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第1篇

相关热搜:药学  中药学

药理学是药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重要桥梁。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药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多学科基础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组胚学、病理生理学等)和临床知识(内科学、外科学、精神病学、麻醉学)等,因此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合理地组织药理学教学,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及对卫生事业的向往,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切身体会,浅谈本科药理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几点感受。

 

1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1.1理论课教学方式的转变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渗透到医药学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医药界和人们相互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各医药高校在21世纪初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教学到多媒体教学、粉笔板书到播放幻灯、纸质教案到电子教案的转变,这些转变使得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其弊端,信息量大,不便于复习,但无可置疑它是如今也是未来教学的主导方式。多媒体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抽象、空洞、死板的特点,因其具体、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效应。例如老师在讲“抗精神失常药”、“抗帕金森病药”、“镇痛药”等章节时,学生对涉及的疾病还很陌生,如果强行死记硬背药名、作用机制等,无疑增加了难度和负担,因此,每次课堂上或课间,老师利用很短的时间播放相关疾病的视频,如访谈明星讲述抑郁症、帕金森的临床表现,的危害等等,不仅加深学生对疾病表现的认识,从而也容易牢记相关药名,这是以往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难懂的药学理论转变成更加直观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1]是近年兴起的新的教学方法,为适应当前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PBL教学对药理学老师要求很高,不仅要有丰富的药理学知识,而且也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病例的选择,教师应认真研究,精心设计,确保问题和教学目标一致,确保引出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自学和讨论。药理学老师需要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病例的可行性和普遍性,必要时邀请临床医生,结合实际的临床情况,讲述临床诊断、用药原则、用药方案以及用药剂量的选择,根据学生的医学知识水平,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参与到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中。在PBL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仅是参与者更是认知引导者。对于学生来讲,PBL教学中承担主角,学生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积极查阅相关教材和文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小组之间的讨论和发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综合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PBL教学法在该校的初步应用表明,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科学的思维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同时对于大多数没有临床经验的年轻的药理学教师也有利于临床知识的积累。

 

1.2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转变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在整个药理学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朿缚、实验仪器设备的限制以及实验学时的局限,药理学实验教学大多仍采取验证方式强化理论教学中药理学基本原理,其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自由探索意识。多媒体网络讲解实验课,可以向学生传递更多的视频、图像等信息,让学生直观了解动物的捉拿、固定方法、给药方法和途径,以及手术器械、常用仪器的操作等,药理学实验基本不再由教师向学生示教整个实验内容,而是重点把实验步骤和容易出冋题的地方以及需注意的细节告知学生。学生为了实验成功,小组内会相互协作,相互提醒,共同完成实验。鼓励学生多问问为什么,翻教科书,上图书馆,借助于网络,解释结果。即使实验失败,也要分析原因,在分析原因过程中,无疑也积累了经验教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学生与科研的接触目前各个高校均有多种途径使得学生涉及科研项目,比如“大学生创新项目”,有兴趣的学生能近距离与老师沟通,查阅大量资料,共同确定课题,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参与到实验项目来。因此,学生在学习药理学理论的同时,接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实验方法,可以学会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动物饲养、细胞培养、高温消毒、蛋白印迹等,利于提高文献查阅能力、专业英语水平和科研兴趣。

 

2教师讲课方式的转变

 

我国医药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学改革的深人促使大批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尤以70后和80后为主。因其多数是“学术型”的硕士或博士,未经过师范类系统的培训,缺乏教学实践经验,这对药理教学亦是一个新挑战[2]。年轻教师面对20岁左右的学生,如何能够充满自信,娴熟地讲述药理学知识,对其自身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首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邀请老专家老教授进行指导,年轻教师通过试讲,有利于发现问题,如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幻灯片的制作、语言表述、专业术语的应用等,发挥集体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以提高师资力量。

 

其次,教师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举止、仪表、穿着成为学生的第一印象。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教师更应言传身教,给学生灌输正能量,培养学生对医生职责的神圣感和使命感。

 

