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马奖获奖感言

金马奖获奖感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马奖获奖感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马奖获奖感言

金马奖获奖感言范文第1篇

就是老炮儿

11月21日晚上11点,管虎在一百多名记者的掌声和尖叫声中走进金马奖后台的采访区。10分钟前,他刚刚替远在北京的冯小刚捧回座金马奖影帝奖杯,顺带宣读了一封提前准备好的“获奖感言”。在这封下午4点半发出的短信中,冯小刚写道:“提前写获奖感言很奇怪。说句得了便宜卖乖的话,我应该拿最佳新人奖的,因为我还是个新人,得了最佳男主角就没有进步空间了……感谢评委们不问出身的肯定,我得到过一次金马,又得一次,刚好我姓冯,二马冯,两匹马。”

在采访区,记者们起着哄要跟当事人对话,怂恿管虎掏出手机:“刚哥,现在这儿有一百多记者,您跟他们说两句话吧,我就好交代过去了。”冯小刚“嗯”了一声算作开腔:“各位,对所有的专业演员,我说一声得罪了,得罪了。”台下一片哄笑。“说真的,我呢下回不演了。”不出所料,这句“得罪”成了第二天各大娱乐媒体的头条,没来台北的冯小刚,跟金马奖来了场快意恩仇,里子面子全都占了。

对于金马奖的缺席,有人说冯小刚“鸡贼”,但他自己的解释是“惦记会让人心态不好”。与其给金马奖面子,不如给自己面子,这是快奔六十的冯小刚不假思索的选择。狼烟四起的一日,他过得随心所欲。下午,先是在中韩电影论坛上,大骂年轻人做事“不认真、怕麻烦”,痛批“现在的明星都被粉丝宠坏了!”晚上,又赶到老炮儿演唱会,对着成百上千的儿媳妇(李易峰粉丝)大唱《爱的代价》,分毫没把奖项和竞争者放在心上。

甭管时代是不是变了,依旧要牛逼哄哄,直来直去,这是冯小刚的作风,也是老炮儿的信条。

在导演管虎心里,老炮儿是归隐胡同的六爷,年纪虽老、脾气不小,他看不惯小辈儿破坏规矩,还想着以自己的方式跟时代蛮干,却发现自己早就成了生点儿气就血管阻塞、呼吸困难的心梗病人。斗转星移,时代巨变。老炮儿们的规矩、价值、生活意义、崇拜对象、知识、经验、光荣、爱慕,全都过时了。不管承不承认,甘不甘心,他们注定要被新一辈取代。老炮儿和小炮儿结下的梁子,老子和小子之间的爱恨情仇,远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么简单。

写这个人物的时候,管虎在心里思忖,“现有年龄段的职业演员中谁能够胜任?”想来想去,找不着人。“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人物是不能塑造的,不能用他的职业表演方法去塑造,完成不了,特假。那怎么办呢?我就想找一个非职业的,但真从胡同里拽一个人来,商业上不能允许,给逼得没辙了。”

后来还是媳妇儿梁静出主意,说你不觉得冯小刚挺像吗?俩人闭眼一琢磨,确实像。可是那时候,冯小刚正给自己放大假,偶尔有他的新闻,不是在LA晒太阳喝茶,就是在《笑傲江湖》里给段子手当评委,叫他花时间塑造这样一个耗时耗力的角儿,他能应吗?

冯小刚不是没演过戏,但除了哥们儿王朔2000年的《我是你爸爸》外,他的角色无论是《让子弹飞》里的汤师爷、《建国大业》里的杜月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胡老师,还是《功夫》里的鳄鱼帮老大,顶多算是提味儿的胡椒面儿。然而在《老炮儿》中,六爷是绝对的主角,100场戏里90场有他。在这部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人物大于事件”的国产片里,六爷是骨头、是脊梁,是不容闪失的冲锋枪。

平素里,跟管虎顶多算作“点头之交”的冯小刚,真会愿意为了他“放下杂念、放下负担,付出大量精力、体力和时间,去做一件没把握且不擅长的事儿”?管虎心里打着鼓。

就这么着,本子到了冯小刚手里。据说,没容撂下,冯小刚一口气就给看完了:“中间儿,家里人喊我吃饭,见我没动静,进屋瞧见我看剧本呢,特惊讶。看什么呢,不说歇了,不看剧本了吗?是啊,是说不看了,但放不下啊,这本子写得瓷实!”冯小刚跟记者说。

