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特点

药理学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理学特点

药理学特点范文第1篇

舒芬太尼属苯基哌啶类,是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其化学和药理作用于1976年首次报道,目前在阿片类制剂中镇痛效应最强,已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分娩镇痛、术后镇痛及镇静等方面,本文就其药理学特点及自控镇痛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1药理学特点

1.1药代动力学特征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为92.5%,与αl一酸性糖蛋白结合率为84%,血浆游离分数与αl一酸性糖蛋白、白蛋白呈负相关。亲脂性约是芬太尼的2倍,可迅速渗透生物膜,在脑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故产生临床效应较芬太尼快。Meuldermans等[1]报道大鼠静注舒芬太尼2.5μg/kg后2min在脑、肺、肝、肾、心、肌肉组织达到最大浓度,8~15min在脾、胃肠道、胸腺、,30min在胰脏、脂肪达最大浓度。靶控输注4ng/ml或6ng/ml舒芬太尼的临床研究发现其药代动力学可描述为三室模型[2],中央室容量是5.4L,稳态分布容积(Vdss)222.6L,代谢清除率(CI)0.84L/min,消除半衰期(t1/2y)389min。舒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故不仅镇痛效价大,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约为芬太尼的2~6倍,与吗啡接近。分布容积小(1.7L/kg),消除半衰期短(160min)和清除率高(12.7ml/kg·min),故在组织中无明显蓄积现象,在脂肪和肌肉组织易清除。在肝内经生物转化,随尿液和胆汁排出,以原形从尿中排除的舒芬太尼小于1%。Ahonen等[3]用阿片类药物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行冠脉搭桥手术的研究中发现,阿片类药物的T80(血浆药物浓度下降80%的时间)与气管拔管时间呈线性相关,芬太尼的T80为494±230min显著长于舒芬太尼329±97min。

1.2药效动力学特征

1.2.1镇痛作用是高选择性μ受体激动剂,Stahl等[4]发现其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是芬太尼的12~27倍。临床研究发现,镇痛效果是吗啡的1000倍,阿芬太尼的40~50倍,芬太尼的5~10倍[5]。镇痛作用能被丙烯去甲吗啡和纳诺酮快速有效拮抗。舒芬太尼不仅镇痛作用强,且毒性低,安全范围广。比较阿片类的治疗指数(LD50/ED50)证实,哌替啶为4~7,吗啡为70~90,芬太尼为270~400,舒芬太尼为25000[6]。

1.2.2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可降低体循环阻力、心肌耗氧量、心率和心脏指数,使左室舒张末压稍升高。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心率减慢,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轻度降低,但比芬太尼更平稳[6]。彭章龙等[7]报道舒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无明显变化,而芬太尼组下降明显。其原因与舒芬太尼降低血管阻力,使心脏的后负荷下降有关,其次是心肌抑制作用较芬太尼轻。Erisken等[8]给狗静注舒芬太尼(10μg/kg)5min时心率下降50%,心脏指数下降约35%,中心静脉压增加10%,平均动脉压无明显改变,肺毛细血管楔压则下降100%,但至15min时已恢复。与吗啡(4mg/kg)的结果相比较,舒芬太尼组的循环状态更稳定。

1.2.3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舒芬太尼与μ1受体的结合较芬太尼有更高的选择性,故镇痛效应较芬太尼强而呼吸抑制则较弱。但在临床镇痛剂量下亦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尤其是和吸入麻醉剂合用时。对呼吸功能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最初呼吸频率减慢,继之随意呼吸消失,最后呼吸停止。但呼吸抑制的时间比镇痛时间短,可被纳洛酮迅速有效拮抗,再吗啡化的可能性小,故呼吸管理比芬太尼简单,安全性提高。Conti等[9]的研究显示,应用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静脉推注0.2~0.3ug/kg舒芬太尼可缓解患者不适,达到所需清醒状态下的镇静水平(Ramsay评分2~3级)。同时通过测定基础状态与使用舒芬太尼10min、30min、60min、120min及24h后的气体交换、血液动力学变量、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模式和吸气时的气道阻力等指标得出结论:舒芬太尼并不引起显著的对呼吸动力、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模式的影响。

