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于理性消费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贵州高校大学生 消费观 对策
作者简介:李 浩(1976-),男,湖南隆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社会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低碳经济背景下贵州高校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研究”(批号为11JD073)阶段性研究成果。
大学时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且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新变化,指导、帮助大学生们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将对全社会消费观的正确引导,对于促进全社会理性消费、低碳消费、科学消费均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
我们采用问卷调的形式对贵州部分高校大学生生月平均消费额(不含学费)进行调查,发放问卷 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 3810 份,有效回收率为 95.25%。有关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按每年在校十个月计算,一般大学生在校每年消费额少则3000 元左右,多则在 8000 元,少数大学生还会更高一些。
调查结果表明,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支出情况表现为:
第一,消费水平比较低,并且不平衡。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整体水平比较低。每月消费支出在“300 元以下”、“300~500 元”, 所占比例分别为 5.1%、29.4%,两者总比例超过三分之一;“500~800 元”的占50.2%。也就是说月平均消费在800.00元以下的就占了80%以上。城市学生的消费水平总体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调查显示:来自城市的学生每月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500~800 元”, 来自乡镇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400~700 元”,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则主要集中在“300~500 元”。
第二,也存在“高消费”现象(当然这里的“高消费”仅相对一般学生而言的)。调查结果显示,贵州高校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在“500~800元”的占 50.2%, “800~1000 元”的占11 %, 两者总比例接近 2/3。月消费1000元以上“高消费”在大学生中也不再是凤毛麟角的个别行为, 也代表了一种潮流,并且正不断扩展。 关于“对大学生整体消费水平过高”问题调查显示,选择“非常赞同”的为18.7%、“较赞同”为34.2%和“基本赞同”为32.4%、“不赞同”为24.9%。
第三,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结构还比较单一。调查显示:贵州高校大学生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费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超过了75%。并且调查还显示,消费支出越低的用于吃穿基本生存消费的比例越高,有的学生的消费基本上就只用于吃穿。
第四,家庭情况与消费支出情况密切相关。调查中,关于“您的消费支出主要来源”问题;来源于“父母收入”的占90.6%, 来源于“亲戚朋友资助”占2.3%,来源于“银行贷款”占5.7%,来源于其他的仅占1.4%。并且调查还显示,家庭收入越低的学生的消费支出越低。月收入在400元以下贫困家庭的学生,其中98.7%的每月消费支出在“300 元以下”;月收入在“400~2000 元”家庭的学生,月均消费支出则在“300~800 元”; 家收入在“2000元以上”家庭的学生,一般月消费支出在800 元以上, 其中一部分学生支出超1200元占。
二、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消费观,是关于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消费者关于消费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是人们在消费领域的价值观。有怎样的消费观,就会有怎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科学的消费观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重大。
大学生消费观是现在大学生在进行消费时所形成的关于消费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观点,是指导其消费行为的思想体系。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超强的消费需求。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人格等多方面;而且对家庭、学校、社会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消费情况的变化,贵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调查发现:贵州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观是合理的、可持续的,总体看来是科学的;但因个人爱好、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多种原因贵州高校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一些非理性、非生态的非科学消费观。主要表现如下:
炫耀性消费观。它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虚荣心,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非理性地过度消费,以追求心理上的满足感的想法和理念。持这种消费观的大学生往往借助消费来表明自己拥有优越于他人的身份或家庭富裕。其主要表现:在图虚荣、慕奢华、讲排场心理支配下,进行消费时往往追求豪华、高档、名牌,而不注重实际效用,使许多消费变成了一种单纯用来装门面、显身份和表热情的象征性符号消费;如生日聚会去高档酒店、给朋友送名牌、品牌礼物等。这种消费观易导致学生中奢靡浮华之风不断滋长。炫耀性消费观支配下的消费将浪费财力、物力,浪费社会资源,会导致校园不良风气滋长。调查发现,贵州高校中有一些大学生有意识或潜意识也存在这种消费观。
