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龄化社会特点

老龄化社会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龄化社会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龄化社会特点

老龄化社会特点范文第1篇

引言:自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这次普查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而人口老龄化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其影响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企业管理者对中国老龄化的新变化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口老龄化的标准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变化

到目前为止,关于人口老龄化,世界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但为了研究方面和进行国际间的对比,专家和学者们常常用一个重要的指标来界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否大于7%。

根据六次的人口普查的资料,我们整理了与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关的统计数据(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从前面提出的指标来看,在2000年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再看2010年的数据,发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快,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8.9,高于2000年的7%;老龄化指数更是翻倍地增长了:从2000年的28.7%上升到2010年的53.4%,表明中国人口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时,新生人口在不断地减少,这主要是计划生育使得出生率下降而造成的。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快,特点突出。

表1 中国人口老龄化有关的资料

资料来源:stats.gov.cn/

备注:①本文人口数据均不含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金澎、马组岛屿人口。

②老龄化指数(也称老少人口比)=(65岁以上人口数/0~14岁人口数)×100%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新变化的特点

速度在加快,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都很大。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38万,占世界老龄人口的21.4 %,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而2010年达到了11883万,绝对数已经突破千万,依然是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老龄化指数上升迅速。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老龄化指数从1990年的20.2%上升到2000年的28.7%,上升幅度只有8.5个百分点;而2010年的老龄化指数上升到了53.4%,上升幅度高达24.7个百分点。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指数上升之迅速。

经济发展水平跟不上老龄化的进程,“未富先老”特点突出。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跟不上老龄化的进程,而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极大。一些发达国家在19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均已超过了2500 美元(1990年的美元)。而我国即时是2009年的人均GDP换算成1990年的美元也只为2440美元,也就是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接近10年后人均GDP才勉强达到发达国家刚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的水平。

老龄化社会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河南省、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从全国来看,由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差异比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龄化速度差异也比较大,基本上是由东向西呈梯次降低的状况,东部发达地区远远快于西部欠发达地区。2005年11月1日,河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4%,远远超过衡量老龄化程度的世界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7%)。目前,河南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将逐步上升。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4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6%。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4%,比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第二,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明显,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老年人口多数生活在农村。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历程表明,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老年人口主要分布于城市,河南的情况则不同。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是河南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2005年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0.71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迁移和流动到城市从事务工经商、参加学习和培训等。

(二)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河南省老年人口总量将由2009年的771万逐渐增加到2050年的2432万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将成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群体。老年抚养比将从2009年的10.4%上升到2050年的40.06%。

二、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劳动力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对劳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年龄结构。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河南的老龄化特点具有规模大、速度快等特点都对劳动力的供给产生深远影响。根据预测数据,河南2030年以前0岁-14岁、15岁-64岁和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口变动情况,呈现少儿人口比重逐步下降,老年人口逐步上升的趋势,而劳动年龄人口则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在2015年以前不断上升,此后则处于下降态势。从短期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不会给河南劳动力市场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河南的老龄化速度快,河南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比较优势局面也将在2015年前后结束。我们应该认识到河南省劳动力短缺是必然出现的现象。

(二)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老龄化带来的是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与之对应的就是老年人口大量增加。

老年人口的增加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上。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老龄化造成老年人体力或精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劳动能力衰退,不宜继续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快节奏的生产,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二是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年劳动力容易生病误工,加大企业经济负担,不利于企业增加利润,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是劳动力高龄化后带来的知识老化,这将会给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困难;四是科学史表明,青年人才对科学的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天才大多是在青年或中年时期出成果的。

人口老龄化问题尤其是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河南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的农村劳动力流动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农业劳动力的老化,导致现有农村的农业的人口减少,并且在农业中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低,这不利于河南省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中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劳动力的年龄要求比较严格,目前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无论劳动力短缺是结构性的短缺还是数量的短缺,都说明适合这种产业的劳动人口在减少。随着河南的经济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将会对第二产业的发展带来影响。

(三)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于社会养老负担的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抚养比来进行衡量,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人数之比,实际上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一般以百分数表示。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

