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研究方法

药理学研究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理学研究方法

药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 药理学 教学方法 改革探讨

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发新药和老药新用途,并为制药工程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学习药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掌握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应用合理性。

药理学内容繁多复杂,理论抽象枯燥,学生不易理解,同时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只是单一的课堂讲授, 同时传统的药理学教学只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向学生传达信息、面授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空洞,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负担沉重,处于被动状态。由于药理学是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新的药物不断出现,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加之药名繁多,且不易记忆。因此如何使学生变被动吸取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获取和归纳药理知识,灵活运用药理知识的能力,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对培养高素质制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板书,以系统性讲授为主,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把握药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贯穿启发式教学理念,不断提出能促进学生思考引起学生重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可以,适当制作些简单的动画,使药物作用机制的抽象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同时,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归纳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开展“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一名教师指导10-20名学生,针对典型病例和药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组织讨论。上课90分钟内,前20分钟,教师做好课题内容介绍,并准备好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经过10分钟思考准备,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发言(大概40分钟),其间老师作必要的引导和补充,最后20分钟教师对每个发言进行总结、点评[1]。该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 实践教学改革

药理学实验课中不乏经典实验,对这部分实验内容实验目的要明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启发式的,同时切忌包办所有“问题”的设定,应该鼓励学生在分析教师设定的问题情景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问题的解答,当然,问题的提出都应该围绕实验目的来完成。在实验结果的分析方面,应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当然,药理学实验教学最好采用先进的生理药理实验微机教学系统,实现实验参数的统一性, 实验结果的平行性, 同时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随时可以存盘、读取和打印,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3 教学手段改革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日新月异。现在,我们基本停用了板书、挂图等手段,而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看标本、看录像、看临床上常用代表药物药品说明书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药理学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药理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对重要的的概念和代表药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其它同类药的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很少使用的药物,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而临床常用的新药。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小测验、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动画、声音、图形等形式,以直观、新颖、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展示教学内容。这种信息的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接收信息。药理学需要背诵记忆、抽象理解的内容很多,在学习过程中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导致厌学情绪。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将动态影像、图片色彩、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供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新颖逼真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利用多媒体造成的视觉、听觉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观看具体药物口服的吸收过程,使学生非常形象地掌握了何谓“首关消除”以及首关消除显著的药物可以采用舌下含服的给药途径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有助于知识要点的记忆保持,同时也可节约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板书绘图的时间。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展现板书教学无法演示的宏观和微观世界,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教师一般先要复习生理学中心脏电生理的有关内容,并讲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机制,因为这些往往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2]。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通过直观的心肌电生理图像的展示和动态对比,引导学生比较、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高效而牢固的掌握知识,同时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多渠道的特点,可以扩大课时容量,丰富教学内容。

4 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性、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药理学理论考试应做好有目的的要求,对于高职制药专业学生,偏向使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要偏向于新药知识或药物新的使用方法等,让学生掌握今后制药发展的趋势。实践考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药理实验技术。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医师、药师、公共卫生医师等资格考试题型。及时更新试题库,考前自动组卷,实行教考分离。

参 考 文 献

药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第2篇

【摘要】 体内药物浓度(主要是血药浓度)的测定是研究药代动力学的前提,中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又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体内药物浓度测定方法的发展是每个药代动力学研究者都应该关注的课题。随着先进仪器的开发和使用,体内药物测定方法取得了重大进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分析的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免疫法,同位素法和微生物法,并介绍了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 免疫法; 同位素法; 微生物法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用药物动力学方法研究中药在动物或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过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血药浓度法[1]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经典方法,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测定方法,所以血药浓度准确的测定是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至关重要的环节。先进的测定方法是精确测定的前提,发展更先进、更合适的测定方法是中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1 利用原子和分子对不同激发光谱的吸收特性,来鉴别确定指标成分

1.1 分光光度法[2]

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仪器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操作方便,只要有一定吸收光谱的物质均能测得。曹蔚等[3]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在健康家兔体内为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曲线下面积(AUC)为40 192.6μg·min-1·ml-1,半衰期为44.0min,消除速率常数为0.016/min,肾清除率为1.22ml/min。但分光光度法灵敏度较低,对体内许多内源性物质难以区分,所以分光光度法常与色谱法联用,目前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被广泛用作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检测手段。

