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身体素质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力行业;体质指标;SMART原则
中图分类号:TU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22-02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电力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尤其是针对在输电网中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等高危险行业,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企业理念出发,做好高空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预防措施显得更加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力高空作业人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遴选分析研究,试图为建立高空作业人员工伤预防理论体系,减少高空作业人员工伤的发生,促进电力行业高空作业人员专项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2 SMART原则的内涵
SMART原则它是目标管理的概念之一,是通过组织管理者共同参与制定和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也是一个使经理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很好手段,实施目标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员工更加高效明确地工作,更是为将来的绩效考核制定出目标与考核标准,让考核更加地科学、规范化,确保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SMART分别由5个单词的词首字母组成,分别是:特定的 (Specific)、可测量的(M eas-urab le)、可得到的(A ttainab le)、相关的(Relevant)、可跟踪的(Trackab le)。其内涵即S:(Specific)目标必须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其目标;M:(Measurable)目标必须要量化的,考核时能采用相同的标准来准确加以衡量;A:(Attainable)目标必须要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目标不能过低或偏高,偏低了没有意义,偏高了难以实现;R:(Relevant)目标必须要和工作有相关性,与被考核者无关的工作,就别设定目标;T:(Time bound)目标必须要有时限性,规定的时间内一定要达到预期结果。
3 体质与身体素质概念的含义及界定
体质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能力的物质基础,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及适应能力等综合的、不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特征。遗传作为人的体质形成的基础,且受到内外环境如自然与社会的约束,这就说明体质再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相当程度上与后天的环境有关。首先体质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1)身体形态的发育水平,也就是体格、姿势、体型、营养状况包括身体成分;(2)生理功能的水平,它反映机体各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水平达到的工作效能;(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述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以及走、跑、跳、投、攀登、负重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4)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反映出人体的本体感知能力、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等;(5)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也包括了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和其他妨碍健康的不良应激原时的抵抗能力。
身体素质在我国学术界通常把它定义为: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人体机能的能力。《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1995年)一书中指出:“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由于人的自然生理素质是在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相对稳定的结合状况和特征。因此,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学者专家们随着时展与实践的需要对“身体素质”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重新界定。毛家瑞、孙孔懿(2000年)在《素质教育论》一文中认为: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水平、运动能力水平、对外界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柴建设(2002年)在对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的研究中,认为身体素质指人体活动的技能能力,具体包括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动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李松柏(2004年)指出:身体素质它主要是指发育、智力是否健全完好、体质是否强弱、耐力水平好坏、运动的敏捷程度如何等,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指标有: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以及身体健康状况,这些指标都是可以进行测量量化的。柴建设(2002年)在对身体素质与运动素质的研究中也认为: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技能能力,具体反映在人体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机能及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通过这些界定可以看出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扩大了身体素质的外延,从而更加准确丰富了身体素质的内涵,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加有利于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以为身体素质的概念随着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大,就是指人体在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生理状况和综合相对稳定的品质或能力。
