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药的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环境文化 发展 重要性
0 引言
现代化医院,需要现代化医院文化。现代医院文化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它对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速医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内涵的不断引深,医院中的环境构成了医院文化的最基本层次—环境文化。一个安定、舒适、优美的医院环境,为塑造医院形象,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了有利保证。
1 环境文化的内容
作为医院中的环境文化,它不仅包括固态环境文化,同时也包括无形的动态环境文化。固态环境文化内容是指医院的工作环境。包括医院的整体建设,绿化、优美的院容院貌,整洁的诊室、病房,与医院密切相关的合理布局以及各种医疗诊察设备和分布等等。动态环境文化,一是指学习环境,医院为个人学习、团队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员工具有能安心学习、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的氛围环境。二是指医院的政治环境,包括班子建设、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干群关系、职工的参与意识及安定团结氛围。三是指医院的人际关系环境。四是指医院生活文化,包括不同形式、内容的职工教育活动、文化活动、职工的生活福利等等。
无论是固态环境文化还是动态环境文化,共同构成了医院文化的基础层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它将对培育医院精神,塑造医院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职工爱祖国、爱医院、爱岗位、丰富医院的现代化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2 环境文化对医院发展的影响
完善发展医院文化,不能忽视环境文化建设。改善医院环境文化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1 医院的自然环境和医院的设施环境对每个人的心理作用是直观的,影响是一目了然的。对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都起着一定的影响。2008年医院整体搬迁到了新的院址,新的医院从开始的规划设计就注重环境建设。十二余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按照不同病种建设了一栋门诊楼、四栋住院楼和机关办公楼等,各楼之间由透明的玻璃长廊相连,不仅为患者提供方便,而且为整体布局增加了美感。在院区建了九个风格迥异的花园,修整了三万余平方米的草坪,并有凉亭。当患者和职工步入医院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楼房,宽敞的油漆马路,绿色的草坪和各种花木。进入门诊大厅,大理石地面犹如镜面,五层楼高的天井大厅宽敞明亮,布满各种花草树木,一楼还为病人设立休息区,考究的桌椅体现了温馨和优雅。工作环境的改变,使职工增强了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这对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当患者来到这样优美的环境中都能自觉地讲文明、讲礼貌、有秩序地接受治疗和护理。这对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护质量,病人早日康复均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医院为了满足医疗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这促进了医务人员对知识更新的热情,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整体诊治水平,促进了医院第一生产力的发展,完善了医院环境文化。
2.2 动态环境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都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使人置身其中,有一种灵魂升华的自觉冲动,它对职工的思想净化升华、热情地激发起着过滤器和推进器的作用,这一动态环境时时刻刻对医院的发展产生影响。
2.2.1 通过多年实践,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做到党政工团一条心,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团结协作,为医院建设拧成一股绳,形成拳头,使班子具有战斗力,成为带领职工前进的火车头,这是医院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环境。几年来,我院年末就认真制订明年工作计划,召开动员大会。职工与科室、科室与医院层层签定目标责任状。医院上下形成民主、平等、参与、安定、宽松的政治氛围,成为医院发展的内在动力。
2.2.2 创建医院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环境,蓬勃向上的风气,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医务人员的思想、情绪和行为,从而不断缩短他们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步消除各类矛盾,吸引人们团结、互助、友爱、宽厚,这将会提高医院工作质量,完成医院的各项医疗任务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医患关系也是医院人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另一个侧面。在医院发展中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诊疗环境、治疗环境、服务环境,从而对双向监督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状况,强化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直接影响。
2.2.3 开展文体活动是搞好医院文化建设的载体。医院工作的性质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较为单调,白班到夜班,医院到家庭,大强度脑体力劳动,构成了职工生活的特点。近年来,我院通过召开职工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不断丰富了职工的多层次精神需求。医院搬迁后在休整楼设立了台球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室外有篮球场,这些大大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工作做到“一张一弛”,解除了医务人员的脑体疲劳,促进了职工的身心健康,从而使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并且产生一种和谐、平等的群体认同感,增进同志间的友谊,培养一种竞争、进取、向上的精神。为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了活力和色彩。同时医务人员均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对医院的兴旺发达将产生积极影响。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企业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在的企业经营环境之下,现代企业的管理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已不适应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需要。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和进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在改革发展规划、综合管理技术及创新等方面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从根本上说主要依赖于企业的人才队伍是否优秀以及在市场中是否能够占据优势。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关乎企业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保障,是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第一要素。