攀比消费观。它是指消费者为了挣得所谓的面子,不顾实际需要与经济状况,超前超标购物消费,与别人一比高下的消费心理。部分学生有着严重的追求品牌,追求时尚的心理,从而形成攀比心理严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缩衣节食,目的是以此省下生活费,达到购买一件体面的名牌服饰的目的;更有甚者,有些大学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或者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在调查的学生中,68%的学生有借钱的经历,其中男生所占比例多,占总比例的87.2%,女学生占13.8%。这种攀比消费观指导下的消费行为不仅造成大量浪费,也给许多学生增加了经济、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稳定。
浪费消费观。浪费消费观是指消费者进行不必要的消费而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消费言行。目前贵州高校大学生中大部分是90后,其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优越的地位,深受家人的宠爱甚至溺爱,受苦较少,节俭意识不是很强。调查表明:条件较好一点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对节俭的认同感较弱,勤俭节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认为节俭已经过时。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校园里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例如不节约用水、电,对于长流水,长明灯熟视无睹;吃饭多买饭菜、然后倒掉的现象比较普遍;频繁购买服装,更换手机等;这种消费是典型的浪费资源消费。
情感非理性消费观。情感非理性消费观,是指在情感消费中消费者只从一时的兴趣爱好出发,不顾现实条件,忽视原则而进行随意性消费的观念、思想。调查显示,有些大学生用于交往的费用大大超过了他们的吃饭、穿衣的费用。当然社会交往有助于他们扩展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社交能力;可是过多的的交往,会导致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的出现,如请客送礼、超前消费、以礼换利等;这会导致他们的消费负担加重。现在出现高校校园中的“请客热”,如“过生日”、“得奖学金”、“入党”“比赛获奖”等,凡有喜必得请,如果不请客则被认为不够交情,不够朋友。恋爱中的大学生的交往开支则更大。有的热恋的大学生为了给恋人送上高档、品牌礼物,或请恋人去高档娱乐场所等,往往自己勒紧裤带节省钱,或者想方设法向家里要钱甚至违法捞钱。调查显示,87.13%高校男性违法者是因为恋爱消费过度造成的。
非生态消费观。非生态消费观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没有考虑消费者与自然协调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消费理念。持这观点的学生只顾自己的方便、只考虑消费者个人的利益。如图“方便”,随意使用使用卫生筷、饭盒、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还有许多学生尤其一些最求时髦的女大学生,乐于穿动物皮毛所制的衣物等。这种消费观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紧张。
三、贵州高校大学生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目前贵州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非生态、非科学的消费观。这些消费观虽不普遍,但是负面影响不小。这些消费观所产生的消费行为不仅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前途,而且影响贵州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贵州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为使广大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育合理、科学的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校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培育贵州高校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就必须发挥学校、家庭、新闻媒体的作用。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科学消费教育落到实处
学校要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把对大学生良好消费行为和心理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利用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环境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明证。外的教育家也大力提倡环境对于教育的重大作用。如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感情的倾向。社会环境无意识地、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同样,健康、良好的高校校园消费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行为等方面有很大的塑造和教育作用。各高校把科学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消费环境中培育科学的消费观。其次,学校把科学消费观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教育体系,设置相关课程,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消费知识。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准确地向学生讲授科学消费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样既可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又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再次,将科学消费观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应有计划、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开展与消费观相关的活动。如利用两个长假,组织学生开展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调查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动实践中感受到非科学消费的危害性,进行科学消费观教育的迫切性,认识到科学消费对于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树立科学消费观、普及科学消费观教育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采取科学消费行动。还可以利用周末组织学生走进生活贫困社区、贫困乡村,了解贫困家庭的的消费状况,体会贫困家庭生活的艰辛,了解贫困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实际体验自己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反省自己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高自己消费道德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消费道德水平。