“这些年,大家拍的都是纯娱乐的电影。要不就是像港片一样,瞎编一枪战片;要不就是弄一洒狗血的喜剧;或者弄一些神鬼故事,所谓魔幻。没谁正经地说咱们拍一现实主义。这种电影变得凤毛麟角了,拿到这种剧本的时候,就觉得瓷实,值得拍,跟现在的风尚反其道而行之。”

看完了剧本,冯小刚约管虎到他酒仙桥附近的工作室,喝了顿大酒。“原本我的意思是,要不你把这本子让给我得了,我想导。后来,管虎跟我聊他为什么想要弄这个戏,为什么想让我演。我在脑子里把自己放在演员的位置上过了一下,觉得这个事可以做,干得了这个事。”

冯小刚觉得自己跟老炮儿气味相投:“我跟他是同代人,从我们那个时代到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巨变,这个经历我也有。再加上像他这种有江湖气的、有点血性的人,从我们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有不少是这样的,演他我不用去体验生活。如果不是这样一个人物,我可能怎么也不会接。”

冯小刚就是老炮儿,老炮儿亦是冯小刚,这或许是观众和金马奖评审达成的共识。

他们同样挣扎于中年到老年的过渡阶段,年龄感还不足以消化身上的戾气,使之与这个世界和解。他们爱面子,好批评,希望下一代接纳自己的价值观。在他们看来,脱离旧文化的社会是失序的、全新的、不可理解的,尽管他们也曾从上一辈手里接过这个社会,并且狠狠大破大立了一番。在管虎的电影里,老炮儿面临的窘境,照出了一代人的生活面,也照见了冯小刚自己。

金马奖获奖感言范文第2篇

陈建斌曾赋诗一首:“大溪水生晚点金,捷报频传奖勤勤。”他笑言“娶老婆名字很重要”,不仅要“奖”还要“勤勤”。今年适逢蒋勤勤与陈建斌结婚8周年,她说金马的三座奖杯是他们最好的礼物。

7月他们在浪漫的毛里求斯补办了婚礼,陈建斌隆重地为蒋勤勤戴上了象征两人结婚日期“2月22日”的2.22克拉钻戒,场面温馨动人。

“陈建斌是一个对电影充满热情的勺子”

“非常紧张,当我拿到这些提名的时候,我就非常感动……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我的妻子,因为是她的坚持我才去拍这个电影。非常感谢,这个奖对我的意义很重要,有了这个奖,今天晚上我才会继续坐在这里,否则后面对我来说是特别大的煎熬。”

这是陈建斌在金马奖颁奖礼上凭借钮承哲导演的电影《军中乐园》获得第一个奖项“最佳男配角”时,说的获奖感言。能看得出他的紧张,说前面一段时语速很慢,还有点结结巴巴。直到说到最后一句时,脸上才有了笑容。如他所言,继续坐在这里不用煎熬了。

而此时台下的蒋勤勤,心情则是五味杂陈。“就是有点患得患失。”坐在化妆室里,蒋勤勤笑着回忆起当天的心境,她习惯称陈建斌为“陈老师”或“老陈”。“《军中乐园》和《一个勺子》我都有看过,陈老师在《军中乐园》里的表演更外放,而在《一个勺子》的表演更内敛,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演风格,都很精彩。能得到最佳男配角,我当然替他非常高兴,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勺子》入围的那些奖项都跟他没有关系了。我最笃定的奖项都不要想了……”蒋勤勤的揣测不无根据,毕竟在金马奖的舞台上一个人上台两次的几率不大。记得,在当天颁奖礼的直播中,网络上许多人也在评论,拿了男配角可能意味着与男主角无缘了。

“你最笃定哪个奖项?”问蒋勤勤。

“我觉得有可能得原创剧本奖,当然最期待的奖项是最佳男主角。”

这样的心情,也对蒋勤勤之后上台为电影《一个勺子》做引言时稍有影响。本来要说的话她早已烂熟在心,可以脱稿的,但是上台时她还是带上了手卡。刚开始说话的时候还比较平静,说到陈建斌的时候她的声调一下子高了,甚至有些哽咽。“当时我特别想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对电影很有敬畏心的人,那一刻完全是真情流露……”