1.2 色谱法

包括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单维、二维、三维、荧光)液相-质谱联用。色谱法尤其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经过多年发展已趋于完善,其稳定性、可操作性、准确性、灵敏度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色谱法的代表。

1.2.1 薄层层析法

层析法是分析研究中最常用的分离手段,薄层层析是层析分离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周继红等[4]用HP-TLC法测定了血清中大黄有效成分的含量。薄层层析分离效率高,不易受溶剂和杂质的干扰,其缺点是线性范围较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1.2.2 薄层扫描法

薄层扫描法系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经薄层层析后的层析板上,对具有吸收或能产生荧光的层析斑点进行扫描,用反射法或透射法测定吸收的强度,以检测层析谱。对于中成药复方制剂,亦可用相应的原药材按需要组合作阴、阳对照,然后比较其薄层扫描图谱加以鉴别。使用仪器为薄层扫描仪。贺浪冲等[5]用固相萃取-薄层扫描法测定兔血清中青藤碱浓度,他们用自制硅胶萃取柱及萃取仪,将血清中青藤碱净化后,点样于硅胶G硅胶GF254(2∶1)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19∶2)为展开剂,在岛津CS-930上,用双波长(λS275nm ,λR320nm)锯齿法扫描测定。结果表明:血清中青藤碱的固相提取回收率为(96.95±7.59)%,用薄层扫描法测绘了两只家兔静注青藤碱后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青藤碱的薄层扫描测定法灵敏、准确。

1.2.3 气相色谱法(GC)

GC是一种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的分离分析方法。在生物碱的血药浓度测定方面应用较多,如郭军等[6]用GC-FID法测定人含服速效救心丸后血中冰片、川芎嗪含量。不同时间点取健康志愿者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的血浆并分别测定其冰片、川芎嗪浓度,经3P97软件处理数据得其药动学参数。测得健康人血浆中两种成分线性范围为20~420 ng/ml,线性关系良好,健康人含服速效救心丸后血浆中体内药时过程符合开放性一室模型,吸收、分布、排泄较为迅速。但GC法受样品挥发性的限制,实际应用的比例很小。

1.2.4 气相-质谱联用(GC-MS)

GC-MS联用分析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实验简单高效,适合于低分子化合物分析,尤其适合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特别在中药挥发性成分的鉴定等方面。如杨赴云等[7]用气相- 质谱联用法测定大耳白兔中银杏内酯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大耳白兔静脉注射银杏内酯A、B后代谢符合二房室模型。

1.2.5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经典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其采用高效固定相,以高压输送流动相,并配有各种检测器,使分离与测定组成一个统一系统。HPLC法具有适用范围广、分离效能好、分析速度快、流动相可选择范围宽、灵敏度及特异性高、高度自动化等优点,自20世纪80年代用于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来,现已成为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手段[8]。其中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因条件温和、分离度好、适应性广、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一般应根据目标成分选择不同的检测器,最常用的是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若采用电化学或质谱作检测器则可使灵敏度提高几个数量级,但仪器过于昂贵限制了使用。

如李向阳等[9]采用 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药物浓度,色谱柱为 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3∶67,V/V),结果表明:在1~20 mg/L范围内龙胆苦苷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最低可定量浓度为0.03 mg/L,绝对回收率为88.4%~96.2%,准确度为97.8%~104.9%,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Kontani A等[10]用HPLC-ED测定大鼠体内黄芩苷和黄酮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黄芩苷和黄酮的血药浓度与注射剂量分别在2.2 pg~4.5 ng,1.4 pg~2.7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孟宪生等[11]采用HPLC-FLU法研究家犬血浆中羌活提取物异欧前胡素的药代动力学,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DAS(ver2.0)处理,得到异欧前胡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色谱柱为Phenomenex ODS(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25 mol/L磷酸水溶液(1∶1);流速为1.0 ml/min;荧光检测Ex=310nm,Em=480nm。结果表明:异欧前胡素在家犬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室模型,吸收消除较快。