2. 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寓于家庭消费教育
家长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会对对子女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 在家庭消费观教育过程中,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到勤俭、节约,形成家庭理性消费环境,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同时,对在校学习的孩子的消费开支方面,既要按时按需供给,保证其学习、生活的正常、正当开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业顺利完成;又要及时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孩子的消费情况提出合理建议,以帮助其做出科学预算安排,并及时了解其消费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消费行为,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家长还要加强理财教育和消费引导,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预算开支、家庭事务开销,学会如何有计划消费,怎样合理消费,做到花最少的钱,办成最好最多的事,做资金效益最大化,使孩子在具体的生活中获得理财经验和技巧,在劳动中、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科学消费观。
3.发挥主动性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更自觉
在加强大学生的科学消费教育中,我不能忽视这一实践中的主体――高校大学生本身。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的成效与否,大学生能否注定去学习、积极去实践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大学生首先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学习相关科学消费知识,不断培育科学消费观,提高自己的科学消费伦理道德。其次,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知识传播着、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要不断宣传科学消费理念,主动践行科学消费理念,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4.加强新闻媒介的引导,让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处于良好的舆论环境中
新闻媒介具有时效快、覆盖面大、成本低、威力大、效果好的特点,是进行消费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开展科学消费教育不可缺少的手段。各新闻媒介应把科学消费教育看作是自己分内应尽的职责,社会各方特别是消费者协会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开展科学消费教育。新闻媒体还应注意限制奢侈品及不健康的消费品的广告投放,加大有关科学消费观教育的公益广告的投放力度,并尽可能让对大学生有说服力的明星及其他公众人物出镜。因此,贵州的各种新闻媒体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大学生科学消费观教育,为培育大学生科学消费观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参考文献:
1.谢杰爽,马利娟.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及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出国与就业.2004(14).
2.刘峰,刘顽.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观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11).
4.蔡红英.大学生的消费特点与正确的消费观教育.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1).
5.朱晓红.浙东沿海地方性高校学生消费观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吴建明.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1(3).
7.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反季服饰受欢迎
“虽然春装风头正盛,但冬季女装打折后,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买。有些市民一买就是三四件。四季商品的反季促销中,就属冬季女装卖得最火。”Etam weekend店长马兰兰说,不少市民在看中某款棉衣或羽绒服后,会专门等到反季降价促销时再来购买。而春装、夏装原价较低,打折后不会便宜太多,所以这些服装的反季销量远不及冬装。
“雅轩菲格”女装导购蒲丽芳对此表示赞同。她说:“我们店里的冬装T恤已经在反季促销中全部卖完。折扣价的大衣、羽绒服也受到了女性市民的欢迎。因为冬季寒冷,换季时间长,春秋两季相对较短,所以冬季女装在反季促销中最受欢迎。”
较之反季女装的热销,反季男装的境遇就尴尬得多。
男装品牌“恒源祥”导购李想兰说:“平时男装的销量就不及女装,反季促销也是一样。很多女性顾客一次就能买好几件女装,但即便是打折期间,顾客也只会买一两件男装。”
据某商场经理刘长春介绍,男装因为款式变化较少,需求量不多,折扣力度不大,即使在反季促销中相对便宜,购买者还是寥寥无几,整体较为萧条。
她说,女性消费者有更多的购物热情,女装需求量也最大。女装的反季促销往往持续时间最久、款式最多,因此在各类商品中能够拔得头筹。
反季购鞋女靴热销
在多家商场鞋类专厅,记者看到,虽然春鞋上市已逾一月,长靴、短靴等冬季鞋款仍然“霸占”着专柜中的重要地位。一些品牌的春季新品也推出了短靴、及踝靴的款式。
商场“曼迪莎”女鞋导购邓小芳告诉记者,因为鞋类反季要比服饰迟来半个多月,虽然现在已是三月,仍有不少顾客购买反季冬鞋。
她说:“不同于服装,鞋类的季节性并不明显。多数冬鞋到现在依然能穿,所以反季鞋品销量很好。由于我市春秋两季时间短、春鞋价格相对较高,目前冬鞋的反季销售更为火爆,仅在我们店里,反季冬鞋的销量就是春季新品的两倍。”
据某商场皮具部主管张丽艳介绍,全年不同期的反季鞋类销售中,女靴最受市民欢迎,春秋鞋款、凉鞋以及男鞋的反季销量并不理想。
