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醋酸奥曲肽;乌司他丁;急性胰腺炎;血流动力学
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是多种病因引起患者体内的胰酶激活,从而导致胰腺组织出现的炎症反应[1]。本研究中,笔者采用乌司他丁联合醋酸奥曲肽治疗了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结果取得较佳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20~7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7.7±6.9)岁;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48.2±6.5)岁。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性别比、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控制感染等常规治疗。①对照组:醋酸奥曲肽(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99),0.1 mg皮下注射,3次/d。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2),10万U,溶于10%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2次/d,3 d 后改为5万U静脉滴注,2次/d。
1.3 疗效评价 两组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进行无创血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监测[2]。参考文献[3]制定疗效标准:①治愈:治疗7 d后,症状、体征消失,患者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治疗7 d后,症状体征进步2个或2个以上等级,或实验室指标有75%以上恢复正常。③有效:治疗7 d后,患者症状体征进步至少1个等级,或实验室指标有50%以上恢复正常。④无效:治疗7 d后,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变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或 t 检验。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其共同点是胰泡破裂,胰腺多种酶的活化导致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和破坏而引起的化学性炎症[4]。孔宪和等[5]回顾性分析东莞地区1999~2008年期间1397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1999~2008年间东莞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急性胰腺炎的高发年龄相对集中在从30岁到60岁年龄段,其中胆道疾病相关急性胰腺炎以女性居多,而酒精相关急性胰腺炎以男性为主。孔宪和等还认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凶构成比为:胆道疾病占58.3%,高脂血症占11.5%,酒精相关占7.5%,其他占4.1%;而特发性占18.6%。
乌司他丁是从人尿提取精制的糖蛋白,具有抑制胰蛋白酶等各种胰酶活性的作用[6],还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改善微循环及减轻组织的损伤[7]。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八肽化合物,药理作用与天然激素相似。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急性胰腺炎等急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及抢救治疗中重要的监测手段[8]。本研究中,笔者在对照组给予醋酸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观察组给予醋酸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醋酸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可靠,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侯玉英.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中国医药导刊,2012,14(03):479-480.
[2] 杨文雄,康利民,郑永,等.高渗盐水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流动力学及临床预后的影响.哈尔滨医药,2011,31(5):331-332.
[3] 张安,董晓静.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4(2):104-106.
[4] 贺竞敏.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2011,4(1):44-45.
[5] 孔宪和,陈晓春.急性胰腺炎1397例病因分析.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0,15(02):117-118.
[5] 吴杰,梁英姿.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1例的临床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02):59-61.
作为最受好评和畅销的行为学教材,本书是其第6版;首版于1998年出版。关于行为学,可以追溯到1963年廷伯根提出的“行为学4个基本问题”——功能、演化、因果、发育依然是动物行为学的“中心法则”。
本书分为7章,每章下面涵盖5到14主题。1. 导言。内容包括: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逃脱的蜣螂、艾草松鸡的求偶、神经系统的单元、反射弧与复杂行为、行为学研究的分异与统和;2. 行为的发育。动物幼体的发育、基于机体的本能和学习、本能和学习的特征、遗传与行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演变、激素与胚前发育、幼体经验和护幼行为的多样性、游戏、行为印记、鸟类鸣叫的发育;3. 刺激和交流。刺激的定义与作用、多样化的感知能力、模式识别的问题、信号刺激的特征、超常刺激、信号刺激的神经行为学基础、广义特征感知、交流、交流的定义、作为有效刺激的信号、蜜蜂的舞蹈、黑长尾猴的求救行为;4. 决策和动机。不同时间尺度的决策、决策与动机、动机大小的测量、动机是特异的还是普适的、目标作为决策点、稳态和负反馈、动机之间的竞争、抑制与去抑制、信息有限时的决策、烦躁和“异常”行为、决策的生理学基础、激素与行为时序、冲突和生理应激、决策、动机和动物福利;5. 学习和记忆。作为适应方式的学习、感知和习惯化、关联性学习、学习能力的特化类型、动物学习的实质、动物的学习有高级形式吗、动物学习的比较研究、社会化学习与文化、动物心智的本质、记忆的本质;6. 进化。行为的适应性、基因和行为演化、亲缘选择与内含性适应、演化性稳态的策略、性和性选择、种群隔离和选择、行为的种系发生学——廷伯根之问;7. 社会的组织化。群体中的个体、群体化的优势、社群的多样化、真社会性:等级分化、脊椎动物社群的领地、系统和社会组织、社会系统中的统治、哺乳动物社会行为、灵长类社会组织。
Aubrey Manning是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学院荣休教授,Marian Stamp Dawkins是牛津大学教授。两位作者在动物行为学领域研究多年,造诣深厚。本书适合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动物生理学、保护生物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大学生及其他感兴趣人士。
魏玉保,博士生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Conditioning
2010,300pp
Hardback
ISBN9780521113649
自从经典调节的多个性质首次描述以来,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对利用数学模型帮助解释所定义特性的需求。这些模型的数学复杂性使得对它们运行的理解超出了人类直觉思考的能力,这就使得计算机模拟成为不可取代的重要方法。
这本专集收录了在调节计算模型杜克专题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该讨论会于2009年5月15-17日在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杜克大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系及杜克艺术与科学研究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除了绪论以外,本书共有8章,出自不同的专家之手。1.学习中注意力的演化,作者是J•K•Kruschke和R•A•Hullinger,他们都来自美国卢明顿市的印第安那大学;2.自由联想的归纳论证,作者是J•A•Harris,他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心理学院;3.条件作用的混合建模方法,作者是M•E•LE•Pelley,他来自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市的加的夫大学心理学院;4.内心复合自由联想:模型与数据,作者是J•E•Witnauer 和R•R•Miller,两位均来自美国宾尔姆顿纽约州立大学心理系;5.无条件反射刺激处理的自由联想调整:对反应弱化理解的实现,作者是A•R•Wagner和E•H•Vogel,前者来自美国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后者来自智利塔尔卡市的塔尔卡大学;6.注意力、自由联想和条件作用反射完形,作者是N•A•Schmajuk, M•G•Kutlu, J•Dunsmoor 和J•A•Larrauri, 他们都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系;7.小脑的计算机模拟,作者是M•D•Mauk, 他来自美国奥斯汀的德州大学的学习、记忆及神经生物学中心;8.操作/反应区分:计算神经网络分析,作者是J•E•Burgos, 他来自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
本书的编者是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教授,他开发并且测试了好几个涉及经典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动物交流、创造性、空间学习、认知映射及前脉冲禁止的神经网络模型。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199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学习与认知:神经网络方法》、2002年由Kluwer Academic出版社出版的《隐性禁止及其神经基质》,以及201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条件作用机理的计算方法》。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将会引起心理学家、神经学家以及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极大的兴趣,他们可以从本书中搜寻可用于设计模仿动物行为机器人的观念。
胡光华,
退休高工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科普类文章的一块儿田地,为了应考,还是要将就一下。
笔者以为,把科普类课文当“鸡肋”是目光短浅的一种表现,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考虑,认真组织这类文章教学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一.文体风格的借鉴
科普类文章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对我们学生养成严谨的语言风格大有裨益。