1.2.6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

HPLC-MS联用是将高效液相色谱仪与质谱仪用界面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仪器,实现在线检测[12]。HPLC-MS法具有高度的专属性,对多数药物的检测灵敏度超过其他分析方法,使定量测试速度显著加快,可以对混合物中的微量组分进行分析,已成为药物分析中的主流技术。如张蕾等[13]用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血浆样品经氯仿液-液萃取后,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10:90)为流动相,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单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选择离子检测(SM)方式进行检测。该法快速、灵敏、专属、适用于同时测定生物样本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血药浓度。

HPLC-MS联用法对不同的药物分子,随着离子化程度的难易其检测灵敏度存在很大差异。对有机碱药物的灵敏度最高定量限可达ng/ml或更低;对酸性、中性药物的灵敏度依次降低;对烃类化合物则没有信号响应,这是该法应用的最大局限[14]。

2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的基础是免疫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结合物。这种结合是疏松、可逆的,利用样品中待测药物与标记药物之间的竞争,使标记药物从标记的抗原-抗体结合物上被取代,其取代量与加入的待测药物的量相关,通过测定被取代的标记药物来定量分析待测药物。主要包括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免疫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操作简单,适用于对大分子物质的检测,但对于许多内源性相似物质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曲静伟等[15]采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地高辛的浓度,结果表明:在成年患者中84.6%例次的血清地高辛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0.5~2.0 ng/ml),7.5%例次超过中毒浓度,7.9%例次低于最低有效浓度。可以得到对于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成年患者,地高辛的日剂量不宜大于0.25 mg/d。

2.1 放射免疫法(RIA)

放射免疫法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方法,研究机体对抗原物质反应的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RIA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取样量少,简单易行,可广泛用于体液及组织微量激素、蛋白质、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测定。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测定中也有较好的应用。如刘曙光等[16]应用了放射免疫测定法来测定口服黄夹次苷甲、乙和黄夹苷后的药代动力学。

2.2 酶联免疫法(EIA)

[17]EIA由于标记物的多样性,使其应用范围更广且无同位素污染。在均相酶免疫测定中,因不需分离使操作更方便、快速,广泛用于抗生素、抗癫痫药、平喘药、心血管系统药等多种药物的测定和药物滥用的监测。

3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Isotopic tracer method)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同位素示踪所利用的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性核素)及它们的化合物,与自然界存在的相应普通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是相同的,只是具有不同的核物理性质。因此,就可以用同位素作为一种标记,制成含有同位素的标记化合物(如标记食物,药物和代谢物质等)代替相应的非标记化合物。

3.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放出特征射线的核物理性质,就可以用核探测器随时追踪它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放射性同位素与其它测定方法联用可以很好的完成中药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不仅灵敏,测量方法也简便易行,能准确地定量,定位且符合所研究对象的生理条件等特点,但放射性同位素法对环境有污染,因而实际应用较少。

3.2 稳定性同位素标记法

稳定性同位素虽然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它与普通相应同位素的质量之差,通过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核磁共振等质量分析仪器来测定。但稳定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其灵敏度较低,可获得的种类少,价格较昂贵,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4 微生物法[18]

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复方制剂,如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大黄牡丹皮汤剂等,可以利用微生物法测定体液样品的浓度,然后拟合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潘嘉等[19]采用抑菌效应法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

上述测定方法多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在某些情况下,有效成分可以代表中药复方,但大多数情况下中药复方中的成分复杂且不清楚,单一成分不能完全代表其作用。现在有很多人测定多种单体成分的血药浓度以避免脱离中医药整体观念思想,但是这种方法耗时耗力也并不一定能代表所有成分。为了更好的研究中药复方的药动学,中外学者提出了很多假说[20],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证治药动学”新假说[21],“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新假说[22],“辨证药动学”假说[17],“中药胃肠药动学”[17]和“血清药理学”[23]等。但这些假说都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的说明问题。

研究中药制剂的药动学是中医药发展的趋势,对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和中药走向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能更好地为中药药代动力学服务,发展更高效、更灵敏的测定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跃辉,杨永华.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04,20(2):66.