她说:“与服装相同,反季销售中,冬季女靴可谓‘独霸一方’。因为女靴单价偏高,每年的价格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所以不少消费者会等到反季促销时再来购买。不同于春、夏、秋三季的鞋款,女靴普遍以黑色、棕色为主,设计简单,不易过时。折后也往往能省下千元左右,所以无论从时尚出发,还是为省钱考虑,消费者都更加青睐反季购买女靴。”
反季饰品: 围巾墨镜受欢迎
走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夏季的墨镜已然登上货架,各大饰品专柜仍然在出售羊毛围巾、冬帽、手套等冬季饰品。
she's专柜店长徐嘉慧告诉记者,饰品销售的季节跨度并不明显,主要是围巾、手套、冬帽、墨镜存在反季销售的情况,而头饰、项链、戒指等首饰则基本没有季节性。
她说:“在反季销售中,夏季的墨镜与冬季的围巾最受消费者青睐。与服装、鞋子不同,饰品不易过时,便于搭配,所以在反季销售中也有着不错的销量。”
记者注意到,虽然来往顾客多数会购买丝巾等春季饰品,但面对打折,不少顾客也对反季饰品抱有兴趣。
正在挑选手套的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反季销售期间,她已经买了不少饰品。“反季促销的时候,我为自己买了一些搭配用的饰品,也给朋友和家人买了围巾当礼物。饰品不容易过时,还是比较实用的。”她说。
据“丝路美雅”专柜导购李燕介绍,反季促销时,不少顾客都会选购饰品馈赠亲友。她说:“在反季促销时,我们一天能卖出十几件反季商品,多数顾客都会在这时选购礼品。与反季服装、鞋类的销量相比,反季饰品也毫不逊色。”
大多市民愿购反季服饰
反季购物是否具有吸引力?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在46名受访市民中,只有3人表示自己从未购买过反季服饰。超过93%的市民都有过反季购物的经历。
调查中,记者发现,虽然购买过反季服饰,一些市民还是对反季购物持反对态度,这一比例达到20%。有80%的市民表示接受反季购物,以后也会在反季促销期间购买商品。
46位受访市民中,有37人有过采购反季商品的经历,并表示今后遇到合适机会还会再次采购。而他们购买的主要原因,大都是反季商品在价格方面具有吸引力。
“80后”市民迪娜告诉记者,自己经常会在反季促销时购买服饰。她说:“有些品牌服装并不便宜,所以我会等到反季促销时购买。折扣低的时候,我会一次购买三四件衣服。虽然有些衣服放一年就不合身了,但我对反季购衣还是有热情。”
与迪娜看法相同,市民余佳也很青睐物美价廉的反季商品。她告诉记者,在她的衣柜中,有一半以上的衣物是在反季促销中购买的。
“我认为,如果不是特别要求时尚,反季购物是最好的选择。这时候买到的服饰物美价廉,一次购买三四件,可能还不如买件新品花钱多。”
60后网友“放飞心情说”:“我有很多衣服都是在反季促销时买的,每次穿出去,大家都以为是新衣服。只要了解适合自己的类型,选一些容易穿搭的款式,反季商品也能扮靓自己。”
反季服饰易过时、尺码不全
46位受访市民中,有6人表示曾经购买过反季服饰,但今后再也不愿购买;还有3人表示,自己从未有过反季购物的经历。
不够时尚、容易过时、不合身成为市民不愿购买反季商品的几大原因。也有市民认为,反季商品上架太久,又经过多人试穿,在卫生上和质量上没有保障。
网友“2013”说:“我从来不买反季服饰,好看的衣服早在当季就卖完了,反季衣物不够时尚,对我没有吸引力。”
与网友“2013”相同,网友“小包子”也从未购买过反季商品,但她的理由则是反季服饰被多人试穿后,太旧太脏。她说:“有次想要看看反季服饰,发现有些衣服都因被试穿多次而出现了汗渍或者毛球等情况。现在谈起反季促销,我就有心理阴影。”
此外,也有市民因为有过反季购物的“失败”经历而不愿再度购买。
理性消费渐成主流
记者了解到,虽然多数市民赞成反季购物并曾经在反季促销中购买服饰,但反季服饰的销量却在逐年递减。
据某商场经理刘长春介绍,近几年来,反季女装的销量正以每年5%的比例递减。她认为,正是市场竞争、市民消费心理的变化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刘长春说:“为了应对市场竞争,不少应季商品在刚上市时就有一定的优惠。这导致了反季商品在价格上逐渐失去优势。此外,市民愈加强调生活品质,消费者对于美观、时尚的追求也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反季销售,即使价格差距不小,但新款商品往往更受欢迎。”
刘长春认为,理性消费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主流心理是反季商品销量递减最主要的原因。她说:“当消费者趋于理性,不必要的消费行为就有所减少。在购买反季商品时,为满足刚性需求而发生的消费行为逐渐占据更大的比例。几年前,不少市民还会在打折时购买十几件反季商品,现在,消费者只会买自己真正喜欢并且需要的反季商品。”
不买便宜只买对的
该不该购买反季服饰?如何购买适合自己的反季服饰?伊琳SPA馆个人形象顾问毛慧建议市民,虽然反季商品的折扣一般很低,但购买时应当理性消费,尽量选择不易过时、适合自己的商品。
一、寄宿制初中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
我们的学生消费观念如何?消费状况到底怎样?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潜伏着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份简单明了的调查问卷,对本校七年级(3)班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共发放35份调查问卷,收回35份,回收率100%。整个调查过程得到学生的支持与配合,进展顺利,现就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零用钱的来源
来自35份学生的调查问卷中,98%的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在调查中,约有24%的学生表明假期有参加打零工赚钱,但远不能用来交学费及平时的日常花销,长期的开支主要是依赖父母,对于每月的零用钱,55%的中学生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50~100元;有38%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还可以”,只有28%的中学生认为“不够用”。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数目还是足够的,认为不够花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2.零用钱的流向
经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学生主要消费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42%,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30%,说明这些学生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课外学习资料和文具用品。玩乐方面的消费,有的学生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mp3等;调查中还发现人情交往也是学生中一笔不少的开支,如,交朋友、过生日聚会、相互宴请,而学生间的人情交往太多、频繁,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
二、引导寄宿生正确消费有效方法
1.鼓励孩子学会挣钱与存钱
