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新要求前景;意义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187-01

近几年来,群众文化正以极其迅猛的势头蓬勃发展着,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呼和浩特群众文化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为主,以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了许多形式各异、特色鲜明、适合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呼和浩特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文明、健康、时尚的社区文化活动,的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

一、群众文化队伍的现状

群众文化对于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卓越作用正日益显示出来。但从事群众文化这一工作的人才和业务人员队伍存在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却成为阻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许多有着较高专业技能,并在群文战线上有着丰富经验的部分群文专业干部都已接近退休年龄,而他们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更新;另一方面,文化系统近几年未能引进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员,由于机构改革从其它单位调入的人员又缺乏必要的群文工作的专业技能、经验和工作方法,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要。

二、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做好群众性的文艺辅导工作

群文干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倡导者、策划者和组织者。群文干部的素质,对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和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关于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需要全社会来重视、思考,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对文化的辅导要求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参与文化活动的人群年龄跨度大,从牙牙学语的小朋友到退休以后的老人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二是知识层次高,接受艺术指导人群有趋向高学历发展的倾向;三是辅导门类多样化。从传统的艺术门类逐步扩展到用现代手段表现的艺术体裁,如电脑音乐制作、古典与流行音乐的普及等等。面对这些变化,文化馆在组建群众文化辅导队伍时,要选择紧跟时展、善于学习、思维清晰和有较强组织能力、一专多能,并具有辅导普及与提高水平双重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事实证明:一个德才兼备的群文干部,有很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会带动周围广大的艺术爱好者。为了满足呼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青城人民过上一个团结、奋进、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我管参与承办了2014年“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庙会从初期筹备到后期结束,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我馆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本着早布置、早行动、早落实的原则,力求在工作思路上突出新特色。经过艰苦的劳作和辛苦地努力,使我市的民间脑阁、秧歌、社火、晋剧等优秀非遗项目得以立体展示,精彩纷呈、相映成趣,即表现出传统艺术,又贴进利现实生活。庙会上的其它活动也都五彩斑斓、各有特色,收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群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成功。

群众文化活动过程是人民群众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接受辅导、投身创作、参加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得到艺术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群众性文化活动表面上展示的是艺术作品、艺术人才,其本质展示的是群文专业干部的素质,同时也是广大艺术爱好者努力学习艺术的过程。各类群文竞赛性活动,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群文业务人员的智慧、组织才能和辅导才能。因此,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比其结果更具意义。人民群众、群文业务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教育和锻炼,境界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所以没有组织辅导过程的群众文化活动,实际上也是缺乏意义的。

三、要强调群众文化辅导的传承性

群众文化是一种真正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它在活动内容上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充分利用,使它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群众文化所涵盖的群众艺术与民间、民俗文化所涵盖的核心形态――民间文艺,在形态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民间文艺的自在性、原生态属性,反映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就呈现出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所以在传承我国优秀的民间文艺过程中,形态成熟、主体自觉的群众文化,就成为既能让民间文艺保持民间文化特性又能让民间文艺获得主体价值观念支撑的必然选择。群众文化对民间文艺的传承,让民间文艺如:风筝、灯谜、雕刻、剪纸、泥塑、蜡染、刺绣、皮影、木偶、陶艺、秧歌、社火、“花儿”、杂技、山歌、小调等脱离瑕疵、形态结构进一步完善、获得现代意识。这种传承是自觉的、更加成熟的传承。因此,群众文化是传承中国优秀民间文化、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的民族认同感的生动和富于人性的社会文化。笔者认为,群众文化的这些个性,是其在当代文化格局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的彰显。鉴于它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应当引起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