1.2.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脑电图的变化能很好地反映中枢抑制的程度,等效镇痛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脑电图具有类似影响,表现为脑电图振幅增加和频率降低,即高幅慢波。效应与剂量相关,脑电图频率可减慢至δ波,效应可被纳洛酮拮抗。大鼠静注舒芬太尼 5~160μg/kg后立即出现慢波;在5~40μg/kg剂量间,约有95%大鼠出现尖波;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上述波形的时间间隔也随之缩短,癫痫发作样脑电图的发生率从2%增加到80%[10]。

1.2.5对内分泌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可降低外科手术刺激引起的代谢和内分泌反应,其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比芬太尼强。在静脉麻醉中,应用两药的等效剂量,从诱导开始至拔管后,舒芬太尼组患者血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芬太尼组[11]。舒芬太尼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下丘脑心血管中枢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浆儿茶酚胺、β一内啡肽和血管升压素水平,另外还可抑制咽部传入神经冲动。在心脏手术患者,舒芬太尼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心肺转流中血浆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葡萄糖、乳酸丙酮酸和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升高。

2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

2.1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药恒速注入静脉,直接作用于中枢受体而起效,具有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适应症广、无运动阻滞等优点。舒芬太尼静脉用药的镇痛效应是芬太尼的5~10倍,且脂溶性高,极易透过血脑屏障,给药后几分钟就能达到最大药效。Menigaux等[12]报道单纯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24 h累积用量(160 ug)比自控硬膜外镇痛用量(238 ug)少49%,并认为与舒芬太尼高脂溶性以及硬膜外含有丰富的脂肪组织有关。Geller等[13]对15例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研究发现,用负荷量15μg和5μg /h,前3h有4例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说明舒芬太尼PCIA剂量还需深人研究。王红珠等[14]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PCIA的研究显示,1.2ug/ml为合适镇痛浓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脊柱手术后镇痛治疗。吴镜湘等[15]报道胸外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最佳剂量为5μg/h,且恒速背景输注比反复追加给药更易为患者接受。

阿片类药PCIA的潜在风险主要是呼吸抑制和过度镇静,舒芬太尼对μ1受体具高选择性而呼吸抑制作用较弱,较吗啡和芬太尼更安全。但老年患者阿片受体对阿片类药更加敏感,随年龄增加呼吸抑制和过度镇静的风险也增加。

2.2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

适用于胸部、腹部和下肢手术。具有镇痛效果好,促进肠道排气,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等优点。舒芬太尼椎管内应用机制目前尚有争议。有研究认为椎管内应用亦通过全身吸收,主要作用部位在脊髓以上中枢阿片受体[12];另有报道持相反观点,认为是在脊髓水平产生镇痛作用[16]。Meniqanx [12]等报道提供相同的术后镇痛效果,硬膜外腔舒芬太尼的用量大于静脉用量。而Jean

等[16]在上腹部手术后给予相同浓度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输注同时,采用舒芬太尼硬膜外或静脉自控镇痛,发现硬膜外组舒芬太尼消耗量为静脉组的一半,认为舒芬太尼椎管内作用机制在脊髓水平。

Hofmann-Kiefer等[17]的研究表明,与舒芬太尼复合使用时,局部麻醉药的用量可减少40%~50%,而不影响硬膜外镇痛效果,这对患者术后早期活动以及减少局麻药相关不良反应是有利的。Kaya等[18]对比剖宫产后单纯0.2%罗哌卡因与联合0.75ug/ml舒芬太尼PCEA,结果显示加入舒芬太尼明显减少了药物消耗容量,降低镇痛评分和运动阻滞,尤其在术后早期。Kampe等[19]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0.1%罗哌卡因与不同浓度舒芬太尼PCEA,联合0.5ug/ml舒芬太尼在取得满意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了舒芬太尼的消耗量。Bordner等[20]的研究显示0.2%罗哌卡因联合0.75ug/ml舒芬太尼,在较好的镇痛与较少的副作用(瘙痒、镇静、眩晕和尿潴留)之间达到平衡。