而跟蒋勤勤相反的是,拿到了最佳男配角的陈建斌则轻松许多,毕竟已经拿到一个奖项,有垫底的了,不用整晚悬着心了。“你没看到,来颁奖礼之前他紧张的样子。”说到这儿,蒋勤勤也禁不住笑了,“通常老陈是一个任何事儿在他这儿都不算事儿,都能睡着觉的一个人。但颁奖礼当天,中午我化妆回来,看他一直在那儿坐着。问他为什么不睡午觉呢,晚上颁奖礼会持续很晚的。他说有点小紧张,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可能提名太多,如果最后一个奖都没得,一个是对不起我们这个戏,另一个是对不起钮承泽导演的《军中乐园》。他想应该给这两个戏一个很好的交代。”

在之后的颁奖礼上,陈建斌对这两个戏都有了最好的交代。蒋勤勤说,当公布最佳新人导演时,她真是没想到。因为入围的其他几部电影,她都有看过,拍的很用心很有想法,竞争力是很强的。

“所以当宣布完结果时,我的嘴张的好大,很惊喜!”

陈建斌在台上领这两个奖项时,电视画面上都给到了台下蒋勤勤的特写画面。这两次大家看到的她更多的是开心,而当公布最佳男主角的结果时候,她双手掩面,喜极而泣。所以,当陈建斌第三次上台说完获奖感言,主持人把蒋勤勤请到了台上。她哽咽地说道:“谢谢金马奖给我先生的鼓励,相信他会更坚定把他之后的电影做好,把他的梦想完成好。”

这里还有一个花絮,就是当蒋勤勤上台亲吻陈建斌时,陈建斌的表情有些牵强。“好像我是有点强迫他似的。其实是他没想到主持人会把我请上台,感觉有些突然,没有反应过来。”

所以在前不久《一个勺子》北京的答谢会上,陈建斌特别为蒋勤勤补上了深情一吻,还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一把24k纯金勺子。

“在我眼中,陈建斌就是一个对电影充满热情的勺子,一个绝对标准的勺子!”蒋勤勤说,金马的三座奖杯,是她和陈建斌结婚8周年最好的礼物。

“陈老师最近还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吗?”我调侃道。

“得奖后,我对他说:志不在此,这只是你的一小步。我觉得要时不时地打压他一下,给他提个醒。所以他从台湾回来的第二天就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电视剧事业中去了。我打电话问他清醒了没有,他说坐在片场,那种乱而有序的氛围,让他觉得这些比较真实,之前的只是一个梦幻。”

蒋勤勤说这话时,虽然有些玩笑的口气。但开心和幸福,在语气和神情中,尽显。

“夫妻合作一定不要碍于情面”

“陈建斌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影像质朴,但观点犀利,洞见出人性的美与恶,天真与复杂,又不流于说教,最后的神来之笔,更有如照妖镜,所有人都无有遁形。充分展现导演的才华与企图。”――金马奖评委会对陈建斌获得最佳新人导演的点评。

Q: 《一个勺子》是去年拍的,剧本是陈老师什么时候写的呢?

A:他其实一直在准备拍个什么,借此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与 《一个勺子》的缘分,是前年在重庆拍《兄弟兄弟》 时,有一天买了一本 《人民文学》 ,刚好看见《奔跑吧月光》 这个小说,就觉得是自己苦苦找的东西,这个小说正好可以表达他这些年的一些感悟。之后就着手买版权和改编,等到他拍钮承哲导演的电影 《军中乐园》时,拍摄之余开始写剧本。

Q:剧本写了多久?

A:挺快的,就是从开始拍 《军中乐园》 到拍摄结束就弄完了。其实原小说的故事给了他种子,写剧本的过程就是添枝加叶。

Q:你是他剧本的第一读者么?看完之后如何评价?

A:是。实话说光看剧本,就是一个很单一的故事,在感官刺激方面不是那么够强。但是没想到最后经过所有演员的二度创作,出来的效果是很不同的。包括王学兵、王兰等许多演员都是老陈的同学,大家真的是被这个故事和角色打动了,都不计报酬来帮他完成一个梦想。而且其他主创也都是业内响当当的人物。

Q:若不是因为金马奖,感觉陈老师悄没声息地写了剧本悄没声息地拍完电影,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A:对,他拍电影不是想要跟全世界宣布我会拍电影,就是单纯地想表达。有几个朋友曾问我们为什么要拍这个,应该拍点更商业的,先让票房认可之后,再拍这种小众的电影。

但这次我们去台湾,并没觉得电影小众,当时我们一起去看一场公映,据说一票难求。我们最后20分钟进场时,发现大家一直在笑。当大家笑成那样的时候,我们还有些疑问,我们拍的是一个喜剧片吗?!有观众说是笑着看完电影,哭着离开了影院的。这句话让我们豁然开朗,这个电影很黑色幽默,在搞笑中洞察人性,背后的东西很深刻。就是说我们要不要与世界与人为善?我们要不要做好人?当傻子做好人会不会就是被人取笑?!