四、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态势与组织辅导工作的新要求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一方面,由于兴趣爱好的千差万别和社会生活的各不相同,人们的文化活动日趋分散;另一方面,出于互相交流、彼此竞技的需要,人们的文化活动又常需集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格局和新态势。认识并把握这一新格局和新态势,对于群文单位确立自身的角色地位,更好地开展组织辅导工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文化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呼和浩特群艺馆参与进行的广场消夏文化活动,主要是以广场舞免费教学活动为重点,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活动从6月下旬开始到8月初结束,近两个月的时间。每晚,四方群众蜂拥而至,纷纷加入跳舞的行列,至此,呼市群艺馆免费教学活动,在我市各区广场顿时成了一道靓丽风景,而且是场场爆满。在历时近两个月的广场文化活动中,我馆除完成了开幕、闭幕、保卫、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以外,在我市13个公园和赛罕、新城、大召、春渡公园等各区广场,实施“健身舞免费教学”400场,参与人数约20余万。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指整个社会群众文化活动所呈现的一种总体面貌。具体情形有三:其一,从地点上说,群众文化活动既有分散在社会各方和千家万户进行的,又有集中在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公共集聚场所展开的;其二,从项目上说,既有各人依照各自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的不同项目的活动,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同一时间、场所集中统一选择参加的同一项目的活动;其三,从人数上说,既有以群体形式(同一群体单一项目或同一群体多种项目)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

显然,所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对目前群众文化活动总体形态所作的概括描述。实际上,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形态的存在方式,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往往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并存,聚众和分众同在;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时而集中,时而分散;分散中有集中,集中中又有分散;分散的同时有集中,集中的同时又有分散。全社会的全门类的活动如此,局部地区的个别门类的活动也是如此。正象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一样,群众文化活动聚散结合新态势的出现,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群文工作者应该牢固树立公共文化馆事业的职能意识,坚持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坚持文化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以群文活动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为主要目标。如此,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就一定能够更加持久、稳定、蓬勃地发展,更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文化课教学 重要意义 现实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74

技校就是学技术的地方,这是社会的共识,是很多人谈到技校的第一反应,也是很多人误解、曲解技校文化课教学的思想根源。谈起技校文化课教学,学生多数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凭技术吃饭的,不是舞文弄墨的大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好坏不关乎自己的未来;家长对孩子文化课的学习情况也不甚关心,他们关心孩子的技能训练,关心孩子会不会干活,孩子文化课学习的好坏在他们看来无关大局;社会各界更是普遍认为在技校技能学习是第一位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排在各种教学任务之上。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不是只会干活的机器,也不是超级能干活也超级能搞破坏的黑客。职业教育首先培养的是人,有血有肉,更应该有文化有品位、有精神有境界、有热情又遵守社会公德和各项法律法规。这些使命文化课教学承担了相当大的比例,专业技能课、技术基础课无力也不可能实现这些教学任务。为此,学生、家长、社会要抛弃偏见,正确看待文化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端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让职业教育真正起到促进社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的作用。

笔者总结技校文化课教学有如下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第一,技校文化课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1世纪需要的劳动者,不仅要有一技之长,还要会说、会写、会算、会思想、有爱心。语文、英语、数学、德育课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塑造成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发展的人。学生入学时好多都写错别字,教材文本都念不下来,更谈不上声情并茂。然而,可喜的是,毕业的时候,多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境界与入学时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关系密切,文化课教学的效果更是功不可没。

第二,技校文化课教学对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提供支持,有助于专业技能课提高效率出效果。

