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物学概念

药物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物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物学概念

药物学概念范文第1篇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它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并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五步”教学法,学生能更深刻地掌握物理概念。以高中《物理》必修1中“加速度”这一重要物理概念为例,笔者将简单介绍“五步”教学法在高中物理重要概念教学中的运用。

1 设计探究活动,丰富感性认识

“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不好高中物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加速度的理解不透彻,可以说加速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分水岭。学生难以理解加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为此,在组织加速度这一抽象而重要物理概念的教学时,首先应该设计探究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探究活动可以是实验探究,也可以是给学生提供背景素材的理论探究,也可以二者相结合。就加速度的教学而言,由于实验探究很难设计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速度变化快慢的实验,故而可以给学生提供视频素材。利用视频,使得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具体做法如下:给学生播放普通轿车启动时经过10 s速度增加到30 m/s、赛车启动时经过3 s速度增加到24 m/s、飞机以700 km/h速度飞行、运动员冲刺后减速,经过5 s速度由10 m/s变到零等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而且速度变化的快慢不一样,为后续提出和探究问题奠定基础。

2 设计问题,探究概念

承接第一步视频中的例子,教师可以抛出如下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上述例子中的轿车、赛车、飞机、运动员的速度有变化吗?变化的大小是否一样?

(2)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吗?速度变化的快慢一样吗?

为了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快速准确地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的表1。

完成表格之后,让学生分析表格,继续回答如下问题:

(3)速度最大的是?速度变化最大的是?

(4)速度变化最快的是?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明确了飞机的速度最大,轿车的速度变化最大,赛车的速度变化最快。在如何比较速度变化快慢时,不少学生虽然获得了正确答案,但并没有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为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理解比较“快慢”的核心内涵,为后面定义加速度奠定基础。让学生继续回答问题:

(5)变化的多少和变化的快慢一样吗?如何比较变化的快慢?

(6)如何比较速度变化的多少?

在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中,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往往会提出两种方案:第一、比较相同时间内变化量的多少,变化量大的变化就快;第二、比较发生相同变化量所用的时间,时间短的变化快。对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上述例子中的轿车和赛车,用时不同,变化量也不同,如何比较变化快慢呢?比较就要有相同的标准,所以可以用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比较,即比较单位时间内变化量的多少,或者用时间与速度变化量的比值来比较,即比较单位变化量所用时间的长短,但是由于后者不符合我们的日常习惯,所以一般采用第一种比较方式。经过上述问题的思考、探究之后,教师立即提出变化率的概念。

3 类比生活情景,提出概念

帮助学生构建了变化率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变化率的例子,让学生把生活中变化率的感性经验通过类比迁移到速度变化率的理解中来。可以列举婴儿身高增长的例子,来辅助学生理解,以国家卫计委的男婴身高标准中位数为例,男婴出生时身高中位数为50.4 cm,1至4岁男婴身高中位数如表2所示。

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格得出“男婴的身高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增加得越来越缓慢,变化率越来越小”的结论。

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探究活动:往形状分别为圆柱形、漏斗形的2个空瓶中匀速加水,如图1所示,让学生体验水面高度随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并分别画出加水时间和水面高度的大致图像,以此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变化率的理解。

学生理解了变化率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变化率,也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我们就把速度的变化率叫做加速度,给出加速度的定义式,交待定义式中各个符号代表的物理量,并分析加速度的方向及物理意义。

4 对比辨析,理解概念

概念抽象而难理解,而且学生容易和相似的其他概念混淆,为此就加速度的学习而言,有必要把它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作一个对比,让学生明确这些量的区别与联系,并和其他同学通过讨论完成表3。

为使学生对加速度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在完成表格后,向学生抛出如下问题:

(1)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吗?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一定大吗?

(2)加速度为零的物体其速度一定等于零吗?

速度等于零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等于零吗?

(3)速度变化量大的物体其加速度一定大吗?

加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变化量一定大吗?

(4)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一定相同吗?