[2]厉将斌,李海松,张 壮.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评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6):51.

[3]曹蔚,李教社,宋玉乔,等.红花黄色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53.

[4]周继红,袁倚盛,杨俊伟,等.高效薄层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大黄有效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1995,15(6):36.

[5]贺浪冲,张阿慧,朱周才,等.固相萃取-薄层扫描法测定血清中青藤碱浓度[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2):110.

[6]郭 军,黄 熙,王骊丽,等.GC-MSD法同步测定人含服速效救心丸后血中冰片、川芎嗪含量[J].中草药,2003,34(8):730.

[7]杨赴云,王景田,金有豫.银杏内酯A、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41.

[8]李淑芳,吴秀君.HPLC法在中药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1):36.

[9]李向阳,苏效东.大鼠血浆中龙胆苦苷的检测[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4,24(1):12.

[10]Kotani A,Kojima S,Hakamata H,et al.HPLC with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to examin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baicalin and baicalein in rat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a Kampo medicine Anal Biochem[J].Analytical biochemistry,2006,350(1):99.

[11]孟宪生,王海波,曹爱民,等.羌活提取物中异欧前胡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1069.

[12]孙毓庆.分析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1.

[13]张蕾,王志伟,廉建伟,等.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8,43(8):843.

[14]钟大放.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4) :44.

[15]曲静伟,董文雅,洪中立.地高辛的血清浓度监测和剂量探讨[J].现代实用医学,2005,17(9):560.

[16]刘曙光.黄夹次甙甲和甙乙的放射免疫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1987,22(10):730.

[17]郭立玮.中药药物动力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06,289,297.

[18]伍小波.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药,2004,6:51.

[19]潘 嘉,王家葵,邹文俊,等.抑菌效应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4):18.

[20]周丽娟,许利平,陈慧娟,等.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常用方法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1041.

[21]黄 熙,臧益民,夏 天,等.试论“证治药动学”新假说[J].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4,10(6):43.

药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药剂学;案例式教学法;基于问题式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9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26-03

药剂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均极强的学科。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需有多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又需与实际密切联系,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极大挑战。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综合应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目前,在药剂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尝试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CBT)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剖析组织教学的方法[1]。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药剂学这样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

在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章时,我们选用了曾发生于本省的药害“欣弗事件”为典型案例,以该案例为主线,组织、展开教学,既较好地阐明了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起到了警示作用。

“欣弗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因未严格按生产工艺操作导致药品不合格所产生的药害事件。2006年8月,国内多地相继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了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欣弗)后,临床出现胸闷、心悸、寒战、肝肾损伤、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有多人死亡。经SFDA查证,这是由于厂家在生产中未严格按工艺参数灭菌,私自降低灭菌时间,增大灭菌柜载量,致使制剂灭菌、热原等项检验均不合格所致。

在确定了教学案例之后,我们按以下方式组织了“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章的教学。①预习教材:同学预习教材相关内容,重点了解注射液制备工艺过程及灭菌制剂安全性保障措施;②资料检索:同学网上查阅“欣弗事件”及其他有关注射液安全事件的信息;③课堂讨论:重点讨论“欣弗事件”的主要教训及保证灭菌制剂安全性的措施、意义;④教师评论:根据教学要求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概括、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

通过以该案例为主线展开教学,与传统的单纯讲授教学法相比,不但较好地使学生掌握了灭菌制剂安全性保障措施,树立了安全第一的观念,理解了严格执行灭菌技术各项参数的重要意义,还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举一反三地应用知识。例如在讨论中就有同学提到“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及“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等药害教训,使同学们从注射液的澄明度、辅料等各方面进一步认识保障灭菌制剂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并比照不同药物特点,如氧化性、pKa等性质,分析工艺关键点,选择更为适宜的制剂方案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比较枯燥、抽象的技术参数的理解,如热原的危害及去除方法等。