Q:当朋友不赞成拍这个电影时,你支持他吗?

A:我一直很支持他。包括演出 《天朝1900》 这个话剧,我说你这么爱话剧,你就该再回到舞台上。做导演也是,我说你有这个能力的,你就加油做自己喜欢的。其实他是语言上的伟人,行动上的矮子。完全得把一个事想明白了才会去拍。就像陈学兵说的,他几乎是把电影里的每个人在脑袋里演过一遍了才开始拍。不会头脑发热去做一件事。

Q:作为电影的女主角,据说最初你并不是陈老师的第一人选?

A:对。他压根没考虑过我,他没想到我可以演那样一个在西北荒凉村落里土生土长的,强劲的,充满生命力的的女人。他觉得我太纤柔了。

Q:那你是主动请缨吗?

A:我问过他这个角色能不能我来演,他没表态,想着再寻觅一下。其中找过一些女演员,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过了。以至于开机前十天,我跟他说我要去拍戏了,他特别惊讶,问“你要出去拍戏吗?”我说“对呀!”结果他说“不会吧,我这个戏你要来演的”。我当时觉得很奇怪。因为他没跟我说过这件事,从取景、试装到开主创会都没跟我说过,我也以为这个角色不是我。后来他说“你一定要来的!”我一看他急了,才反应过来这件事是真的。

Q:演完了一个跟你差距这么大的角色,陈导对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啊?

A:他现在觉得我应该还能演得更好。其实开拍之前我自己也偷偷做了些功课,包括看影片,找资料,找一些当地的照片,去到当地跟村民交流之类的。但是我拍第一场戏的时候,是有些崩溃的。本来准备很充分了,但一直不是老陈要的感觉。我当时心里也较着劲儿,他觉得我不行,我就偏要做到。那场戏拍的是两个人在城墙上等人,要表现出人物内心的那种忐忑不安。结果我们站着拍了一遍之后,老陈觉得不对;我们又蹲着再拍了一遍,他还是觉得不对,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哪里不对,就觉得我们的状态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拍了六七遍,始终不过。

我当时就急了,觉得作为一个老演员来说,这太没面子了,我应该是“蒋一条”的。于是重庆人那股倔劲儿上来了,我就直接从小土坡上风风火火的走下来,没想到这就是老陈要的效果。其实我在片场不怕他批评我,就怕他跟我玩暧昧,始终说“不对不对”,但又不点出哪里不对,我觉得夫妻在一起创作,一定不要碍于情面。

Q:夫妻一起合作,默契不言而喻,也有不方便之处吗?比如你说的情面。

A:陈老师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导我的戏的时候,会有一种游离的状态,不像看别人的时候那么清晰。所以有的时候还是要有一定的距离。

Q:拍摄那段时间你们有刻意保持距离吗?

A:这是必然的。作为导演,他每天都是最早出去,很晚才回。回来后也不可能和我聊太多细节的东西,一般洗漱完就睡了,他太累了。惟一有一天,我犯了一次轴,总是觉得自己演的不对,到他晚上回来的时候执意把他叫醒,要跟他交流,结果他很不乐意,说他不像我只用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他有那么大一个剧组要管理,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要操心,根本顾不上跟我来琢磨每一场的表演。我想想也对,也就没再过多打扰他。

Q:那你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陈老师第一次当导演,很有潜力吗?

A:他非常的游刃有余。你在片场甚至不会觉得他是第一次当导演。我们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是一个对艺术有敬畏之心的人,他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也非常好,所以我非常地相信他。

Q:对,一个导演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做决定,能迅速判断什么是好的?

