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统计学;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企业采用了新的策略,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对于统计专业来说,改变发展策略,使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大数据背景的需求是其主要任务。目前,高校统计学专业逐渐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对专业建设进行了相关改革。

一、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现代统计专业的发展造成了新的冲击,要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了解大数据时代对统计专业所造成的影响。

(一)大数据时代使数据结构和数据性质发生变化

网络技术以及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等新的数据记录模式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不再依赖于抽样调查的记录模式,网站浏览、视频监控都将形成大量数据。传统的数据结构甚至是数据性质发生了变化。大量的数据信息对于需求者来说,如何甄别其可用价值成为关键。传统的数据可以二维表格显示和整理。但大数据时代所产生的数据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特征,往往包含了大量的音频、视频、HTML等。这要求大数据的收集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才能实现其价值。

(二)大数据时代要求统计分析方法和统计思维更新

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征为数据多且复杂,数据分析要求分析者对总体进行分析。在这一背景下,参数统计不再具有意义,假设检验法也随着总体分析而失去价值。数据的复杂化对传统大数据统计思维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要求统计者具有活跃的思维。只有对传统数据的改变进行分析,并且树立新的统计方法。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发展新策略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统计学专业的发展势必要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目前,多数高校统计学专业已经认识到大数据对于其发展带来的冲击。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策略,以及能够帮助统计学取得更好发展。

(一)加强统计应用性教学

根据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总体分析特征,数据分析人员应掌握全面的分析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致力于培养实践分析能力,提高数据和资料收集能力,并且培养其强烈的数据价值观,使其能够从众多数据中找到所需的。另外,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增加大数据统计内容,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的结构特点,实施资料透视化教学,提高分析者对复杂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培养大数据统计思维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新的统计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即强调数据分析实践能力的提高。统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数据分析者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区分,从而整理有效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不仅要以传统的平均思维、动态思维和变异思维为基础,还要注重基于整体分析的大数据思维。另外,还要培养数据分者的复杂性思维,以应对复杂的数据库。总之,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分析者具有全面的、创新性的思维。

(三)强化基础性统计知识

统计学自身具有复杂性,其改变多且抽象。基础的统计知识是进一步掌握大数据分析思维的基础,可见学习基础性统计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应该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使复杂的数据统计清晰化、简单化。结合具体的案例使数据分析者正确认识统计概念、掌握统计原理和方法。此外大数据分析不再是一种专业,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技术,这要求我们将大数据分析与统计学以外的相关知识相互联系。注重真实相关与伪相关的讲解,强调商务智能的开发和分析。只有具有坚实的基础,才能确保数据分析者大数据分析思维的养成,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其不但要具有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还要相应的具备管理以及其从事专业的技术。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编程能力等,使其真正了解大数据,懂得如何利用大数据对其所处的行业起到积极作用才是关键。总之,大数据时代对综合性人才具有更高的需求,大数据时代不仅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思维,是对全新模式下的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大数据时代所需教学模式的认识是高校的主要任务。

三、总结

统计学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传统的统计人才培养具有定向性。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产生的形式多样,且具有复杂性。大数据分析不仅是作为一种专业存在,而是应以一项必备的技术而存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统计思维和统计方法发生了改变,统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也就势在必行。(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朱怀庆.大数据时代对本科经管类统计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3).

[2] 姚寿福.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3] 孙耀东.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探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隐私;互联网;市场监管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299-03

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作为一次重大的变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同时却也使个人隐私的保护受到威胁。斯诺登事件的爆发更增加了各界对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与担忧。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保护个人隐私,是整个社会和每个公民需要思考和严肃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一、现有研究文献及述评