河南人口抚养比在未来50年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从13.7%上升到54.6%,上升了40.9个百分点。同期,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少儿人口抚养比从1990年的43.1%下降到2050年的28.8%,下降了14.3个百分点。由于老年抚养比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少年抚养比的下降速度,导致总人口抚养比从2000年的56.8%增加到2050年的83.3%。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大大加重。

老龄化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影响还体现在养老金的支出上,随着河南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快,离退休职工也迅速增加,相应的养老金支出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河南的养老负担还有一个难点就是农村的养老保障,由于河南老龄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农村老龄化比城市更加严重,使得农村的养老负担日益严重。目前,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城镇。在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与城镇相比,农村面对的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四)对储蓄的影响。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对储蓄的意愿是下降的。我国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从2020年前后开始,我国将由目前的高储蓄率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低储蓄率国家。老年人口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可提高0.37个百分点,远远不及劳动年龄人口每上升1个百分点,储蓄率提高1.47个百分点。 转贴于

老龄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老年人自己的储蓄减少,而且还会影响到家庭中年轻人的储蓄行为。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基本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人口的增加对于家庭来说消费呈现增加的趋势。随着老年人的消费特别是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储蓄减少的同时,将会影响到下一代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河南人口预测数据表明未来少年人口的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也就是未来老少扶养比的总体是增加的,人口负担系数的增加必然会减少家庭的储蓄。

(五)对消费的影响。

按照消费经济学理论来说,消费水平的基础是收入水平,一般来说,老龄人口退休后,由于所领取的退休金、养老金只及原来工资活薪水的50%或70%,有的甚至更低。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一般要低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消费水平,老年人的消费倾向较劳动年龄人口低。现有研究的结论中一般认为老年人的消费是劳动年龄人口80%,也就是老年人的消费系数是0.8,这个数字在数据上可以得到比较好的估计检验。

三、应对河南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建议。

人口问题是河南的基本省情,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河南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关系着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要从战略的角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

(一)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加快河南的科技创新步伐。对于老龄化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的解决办法是是刺激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在人口不断老龄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利用河南最后的人口红利期发展经济,为老龄化社会做好经济积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的劳动力进行教育和培训。促进河南的经济有劳动力密集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对于老年人也要加强教育培训,发挥老年人的作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探索实行富有弹性的退休制度,让健康低龄老年人中的高级专家和经济社会高级管理人员及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老龄化给老龄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利用老年消费的特点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鉴于老年消费品市场的特殊性,政府应当及时出台正确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企业向老龄产业投资,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为经济增长创造机遇。

第四,促进河南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为老龄化积累更多的资金保障。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对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口的养老基金及证券、基金投资的保值增值都要求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保证。这就需要健全河南的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增加老年人口的财产性收入。

(二)协调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把养老保障放在工作的首位,城市应当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使得所有老年人都享有老年保险;农村也要积极推进老年养老保险,探索和土地结合的养老保险,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投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特别是把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予以重点照顾和扶持。

其次,需要控制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成本的增加。要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要树立全新的医疗卫生观念,实现健康老龄化。

再次,针对河南国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的老年养老服务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弘扬敬老养老美德,发展和谐文化。老年社会化养老不能单纯的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要有政府引导,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合理配置资源。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对养老社会化服务给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属于社会公共事物,政府要高度重视,在公共财政上加大投入,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重点扶持社会急需的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探索各种养老模式,把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结合,为养老事业做好软硬件的设施配套,加强人才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保障服务人员的待遇。

参考文献:

1、孟宪臣。河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2、河南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河南卷)[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老龄化社会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老龄化;劳动力;供给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66-02

人口老龄化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增加,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渐缩小的现象。劳动力供给一个后果是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导致整个劳动力人口中高年龄人口比重增加和低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总体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根本改善、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以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过程。

一、广东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发展特点

据2005年人口抽样,广东65岁及以上人口656.8万人,比2000年增长24.8%。按人口老龄化标准衡量,2000年之后广东省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进程较其他省份稍慢,主要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吸引大量外省人口迁移,尤其是引进年轻劳动年龄人口而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广东调查显示,老年人发展、分布特点是:

