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用植物学总结

药用植物学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用植物学总结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教学方法;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5-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的基础课。是否掌握药用植物学知识将直接影响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效果。本课程内容分为上篇植物组织学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我校自中药学专业建立以来,一直坚持在神农架、九宫山、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要求同学们识别200种以上常见药用植物,掌握这些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识别要点,以及一些重点科的特征;熟悉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用;了解植物形态的描述方式及其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等等。为保证野外药用植物实习的质量,同时在野外教学的过程中保护好当地野生资源和植被,要求我们对野外教学方法进行具体、周密的设计和准备。下面介绍我们具体的教学方法:

一、掌握重点科的特征识别植物

药用植物有成千上万,学习只能有针对性地掌握一些重点。药用植物常集中分布在几个重点的科,通过观察具体药用植物的形态掌握重点科的特征,又在掌握科的共性特征的基础上掌握识别一些具体的药用植物的个性特征。在现场的教学讲解中,要力争少而精,重点讲解那些最关键的识别特征,而其他的特征只作一般的了解。例如蓼科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为:草本,茎节常膨大,单叶互生,全缘;具膜质托叶鞘。小坚果,部分或全体包于宿存花被内。其中膜质托叶鞘是观察的重点。在掌握了这些共性特征后,就容易区别开当地各种蓼科植物,如虎杖:直立草本或小灌木状,茎中空,全身有紫斑;戟叶蓼:叶戟形;金线草:叶大阔椭圆形,花序长如金线;何首乌:缠绕草本,叶片心形长柄;掌叶大黄:多年生粗壮草本,基生叶大型,有长柄,掌状中裂;荭蓼:托叶鞘上部革质外展成环状,有缘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穗状,花色粉红或玫瑰红色。豆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荚果。其中最重要的是荚果。根据花的形态和花瓣的排列又分为3个亚科:含羞草亚科(花辐射对称,雄蕊常多数),云实亚科(花两侧对称,花瓣上向覆瓦状排列);蝶形花亚科(花冠蝶形,常二体雄蕊,花瓣下向覆瓦状排列)。在掌握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亚科的药用植物。如含羞草亚科的合欢,二回羽状复叶,小叶线状矩园形,头状花序,花萼、花瓣小,花丝细长,淡红色。云实亚科的紫荆,单叶,圆心形,假蝶形花冠,簇生茎杆,枝上;决明,羽状复叶具小叶3对,种子近菱形。蝶形花亚科的药用植物特别多,达200种以上,相似性也高,要一一区分。如乌拉尔甘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茎带木质,奇数羽状复叶,两面被白色短毛和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紫红或紫蓝色,旗瓣有短柄,翼瓣和龙骨瓣具长柄。荚果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外面密布刺毛状腺体。膜荚黄芪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膜质,有长柄,被黑色短伏毛。槐为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顶生,荚果念珠状;苦参为半灌木,主根粗壮、断面黄白色、味苦,奇数状羽复叶,总状花序顶生并于顶部腋生,雄蕊10枚、离生、仅基部连合,荚果圆筒状,种子间缢缩,呈不明显的念珠状;其他如田皂角和山扁豆的雄蕊不成束,田皂角荚果节落,山扁豆的荚果从腹缝线裂开等。再如唇形科植物的识别特征为“茎方形,叶对生,无托叶,花冠唇形,2强雄蕊,4枚小坚果。”在此基础上,再分别掌握各种植物的特点,如黄芩为草本,叶狭披针形,全缘,下面有腺点,花序顶生,密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半枝莲小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有齿,花单生于茎枝上部的叶腋,集成偏于一侧的总状花序,花萼上唇背部有盾片。丹参为多年生直立草本,奇数羽状复叶,下面密被毛,轮伞花序组成顶生总状圆锥花序。夏枯草的花聚积呈穗状,风轮菜的花聚生叶腋呈轮状。