PCEA虽然镇痛效果确切,但受麻醉方法限制,其导管容易脱落不易管理。一旦出现椎管内感染后果严重,且不易早期发现,加上导管保留时间长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打折、折断、硬膜外血肿等,还有发生神经损伤的潜在危险性。

2.3患者自控皮下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PCSA)皮下穿刺操作简单,可供穿刺的部位广泛,胸、腹壁及四肢均可,对生命体征影响小,患者和医护人员易于接受。舒芬太尼可经皮下快速吸收入血液,再通过血脑屏障与中枢神经内的μ受体结合,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Dawson等[21]观察发现PCSA具有比PCIA更佳的镇痛效果,对患者生活妨碍更少以及睡眠质量更高。Domingos等[22]研究表明PCSA技术简单且并发症少,对197例患者PCEA和PCSA比较中显示2种镇痛方法效果相似。罗学宇等[23]的研究表明2ug/h舒芬太尼PCSA具有镇痛效果确切、可控性强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的特点,可安全用于骨科患者的术后镇痛。唐贞申等[24]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用相同剂量舒芬太尼PCSA与PCIA进行对照,发现舒芬太尼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CSA更简便实用。

PCSA常见并发症是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可更换穿刺部位,还可在镇痛液中加入利多卡因,能减轻局部药液刺激产生的不适感和降低局部炎症的发生率,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3小结

舒芬太尼是一种高脂溶性阿片类药物,起效快,镇痛效果强,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安全范围广、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呼吸抑制轻、激素水平变化小、无组胺释放。独特的药理特性、良好的镇痛效果及较少的不良反应使其在镇痛应用中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Meuldermans W,Hendrickx J,Lauwers R,et al.Excre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alfentanil and sufentanil in rats and dogs[J].Drug Metab Dispos,1987,15(6):905-913.

[2]Zhao Y,Duan JL,Wu XM,et al.Two-stage analysis of pharmacokinetics of sufentanil administered by 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 in Chinese patients[J].Chin Med J (Engl).2009,122(17):1979-1984.

[3]Ahonen J,Olkkola KT,Hynynen M,et al.Comparison of alfentanil,fentanyl and sufentanil for total intravenous anaesthesia with propofol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J].Br J Anaesth,2000,85(4): 533-540.

[4]Stahl KD,Van Bever W,Janssen P,et al.Receptor affinity and pharmacological potency of a series of narcotic analgesic anti-diarrheal and neuroleptic drugs[J].Eur J Pharmacol,1977,46(3):199-205.

[5]ClotZ MA,Nahata MC.Clinical uses of fentanyl,sufentanil and alfentanyl[J].Clin Pharm,1991,10(8):581-593.

[6]Monk JP,Beresford R,Ward A.Sufentanil:A review of its phamr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rapeutic use[J].Durgs,1988,36(3):286-313.

[7]彭章龙,于布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冠脉搭桥手术麻醉诱导的血液动力学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3):218-219.

[8]Eriksen J,Berthelsen P,Ahn NC,et al.Early response in central hemodynamics to high doses of sufentanil or morphine in dogs[J].Acta Anaesthesal Scand.1981;25(1):33-38.

[9]Conti G,Andrea A,Antonelli M,et al.Sedation with sufentanil in patients receiving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has no effects on respiration:a pilot study[J].Can J Anesth,2004,51(5):494-499.

[10]Keykhab MM,Smith DS,Carlsson C,et al.Influence of sufentanil on cerebral metabolism and circulation in the rat[J].Anesthesiology,1985,63(3)∶274-277.

[11]Roth LA,Brehcmann J,Dibbelt L,et al.Persistent 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J].Endocrinol Invest.1998,21(1):12-19.

[12]Meniqaux C,Guiqnard B,Fletcher D,et al.More epidural than intravenous sufentanil is required to provide comparable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J].Anesth Analg,2001,93(2):472-476.