5 联系生活,升华概念

物理从生活中来,也落脚于生活,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重要概念的教学中,学习概念之后教师还需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更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就加速度概念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如下两个例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1 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

(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运动,经10 s速度达到108 km/h。

(2)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 m/s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原速反弹,与墙壁接触时间为0.2 s。

例2 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药物学概念范文第2篇

视频播放:海尔蒙特的实验。小组讨论: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水是植物体建造自身的原料。)学生通过观看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在观察与思考中自己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既有趣、轻松,又能学习观察和科学思维的方法,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习得的知识既扎实又能灵活应用。教师再顺势提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提问:植物体仅仅利用水就能长大吗?播放视频: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及其他人的重复实验。提问:①没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蜡烛为什么很快熄灭?小鼠为什么很快死亡?②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蜡烛为什么不会熄灭?小鼠和绿色植物为什么能长期存活?③为什么其他人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的能够成功,有的总是失败呢?现在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广泛,部分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答案: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该实验需要在阳光下才能成功。但教师须强调,该实验在当时的条件下,普利斯特利只能得出“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和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的结论。“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蜡烛燃烧和小鼠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氧气”的结论是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的,而需要阳光也是后来由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证实的。通过这些实验及其讲述,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艰辛,一个重要结论的取得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进行无数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可以利用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演示实验装置,取出试管,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或卫生香迅速伸进试管口内,让学生观察火柴或卫生香的燃烧情况,直观感受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通过所述实验,让学生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二氧化碳,也需要光,才能够释放氧气。同时产生新的疑问:绿色植物是不是直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构建了自己的身体?为什么需要光?为什么会释放氧气?绿色植物是否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了新的物质呢?教师通过这些疑问,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继续探究,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不断寻找答案,不断产生新的疑问。

二、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在重要概念传递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发现,真正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实验探究课题: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如下:①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饥饿一昼夜后,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②取一部分遮盖的叶片,去掉遮光纸片;③把去掉遮光纸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④(实验前教师要交代清楚隔水加热和碘遇淀粉变蓝的现象)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⑤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发生的颜色变化;⑥提问: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绿色植物制造了什么新物质?⑦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探究实验后,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能加深对相关知识意义的理解,促进对概念的意义建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进一步讲述:现在知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二氧化碳;产物:氧、有机物(贮存能量);条件:光。那么,光合作用是在绿叶的什么结构中进行的呢?(视频播放:恩格尔曼实验。分组讨论并回答:好氧细菌为什么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呢?)

三、构建概念体系

药物学概念范文第3篇

一、展直观,抓本质,建立概念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实物的操作、模型的演示等进行直观教学,这是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基本认识规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物理概念是用来表征物质的属性和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任何物理概念都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我们讲物理概念时,应尽可能从具体事物、事例或演示实验出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然后通过分析,抓住现象的本质,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过渡到抽象的理性认识。

例如讲“导体的电阻”时,首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留意观察: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强度决定于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并且当导体不变时,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即电压V与电流强度I之比值是一个恒量。其次,换另一个导体做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另一个导体,电压V与电流强度I的比值是另一个恒量。由实验可知,对任一导体,电压V与电流强度I之比是一个恒量,用R来表示,这个恒量就表征导体的一种物理性质,那么R表示导体的什么性质呢?再进行直观教学,将甲、乙两导体并联、加上电压V时,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强度分别为I甲和I乙,我们发现,当R甲>R乙时,I甲<I乙,这就说明R这个恒量可以用来表征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从而得出结论:R是表证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大小可用公式R=V/I量度,这时必须进一步揭示本质:导体的电阻不是决定于电压和电流强度而是由导体本身的物理性质来决定,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导体来说,不管电压和电流强度的数值如何,电阻的大小总是不变的,这就抓住了电阻概念的本质。

通过直观形象教学,抓住现象的本质,物理概念也就顺理成章地建立起来了。

二、破难点,抓关键,强化概念

概念是反映物质的本质属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的概念,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例如磁感应强度这个概念,通常用B=R/IL来表示,我们决不能受数学公式的影响误地认为B跟F成正比,跟IL成反比,因而得出F越大,B越大,F等于零,B也等于零的错误结论。一定要明确比值F/IL是表示磁场强弱的一个物理量,与F及IL不存在正比、反比关系,B是由磁场本身性质决定的,与试验电流通电导线受力的大小、通电导线的长度及电流强度大小无关,突破了这一难点,这样就可避免学生产生“通电导线不受力的作用时磁感应强度等于零”的错误概念。

