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量经济学发展

计量经济学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量经济学发展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品市场;经济发展;经济指标

一、艺术品市场发展概述

笔者经过对于艺术品市场的深入调研发现,在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文化产业链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艺术体验与感受,同时也是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为人民带来精神的享受,同时也还有巨大的收藏价值。此外在统计数据中表明,国画市场对于整个艺术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规划市场的交易额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额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油画是心境板块,但相对来说我国的国画仍然是处于较为稳定的比重。

二、艺术品市场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于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经济指标与艺术品市场之间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存在着正比关系,二者密切相关。在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笔者发现,经济市场的繁荣会为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最为直接的表现便是艺术品交易额度的提升,也为艺术品的升值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而当金融市场呈现出较为萎靡的状态时,艺术品市场也会遭到一定的打击,现金流量则会极大的降低。

三、艺术品产业链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总额已经从2009年的1201亿元经过三年的时间逐步上升到了2130亿元。

(一)增加艺术品消费的需求

艺术品产业链的发展为艺术品的消费需求的提高带来了更大的刺激,艺术品产业链的不断繁荣会导致艺术品供给大于艺术品的需求,从而会造成艺术品的价格会降低。在此基础上,由于人们的购买力逐步上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人们在发展过程当中对于艺术品消费的需求的增长逐步上升,反过来又推动了艺术品产业链的发展。根据笔者的统计显示,在2014年的北京一家展览馆中的相关数据,有89%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成交价格在6万元以下,这一项数据表明,当前艺术品市场已经不再是高端的代名词,逐渐的成为平民化人们日常的一种生活需要。清明的价格带来了需求的进一步增长。

(二)拉动艺术品投资需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当中,仍然对于投资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投资的选择也更加丰富。为了更好的提高手中现有资金的使用价值,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艺术品投资日益成为投资者的偏爱。通过对近10年来艺术品市场的成交额的调查显示,艺术品资产的收益率远远大于股票的收益率,艺术品市场极高的利润,使得许多投资者选择将自己的资产投向艺术品市场,投资需求的增长也进一步推动了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三)带来更多的间接效应

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不仅仅直接带动了投资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其他诸多领域的发展,艺术品市场是凭借着金融资本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其产业链上必然会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在艺术金融产业,艺术文创产业等等方面都能够带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與此同时艺术品市场的不断繁荣还推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提升了我国文化的竞争力,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四、推动艺术品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增强电商平台功能

随着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的衔接。利用互联网平台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相关的竞拍等一系列交易活动,既能够扩大相应的交易规模,同时也能够带动物流等相关一系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在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断的加强相关的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为精英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金融服务平台能够有效的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融入更多的资金。通过建立平台数据库以及第三方的解决系统,从而保证艺术品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改变过去过度投机现象的频繁发生。

(三)加强市场环境建设

不断的完善相关的市场环境,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发展氛围,通过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市场评估以及相应的鉴定机构,保证市场信息的对称性能够为艺术品市场的合理交易以及其他相关事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要保护艺术家的合法权益,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文化创新方面提出更多的激励政策,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束语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徐硼,罗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财会月刊,2018(18):105-112.

[2]龚聪颖.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第2篇

为把党对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巩固和发挥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__]126号《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要求,我们以粮食产业项目建设为中心,项目为载体,确立20__年为“项目建设年”,推动粮食产业升级改革。粮油中心库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结合网点布局调整,举全系统之力,选择项目重点投入,实施“212”工程,永安和小纪粮管所扩建和改建成仓容量3万吨以上的中心粮库,在宜陵由总公司与天一油脂公司共同新建一座1.6万吨的储油库,总公司与天一油脂公司联合建设万吨级食用油储存油库1座,新建粮食干燥处理中心2个,以进一步提高全市的粮油收储能力。同时积极争取沿江粮食物流园区项目,为实现粮食经济的跨越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一、关于建设粮油中心库的必要性