3学生听课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板书的同时需要及时记录笔记,一边听一边记,起初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下课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讲台上拷贝教师课件。如今,手机和电脑成了每个学生的必备品,他们在课间时不再急于拷贝课件,而是当教师讲到一张重要的幻灯时只要拍下来即可,同时,学生获取药理学理论知识的途径多,学生对教师讲课这一种教学方式的依赖性小了。图书馆的开放使得学生可以查阅教科书之外的理论教材,知网、Pubmed等数据库的开放也使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相关的国内外前沿和热门的问题。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第2篇

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是指通过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2]。因此,将人文精神融入医学教育,处理好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实现人文与医学的共生和融通,是培养医学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药物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药理学是医学教育重要的桥梁课程[3],所以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人文精神,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

1发扬护理人文精神,体现护理专业价值

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服务的每个环节中,这要求护理人员端正观念和意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护理工作包含了很多内容,如病情观察、执行医嘱、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只有把人文精神作为护理的专业信念,学生才能产生内在动力,学会主动去关怀、照顾病人;积极观察病情,主动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调动病人内在的力量战胜疾病;努力钻研知识,担当起为病人提供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的任务,体现护理专业的真正价值[4]。

2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显示,全球死亡病例中有1/3与用药不当有关,有1/7是不合理用药所致。而药理学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课程,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所以实验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护理专业的药理学实验中药物的调配,溶液的配制、稀释方法等与临床密切相关,作为高职医学院校的药理学教师如何把对病人的关爱和尊重的理念和意识倾注到药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在医学实践中关注病人的价值,真正做到药物科学价值与人相统一。因此,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人文精神,对临床用药不当行为进行分析和指正,能够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着想,在学习中更好地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医疗能力,同时对学生也起到警示、预防的作用,使其树立良好的医疗道德。

3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

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以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关注的思想[5]。学生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病人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如何将人文精神更好地贯穿于药理学实验教学中,使人文精神的教育不再空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生命伦理观教育

生命伦理学的本质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开处方,它是生存哲学,是利用生命科学改善人们生命质量的事业。药理学实验属于活体动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融入生命伦理观教育,让学生更加懂得尊重生命,深切感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意义。如“家兔有机磷中毒的解救”实验中,我们将人文精神贯穿到教学中,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教育学生对动物尊重和珍惜,对动物的尊敬实际上意味着对人的尊敬,唤起学生心目中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培养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人格,这样学生才能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真正懂得尊重人的生命、权益和价值。此外,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断联系临床实践,告诫学生本着尊重和爱护病人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认真查对病人药物的名称、用药剂量等,一旦出现用错药或用药不准确的情况,立即纠正,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2科学探究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药理学实验教学中设计开放性实验,让学生针对一些“待评价”的药物,确定如何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摸索给药剂量、选择阳性对照药、设计相关的技术路线等,教师在一旁起着引导的作用。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虽然有时学生感到困难较大,甚至可能因实验方法错误导致结果失败,但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因此,采用鼓励学生自选研究课题进行自主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其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3.3科学美育

科学美育是向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即以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科学发现、科学发明、科学理论为内容和实施手段,着重对人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文化水平,陶冶性情,塑造心灵,开拓精神境界,使其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实践性很强的药理学科,无疑有其自身的美学价值。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体现的科学严谨美,生命活动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和有序美,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激情,以美求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药理学实验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药理学知识,而更应在思想上、精神上指导学生传播友爱和宽容。

4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尝试

作为药理学专业课教师,如何才能在实验教学中得心应手、恰如其分地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对今后的护理工作产生情感及责任感,这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方法。

4.1提高药理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格人品、言谈举止、气度风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直接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从教育理念上看,教师必须具有相当的人文素质,树立较好的教育理念,对社会上流行的种种现象和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从教学内容上看,在科学和人文日益融合的今天,即使传授科学知识也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药理学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渊博的药理学理论知识,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于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逐步提高人文素养[6]。

4.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热心参与、善于交际、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药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它增加了学生的讨论、交流和实验操作的时间;而针对一些需要多人参与的复杂实验,更适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验中学生可体验到人与人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将不断提升。

4.3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临床疾病谱正发生转变,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如心理困扰、适应障碍、神经症、药物依赖等心理疾病不断出现,要适应这种现状,健康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不断告诉学生治疗疾病的同时更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社会环境、工作性质、个人性格等各方面因素,适应临床疾病谱变化的要求,预防、治疗、处理各种身心疾病,使病人早日康复[7]。因此,一名合格的护士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好护医、护患关系。