A:这个非常重要。演员的表演一出来,导演马上就要评判好坏。所以他在现场时,我们几乎没有哪天会觉得拍得很累,都是很快很轻松就拍完了。他只要觉得拍好了,ok了,就收工,不会再像其他人要补机位,要多备份几条之类的,在他这儿是没有补救一说的。因为那个镜头在开拍之前,他都已经想过无数次了。以前拍戏时,他总有很多想法,说多了,就被人说成“戏霸”。他私下里跟我说这一次总算可以名正言顺的指手画脚了,所以这个戏他拍的非常愉悦。

Q:现在 《一个勺子》 也定了公映日期,有没有为票房担忧?《推拿》 这次在金马奖上得了6个奖项,但是排片和票房都不太好。

A:有,非常担忧。老陈倒没有考虑过票房,他担忧能不能有人看,会不会有人看。他的愉悦感建立在是否有人喜欢这部电影,而不是电影能挣多少钱。他更想自己的作品被人认可,被人欣赏。

金马奖获奖感言范文第3篇

迄今为止,《桃姐》已让65岁的叶德娴拿到了第4个最佳女主角的奖杯——就是这个特立独行的影人,已经淡出影视圈10年,能得到如此美好的馈赠,令人惊喜。

独来独往,个性率真

有人说她个性率真,口无遮拦;也有人说她不谙世事,不合时宜。被圈内人尊称为“老戏骨”的她,却因她的“四大规矩”而对她敬而远之,使她几乎不与外界往来。

1982年,叶德娴凭借电影《汽水加牛奶》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在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念候选人名单时,“我的心紧张得怦怦直跳,这种心跳的感觉好好啊”。当念到她的名字时,她兴奋得想大步冲上舞台,可因为坐在剧场后面,离舞台很远,她又穿了很高的高跟鞋,不能走太快,只能一步步貌似从容地前行,“当时耳朵里只听得到高跟鞋发出的嗒嗒声,觉得好吵”。这段路似乎怎么也走不完。上台后,叶德娴赶紧接过奖杯,获奖感言只有两个字“多谢”,就急急退到后台,“因为走路已经耽误大家太长时间了”。

她不记得30年前是谁给她颁的奖,却记得领完奖在后台,郑少秋走过来对她说,“你知道吗?现在才是你人生的新开始。”之后的19年,她又获得了3次最佳女配角奖。2002年,在香港举办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之后,叶德娴就宣布退休了。

有人说,这个擅长演小人物,正剧喜剧、悲情豪情全都应对自如的叶德娴,在香港是被低估的演员。叶德娴并不在意,她对当演员这件事本来就没野心。“我不漂亮,没有让人家看起来眼前一亮的明星感觉,个子又矮,不好跟男演员搭戏,因为高度差太多,在银幕上不好看,所以演配角是应该的。我刚开始演戏时就演比实际年龄大的角色,这样的演员是不会走太远的。”这是她对自己的“理性”分析,并且“认命”。

退休的10年间,香港电影迅速衰退,内地电影则开始快速走向商业化,而耐心把电影当艺术来做的人越来越少。最惹眼的是蓬勃的造星运动,明星们抢戏、抢版面、炒新闻、争夺曝光率,这一切距离叶德娴越来越远。她依旧过她独来独往的慢生活,素面布衣地走在人群中,喜欢的片子,依旧可以一天不动地看五六遍,第一遍看摄影,第二遍看服装,第三遍看演技……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单而享受。

叶德娴有条穿了20年的长裙子,有人劝她扔了,她觉得可惜。于是,把它剪短,然后翻新,一番运作,竟然跟新的似的。剪掉的那些布头,自己动手又做了一个围巾,没事自己戴着在屋里走来走去,很是满足。

生活中,叶德娴大多是家常打扮,夏天经常穿短裤T恤就上街挤公交车,为了防止钱包被偷,还经常把背包横挎在胸前。这样的打扮登上杂志,被评价为“怪异”,她也不介意。很多人觉得她是一个明星,不应该是这样子的。而叶德娴却不以为然,“我不是为他们而活,不是为他们的评价而活”。

叶德娴个性素来如此,演电影33年,她演底层小人物,多次获得 “最佳女配角”奖,是公认的香港老戏骨。但她说过去的10年没有人找她拍电影,一个重要因素是别人嫌她麻烦。行内人都知道叶德娴有四大拍戏规矩:“守时、不准讲粗口、不准吸烟、现场不能开手机。”犯规者罚一百块,因为她的严苛,而被封为“皇太后”,即使这次拍摄《桃姐》,与著名导演许鞍华合作也脾气不改。

许鞍华爱抽烟,叶德娴强调过一次,见她没有改变,当面指责,再抽,就直接转身走人,也不管会不会使许鞍华难堪。

生活中的叶德娴就是这样的人,从来不为任何人放弃自己的原则。

出身“庶出”,18岁嫁人

叶德娴一直被港媒津津乐道的,是她庶出的身份。父亲有两个妻子,原配是父母包办,不能生育,后娶了叶德娴的生母。大多数时间里,父亲与她的生母同住,但叶德娴自小跟大妈一起生活。叶德娴回忆起童年,有快乐,有痛苦。生母63岁时去世,大妈则活到100岁。