鼓励孩子靠自己付出劳动来获取收入,其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懂得想要有钱,得靠自己去挣,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教育他们,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同学之间应正常友好交往。不要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意识地花掉不该花的钱。多花一些精力在学习上,多花一点时间提高个人素养,不要浪费钱财,更不要虚度光阴,荒费青春。
鼓励孩子通过劳动获取收入,这不但会使孩子们了解到劳动与报酬的关系,也会让他们格外珍惜这份“劳动所得”,同时还可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此外,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假期,让孩子尝试打工(诸如卖报、擦鞋、卖小零食、打扫小区卫生、修整花园等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劳动,他们不仅可以挣钱,还能收获金钱之外的许多东西,如,对未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金钱与商业活动的认识,明白父母挣钱的艰辛等,这样做无疑对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在引导孩子合理利用零用钱时,还应该注意教育他们主动捐款,乐意把自己的零花钱捐赠给那些无法获得生活必需品的人。从中让孩子们明白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让他们成为具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如,学校组织“献爱心活动”或小区、街道举行的捐赠活动时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至于捐多少钱,则应取决于孩子自己的能力。捐出自己的钱不仅能使孩子获得满足感,更能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和消费品质。坚持这样做,即可避免消费行为中的盲目与混乱,又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俭朴的作风,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具有正确消费意识和良好消费心理的人。
2.教育孩子诚实与自尊
在现实生活中,金钱是一种最容易让人失去自尊而做出违背自己心愿事情的东西。不编造谎言向家长要钱,不能打着教师或学校的旗号向家长要钱,这些都与孩子的诚实面对生活品质不无关系。而一个人如果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尊,不出卖自己的原则,他就会获得世人的尊敬,到头来金钱自然会青睐他。由此可见,对孩子未来的经济生活而言,诚实自尊的品质尤为重要。
通过日常言行培养,帮助孩子形成诚实的品格,常用真诚的话语,激励他们面对生活中艰难选择时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在金钱方面为孩子营造有助于培育自尊心态的机会,提倡并鼓励孩子自制小物品,这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欢悦,也能在完成作品并得到称赞时体验成功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孩子养成俭朴的美德。
3.教育引导学生从改变自己消费习惯做起
中学生的消费以受外界影响为主,但外界的环境无法改变,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于个别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青少年自尊心强,互相攀比,穿着时尚,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总认为穿得显眼点,漂亮点,在同学面前很体面,别人都会尊重自己。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只要开口,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轻则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虑他人处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中学生应该把有限的零用钱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不要让生命留下很多遗憾,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合理利用手中的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教育学生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对零花钱的处理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财能力,进行合理消费。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零花钱,并且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可能主要用于零食,买衣服等;甚至没什么打算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节约下来的钱有可能存进银行,也有的可能捐给公益事业,也有可能交给父母。让学生好好总结一下自己是如何处理零花钱的,看看还有哪些做的不合适,还有哪些有改进之处,同时通过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处理零花钱的方式、方法,注重培养自己的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关键词】网络信贷;大学生;信贷安全;消费情况;借贷
一、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及分析
(一)学生生活费的来源有限性和数额固定性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亲友帮助、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当被问及“平均月生活费是多少?”时,36%的大学生表示有1000-2000元。而在这类区间的大学生中,当被问及“平均月开支是多少?”时,有占相当一部分(35.99%)的大学生表示是1000-2000元。这意味着该类学生在日常开销中,支出与收入基本持平。因此在面临有买价值较高的物品的需要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据调查,近50%的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说明生活费具有有限性和固定性。
(二)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结构
在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变得普遍化的同时,大学生消费结构也愈发不合理。在大学生生活费支出中,大部分用于购物和旅游(48.59%),而生活费支出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有24.42%的大学生用于创业,还有19.79%的学生用于学费支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