在对大数据下个人隐私保护的研究中,杨渊(2014)指出,目前国外普遍加强立法以规范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使用,同时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数据使用模式,在确保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合理挖掘利用信息,创新数据增值业务。史卫民等(2013)从完善相关立法、健全行政监管、强化技术保护、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我保护等方面来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张紫(2014)认为,相关法律规制在信息保护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且立法不可急于求成。冯登国等(2014)从大数据的隐私保护、信任、访问控制等角度出发,梳理了当前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关键技术,他们认为大数据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但其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技术手段与相关政策法规相结合才能更好解决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王忠和殷建立(2014)认为,大数据环境下的隐私保护不仅涉及道德、法律、行业、技术等领域,还涉及大量的个人、群体、企业和机构,并由此提出了构建以溯源技术标准体系、产品信息登记制度、溯源监管制度、溯源信息奖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数据隐私泄露溯源机制,吸引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为合理挖掘与利用个人数据资源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此外,刘珊(2014)认为,仅靠法律、技术手段是不够的,提出了要从伦理道德观的形成、行业自律制度的建立、全面数据素养教育的加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伦理建设。姚朝兵(2013)提出,我国的立法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并借鉴欧盟和美国的分散立法两种立法模式,确立统一立法与行业立法的折中模式。

上述的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对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了思路和可研究的方向,然而却缺少实证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在对杭州市的五个主要城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在基于数据分析的情况下对于大数据目前在国内的现状及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态度进行分析,以求完善相关的保护措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了调研,调查的范围是杭州地区.考虑到萧山区、滨江区、余杭区、富阳区都为新城区,因此本次调查选取的子总体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和江干区。由于大数据的概念提出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为17―50岁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上网时间较长的人群。整个过程采取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杭州地区人口分布数据,我们确定了调查的问卷配比。本次调研实际发放问卷数量为800份,最终收回并经过筛选,获得有效问卷数量694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6.75%。在调查的694个样本中,男女生的人数分别为389人和305人,各占总人数的56%和44%,人数比基本接近1:1。本次所调查的对象中,人群的年龄分布主要在26―35岁及18―25岁这两个分段,分别占44.57%和33.43%,而17岁及以下和35岁以上的人群比例仅占3.71%和18.29%。在职业分布上,公司职员和学生各占45%和24%,而企业高管、公务员、专业人员、自由职业者、退休和其他人员,分别为4%、2%、5%、6%、1%和13%。根据之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网时间较长的假定,本次的主体主要集中在26―35岁的公司白领,及18―25岁的全日制在校生。之后的分析也将主要围绕这两类人群展开。

(一)大数据普及度分析

调研的结果显示,大数据作为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在国内的普及率还不够高。调查后的数据显示,67.51%的人表示没听过大数据或听说过但不关注,对于大数据的认识不够;仅有8.85%的人明确表示,十分关注大数据的新闻和消息;另外23.89%则是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并表示会关注。而被问到是否有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感觉时,61.06%的人认为确实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4.78%的人完全感受不到大数据在身边的感觉,仅14.16%的人能明显感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还未被大部分人所认识到。

(二)个人隐私关注分析

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调查对象在谈到对“斯诺登”事件反映隐私保护方面问题的看法时,普遍表现出对其的重视。70.8%的人表示知道并关注“斯诺登”事件及其折射出的个人隐私问题,不知道的人数仅占29.2%。进一步的数据表明,61.95%的人表示在“斯诺登”事件之后会进一步地关注类似的隐私保护新闻,只有38.05%的人不再关注这类消息。大部分人对于个人隐私泄露的新闻持关心的态度,大家在针对个人信息的问题上态度积极。