2 基于问题式学习法的应用

基于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于上世纪50年代始用于医学教育,现已成为一种较为多用的教学方法[4]。该法有益于营建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通过讨论分析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克服、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为主的“填鸭式”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5]。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各类制剂介绍基本上按照配制理论制剂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过程展开。若按传统授课方法逐一讲解,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内容繁杂、信息量过大,难以掌握重点内容,也会使讲课内容单调,课堂氛围沉闷,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药剂学的固体制剂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常用剂型颗粒剂、胶囊、片剂等的制备工艺都有药粉的混合、制粒、分剂量等过程,而这些过程都涉及粉体学理论。因此,粉体学理论是学习掌握的关键,自然应当作为固体制剂的教学重点;而教材中粉体学相关内容却在“药物制剂形成理论部分”中独立成章,这就容易造成学生难以融会贯通,更因缺乏具体、直观的实例而增加了对相关理论理解上的难度。

为此,我们采用了PBL教学法,在讲完固体制剂的相关内容之后,向同学提出“粉体制剂有哪些特性?它们在固体制剂制备中有何种意义?”、“在固体制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等过程中的注意要点里,有哪些可以用粉体学相关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总结教材相关内容,开展讨论交流,使同学们对粉体学的概念,粉体的特性如粒径、形态、比表面积、密度、孔隙、流动性、湿润性等以及微粉化技术在各类制剂中的应用等内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再经教师总结、概括,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固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有了深入理解,对知识的应用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使学生学会了在内容繁多的知识中,把握重点和关键知识的方法。对药剂学中一些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难懂及涉及面较广的章节,尤其是物理药剂学相关的制剂形成理论等内容,如溶液理论、表面活性剂应用等,我们也试用了PBL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听课、得出问题的初步答案,再通过讨论交流,弄懂知识要点,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完善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参与、引导讨论,倾听学生的见解,发现带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在归纳总结中加以详尽解答[6]。

3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前该课程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滞后,多数实验项目属于验证性实验,单调的操作程序和末试先知的实验结果,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无法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 Teaching)是一种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教学法。该法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历亲为,进行科研式的探究性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7]。该院在近年改革药剂学实验教学时,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在针剂制备实验中,我们选用维生素C针剂制为实验内容,该品种具有易氧化、不耐高温,制备过程中易分解破坏的特点,在处方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需要尽量减少成分的氧化[8]。针对这一关键点,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处方和实验方案,在常用抗氧化剂中选择最适抗氧化剂及剂量,确定灭菌工艺条件等重要内容,完成试验设计书面方案,提交老师审阅,指出优劣,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全过程。这种实验一改“老师做,学生看”的沉闷局面,整个实验完全由学生担当主角,教师只适时地起引导、提示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都能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认真复习理论课内容,认真检索有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提出质量较高的设计方案。比如,很多同学都能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抗氧化剂的作用与溶液的pH值相关,维生素呈酸性,宜选择偏酸性的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在实验过程中,也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并用“正交法”摸索出维生素C流通蒸汽灭菌的最佳条件(100 ℃,15 min),求出其降解速率常数。

初步的实践表明,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较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条件和方式,给学生预留下较大的思考、探究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实现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起到传统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4 直观教学法的应用

药剂学是一门工科特色很强的课程,这对药学专业理科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由于生活经历的局限,使学生对教材中许多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增加直观教学法(Visualization Teaching)运用的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素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较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首先,教学中我们尽量增加实物的演示。比如,讲授药物制剂时,将相关药物制剂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传看,在通过简要讲解、比较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普通片剂、糖衣片、含片以及颗粒剂、粉剂等类似制剂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分别讲解剂型定义、特点、质量要求等。同时,还可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阅读制剂包装上的标签和药物说明书,增加学生对药物的全面认识。这样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可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已有的制药设备,是进行药物制备工艺教学的可行的直观教学法。面对压片机、颗粒机、包衣机等讲解片剂制备工艺,面对灌封机、真空泵等讲解针剂制备工艺,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从而全面理解制剂工艺的全过程。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感性的材料后,建立起正确的表象,进而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成正确形象,才能更好理解事物本质和规律。一步沸腾制粒机、流化床干燥机等制剂仪器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药剂新工艺的运用和新仪器的基本原理。