(三)网络信贷的优点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和门槛低。有29.8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的放款速度快。有27.7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还款期限灵活。由此可见,网络信贷的优点被广泛的认同,这也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
二、调查结论
(一)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多样化
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费来自于父母提供,而父母每月提供的生活费又有限,仅够日常支出维持生活,难以满足其他消费。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逐渐获得大众认可特别是新生代90后大学生的认可。智能电子设备、旅游、以及购物、文化消费等消费热点逐步涌现。好奇心强的大学生群体愿意尝试新事物进行超前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更是随处可见。当大学生生活费仅够维持生活又想进行其他高额消费时,他们缺少快速获得金钱的途径。他们难以向父母与亲友开口要钱,勤工俭学获取的钱很微薄,奖学金获取难度大。各种网络信贷的出现恰恰抓住了大学生难以痛快消费的特点,为其提供了快速方便获取金钱的方式以满足各种需求进行超前消费。同时也不能否定网络信贷的优点:操作简单快捷,放款速度快,还款期限低等等。这些优点也是吸引广大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网络信贷
据了解,大多数的大学生在看到网络信贷优点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其缺点。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信贷的优缺点利害关系的认识还是很清晰的,也意识到网络信贷为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安全隐患,不能盲目的借贷。
(三)网络信贷有其发展前景
对于将来是否会使用网络信贷,超过半数同学选择是。这一定程度显示大学生对网络信贷是有需求的但目前需求还不高,持观望态度,并且大学生J为网络信贷的前景是好的,参与信贷的学生会增多,在校内也会越来越普及。只要规范好网络信贷的市场,健全其法律法规,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借贷环境,网络信贷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三、建议
(一)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需警惕信息泄露,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要慎重选择,不对网贷持过于积极的态度,不相信网络信贷所谓的零门槛零利润的噱头。约束自身行为,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不盲从不攀比。
大学生要合理进行网络信贷,并合理妥善还款。时刻牢记网络信贷的风险和弊端,在进行网络信贷时一定要谨慎。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活动,领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还要扩大网络信贷安全的宣传活动,对在校学生应加强网络借贷方面知识的普及,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网络信贷。
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合理提高奖学金额度,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既能减轻贫困生的就学费用及生活费用负担,又能给需要资金的大学生提供经济来源。
(三)政府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于不良网络借贷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为大学生网络信贷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信贷诈骗大学生的不法分子,从而规范网络信贷消费市场。
规范网络分期付款平台如“爱学贷”、“蚂蚁花呗”的操作步骤。
(四)网络信贷经营者方面
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者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诚信经营,并且网络信贷各个环节应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指导老师:马林东)
参考文献:
一、借助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当前学生人文素养的匮乏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思想政治课是现代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认识,以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 借助政治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是建立在民众的良好的民主意识上的。然而,民主意识实际上是指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个人权利还涉及到民族大业,它是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助推器。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的公民缺乏民主意识,他们的民主意识理性色彩比较浓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是以农村的民主选举来说:年满18岁的村民,不论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可实际上有些地方在选举的过程中,一些年满18岁的公民即使是有选举的权利,有选举的机会,他们也不会使用这种权利,而是由父母或是他人代替。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民主意识相对薄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这方面的学习。
例如:在教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中。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首先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参加过哪些政治活动,以什么形式参加的,对最近的社会大事都了解哪些?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没有联系?等等。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去找到自身的不足,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应该积极的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而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