二、掌握特殊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识别植物

某些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彰显了它们鲜明的个性,在野外实践的期,如果药用植物的繁殖器官非常醒目和特殊的,可充分运用这些繁殖器官的特征来掌握药用植物的识别。例如:虎耳草科的落新妇,长圆锥花序顶生,密生褐色长毛,开白花,很远就能发现。报春花科珍珠菜,总状花序顶生,倒圆锥形,向下微弯,开白花,似狼尾巴。虎耳草科黄水枝,总状花序顶生,长达20cm,花白色或淡红,硕果两片不等大,长的似勺状。人心药,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花二型,孕性花白色至淡紫色。伞形绣球,伞形花序式聚伞花序顶生,花异型,放射花具4枚大的白色萼片。百合科萱草,花茎从叶丛间抽出,高于叶,顶端成疏生圆锥花序,鲜黄色、紫红色、漏斗状两性大花。大戟科铁苋菜,雌花序生于叶状苞片内,合时如蚌。

三、掌握营养器官的特殊特征和重要共性特征

在野外实践时期,如果药用植物没有繁殖器官,需要单纯凭营养器官进行识别,常必须逐一介绍和掌握这些植物的识别要点。如果营养器官的特征是特异的,便于识别,就需要掌握。例如:蔷薇科龙牙草的叶为参差羽状复叶,棣棠花的叶狭卵形,叶脉下凹,有重锯齿;木兰科鹅掌楸的叶似马褂;唇形科长管活血丹的叶对生,似铜钱,等等,这些特征有利于这些植物的识别。还有很多营养器官的特征是具有较大范围共性的,例如茎是直立还是匍匐或攀援,是方茎还是圆茎;叶是单叶还是复叶,是互生、对生或轮生,是网脉、弧形脉或平行脉;有无乳汁;有无毛绒或腺体;有无特异气味,等等。虽然这些特征非某一种植物特有的,但在一个具体的地区和具体的植物群落,也能依据这些特征把一些药用植物与常见容易混淆的其他植物区别开。如聚花过路黄是直立或斜升的茎,过路黄是匍伏的茎;徐长卿、毛茛等的根是马尾状,天门冬、百部等的根是快状,桔梗、沙参等的根是圆锥状,麦冬、淡竹叶等的根中间膨大呈肉质等等;唇形科、玄参科、爵床科及马鞭草科等部分植物的茎方形,其他大部分植物的茎为圆形;黄精、玉竹的地下茎为根状结节,百合、石蒜为鳞茎;马鞭草科大青、臭牡丹等有特殊臭味等等,这些特征针对特定形状的植株,也能识别很多植物。在多数情况下,还需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组成某些植物较特殊的特征。但在实际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特征宜少不宜多。如萝科耳叶牛皮消单叶对生,叶基心形,有乳汁;大戟科白乳木叶呈不对称倒卵形,背面边缘有腺点,有乳汁;省沽油科野鸦椿小枝及芽红紫色,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边缘有细锯齿,白色,枝叶揉碎后有臭气。这些特征组合,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四、对易混药用植物分组进行比较

蛇莓、三叶委陵菜和蛇含等属蔷薇科药用植物,均为复叶,花黄色,5瓣,叶形极为相似。其中蛇莓和三叶委陵菜均为掌状三小叶,蛇莓茎匍分枝,花单生叶腋;三叶委陵菜茎直立,聚伞花序;蛇含为掌状五小叶,茎直立或斜上,聚伞花序。多花黄精与玉竹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均为单叶互生,茎直立,植株较相似,其中多花黄精伞形花序腋生,有花3~5朵,根茎不规则结节状;玉竹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根茎细长圆柱形。菝葜与牛尾菜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叶和叶脉较为相似。但菝葜为木质攀援小灌木,茎上有刺,叶柄扁,上端有卷须;牛尾菜为草质攀援藤本,茎上无刺,叶柄基部有卷须。牛尾菜又与粉背牛尾菜较为相似,但牛尾菜叶下表面绿色,全体无毛;粉背牛尾菜叶下面苍白色,有微柔毛。紫萼与玉簪等属百合科药用植物,其植株和叶形极为相似,但紫萼叶较窄小,花紫红色,较小,苞片1枚;玉簪叶较宽大,花白色,较大,苞片2枚。通过分组比较使共性和个性更加明了清晰,进而有利于植物的准确识别。

五、运用图片库进行复习和预习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第2篇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

利用民族植物学、民族药用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黄草岭冷水寨哈尼族村寨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冷水寨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有76科132属153种,这些植物都有比较好的药用价值,而且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访谈中随着询访对象年龄减小,人均对药用植物种数量提及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现代主流文化的渗透、环境条件变化、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变、对传统药用植物知识的传承等因素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药用植物; 调查研究

