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一、构建基本模型图

图Ⅰ

图Ⅰ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此时变量为光照强度,其他如CO2、温度等无关变量保持不变),可看作是一个最基本的图形。当光照强度为0时,光合作用强度为0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达到A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变化,A点称为光饱和点。此图没有考虑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强度表示的是真光合作用强度。

1.变形一

图Ⅱ

如果纵坐标用CO2的吸收量表示,那么图形是怎样的呢?稍作分析就会发现,此时曲线表示植物净光合作用强度,是真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减去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差值,这个数值是可以用一定的装置测得的。那么,曲线的画法由图Ⅰ中曲线向下平移一定数值即可,移动的数值就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如图Ⅱ所示。图Ⅱ表示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呼吸作用、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用表达式可表示为“净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真光合作用吸收CO2量”。根据图Ⅱ,曲线中重要的A、B、C三点的含义也能理解清楚,即A点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可称为光补偿点;C点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可称为光饱和点。

2.变形二

如果纵坐标表示O2的释放量,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知CO2的吸收量=O2的释放量,因此图形与图Ⅱ一致,如图Ⅲ所示。如果纵坐标表示CO2的释放量,则图形与图Ⅱ的横坐标对称,如图Ⅳ所示;如果纵坐标表示O2的吸收量,则图形与CO2的释放是一致的,如图Ⅴ所示。

图Ⅲ图Ⅳ

图Ⅴ

3.变形三

如果横坐标表示一天的时间,那么,24小时的CO2吸收量曲线该如何表示?根据一天的光照分析可知:夜晚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早晨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随之增加,吸收的CO2量也逐渐增多,达到光饱和点后随光照强度增加不变;下午光照减弱,光合作用随之减弱,吸收的CO2也逐渐减少。根据分析,可将图Ⅱ修改如图Ⅵ所示。

图Ⅵ

如果考虑夜间温度变化影响呼吸作用以及夏季中午“午休”现象,则曲线就由图Ⅵ修改为图Ⅶ。

图Ⅶ

4.变形四

如果在图Ⅰ中表示出不同温度、CO2浓度的变化,则可相应画成图Ⅷ、图Ⅸ。如果图Ⅷ、图Ⅸ纵坐标改为CO2吸收量,则可参照图Ⅱ。

图Ⅷ图Ⅸ

5.变形五

如果在图Ⅰ中要表示不同光质(光谱成分)的光照强度的变化呢?根据色素的吸收光谱可知,色素对不同光质的吸收情况是不同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与蓝紫光,对其他光吸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绿光吸收最少。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对其他光吸收相对较少。由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光照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因此,不同光质虽光照强度相同,但植物的色素吸收转化不同,对光反应的影响也不同,如图Ⅹ所示。

图Ⅹ

6.变形六

如果在图Ⅱ中同时画出阴生、阳生植物,则相应的将曲线进行一定范围的移动。阳生植物的光饱和点较阴生植物高,但当光照强度较低时,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却大于阳生植物,如图Ⅺ所示。

图Ⅸ

二、基本图形

空气中CO2的含量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CO2的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可用图Ⅻ表示,当CO2的含量过低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CO2的含量超过一定值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变,A为CO2饱和点。

图Ⅻ图ⅩⅢ

如果纵坐标用CO2的吸收量表示,那么,曲线怎样表示?参照上述变形一的分析,此图的画法与图Ⅱ类似,如图ⅩⅢ所示。小于C,只进行呼吸作用;B为CO2补偿点;A仍为CO2饱和点,即真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净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呼吸作用释放CO2量。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教材;光合作用;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学生物教材有完整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高中教材在初中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目前关于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比较多,但这些研究过于宏观且理论性较强,基于课程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少。本文针对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光合作用”部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比较

通过对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高中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

1.初中和高中生物内容具有递进关系

从知识目标来看,初中介绍部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则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强调光能捕获与叶绿体结构特点,使学生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初中只是介绍知识点,而高中则重在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能力目标来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初中重点是热爱自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现存生物的重要性,还要理解其在生物进化方面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材会介绍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防止温室效应;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耕作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对学生的STS教育。