[13]Geller E,Chrubasik J,Graf R,et al.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of epidural sufentanil versus intravenous sufentanil or epidural fentanyl analgesia after major abdominal surgery[J].Anesth Analg,1993,76(6):1245-1250.

[14]王红珠,王惠琴.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比较[J].临床医学,2007,27(1):28-29.

[15]吴镜湘,陈明,赵丽丽.胸科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剂量探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22-23.

[16]Jean LJ,Eric AJ,Daniel lS.Spinal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analgesia produced by epidural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bupivacaine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J].Anesth Analg,2003,97(5):1446-1451.

[17]Hofmann-Kiefer K,Saran K,Brederode A,et al.Ropivacaine 2mg/ml vs.bupivacaine 1.25 mg/ml with sufentanil using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in labour[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2,46(4): 316-321.

[18]Kaya T,Buyukkocak U,Basar H,et al.Comparison of epidural ropivacaine 0.2% and ropivacaine 0.2% in combination with sufentanil 0.75 microg mL-1 for postcaesarean analgesia[J].Agri,2008,20(4):30-37.

[19]Kampe S,Kienkce P,Delis A,et al.The continous epidural infusion of ropivacaine 0.1% with 0.5 microg *ml(-1) suefntnail provides effectiv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a pilot study[J].Can J Anaesth,2003,50(6):580-585.

[20]Brodner G,Mertes N,van Aken H,et al.What concentration of sufentanil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ropivacaine 0.2% wt/vol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J].Anesth Analg,2000,90(3):649-657.

[21]Dawson L,Brockbank K,Carr EC,et al.Improving patients’ postoperative sleep:a randomized control study comparing subcutaneous with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J].Adv Nurs,1999,30(4):875-881.

[22]Domingos R,Amaro R,Antunes C,et al.Comparising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using epidural versus subcutaneous catheter in upper abdominal surgery[J].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2006,31(5):27.

药理学特点范文第2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99-02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现主要以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感染、抗休克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药理学教学中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章节。

1 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特点

基础较差 药理学主要以生理学为基础,而药学类专业学生基础课以化学类内容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而“生理学”(或“解剖生理学”)一般为该专业的考察课,由于和本专业联系相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畏难情绪 由于药理学章节多,内容复杂,各药物间药理作用联系较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经常产生畏难情绪[1]。而药学专业类学生由于“生理学”基础较差,学习药理学时感觉比较吃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药理学中最为复杂的章节之一,学生畏难情绪更为明显。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例,介绍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对策

介绍历史,引兴趣 自从1855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1950年,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糖皮质激素,并且确证了它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上的效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氢化可的松的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1958年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更好稳定性、更好抗炎活性和更低钠潴留的地塞米松。

功效简介,引重视 几十年前,糖皮质激素一度被誉为“美国仙丹”。但是糖皮质激素在医学上扮演过夺宝奇兵,也承担过指责诘难,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作用,但是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如物质代谢的紊乱、引起感染的扩散、诱发骨折、引起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进行铺垫,讲生理 生理学的复习,为后面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做铺垫。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在上午分泌最多,午夜分泌量最低。那么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话,它的给药时间如何确定呢?其实糖皮质激素比较容易出现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所以给药时间应该选择在每天的早上,这时肾上腺分泌比较旺盛,不容易对它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比较符合生理规律。

当生理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该药主要参与生理代谢,如对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代谢、核酸代谢、水盐代谢等的影响。在讲述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内容:1)当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饮食的调整;2)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的联系。因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蛋白分解、水钠潴留等,所以要给病人补充低糖、高蛋白、低盐饮食,还要适当地补钾。另外,该药的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也有密切的联系,如引起患者伤口愈合缓慢、抑制儿童生长、向心性肥胖、诱发病人出现骨质疏松等。

回归正题,讲药理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为“四抗”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为抗炎作用。抗炎作用的特点是:作用强大和非特异性。在本节介绍时应该先介绍一下炎症的发展过程,然后根据糖皮质激素的特点逐一讲解。最后还要强调“抗炎”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而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降低了机体的这种防御反应,这也是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