2 借助政治课,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消费的能力,一些学生在校住宿,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一些衣服、鞋子等必需品也需要自己制备,然而,没有经过社会洗礼的学生们,他们的消费观念还不成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消费,什么是理性的消费等等。所谓的消费观念就是指人们对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消费观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还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让学生学会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尤其要强调要让学生避免盲从,学会理性消费,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攀比心比较强,他们甚至不会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的去跟从一些学生进行消费,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出现偷盗的事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让每个学生都做一个正确理性的消费者。
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一节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大纲要求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自己学习、自己了解家庭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正确理解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的过程中,使学生反思自己平时的消费,并让学生说一说平时自己的那些消费是正确的理性的,那些消费是没有必要的,使学生能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会适度消费,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及动手能力。最终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平时的消费行为,让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人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弘扬优秀的道德文化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最重道德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和教育年轻一代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处于和平时期的孩子们,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于一些传统道德是不能做到真正理解的。比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等。有些学生认为,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现在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们不需要在去奉行一些艰苦的道德。这些想法严重影响着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借助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例如:在学习“我们的民族精神”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们的民族精神,我借助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近几年的中国的一些经历,从08年的雪灾、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今天的洪涝、干旱、泥石流等等。让学生在多媒体播放的一张张画面中,去感受什么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让学生通过观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什么促使可以不顾自己的安慰,深入灾区去救一些和自己无关系的人呢?让学生在讨论中去理解中华民族的基本涵义和其核心内容,让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学生们都能够为弘扬民族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结合政治时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时事就是指最近期发生的事情,在教学中将一些时事贯穿到教学过程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要善于捕捉时事要闻,对近期的热门话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的教学活动当中,而且还可以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价值观,使学生不至于出现愤世嫉俗的想法,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薄谷开来事件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只要一个人的行为超越了法律所控约的范围和限度,那就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作为政治教师,要想使政治教学能够真正的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工作等有所帮助,教师的反思活动是不可避免的。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师质量,为实现高效的政治课打下基础。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不因为政治内容的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真正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获得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