在自我保护隐私的方面,70.8%的人会在使用计算机之后有意识地删除系统缓存,以避免个人隐私的泄露,23.89%的人则没有这方面的自觉和意识,还有5.31%的人根本不知道系统缓存。由此可以得出,大部分对于个人隐私的态度比较慎重,会有意识地进行保护。在被问及是否会经常使用微云等云存储服务时,80.53%的人表示会因为担心隐私的泄露而不经常使用,仅有13.27%的人表示会经常使用。在针对网站注册的问题上,88.33%的人表示会担心注册使所填写的个人信息被他人窃取,仅11.67%的人并不在意这个问题。另有88.76%的人担心在上网的同时,自己的信息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收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十分在意对自己的个人隐私进行有意识的保护,隐私保护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三)现有隐私保护措施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变革的趋势。然而它所带来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被重视的方面。对于如何能在大数据时代下更好地保护好每个人的隐私、现有的制度或措施能否保障个人隐私的安全,我们进行了调查。从结果上看,61.06%的人认为企业不应该将收集到的用户数据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与第三方共享。当面对某些机构擅自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进行运用分析时,44.25%的人对此感到反感,并认为其侵犯了个人隐私,还有47.79%的用户则持有利也有弊的观点。当被问及政府目前实施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法律能否保护公民的隐私不被侵犯时,80.53%的人认为仅能做到部分保护,无法做到完全防范。企业现有的隐私保护策略还存在着问题,并不能完全应对大数据时代到来后,用户对个人隐私保护需求的增长。政府在法律方面也有待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解决大数据时代下个人隐私保护中的相关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下保护个人隐私的对策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大军中,各种各样的注册网站也让人目不暇接。当我们沉浸在网络生活的便利时,我们的个人信息、偏好选择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记录下来。当众多数据汇集到一起时就会产生质变的结果。无论是2009年谷歌成功预测冬季流感的传播,还是亚马逊商城的商品推荐都证明了这一观点。我们在利用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便捷时,也要注意自己的隐私保护,棱镜门事件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隐私保护不仅需要政府方面的干预,也要求企业、个人增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大数据时代下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

(一)政府部门加强立法,建设网络维护队伍

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但是国家的立法速度跟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因此当网络问题浮出水面时,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恶果已经造成。为了尽量减少损害,相应的法律必须及时跟进。由于网络环境复杂,问题杂乱难以解决,这就要求政府方面及时关注网络动态,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组成专业的网络安全维护队伍,在问题出现苗头之前及时遏制。另外,需加强网络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力度。

(二)企业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

信息安全关乎企业的生存,信息的泄露会对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必须注重网络信息安全的维护。近年来,黑客攻击企业门户网站的事情屡屡发生,他们的行为对企业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网络时代信息安全关乎企业利益,维护信息安全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因此,企业应该加强网络建设,增强内部网络的防御能力,增加对网络安全维护的投资,建立完善的内部网络。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团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下属的忠诚度,选用可靠人员维护内部信息安全,谨防由于内部员工泄密给公司造成损失。

(三)企业应注重自身信誉,增强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能走多远。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能让企业呈现旺盛的生命力。“棱镜门事件”是在美国国家安全局操控下,众多运营商通力合作的前提下发酵出来的。这一举措给民众的隐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众多民众的个人隐私被暴露无遗,企业信誉遭到质疑。针对这一情况,只能从企业自身来寻求解决方案。首先,作为企业应重视自身的信誉,信誉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无论任何时候企业都应该把信誉放在首位,没有信誉的企业只能在市场的选择下逐渐被淘汰。其次,企业应完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道德建设,整顿企业队伍,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四)个人应加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

保护个人隐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还是在网络参与者自身。作为网民,我们应该具备甄别信息的能力。面对各式各样的注册网站,我们首先应该考核网站的安全性,其次确定哪些信息是不需要填写真实信息的,最后决定是否需要注册该网站。另外,我们要及时清理上网痕迹,清除个人信息;平时多关注信息安全问题,掌握解决方法。信息安全关乎切身利益,每个人都应该抱着足够重视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注重私人信息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杨渊.大数据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应用研究[J].征信,2014,(8):24-26.

[2] 冯登国,张敏,李昊.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J].计算机学报,2014,(1):246-258.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理念

一、会计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的直接产品表现为一整套有关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的数字信息。一般认为,这些信息有两大类使用者:企业外部使用者和内部使用者。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和债权人利用会计信息作出投资决策或对管理层进行业绩考核以评价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内部信息使用者如管理层则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决策。

于玉林教授和田昆儒教授认为,会计信息在会计工作中具有认识功能和管理功能。认识功能主要是指通过会计核算(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提供会计信息帮助内外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管理功能主要是指会计人员根据会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编制财务计划(预算),控制经营活动,分析资金运动,考核经济效益;企业领导和其他管理人员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自然,会计应该具有两个基本职能:核算和管理。