抗免疫作用的讲解应注意简单介绍一下机体的免疫过程(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这样能使学生对“糖皮质激素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注意强调该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介绍抗毒作用时,一定要强调“毒”指的是细菌内毒素(而不是病毒),所以该药对严重的细菌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有良好的效果。介绍抗休克时,应注意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除了“四抗”作用外,对血液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为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但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三多一少现象),并注意联系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的临床应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的作用为“兴奋中枢”,应注意严重的精神病、癫痫不能使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为“促进消化”,应注意与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相联系。

展开联系,讲临床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很多临床应用都与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如辅助治疗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爆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炎症后遗症(脑膜炎出现的脑水肿、心包炎引起的窄缩性心包炎、胸膜炎发生的黏连等)、抗休克等均与其强大的抗炎作用有关,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类风湿疾病、重症的全身性红斑狼苍综合症、肾病综合症等)、抗过敏(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器官移植排除反应等与其抗免疫相关;治疗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与其血液系统药理作用相关;替代治疗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在介绍药理作用时密切结合临床,临床应用的掌握也会水到渠成。

药物是把双刃剑 药物是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首先,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导致病人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皮肤变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高血脂、低血钾、糖尿等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即本药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在介绍时也应注意从中引申出来的相关禁忌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是不宜使用的。诱发感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本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特别是在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更容易发生,所以在使用时应该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抗菌药无法控制的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宜使用。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与其抑制蛋白合成有关。骨质疏松多见于儿童、老年人、绝经期妇女,发生的原因与其抑制蛋白合成、加快钙离子排出、抑制成骨细胞作用等有关。停药反应也是糖皮质激素的重要不良反应,最主要的是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减量或停药过快,或停药后遇到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时,引起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肌无力、低血糖、低血压、休克等肾上腺危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与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与其生理作用有关)。而反跳现象主要是该药改善病人的症状后,疾病未得到完全治疗或对激素产生依赖而引起的,也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介绍生理作用及药理作用时应该注意及时联系该药的不良反应,这样便于大家的掌握。

发散思维,讲实践 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践讲解,如糖皮质激素药学监护的要点,对于小儿应该注意不易使用长效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对于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出现高血压现象,应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对于绝经期的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现象,应该注意检查这方面的不良反应。通过与临床相联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药理学特点范文第3篇

在教学中要重过程,就要将备课重点由原来的讲练,变为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研究的设计,获取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步骤和方法,学习“假设实验理论”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着物理方法的脉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物理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方法上。先提出命题,一般从新的观测事实或实验现象提炼出来,如观察现实生活中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再推测答案,答案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可建立物理模型,用已知原理和推测对现象作定性的解释,根据现有的理论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教学演算,以便对现实作出定量的解释。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由实例推测出加速度a与M、F的关系,再进行实验检验。物理研究的基础是实验,所以,做好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非常重要。课本上的实验简单,效果明显,具有直测性、准确性、科学性。在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在客观世界的研究中,物理运动规律受很多变量因素的影响,必须要用简化情景的方法创造一个环境,尽量减少非必要因素的干扰。如怎样减少摩擦,实验中砝码的质量应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等于砝码的重力等。同时,控制变量,控制物质变化的过程,以更有利于发现其中固有的自然规律。如在实验中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a与外力F之间的关系;保持F不变,研究a与m的关系。数据处理上采用表格和图像两种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将实验与数学结合起来,演绎出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物理实验的可重复性保证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结论一旦再用数学公式表达,就可保证它能够随时随地应用于实际。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之后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再建立起物理模型,用建立的物理模型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体现知识和方法是始终紧密结合的,既使学生自己能完成学习上的任务,又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描绘物理图像,建立空间想象力,建立理想化物理模型的能力。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观察到,在演示实验中,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后停止,接触面越粗糙,小车越快停下来,此实验反映了阻力的大小对物体的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但定律的叙述是“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状态,而不受力的物体客观上是不存在的。要想消除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维障碍,就先要引导学生描述理想的物理图景,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平面越是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以后,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外力作用之和为零”,即“物体在一个光滑无限长的水平轨道上运行”的情景,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得出了“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这样,学生会知道,现在所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牛顿、伽利略等几代物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想象、推理、归纳、总结出的重要的方法,既可培养学生要细心、耐心的科学实验精神,积极地思维、大胆地猜想,又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和科学实验的素质。