充分利用教学中的素材,应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利用本校已建立的网络资源,制备多媒体课件,是直观教学的新发展趋势。尤其是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可以更形象、仿真地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例如,在教学中,我们把一些制剂的工艺流程如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等,及灌封机、滚动式包衣机、流化床制粒机等设备内部构造、运行机理等,以flas形式进行讲解;对各种制剂的特点、辅料、工艺、质控等主要内容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以利学生比较、记忆。制备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降低了学习难度。

5 体会

初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新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所欠缺优势,应用适当,对提高药剂学的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确有极大的益处。

①新教学法较好地确立了教学中的“学生中心地位”的理念,使师生关系、作用与传统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加工者、应用者;而教师也不再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②新教学法更着重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开放的环境和活泼的氛围,形成一种基于问题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功课、检索资料、听课复习,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③新教学法更依赖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如预习中的阅读思考能力,信息检索中的总结分析能力,讨论中的交流表达能力,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协作中的团队精神等。新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会学、会想、会做、会讲”的能力,改善和克服了传统教学造成的“高分低能”弊端。

但也应当看到,新教学法需具备一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①新教学法尤其是PBL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需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之后才能实施,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②新教学法需组织者预先有严谨的设计,如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具典型性、针对性;PBL法中问题的提出,探究法中课题的选择,应切合学生知识面的实际,过深、过浅均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③新教学法要求组织者有较高的组织、指导、驾驭、总结教学过程的能力和技巧,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既生动活泼又不离教学主题;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始终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

总之,新教学法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敦促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周川,主编. 简明高等教育学[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5.

[2] 宋马林,金露,余华银. 案例教学法述评:基于文献统计的视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2): 121-125.

[3] 张俊.案例教学法常见问题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0): 176-177.

[4] Kaufam DM, Mann KV. Basis science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nventional carricula[J]. Medical Education, 1997, 31(3):177.

[5] 马少华,应志国. 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10):109-110.

[6] 臧伟进,王渊,刘进军,等.医学课程整合背景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J]. 中国药理通讯, 2012, 29(4): 17-18.

[7] 王琪, 王慧, 宫杰. 探究式教学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6): 784.

药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钙;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of rivaroxaban, and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between rivaroxaban an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in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after joint replac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10 artificial hip joint and knee joint replacement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preoperativ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screening, which showed no DVT in both lower limb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received rivaroxaba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received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for anticoagulation. In 1 week after treatment,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applied to detect blood flow condition and DVT in lower limbs. Comparison was made on occurrence of DV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receiving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Result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as applied for the 110 cases in 1 week after operation. There were 27 cases (24.5%) with DVT. Incidence of DVT was 18% (9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0% (1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Rivaroxaban;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calcium; Artificial joint replacement; Deep venous thrombosis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骨科关节置换手术的术后常见并发症[1]。目前, 多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 其临床疗效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可, 但其存在出血等安全风险 [2]。利伐沙班能够高度选择性和可竞争性抑制游离和结合的Χ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的活性, 以剂量-依赖方式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3]。基于此, 作者将利伐沙班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并探讨其安全性,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 年 1 月~ 2014年 10 月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10例, 其中行髋关节置换 57例61髋(男32例35髋, 女25例26髋), 行膝关节置换 53 例58 膝(男24 例26 膝, 女29 例32膝);年龄40~85岁, 平均年龄63.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为了保证本研究的科学性, 110例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操作, 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均相同。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商品名:速碧林, 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 国药准字J20090006, 规格:0.4 ml:4100AXaIU/支), 4100 IU/次, 皮下注射, 1次/d, 术后12 h开始用药, 以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术后6 h口服利伐沙班(Bayer Schering Pharma AG, 注册证号H20100465) 10 mg, 后1次/d, 10 mg/次, 连服10 d, 且2次/周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有无药物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