1、建设粮油中心库是仓储设施更新改造的需要。目前,全市现有35个基层粮管所理论仓容量近20万吨,网点分布散、规模小,单位仓容量最小的几百吨,且绝大部分为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不高,仓型基本是付货仓、简易仓,收储能力较弱,且破损严重,完好率不足50%,20__年、20__年曾连续两年因仓容不足造成农民卖粮难问题。这既不适应大市场、大流通形势下的粮食购销,也无法保证储粮安全。我们将结合粮油中心库的建设,对现有的存量资产进行整合,聚合资源优势,优化网点布局,提高设施的完好率,从根本上改变我市购销企业仓库小而散且质量差的格局,建立以储备库和粮油中心库为骨干支撑、其它企业为补充的粮油购销网络,扩大全市的收储能力,保证全市粮食流通的正常需要,避免我市出现农民卖粮难现象。同时,建设粮油中心库也是提高保粮技术水平的要求。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粮食保管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同步,由于设施陈旧,许多先进的储粮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应用,我市现有的仓储设施和技术难以满足安全保粮的需要,客观上制约了粮食保管水平的提高。高起点地规划建设粮油中心库,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加快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我市整体的科学保粮水平。

2、建设粮油中心库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今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要求建设一批骨干收储库点,完善粮食流通体系。20__年,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也提出 “各地要加快构建集仓储服务、综合运输、粮食加工制造、信息集散等现代物流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形成安全、高效、集约的粮食流出与流入通道。加快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关键节点和配套中心粮库建设”的目标。20__年4月颁布的《扬州市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已将永安、小纪、宜陵、丁沟等中心库纳入建设规划。近期,国家为扩大内需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这对我们上争项目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3、建设粮油中心库是提升粮食经营效益的需要。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制定出台了《中央储备粮承储资格审核认定暂行办法》,要求储备粮承储企业必须具备3万吨以上的仓库条件,方可从事各级储备粮的储存业务。目前,我市只有真武储备库符合规定。从真武储备库运行情况看,每年为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上海市粮食局等代保管各级储备粮2.5万吨左右,仓库利用率100%,年收益100万元以上。近几年,我市与中储粮总公司、中粮集团及上海、福建储备粮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信誉度好,完全能够承接更多的储备粮代储及轮换业务,但因仓容条件不达标无法实施,客观上制约了行业的创收途径。粮油中心库的建设将大大缓解这一矛盾,有利于扩大各级储备粮的储存规模,改善全行业的运行质态。

4、建设粮油中心库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快粮食物流中心的建设,力度大、投入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就我市周边县市而言,已经对我市的粮食产业发展形成压迫之势,宝应投资近亿元建设仓容10万吨规模的粮食物流园,已形成良好收益,高邮市现有3个储备库,另新建了4个中心粮库,骨干粮库占相当比重。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快粮油中心库的建设步伐,否则我们的粮食市场将逐步萎缩或被蚕食,国有粮食主渠道作用将难以有效发挥。

5、建设粮油中心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粮油中心库建成后,在承担本市××吨地方储备粮油保管、轮换、供应任务的基础上,可为其他社会主体代收储各种性质的储备粮、贸易粮,在本地粮食市场出现价格波动和供求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按照粮食权属经相关方面批准后优先供应本地市场,同时延伸粮食产业链,扩大本地粮油企业加工量,增加原粮就地转化率,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20__年年初的实践证明,尽管全国成品食用油市场出现价格暴涨、供应紧张的局面,我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天一油脂集团在关健时刻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由于骨干企业的支撑效应,我市及周边地区的食用油市场供应未出现脱供断档现象,保持了基本稳定,得到了省市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二、关于建设粮油中心库的可行性

对拟将在3个库点建设粮油中心库,我们除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外,还邀请省粮食科研设计院有关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从网点设置、粮源状况、交通优势、地质基础等诸项条件来看,粮油中心库建设完全可行。

一是布点合理。拟建的永安中心粮库除位于产粮区这一优势外,还可辐射到高邮周边毗邻地区,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对稳定粮食市场秩序起到保证作用;小纪中心粮库处于产粮腹地,也可进一步整合周围的宗村、富民、吴堡、高徐、华阳等粮库资源,改善流通条件,满足农民的 售粮需求;在宜陵由总公司与天一油脂集团联合建设1个1.6万吨中心油库,天一公司是扬州乃至苏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食用油生产厂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油库的建设既可作为苏北地区最大的食用成品油储存基地,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用于应急保供,也可作为天一油脂集团的配套设施,扩大企业的生产储存能力,促进其做大做强。

