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体育和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运用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因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而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按常理说应该比以往有所好转,学生的先天素质肯定会有大幅度提高,可是鉴于现状而言,当前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也不容乐观。由于后天的不足(不是指营养方面,而是说缺少锻炼)引起学生身心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导致各种疾病,如:肥胖症,身体虚弱病等大有人在。而高中的学生也因学业繁重,缺乏锻炼,没有做好自我调节,而引起视力普遍下降等等。这都应该引起我们社会关注,学校和体育工作者的重视。社会已经步入了充满挑战的二十一世纪,而我们这些中学生都是将来社会的顶梁柱。中国的发展更需要一批高科技、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中更应要有强健的体质,才能为祖国、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所以说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它也是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发展的水平不仅决定其运动成绩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中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
中学生应该有自己强壮的体质,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那么怎样才能有强壮的体魄呢?那就是要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上好体育课,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首先应理解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掌握训练客观规律及方法和手段,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设计锻炼的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更好地掌握训练的尺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那么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概念应如何理解呢?身体素质是指有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长期以来人们把这些基本能力进行归类,它们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等。在实践操作中,即在体育课训练中不同运动项目可采用相应素质练习,并加以测定,从而判定学生在这方面的水平。然而我们中学生的训练是绝不能同专业运动员相提并论,我们中学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强身健体,并不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运动能力水平,关键是要把我们上课所掌握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是否能举一反三地动用在课余的自我锻炼中来,以及更好地增强自身的体质。
通常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统称为身体训练。中学生身体训练即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有效地影响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增进中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其有机体机能和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中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方面的素质和协调能力。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必然会深刻影响形态和机能的改变,进而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和从事运动能力。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方面。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运动中运用多样的非专项身体练习,以增进中学生的健康,改造其身体形态,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使其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打好基础。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就是在运动中采用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的身体练习,是有针对性地发展和专项运动成绩有直接关系的,适应专项需要的基本能力。因此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一般是用在专业运动员或参加比赛的队员,在这些专项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能更好地掌握专项技术更快地提高运动成绩,在比赛中能顺利有效地运用,创造优异专项运动成绩。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它不仅有效地解决全面身体发展的任务,而且为专项需要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是从事专项运动所必要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是有限的,它所采用的手段不足以解决全面培养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任务,它只对专项成绩的提高起直接作用。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必须有机结合,在训练中科学合理安排两者的比例。
要使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必须做到:
一、了解与掌握中学生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在训练时,不要千遍一律、一概而论,应该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性别的差异,而进行有针对性地素质训练,因为在中学生时期的年龄跨度相当大,在这个时期内中学生有机体经历着生长、发育,趋于成熟的“质”的变化过程。因此,在训练时不管是运动量、运动负荷、密度,还是训练的方法和手段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办有了解与掌握中学生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才可能采取正确的训练方法和遵守必要的科学的教育学原则。
二、要全面、合理、有计划地安排身体素质训练
中学生时期有机体的各器官系统极具可塑性,全面地促使身体的发展就可能影响整个有机体的发育程度,人的身体是一个和谐有机的整体,任何时候、任何运动的方式都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统一,协调的工作。而任何身体素质训练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有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着促进作用。因此,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全面进行,然而要使中学生身心得到更充分、更彻底地健康发展,单靠在体育课的训练是永远不够的,我们前面已说过应把在体育课中所掌握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课余的时间内进行自我安排身体素质训练,提高自身锻炼能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在中学时期由于生长发育在不同年龄段存在不均衡性,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存在着“敏感期”,此时要采用适应于“敏感期”的发展身体素质的相应内容,在这个时期使他们的身体素质能得到适时的良好发展。而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计划性,要从不同年龄跨度的各种体能状态考虑,要有长远的目光,坚决反对短视、随意性的做法。当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高,学生体能得到相应完善时,应细致考虑变换训练的内容,也就是说训练尽可能多样化,寻求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新的可能。
三、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趋向强度化(专业化)
随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质增强,体能提高。全面安排中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的前提下,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针对自己的运动专项的特点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项性素质训练,或是提高自己的身体训练的强度,使自身的体能得到全面提高,为专项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转移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使中学生从事专项运动所需要的一切得到充分发展进行专项化训练是可行的。