一、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分析
1.人才建设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必然要求,人才问题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命运问题。企业要想实现发展和进步,就要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及专业技术,从而培养出一批专业技能高超,专业综合素质较强的专门性人才和拔尖性人才。人才建设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只有营造一个高层次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通道,才能带动一个人才群体的发展和进步。现阶段,企业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现代企业人才队伍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总体说来,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工作才刚刚起步,从现有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不管是人才数量还是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素质来说,与实际的需求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需要上级部门和企业自身从长远的发展全局出发,把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去抓,切实将人才聚集到企业发展的轨道上。
2.人才队伍建设是转变企业理念的重要要求
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及时转变人才队伍建设理念,从而促进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企业应该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去抓、去完成,从而更好地应对新常态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从而全面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进步。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制定合理人才队伍培训目标和制度,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切实将培养人才、关心人才和尊重人才的理念有效的统一起来,想尽办法为那些踏实干事、埋头工作的员工搭梯子、铺路子,保证人才在企业中能够各尽其职。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中,保证人才建设定位准确,思路方向明晰,最终形成重点推进,协同发展和整体提高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快现代企业的人才建设步伐,促进企业经营和管理理念的转变。同时,还要全面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切实发挥各个部门应有的作用,保证密切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切实调动起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全面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
二、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分析
1.调整人才结构,引进和培养并重
在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出发,对本企业中现有的人才结构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通过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种渠道,让人才从学习中锻炼自我,从实践中锻炼技能,从工作中认清自我,从评价中发现不足,从引进和选聘过程中得到人才。通过加强培训,可让员工体会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认识到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还可以提高素质,增长知识,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其业绩和信心,培养其对公司的忠诚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理人才的理念,按照上级部门积极培养职业经理人和引进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密切与人力市场进行沟通和联系,重点引进那些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大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同时,还要敢于任用年轻人才进入到中层管理部门中,集中力量培养那些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后备干部群体,重点改善企业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在向外引进人才过程中,企业还应该制定一个比较全面和完善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和体系。推荐有上进意识的工作人员参加到企业重要的人才培训活动中,积极组织生产经营一线人员和机关管理人员参加到中国石化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同时,要对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员工给予年度的奖励,对于有提拔机会的优先给予优秀的员工。
2.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建立职业管理体系
对于刚进入企业的员工,应该对其制定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员工的个人性格特点和专业进行全面的分析,正确的对人才进行评价,并为其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其岗位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实践,从而为新引进的人才制定一个符合其专业发展和个性特点的专业工作,制定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又能促进人才自身发展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好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人才选择、任用、培养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做好持续的改进工作,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管理体系。全面规范科学量化企业人才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提升人才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企业的人才建设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才能真正的形成企业人力资源合理的格局。
3.挖掘人才潜能,在创新中发展人才队伍
衡量人才队伍的技能、潜力都充分发挥到了极致、岗位职责履行得全部到位的标准,就是人职相配。这是一个人事业的开始,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第一步。所以,企业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应根据岗位职责,考虑人才是否有与职位相称的技能、经验和知识,一旦完全胜任岗位要求,而且人才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就把他升入新一级的更重要的岗位。另外,在新形势下企业面临技术人才资源紧缺的状况,要大力创新技术管理、制度管理,制定出既能提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广大员工的潜能,又能优化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新举措、好办法。