1.老年人口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并呈现出中、高龄化趋势。通常以65―80岁及以上人群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来反映老年人口年龄结构状况。“十五”时期,广东老年人口净增147.57万人,增长27.6%,老年人口的增长率高于全省总人口的增长率; 2000―2005年,低龄组(60―69岁)占全部老年人口的比例下降了3.9个百分点,中龄组(70―79岁)和高龄组(80岁以上)人群则分别上升2.68、1.27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结构呈现出中、高龄化,高龄化比重迅速增长。

2.劳动人口数量增长,出现人口老龄化。15―65岁劳动人口规模从2000年的4 933万人,预计到2030年达到6 200万人左右,其人口比重也达到70%左右。从数量和比重来看,目前广东省劳动力供给相对比较富余,但劳动内部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0―14岁少年比重从2000年的27.15%下降到2030年15%左右,数量由2000年的2 033万人降到2030年的1 500万左右,呈明显的递减趋势。65岁人口比重和数量明显上升,从2000年523万上升到2004年的2 000万左右,比重也从7%左右提升到20%左右。其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劳动力增加供给幅度和少年儿童递减速度。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将不可避免地形成人口老龄化。

3.珠江三角洲人口老龄化低于粤东、西、北。2000年,广东省老年人口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老年人口占总量32.8%,粤西占27.9%,粤北占19.5%,粤东地区占18.5%。除江门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都低于10%的老年型人口标准;而粤北、粤西60岁以上老年人口都超了10%的老年型人口标准;粤东已经达到老年型人口标准。从四大区域整体来看,珠江三角洲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6.4%,粤东为9.4%,粤北地区为12.2%,粤西地区为10.96%。也就是说,粤北、粤西地区已经步入了老年型社会行列,“未富先老”情况严重,而粤东也即将进入老年型社会,相比而言,珠江三角洲地区离老年型社会还有一段距离。

二、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发展趋势预测

为揭示未来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对老年人口及劳动力进行预测。根据生育水平和模式的不同,死亡模式假设、人口迁移模式假设、人口流动假设和出生性别保持不变,引用方案:中生育率假设+死亡率假设+迁移假设+流动人口假设。此方案在对广东省2000―2040年老年人口的人数规模和比重分析后,提出未来广东省人口老龄化趋势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未来40年中,广东总人口仍然增长,但老年人口比重占整体人口比重越来越大;从未来劳动力供给绝对数量看,人口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对人口和经济生产都有极大挑战。

老年人口规模扩大,少年儿童比重过轻,预示未来劳动力资源供给出现短缺。

“十一五”期间广东户籍人口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634万人,2010―2020年间,老年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加速扩大,年均增加26万人。2020年老年人口规模为900万人,20世纪50―70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将开始进入老龄,2020年是老年人口数量增长最快时期,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少年儿童人数比重下降,假如出生率和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少年儿童比重持续下降,长期必然会导致总人口缩减,劳动力供给的严重短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从区域看,珠江三角洲老龄化速度慢、程度轻,而粤东、粤西、粤北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重。受迁移和流动人口的影响,粤北迁出人口和流出人口多,无论是常住人口还是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都最高,2005年高达8.5%~8.6%,2010年超过9%,2020年达到11%以上。珠三角常住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最低,2005年为5.4%,2010年为5.7%,2020年可达到8.8%,明显低于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粤东和粤西老龄化程度和速度的变化介于珠三角和粤北之间。但无论哪个区域,21世纪30年代以后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的状态,粤东、粤西老龄化程度在2040年后将达到15%~20%,粤北和珠三角达20%以上。

老年抚养系数上升,家庭和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加重。衡量社会对老年人口的负担,采用老年抚养系数这一指标来衡量,反映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抚养与被抚养程度和数量上的关系。

1.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是劳动适龄人口总抚养负担加重的主要因素。人口结构预测和人口抚养比可知: 15~65岁的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一直增加,从数量看,劳动力供给还算充裕,对广东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供给,随劳动力供给的迅速减少,其劳动力数量也随之减少。从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2020年将占总劳动人口数71.72%,其比值达到最高峰,此后开始下降,到2040年达60%左右,且更有递减的趋势,低年龄人口对社会发展极其不利。