4.4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将人文精神融入用药安全教育中。实验教学中,适当联系医疗卫生实践中出现的医疗事故,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告诫学生因药物的毒副作用或配伍不合理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危害,要时刻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有力地抵制社会上不正之风的侵蚀,不能因经济利益而违背这个基本原则。如在讲述吗啡成瘾性实验中,我们通过展示成瘾猴的痛苦和戒毒的困难,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强烈抨击社会上的不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从而有效地防止学生走上违法道路。此外,我们也要热情颂扬医务工作者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自觉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药理学;教学;科研思维;形成

[中图分类号] R197.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c)-0159-03

Explora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method for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students′ research thinking

ZHANG Qi SONG Juan YUAN Jia-xin TIAN Hua LI Li-bo HAN Cui-yan GUO Li-na CUI Hong-xia

School of Pharmacy of Qiqihaer Medical University,Qiqihaer 16100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and the formation of research thinking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three sides:teaching methods,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nd teaching content.Using the course import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story and heuristic teaching to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reviewing literature to improve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improving the appraisal way,Eventually,making the form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Pharmacology;Teaching;Research thinking;Formation

药理学作为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双重桥梁的学科,在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扎实、精准的药理学知识对指导医学生、药学生日后科学、合理、有效地从事医药工作至关重要,这也意味着药理学教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药学人才的重大使命。

当今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维则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立足点和突破口[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涌现的医学、药学难题亟待解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更多的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医学、药学人才无疑是我们要肩负的责任,而具备这一科研能力的前提则是要拥有科研思维。传统的药理学教学主要以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进行,但在这一过程我们似乎忽视了对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素质,调整教学内容。

1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1.1 利用科研小故事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

每一节成功的课堂都离不开精彩的课堂导入。作为开始环节,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现出一定的接纳和参与,这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3]。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复习式的导入方式,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新知识,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但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4]。绝大多数药物的发现和研究过程都有一个或多个有趣、感人、励志的科研小故事,教师把这些故事加以整理、润色,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例如,杜马克发现百浪多息红色染料进而有了磺胺类抗菌药的故事,杜马克因为这一发现而挽救了女儿生命的故事会让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而整个科研过程中杜马克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实验的失败,却仍然坚持不懈的精神则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科研产生敬畏和思考。学生在与这些故事接触的过程中,都会被科研细节启发,被科研人物感染,被科研成果折服。

1.2 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除了精彩的课堂导入,完善的教学方法同样是成功课堂的关键。传统的讲授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5],采取“灌输式”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及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被动听讲,在失去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受到制约。启发式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设置疑问[6],让学生去想、去悟、去探索[7],从而启发和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例如,讲到“磺胺类抗菌药泌尿系统损害”时,就可以先问学生“如果日后工作中遇到服用此药的患者,我们该提醒患者怎么做?”,这时学生就会考虑产生这种不良反应的根源是什么,进而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提醒患者服药期间多饮水,并服用等量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这样的方法要比直接讲出的效果更好。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活跃思维,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长期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感染下,既满足了学生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又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8]。

当然,搜集材料课堂导入,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这些准备工作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付出是值得的,因为经过了这些改进的教学方法的历练与熏陶,我们会发现学生科研思维在萌芽。

2 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

2.1 提高科研素质,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2.1.1 与学生分享科研成果 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这无疑对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科研思维的引导和启发者,教师学术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科研水平的培养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不断夯实理论功底和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更应大力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面对高强度的教学任务,教师确实在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精力花费上难以权衡,甚至干脆放弃科研,但实际上放弃科研的做法在某种角度来说就等于制约了教学的深度。教师必须从事有价值、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对自身掌握的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将科研成果巧妙融入教学过程,授课时利用科学研究事实进行举例,向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想法、技巧和经验,科研成果有思路、有过程、有图片、有数据,比起书上大篇幅的知识,它更加鲜活、有吸引力,学生对其更好奇、更受启发、思考。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深度,拓宽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潜能。