4 国内外体质测试变化特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从国际体质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演变发展来看,美国的体质研究有较长的历史,基本上完成了由“测试运动技术指标”向测试“健康指标”的过渡。从现代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结果看,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强弱是反映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人们寿命和工作时间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外在体质研究的侧重点上不同,国外以研究 侧重于对个人进行指导,以个体为主开展研究多是小范围的实验研究。我国则是了解群体体质趋势,通过大规模的体质调研,并以此为标准,对群体或个体进行指导。在美国比较普遍使用的健康体质测试方法,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柔韧性、身体这4个方面组成。只有良好的心肺功才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发生;而且人体完成各种运动是必需有强健的肌肉做保证;柔韧性在防止运动损伤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4个方面提供和保证了个体安全地从事运动的能力,又反映出优良的体质水平。文献显示:日本目前对其沿用了几十年的体力诊断和运动能力测试进行了重新修订,其中包括耐久跑、握力、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指标更向健康评价靠近。我国以往评价体质时,更多是采用运动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2000年我国首次完成了《国民体质评价标准研究》,初步建立起从3岁至69岁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质评价标准,全民覆盖幼儿、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四大人群,充分显示出体质测试研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国家对人民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也使我们国家国民体质的常规测定和定期监测更加科学、客观。
5 高空作业人员体质及身体素质内容遴选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GB/T 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高空作业人员体质特征的好坏,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资料显示:首先有54%的专家认为反映体质的身体形态方面指标的权重系数为0~0.10,有36%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11~0.20,有10%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21~0.30。表明了身体形态结构健康是人体体质及身体素质的基础,因为作为统一整体的人体,一切的生理机能、活动和行为、心理都有赖于身体的形态结构。其次,有16%的专家在反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的指标权重系数为0.10~0.20,58%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21~0.30,26%的专家认为它的权重系数为0.31~0.40。可以看出身体素质它与人的身体形态、生理、心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均有密切关系。从大量的研究数据中看出,心血管系统、身体成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都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从2000年第一次在全国进行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国民体质监测,基本建立起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民体质的监测体系,明确规定了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这三大方面的检测指标。在针对湖北省电力企业高空作业人员进行体质测试中,我们认为体质指标除了正常反映出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外,还应当把体质跟日常工作能力及健康紧密结合起来,如上肢力量,高空作业人员的上肢抓握能力在工作中固然重要,但肩带和腰腹力量以及下肢力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比上肢力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课题组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有目的的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指耍孩傩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皮脂厚度);②机能指标(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台阶试验);③身体素质指标(握力、引体向上、背力、仰卧起坐、立定跳远、体前屈、1500M)。
6 结论与建议
电力高空作业职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坚实的作用,但电力职工多地处山区户外工作,远离城市,工作环境恶劣,条件异常艰苦,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实施高空作业人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对工伤预防的可行性方案目标管理,不但是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因此,我们在合理采用SMART原则这一定性准则,应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用充分详实的数据作为依据,把职工体质和身体素质测试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范畴,积极探索出新时期开展职工体质和身体素质测试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规范更新企业职工体育的运行机制,强化企业职工体育的管理职能,注重突出行业特点,围绕电力特色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林,曹文华,毕海普.基于 SMART原则的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2).
[2]杨凯,吕淑然.浅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关系,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9).
[3]张汉强,颜素珍.身体素质的概念阐释及其构成,社科纵横,2008年(11).
[4]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田径;课余训练;注意问题
田径是在校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它既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又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许多学校都设有运动队,以便组织学生进行课余训练,参加各级比赛,但我们在观察中发现,许多教练员在训练的安排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为了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抓住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打好身体素质基础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所谓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身体素质自然增长最快速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最大。如果进行科学的训练,会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特别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如10岁以前,骨骼有机物质多,无机盐类少,因而骨骼、韧带柔韧,富有弹性,关节活动范围大。这时,应多做柔韧性练习。到10~13岁时,人体神经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身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此时应特别注意通过发展高频率和协调性以提高速度能力。12~14岁时,加强一般力量和灵敏素质的训练。15~16岁时,可以开始采用较大重量的负重练习来发展力量;较长的练习距离来发展专项耐力。