2.人口高龄化、农村老年人口增多使社会老人抚养负担愈加沉重。高龄老人的抚养将成为老年人抚养问题的难点。高龄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生活照料、日常保健和疾病护理等方面,需要更好的社会和社区专业化服务。农村老年人口总量和比重都高于城市,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既无退休保障,又绝大部分不在社会养老保障网络的覆盖范围,农村老人的供养只能更多依赖子女,这无疑加重了农村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2005年农村、城市老年抚养率分别为43.4%、29.3%,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向城镇和城市,农村老年抚养比可能有再上升的趋势。

劳动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给未来劳动力供给带来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中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员比例将上升,而年轻劳动力所占比重将下降,造成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老年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年轻劳动力不足。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传统的产业和技术遭淘汰,不断引进新技术手段和工艺,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主要是中青年劳动力,特别是在一个社会的产业结构快速转型时期,这种情况表现就更为明显,有技术有文化的青年劳动力需求旺盛,而没有文化,技术落后的老年劳动力将会过剩,面临着失业,再就业也非常困难,对未来劳动力供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老龄化挑战与思考

1.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逐步减缓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平衡。可在一段时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人口增长转变,也可通过调整适当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广东省人口结构还在进入老龄化路上,需要一段时间才充分进入老龄化阶段。通过科学推断,在生育低峰时间内适当调整生育政策,可填补老龄化后的劳动力空缺。另外,人口中少年儿童数量越来越少,必然对未来劳动力供给带来影响,同时造成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越来加重。为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制定政策鼓励合理生育对象多生、优生,逐步改善人口结构,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2.把握人口红利机遇,适当引进外来工,填补劳动力短缺,分担人口老龄化压力。 一般将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看做是人口对经济的负债,简称人口负债;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看做人口对经济的红利,简称人口红利。由于大量青壮年流动人口源源不断地涌入,使广东成为人口红利的直接受益者,“未富先老”的状态要比全国其他地区轻,其人口红利的“黄金时期”也比全国早到来,延续的时间比全国更长。人口年龄结构低负担的“黄金”时期,受惠于人口红利阶段。广东仍然要适当引进外来人口,同时,对外来人口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合理有序引进所需劳动力资源。对人才资源上,鼓励外地人才的流入特别是紧缺人才的引进,合理优化人才引进结构。

老龄化社会特点范文第4篇

文章根据老龄化社会的现状,结合老龄化社会下老年人的市场需求特点、老龄化社会对市场的影响和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找出老龄化社会对市场的各方面影响,从而研究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市场需求;需求特点;营销策略

1老龄化社会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截至2015年,中国61岁及以上的人口总数将达到2.16亿,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的数量将会超过4亿,随着老龄化社会速度的加快,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多。随着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年人的各项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使得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需求倾向、需求市场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所以老龄化社会将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老年人的储蓄逐渐地增多,老年人强大的购买力将被释放。结合人口老龄化社会下的市场需求特点,传统的营销组合策略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对传统营销组合策略进行创新和调整,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老龄化社会市场需求特点及其影响

2.1老龄化社会的市场需求特点

2.1.1老龄化社会的消费需求特点

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是总人口中重大的组成部分,并因此对中国的消费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根据目前中国老年人的思想开放程度可以将老年人大致分为思想开放型老年人和思想封闭型老年人。思想开放型老年人会跟着社会的进步一起进步,他们能够接受现代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并跟着时代的潮流不断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逐渐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社会。此类老年人希望自己能跟上时代的进步并希望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的喜悦,所以他们喜欢能够丰富自己生活并能使自己得到愉的产品;思想封闭型的老年人他们保持着以前的生活态度,无法接受社会进步所发生的各个变化。他们保留着以前的思想观念和重子女轻自己的消费习惯,不喜欢铺张浪费,不注重自己的生活乐趣。此类老年人希望自己能够买到价格实惠的产品,所以他们对低价的产品情有独钟。

2.1.2老龄化社会的情感需求特点

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原因他们无法再继续自己所喜欢的工作,以及随着年龄的增大在心理上、生理上会越来越依赖子女的陪伴。所以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主要是希望能够从子女那里得到长期的陪伴并得到子女细心的照顾,从而能够减少其无事可做时的孤独寂寞并能够享受晚年的快乐时光和得到心理上的慰藉和身体上的健康。此外,部分紧跟时代潮流的老年人还希望通过旅游、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娱乐活动等来消除其闲暇时间的无聊并在这些活动中增长见识,同时得到心理上的愉悦,从而满足他们渴望得到丰富生活的情感需求。