2.1.2 与学生讨论科研成果 在分享科研过程和成果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踊跃表达自己对科研过程的疑问、想法、见解[9],教师在讲解的同时,与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对于有质疑的同学,鼓励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这一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缜密、严谨的思考习惯,勇于批判、持质疑的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对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有着重大意义[10]。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的思考,丰富了自己的科研思路,使科学研究的道路不断拓展和深化[11]。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实现了科研对教学、对学生科研思维形成的促进作用。

2.2 提高科研素质,将教学相关内容最新研究进展引入课堂

2.2.1 教师介绍最新研究进展 当今,医药领域研究飞速发展,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研究的进展,这样学生无法对当前医药学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引入课堂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教师科研素质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还包含了教师对所讲授内容、领域的最新动态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把科研成果引入课堂的同时,还应及时查阅、检索文献,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设计在课堂的适当环节,利用5 min左右的时间介绍本课堂内容的新成果、新作用、新应用、新靶点等等,这样的引入不但补充了教材内容的缺失和陈旧,同时也使学生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从而充分促进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研理念形成。

2.2.2学生查阅讲解最新研究进展 教师的讲解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学生亲自查阅、整理、讲解则会使其多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自讲的方式可与教师介绍交替进行。将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教师提前将任务布置给每一小组,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查阅资料,并将其整理汇总,制作PPT,并选一到两人进行课上讲解。大多数同学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文献,如何查阅资料则是这一过程无形带给学生的巨大收获,而在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PPT的制作基本技术,在讲台的展示则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亲自参与这一过程,学生会有较强的成就感,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我们发现学生的科研思维在生长。

3 教师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案的调整

3.1 教学内容的优化

药理学教学在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选择每章中的代表性药物,从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几方面进行详细讲授,教师本着尽可能全面地将知识体系渗透传递给学生的理念,课堂的全部时间都利用在知识点的传授上,这种“满灌式”的课堂,学生只有时间去听、去记,却没有时间去思考,机械的记忆使学生在学习兴趣淡化的同时,创新、科研思维受到了制约。因此,教师一定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优化,避免“面面俱到”[12]。体内过程部分主要讲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效应动力学内容,除特殊药物需重点强调外,其他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因此在讲解过程可以进行合理恰当的融合。例如,阿托品具有抑制腺体分泌的药理作用,教师可以在详细讲解其药理作用时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作用可以用于临床的哪种情况,使用过程中会带来哪些不良反应。这样,在有效时间内可以将三部分内容高效完成,同时让学生完全参与其中,将节约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此外,作用机制部分内容复杂,抽象难懂,涉及信号通路、作用靶点等方面,与学生未来科研思路的形成、科研活动的进行密切相关,教师可在这一部分详细讲解,深入浅出,配合多媒体的动画、流程等,将整个过程所涉及的科研思路渗透给学生,让他们接触、认识、理解、掌握,最终从中有所领悟。

3.2 考核方式的改进

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同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3],也是学生最为重视的一个环节。既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期末考试成绩几乎成了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依据,这种方式过于单一,仅体现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而科研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体现。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对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进。除了考勤、期末考试外,加入课上启发性问题的提问以及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综述撰写[14],具体分配情况如下:考勤20%,既考查了学生的出勤情况,又提高了其对本课程的重视度;考试成绩50%,以此方式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提问10%,这一部分有别于传统的点名式提问,在问题设置上,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斟酌和考虑,所提出的问题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紧紧抓住学生思路,同时要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其科研思维的目的;综述撰写20%,这一部分除了文献查阅外,从另一个角度可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具体形式及学生基础,制定合理的标准进行评价[15]。这种考核方式的改进能够提高学生对科研思维能力的重视,让学生加强对科研思维的自我培养,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检索、整理文献和撰写综述的能力,而这同样是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随着医药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在对医药学人才需求量增多的同时,要求也在提高,尤其是面对医学药学难题时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的起始阶段就是科研思维的养成。通过对药理学教学方式、理念、内容的改善,将科研故事、启发式教学、教师研究成果、最新研究进展等新形式引入课堂,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思考增多,甚至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已成为一种习惯,实际上,学生的科研思维已经逐步形成。接下来,基于科研思维的科研能力的培养还将继续,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药理学实验模式、将学生带入教师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竞赛等方式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 彭伟,周红,李小丽,等.寓科研于教学,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之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3,35(2):94-95.

