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动物学的定义

动物学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动物学的定义

动物学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同课异构

1. 教学目标的意义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有效的教学目标是让有准备的教学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要建立以目标为导向、以反馈为核心的目标控制体系。”从此可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强的引领性和规定性。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步骤的设计等,还是判定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

2. 常见教学目标的设定误区及解析和对策

2.1教学目标的设定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案例一】 八年级人教版新目标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A 教学技能目标

例如: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解析及对策: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第一点:应该关注一下学生通过这一节课能学到什么而不是教师应该完成什么,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主语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第二点: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情感等。我们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现状来实事求是地设定,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来设定,不能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目前的水平。因此上述教学目标可改为:To be able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with their partners fluently。

2.2教学目标模糊、笼统应付差事而不是明确、细化具有检测性

【案例二】 八年级人教版新目标 Unit 2 What should I do?中的阅读部分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例如: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解析及对策: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细化到我们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而不是把一些大而又笼统的教学目的列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在平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拿阅读课来说,在平时的教学中英语阅读有哪些技能训练,而这堂课我要着重训练哪一种或哪几种技能?怎样去训练学生的这种技能?因此,上述的阅读目标可以修改为: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most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is passage better by adjusting their reading speed they read and underlining the key points as they read.

2.3教学目标单一化而不是多维化、立体化

【案例三】 八年级人教版新目标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B 部分

例如: Teaching objectives:

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such as keep out; argue; style; out of style

Train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listening skill

解析及对策: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知识接受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冷落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知识、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

2.4目标设定没有层次性

【案例四】 八年级人教版新目标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B 部分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1. Be able to master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low-level students): What should I do?

Be able to master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and talk about their problems fluently with their partners (for high-level students)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既要确定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目标,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可灵活调整的拓展性目标。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教师有时针对一节课设置几个目标,其中一个可能是核心目标或重点目标,其余的则是为实现或强化核心目标而设计的次要目标,它们难易适当,层层深入,逐步接近核心目标。(郭美红,2009)

3.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以学生为主体,还要多维的、明确的、创造性的去制定教学目标,真正地让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带着目标走进课堂,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 余文森. 课堂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动物学的定义范文第2篇

作为最受好评和畅销的行为学教材,本书是其第6版;首版于1998年出版。关于行为学,可以追溯到1963年廷伯根提出的“行为学4个基本问题”——功能、演化、因果、发育依然是动物行为学的“中心法则”。

本书分为7章,每章下面涵盖5到14主题。1. 导言。内容包括: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逃脱的蜣螂、艾草松鸡的求偶、神经系统的单元、反射弧与复杂行为、行为学研究的分异与统和;2. 行为的发育。动物幼体的发育、基于机体的本能和学习、本能和学习的特征、遗传与行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演变、激素与胚前发育、幼体经验和护幼行为的多样性、游戏、行为印记、鸟类鸣叫的发育;3. 刺激和交流。刺激的定义与作用、多样化的感知能力、模式识别的问题、信号刺激的特征、超常刺激、信号刺激的神经行为学基础、广义特征感知、交流、交流的定义、作为有效刺激的信号、蜜蜂的舞蹈、黑长尾猴的求救行为;4. 决策和动机。不同时间尺度的决策、决策与动机、动机大小的测量、动机是特异的还是普适的、目标作为决策点、稳态和负反馈、动机之间的竞争、抑制与去抑制、信息有限时的决策、烦躁和“异常”行为、决策的生理学基础、激素与行为时序、冲突和生理应激、决策、动机和动物福利;5. 学习和记忆。作为适应方式的学习、感知和习惯化、关联性学习、学习能力的特化类型、动物学习的实质、动物的学习有高级形式吗、动物学习的比较研究、社会化学习与文化、动物心智的本质、记忆的本质;6. 进化。行为的适应性、基因和行为演化、亲缘选择与内含性适应、演化性稳态的策略、性和性选择、种群隔离和选择、行为的种系发生学——廷伯根之问;7. 社会的组织化。群体中的个体、群体化的优势、社群的多样化、真社会性:等级分化、脊椎动物社群的领地、系统和社会组织、社会系统中的统治、哺乳动物社会行为、灵长类社会组织。