文化课中的多数课程都是工具课,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不敢想象,语文的阅读能力都没有培养起来,怎么能够理解好专业技能课老师的讲解;基本的英文单词还不认识,面对世界先进的仪器设备怎么能够迅速的实现熟练操作;数学的知识漏洞百出,怎么能够制造生产出精密的领先世界的机械产品。文化课的教学能够为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扫除理解障碍,克服阻挡技能操作成功的知障,还能够为技能课的学习加油鼓劲,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好多学生、家长还有社会人士认为应该把学生的精力全部聚焦到技能课的学习上来,所谓好钢用到刀刃上,殊不知,这样的聚焦违背了学习的客观规律,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会事与愿违,由于过度疲劳又无法突破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第三,技校文化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软实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靠实力,既靠学生优秀的外在条件,也需要学生内在素质、技术技能的出类拔萃。技校文化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正是学生最重要的软实力。现代的企业既要求员工会干活,还需要员工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懂得成本核算,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忠诚于企业的发展和利益。文化课教学在有形无形当中会引导学生具备这些职场必需的本领,为学生踏入社会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就业指导课更是直接与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就业质量挂钩。修正学生不切实际的就业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的推销自己,每个学生都会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这样学生才能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己职业生涯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第四,技校文化课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技校的学生在校的时间少则两年,多则四年,上课之外还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大量的空闲时间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不去占领,必然会被劣质的消极的活动所充斥。相比较而言,文化课教学所提倡的阅读、演讲、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能为学生接受,同时还能够净化、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烹饪班一位学员非常喜欢英语,没事就读英文的杂志和书籍,还练习着唱英文歌曲。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不少学生都和他一起读英文书,还相互交流。最后,学校为他们的热爱和赤诚所感动,批准他们成立了英语角。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现在英语角的活动已经成为学校重要的正能量传播者。学生们在文化课教师的指引下读点文学作品,组织一些正面的宣传、实践活动,远远胜过在网吧打游戏、在酒吧酗酒抽烟。即便走上工作岗位,文化课教学所倡导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也能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单位的长远发展发挥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综上所述,技校文化课教学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作用。学生、家长、社会要正确看待文化课教学,携起手来,合理发挥文化课教学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培养不仅有技艺还有德有品的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进.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

[2](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唱艺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分为有伴奏合唱或无伴奏合唱等。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因为合唱有着: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表现力强等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从影响力巨大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上加入合唱比赛,各个省市地区越来越多的合唱比赛、合唱艺术节的开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合唱作为一门大众的艺术,越来越受到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的重视。

合唱不仅是艺术院校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许多的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高职院校每年都要举办合唱比赛,而且还有部分院校把合唱比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头戏,例如:吉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不惜花费重金聘请知名的专家、艺术家、歌唱家作为合唱的评委,各个院系为了获得好的名次,也积极地从专业的音乐院校请来高水平老师进行辅导和训练,使得即使非专业出身的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也保证了具有非常高的演唱水准,有的甚至能非常专业的表现四声部或者更多声部的合唱。为什么近年来合唱艺术在我国高校中普及的如此迅速,这是因为在大学生中普及合唱艺术要比在其他人群中普及更为合理和便捷。首先,大学生有除学习外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合唱相关知识和排练合唱。其次,一位知名的指挥家说过:“一个优秀的合唱队员,在具备音乐知识和较高的演唱技巧以外,还应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艺术修养,应多涉足有关文学、戏剧、诗歌、美术、舞蹈、历史等人文方面的知识学习”,而大学生本身就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对新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大学生学起合唱来应该相对其他人群要容易。再次,大学生年龄相当,彼此间配合起来很快能形成默契。

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合唱艺术在高校中迅速普及,这是因为合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可以通过合唱普及高雅艺术

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说唱等形式的流行音乐占据了校园音乐的每个角落。大学生的随身听中,不会有高雅艺术的一兆空间,全部都被充斥着暴力、粗口等内容的音乐所占满。但随着合唱在高校中普及,拥有众多经典曲目的合唱作品会在大学生中广泛传唱,例如旋律优美的俄罗斯民歌《雪球花》、激动人心的约翰斯特劳斯作品《拉德斯基进行曲》、如梦如幻的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等,这些作品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思想积极向上。