二是交通便利。永安中心库地处省三级航道盐邵河沿岸,水路条件十分优越,船舶年通行能力500吨以上,且装卸费用十分节省;拟新建的小纪中心库地处野田河边,向南可直达长江,距省道安大公路2公里,交通辐射面广;天一公司南有328国道穿镇而过,北倚新通扬运河,船舶常年通行吨位在700吨以上,并拥有专用输油管道及货物装卸码头,形成水陆交通立体网。

三是土地条件具备。永安中心库在原永安粮管所基础上实施扩建,紧邻库区有可建设所需的非耕地,也没有大规模的拆迁;小纪中心库的建设,我局将和小纪镇政府合作,结合小城镇建设,退镇进郊,采取土地等量置换的办法,易址新建;中心油库建设所需的土地,目前厂区内闲置土地可以满足要求。

四是收益保证。2个中心粮库既可作为一线收纳库使用,保证农民售粮需要,参与企业的正常购销活动,也可为其他主体实施代收代储,获得相应的保管费用,增加创收渠道;中心油库可向中央储备粮公司争取储备油计划,保证收益。

另外,拟在储备库、丁沟粮管所2个库点新建粮食干燥中心,十分必要。目前,我市所有基层购销企业没有一座粮食干燥设备,在收购季节遇到连续阴雨,农民收割的粮食无法及时干燥,造成粮食霉坏变质,产生不应有的损失,影响了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20__年夏粮收购期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国家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一方面农民手中的粮食由于无法日光暴晒,水份达不到国家规定收购标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无法收购;另一方面农民余粮销售无出路,卖不出,客观上影响了粮食流通;同时不利于粮食保管,原粮水份高,在食用安全上留下隐患,影响放心消费工程的建设,无法保证消费者的粮油食品消费安全。

三、关于投资规模、资金筹措方案和建设工期

对粮油中心库三个项目的建设总投资约在7000万元,建设所需资金一是通过存量盘整1500万元;二是向农发行申请贷款和与合作单位融资3500万元;三是项目上争20__万元。项目建成后,将由总公司在经营收益中逐年偿还建设贷款。项目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要求进行,在获得政府批准、相关部门立项后立即启动,预计总建设工期为一年,永安中心库力争在秋粮收购前完成,其它20__年底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四、建设过程中有关政策扶持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测量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市场经济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带来的影响

市场经济对我国教育的事业是巨大的,中职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中职教育改变了以往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开始着手培养更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积极影响。以往中职教育在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往往走的是单一化的培养路子,在课程设置上多是一些基础课程,包括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等基本知识,但是这种课程往往专业性强,但是实用性差,培养出来的测量人才很难适应各项建设部门的实际工作。这就使得中职学校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主动寻求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培养具有较高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极大地推动了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变革,提高了其教学质量。

(2)市场经济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不良影响。市场经济带来了先进的观念,来带了一些不健康的观念。一些中职学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认为学习无用,在校期间挥霍学习的大好时光,不论是测量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都不积极,应付了事,造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双失”,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2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进行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秉承市场经济的先进理念和观念,对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部分进行调整,面向社会培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较高理论水平、过硬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改革上,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进行新旧课程的整合,适应市场新形势的发展

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相继涌现,这些新事物给传统的测绘事业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它要求中职测绘专业必须要进一步淡化专业的界限,继而拓宽专业面,增加新的课程内容。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及工程测量等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要增加以计算机课程和地籍测量为主的拓展课程,同时,还要增加以GPS、GIS、RS为主的现代化测量课程。要充实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促进新旧课程的融合,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体系。其次,要在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课程,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越来越多地用到计算机技术。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软件。再次,要增加其他与测量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除了需要用到专业的测量知识外,还需要用到各种工程制图知识、管理知识和概预算知识等。因此,要增加工程识图以及工程管理等课程作为配套课程。

2.2 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突出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特点

市场经济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空有满腹理论或者理论匮乏的“瘸腿”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要改变以往重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要拓展知识、延伸课堂,教会学生更多的操作本领。

(1)课堂知识传授和课内实习相结合。在工程测量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同时可以将各种能够携带的仪器带入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检测各种仪器的性能,进行各种数据的采集演练,让他们利用掌握的测量方法进行训练。这样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测量理论知识。

(2)采用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催生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青春期,敏感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将诸如多媒体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讨论教学、探究教学等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主动掌握测量知识。比如在讲解测量仪器的构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测量仪器各部分构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测量仪器,强化他们的记忆。

2.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成立测量小组,加强实践训练。按照每个班的人数合理划分测量小组,人数控制在四人左右,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操作仪器的机会。