Aubrey Manning是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学院荣休教授,Marian Stamp Dawkins是牛津大学教授。两位作者在动物行为学领域研究多年,造诣深厚。本书适合动物行为学、生态学、动物生理学、保护生物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大学生及其他感兴趣人士。

魏玉保,博士生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动物学的定义范文第3篇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Conditioning

2010,300pp

Hardback

ISBN9780521113649

自从经典调节的多个性质首次描述以来,人们发现并证实了对利用数学模型帮助解释所定义特性的需求。这些模型的数学复杂性使得对它们运行的理解超出了人类直觉思考的能力,这就使得计算机模拟成为不可取代的重要方法。

这本专集收录了在调节计算模型杜克专题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该讨论会于2009年5月15-17日在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杜克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杜克大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系及杜克艺术与科学研究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

除了绪论以外,本书共有8章,出自不同的专家之手。1.学习中注意力的演化,作者是J•K•Kruschke和R•A•Hullinger,他们都来自美国卢明顿市的印第安那大学;2.自由联想的归纳论证,作者是J•A•Harris,他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心理学院;3.条件作用的混合建模方法,作者是M•E•LE•Pelley,他来自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市的加的夫大学心理学院;4.内心复合自由联想:模型与数据,作者是J•E•Witnauer 和R•R•Miller,两位均来自美国宾尔姆顿纽约州立大学心理系;5.无条件反射刺激处理的自由联想调整:对反应弱化理解的实现,作者是A•R•Wagner和E•H•Vogel,前者来自美国纽黑文的耶鲁大学,后者来自智利塔尔卡市的塔尔卡大学;6.注意力、自由联想和条件作用反射完形,作者是N•A•Schmajuk, M•G•Kutlu, J•Dunsmoor 和J•A•Larrauri, 他们都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系;7.小脑的计算机模拟,作者是M•D•Mauk, 他来自美国奥斯汀的德州大学的学习、记忆及神经生物学中心;8.操作/反应区分:计算神经网络分析,作者是J•E•Burgos, 他来自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大学

本书的编者是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教授,他开发并且测试了好几个涉及经典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作用、动物交流、创造性、空间学习、认知映射及前脉冲禁止的神经网络模型。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199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学习与认知:神经网络方法》、2002年由Kluwer Academic出版社出版的《隐性禁止及其神经基质》,以及201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典条件作用机理的计算方法》。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将会引起心理学家、神经学家以及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极大的兴趣,他们可以从本书中搜寻可用于设计模仿动物行为机器人的观念。

胡光华,

退休高工

(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动物学的定义范文第4篇

这又是尴尬的事实:就是这仅仅2个单元、6篇科普类文章,却成了“鸡肋”。上吧,这类课文似乎是那么枯燥无味,不像诗歌、小说、散文那样“耐嚼”;不上吧,高考试卷里总有科普类文章的一块儿田地,为了应考,还是要将就一下。

笔者以为,把科普类课文当“鸡肋”是目光短浅的一种表现,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考虑,认真组织这类文章教学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一.文体风格的借鉴

科普类文章内容科学、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这对我们学生养成严谨的语言风格大有裨益。

以必修三《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为例,文章开篇通过缅甸热带丛林里的叶猴、北极地区冰雪陡坡上的北极渡鸦和美洲巴塔哥尼亚附近大海里的露脊鲸这三种囊括热带到寒带、陆生到水生、走兽到飞禽的例子,突出了动物游戏的普遍性,充分证明“动物也像人一样游戏”不是偶然的和罕见的,更突出了研究动物游戏的意义。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先总结归纳,然后分项述说,最后再总结归纳;在内容上,先提出动物游戏之谜,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分述各种假说,提供给读者思考,最后对比总结,提出新的展望。这几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使结构具有统一的内涵。我们学生若能在作文中予以借鉴,就会使自己的文章不至于片面、条理不清、思维混乱。