[2] 杨牧磊.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8,7(7):81-84.

[3] 魏宏聚,李瑞.课堂导入环节与情感目标达成的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1,12(4):29-33.

[4] 万云辉.浅谈药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科技创新导报,2010,(8):159.

[5] 唐映红,王志琪,龚永珍.药理学教学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238-239.

[6] 李乐.提高药学专业药理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1):35-37.

[7] 刘志杰.提高医学生学习药理学积极性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4):266-267.

[8] 姚红红.七年制医学生药理学教学的体会[J].药学教育,2006,22(6):24-26.

[9] 王彦,姜远英,曹永兵,等.谈药学本科药理学科研专题实习[J].药学教育,2008,24(4):39-40.

[10] 吴鹏飞,胡壮丽,龙利红,等.药理学教学中临床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8):673-675.

[11] 李少春,张伟伟,刘莉,等.药理学教学中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1):97-98.

[12] 马腾飞,王允,李梅,等.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23(30):77-78.

[13] 陈光亮,甘亚丽,李莉,等.对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的几点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326-329.

[14] 彭延娟.药理学教学中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探索[J].才智,2014,(1):16-18.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药理学 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在高等医药院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生和药学生需要学习的主干课程,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涉及的学科广,内容繁多,素有“五多”之说,即药名多、别名多、作用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需要记忆和运用的知识众多,许多学生反映难学难记,有畏难情绪,有学习压力,学习兴趣不足,主动性不强,直接影响药理学学习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到“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药理学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课堂实践策略

当学生处于“要我学”的学习状态时,无疑将课堂当做被动学习的场所,有些学生只是由于学校对考勤有要求和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到堂听课。如此,学生课堂表现就会消极,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药理学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失为有效途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学生应具有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样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由“学会”,“会学”,最终到“乐学”。学习过程的转变与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唤醒密切相关。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成功的教学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就会形成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才能具有实现目标的主动性,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只要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掌握它。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Bloom专门研究过兴趣与学习的关系,证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1]。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培养的。教师应成为主导,引导学生发挥最大潜能。教师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2]。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措施

1.引人入胜的开头阶段。

在引课上下工夫。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好的导课可使学生兴致盎然,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良好的开头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认识的内在动机。

在引课设计方面,教师应运用教材蕴含的知识,特别注重新课尤其是开课绪论的导入,可通过阐述药物在保障人类健康突出贡献方面、历史上药物灾难、公共卫生药物焦点事件、日常生活,触动学生心灵。如,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白色瘟疫”(结核病)的控制得益于异烟肼、链霉素的发现,胰岛素的发现使人类不再恐惧糖尿病,“反应停”用于孕妇、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用于哮喘所致的历史上的药物灾难,等等。

2.彰显艺术的中间阶段

(1)讲述的艺术。讲授要吸引学生,不但普通话要过关,表达要清晰,而且要运用准确严谨、深入浅出的讲解性语言,还要运用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的艺术性语言。因此,教师要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新颖性、科学性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讲述要善于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运用循证医学理念掌握药物知识讲述要善于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如根据学生理解的快慢调整讲述速度;讲述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气氛,使学生记忆深刻,如结合动画、音像等辅助讲述;讲述要善于讲述药物典故,如班廷发现胰岛素的经历,既加深学生对胰岛素的理解,又可把典故的人文精神寓意留给学生体会;讲述要善于追求语言的艺术性,语言是传递知识信息的通道,它对激发兴趣、增强吸引力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益,如教师一个形象的比喻,几句简单幽默风趣的语言,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注意力、好奇心和求知欲。

(2)提问的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是要善于提问。要周密设计课堂提问,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充分激活原有知识,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并深刻理解药物知识。提问要善于利用矛盾,如讲授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时,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何看待氢氯噻嗪既利尿又抗利尿这个矛盾?”提问要善于比较异同点,如镇痛药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镇痛作用有何异同?解热镇痛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的抗炎作用有何异同?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如介绍人类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的研究进展,引导学生质疑,并最终掌握治疗方案中药物的选择及其作用机制。避免以下情况:所提的问题没有价值,该提问的不问,不该问的却提问;问题没有启发性;没有在关键处设问;问题简单,没有难度;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不出来立刻换人回答,等等。