哈尼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医药历史和灿烂的医药文化体系的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哈尼族人民就利用当地的植物来防病治病。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充实、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哈尼族医药文化体系。哈尼族利用植物来防病治病,而且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植物长期以来被哈尼族利用,而很少为外人所知。进行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调查研究,对于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对人类的健康和保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利用当地植物来防病治病的知识,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剧,元阳哈尼族的传统生活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经济作物(茶叶、木薯、草果等)的种植,造成了森林片断化,物种多样化降低,传统药用植物利用的传承受到影响,本文利用民族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以元阳黄草岭冷水寨的哈尼族村寨为对象,对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多样性、利用方式及利用变化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哈尼族利用传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及其传统利用植物知识的变化情况,为发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药用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1 调查研究地点和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研究地点冷水寨属元阳县黄草岭乡(22°53′185″N,102°42′680″E),距黄草岭乡约27 km,距县城南沙120 km,海拔约1 320 m,年平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 500 mm,农民人均纯收入1 049元人民币(2006年乡村数字统计),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木薯、草果、茶叶种植等。

1.2 调查研究方法本研究在20071031~20071203进行,采用中药学、民族植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关键人物访谈为主。为了与当地人更好地沟通,由懂汉语的哈尼族人员帮助翻译,先对村中的2~3名关键人物(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知识较为丰富的草药医生)进行访谈。为了全面了解该村寨利用药用植物有关知识,根据年龄将访谈人员分为大于60,30~60,16~30岁3个年龄组。在访谈中主要涉及的问题有:(一)室内。①这个村经常生的病有哪些?②用哪些植物来治?③用植物什么部位?④怎么用?⑤什么时候采集,采后怎么处理,这些用药知识怎么来的。(二)野外。如九节花,①九节花你们经常用吗?②怎么用?③多少量?④治什么病?自己认为效果如何?

所有标本均在当地药用植物利用知识较为丰富的草药医生带领下到野外采集,并进行分类鉴定,编写药用植物名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 调查研究结果

2.1 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的种类冷水寨共收集到药用植物76科132属153种,153种药用植物中,外来的栽培植物1种,其余均为野生。生活型包括木本(43%)、草木(44%)、藤本(13%)等。利用物种数量较多的科分别是大戟科(13种)、毛茛科(7种),蔷薇科(7种)、茜草科(7种)、菊科(5种)、胡椒科(5种)、樟科(5种)、豆科(4种)、芸香科(4种)、萝摩科(4种)、唇形科(4种)、卷柏科(3种)等,有17个科每科2种,47个科每科仅1种(见表1)。

2.2 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利用部位和利用方式调查发现,在收集到的哈尼族选用的药用植物中,利用全草的种类最多,占69%,根占18%,树皮占12%,叶占12%,茎占14%,花占0.7%,汁占0.7%(见表1)。表1 哈尼族冷水寨利用的传统药用植物(略)

哈尼族对药用植物的加工根据不同的利用部位加工方式又不同,以根入药的植物,一般鲜用,或者切片晒干备用。服用时先将其切片,放于火上烘,然后放入沸水中煎煮数分钟;以叶入药的植物,将鲜叶用清水冲洗,放入锅中煎煮,或者用火烤一下阴干备用,用沸水冲泡服用。以茎入药的植物,一般阴干,入药时切成小块,冷水煎服,以全草入药的植物,鲜采鲜用,利用花、果、汁的植物较少,采后水煎服。

2.3 哈尼族药用植物作用与功效调查发现,在收集到的153种哈尼族药用植物中,治疗感冒的有22种,占14%;治疗胃病22种,占14%;治疗风湿病有20种,占13%;清热解毒有17种,占11%;治疗气管炎有11种,占7%;治疗肝炎有10种,占7%;治疗妇科病有10种,占7%;治疗肾炎有5种,占3%;消肿有7种,占5%;治疗肠炎有4种,占3%;补药4种,占3%;治疗结石3种,占2%;治骨折有4种,占3%;治疗皮炎4种,占3%;壮阳有2种,占1%,治肺炎、烫伤、高血压病、肺结核、腹泻、糖尿病各1种,各占0.6%,明目2种,占1%。