况且科普类文章的语言也并不是一味的枯燥,有时也会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如《动物游戏之谜》同样讲求语言的形象性,“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一句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见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

二.科学精神的熏陶

科学精神主要指科学主体在长期的科学活动中所陶冶和积淀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的总和,一般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淡泊名利等几个方面。真正的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都是非功利的,科学探索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乐趣,因此他们的人格和魅力才彰显出来。

如写了《宇宙的未来》一文的作者、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生活的强者。1963年,霍金被诊断患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行动困难,长年坐在轮椅上,于1985年动了穿气管手术,从此失去了说话能力,依靠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表达思想。但他用孱弱的躯体产生了伟大的思想。这种顽强精神我们的高中生怎会不为之动容?2004年最有新闻效应的天文事件当属霍金公开认错。他于7月21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黑洞似乎并非吞噬一切,而是会让其中一些信息逃逸出来。这与他近30年前提出的黑洞摧毁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的看法正好相反,从而承认他以前提出的“黑洞悖论”是错误的。一个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灵魂!这对不乏沽名钓誉、好大喜功、贪图私利者的科学界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

这些科学家献身科学事业的崇高的理想、严谨求是的作风、永不放弃的精神,对高中生养成习惯、形成意识、培养精神都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三.人文素养的提升

科普文章不仅弘扬科学精神,也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彰显出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和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我们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而其他动物不过是受制于条件反射、具有生理反应的简单生命。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而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中,我们看到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确定的答案,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能潜力、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人类自己。

动物学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发挥积极作用,非营利组织已经引起学者、政府、企业和普通群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许多方面的原因,它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如此众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无论是对其进行理论层面研究还是应用层面研究均需要基于非营利组织内、外部各种复杂因素及各因素的变化进行研究。而生态学理论的特质正好符合这种研究要求。正因如此,本文引入了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非营利组织研究的研究视角。

一、非营利组织与生态学相关内容

1.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英文表示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目前,国际上对于非营利组织尚未形成具有完全权威性的统一的定义。因此,笔者参考各种非营利组织定义并结合自身研究结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如下界定: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于群众的志愿组织。

非营利组织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产生的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不同于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如许多非营利组织中存在非法挪用捐款的恶;志愿者与专业工作职员的激励问题;缺乏和募款对象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组织内部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失衡和失效所导致的。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界定各种利益相关者、对非营利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并确保这些关系的良性发展就成为非营利组织能否高效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生态学。“生态学”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69年提出的。海克尔在其动物学著作中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后来,在生态学定义中又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观点,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进一步概括为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基于其独特的生态学方法论,作为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现已发展形成了社会生态学、经济生态学、商业生态学及企业生态学等等。因此,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非营利组织研究具备理论和应用基础。

二、基于生态学的非营利组织研究思路

1.基于生态学研究影响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因素、各因素的相关性及相关系数。作为一个组织,非营利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内部有很多元素,如总裁、董事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员等。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非营利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中也有很多利益相关者。因此,必须掌握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生态学理论,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常见的有:食物链,居于相邻环节的两物种的数量比例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互利共生,如地衣中菌藻相依为生,以及蚁和蚜虫的共生关系等,都表现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非营利组织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处于同一个社会群落中,他们之间也都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此,从生态角度出发,探讨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因素、各因素的相关性及其相关系数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途径,进而保证非营利组织在各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健康发展。

2.基于生态学理论实现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生态系统的代谢功能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地循环再生。例如阳光提供的能量驱动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流动,既包括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生物间的营养传递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也包括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质形式的转换。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拥有并合理利用能够驱动组织中资源不断循环流动并创造价值的能力,始终保持系统内外的良性循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物质循环的正常运行,要求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扩散,环境中大量无机物质被合成为生命物质形成了广袤的森林以及生息其中的飞禽走兽。因此,应该研究最适合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模型,以促进非营利组织创造价值能力的发挥。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存在意义的组织,其生存和发展都具有不同于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的特性,因此,开展适合其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而生态学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理论可以在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中起到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本文仅仅是提出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非营利组织研究的一种思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省略.生态学

[4][德]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文韬等译.东方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在线服务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