从我国会计实际工作来看,会计的核算与管理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核算是为了管理,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在核算的过程中进行管理;管理需要核算,没有核算,不能顺利地进行管理。

二、目前的培养理念:重核算轻管理

尽管会计有两个基本职能,会计部门也是企业管理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职能部门,但是从高职院校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都存在重核算而轻管理的问题。

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核心的几门专业课一般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有的学校财务管理课作为选修课),而像管理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基本都作为选修课程安排,安排的课时非常之少。在这几门核心课程里面,一般将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最重要的课程来安排,课时相应也安排的最多。而成本会计的内容基本上只包括成本核算的部分而很少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专业课程的设置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从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来看,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理念就是教会学生按准则要求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而忽视了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新理念:核算为基础管理为核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在决策时会越来越多地基于数据分析而越来越少地基于主观判断。而在所有决策数据中,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资金运动的数据无疑是最重要的决策依据之一。因此,无论在哪一种类型的企业中,会计的管理职能应该会越来越重要。那么,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调整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改变目前片面强调会计核算而忽视会计管理的培养思路。

(一)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是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而并不是分属不同层次。因此,单从“高等性”这一点来看,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那么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应该没有层次上的差异,所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没有必要忌讳或者回避看似高深一点的管理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重视会计分析、会计管理,我们也应该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会计管理的能力。只是本科院校侧重学术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重视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将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会计专业与工科专业不同,其职业性体现在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特别在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都是在“原则导向”而不是“规则导向”的理念下制定的,未来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将会决定会计人员的生存和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而会计专业的“应用型”就体现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以会计核算为基础,核算是为了管理,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在核算的过程中进行管理,所以会计管理是核心。

(二)高职学生服务企业的必然要求

从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其培养的学生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不同,中小企业股权结构比较集中,股份也没有公开发行,主要股东一般作为管理者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那么会计信息公开披露以解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问题从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性相对较弱。会计部门更重要的职能应该是对内提供全面细化的会计信息,管理层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办出特色,自然就要体现其与本科学校人才培养的差异。差异或者特色就应该体现在高职院校主要为中小型企业培养熟悉会计知识的管理人员而不仅仅是熟悉会计准则具备会计核算能力的一般会计人员。这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职教育“高等性”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可能过于狭隘,仅仅培养记账算账的会计人员,而这样的会计人员中职学校也能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所服务的中小型企业更重视会计人员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能力即会计管理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急需做出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恰当的调整方向应该是:以核算能力的培养为基础,以会计管理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参考文献:

[1]于玉林、田昆儒,会计基础理论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6

[2]商圣虎,高职教育的新理念[J],前沿,2007.10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范文第4篇

航空“发烧友”

42岁的王效波是个航空“发烧友”。

他自小喜爱飞机,热衷飞机制作,初中时沉迷航天科幻小说,并受此启发,自制竹子飞机,经过八次试验,竹子飞机试飞成功。“其实只比纸飞机飞的远一点。”回忆当年趣事,他付之一笑。

高中时的王效波理想是当一名飞行员,但由于眼睛原因,最终无缘天空。

大学时,王效波将对航空的热爱演绎到极致,每到周末,他和互联网上认识的“航模迷”们聚在一起,到郊外比拼各种高难度动作,拉筋斗,翻跟头……当时一架航模要花费上千元,操作不善就会栽到地上,他摔坏的航模飞机至少有20多架。

过去的20年,他开过策划公司,做过素菜馆,当过“北漂”,但是始终难以割舍心中的航空梦,一有闲暇,就邮购回轻木、桐木、蒙皮、遥控器,自己捣鼓。做一个月飞机,试飞、栽了、再修半个月、再试。

2010年,王效波终于有机会将兴趣转化为事业。

这一年,无人机零部件价格开始下降:上百万元的导航系统跌至几万元;一架无人机的成本可控制在30万元以内。同年5月,王效波联合另外两个航模爱好者,成立武汉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