2.1.3老龄化社会的医疗保健需求特点

显而易见,随着老年人年龄的日益增加,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例如伴随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大部分老年人的身体上都会出现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压、血管硬化、牙齿松动等症状,所以老年人会对治疗胃部消化、加强肠道蠕动、降低高血压、解除血管硬化的药物以及其辅助治疗的医疗器械等有强烈的需求;此外,由于老年人经络功能的降低,老年人的嗅觉、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方向感的敏感性会大大下降,因此,老年人为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顺利地进行各个事项,必须要借助各种医疗器械,例如:助听器、轮椅、助行器、拐杖等。

2.1.4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特点

我国老龄化大概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发展,老龄化的社会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养老是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伴随老年人年龄的日益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日趋下降,因此,老年人对养老各方面的需求更为强烈。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和老年人的心理特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可以总结为对居所提供、食宿照料、医疗护理、精神安抚等方面的需求。此外,部分老年人还希望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生活,例如参加老人舞蹈比赛,参加老年人演讲比赛、参加老年人唱歌比赛、参加老年人下棋比赛等。

2.2老龄化社会对市场的影响

2.2.1老龄化社会对市场的积极影响

老龄化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保健产品、养老产品、娱乐产品、殡葬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老年人的生理需求方面出发,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系列的疾病,所以他们对医疗器械、养老的需求逐渐增大,促进了医疗器械行业、养老行业的快速增长。例如由于老年人生理的特性,他们的发病特点具有不定时间、不定场合,所以每个家庭中都会准备相应的医疗器械以备不时之需;此外,老年人身体各个机能相对年轻人来说较为不稳定,为了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要定时为老年人做身体各方面的检查,因此,一般家庭会准备一些小型的能够检查基本病情的医疗器械。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希望降低自己的生病率,所以他们会更加青睐保健品和健身器材,促进了保健行业的迅速成长。

2.2.2老龄化社会对市场的消极影响

老龄化社会中由于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加,导致中国劳动人口比例减少,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劳动市场的前进步伐。例如老年人在中国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多,而青年人、中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少,导致市场中能够提供劳动力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最终制约了中国劳动市场的发展。同时,年轻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导致总的存储量的减少,而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导致消费的增加,从而使总体的储蓄减少,降低了投资,制约了我国投资行业的发展。例如年轻人的储蓄一部分除了供自己生活所用,还有一部分供给老年人生活所用,所以其能够节省的储蓄会减少,所以如果年轻人想投资必须经过多年的积累,所以相对来说年轻人投资的比例会减少,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投资行业的发展。

3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3.1老龄化市场的产品策略分析

3.1.1产品的增值服务策略

产品的增值服务策略是指除提供所销售的产品以外还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可以在销售本企业产品的同时,向老年人提供其所需的其他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例如保健品行业在向老年人销售产品时为了使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以及为了增加老年人对保健品销售的关注,可以在进行产品销售时向购买产品的老年人赠予老年人喜欢的食用油、大米、面等家庭生活中非常实用的产品或是带领老年人群体共同出去旅游,参加春季采摘活动,还可以在老年人生日时赠送生日礼物,并在各个节假日时向购买产品的老年人赠送节日小礼物,从而使老年人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被重视,使其感受到内心的温暖。

3.1.2产品的功能型策略

产品的功能型策略是指针对老年人生产出满足老年人独特需求的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独特功能的产品。企业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特殊生理需求,生产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具有独特功能的产品。例如在医疗器械行业中,为了满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理需求,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掌握的科技生产出功能更加先进的轮椅即智能轮椅。老年人坐在上面只需按动各个操控的按钮就可以实现行走、停止、改变速度、上下坡等各个功能,智能轮椅大大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为老年人日常生活大大地提供了便利。

3.1.3产品的目标差异化策略

产品的目标差异化策略是指针对老年人特殊的身份和消费心理生产出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产品。企业可以根据老年人的消费特性和需求特点,生产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例如旅游行业中,可以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消费心理,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旅游项目。