2.比较初高中生物教材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内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与高中“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初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与高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三,初中“验证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的相关实验及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与高中“光合作用科学史包含6个经典实验(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还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初中知识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高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学生要能写出反应式,为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师要熟悉学科,通过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生物学上;通^各步反应式的准确书写,加强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为顺利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研究教法,推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别施教。初中阶段重点可以放在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及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阶段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应、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吃透初高中教材,理解教材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实现循序渐进。对“光合作用”部分知识,高中教师应该把叶绿体的结构及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将初中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生物七年级第七章核心内容的升华。城市学生绝大多数远离农业生产,对于这一节内容较难理解。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特点,我对这节内容做了以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和果蔬保鲜;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农民的辛勤劳动,培养珍惜粮食的情感;认同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和果蔬保鲜;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难点。能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课前准备

教师寻找有关农业生产的图片、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介绍农业生产的图片、温室等现代农业生产的图片,并整合制作成课件。

4.教学过程

活动一:课件上展示农民耕作的场景,请学生描述。诵读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设计意图如下:

(1)大城市里的孩子对农业生产缺乏感性认识。耕作场景的展示给了学生直观上的体验,古诗《悯农》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生产活动的艰辛。

(2)在情感上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农民生产活动的艰辛,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

活动二:引入农民阿土伯。阿土伯想了解一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请同学们给他讲解什么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板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条件等。)

设计意图如下:

(1)由情感导入后,引出贯穿整节课的线索人物农民阿土伯,由于有前期的情感铺垫,学生乐于帮助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农民阿土伯作为整节课的线索人物,有助于学生对于本块知识体系的构建。

(3)本节内容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首先帮助学生对这两个作用的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提高原理应用教学的效率。

活动三:阿土伯已经知道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为使农作物获得丰收,在生产中该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给阿土伯提供相应的措施。(在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结果时,展出相关图片,用板书归纳。)

活动四:阿土伯迎来了他学习生物知识后的第一个收获季节,取得了大丰收,但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我种的甜瓜没有新疆的甜瓜甜呢?”“为什么贮藏的一些农作物没有刚收获时饱满了呢?”引出呼吸作用原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归纳总结“如何调控呼吸作用”。(在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结果时,展出相关图片,板书归纳。)

活动三、活动四设计意图如下:

(1)由上一环节的相关知识梳理做铺垫,再让学生小组讨论,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如何调控呼吸作用的问题,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在学生交流小组讨论结果时,展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相关图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和对应用的进一步理解。

(3)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归纳,有利于学生构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应用”的相关知识体系。

活动五:阿土伯发现市场上有很多反季节蔬菜水果出售,利润很高。他也想种植反季节蔬菜,大家能否帮助他?问题依次展示:“不同季节蔬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季节蔬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利用温室种植作物有哪些注意事项?”展示温室种植的图片与先进的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调控系统。

活动五设计意图如下:

(1)由阿土伯提出要种反季节蔬菜这个要求开始,经过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2)只有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农业生产中,才能提高生产效益。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高科技,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活动六:阿土伯感谢大家的帮忙,他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他将应用这些知识大干一场。请发挥你的想象,和小组一起画出阿土伯现在的农业生产场景,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你们的成果。

设计意图如下:

本环节的设计实际上是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由学生用图画描绘出阿土伯农业生产的新场面,过程中运用到了本节课“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形式新颖,学生感兴趣。在交流中由学生讲解,提高了本节知识的运用能力。

5.教学体会

(1)教书育人,情感先行。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注重知识的传递,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是“书呆子”;只注重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出来的只是“才”而不是“人”。本节内容以情感教育导入课堂,体现了新课程的观点,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为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紧扣线索,杂而不乱。教师的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本节内容较为繁琐,但是通过农民阿土伯作为整节课的线索人物的串联,设计新颖巧妙,使得整节课条理非常清楚。加上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板书,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了本节的知识体系。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生命科学史 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兴趣