在物理教学中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学习,它能为物理的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生动的、活生生的素材。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穿牛顿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等……学习物理学史能使学生较全面而系统地体会科学方法,了解跟它有关的物理事实,物理学家用什么方法,经过怎样的思考来探索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某一概念是从哪些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怎样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物理规律,避免机械记忆,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和含义。同时,教师适当通过练习检验学生对规律的理解程度,纠正错误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理学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 RR97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c)-007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matological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linezolid and analyze the safety of drug.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22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22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inezolid during hospitalization.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with Linezolid were observed,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blood system and the drug withdrawal were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duration of medication was explored.Results In 220 patients,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72 patients,and it resulted in discontinuation of the drug in 13 patients;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148 patien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of Linezolid was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Elderly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70 tended to suffer from Linezolid adverse reaction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blood adverse reaction was the inhibition of blood system,the obvious decrease of platelets,the obvious decrease of hemoglobin and the obvious decrease of neutrophils,and the inhibition of blood system was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blood adverse reaction.The longer the treatment time,the hig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 Linezolid treatment can cause hematological adverse reactions in clinic,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pay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reatment and nursingof them.For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medical staff should be the right remedy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get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Key words]Linezolid;Blood system;Adverse reaction;Drug safety

利奈唑胺是一N新型唑烷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具有独特的抗病机制,不存在同其他药物交叉耐药的缺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特别是对多种耐药性强的细菌引起的感染,治疗效果更显著[1-2]。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因使用利奈唑胺不当导致患者出现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安全。本研究针对在我院住院由利奈唑胺引发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220例患者,观察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血液不良反应情况,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及停药情况,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用药时间的关系,旨在为利奈唑胺的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价值,避免不良反应的再次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服用利奈唑胺。其中,男性患者137例,女性患者83例,年龄36~88岁,平均(60.12±5.12)岁,体重61~70 kg,平均(67.12±4.79)kg。这些患者均经细菌学检查确诊出现感染,致病菌均为革兰阴性菌。

1.2方法

收集220例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分析患者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并记录患者过往病史、利奈唑胺的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按照1~7、8~14、15~28 d三个时间段统计用药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型及由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患者的数量。利奈唑胺由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50223。

1.3血细胞下降标准

1.3.1血小板下降分度程度标准[3-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化疗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表现和分度标准将血小板下降程度分为以下5个等级。0度:≥100×109/L;Ⅰ度:(75~99)×109/L;Ⅱ度:(50~74)×109/L;Ⅲ度:(26~49)×109/L;Ⅳ度:≤25×109/L。

1.3.2血液系统显著异常的判断标准[6] 当基线水平(开始治疗前血小板检测值)正常时,血红蛋白计数小于正常低限(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75%,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正常低限的50%;当基线水平低于正常低限时,血红蛋白计数小于75%的基数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50%的基线值。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利奈唑胺致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停药率统计

利奈唑胺致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73%,停药率为18.06%(表1)。

2.2利奈唑胺导致血液不良反应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入选的患者年龄最小36岁,最大88岁。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易发生利奈唑胺血液不良反应,利奈唑胺发生血液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比例比女性高(表2)。

2.3 72例发生利奈唑胺血液不良反应患者的血小板下降程度情况

72例患者中,有47例(21.36%)发生血小板下降,分别为Ⅰ级28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5例。