二、通过合唱训练培养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审美意识

合理有效的合唱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自制力,完善人格,达到以关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心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合唱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美的感悟能力。例如学习混声合唱《阳关三叠》,这首作品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从古至今一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改编成合唱作品后,由于改编的作曲家抓住其内容的精髓部分,使作品扩大了艺术感染力,使其既有横向的线条美,又有纵向的、饱满的和声之美。结构层层变化,情绪层层递进,感情抵达高峰,起到了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最后又在依依惜别的叹息声中结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学习这首歌曲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以及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会盛唐气象与古琴气韵,及朋友之间朴素、真挚的感情。学习《龙船调》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湖北西部地区的文化艺术特征,以及对歌等特殊的求爱方式、带有四川语系特点的方言等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而《在太行山上》则是一首优秀的反映时期的歌曲,它旋律简介、节奏鲜明,表现了战士们在前线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具有磅礴的气势。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节奏音高结合产生的力量美,以及游击队员英勇奋战、顽强抗日的英雄形象。学习欧洲优秀合唱作品《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让我们对约翰斯特劳斯家族的音乐风格得到充分的了解等。

三、通过合唱的学习与训练以及参加表演或者比赛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的艺术,追求的效果是一种集音色、表情、力度、速度、气息、感情等方面高度统一的艺术,要达到这种统一,必须要求合唱队员之间相互配合、聆听并形成一种默契,这种默契一天两天是无法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配合。就像一个篮球队员说过的,在一起长时间训练和配合,传球时就是闭着眼睛都知道队友会出现在什么位置,这就叫默契。合唱表演还需要合唱队员拥有细腻的内心情感和较强的自控力,经过长期的合唱训练,可以使合唱队员潜移默化的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和达到合作所需要的努力,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独唱只需要演唱者自己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拥有驾驭歌曲的能力就行,但合唱不仅需要个人的演唱能力,关键的还是与其他队员的相互配合,声音高度的融合才能显出合唱独特的多声部效果。

四、通过合唱训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和思想教育

合唱知识的学习与合唱训练的开展能开阔学生眼界,陶冶情操,在一定程度上可疏导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轻松并乐观地对待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困扰,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进行合唱训练是加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有效途径,对正在发育中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合唱教学、排练与演出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对大学生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思想熏陶,让他们十分自然地融入其中,再通过对合唱作品的讲解、教学与演唱、思想品德教育、爱党爱国教育,都能有效地寓于生动美妙的音乐艺术之中。而且一旦合唱演出比赛获得成功,往往会使学生终身难忘,其教育意义非常深刻。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合唱艺术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民大众和大学生的欢迎,并引导他们能够广泛地参与到合唱艺术的学习与训练中。合唱艺术所拥有的的教育、审美、愉悦等功能,对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艺术鉴赏力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开展合唱比赛以及合唱艺术节这些活动以外,非艺术院校中很有必要开展合唱艺术教育的选修课,使爱好合唱艺术的大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学习机会,为合唱艺术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知识的一专多能型大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裴红胜,任海燕.《合唱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

作用》[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3卷第3期

[2]吴晨晖.《论合唱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音乐

创作,2008.05

[3]匡传英.《浅谈合唱教学中协作精神的培养》[J].黄河之

声,2007.02

[4]赵亚宁、毕涵君.《探索加强大学生合唱团思想政治教育的

途径》[J]. 科教文汇,2009.35

作者简介: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范文第4篇

文章概述了中医药文化的含义和特色,论述了中医院校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探索以中医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新途径:开展以校风、学风建设为内容的文化活动,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开展以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医者风范;开展以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关键词】

文化育人;中医药文化;途径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明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传承、弘扬、保护、发展中医药文化,焕发其时代光彩和现实价值,具有繁荣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在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渗透中医药文化,对于增强中医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作用。中医药院校应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以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文化育人的实践中去,推动文化育人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一、中医药文化的含义及特色

中医药学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医学科学。在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广义的说,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的中医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狭义是指中医药行业独有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人文习惯。从本质上讲,中医药文化是构成中医学的母体,是不同于其他任何文化的民族文化体系;从功能上讲,中医药文化是传承中医药学的载体,承载了中医药学的灿烂历史,更是世界人民的医学财富。