(3)举例的艺术。药理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临床医疗、公共卫生、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针对关键内容,选准例子,恰如其分地举例,能让学生兴趣盎然,理解深刻。举例要善于挖掘临床案例,如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儿科用药过量导致患者死亡等;举例要善于应用医疗纠纷,如青霉素引发过敏性休克所致的医疗纠纷;举例要善于引用社会焦点,如吗啡滥用导致的社会问题;举例要善于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药理学的“生活化”、实用性,如家庭药箱常备药物、OTC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等;举例要善于应用典故,如诺贝尔奖与药物等。

3.意犹未尽的结尾阶段

在课堂的结尾阶段,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新课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还不够,还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到课外的学习,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化为无限的求知的精神力量,设置拓展性结尾。结尾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悬念性的思考题,如俗话说:“内不治喘,外不治癣”,这种提法有没有道理?目前治疗的现状如何?并顺势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结尾要善于提出拓展课堂内容的要求,如镇痛药与、药物与兴奋剂、超级细菌与耐药等;结尾要善于提出相关参考文献,如药典、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及药物治疗指南等;结尾要善于激励学生探究现实,如因缺乏特效的抗病毒药,人类对艾滋病的无奈等;结尾要善于要求学生了解新进展,如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等。如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总之,一次好的药理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要“课结束,趣延续”,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课堂设计要在开头、中间、结尾三个环节多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强化药理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古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浅谈在中职财经类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2011(20):80-81.

[2]梁玉新,王来秀,刘冬梅.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生学习主动性简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5):139.

对药理学的认识和感受范文第5篇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一泛应用于多种精神障碍的治疗,包括抑郁和焦虑。顾名思义,认知行为疗法包含“认知”和“行为”两种成分。认知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变患者对自身疼痛的负面认识,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控制感。而行为疗法的依据是: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可以通过一些操作方法来消退、抑制、改变和替代原来的不良行为。认知行为疗法是两者的结合,重点在于改变患者的信仰、期望和应对能力。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可能加剧疼痛的环境因素并且指导他们改变这些因素(如调节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睡眠和运动)。医生可以指导患者如何使用特殊的认知方式控制疼痛,如注意和分散注意、引导想象、自我催眠等,作为对药理学方法的补充。

己经证实,CBT对于多种类型的急、慢性疼痛都有显著疗效,包括术后痛、腰背痛、烧灼痛、风湿性关节炎痛、肌纤维痛、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癌症痛、坐骨神经痛、颖卜领关节痛、头痛、镰状细胞贫血病性疼痛和治疗性疼痛等。

2支持心理疗法    

支持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心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用去分析患者的潜意识,而主要是支持和帮助患者适应目前所面对的现实,故又称为非分析性治疗。支持心理疗法是心理医生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采取劝导、启发、鼓励、支持、同情、说服、消除疑虑、保证等方式,来帮助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心理压力,以渡过心理危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在慢性痛中应用的第一步是让患者产生被理解的体验,可以通过向有同情心的聆听者讲述他们的故事而实现。患者最迫切希望讨论的问题是疼痛在他们的社会生活、情感及行为这几方面的影响。患者需要别人认同并且重视他的痛苦。一旦患者开始产生信任感,也就产生了支持的效果。支持疗法的特点在于它将患者从单纯机械理解自身困境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康复和复原中活跃的角色。

3操作行为疗法    

操作行为疗法基于操作式条件反射,是Skinner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工作中探索到的一种现象。纯粹的操作式条件反射范式假设:当强化维持的时候,行为的频率增加;当没有奖赏或者惩罚的时候,行为的频率降低。操作行为疗法理论在慢性痛的应用首先由Fordvce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创。Fordvce的方法关注于通过调节明显的疼痛行为来改变功能。与之相一致,操作行为疗法包括以卜几个方面:识别出需要进行调节的疼痛行为;找到出现在这些行为之前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刺激;确定针对这些行为的强化刺激与惩罚方式。目标在于移除疼痛行为的强化因素,并且提供对好的行为的奖赏。在操作行为疗法的早期,要求患者、配偶及家庭成员集中学习操作行为疗法的模型,并忽视疼痛行为(如抱怨、休息等),用言语夸奖或者患者喜欢的其他奖赏方式强化其正性行为(如坚持运动、锻炼及自信的表情等)。