2.4 72例患者中,血液系y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停药情况

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血液系统受抑(表3)。

2.5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情况

治疗时间越长,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表4)。

3讨论

利奈唑胺是首个被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菌药,于2000年美国第一次上市。因为此药的作用机制特殊,与其他药物没有交叉耐药性,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谱范围较广。临床统计数据显示[7-9],由革兰阳性菌所引发的院内感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利奈唑胺因其显著的优点,如抗菌活性大,组织浓度高,耐受性高等,被临床医师广泛应用于万古霉素耐药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但是临床实践结果表明[10-11],利奈唑胺在预防细菌感染的同时,也已发了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是利奈唑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在患者使用利奈唑胺4~6周后会出现可逆性骨髓抑制,使用6周以上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病变[12]。其中,因利奈唑胺引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患者一个主要临床症状是血小板减少。研究显示[13-15],血小板减少与免疫介导存在一定关联。患者体内血小板减少,但巨核细胞正常,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滴注能有效缓解血小板下降。利奈唑胺引发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具体过程是利奈唑胺与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患者机体在抗原的进一步刺激下,产生特异性,导致血小板被破坏。高龄患者使用利奈唑胺更易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本研究针对在我院住院因服用利奈唑胺引起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利奈唑胺用药安全性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220例患者均服用利奈唑胺患者发生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者共72例,导致停药患者13例。7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70岁以上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利奈唑胺不良反应;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受抑较常见;治疗时间越长,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符合相关文献报道[16]。

患者在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时,治疗时间最好≤2周,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如发生血常规不正常或有无出血倾向需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发生血小板降低需立即停止给药。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在停止使用利奈唑胺治疗后1~2周血小板会恢复正常。如果出现血小板降低,在停止使用利奈唑胺的同时,可以给予糖皮质激素,其可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抗体的产生,减低对血小板的破坏[17-18]。

综上所述,临床上使用利奈唑胺治疗会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中需要加强关注患者的治疗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对症下药,确保患者得到有效安全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杨运彩,危天倪,都琪.2010-2012年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 14(1):15-17.

[2]刘旭,蔡芸,白艳,等.利奈唑胺对奴卡菌属感染中的应用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5):569-576.

[3]张永煌,张善堂,张蕾,等.重症感染患者血清中利奈唑胺的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 26(3):564-567.

[4]李佳,范玉华,廖丽雯,等.成人危重症患者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9):743-747.

[5]洪明,郭宽鹏,张林.利奈唑胺治疗老年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8):599-602.

[6]王博雅,闫素英.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及其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2):2-3.

[7]刘啸,王瑛瑛,罗刚,等.双利奈唑胺的合成与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39(12):911-913.

[8]呼铁民,王维兴,王昆鹏,等.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重度颅内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6):692-695.

[9]李春杏,付强,朱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脑脊液和胰液中利奈唑胺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4):357-361.

[10]李淑娟,马彦,张国斌,等.利奈唑胺在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5,26(17):2339-2341.

[11]李多云,余治健,徐俊,等.利奈唑胺w外诱导粪肠球菌耐药株23SrRNAV区基因突变位点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9(4):316-317,375.

[12]崔向丽,赵志刚.新型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胺[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6):530-532.

[13]居艾提・色依提,崔云芝,多里坤・木扎帕尔.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4,32(6):559-561.

[14]高睿,张美兰,杜丽,等.利奈唑胺体外诱导粪肠球菌V区突变及耐药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 38(8):824-828.

[15]郭蕾,程碧环,王增寿,等.利奈唑胺在连续肾替代治疗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 30(9):780-782.

[16]黄志雄,桑志培,曹海彦,等.利奈唑胺注射液中主要降解产物的合成[J].有机化学,2014,34(5):989-993.

[17]袁进.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1例[J].医药导报,2010,29(9):1244-1245.