1、中医药文化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核心价值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为思想基础,以崇尚和谐、追求平衡为思维方式,以以人为本、大医精诚为道德准则,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等一批人文学科和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的,人文的思辨是中医药学的核心,临床实践则是根本。中医药学的学术成果涉及哲学、天文、地理、环境、气象、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等诸多领域。

2、中医药文化体现着中国现代文化的软实力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受到了国际社会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人民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中医药产品和服务已遍布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作为中国特有的具有中华智慧的医药卫生、科技和文化资源,中医药正越来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对文化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文化育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思想。中医院校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特色和文化氛围,因此,更应当在培养中医药人才的过程中自觉以文化为载体,以广大学生为主体,切实做到文化育人。

2、文化育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校园文化是学生心灵塑造、情感培养、人格提升的重要动力。文化育人形于外化,重在内化,其效果更持久更深入。中医药文化包含的神奇、丰富、有趣的知识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蕴藏的德育、励志的内容,如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等等,对于形成中医学子高尚的医德,端正其学医信念具有促进作用;另有许多修身养性的观念,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等,能够引导中医学子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自觉培养以德为上的价值取向。

3、文化育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需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精神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信仰,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成长的动力,有助于锻造良好的人格修养。以塑造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需要大学文化的浸润。

三、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

中医药院校依托中医药特色资源,有着很强的专业优势。如何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将传统特色与时代精神统一起来,营造中医药文化的育人氛围,培养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对于中医药院校而言,以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学生在特定的专业特色文化氛围中活动,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中医药院校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广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与中医药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进一步坚定投身中医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毫不动摇地捍卫中医,坚持不懈地传承中医,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中医药院校围绕中医药文化,以形式多样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有利于在学生中树立中医药文化理念,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营造利于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中医药文化软环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在高中阶段为理科学生,人文科学知识薄弱,缺乏文化素质教育的熏陶。进入大学后,由于中医院校专业特色突出,专业课程繁重,导致学生只重视课业学习,往往忽视培养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无形中使学生不得不更多的考虑现实问题,重临床轻文化现象严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均衡学生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着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活动,将全面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提升综合能力。

四、以中医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新途径

1、开展以校风、学风建设为内容的文化活动,打造中医药文化特色品牌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气氛和成长环境,体现着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培养模式。中医药院校应依托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等文化元素,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充分发挥文化特色,例如,开展“诵中医经典,品中医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诵典籍、评人物、说经典、传故事”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掘校史资源,将参观校史陈列馆、医药博物馆列为新生教育内容。丰富校园景观内涵,进一步拓展文化育人范围,打造多元校园文化。开展“走近名师名医”系列活动。国医名师是中医药大学精神的生动体现,可以定期开展国医名师讲座,通过与国医大师、国学大师的零距离接触,鼓励学生以大师为范,树立成才信念。

2、开展以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医者风范

中医药院校由于专业特点,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上,应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围绕“传播中医文化”、“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扶贫义诊”、“志愿支教”等开展主题活动,以“青春、理想、责任、奉献”为主导思想,引导学生参与此类社会公益活动,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锻造志愿精神,打造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志愿文化,充分发挥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医者广施仁德的风范,内化道德品质。

3、开展以传承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传统文化的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近代名医秦伯末说:“专一的研讨医学可以掘出运河,而整个文学素养的提高则有助于酿成江海”,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几乎成为了共识。因此,处于培养中医药人才最前线的中医药院校更应该发挥其阵地作用,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校园学术氛围,使中医院校的学子能在这种文化“软环境”下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对中医药事业的无限热忱。可以通过文化沙龙、学术论坛、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不断浓厚校园学术氛围,开阔学术眼界,营造校园学术讨论的生动局面,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信心和动力。

总之,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形式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应牢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育人为章,构建一个与时俱进,彰显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软环境,使其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承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人才上起到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保国,年亚贤. 精诚与博学(上、下)[C].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2]雷莹,张季菁.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探索与研究[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3]徐超伍.中医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中医药导报,2006(12).