3.2老龄化市场的价格策略分析

3.2.1习惯性定价策略

习惯性定价策略是指根据老年人长时间的消费对产品形成的价格定位进行定价。企业可以根据老年人对不同产品的敏感度及其长期形成的习惯性定位的价格进行定价。针对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可以运用习惯性定价策略,并且根据老年人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改动价格。这样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销售数量,而且还满足了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用品的各个需求。

3.2.2理念定价策略

理念定价策略是指产品的定价不依靠实体产品的成本、流通费用及其他费用而是依据生活的理念定价的。企业可以根据老年人强烈的养生、保健理念对相应的产品进行适当的定价。从老年人的健康理念出发,根据老年人对食用产品的需求,生产出专供老年人消费的绿色有机的水果、蔬菜,并根据老年人对不同产品的理念定位制定出相应的产品价格。

3.2.3价值定价策略

价值定价策略是指根据无形价值对于老年人的重要程度以及老年人的需求程度进行定价的。企业可以根据为老年人提供无形的产品对于老年人的价值高低进行恰当的定价。例如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培训的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老年人对所授课程的需求程度以及课程能够为老年人的价值制定相应的价格。

3.2.4亲友团定价策略

亲友团定价策略是指在产品原有定价的基础上第一个介绍朋友来的老年人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并且他的朋友也可以享受比他折扣稍微低的优惠的定价。企业可以在原价的基础之上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根据会员带来新顾客的多少制定相应的优惠。

3.3老龄化社会下的渠道策略分析

3.3.1会议营销渠道策略

会议营销是指将目标顾客集中在一起,通过主持人讲解知识和介绍产品,来吸引目标顾客的关注从而销售产品。企业可以将所有的目标顾客聚集在一个会议室内,然后由销售人员向其介绍产品的功能特性等,从而使目标顾客产生消费行为。

3.3.2体验式营销渠道策略

体验式营销渠道策略是通过让顾客与产品直接接触,让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产品的优势的渠道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可以在门店设立专门让顾客亲身体验的模块,先让顾客体验产品的各个特点后再针对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点销售产品。

3.4老龄化社会下的促销策略分析

3.4.1限时特价促销策略

限时特价促销是指在当天中限定一个时间段进行特价促销。企业可以针对销量相对较低的产品进行限制时间段大幅度降价促销来吸引顾客的购买。

3.4.2服务型促销策略

服务型促销策略是指在产品销售中主要为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进行促销。企业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为老年人提供周到齐全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来吸引老年人的消费。例如老年人休闲行业往往采用服务型促销策略,根据老年人不同的休闲娱乐项目,在进行相应产品的销售时为老年人提供相应具体的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需求,并及时解决老年人在使用产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他们提供体贴入微的服务,让他们感到亲切,从而淡化他们内心的孤寂,以此取得老年人的信任,从而增加企业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影响力。

3.4.3公关促销策略

公关促销策略是指利用公关创造企业形象和影响力间接进行产品的促销。企业可以通过赞助老年人举办各种活动以及免费赠送老年人适用的小产品来宣传企业的形象和产品品牌从而吸引老年人关注,利用恰当公关活动是赢得老年人信任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贺军 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龙.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效应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2]孙武福.人口老龄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5-29.

老龄化社会特点范文第5篇

(沈阳大学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摘 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问题,其显著特点是“未富先老”、在老龄化社会里“跑步前进”,且老龄化速度快。那么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2012年老年人口比例达17.67%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这将会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老龄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188-02

在2010年,辽宁省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其呈现“三快一高”特点,即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增速加快,空巢化加快,失能老人占老年人比例增高。本文通过详述辽宁省人口老龄化概况及特点,分析其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辽宁省人口老龄化概况及特点

1.辽宁省比较早地进入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因年轻人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其实按照这一标准,辽宁省在1995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得,除去暂住人口,辽宁省60岁及以上人口很可能达到总人口的1/6,预计在2030年,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将会提前20年。2010年辽宁省60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5.43%,2011年为16.96%。截至2012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54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1.7万人,占总人口17.67%,与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3%相比,高出3.37个百分点。