公司最初在汉口一家老旧厂房的四楼,为了节省成本,窗户玻璃都没有装上。因为没有电梯,那些笨重的生产材料基本靠三人自己搬运。

三个合伙人既是老板,也是技术人员,公司大小事务均要亲力亲为,买设备、材料、数控电子设备,自己拼装……“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睡眠时间大概就五六个小时。”即使如此努力,公司依旧举步维艰,接的生意大多是不赚钱的。此时,资金也已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工资发不下来”。

四个月烧了80万,第一架智能鸟无人机终上了天空。八个月后,智能鸟赚到第一桶金——10万元。还没来得及庆祝,合伙人拿完分成相继“出走”。

2011年8月,智能鸟无人机受到武汉市东湖开发区相关领导的赏识,将其纳入武大科技园。

2012年,东湖高新区启动第六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申报工作,智能鸟获得100万元的资助,现代服务业也为其资助了200万元。

与此同时,智能鸟的订单也越来越多。2012年10月,智能鸟被国家海洋局看中,获得了航拍三沙的机会,凭着自家无人机的坚固度,王效波无意间成为“武汉第一人”。

同年,智能鸟研制的“傻瓜式”无人机问世——只要用手投掷,即可起飞。“由于每个人的高矮不一样,胳膊的力气也不一样,无人机扔出去的角度、方向会有很多变化。所以我们对‘傻瓜式’无人机再次加工,为它加上了一个皮筋,这样的话飞行就更加平稳。”对于这次巧妙的改进,王效波说是从一款热门游戏“愤怒的小鸟”中得到的启发。

今年雅安地震,智能鸟的2名工作人员紧急赶赴灾区,利用3天时间在现场操控无人机,拍了2000多张照片,主要用在提供灾情评估和交通疏导。现在,雅安航拍图被王效波裱起来挂在自己的办公室。

军工、数据网、国家标准三线“齐飞”

在此之前,这个疯狂的发烧友没有做任何市场调查,他仅凭自己的商业直觉:“对我来说,智能鸟这个决定如同掷骰子,感性比理性靠谱。”

幸运的是,就目前而言,无人机市场行情比较乐观。

有研究表明,未来十年内,亚太无人机市场至少有望达到7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该地区无人机的产量有望超过6000架,在生产价值方面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使用经验的丰富扩展了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使用,民用无人机企业迎来了春天。

在武汉的航测市场,湖北易瓦特科技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同美国菲特斯航空公司签约,斥资5亿元,计划在武汉建全国最大的民用无人机基地。

面对易瓦特这一强大的本土竞争对手,王效波意识到自己在资金和人力上处于弱势,但归结到核心技术和专业性,他自认占了上风。

尽管民用无人机的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2011年仍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在无人机市场上所占份额最大的依旧是军工方面的靶机与战术无人机,其销售额预计达到23亿欧元,而销售高峰就在2012或2013年。

对于智能鸟而言,军用市场亦是未来集中发力的地方。“我们希望成为军工企业的一条鲶鱼。”王效波说。相比院校或者军企,民企可以先发制人。前者需要国家拨钱下来才能生产,后者则大可先出产品,刺激军用客户购买。

其实,从2005年开始,军工领域就主动向民企伸出了橄榄枝,当年出台的《国务院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6条中专门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而重庆、浙江等地的民企早已纷纷“参军”,将民间资本投入到军工产业。

除了硬件领域的战略转移,在软件上王效波也煞费苦心。

“其实卖数据才是我的最大目标。”王效波认为,单卖硬件门槛较低,复制性强,不利于长远的发展。所谓的“卖数据”,简言之就是为买无人机的人提供数据服务。

时下,国土、林业、农业和交通等部门行业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遥感数据,但目前市场多采用卫星数据和大飞机数据,这些数据不仅清晰度低,而且成本高。无人机的出现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

“为什么QQ一旦做起来,就很难有其他的公司和它竞争?因为它拥有自己的用户群。市场基数是很重要的,一旦客户熟悉了最初使用的产品,那么后来即使市场上出现了其他的同类产品,顾客们一般还是会选择自己已经熟悉的。”这种模式看起来前景可观。