三、分层次,抓阶段,完善概念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这也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规律的要求,讲物理概念,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注意形成概念的阶段性。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只能是从简单到复,逐步加深。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很透彻,所以讲概念要循序渐进,不能越等而进、不能操之过急。例如“力”的概念,初中只讲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到高中才进一步把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联系起来,指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强调力的矢量性,由重力到弹力、摩擦力,进而到万有引力。由力学中的常见三种力到热学中的分子力;由电场力到磁场力;由宏观上的引力到微观里的核力;由物体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到物体与物体不直接接触而通过场发生相互作用,我们讲力的概念、就要依据教材,依据学生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如果试图在初中或高一就过早地要求学生对力的概念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就违反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就会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只有分层次、抓阶段、才会不断深化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更加全面、更加完善。

四、巧设疑,抓练习,巩固概念

通过置疑法,给出对物理概念的错误说法,经过辩析,进一步揭示概念的内涵,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使概念的掌握更加精确与透彻。从这个意义上说,练习也是形成概念的延续。

例如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设疑:速度大的物体加速度就一定大吗?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就一定大吗?速度为零加速度就一定为零吗?加速度为零速度就一定为零吗?

药物学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讲解 ;教学过程

重知识的概念讲解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只是让学生靠死记硬背机械化的记住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概念的曲解,不利于他们利用概念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实现感性认知、系统认知、主动认知、正确认知呢?

一、重概念的导入过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

感性认知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基础,只有获得了感性认知,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深刻的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知。这就需要生物教师注重概念的导入过程,通过恰当合适的导入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理解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解概念时引入学生熟悉的事例,让学生在解读事例的过程中认知概念。例如在染色体组概念教学时,教师在导入这一概念之前,可以将这一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结合起来,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和事物中都蕴藏着染色体组的知识,教师可以就地取材。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粉笔盒做文章,教师可以在讲课前随机抽出红、黄、绿不同颜色的铅笔,每种颜色的铅笔取两支(要注意保持同种颜色铅笔长度的相同)。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两组,这两组每组都有这三种颜色的铅笔各一支。将这种分法下所形成的组作为细胞中的染色体组。然后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组的特点,学生会发现一小组三种颜色的不同粉笔中,它们的大小和颜色是不相同的,继而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染色体组组内无同源染色体,而每组粉笔中包含不同颜色的染色体,即表明一组染色体可以携带本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通过这种由生活问题概括出概念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前获得充分的感性认知,让他们对染色体组有一个直观的观察和认识,这样他们再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就会容易得多。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获得概念的系统认知

每个生物概念作为系统知识,都是由不同的要素构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对概念的系统认知,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概念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要让他们关注概念的形成过程,而非概念本身。例如在环境容纳量教学时,当学生有了对这个概念的表象认知,知道了这个概念的主要内容之后。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首先,针对概念中环境条件不受破坏这个约束因素,引导学生去猜测,在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这个容纳量会不会改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学生获得对环境容纳量的条件认知,进而巩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生态系统教学时,通过概念内容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写出和说出生态系统的要素,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讨论菜市场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让他们用所学的生态系统概念知识去判断这一问题。继而教师再引导学生去认知生态系统是由一个有营养关系的整体形成的,其各成分之间可以是捕食关系,也可以是寄生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能够帮助他们正确的定义生态系统,理解此概念,形成系统认知。

三、注重概念的迁移过程,让学生获得主动认知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些概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概念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旧知识的记忆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能否进行知识迁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概念讲解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概念知识,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迁移过程,要在迁移中架通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知识。例如在群落概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种群概念,然后深入引导,让学生知道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并不是只有一个种群,事实上,有许多种群,这些种群相互作用并且生活在一起,然后就形成了群落。通过这个迁移过程,顺利搭建了新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更全面理解群落概念知识,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生在概念学习时会主动思考,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他们全面掌握知识。