4催眠疗法

催眠治疗有3个基木要素:诱导、治疗性暗示和终止催眠体验的暗示。    

诱导是促使患者的意识发生改变的过程,即从平常的清醒状态变为一种有利于暗示发挥作用的想象性投入状态。诱导的目的是使患者获得分离的能力。在诱导过程中,医生的首要目的是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其次是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减少注意范围,然后将注意力引向内在事物,最后一步就是分离。分离性感受是使催眠区别于非催眠体验的关键。分离是指从意识中主动划分出某些方面的感受。在疼痛治疗中,催眠激发了患者从意识中分离出痛苦的能力。一旦患者体验到了分离,便可以对他们实施治疗性暗示,即分离疼痛症状。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治疗性沟通。对医生来讲,了解患者对暗示是否有反应是很重要的,因为镇痛反应仅仅发生在患者的想象中,对医生来说是看不到的,所以提供另外的提示使反应表现在外在的举止行为上,有助于评价患者的反应性。在经历了治疗性暗示后,催眠体验趋于尾声。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暗示患者在催眠之后将感到神志清爽,精力充沛,并惊讶于症状的改善。但是这一步并不是所有疼痛患者都需要,例如烧伤患者,他们处于制动状态,不需要回复到机敏的活动状态。

催眠疗法可以用于多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在急性疼痛中,对于正在遭受疼痛折磨、接受术后护理或因疾病和外伤而丧失能力的患者,分离性暗示可以使重度疼痛患者从疼痛及伴随疼痛的不愉中解脱出来,并产生高度的舒适感。术后痛、烧伤痛、牙科痛、分娩痛及其他医疗操作造成的急性疼痛都可以通过催眠干预得到缓解。

另外,在慢性疼痛综合征中也可以应用催眠。在癌症痛的临床治疗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首先临床医生必须了解,癌症痛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疼痛对患者的意义。癌症痛威胁到患者的安全感,常常源于焦虑和恐惧。因此,减轻癌症痛需要以患者自身的痛感觉为中心来实施催眠暗示,同时治疗其他的伴随症状冈。在头痛的催眠治疗中需要注意,头痛常常比其他部位的疼痛更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它对于清醒和自我感知是非常重要的。在头痛没有发作的时候进行治疗比较好,例如偏头痛患者,由于痛苦难耐,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期间无法承受催眠治疗。此外,催眠也适用于神经源性痛及骨骼肌肉痛的急性发作,缓解患者急性痛,并且提高患者对于非催眠治疗的顺应性。催眠治疗用于幻肢痛也会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将幻肢痛变为舒适的感觉。控制疼痛后,接下来的暗示会使患者意识不到幻肢的存在。

5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又称为眼动心身重建法,属于行为疗法中暴露疗法的一种形式。它是最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促使消极想法和负性情绪快速而稳固地缓解。由于对创伤后应激综合征具有显著疗效,EMDR被推广应用于很多的临床治疗中,如成瘾、抑郁和疼痛。EMDR是对疼痛心理治疗的全套方法的补充它可以推动心理和情感创伤起源的慢性痛的认知进程。

 EMDR由心理学家Francine Shapiro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定义,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眼睛的快速来回转动可以减少消极的想法和感受,经过一系列实验之后,提出了EMDR疗法。EMDR疗法在1998年正式被美国心理学会认可,其要素包括冥想、暴露、双焦点注意、放松和认知。这些元素大多是传统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而EMDR特征之一就是将

这些治疗元素进行整合。

 在 EMDR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识别出能够让其感觉更好的问题或条件,并且指出与负性感受和想法相关的问题。然后,患者被指示关注消极的想象、感觉和想法,同时进行快速眼动,通过患者追踪治疗师双手的运动来实现。之后,患者被指示放松并注意他们是否感觉到任何的不同。有很多人都会报告产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这一过程会重复,直到患者感觉改善。EMDR既能够改变疼痛的强度,也能够改变痛觉记忆的方式。

6介入性治疗中减少痛苦和担忧的心理学手段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新药与临床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处方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