2013年6月,一张无人机遥感数据网在智能鸟的部署铺展开来。智能鸟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2800个县级城市各设一个测绘点,并提供一架无人机,用于当地的数据信息采集。目前,智能鸟已经与湖北、新疆、山西、山东等省的10个县级测绘企业签约,6架无人机已经送达客户手中。

现在签约的企业只需支付12万元的入网费,此后使用一年另付费2.4万元。“公司规模做大后,免入网费,用户充费送无人机,只需支付使用费。”王效波用“充话费送手机的模式”打比方。如今,智能鸟已经携手包括适普软件和航天远景在内的4家公司联合开发大数据处理平台。

虽然无人机市场前景可观,但国家对无人机并未出台统一的管理标准。有业内人士透露,航测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保密行业,因此许多无人机不敢公开飞行。

王效波试图在制定国家标准上有所建树。去年,智能鸟进入国家863计划,王效波提出的一个关于无人机飞行管理的模式被认可。

大数据时代的认识范文第5篇

一、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学习、就业、深造、出国还是晋升、各种社会保险、离休退休手续办理以及各种证明材料的出具等都离不开档案材料作为重要依据。对于企事业单位而言,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是全面准确地了解一个人的基本情况、素质能力及工作轨迹,培养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意识淡薄。人们仅仅把人事档案看成记录职工个人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事件和现实表现的载体,加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机密性、封闭性强,与外界相隔离,往往只由单位内部的人事机构来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来源单一,内容相对简单,使用起来也十分局限。由于一些企业管理档案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根据要求制定相关制度或者企业管理措施,加上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有法不依,企业的人事档案随意存放甚至长期无人管理,导致档案丢失,没有及时传递离职人员的人事档案,邮寄档案太随意或者将档案交给员工本人携带等现象。

(二)人事档案管理硬件落后。部分企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管理设施老化,长期得不得改善,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库房,办公、阅档、仓库合一,缺乏空调、去湿机等设备。档案管理技术落后,仍停留在过去原始的手工操作阶段,经费投入不足,信息电子化进展慢;管理档案耗费人力、精力和时间,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保密性却难以得到保证。

(三)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素质偏低、管理薄弱。很多单位配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数量少,没有按照国家要求进行基本人员的配置,甚至有兼职管理档案、临时工管理档案的现象。一部分管理人员学历和专业素质低,对档案缺乏责任感,甚至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不具备最基本的业务知识,档案材料的归集、整理、归档不及时。个别管理人员在接转、调出、转入、工资、退休时需要查档案,为了各自方便,不严格履行手续按规定办事,叫本人自己提取档案,造成档案造假、销毁、涂改甚至丢失。

(四)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不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够了解先进的管理系统,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其次便是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无法将计算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由此造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经调查研究,不少用人单位依然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来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有的单位即便安装了相应的电子管理系统,但由于受到系统自身限制,仅能记录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无法收录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原件;无法体现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用性、快速性等优点,对各项工作的效率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人事档案管理逐步从单位、部门走向社会,具有社会化趋势。各级政府和各级人事管理部门,切实加强人事档案工作的领导,规范相关法规政策,定期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认真解决经费问题,改善档案管理条件,努力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提高企事业单位、领导及全社会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二)改善档案管理设施,夯实管理基础。企事业单位应该按照国家要求,配备标准的档案用品、微机和空调、防潮、除湿等设备,建立牢固的防火、防盗、防蛀、防光照的专用库房及相关库房设备和安全措施并定期检查,档案库房、阅档室和工作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各种高学历、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等新技术,积极学习本专业知识,熟悉各个岗位环节,提高业务技能。此外,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使命感、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经常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和工资待遇等福利工作,建立起一支熟练各项人事档案业务,且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

(四)加大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高。企事业单位应全面实行人事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借助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在计算机中输入整理好的人事档案资料,并利用相应的技术将图片及视频等转变为数据形式的资料,达到纸质档案与数据档案并存的目的。此外,管理人员还需对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展开充分利用,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人才档案信息,提高管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