,王宏武.旅客列车餐车工作人员食品安全KAP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7):446-447.

[2]周捷.浅谈铁路餐车食品经营的安全管理与发展愿景[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5,5(1):28-30.

[3]李峰光.关于铁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效及任务的探讨[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3,3(2):83-88.

[4]赵亮,张冀梅.铁路餐车卫生状况分析与监管对策探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7):41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