2.4 冷水寨不同年龄组提及药用植物大于6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153种,30~6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52种,16~30岁的人提及药用植物11种。

3 讨论

3.1 哈尼族对药用植物利用的多样性元阳县是我国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之一。本调查研究仅在一个村寨调查研究就收集到的药用植物76科132属153种。我们相信随着调查人群数量的增加,冷水寨哈尼族传统药用植物的种类数量还会有所增加。冷水寨哈尼族选用全草的药用植物最多占69%,全草容易采集;另一方面,这些传统药用植物除含有防治人的多种疾病有效成分外还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元素,这些成分不同时期在不同部位累积。故哈尼族根据不同的部位确定不同采收期。传统饮科药用植物、野生菜用药用植物,加工药用植物时用火烤,阴干后用时切片。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104-02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药用植物内部显微结构、植物六大器官外部形态、植物分类学、植物的采集与检索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涉及到显微镜的操作、临时标本片的制作、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等基本技能。药用植物学作为中药专业的基础课,对后期专业课程如《中药鉴定学》等课程能否学好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听课不认真、实验操作被动式、理论考试分值低等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药用植物学课程团队探讨的问题。为此,在总结历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素质及其能力的评估,课程团队对《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及实践。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与更新

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时展的需要进行更新和补充,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1]。以往《药用植物学》教材主要是采用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编写、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此版本的教材其内容的选择是按十几年前的教学大纲要求,编排上也是按传统的章节模式。事实上,随着近些年中医中药的发展,大量新技术的应用,已对医药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材内容跟上时展也是刻不容缓。另外,由于《药用植物学》作为中药专业基础课程,通常安排在入学第一年的上学期或下学期,按照旧有的教材编版模式,学生首先接触的是显微学部分知识,这一部分的知识恰恰是属于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和弄懂的部分,学生一开始就接触难懂的知识,很容易形成对这门课程的反感或畏难心理,不利于对本课程后续的进一步学习。鉴于此,课程团队以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对社会药店、医院药房、医药公司与药厂等进行了调研,广泛听取了业内人士对中药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并补充了有关《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等相关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新编了课程教材,且教材采用模块化体例,按项目编排,任务驱动,用大篇幅的实训安排体现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特点,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合理的。

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它表现为将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实践以及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2]。《药用植物学》以往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理论讲解占了较大比重,而实践动手机会相对较少,这样往往容易导致课堂教学只是老师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实践创新的热情,教师上课也会感觉累。在新版的《药用植物学》教材中,全书共分四大模块,十八个项目,三十项任务,安排三十余次实验实训贯穿始终,实验实训比例不可谓不大。由于我院有专门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室,室内配套有相应的投影仪、奥林巴斯数码显微镜等设备,而且校园内外的大自然也可以成为药用植物实践教学的天然教室,因此,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完全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实际教学中,课程团队尝试利用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由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先行看书,然后主讲教师针对重要的知识点对学生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和了解程度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由辅讲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实验实训材料和学习资源,然后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实验实训,遇有不懂的知识或不会的操作,由学生小组内看书讨论后解决或在主辅讲教师的帮助指点下得到解决。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较之以往的教学方法更好些,学生的课堂学习紧张感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动手能力、团队互助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职业素养的内涵包括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娴熟的职业技能[3]。为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药用植物学课程团队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安排各教学班级课代表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名单分组,分组按男、女生互搭、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互搭、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互搭原则,在进行教学中即按此小组名单来分配任务进行实验实训,其小组实验实训成绩即是本小组各成员的成绩。这种小组分组有利于学生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形成小组之间竞赛精神。二是成立学生药用植物拓展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先写一份申请书,根据学生申请书和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考核及课后交流,由主讲教师在每班学生中选取3~5名学生加入药用植物拓展小组,对拓展小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进行安排。课程团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拓展小组学生进行学习。药用植物拓展小组的成立有几方面的作用:利用拓展小组活动的开展丰富《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资源,如植物蜡叶标本与浸制标本的制作可以增加药用植物教学资源库,为之后学生的药植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拓展小组的成员可以成为老师的教学助手,如当进行校园内或校园外的实践教学时,鉴于目前实际,往往教学团队老师也就两名,难以有效管理五六十名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拓展小组成员已对实践教学知识先行学习了的经验,由他们协助教师进行相应的带教工作。这样不但有效解决师少生多管理难的问题,而且也煅炼了部分学生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