四、注重概念的归纳过程,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

让学生自己归纳概念,实际上就完成了学生对概念的一次思维过程,在这个归纳过程里教师要改变过去在概念讲解时先概念―――后应用的做法,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定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概念的相关内容,明确概念内涵及外延。这种方法势必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会更深刻,也会更准确。例如在单倍体教学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概念讲解方法,学生当时会记住单倍体的内涵和外延知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学生会出现认为单倍体只有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认知。这种误解恰恰说明学生并没有正确认知单倍体概念。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的记住了这一概念,并不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而采用呈现实例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归纳过程则不同,如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蜂群中一般有字址洌垦生经过讨论得到蜂群中有蜂王、有雄蜂和雌蜂三种蜂。继而继续让学生讨论这几种在蜂群中承担的任务。教师可以给出指点,让学生知道雄蜂有和蜂王的职责,完成后,雄蜂就会被雌蜂赶出去,之后便会死亡。在学生听得入迷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为什么?因为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发育成的,这使得它的体细胞中只有一半染色体。在引入染色体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将二倍体黄瓜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植株”和“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普通小麦的单倍体”等事例。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单倍体的本质特征,这样能让学生记忆更准确,应用更灵活。

药物学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要概念传递;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

最新的生物学课标中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注重重要概念的教学,并提出了五十个重要概念,这一明确的指示为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是中学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1、重要概念教学的概述

概念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名称、内涵、外延和例证。一个概念的名称往往是一个名词,内涵则表明的是事务的特有属性,外延是特有属性的全部事务集合,例证则是在外延里选取具体的事务来支持概念的。重要概念教学的着重点是对概念内涵的传递。而生物学重要概念包含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及理论的理解,它对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2、凸显重要概念传递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意义

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对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可以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确定概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以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基础的养成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养成发散思维,拥有良好的学习素养。如初中“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中重点是“调节的基本方式”而有关“反射弧及其5个环节”的内容不包括在初中的基本要求,应作为高中的“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的基础内容,这样有关“神经调节”的概念在初高中生物学中得以螺旋式的发展。

2.1有利于打好学生的生物学基础

学习就好比盖房子,没有良好的地基做基础,就不可能盖出高楼大厦。初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的生物名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可把握,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新的课改标准提出了五十个的重要概念,就给学生大大减轻了学习压力。

2.2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可以应用。重要概念的出现,给学生的学习打下了一个架构,学生可以在这个架构下自己进行添砖加瓦,学习就更有娱乐性。例如在将病毒、真菌和细菌的不同时,学生们会自发的联想到感冒有病毒性感冒等等,他们更愿意主动的去探究,而不是由老师督促着去学习。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在学习中有了乐趣,就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2.3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重要概念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轻重缓急之分,这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重要概念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甚至生活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调配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

3、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

在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以及改变教学方式来实现,主要可分为:

3.1场景引入凸显

通过教师合理的设计,在教学中自然的引入重要概念。主要可以通过实验场景引入、实践场景引入、问题情境引入等方面。实验场景引入指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引入重要概念。例如在讲到光合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来加深学生对产物和原料的理解。实践场景引入则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践,让学生明白其在生物学中的深层次原因,由表象到本质,由一般到深入,由感性到理性。例如在讲到食物链的时候,可以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给大家揭示食物链的关系。问题场景引入则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提出重要概念的过程,例如在讲到蒸腾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塑料袋上的水珠,然后通过对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由来的提问开启学生的思考。

3.2情景分析凸显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比较情景,在此基础上来分析不同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创设强调情景,利用重要概念里的关键字加深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记忆。例如在宣讲相对性状的时候,同种生物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教师可以对“同种”“同一”进行强调,加深记忆。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参加讨论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们的互动,以达到凸显重要概念的目的。

3.3历史发展凸显

每一个历史阶段对生物的理解都不同,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就是无数的学者孜孜不倦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凸显重要概念传递时,可以给学生讲解学者们探索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前辈们探索的不易,激发学生们的感情共鸣。例如在讲到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时,教师可以给大家讲解孟德尔怎么样从豌豆实验开始然后发现两者不同的,通过这些,让学生对遗传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好处。初中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内容,体会其中的精神,通过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热爱思考,喜欢学习的兴趣,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初中生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18

[2]吴洪.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中的概念图策略例谈[J].长三角(教育),2012(08):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