1. 3 观察指标 在手术前1周进行双侧下肢彩超, 然后在术后做1次彩超(1周内), 如果是深静脉血栓则检查结果应该呈阳性。临床上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每天观察双侧下肢是否有明显症状:肿胀、疼痛、肤色异常、触痛(腓肠肌)、静脉回流障碍、Hoffman征、皮肤温度升高。DVT的定义:通过彩超显示具有深静脉血栓或者虽没有检查出深静脉血栓但患者下肢伴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还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并且需要治疗的都可以定义为DVT[4]。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心电图, 记录手术切口引流量、出血倾向(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分别于术前、术后及疗程结束3个时间节点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于抗凝管内, 在4℃条件下以3000 r/min高速离心10 min, 取血浆保存于-70℃的冰箱中待测。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水平, 试剂盒由上海硕日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DVT发生情况 对照组中DVT 18例(30.0%), 腓静脉中形成16例, 发生在N静脉2例;出现临床症状7例(11.7%)。观察组中DVT 9例(18.0%), DVT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引流量比较[(325.62±27.82)ml VS (463.62±37.39)ml],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74, P

2. 3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 骨科手术后下肢制动患者的DVT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弹力袜、足底静脉泵及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主要有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等, 虽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但是仍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5]。因此探寻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利伐沙班又名拜瑞妥, Xareho, 本品可直接抑制因子Χa, 抑制凝血酶的产生和血栓形成。用于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 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本品为新型的小分子口服抗凝药物。Χa因子是血凝级联式酶促反应的调节剂, 促进血栓形成, 它催化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一分子的Χa因子可以催化产生上千个凝血酶分子。因此对Χa因子进行抑制能产生有效的抗凝作用。基础筛选试验表明本品能高效地、选择性地、直接地抑制Χa因子(IC50=0.7 nmol/L;K1=0.4 nmol/L), 临床前试验表明在动物模型中本品也表现出显著的体内抗凝活性, 约在口服后3 h出现对Χa因子的最大抑制作用。本品对Χa因子的抑制作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浓度在20 μmol/L以下不影响其他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胰蛋白酶、纤溶酶、FⅦa、FⅨa、FⅪa、尿激酶和活化蛋白C), 对Χa因子的选择性大于上述丝氨酸蛋白酶的10000倍。在大鼠血浆中, 本品在0.30~0.49 μmol/L的浓度下能使PT延长为原来的2倍。低浓度下(0.23 μmol/L)同样能延长人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在麻醉大鼠的动静脉瘘模型中本品对血栓重量的减少依赖于剂量, ED50为1 mg/kg(静脉注射)和5 mg/kg (口服)[6]。

有研究对108个健康男性白种人(19~45岁)参与本品的单剂量、单中心、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剂量渐增型试验。受试者单剂量L1服本品(1.25~80 mg)或安慰剂, 另外, 在一个交叉设计试验中有一组受试者口服两种剂量的本品(5 mg的片剂和口服溶液剂)或安慰剂。口服本品5~80 mg后, 约2 h达到血药浓度峰值[7]。中位峰值时间(tmax)为112 min (5 mg)和120 min (80 mg)。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446~32981 μg/(h・L)。峰浓度(Cmax)为72 μg/L(5 mg)~316 μg/L(80 mg)。10 mg以上的剂量, Cmax和AUC的值以低于与剂量呈正比例的程度增加。终末相半衰期(t1/2)为4.2~17.4 h。口服本品1.25 mg后约有摄入剂量的40%通过肾脏以原型物排泄进入尿液, 但在60 mg和80 mg的剂量下只有摄入剂量的10%以母体药物的形式排泄进入尿液。

有学者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探讨了食物对利伐沙班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食物存在的情况下, tmax延迟1.25 h, Cmax和AUC增加;较高剂量时, 个体间差异缩小。与基础值相比, 利伐沙班使空腹状态下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0 mg时延长44%, 20 mg时延长53%), 餐后则分别延长53%和83%。进餐后给予, 达最大PT的时间延迟0.5~1.5 h, 与食品的类型无关。有关药物同时应用雷尼替丁或抗酸药, 利伐沙班的Cmax和AUC无明显差别。建议新近的抗凝研究集中在抑制凝血系统中关键酶的合成口服药物上, 特别是抑制因子Χa的药物, 因为因子Χa在凝血瀑布中起重要作用。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的口服药物, 可直接抑制因子Χa, 临床上可用来预防和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它是一种针对因子Χa活性部位的小分子抑制剂, 动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显示其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最近在全髋和膝关节置换患者中完成的临床试验表明, 利伐沙班(2.5~10 mg, 2次/d)的效果和安全性类似于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enoΧaparin)。利伐沙班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以吸收迅速为特点, tmax为2.5~4 h, 多次用药后的半衰期为5~9 h。根据目前可得到的资料推测, 空腹或餐后应用皆可。