2.进行全面的身体训练,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学校田径训练的内容应以全面的身体训练为主,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使学生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多种运动技能。依据在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完整统一的有机体的理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某一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发展与提高。田径运动各项目技能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作用,学习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的过程,既是一个挖掘技术潜力的过程,又是扩大运动技能和培养灵敏、协调等素质的过程。
3.处理好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关系
运动负荷是指做身体练习时所承受人体的生理负担,表示运动负荷大小的指标有“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负荷量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负荷强度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深度。人体机能的改善和提高,必须在适宜的运动负荷刺激下实现。运动负荷增加过快,特别是超过人体所承受的范围,不仅不能提高运动成绩,还会损害健康,甚至导致伤害事故。运动负荷过小,或者人体对某一运动负荷产生了适应,人体的机能得不到足够的刺激,训练效果就不大。
4.合理安排练习顺序与间隔时间
只有在训练中合理安排练习顺序和间隔,才能使身体机能逐步提高,避免疲劳积累带来的伤病,取的最佳的训练效果。如在有氧耐力练习后进行力量练习,就不能使人体能量物质有效利用。应该在准备活动后先进行力量练习,这时体内能量物质血糖的消耗,来自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的分解。接着进行有氧耐力练习,在糖原下降后机体能氧化消耗更多的脂肪供能。一般练习的顺序是:在准备活动后,灵活性和速度性练习在前,耐力练习在后;技术性练习在前,身体素质练习在后;学习新技术的练习在前,复习巩固性练习在后。
5.重视速度训练
现代田径运动技术发展的特点显示了速度的重要性:像短跑强调不充分后蹬的快速摆动;长跑采用高步频技术;跳跃从以“可控速度助跑”变成了以最快速度助跑;投掷则要求最后出手动作尽量快,都强调了“快”字。田径运动的成绩主要取决于速度,这一点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所讲的速度,不仅是跑的速度。这个速度的含义包括:所有的训练内容,如包括跑的练习、各种跳跃、力量以及技术练习等,都应该有速度的要求。例如:慢跑练习不能使任何一个径赛项目成绩提高;力量练习完成的动作速率慢,几乎没有田赛项目需要这种能力。在校学生速度训练宜采用一些快速动作练习。例如:对突然发出的信号快速应答反应动作;短程追逐游戏、接力跑、追球跑;80米以内的加速跑、间歇跑、行进间跑;短距离斜坡跑、顺风跑、牵引跑;快速跨步跳、单足跳、摆髋练习等。要求:采用多种训练手段,在学生兴奋性高、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注重练习动作的自然放松,避免简单地过多采用那种大强度的计时跑。
6.科学安排女运动员例假期的训练
在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因此,我们在训练上应进行科学安排,尤其是对女学生更是如此,要充分考虑到她们的生理特点。但在目前学校实际训练中,一般的教练员对这个问题还不是十分重视。女学生在例假期间一般不休息,照常进行正规训练的情况经常发生,有时还安排一些跳跃性和力量性练习,这样对学生的健康损害极大。我主张从月经来潮的前一周开始,运动负荷逐渐减小,直到月经期内维持相对最小的运动负荷。月经期后运动负荷逐渐增大,在月经后一周达到相对最大。维持一段时间后,在下次月经前一周又逐渐减小,循环往复进行。例假期间只进行一般的活动,如散步、慢跑、一般性的体操等练习。建议女学生没有特殊情况周六和周日不要休息,可以进行正常的训练。因为,女学生平均每月一次例假,一般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若例假刚好不是赶在周末,就会影响四天的正常训练,在加上周末休息几天,一个月下来实际上练不了多长时间。因此,我认为女学生的训练应该根据她们的例假周期来科学安排。也就是说平时不进行调整,利用例假期自然调整。
1健康管理的现状
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没有健康的体魄何来经济的腾飞.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我国国民对健康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普遍性的健康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也很短,目前我国正处于健康管理发展初期,缺乏适合我国各类人群的健康管理技术模式和服务体系,这导致了当前健康管理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1.1人们没有认识到健康管理对象应当是全民,而不是仅仅针对需要治疗的人群.1.2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健康管理的含义,简单地将体检与健康管理模糊.1.3人们的日常锻炼缺乏健康管理专家的指导,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及健康管理资源的荒废.1.4健康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供需双方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链接.总之,健康管理应当作为一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而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在兼顾利益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其长远的作用.本文认为,健身效果体能检测能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引导作用.
2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的概念
体质检测简称体测.在我国,体测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学生测试、单位测试和男性测试.然而我们不能将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简单的规划在其中任何一类.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体测为接下来的健康管理提供方向和制定计划.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不同于以往的体检只是对身体生理指标的一个客观了解,而是系统通过对身体活动适应能力、生活方式的了解,通过对11项体质测试以及人体成分分析、骨密度检测来综合评定员工的运动能力、运动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锻炼指导建议及营养建议.绝大多数检测员工在体适能检测后对自身体能状况都有一个新的认识,针对自身情况重新制定健身计划,以达到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的目的,从而以饱满的精神和热情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3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的作用
近年来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在众多企业中流行,本次研究将我单位对A省B公司980人(其中男性745人,女性235人)2014年及2015年的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结果作为分析的数据来源.其中B公司为了能对员工身体素质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将员工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类.第一种方式是根据年龄分为成年a组(20-39岁)与成年b组(40-59岁),第二种方式是按照性别进行男女组分类.本文通过研究该公司近两年的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来分析其对员工整体身体素质和对员工个人身体素质的影响.