[4]胡旺阳.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J].东北大学报,2008(12).

中医药文化的作用范文第5篇

中医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与疾病和自然做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引用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上首次对中医药文化进行的阐释,即“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中包含的追求道法自然的思想境界,以及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道德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在价值观方面的追求,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

二、中医药文化对促进立德树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立德树人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对立德这样描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由此可以看出立德的重要性。从本质上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医院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将中医药传统文化自觉贯穿于立德树人的工作实践当中,是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践成效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利用中医药文化促进立德树人工作在中医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医药院校承担着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重任,文化育人重在内化于心,贵在外化于形,传统中医药文化包罗万象,蕴含了丰富的思想精华和育人理念,将中医药文化运用在日常的育人工作中,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古代对医德的论述在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充分发挥丰富的中医经典医籍对于培养中医学生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坚定学习中医信念、巩固其专业思想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甘肃中医学院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中医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

甘肃中医学院在长期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将中医药文化纳入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之中,发挥文化陶冶人、感染人、培育人的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1.以系列中医药文化课程为核心,构建立德树人的人文基础。

通过梳理学校开设课程,笔者发现,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构建中医药文化课程群为核心,构筑了立德树人的人文基础,主要从学习中医必备的3个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中医专业背景,以中医文化课程群为核心,培养深厚的中医药人才文化素养。通过不断建设,形成了以中国医学史、医古文、中医药文化3门课程为核心,由20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它们分设中国医学史系列课程、专业能力拓展系列课程、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等,见表1~表3。中医药文化系列课程突出了中医特色,加强了对于经典医籍的学习,不断加深学生的中医文化积淀,丰富学养和人文精神,筑牢文化基础,课程群的建设,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夯基础、着长远的作用,成为中医药院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人文基础。

2.以中医药文化研究为重点,打造立德树人的新领地。

学校建有敦煌医学馆,馆中陈列有敦煌遗书中的医药文献、敦煌壁画中的医学内容以及敦煌医学的近现代研究成果,突出了古丝绸之路地域特色,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敦煌医学与转化实验室,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等一系列研究机构,学校将敦煌医学研究的学术优势和特色转化为教学优势和“以文化人的”独特优势,对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提升专业素养,树立献身中医药事业的坚定信念起到了积极作用。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三板块”分方案项目成立甘肃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已经开展了传统文化与中医相关性研究、中医文化传播研究、中医药行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医药文化保护与相关法律研究等。学校坚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让科研成果进课堂,把高水平的中医药文化研究融入到立德树人工作中来,这极大地拓展了学校立德树人的视野,有效提升了立德树人的层次,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新的文化高地。

3.以学校老一辈中医专家、中医名家治学思想和成长经验为基础,丰富立德树人的内涵。

甘肃中医学院历来重视中医文化传承,将老一辈专家、中医名家的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作为学校极为重要的特色文化发扬光大。在学校发展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名老中医,如西北针王郑魁山、真气运行学创始人李少波,以及于己百、黄正良、席与民、王文春、杨廉德、王德林、周信有、张士卿、王道坤等医学名家,他们有高尚的医德、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20世纪80年代学校制作了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教学录像片,2013年对这批教学录像片进行了重新数字化和抢救性保护工作,为学生学习老一辈中医专家、中医名家提供了宝贵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了更好地传承老一辈中医专家、中医名家的治学思想和诊疗经验,学校设立了14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1个甘肃省名中医工作站,通过收集整理、挖掘研究、总结继承、发扬创新、推广应用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一步加强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这些老一辈专家学者的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中医学子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启迪和精神指引,进一步丰富了立德树人的内涵,在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4.以各类文化展馆为立德树人营造浓厚中医文化氛围。

学校建有中国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国医学史馆、中药标本馆等一系列文化展馆和古籍文献室,这些展馆在塑造大学精神、繁荣校园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了感知中医药文化的平台。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