论文摘要:新疆要使畜牧业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必须抓住草业这个关键,而且要按钱学森院士提出的草业理论和实际去执行和完善。草业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去组织、经营和管理,建立草地科学经营体系。新疆发展草业要因地制宜,兴办草业龙头企业,把草料加工办成大企业,改变草地经营“大锅饭”状况,加大对草业的投入,并培养草业科技、经营队伍。
1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2002年8月301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召开畜牧工作会议,对农业产业结构作出了重大调整,决定把新疆农业结构从种植业为主导地位改为以畜牧业为主导地位,并要把传统畜牧业过渡到现代畜牧业。在《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畜牧业是当前面对国内外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当前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是总结我区几十年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国内外成功的经验,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条件,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需求而作出的决策。发展新疆畜牧业,已经是势在必行。
2新疆发展畜牧业的基本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本条件
新疆是我国的重要牧区之一,有草地(有效)面积4860.68万ha,占土地总面积的34.4%,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21.7%,占全区绿地面积的86%;草地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和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边缘及河流沿岸;草地季节利用明显。全疆约有70%以上的牲畜不同程度在草地放牧,包括四季、三季或二季在草地放牧。另外,还有几千万亩的农林副产品可以利用。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四季草地不平衡,草畜矛盾尖锐,尤其是冷季饲草不足据测,草地载畜能力只有3,202.77万头(只),但至20世纪末,我区牲畜已达4,525万头(只),远远超过载畜能力。
2.2.2天然草地退化13逐严重据测普遍退化已达85%,其中严重退化的高达37、5%。表现草质变劣,植被变稀,草层变矮,产量减少50%。
2.2.3草地长期投入不足,建设缓慢牧业、草业的投入只占全区投入的l%左右,占大农业投入的7%~8%,但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25%左右。正如原农业部部长何康视察新疆牧区时所说“三多三少”现象,即产出多,投入少;要得多,给的少;讲得多,落实少。
2.2.4盲目追求牲畜存栏头数有专家认为,新疆牲畜头数的增加,实际是掠夺式侵占草地而取得的。靠天养畜完全依靠天然,一遇风雪灾害,牲畜大量死亡,还增加了冬季草地的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3草业在新疆发展的重要意义
3.1草业的概念
草业是建立在草地资源开发基础上的,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以草地各类资源为基础,通过家畜、生物、化工、机械和经济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高度综合的、能量循环的、科学管理的、多层次、高效益的科学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3.2钱学森院士对中国农业产业的论述
3.2.1 20世纪80年代,钱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国情,以求实的精神,从理论和实践中提出建立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他认为第六次产业革命就是农业上的大革命,把农业产业分为农业、林业、草业、沙业、海业。并把前“四业”定为“绿色农业”,海业为“蓝色农业”。
3.2.2草业要逐步形成产业,用系统工程形式、方法把他们发展下去,可以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草业产业。
3.2.3草业产业的观点,切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运行规律,很快得到了科技界、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认同和采纳。
3.2.4草产业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有了一定进展,将把中国草地科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3.3草业的重要意义
3.3.1草业不仅对畜牧业发展,而且对生态环境建设、绿化、美化环境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得到国家的重视。1987年国务院批转《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纪要》中就提出“牧区要实行以牧为主,草业先行……”的方针。
3.3.2草业在我国人多、地少、生态恶化、西部治理、开发和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巩固边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西部的治理和开发尤为重要。
3.3.3草业在20世纪80—90年代通过农业部业务部门和各省(区、市)对口部门的努力和试点,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包括:制定《草原法》;草地有偿承包;牧草繁育、生产;建设人工草地、改良草场、围栏草地;草地牧业综合发展示范项目;建立科研教育、推广、国际交流。
3.4草业对新疆的特殊意义
3.4.1全国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业,新疆更为突出。现在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已经深深意识到这个问题,要使农牧民富起来,关键在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牧业的重中之重在于发展草产业,包括:牧区草业、农区草业、林区草业、沙区草业、渔区草业。
3.4.2对草业应该有个新的看法,要用生态学的概念重新认识草原。使草地产生出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化合物,供家畜、动物食用)与环境(覆盖地面,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协调的最高生产力。
3.4.3新疆生态建设中草业起着骨干作用。新疆属于干旱地区,尤其占5/6的平原地区,除了部分河流两岸外,大多属于荒漠、半荒漠植被,都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部分灌木。有专家认为,从生态作用而言,草与林各有千秋,不可厚此薄彼。应该合理的建立草林灌木复合植被,既促进牧业等生产发展,又保护了环境,达到生态平衡。
3.4.4国家农业部最近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西部地区特色种植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质量好,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所以,向西部推荐重点发展五类特色农业,其中有一项就是“草业和草地畜牧业”和“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在国内外草、畜产品需求量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发展草业是新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新兴产业。