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将“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列为课程目标之一。相比于机械的知识灌输,充分利用科学史素材开展生命科学史教育,是达到上述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初中生物教材的不少章节中,都有生命科学史素材的渗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课程中,结合生命科学史进行课堂教学的典型范例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科学史教学进行探讨。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开展生命科学史教育的典型例子。教材在安排这一节内容时,并没有直接给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而是通过回顾科学家们认识光合作用的几个经典实验,按照科学史的发展顺序,呈现出人类认识光合作用原理的光辉历程。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直观再现当时的实验情景,在回顾这些经典实验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人们对光合作用的基本认识。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而且使学生体验了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笔者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相关内容的教学设计要点如下:首先通过提问“绿色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吃饭,那么是如何获得营养的呢”引出光合作用这一主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营养,那么,这些营养究竟来源于何处呢?引出海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实验。在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中,柳树重量增加了74kg,但土壤只减少了60g,表明柳树生长过程中获得的营养绝大部分并非来自土壤。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唯一浇灌的是水,因此海尔蒙特实验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教师随后指出,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局限性,海尔蒙特实验并没有关注空气中的成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引出普利斯特里的实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发现,在罩着小鼠的密封钟罩内放置一盆绿色植物,可以延缓小鼠的死亡时间,表明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由于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但是,科学的发展通常不会一帆风顺,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并非每次都能成功,直到几年后英格豪斯做了数百次实验,发现绿色植物只有在光照下才能更新空气,这才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惑,同时使我们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发生条件――需要光照。随着化学的发展,数年后,科学家们认识到,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更新空气,是因为它们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随着对光合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不禁要问:“除了更新空气外,光合作用究竟产生了什么,为什么植物不需要吃饭就可以生长发育?”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引出萨克斯的实验。萨克斯检测了叶片的曝光处和遮光处经过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变化,发现曝光处叶片遇碘变蓝而遮光处不变色,表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淀粉,而淀粉可以为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萨克斯的实验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但是,我们还关心一个问题:光合作用发生在细胞内的什么场所?这将引出恩吉尔曼的水绵细胞叶绿体实验。这是一个设计得十分巧妙的实验,首先,该实验选择了极好的实验材料,由于水绵细胞内只有一个带状的巨大叶绿体,这将非常有利于实验观察;其次,该实验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得知植物细胞内氧气的释放情况,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清晰可视。因此,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才是真正发生光合作用的场所。笔者认为,在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回顾上述科学发展史,逐渐揭示出人们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认识,并最终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和发生场所,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能使学生体验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且对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方法大有好处。

除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外,人们对遗传规律的认识过程也是初中生物课程中开展生命科学史教学的经典范例。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初中阶段的学生掌握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在述及这部分内容时,对著名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一般过程和若干细节做了简要介绍,以便有助于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应该充分运用科学史材料,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还原孟德尔当时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跟随孟德尔的实验思路,通过观察和思考,最终得出相应结论,从而在思想上深刻理解并高度认同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产玉米 栽培技术 原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77-02

一、玉米的发展现状

人口飞速增长,引发着食物需求的增长,对排名第二粮食产物玉米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但是粮食的产量不是单纯的靠栽种面积的多少而决定的,栽培技术才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粮食产量提高的重要的途径。近年来,对玉米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玉米的抗倒伏性、抗病虫害等性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研究也证明,玉米产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但就继续进行对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产玉米栽培原理

首先我们得了解玉米产量等于它的穗数乘以穗粒数再乘以粒重,因此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要保证以上的三个因素。

1. 玉米同化产物的分配与消耗

玉米产量的产生是与光合作用息息相关的,没光、没水、没土壤,是繁殖不出任何植物的。光合源制造出了光合产物,所以玉米的产量理所当然与光合产物的消耗分配息息相关。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办法提高光合产物的产量,另一方面要考虑光合产物的消耗问题,并促进光合产物向着粒子库的方向前行,这样才能更加快捷的提高玉米的产量。

2. 玉米的同化源

玉米植株的构成产物,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说光合作用产物的多少,决定了玉米产量的高低。子粒的产生是由于光合产物的产生而形成的,也就是说光合产物与子粒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源”是指一个转运系统,是让光合产物从叶片转到粒子库的转运系统。这样看来,源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能给库提供物质保证,在其建成与充实问题方面。