3.1对整体身体素质的影响
2014年和2015年在经过企业自发组织的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其中包括国民体质达标检测.按照性别分类:2014年,B公司的男性达标率为90.2%,女性的达标率为90.8%;2015年,B公司的男性达标率为97.5%,相较2014年提高7.3%,女性的达标率为99.5%,相较2014年提高8.7%.按照年龄分类:2014年,成年a组的达标率为90.5%,成年b组的达标率为80.9%;2015年,成年a组的达标率为97.5,相较2014年提高7%,成年b组的达标率为97.4%,相较2014年提高16.5%.从总体上来看,达标率由2014年的90.2%提升至2015年的97.5%,提升7个百分比.如图1-1.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男女员工的体质达标率都有所提升,其中女性员工身体素质原本就更好,男性员工的身体素质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成年a组与成年b组的体质达标率都有所提升,尤其是成年b组,对自身身体素质的关注度大大提升,达标率上升更加明显.总之,在经过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之后,员工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有所了解,并且激励了员工之间关于健康的良性竞争,使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帮助员工有方向、有条理的进行健康管理,不断提升员工身体素质.
3.2对个人身体素质的影响
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不仅仅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健身氛围,同时它能够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它能够数据化的显示个人在各个方面的体能指标,以及个人的骨密度、体脂率等指标,帮助个人了解自己所处于的健康水平.并且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还提供一系列的后续健康指南,为个人的健康指明努力的方向,提供一些健身的方式及建议,并且帮助普及健康常识.本文选取B公司中体适能检测效果较为代表性的三位员工进行分析.3.2.1甲女士的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效果甲,女,33岁,2014年体质评分34分,其阶指数53.5(稍差),握力25.7(稍差),2015年体质评分41,台阶指数62(良好),握力29.2(良好);2014年体成分分析75,2015年体成分分析79;2014年骨密度T值-0.1,2015年骨密度T值0.6;2014年综合评分76分,2015年综合评分83分.如表1-1所示.通过与甲的交流得知,在2014年体质检测后,针对自身情况,运动方式有一定的改变,主要加强有氧运动的强度和频率及上肢力量的锻炼,在提高心肺机能及握力上起到比较明显的作用,身体机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始终保持比较优秀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充满活力.3.3.2乙男士的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效果乙,男,42岁,2014年体质评分30分,其阶指数72(优秀),握力48.9(中等),肺活量4158(良好),2015年体质评分32,台阶指数81(优秀),握力51.5(良好),肺活量4824(优秀);2014年体成分分析75分,2015年体成分分析78分;2014年骨密度T值-0.6,2015年骨密度T值0.2;2014年综合评分78分,2015年综合评分82分.如表2-1所示.通过交流得知,乙在2014年体测后针对体测报告的运动指导,适当的加强了有氧运动的强度和频率,增加全身力量的练习及全身协调性的锻炼,由原来比较单一的快走增加了羽毛球、慢跑、登山等运动锻炼项目,自觉身体机能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精神状态好,工作生活都觉得很有活力,同时还愿意和同事朋友分享锻炼心得,促进身心健康.3.2.3丙男士的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效果通过交流得知,丙一直保持比较好的锻炼习惯,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全面的锻炼,在公司工会“全民健身运动”、“每日健步走”推动下,结合体质检测各个项目的成绩,对自身体能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根据体质检测报告的运动指导建议对自已的弱项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比如由原来单一的羽毛球运动,增加了快走、慢跑及柔韧性的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机能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心肺功能、柔韧性等项目更是上了一个台阶.上佳的身体机能状态必然会保持一个上佳的精神状态,从而获得一个上佳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工作生活充满活力.
4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与健康管理的具体联系
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目前已逐渐在我国流行,它的影响在提升个人身体素质和整体身体素质上非常明显,此外它与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有许多联系,这些联系主要表现为积极的联系.
4.1引起国民对健康管理的重视
目前,我国国民对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可以通过结果评分及排名的方式,从侧面激励国民对健康的重视,并且通过健康管理专家的一些健康知识和健康贴士来帮助国民逐步提高健康意识.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得其对健康管理从被动的需求方变成主动积极地需求方,这对于健康管理工作来说,不仅仅一个产业的突破性发展,也是一个战略的成功体现.这在上文中对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对整体的影响中有具体分析.
4.2为制定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指明方向
国民在进行了健身效果体适能测试后系统会形成一份体测报告,体适能检测报告中具体的标明了该国民哪些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此时,健康管理专家就会根据体适能检测结果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并在后续进行回访,督促计划的实施.这在上文中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对个人的影响中有具体分析.