四、身体素质训练要与正确的技术、战术训练相结合
单纯的身体素质训练是较枯燥的,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不管上课的内容是什么都应有适量的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比如田径项目可结合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等,在上体操课时可进行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练习或是综合性练习,球类课可进行速度、灵敏、弹跳等一般素质训练来丰富课的内容,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决定了在这一时期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动是中学生的天性,此时期也是他们掌握正确的基本技术、战术的好时期。全面的身体发展与适时的身体素质训练可为他们的强身健体,学习专项运动技术、战术提供良好的基础,同时掌握技、战术过程又为他们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提供丰富的手段。
五、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要从中学生身体状况、比赛要求、训练条件等实际出发
身体素质训练因时而异,是指在不同大周期,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都要根据训练的任务和其它要求加以考虑,如与其他训练内容的比例,练习选择,负荷动态等。尤其是影响该周期、该时期训练效果的负荷和内容安排,在身体素质训练时要慎重。
因项而异,是指根据中学生从事不同专项特点考虑身w素质训练的安排,任何的专项运动都应以一定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为基础。但其安排的情况不能千遍一律,根据不同的专项运动安排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必要时也可全面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一般来说,专项动作相对变化较少,专项技术简单的项目,对身体素质训练方面的水平要求较高,其比例也应大些。专项动作技术复杂多变的项目,身体素质训练的安排相对来说比例就应小一些。
一、研究目的
本文根据中阳县职业中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践,试图了解和反映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质变化规委,力求揭示我校中学生体质的发展趋势,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我校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中阳县职业中学校2008级中学生,其中男生485人,女生690人,共1148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
为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动态,获取有关信息,查阅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体育科研方法》等相关专业书籍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研究的相关论文、专著。
1.测试法
对随机抽取的学生按照《标准》规定项目,由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地点进行测试。
测试项目:
男生/女生:身高/标准体重、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
3.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研究数据及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探究其规律性。
4.整理统计法 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三、研究结果
按照《标准》的评分表,对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立定跳远或50m跑、坐位体前屈或仰卧起坐(女)或握力体重指数各项测试所得进行分析。
1.身体形态变化趋势
身高体重标准值可有效评价学生身体的匀称度,随着时间的增长,正常体重的学生比例变化不大,而营养不良、较低体重、超重、肥胖等组别的百分比率变化较大,其中营养不良和较你低体重组别的百分比率呈逐下降,超重有马胖组别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2.身体机能变化趋势
肺活量是反是非曲直胸廓的发育水平、呼吸肌的力量、用力呼吸能力和体育锻炼水平。同时,肺活量的下降一定程度上表明呼吸机能衰退,并提有呼吸系统疾病出现的可能。从表2看出不及格百分比率逐年下降,而优秀、‘良好的比率在逐年上升,同时也就说明,学生的肺活量体重的成绩在上升。
台阶试验是一项定量负荷尔蒙机能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也可以间接推断机能的耐力。第一年到第二年优秀比率呈下降趋势,也就是学生的台阶试验成绩是先上升在下降。
3.身体素质变化趋势
握力体重指数是反映人体绝对力 量素质的指标之一,研究表明还能间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从表2看到,前两年学生的气力体重指数百分比率变化不大,而在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即2010-2011年之间)比率急剧下降。
4.立定跳远是测试学生下
肢爆发力 的项目,从表3看出立定跳远测试成绩不及格的百分比率第一年到第二年变化不大,而在第二年到第三年间(即2010到2011年之间)比率突然上升,达6个百分点,说明学生的跳远成绩降幅较大。
四、讨论
1、从身体形态趋势发现我校2011级学生呈现出逐年肥胖的现象,而这种原的形成,本研究认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学生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渐适应,使的精神压力相对降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对减少,使运动量降低等原因造成体重逐年上升。
2、从身体质变化趋势发现我校2009级学生身体素质在2009到2010年之间变化不大,而在2010到2011年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三年学校不开设体育课,从、而使学生装的活动相对减少,因此,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急剧下降的现象。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008级学生身体形态呈逐年肥胖现象,2008级学生身体素质在第二年到第三年之间(即2010年—2011年之间)急剧下降。
2、建议
摘 要 为了能够为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顺利高效开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在收集、整理、研究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探索了影响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主要因素,希望对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体质现状 中学生 农村 影响因素
一、农村中学生的体质现状
(一)农村中学生的身体形态现状
通过一系列的资料分析和研究发现,近些年来,农村中学生的身体形态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农村学生的身高指标增长的速度逐年加快,且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身高的生长发育期都有所提前。其次,农村学生体重指标增长值呈现逐年提升的情况。但是正常的比率则仍然较低,除了仍然存在因营养不良和体重较轻而导致的体重指标不达标的情况之外,近些年来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指标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最后,农村中学生的胸围指标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且同样出现了生长发育期提前的现象,反映了近些年来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和呼吸器官良好的发育的态势。
(二)农村中学生的身体机能现状
农村中学生的身体机能现状主要从肺活量和肺活量指数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首先,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学生的肺容积和扩张能力。研究发现:近些年来农村中学生的肺活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如:201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所收集的数据就表明,2012年农村中学生的肺活量数据与往年相比均值就有明显的降低;其次,是肺活量指数。肺活量指数是衡量学生呼吸机能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农村中学生的肺活量指数基本处于正常水平,而且肺活量指数处于正常值的比率要明显大于城市学生肺活量指数处于正常值的比率。
(三)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