叶片是玉米同化系统的主体,而叶片是接受光合作用的主体,所以在叶子面积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品种、种植密度、叶龄等都成为了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

3. 玉米的子粒库

物质在穗粒中的分配量,存储量都是由子粒库的性能决定的。粒数主要受环境的影响,子粒重的高低又取决于子粒库的大小。灌浆速率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子粒数也就更多。

三、高产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 除草剂的不恰当运用

农作物周围会长杂草,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除草剂的发明当真是解救了大多农民,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但如今的市场,除草剂的品目众多,其中也有许多劣质产品,对于混乱的市场,滥用除草剂便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反作用,有的甚至会出现玉米苗死了,草却长的更加旺盛了。造成诸如此类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户没有看除草剂的适用说明,除草剂的分类也是很广的,有的是苗前用的,有的则是苗后用的。农户把苗前的用到了苗后,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苗死草长的情况。2.使用时未适用合适的浓度,农户使用时随意配置,造成浓度高了,损伤玉米苗,浓度低了又不能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3.除草剂因为是经常以喷雾的形式去使用的,所以会存在喷雾不当的问题,如在大风天气喷雾之类,铁定是要影响效果的。所以农户应该在晴天,无风或者微风的情况下使用配置合适的喷雾。

2. 品种良莠不齐

市场上的品种越来越多,好坏也是良莠不齐,各种品牌、类型简直可以用五花八门这个词语来形容。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往往容易买到不适合自己种植的玉米种类。虽然现在有许多的种类,品种,类型,但最终选择还是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要不然纵然选了单方面看上去很优良的品种,也发挥不了它的全部性能。

3. 播种密度不当

有的地方播种不均匀,例如有的一亩地,撒了一千克的种子,这是明显很少的,根本不可能形成高产的效果,而有的地方,播种数量又太高,造成了苗的密集,生长环境反而变差了,农作物没有充分的营养。

四、玉米高产质量指标的影响因素

1. 温度

玉米的生长速度是与温度有着很大的联系的,如种子在28~35度时容易发芽,土壤温度在20~24度时,根系最容易生长等等。玉米群体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是与温度息息相关的。温度过高,二氧化碳的交换率会降低,抑制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反而增强了,意味着消耗又增加了,而得到的能量却降低了。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

2. 密度

前文有提到过播种密度的相关事宜,而诸多科学研究也表明了玉米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会存在着最大潜力的密度值,超过这个密度,产量反而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成反比。

3. 光

不言而喻,光是光合作用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强光容易合成较多的光合产物,促进植物的生长。使茎秆粗壮结实、叶片肥厚、颗粒饱满。而如果只有弱光的话,植物的生长环境则较差,茎秆显得瘦弱,植物看起来病怏怏的。而且由于光照条件差引起的植物营养不良,则是导致空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4. 水分

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水是玉米进行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必要物质。但水多了,玉米的呼吸作用便显得困难,通气不畅,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如果水分过少,那就干旱缺水,叶子容易枯黄,植物容易萎靡不振。

五、总结

玉米的重要性我已经不想再议了,种植玉米的人很多,种植玉米的田也很多。但每亩田都能种出优质高产玉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种植高产玉米的技术复杂吗?通过本文,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不这么认为,也许会认为许多地方比较繁琐,但它的难度系数绝对不是高的。也就是说,种出优质的高产玉米并不难,只要注意上文许许多多的注意事项就行,玉米与别的植物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它对温度的要求更加严格,许多细节方面需要农户去注意,但同时,它的产量,它的收益却是非常可观的,作为排名第二的粮食产物,它的市场前景很大,所以,农户安心的,仔细的弄懂种植技术,是可以种出好的高产玉米了。当然,研究人员还是要继续研究出更加优良的品种,给广大农民带来福音,也进一步造福世界。

参考文献

[1]范秀刚,刘福双. 浅析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模式[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386+51.

[2]陈立军,唐启源.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 作物研究,2008,S1:428-434.

[3]王延波. 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

相关期刊更多

大豆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农业科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云南省教育厅

中国中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