4.3反向督促健康管理部门的工作
健康管理工作的实施离不开健康管理部门的主动,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的结果与健康管理部门的工作绩效挂钩,这使得健康管理部门更加主动积极地办好健身效果体适能检测的工作,更加挂住不同人群的健康现状,这对于健康管理工作的发展是重要动力.
5结论
关键词: 现代竞技武术竞赛规则 武术专业教学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华民族瑰宝――武术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作为武术推广中占主体地位的武术教学随之也应产生新的变化。因此,深入研究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并将其贯穿于武术教学过程当中,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特点和发展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并结合专项技术的要求,加大对武术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是广大武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同时武术教师要为促进武术全面发展、与世界接轨作出贡献。
1.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规则特点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内容更加细化,评价更加科学化,竞赛规则的可操纵性提高,降低了评判的难度。竞赛规则的改变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结构编排较为简练,注重突出难度,动作其次。竞技武术套路演练追求动作演练的艺术美感,给观众、评委视觉上美的享受。优雅的音乐、华丽的服饰与武术套路动作演练的无限美感,增强了武术套路表演的效果。
1.1现代竞技武术竞赛规则评判内容细化
现代竞赛规则将套路评判分为动作演练的质量、动作演练的水平、动作难度评判三个组成部分。裁判员的工作也相应地分成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评判工作。裁判组设有两名副裁判长,裁判长参与B组裁判员的评分,第一副裁判长参与A组评分,第二裁判长参与C组评判评判工作。A组裁判一般由3名裁判组成,主要负责动作演练的质量和错误动作规格扣分。B组裁判一般由3-5名裁判组成,主要负责整套动作演练水平的评分。C组裁判由3名裁判组成,主要负责难度动作的加分[1]。裁判分工的细化使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判更加科学化。
1.2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突出难度动作的重要性
在现代竞赛规则内容中提高了难度动作在评分中的比重,因此,难度动作的演练水平和完成的质量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难度动作在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结构比例中占的比重加大。新的竞赛规则将难度动作分为A、B、C三个等级,又将连接难度分为4个分数段[2],设置了难度动作加分(包括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以及器械抛接难度),并对难度动作进行了量化,确定了难度等级和分值,制定了相应的难度动作难度等级记分值确定表。
1.3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可操纵性提高降低了评判的难度
现代竞赛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评判标准进行了细化。竞赛的评判标准的可执行性增强了。这样使评判的内容更加清晰,降低了评判的难度。其次由于难度动作的分数提高了,武术比赛更有层次感,区分度更高。比赛过程中难度动作完成的质量往往成为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难度动作分数量化使武术竞赛评判更加科学化。总的来说新的武术竞赛规则降低了评判的难度,使竞赛评判的可操纵性增强了。
2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对武术专业教学影响
竞技武术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竞技项目,就套路而言,其内容丰富,动作结构复杂,形式上有单练、对练、徒手、器械等,都表现出较强的个体性。但对于武术教学而言,教师面对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与专业武术运动员有较大差距。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及武术套路运动特点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素质训练手段和方法,坚持专业化、强度化和科学化的原则,全面提高和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使学生身体素质直接促进技术的掌握和发挥,从而提高学生武术套路技术水平。
2.1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武术教学更加侧重身体素质训练
由于竞赛规则中提高了难度动作的评判分值,所以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编排上注重突出难度动作,一般1、2两段会堆积大量的难度动作。由于难度动作数量的增加,武术套路内容结构编排上趋向于简练,但对演练者身体素质要求也会随之提高,无论是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等方面都要求演练这有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新规则实施后,教师指导学生在注重难度动作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套路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使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2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武术教学突出动作的实用性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整套练习,整个武术套路中除了几个过渡动作外,其余的动作都有攻防含义,这是武术区别于体操、舞蹈的根本所在。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技击性,武术失去了技击属性也就不再是武术,这种只注重套路“形”的教学现状在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下将会发生改变。
2.3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引导武术教学强化动作的艺术性