(1)校内实训。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小组测量任务。比如在一个阶段的控制测量理论教学和仪器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进行控制测量练习。每个小组要按教师的规定上交测量实践作业。

(2)校外实训。可以将实际的施工测量任务作为野外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帮助他们以后更容易融入社会实际工作和岗位中。比如给学生布置道路测量的任务,并明确测量的要点,让学生完成控制点的高程测量、完成导线长度测量、完成水平角度测量、完成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并完成道路中线测量、管线测量等。通过实际的教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掌握实际测量方法。提高他们面对和处理实际测量任务的能力,让他们更能适应将来的工作。这种校外实训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面临的各种测量实践有相通之处,能够提高他们面对不同测量情况的适应能力。

2.4 给学生创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实习条件

中职学校要积极地与建筑企业或者工程测量单位合作,要给学生创造能够进行顶岗实习的条件。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必须要让他们熟悉实际的岗位操作条件。学校可以和建筑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他们跟随专业的测量团队到实地进行测量。学校也可以自主联系生产任务,让学生负责村镇的地籍测绘,让他们在实际的测绘实践中得到测绘综合能力的提升。

2.5 进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考核制度的变革,将评分标准量化

量化考核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种考核方式,将其应用到中职测量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根据测量工程技术专业特点确定考评制度。把考核分为课前预习考核、课中纪律校核、课后数据观测、记录和处理考核、实践考核、实习考核几大部分,并按照比例确定各部分考核比重,对学生每个学习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要适当增加实践和实习考核的比重,其考核分值要占到60%左右,提高学生对测量实践和实习的重视度,对于在实践和实习环节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进行加分奖励,有了考核的压力和激励,能够让中职学生正确对待实践和实习环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积极参加学校测量技能大赛的学生也可以给予加分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技能比拼大赛。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第4篇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校的普遍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陡增。大学生就业问题每年都是政府面对的棘手问题。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每年毕业季,这些新增社会劳动力都要涌向市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就业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如何从政策上支持大学生就业,使就业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已经成为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应该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以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本文将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就业难”、“供需失衡”、“地区失衡”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就业难。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日趋下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以每年50万的平均速度递增,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低靡使得就业岗位相对短缺。应届毕业生当年或来年都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比比皆是。他们有的到处投简历但都石沉大海,有的奔波于各大城市参加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屡败屡战,有的辗转于全国各地的人才招聘市场寻找被雇佣的机会。来自社会、家人和自身的压力让他们觉得迷茫。托关系找熟人,却成了当下除了考试之外最有效的就业途径。其次,人才的供需失衡造成“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技术性强、专业性强的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做。有的专业供过于求,无数同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同一个职位。有的专业供不应求,虽有相关专业毕业生但找不到技术到位的。再次,就是地区失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失衡导致地区性的就业失衡。经济发达地区人才过剩,基层贫困地区人才贫瘠。这种地区性失衡往往导致贫富进一步分化,带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恶性循环。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

高等教育在普及、扩招的同时,教育质量未能同步提升。中国的全日制本科教育课程内容大多过于空泛,重视理论体系,广而不精,缺乏实践结合。造成四年学习的知识不深入,没有实用性。大学的严进宽出,高考前备考为目的的填鸭式教学,进入大学后散漫的教学模式,都是大多数毕业生感觉学不到东西的原因。

人口基数大,国民经济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远不及新增劳动力数量。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学一般以16岁-64岁期间的人口为劳动适龄人口。中国一般规定男子16岁-60岁期间、女子16岁-55岁期间的人口为劳动适龄人口。劳动适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庞大的劳动力基数支撑了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庞大的劳动力、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考验。

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不够完善,宏观调控的效果不明显。我国出台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虽然不少,但作为一个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家政策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方面起到的调控作用还有待加强。

大学生自身的职业期望值过高,“高不成低不就”。伴随着精英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就一直居高不下。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起薪集中约有15%的人定位于4000元以上,而仅有不足3%的人选择1500元以下。而大部分的企业全部选择1500-2500元。部分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过高的期望值不可避免地让他们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

三、国家应该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以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注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在高薪、高待遇、高福利等的吸引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也在跟随经济发展方向,选择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寻求发展空间。而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急需人才的地区,却很少有人问津。国家要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力求东部西部的平衡,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城乡的平衡。于此同时,既要保证传统行业“后继有人”,又要鼓励毕业生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就业创业。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在保证发展的基础上做到可持续。