4草业系统工程与草地科学经营体系建设
4.1草业系统工程
按钱学森院士的观点,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草业系统生产、生态、经营、管理,达到高效益的科学。他说:“草产业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产体系,为了管好.就一定要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这才是草业系统工程”。所以,草业系统工程实际是草产业组织、经营、管理的学问。而生态草业也应该是草业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基础。
4.2通过全国草业工作者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形成了草业系统工程的理论,为进一步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4.2.1草业系统工程的基础是草地资源,全国有丰富的草地类型(18类)6700余种饲用牧草,有牲畜、动物、水、矿、光、热、风能、旅游、人文资源;资源上的牧草可作绿色饲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工业原料、燃料等多功能性。
4.2.2草业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发展草业生产力,推动草业技术革新、生产专业化;发展多种形式的草业商品生产;发展牧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联合体;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国际合作,促进发展。
4.2.3草业系统工程的实践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起至世纪末,在农业部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在20个省区,进行了40多个试点(新疆5个点),开展了“发展草地牧业综合经济的草业系统工程项目”,总结出:一个目标、三个三结合、五项改革措施等一套办法。“试点”顺利圆满地进行着,并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4.3草地科学经营体系建设
草业系统工程包括:草业生产体系;草业管理体系;草地科学经营体系。
钱学森院士把草业系统工程的草产业列入第六次产业革命之一,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就是把高科学技术用在草业生产(种草、养畜、加工)管理(经济、生态、技术、社会)和经营上去。归结起来,草业发展,一个是产业化问题,用企业带农牧户,加第二个是高科技,就一定能把草产业搞上去。
草业关键在于造就既懂经营善于经营又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才能建设起科学的经营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设起如下草地科学经营体系:
4.3.1草地法制管理经营体系《草原法》公布实施已经20多年了,近期国家又在修改、完善已经公布实施,其核心就是运用法律手段,对草地资源实行科学的管理经营,从而保证不断提高其生产力,实现牧业现代化、草产业化和生态环境的最优化。建立一支草原监理队伍,把外部破坏草地与内部过度超载放牧的现象坚决刹住,按法管好草地,按经济规律经营好草地。特别是固定草地使用权后,实行农牧民草地承包有偿责任制,用经济补偿的办法管理经营草地,就能发挥农牧民保护建设草地的积极性。
4.3.2草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经营体系草地保护是草原管理经营的最基本任务。防止草地继续破坏,为农牧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证草地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确保牧业稳定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优质的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对那些乱垦、超牧、滥挖草地植被者要按法处理,根据破坏的程度罚款,甚至绳之以法。要制定各季草地的放牧强度,实行轻牧、禁牧、休牧、轮牧、舍饲等制度;退化严重的草地,也可采取封育、补播牧草、机械松耙、施肥、灌溉等改良措施;更为严重的甚至可以重新建立人工草地。总之,要加强管理、合理经营、科学利用,严防再次退化,充分发挥草地资源再生利用的最高价值。
4.3.3草地建设管理经营体系草地建设是实现草地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化草业、牧业的基础。世界上畜牧业、草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都非常重视草地建设。我国、我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至今在草地建设中投入了很大一部分资金,从人工种草、飞机播种牧草、退化草地改良、退耕还草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效益明显。在草地建设中,要动员各方面力量一起建,国家、集体、企业、个人都上,实行谁使用、谁建设、谁所有;国家投入的资金为了达到建一块,成一块,取得高效益,要形成一套管理经营体系,层层都有人管,有计划、有监督、有检查、有验收。
4.3.4草地科研、培训、推广经营体系要发展草业,关键要造就一大批既懂科学技术、又掌握经营管理的人才。把草地上的许多研究,落实到区、地(州)县(市),乡草地工作者身上,给他们解决物资、待遇、资金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及时研究保护、改良,人工种植草地等方面的课题,取得成果,经过培训各级人员,从而大面积推广下去。建立一个热爱草业,懂得草业,专心草业,会规范管理、集约化经营的草业专业队伍。要建立一个科研、培训、推广的三结合经营管理体系。今后要按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要求改革科技推广体制,变科研成果为生产力,直接推动草业蓬勃发展。
5发展草产业关系到新疆大开发命运
尽管草业在我国发展尚处于初级阶级,但它对畜牧业、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西部大开发不是大开荒”,必须草业先行,这是我区大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总结。新疆如何发展草产业?我们的主要建议:
5.I因地制宜发展草业
长期以来在“三重三轻”(重农轻草、重畜轻草、重林轻草)的影响下。草地资源破坏严重.力口之天旱等自然因素,草地退化严重,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最近,国家准备投入巨资保护1667万ha被破坏的草地,并建设了200万ha人工草地暂时取而代之。这是一项重大措施,必能为我区发展草业、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破坏的草地首先是围栏保护封育。禁止继续乱牧,同时,可采取松土、补播、灌溉等措施,封育5年左右即可恢复。人工草地建设主要放在开荒后的弃耕地、闯田、低产田上,这是个既快又省的办法。新疆有133万ha弃耕地,67万ha旱地、闯田、低产田,还有近133万ha平原和山区天然打草地需要改良提高。农田种植苜蓿面积从目前的4%左右(133万ha,主要是生产建设兵团各团场种植的)提高到10%(33万ha),再慢慢达到15%~20%(50~60万ha),搞好草田轮作(兵团各团场,地方农牧场都有经验),可提供大量优质蛋白质饲草,又培土肥田,近田养畜,达到畜草丰收。
关键词:中医;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1中医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 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理论学习, 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与中医是种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实际相背离[1];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2]。