2、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以2012年为例,在全省751.7万老年人口中,城镇老年人口399.8万,占53.2%;农村老年人口351.9万,占46.8%。从地区分布上看,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等五市城镇老年人口多于农村老年人口,其他九市均是农村老年人口多于城镇老年人口。发达城市人口老龄化倒置现象突出,如沈阳,抚顺,锦州等地。其实,城乡人口老龄化程度倒置与我国的人口流迁密不可分。欠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从乡村流向城镇,青壮年的流出则加剧了乡村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同时降低了城市的人口老龄化程度。

3、城镇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数与日俱增

随着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因工作、学习、结婚在外而形成了空巢老人群体。截止2012年末,辽宁各市空巢老人在老年总人口中占了四成左右。空巢现象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数也在与日俱增。即目前看来空巢老人所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是缺乏照料和精神慰藉。2012年末,全省空巢老人达到340.6万人,占老年人口45.31%。

4、老年人教育程度较低,收入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以及文化的普及,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但是老年人受教育的程度仍然较低。从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来看,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虽然在2012年末,全省共有老年大学(老干部大学)155所,在校学习人数2.4万人;基层老年学校621所,在校人数近10万人。其在总的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仅有1.6%,总体来说,辽宁省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同时,辽宁老年人收入水平主要由离退休金养老金、劳动收入以及其他人员供养三部分组成,而以离退休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比例接近1/3,收入水平不高。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之所以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源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人兼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属性,所以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对产出,劳动供给,以及社会保障支出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产出水平的影响

经济水平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即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以及技术进步。下面将采用一个基本的产出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水平的影响。假定劳动投入量L,资本投入量K,则该省总产出Y为:

Y(t)=A(t)·F[L(t),K(t)]

在资本投入量和技术一定的前提下,产出规模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劳动投入量减少,从而使总的产出水平降低。

2、人口老龄化对GDP的影响

GDP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经济指标,其包含储蓄,投资以及消费等变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则相应要求提高产出中用于老年人支出的比重。由于老年人不长期从事生产,所以在养老水平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大,则需要产出的就越多,而用于投资的比例就相对较小。在下图中可得,随着辽宁省GDP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基本呈增长态势。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不但改变了资源配置关系,而且使得储蓄率降低,消费率提高。

3、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进而影响劳动力的有效供给,使得劳动力资源减少。自2009年开始,退出劳动年龄人口大于进入劳动年龄人口,而在2020年后,这一趋势将更加显著。在总的劳动人口中,年长者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而年轻人比重将会减少,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预计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为44.6岁,2030年将达45.9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将对我省的劳动就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运行的逻辑是:人口老龄化将会改变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变化,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会影响经济的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最终体现为对总体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4、人口老龄化使得社会保障支出增大

(1)养老保障支出。养老金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重点,直接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老年人为保障对象的养老金负担问题日益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辽宁省作为全国首个进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的省份,截止2012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0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6万人,增长3.38%。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八年增长,平均涨幅14.2%。如下图近六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直持续增长,在2012年,企业养老金人均1683元。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增长,养老保障支出不断增大,给省内经济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

(2)医疗保障支出。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数量大幅度上升,致使老年人医疗费用和护理费用攀升。老年人口是医疗服务需求量最高的人群,因此对整个社会医疗业乃至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压力是令人担忧的。在2012年末,省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25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8万人,是2000年的61.63倍。2012年末,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90元,比上年度提高60元。因此,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医疗费用既影响到老年人自身的总体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压力。

(3)养老服务支出。目前养老服务的内容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基本涵盖了生活照顾、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心理慰藉以及权益维护等一些基本需求。2012年末,全省城乡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591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20万张,新增床位2万张,同比增长11.1 %。省内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心敬老院建设工程,全年维修改造农村中心敬老院105所,改扩建城市公办养老机构68所,并新增众多文娱设施。总体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老年人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促使养老服务支出会与日俱增,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 周广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影响[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 莫龙,韦宇红.中国人口:结构与规模的博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 姜向群,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 王慧娟.辽宁人口老龄化现状、问题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9,(8).

[5] 李军.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理论经济,2013.

[6] 刘穷志,何奇.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J].经济学季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