鼓励制定针对地方的就业指导政策,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就业状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度。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方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制定政策,吸引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缓解一二线城市拥堵,增加三四线城市及城乡就业吸引力。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初创小微企业。扩大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查显示,有30%以上的求职者更有意愿到小微企业就职,这种意愿在互联网、科技、金融、保险、中介等领域人才的比例更高。国家应采取简化审批、税收减免、研发奖补、项目用地、金融保险等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扩大其吸纳就业的能力。

鼓励“众创空间”,“创客空间”等创业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互联网+就业”,促进传统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把握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机遇,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发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有效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应用创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着力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计量经济学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作为经济管理类博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础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是以介绍、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辅以相应的数学证明推导和统计推断结果,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并以此刻画、分析、检验及预测现实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为主要内容。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博士研究生对于不确定的、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的认识和发现能力,特别是实证分析能力。国内众多高校都非常重视《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清华大学李子奈教授就《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及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2010)[1][2][3];厦门大学洪永淼教授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2007)[4];中山大学王美今教授等对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中的可信性和切适性问题进行了阐释(2012)[5]。南开大学张晓峒教授也多次讨论《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而笔者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过程中,由于其理论基础知识、学科专业需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探索适合学科特点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强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因此,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实践情况出发,分析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思路。

一、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级计量经济学》是跟随北美研究生教育体系所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质上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和应用性且要求较高的经济学类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伴随着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的是众多的统计分析思想和复杂的数学推导证明,因此要求前序课程应具备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中级计量经济学等课程的基础。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对于培养和训练经济管理类不同专业的博士生,运用数量方法和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确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是,多数博士生并不满足真正意义上《高级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基本要求,其学习的基础、专业背景和要求均不一致。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或硕士阶段学过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但在深度、广度和学习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另一类是根本没有接触过计量经济学,或者本科或硕士的专业不是经济类或管理类。面对这种情况,《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关于一些计量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处理,如果教师点到即止,不加以深化,对于已有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而言,学习没有新鲜感;如果讲解中偏重于方法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对于毫无计量经济学基础的博士生来说,认为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感觉压力很大,不知道如何应对。最终这两类博士生,都对高级计量经济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不佳。毋庸置疑,无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课程。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而言,对数学和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数学化的教学内容,大幅度的数理方法证明推导;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素质培养,使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有一定困难,感到与经济学课程有相当距离,对如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计量经济学教学过于强调数学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

应当说,《高级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管理类博士学历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现代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知识结构与基础的较大差异性,对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笔者以为,其教学改革,应在授课对象实际背景的基础上,从一级学科的理念切入,分别从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以到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目的。

(一)教学理念

笔者认为,适合于经济类各专业博士生教学实际的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理念依然是“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不同层次的计量经济学均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从教育思想和博士研究生教学目标去明确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应当强调是,计量经济方法是为解决经济问题服务的工具,方法手段要服从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数学根本不同之处。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数量规律,当然离不开数学和统计学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计量方法所提出的经济背景、离开了计量方法本身的经济学解释、离开了计量方法应用的经济对象,计量经济学只不过是一些无用的数字和符号。因此,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因此要树立“重思想、重方法、重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证分析能力”的教学理念。“重思想”是指重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思想,注重问题提出的经济背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思路,注重计量分析结果的经济学解读。对于高级计量经济的理论方法,重要的是提出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尽管《高级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证明过程是博士生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着重掌握的应该是思路,详尽的数学过程可以通过自学搞清楚,而思路则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思路是反映理论方法产生和发展的精髓,掌握思路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所在,才可能有所发展和创新。能否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博士研究生能力素质的具体体现,这正是我们《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重方法”是指重在用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不同方法(即“具体怎么去做”),重在各种计量方法怎样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高级计量经济学》在不同数据类型、各类设定、估计、检验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了庞大、复杂的方法论内容体系,而且新的方法论正在不断地出现。重方法就是要重各类方法的发展沿革与演变过程,关注其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和适应性的不断进化过程,并在重思想理念下予以明晰。“重应用”是指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计量经济方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各类方法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是重方法的重要要素。现有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Stata、R软件等),也在不断地吸取计量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前沿的成果,充实其内容。对于多数经济学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而言,应当能够正确使用分析软件,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博士生,应在编程方面有所训练,以实现其在方法论方面的探索需求。