农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主要是从学生的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耐力素质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研究。其中,分析发现农村中学生的速度素质近些年来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虽然下降的幅度要低于城市中学生,但下降的情况仍然较为明显;其次,下肢爆发力。通过对近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无论是城市中学生还是农村中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下肢爆发力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且趋势较为明显。最后是学生的耐力素质。学生的耐力素质常常通过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进行测试,反映的是学生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以及肌肉耐力水平等。研究发现,近些年来中学生的耐力素质均呈现下滑趋势,而且农村学生耐力素质的下滑幅度较城市学生而言更为明显。
综上所述,可知:近些年来,虽然农村中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等方面的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是肺活量、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以及耐力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则不甚理想。因此,在开展农村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根据以上情况,深入分析,积极探索,尽可能的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
二、影响农村中学生体质状况的主要因素
针对农村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对开展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索,并发现,目前来说,影响我国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对体育教学和锻炼的主观认识不足
对体育教学和锻炼的主观认识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体育任课教师的体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体育学习锻炼行为,并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体质发展,这一点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具体来说,体育教学和锻炼主观认识的不足,对农村中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和任课教师对体育教学和锻炼的主观认识上的偏差。部分农村中学的领导和任课教师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而很少关注、甚至根本就不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以至于挤占、挪用体育教学和锻炼时间的情况常常出现,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其次,学生自身对于体育教学和锻炼主观认识上的不足。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可有可无,主观意识淡薄,常常因文化课学习负担重、怕苦怕累或是体育器材设施不完善等原因逃避体育学习和锻炼,以至于影响了体质健康的发展。
(二)体育教学不够科学完善
因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够科学完善而影响学生体质状况的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学生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不够完善,影响了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项目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以至于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最后,体育教学活动过于松散、自由,“放羊式”教学的情况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仍较为常见。以上几点均在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农村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发展,在开展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时应予以关注和重视。
(三)体育锻炼过于随意,不够系统
学生的体质发展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只有系统性的、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才能够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有效发展。而在很对农村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分析时,却发现农村中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没有固定的锻炼动机,锻炼时间和锻炼强度过于随意,缺乏系统的规划等问题,从而成为了影响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据分析是与农村中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以至于学生的锻炼习惯不够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郑娄杰,周建伟,活泼.沿海乡村中学生体质状况的调研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
关键词:地理环境;中学生;体质;比较
中图分类号:G8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115-04
青少年人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第二性征发育的高峰期,不仅身体机能快速增强,而且身体形态也随之急速改变。为此,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已成为国家发展计划的重中之重。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性显著。不同地域居民受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也存在差异。近年来,有关地理环境差异与成人体质的研究较多,但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报道较少。因此,研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6个沿海城市、8个内陆城市)为调查区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地域差异与中学生体质间的内在关系,为结合地域特征有针对性的改善中学生体质状况,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9年6月在辽宁省14个市(6个沿海城市、8个内陆城市)中随机抽取城、乡初中二年级各两个班级的平均年龄15岁的学生共计2319人,其中,沿海男生573人,女生494人;内陆男生661人,女生591人。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测量标准及器材均是依据《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中的要求进行,其中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大方面,具体测试指标如下:
(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
(2)身体机能: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
(3)身体素质:立定跳远、1000m(男)、800m(女)、掷实心球(男)、1min仰卧起坐(女)。
1.2.2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组间采用MannWhitney(u)检验,P
2研究结果
从表1、表2可见,沿海地区中学生无论男、女的身高指标均显著高于内陆(P0.05);沿海地区中学生组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组(P
3讨论
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不同地域的气象活动,生活环境均会产生较大影响。人类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机体必然要做出不同的反应来适应各种不同的变化,因而形成了带有地域特点的体质类型。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中学生,除先天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地理环境差异也是对体质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3.1不同地理环境对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身体形态是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3]。通常用克托莱指数(身高/体重×1000)来评价身体形态的发展状况。本研究结果与中学生体质健康评分表对照发现,除内陆地区女中学生的体重平均值超重外,其余各组正常。通过对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的比较发现,无论男女,沿海地区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高于内陆,特别是身高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究其原因如下:
一是饮食结构的影响。初中二年级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出现了第二性征,且垂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较多,生长发育活跃。同时期对各种营养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在满足自身热能需求的同时,优质蛋白、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也不可缺少,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点。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不同的饮食结构,相对于内陆地区以畜、家禽、粮食、干果为主的饮食结构,沿海地区对海产品的摄入量更大[4]。沿海地区蕴含各种丰富的海产品,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蛋白、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二是经济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辽宁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实力对比关系演变的实证考察发现,辽宁沿海6市凭借自身沿海的优势,经济实力方面逐步超越内陆地区[5]。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经济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医疗、体育锻炼等方面趋于合理。
3.2不同地理环境对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
身体机能是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身体机能也称心肺机能,具体包括心血管系统机能和呼吸系统机能[6]。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全力吸气后所呼出的气体最大量。肺活量是一种常见的反映呼吸机能的指标,它和身高、体重、胸围成正相关[7]。其中体重的影响最大,为排除体重对肺活量的影响,客观评价学生肺活量水平,《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选用了肺活量体重指数。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中学生的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等级较低。针对研究结果显示出的沿海地区中学生肺活量与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值显著高于内陆的原因可能有如下3方面:
3.2.1身体形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和胸围呈正相关关系,尤其体重对肺活量的影响最大,体重是综合反映人体质量的指标,其中不仅包含了身高、胸围等形态指标的共同作用,表现出人体胸廓大小的情况,还存在着肌肉系统和脂肪变化的因素[8]。调查结果显示,沿海地区中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均高于内陆地区。可以证明,沿海地区中学生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占优是影响因素之一。
3.2.2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人体运动时肌肉产生二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频率加快[9]。同时,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调节活动的加强,刺激了膈肌、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背部肌群和胸部肌群的收缩,使得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发达的心肌收缩能力能够增强人体呼吸时的深度,而呼吸肌力量是影响肺活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讲,耐力好的人肺活量指数也高。以往研究表明,游泳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肺的容量[10]。沿海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游泳运动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1000m跑/800m跑测试用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本研究显示,沿海地区中学生的男1000m,女800m成绩均显著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这表明沿海地区中学生的呼吸肌力量好于内陆地区中学生,这可能与沿海地区中学生长期进行游泳运动的原因有关。
3.2.3空气质量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大规模兴起,交通运输工具成倍的增加空气质量受到了极大的污染。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被排放到空气当中。而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m3。因此,空气质量的好与坏对肺部有着直接的影响。相比较而言沿海城市在海风的作用下空气流通较快,同时海水还会吸附一部分空气中的杂质,所以空气质量成为沿海地区中学生组肺活量与肺体指数显著高于内陆地区中学生组的原因之一。
3.3不同地理环境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人体为适应运动的需要所储存的身体能力要素,是人体肌肉活动基本的能力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肌肉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且与肌肉工作时的能量供应、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及神经调节能力有关[8]。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本研究主要对身体素质中的力量素质(立定跳远、男子掷实心球和女子仰卧起坐)和耐力素质(男子1000m跑和女子800m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的沿海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内陆地区的原因如下:
一是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蛋白质是细胞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要素。被誉为“生命中第一重要物质”[11]。海产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多属于易消化蛋白质。由于海产品蛋白质组成松弛、易于变形,水和性好,食用后极易被机体酶作用、消化、吸收率也高。从蛋白质的氨基酸构成来看,海产品的蛋白质多属于优质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接近于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模式,营养价值较高[12]。因此,地处沿海,能够更多摄入海产品中优质蛋白质是沿海地区中学生身体素质好于内陆地区中学生的影响因素之一。
二是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中学生的锻炼方式基本以韵律操、球类、游戏等,此种锻炼方式虽然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柔韧性和灵活性,但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还是很难提高。沿海地区的中学生借助其地理优势经常会进行游泳运动。而游泳对人体有着其他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健康效益。水的浮力可以为血液循环创造良好条件,并使全身肌肉充分锻炼平衡发展;水的阻力可以增加骨骼肌的力量和体积;水的导热性能可以消耗人体多余热量能够促进代谢和消化机能的提高;水的低温能改善体温调节机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13]。因此,体育锻炼方式的选择会对沿海、内陆地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4结论
沿海地区中学生身体形态均处正常范围,而内陆地区女中学生有超重现象;受不同地理环境、蛋白质摄入量、空气质量、体育锻炼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沿海地区中学生的身体机能与素质指标均显著好于内陆,但均未达到优秀水平,处在良好、及格范围较多。提示,内陆地区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中学生除加强体育锻炼外,应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多食用能够提供更多优质蛋白、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的海产品。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2011-7-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EB/OL].[2011-8-20]./front/news. dotag=shownews&type=3
[3]蔡志强,高洁,杨光.代谢综合征与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1):142-144.