在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方面,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将利伐沙班与强效CYP3A4诱导剂(例如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或圣约翰草)合并使用可能导致利伐沙班血药浓度降低。合并使用强效CYP3A4诱导剂时应谨慎。18岁以下者不宜使用。肌酐清除率为15~29 ml/min, 不伴有凝血异常的中度肝损害的肝硬化, 伴有出血风险(如出血障碍、严重动脉高血压、胃肠溃疡性疾病、血管源性视网膜病、近期颅内出血、脊柱内或脑内血管异常、近期接受脑、脊柱或眼科手术), 接受脊柱或硬膜外麻醉或穿刺者慎用[8]。可以引起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 氨基转移酶升高;少见脂肪酶、淀粉酶、血液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升高;罕见结合胆红素升高(伴或不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综上所述, 利伐沙班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及溶栓的效果, 用于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效果显著, 其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钙, 且其在出血风险方面要优于低分子肝素钙。

参考文献

[1] 汪庆平.消栓通脉丸防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复发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4):134-135.

[2] Geerts WH, Pineo GF, Heit JA, et al.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Chest, 2004, 126(3 Suppl): S338-S400.

[3] Piovella F, Wang CJ , Lu H, et al. Deep-vein thrombosis rates after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Asia. An ep idemiological study based on postoperative screening with centrally adjudicated bilateral venography. J Thromb Haemost, 2005, 3(12):2664-2670.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2008, 23(3):235-236.

[5] 陈利媚, 黄秋苑, 吴红华.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5):60-61.

[6] 杨礼庆. 口服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 29(4):260-263.

[7] 李佩佳, 高玉镭, 王东辰, 等. 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2, 20(11):998-1002.

药理学研究方法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的患者214例,年龄为28~65岁,平均(43.1±21.9)岁,其中男128例,女86例。将所有患者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列为对照组107例,偶数组列为观察组10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每日1次,疗程10 d。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再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0 d。医护人员在静脉滴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滴注期间要随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减轻患者血管疼痛,滴注后要追踪患者的临床反应。治疗期间经医护人员果断、快速、有效的处理,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的临床症状比较

患者在静脉滴注过程中的临床症状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疼痛、局部红肿、静脉炎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患者在静脉滴注后的不良反应比较

患者在静脉滴注后的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发热、胃肠道反应、继发性出血、头疼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前列地尔在改善患者心脑血管循环的同时,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例如血管疼痛、局部红肿、静脉炎、发热、胃肠道反应、继发性出血、头疼等。前列地尔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运转系统制剂,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前列地尔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血管,产生5-羟色胺和缓激肽,引发对血管的炎症和疼痛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其不良反应也会越严重。对照组采用滴斗入药,其局部药物浓度必然大于观察组的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情况越发明显且严重。

为了预防和控制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①心理护理:用药前,医护人员要为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药理和不良反应,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与患者进行交流,对其进行安抚[4-5]。②血管保护: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需要选取较粗的血管,经常更换输液部位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持续刺激,避免发生渗出性血管炎症[6]。如果出现穿刺部位血管疼痛,医护人员要立即给予处理,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疼痛[7]。在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减少对患者血管的再次伤害[8]。③棉片配制:丁卡因的浓度不要过高,医护人员要避免将棉片直接覆盖在患者血管的穿刺点位,尽量选取远心端。棉片的面积不要过大,使用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湿润。④滴速设定:由于药物会引发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可以设定滴速为30滴/min[9],尽量减少血管内药物的浓度,经常对进行巡视,观察其穿刺部位和患者的状况,减少疼痛的发生。

对于不良反应的处理,医护人员要使用50%硫酸镁湿敷患者的红肿部位以减轻疼痛,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机体局部组织的水肿消退。本次研究也表明,现用现配前列地尔注射液时,需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滴注方法可以起到稀释药物浓度的作用,减少其对人体产生的疼痛伤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