(二)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实验教学、课程论文”三结合,从多方面提高博士生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应是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式或范式。“高级”是相对于中级和初级而言的,因此在课堂讲授环节就应突出“高级”特色。“高级”的特色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但是,笔者以为,无论高级、中级还是初级,教学方式应存在共性。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不同章节的讲授过程中,应当注重问题导向型的讲授方式,即从实际经济背景出发,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从方法论体系发展沿革出发,讨论研究问题的经济学背景和计量经济学特征,从各类计量经济方法的前提条件、适用性等方面提出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公式到公式,尽量用鲜活的经济事例说明问题的原由,使抽象的高级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具体化。通过实际经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体验计量经济学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即,问题导向,工具驱动。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博士研究生驾驭各种计量经济软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在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双重约束下,提供对教学理念和课堂讲授教学的有力支持。各类算法的计算机实现,在有助于对方法论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出新想法新思路。课程论文也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课程论文并答辩的教学方式。应当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也应在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这是因为,尽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其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方面,从深度和广度方面看,远远高于非博士研究生学历教育各个层次的学生,但是,在定量分析或数量关系分析方面,仍需要与其专业理论知识训练相匹配水平的训练。因此,通过自己选择研究题目、自己设计研究路线、自己收集数据资料、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自己撰写课程论文等多个要素层面的训练,应当达到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级计量经济学方法论,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前期工作基础等多种目的。

(三)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一级学科建设与学校特色相结合是精选《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基本定位。目前,国内外关于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组成。就其内容体系看,在不同的分类标志下,有着不同内容的名称称谓。例如,理论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经典与现代计量经济学、宏观与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同时,现代计量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各类分支。如何选择适合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博士生《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体系,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笔者认为,在《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1.一级学科和学校特色相结合原则。从高等教育长期发展角度看,笔者认同按照不同门类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路来设计《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就目前而言,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对象主体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下的不同一级学科属性下的各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生中,除数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外,多数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基本需求是在自己专业中应用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同时,考虑到高级计量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学中各一级学科与应用经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基本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进行取舍。不同学校应用经济学科有其不同的研究特色,因此,在高级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设计时,应凸显自身应用经济学方面特色。例如,以金融为特色的应用经济学,应在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内容方面有所显现。2.确保高级计量经济学的“高级”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特色,主要是指中级和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或是没有涉及,或是涉及了但仍需加深深度的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突出其发展前沿,使之成为名副其实“高级”计量经济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以为,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应主要在现代(或非经典)计量经济学中进行取舍。基本内容应覆盖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分析、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以及这些分支间的交叉发展方面等的内容。另外,专门的估计方法,非线性估计、广义矩估计、贝叶斯估计以及分位数回归估计等方法可作为这些内容的基础,也将涵盖其中。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不同学历教育层次中的计量经济学内容体系通盘考虑,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前提下,进行高级计量经济学中“高级”部分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3.“山峰”与“平原”结合的原则。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山峰与平原”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里的“山峰”,主要是指现代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前沿,“平原”主要是指成熟的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相关部分的内容,正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起源,现代计量经济学也是经典计量经济学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延续。例如,沃尔德(Wald)、拉格朗日乘数(LM)和似然比(LR)检验,应属于经典计量经济学中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在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的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支中,有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充与发展,形成具有不同用途的新型检验统计量和统计方法,成为现代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新内容。因此,“山峰”和“平原”两部分的内容,在不同授课对象中,依据其教学目标,统筹安排合适的教学比例和讲授方式。

三、结语

博士研究生《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一方面是以建立及应用计量经济模型为主要内容,强调应用模型的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侧重于建立及应用模型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另一方面则应讨论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一定程度上探究理论与方法的数理逻辑关系及证明推导。《高级计量经济学》不仅要使博士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核心———实证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拥有进行实证分析的思维,培养具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对于《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如果学生能够明白所讲授的内容,仅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学生能够对所讲授内容中没有讲到的内容产生更多的问题,才是《高级计量经济学》教学最大的成功。《高级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10,(2):69-83.

[2]李子奈,刘亚清.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J].经济学动态,2010,(5):22-31.

[3]李子奈,齐良书.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9):133-146.

[4]洪永淼.计量经济学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经济研究,2007,(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