药理学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困难学生;自主管理;档案信息;服务体系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近年来国务院和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为落实这项“民心工程”,加强困难学生的资助管理,我市于2007年8月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从此我就开始了学生资助中心工作,负责市直及各县区,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资助工作,及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高校义务兵服兵役学费返还,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等工作。几年来全市累计资助学前儿童8.6万人次,发放助学金 1.02亿元;资助中职学生15.6万人次,发放助学金2.3亿元,资助普通高中学生12.2万人次,发放助学金2.28亿元,累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22万多人次,成功发放助学贷款13.62|元。产生大量学生资助申请表、汇总表,全国、省及市级资助政策文件,资料档案。各县区大量生源地助学贷款档案 ,我们将档案目录一条条录入电脑,各门类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达96%以上,菏泽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多次被授予全省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我先后两次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授予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

1 困难学生资助档案的主要内容

1.1 困难学生的个人情况

在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档案体系时,需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其中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家庭收入以及经济来源渠道等等。学生们首先应该提交准确的证明材料,校方经过核实之后,最终确立资助档案。

1.2 申请审批材料

审批材料的内容包含的非常广,除了家庭经济状况之外,还包括相应的公示情况,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审批认定书等等。可见,审批材料具有预定的权威性。

1.3 困难学生资助情况

学生资助档案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对学生的自主材料以及上交的其他书面形式的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保证材料的完整性,还应该对其准确性进行核实。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资助情况。这种做法也是为了对资助体系进行完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减少资助工作中的遗漏问题。

1.4 困难学生个人的成长经历

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依据就是被资助学生每个学期的总体成绩,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参赛证书以及社会实践情况。

2 困难学生资助档案的特点

学生资助档案是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产生的,学生资助实践活动的规律决定了学生资助档案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学生资助档案内部有机关联性强。由于学生资助档案涉及每个资助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出资人资助经费公平、公正的发放,所以,资助工作本身就有一整套严格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形成的档案环环相扣,关联度非常强。第二,学生资助档案来源广泛,具有分散性强的特点。学生资助工作由各个大中小学来实施,而在每个学校,资助工作往往涉及办公室、财务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资助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所以,档案的来源广泛而分散。第三,学生资助档案信息化程度高。从2007年起,国家教育部就投入了大量经费,建立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等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各省、市、县也纷纷建立了网站,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专业化、信息化铺平了道路。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这给学生资助档案的归档与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3 困难学生资助档案建立与完善策略

3.1 明确学生资助档案材料,保证其真实性和应用价值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困难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助是必要的,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和平等,还能够为学生自身减少负担,使其能够积极投身到学习和实践中去。但是,资助档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所提交的信息进行核实,在保证材料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的基础上,对其采取补助措施。如果材料存在着一定的失真现象,档案管理的工作力度就会受到严重的损害,而且也会威胁到其他学生的自身利益。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这些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更新,时刻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的高效性。进而提升档案资料的整体作用。

3.2 及时整理和分析困难学生资助档案信息

为了对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进行完善,同时将工作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需要将这些贫困学生的档案进行分析和整理。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所以,资助的力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在建立健全完善的资助档案管理体系的前提下,将学生的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其中包括孤儿家庭、单亲家庭以及患重病家庭等等。同时,还应该根据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合理的资助行为。可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具体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渐实现了资助工作高效性和多样化的工作目标。

3.3 遵循信息化原则,实现文本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

电子档案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便于使用和管理,并且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考虑到学生档案信息变动处理的特殊性对学生信息的更改变动处理灵活方便对学生各种情况调用简单快捷,所以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登记、实时更改、信息等功能集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文本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同步发展。

3.4 遵循保障性原则,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面的不断加大,从事资助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身兼多职,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往往有所忽视并且缺乏系统的档案理论培训和业务能力训练。这就使很多档案材料无法得到及时更新,只是束之高阁不再二次利用和研究。学生资助档案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做到系统、规范。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为开展好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捷径管理者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可以对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有一个全方面、相对真实的了解和认识,针对性地管理好、用好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使,把有限资助资金真正用在最需要获助的学生身上。这不仅对学生、资助中心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5 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法律责任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每个学校都要建立严格的学生资助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归档时间、部门职责并落实到人,将学生资助档案的归档管理纳入考核范畴,加强监督。

其次,要落实法律责任。凡是漏签的文件都要补签。奖学金、助学金、贷管费、减免学费、补助等各类资助材料,必须有学校领导签字,以保证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和法律凭证价值。在资助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材料,在目前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应当还原成纸质文件进行归档,并在归档时加盖单位公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