所谓“美”是指武术套路中的武美表现力特征[3]。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动作演练趋于艺术化,艺术美是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武术套路动作演练具有两种艺术美:一种是外在形式美,外在美主要是通过华丽的服饰,夸张的难度动作表演,以及优美的音乐和舞台灯光协调配合体现出来的。另一种是表现内在的意韵美,例如:长拳套路中的难度动作演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轻灵潇洒飘逸之美,太极拳演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柔和缓慢之美,刀术套路动作演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勇猛彪悍之美。因此,教师在注重动作质量的同时,更应强调学生表现出一种意境美。
3.结论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内容更加细化,评价更加科学化,竞赛规则的可操纵性提高,降低了评判的难度评判的难度。竞赛规则的改变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内容结构编排较为简练,注重突出难度,动作其次。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身体素质训练,突出动作的实用性,同时强化动作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策略
1舞蹈表现力在舞蹈作品中的价值
一段舞蹈的存在都是具有其精神价值与内涵的,例如,在《孔乙己》这段舞蹈中,所展现出来的是孔乙己这个人物,作为那样黑暗的时代中的一个自命清高而又愚昧没有出路的穷酸书生的悲惨命运,这样的表达,对于舞蹈本身也是有加成作用的,若是能够领悟舞蹈本身的内涵并将之表现出来,便能够为学生的表演赋予灵魂;在学会理解内涵的同时,学生还需要磨练自己的基本功,拥有良好的基本功,才能够保证将作品完完整整地展现出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最后是对于情感的表达,舞者若是想让观众感受作品的魅力,不仅仅需要有良好的舞姿,还需要借助一些外部条件来对自身的情感进行表达,一段舞蹈不是都呈献给内行人看的,大部分的受众还是不会舞蹈的人,但是也正是这些人,不会以专业的眼光来挑剔,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及受到感染的程度来判断一段舞蹈的优劣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就需要通过对于学生表情、动作的管理来对作品进行呈现。一段舞蹈的呈现,编舞以及表现都是不可分割的,甚至于在舞台上的表现是占主要地位的,决定了这段舞的成败,因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不能忽视的便是对于学生们的舞蹈班表现力的培养。
2舞蹈表现力的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意识的提升,对于舞蹈这一门艺术的教学也是极为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授时对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抠地很紧,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学生们的动作以及肢体上,在教师们的鞭策下,学生将自己的精力完全放在了对于标准化动作的追求上,以专业的动作的眼光来看,学生的舞蹈是标准的,然而当这段舞蹈放到了大众的眼里却让人感觉到空洞,缺少表现力与感染力。例如,学生在进行民族舞的学习时,穿上了民族服饰,动作标准完美,然而到了观众眼里却依然不知所谓。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学生的舞蹈没有任何的“灵魂”可言,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也极为低下。
3提升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3.1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感受力
在舞蹈中,除了舞者本身的表现,音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舞者的舞蹈表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的表现力进行培养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建立起自己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感受能力,在实际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不急着对于舞蹈动作进行教学,可以先留出时间让学生能够完整地感受音乐中的情绪,进入一段音乐所营造出的意境,在结束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随后在舞蹈教学结束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来进行舞蹈表现,加深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的感悟程度,从而让学生能够获得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3.2重视面部表情的训练
在一个舞蹈呈现的过程中,舞者对于自身情感的表达是通过动作与表情来实现的,其中表情的表现可以说是占了大头,因此,在进行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表情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在古典舞中尤为明显,古典舞的重要元素有:手、眼、身、步四个,其中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是对于舞者情感表达的重要窗口在一段舞蹈的表现中可以说是地位极高,例如,在古典舞《醉鼓》中,舞者便以眼睛作为切入点,对于一个醉酒的鼓童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变现力的培养时,要注意对于学生的面部表情进行训练,力求学生能够展现出一支会“说话”的舞蹈,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舞蹈的含义。
3.3身体素质的培养
一支舞蹈的完整表现是需要有较为强大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的,若是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学生能否将舞蹈完成都成了未知数,更不用说在完成的基础上给舞蹈赋予内涵了。因此,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教师除了以上两点最为基础也最不能忽视的便是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优化,这包括力量、柔韧度以及持久性三点,在这三点中,力量是学生一些爆发性动作能够完美完成的保证,持久性决定了学生能否将一段舞蹈完整呈现,而柔韧性则关系到学生的舞蹈是否能够到位且优美,身体素质的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教师与学生需要长时间保持的。俗话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舞蹈,正是一门需要进行长久性练习的艺术,只有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并付诸行动,他们才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