四、结合职业需求改变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应该是一个以考评学生掌握职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所以应当改革以往的评价模式,增加实践能力考核的比例[4]。目前我院课程评价方式是开设了实验的课程期末闭卷占百分之四十,平常考核占百分之三十,实验成绩占百分之三十。现实情况是有些平常学习不认真、实验不动手的学生往往会采取临时抱佛脚、走捷径的方法而使卷面成绩较高,成绩按此比例计算可以及格;而有些平常学习比较认真、动手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可能卷面成绩比较低,但综合考评不及格。因此,课程教学团队决定选择恰当的考核方式,将卷面成绩比例降至百分之三十,而注重平常实验动手能力的操作,加大平常课堂的实践考核力度。通常每次实验实训课会要求学生尽量动手操作,通过对实验实训材料的制作与观察,获得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认知。改变以往传统的实验课后必须要当场书写实验报告并上交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对需要进行生物绘图的实验报告采取更为宽松的管理模式,即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片进行拍照,然后在课余时间完成实验报告后再上交老师,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动手与观察,而且由于允许学生在实训中使用他们现在高频率使用的手机,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方式,课后会认真对待实验报告的书写,克服了以往在实验课上观察时间不够,学生之间互抄实验结果匆忙上交的现象。另外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通常每次实验课会根据当堂课的时间充足程度,由主讲教师在本次课堂最后十分钟或下次课前十分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及点评,即抽取1~3名学生到讲台处利用示教材料或仪器对本次学习内容进行阐述和讲解,老师记录成绩并对其进行点评。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被点名的机会,他们会形成一种紧张感,从而会好好的利用课堂实训进行实验观察。这样的课程评价方式,不仅减少了学生对卷面考试成绩的焦虑,而且有效督促学生不断提高其动手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对职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药用植物学课程团队在这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掌握九零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由此展开相应的教学改进才能让学生对专业课程感兴趣。学生普遍认为上述教学实践加深了对课程所涉及专业知识的理解,对新的考核方式表示出浓厚的兴趣,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压力也相应减轻,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关注教材变化 改革教学内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专刊).

[2]夏章建,蔡志勇.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药用植物学总结范文第5篇

以培养实践性人才为原则,挖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对本课程进行探索性的改革,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认识药用植物的本领,达到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和对专业技能培养的目的.通过教学改革,弥补学校实验条件不足的缺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植物的微观结构,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和野外认识植物的本领,同时利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鉴定和识别药用植物,进一步懂得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的方法,并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兴趣和培养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药用植物学教学现状

2.1教材内容滞后,疏于推陈出新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课,存在地方局限性,选择教材面窄.如凯里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六版《药用植物学》,虽然教材印刷版本较新,但是统编教材在内容和时间上存在滞后性,图形不清晰.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许多植物具备药用价值,比如抗癌药用植物(如红豆杉、萝芙木),却没有在教材中着重讲解;而证实有毒副作用或已在中药入药中不用或少用的植物(如夹竹桃、苏铁)却仍然出现在课本中;有些植物科属归属不明确,如在中国植物志里芍药是毛茛科芍药亚科,而本教材里写的是芍药科;这要求课堂上调整教材里的一些内容和规范植物科属来源.

2.2贴近生活的药用实例种类少

在中药领域里,很多植物既可以用作药用植物,也可以用作食用植物,两者界限本身不清晰.有些具有药用功效的植物也是生活中常用的食物,如:桂皮、花椒、姜、山药、白芍、薄荷等.它们属于生活实用型的多功能药用植物,而在教材中极少提到,使学生忽视了生活中宝贵的药用植物资源.此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重补充生活中常用而课本没有提到的药用植物,从日常生活常见药用植物扩展开去.如:薄荷可以食用,有利咽开喉之功效,也可以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口香糖、中药制剂等.使学生意识到药用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民间草药具有神奇疗效,从而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兴趣.

2.3室内实验没有鲜活标本,实验内容肤浅

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认识植物内部组织结构的实验都是沿用高中简单的显微观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药用植物的探索心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显微镜配备不足,只能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且实验每次都是用豆芽和洋葱之类的细胞结构来讲解,虽然节省了成本,但是很多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做过类似的生物学实验,到大学再观察相同的植物样品,降低了学习药用植物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大大减少了对药用植物的了解机会.