1.2中医理论深奥抽象,缺乏完善的科学评审体系: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难以像西医那样形成形象化思维,对其作用机理的阐释也难以像西医那样“形象、科学”。中医实验研究也难以简单地盲目套用现代统计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所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医常被认为不科学, 其发展前景受到质疑。还有人用现代科学思维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对中医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1.3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 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 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而诸如“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药”的负面宣传却一度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1]。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4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名厂、名店、名药缺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需要。出口的中药植物提取物只是原料形式中间产品,没有终端产品。
1.5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虽然引进了中医科室,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药店去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看病与抓药分家的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现象。另外,因为医院与外面药店信息不相通,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市场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6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医疗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拒绝疗效显著而收费低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1.7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观要求,对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理解不够全面,宣传不力,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3,4]。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却有种种限制。
1.8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医学界一些学者大肆宣扬的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应该取消等言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2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 “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5]。
2.2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因地制宜,按需设课。(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体现特色,保证教学质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针对针灸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示范指导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2.3政策倾斜,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医进社区资金支持力度,使一些看似不挣钱的中医适宜技术能被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市场, 制定、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使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协调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体现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与发展前景[6]。
关键词:中医;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一、中医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理论学习,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与中医是种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实际相背离;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
1.2中医理论深奥抽象,缺乏完善的科学评审体系: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难以像西医那样形成形象化思维,对其作用机理的阐释也难以像西医那样“形象、科学”。中医实验研究也难以简单地盲目套用现代统计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所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常被认为不科学,其发展前景受到质疑。还有人用现代科学思维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对中医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1.3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而诸如“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药”的负面宣传却一度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4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名厂、名店、名药缺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需要。出口的中药植物提取物只是原料形式中间产品,没有终端产品。
1.5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虽然引进了中医科室,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药店去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看病与抓药分家的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现象。另外,因为医院与外面药店信息不相通,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市场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6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医疗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拒绝疗效显著而收费低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1.7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观要求,对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理解不够全面,宣传不力,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却有种种限制。
1.8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医学界一些学者大肆宣扬的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应该取消等言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