[4]陈华.海岛与内陆3~6岁幼儿体质地域特征与饮食结构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4):513-515.
[5]徐雷,白玲.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地区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演变[J].渤海大学学报,2010(5):100-104.
[6]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6.
[7]曾红卒,谢谦梅.大学生体质健康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8]郭建萍.2007年太原市城区12~16岁少年儿童肺活量及与形态指标相关性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6):520-521.
[9]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10]刘亚云,黄晓丽.游泳运动[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
[11]刘士军.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全典[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6:3.
关键词: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 现状 解决对策
田径运动与体操运动、球类运动是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全部内容,但是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高中体育新课改的落实和推进,而且对高中学生身体健康的成长不利。这些问题急需学校和老师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国家的进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现状
1.与初中体育教学相比,田径教学比重的逐渐下降。由于中考有体育加分的考试,其中对田径的考核比重比较大,出于应试的目的,田径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由于高考中没有体育加试,因此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下降。同时又因为田径运动较之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训练内容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所以田径教学在高中体育课中的比重严重减少了。
2.相对文化课而言,学校不重视体育课,很多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及器材比较缺乏或者陈旧。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学生的文化课课业压力增大,加上高考不考体育,因此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体育课的课时数减少很多,对体育硬件设施和体育器材的配备及更新也比较怠慢。比如很多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都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造成不少田径项目没有场地或者器材来进行教学实践,严重挫伤教师和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积极性,阻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3.体育老师对田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不浓。高中生忙于文化课的学习,本身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运动,而田径运动相对其他体育运动而言更枯燥乏味,致使学生对本就没有多少兴趣的田径运动更没有热情和主动意识。高中体育老师在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和学生对田径运动不喜欢的背景下,对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
4.体育教学评价考核的体制不够健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往往只重视结果而严重忽视教学过程,尤其是在田径项目的考核上,只是单一地以学生是否达标评判学生的成绩的好坏,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即使很努力地练习也不能够在田径运动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有的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平时不怎么练习,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就严重挫伤了那些努力练习的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会对田径运动产生厌烦甚至畏惧的心理,而那些轻松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会更懒散,不再积极主动地进行田径运动。
二、解决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对高中田径教学的重视程度。“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面对严重的高考压力,学生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使自身精力更充沛,进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青少年经常进行田径运动,对他们身体的发育和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所以,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重视田径运动的作用,并且确定田径教学目标,在课时与硬件配备上都为田径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通过田径运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高考做好准备。
2.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兴趣,增强主动意识。由于高中学生觉得田径运动枯燥乏味,对田径教学的热情度不够,因此体育老师应该积极地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地增强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兴趣。比如,改变田径运动单一的教学模式,创设一些比较有趣味的新奇的综合训练方式,如改良版的“抱团报数”游戏等,提高学生参与田径教学的热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构建相应的激励制度,让学生在鼓励中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田径运动的自信心,进而热情高涨地参与到田径教学中。
3.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考核机制。体育老师要积极地改善体育教学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再单一地依靠终极因标对学生的田径成绩进行评判,要在尊重学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的同时,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日常的行为引入评价考核机制,如学生平时参与田径运动的状况、学生在田径运动进步的状况等都作为最后的考核成绩,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现象的发生,还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日常的田径运动。
总之,田径运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现阶段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便是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