2.4野外实习局限性大,实践教学少

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野外实习只限定在凯里市周边,而凯里市附近没有药用植物园,且凯里地区是岩溶土层,土壤贫瘠,植被稀少,药用植物贫乏.学生的野外实习变成了形式,学生没有机会走出凯里去植物保护区认识植物、采摘标本,这是目前这门课程最大的困难.

3具体改革措施

3.1以教材内容为主,及时补充相关领域的知识,突出重点

在绪论部分,从生活中植物入药的实例拓展开去,阐述药用植物及相关领域知识的实用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对药用植物的关注度.讲解植物细胞、植物的组织、植物的器官,许多知识是学生在高中时代学习过,应该避轻就重,讲重点.植物的器官是后续“被子植物”内容的基础,要着重讲解,尤其是第一、二、三、四节的内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是区别植物科属的重要依托,要借助多媒体的功能图片展示,认清器官的特征构造.制作精美幻灯片,采用精选图片以弥补没有鲜活标本的不足.第十一章的裸子植物要增加新发现具有高价值的生药的篇幅,拓展重要生药在医学领域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红豆杉科植物要着重讲解,并联系实际删减具有毒性的植物如苏铁等的篇幅.被子植物是植物界进化最高、种类最多、药用最广、分布广泛的一类群体,是地球表面植被的主要组成,更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取材,由于其科属类别众多,植物形态各异,难以记忆,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科属特征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讲解,如:蔬菜和十字花科,花卉果蔬与蔷薇科,芳香精油和唇形科,禾本科与粮食,五加科与滋补作用等.让学生对不同科属的形态特征相同点和药效特征相同点进行归纳记忆,使学生掌握分类学的基本要领,在野外实习的时候进行实地观察,认识更多的药用植物.

3.2实验材料新尝试

针对凯里学院现有的实验条件,本门课更要注重实践观察,讲解植物细胞与植物的组织结构时,运用图表、模型、显微切片等教具提高学习效果,注重实验操作.将具有药效的生药如青蒿、半枝莲等取代豆芽、洋葱的显微标本,易采集且成本低,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的组织结构,同时讲解植物的组织和药用成分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3.3野外实习改革

3.3.1人员及地点的分配

在野外观察实践中具体安排:(1)由老师带队,限制每名教师所带学生不超过15人,地点选在凯里市较近的区域,可选地点为小高山保护区、麻江县农林基地、舟溪原生态保护区,并与当地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得到当地村委同意后,在其区域进行认识和采集植物,每天早上由校车统一接送到实习地点.每个地点实习2天.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施秉县云台山自然保护区以及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实习基地,与当地保护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2)每名学生实习过程中要采摘植物,制作简易的标本,撰写实习报告,教师对这些认真考核,并计入学生的期末成绩.(3)提高学生制作药用植物标本的要求,要求标明采摘时间、地点、植物形态描述、植物分类等,并在数量和质量上进行严格检查.3.3.2野外实习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实习过程中对药用植物的观察包括植物形态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如凯里地区以灌木林、草甸、喀斯特湿地等主要环境.掌握植物生长分布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物种的内部联系,详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加深记忆.可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药用植物,并拓展到不同的科属种,为辨别药用植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3.3.3标本采集能力的培养

野外采集标本要注重完整性,对采收季节、地点、日期、形状、花色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说明.标本要压得均匀,兼顾入药部位的特征,枝叶要舒展,花要保持采集时的状态.在采集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给学生筛选出较完整的标本,并说明其入药部位可能相似的伪品,充分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

3.4考核改革

本课程原教学时数为48,改革后理论课30学时,野外实习为18学时.期末的考核方式仍然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题覆盖到各章、节和每个科属,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药用植物;试卷层次要求所占的比例大致是:“了解”10%,“熟悉”35%,“掌握”55%.试题按照难易程度分为4档:易、较易、难、教难.因为该科涵盖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题型除了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常规考题外,增加实践性论述题目,比如说出一种或者几种植物的性状特征、药用功效、实际用药配伍等.全面地对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关注实践.期末总成绩=卷面考核总分×70%+野外实习标本采集种类评分×10%+标本制作评分×20%.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