以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为例,文章开篇通过缅甸热带丛林里的叶猴、北极地区冰雪陡坡上的北极渡鸦和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大海里的露脊鲸这三种囊括热带到寒带、陆生到水生、走兽到飞禽的例子,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充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不是偶然的和罕见的,更突出了研究动物游戏的意义。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游戏之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思考,最后对比总结,提出新的展望。这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使结构具有统一的内涵。我们学生若能在作文中予以借鉴,就会使自己的文章不至于片面、条理不清、思维混乱。
况且科普类文章的语言也并不是一味的枯燥,有时也会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如《动物游戏之谜》同样讲求语言的形象性,“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见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
二.科学精神的熏陶
科学精神主要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一般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淡泊名利等几个方面。真正的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科学探索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乐趣,因此他们的人格和魅力才彰显出来。
如写了《宇宙的未来》一文的作者、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行动困难,长年坐在轮椅上,于1985年动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失去了说话能力,依靠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表达思想。但他用孱弱的躯体产生了伟大的思想。这种顽强精神我们的高中生怎会不为之动容?2004年最有新闻效应的天文事件当属霍金公开认错。他于7月21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黑洞似乎并非吞噬一切,而是会让其中一些信息逃逸出来。这与他近30年前提出的黑洞摧毁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的看法正好相反,从而承认他以前提出的“黑洞悖论”是错误的。一个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灵魂!这对不乏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贪图私利者的科学界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
这些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的理想、严谨求是的作风、永不放弃的精神,对高中生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培养精神都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人文素养的提升
科普文章不仅弘扬科学精神,也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彰显出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我们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而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我们看到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能潜力、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人类自己。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发挥积极作用,非营利组织已经引起学者、政府、企业和普通群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它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如此众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无论是对其进行理论层面研究还是应用层面研究均需要基于非营利组织内、外部各种复杂因素及各因素的变化进行研究。而生态学理论的特质正好符合这种研究要求。正因如此,本文引入了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非营利组织研究的研究视角。
一、非营利组织与生态学相关内容
1.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英文表示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目前,国际上对于非营利组织尚未形成具有完全权威性的统一的定义。因此,笔者参考各种非营利组织定义并结合自身研究结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如下界定: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于群众的志愿组织。
非营利组织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产生的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不同于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如许多非营利组织中存在非法挪用捐款的恶;志愿者与专业工作职员的激励问题;缺乏和募款对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组织内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失衡和失效所导致的。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界定各种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并确保这些关系的良性发展就成为非营利组织能否高效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生态学。“生态学”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69年提出的。海克尔在其动物学著作中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后来,在生态学定义中又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观点,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进一步概括为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基于其独特的生态学方法论,作为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现已发展形成了社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商业生态学及企业生态学等等。因此,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非营利组织研究具备理论和应用基础。
二、基于生态学的非营利组织研究思路
1.基于生态学研究影响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因素、各因素的相关性及相关系数。作为一个组织,非营利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内部有很多元素,如总裁、董事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员等。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非营利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中也有很多利益相关者。因此,必须掌握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生态学理论,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常见的有:食物链,居于相邻环节的两物种的数量比例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互利共生,如地衣中菌藻相依为生,以及蚁和蚜虫的共生关系等,都表现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非营利组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处于同一个社会群落中,他们之间也都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此,从生态角度出发,探讨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因素、各因素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系数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途径,进而保证非营利组织在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健康发展。
2.基于生态学理论实现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生态系统的代谢功能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地循环再生。例如阳光提供的能量驱动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流动,既包括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生物间的营养传递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也包括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质形式的转换。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拥有并合理利用能够驱动组织中资源不断循环流动并创造价值的能力,始终保持系统内外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物质循环的正常运行,要求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扩散,环境中大量无机物质被合成为生命物质形成了广袤的森林以及生息其中的飞禽走兽。因此,应该研究最适合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模型,以促进非营利组织创造价值能力的发挥。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存在意义的组织,其生存和发展都具有不同于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的特性,因此,开展适合其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而生态学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理论可以在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仅仅是提出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非营利组织研究的一种思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省略.生态学
[4][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文韬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