2.2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因地制宜,按需设课。(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体现特色,保证教学质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针对针灸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示范指导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2.3政策倾斜,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医进社区资金支持力度,使一些看似不挣钱的中医适宜技术能被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制定、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使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协调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体现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与发展前景。
2.4促进中医与中药房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与监督,使有中医科室的社区医疗点能拥有自己的中药房,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及时就医抓药。
2.5注重中医中药在社区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思想,提高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提供政策支持,进行中医进社区网络化管理。将中医技术融入“六位一体”的每一环节,制定慢性病、常见病中医药预防及辩症治疗方案。定期在社区举办中医保健讲座,针对社区内亚健康人群,制定中医药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
2.6采取措施,提高中医药对居民的吸引力:(1)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中医药认同和信任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2)通过“升”、“转”二种途径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升: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转: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中医药人才到社区。随着中医药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居民对中医药认可度自然也就提高。
2.7协调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材培植与研发基地建设,加强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发并掌握提取中药植物终端产品技术,使中药材得到充分利用,为社区提供充足中药产品。重点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中药产品创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
2.8端正视听,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学术继承与创新发展:近年来,一些人不顾中西医之间的差别,试图套用现代西医研究方法来扭曲中医理论,得出“中医不科学”言论,并大肆宣扬要“取消中医药”,混淆视听。对此应该加强对公众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其实,中医学典型的治疗是将多味中药组为复方进行辨证治疗,这种治疗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与病愈之间的因果联系暂不能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中医有其独特的病因概念、诊断与治疗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它强调整体与宏观把握,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理论来评价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实际上,每一种科学方法都是局限于某一种科学范式、科学体系、甚至生活形态中,只有在这个体系里面才有效。现阶段,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足以使中西医学互解通约,直接用西医学方法进行所谓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中医本身发展不利。所以,不应盲目套用西医研究模式来开展中医研究,而应通过揭示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指标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在中医研究中达到真正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推动中医学发展。
三、一些制约着中医进社区的深层次的尚待挖掘和解决的问题探讨
3.1组织对中医药继承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标准化、新形势下中医进社区模式、中医药师培养模式、中医药理论技术创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同时,在其引进、管理和操作指导上,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
3.2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评审指标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估机制,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从事中医药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如何促进中医药科技工作通过创新、竞争和合作,走医教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中医中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道路,使中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是加快中医进社区又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超级秘书网
3.3针对中医特点,完善中医药评价体系问题:如何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以状态调整为导向、个体化、复杂干预的特点,完善现代中医药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数据对辨证论治疗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周蕊.中医难,中医姓“中”更难,2006-09-16
[2]曾永秀.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5):53-54
[3]陈伟.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15-23
[4]刘晓敏.浅谈中医药在社区中的发展[J].中医药学报,2006,12(8):122-123
[5]杜文建,张晶卉.发挥中医药优势努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社区医学杂志,2005,3(5):30-31
[6]王晓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4,6(3):14-15
[7]伊凡.非随机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华夏医药杂志,2006,(5):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