1965年,18岁的叶德娴结婚,第二年就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来,叶德娴传出婚姻危机,但她为了孩子,她拒绝了丈夫离婚的要求。

这段名不副实的婚姻存续多年后,1980年,33岁的叶德娴结束了这段感情。此后的三十多年中,她一直单身,没有再婚。

叶德娴最初进入演艺圈是以歌手的身份,在香港,她的粉丝包括许志安、林忆莲、梅艳芳、刘德华等。罗大佑也曾说,他最佩服两位香港歌手:一个是梅艳芳,另一个就是叶德娴。她的嗓音低沉,略带沙哑,据说是早年做声带手术导致的。但在最初,成为专业歌手纯属意外。在那之前,她并不爱唱歌,更没想过会靠这个吃饭。

年轻时,她在香港启德机场从事地勤工作,偶尔一次和同事去夜总会玩,当时舞台上有乐队在演奏,同事建议大家上台唱歌。叶德娴唱完后,领班过来跟她说,“你知道吗?你可以唱歌的。”“是吗?”“我们这儿的歌星不能来上班的时候,你来唱可以吗?”“有钱吗?”“唱一天给你100美元。”在航空公司,她一个月也不过600美元的薪水。“发财了,我贪心地想。”叶德娴说。

之后有一天,领班告诉她,无线电视台有一个唱歌的节目,需要新面孔,建议她去,而且还有200美元可拿。叶德娴一听有钱就很积极。在电视台露面后,其他节目开始请她……但她从没想过辞去机场的工作。直到在夜总会唱歌的师姐要跳槽,建议她辞去工作专职唱歌,800美元的月收入让她毫不留恋地辞去了机场工作。

淡定举止,布衣素颜

其实,叶德娴对自己的演艺生涯从来就没有过期望,所以也没有失望。她不肯轻易妥协的,正是很多人并不关心的,比如使命感、道义、健康和环保。沉寂的10年间,谁也没抱希望还能看到她的新作,更不会有人料到,她能在63岁高龄之时复出江湖,然后站在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领奖台上。

威尼斯影后的奖杯,叶德娴送给了刘德华当生日礼物,“他尽的力很多,所以他应该有份”。以前获得的奖杯,除了两个放在加拿大家里,其他的都在香港家中的储物室里。“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放了,而且储物室里很干净,也不会发霉。以前得的金像奖杯我一直拿它挂帽子,蛮好的,物尽其用。”

她个性如此,一尘不染。

叶德娴一个人长期住在香港,一对儿女在国外,来往不是很密切。因为过于年轻和拼命工作,她错失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同时她说自己比普通母亲在孩子的管教上都要严格,比如要求两个孩子不能喝含糖量过高的汽水,而要求他们只喝水和牛奶,并且不能通融。

她知道,合不来的人,不要勉强在一起。这可能也是她和子女关系不亲密的根源所在。“他们不喜欢我提意见,不喜欢我批评,我又不能容忍别人马虎敷衍,既然如此便少见面。”她只是像电影里《桃姐》一样保存着孩子幼年时的头发、玩具和衣服,有的已经生锈。

叶德娴从2002年起开始远离演艺圈,当时的想法就是退休。在此后的10年里,她每天凌晨4点起来爬山,过有规律的生活,在她看来,是人都应该健康。首先为了不让自己辛苦,还有就是不要让纳税人负担,最后也不要拖累亲人。

在这10年中,她开始自己的探险之旅。这些年花销最大的地方就是到外面去看星星,用钱最多的就是买天文望远镜。

她对星象特别感兴趣。以前是开车到郊外看星星的,好运的话,没有人,就躺在沙滩上或草地上看星星,很浪漫的。后来就参加了天好者协会。她说:“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看到土星的时候,我很震撼——那么漂亮的东西在天上为什么不去看呢?”

她一人生活,凌晨4点半独自去山里,赶上暴烈的黑雨,就一个人在树下躲着,闻土地和树被雨溅起来的新鲜的腥味;她还去观星,拍日全食,看海豚。去年得的台湾金马奖10万元奖金,她全部捐给了海豚保护协会。

金马奖获奖感言范文第4篇

异乡遇知音,才子赢得佳人心

李安祖籍江西,父亲是中学校长,教子极为严格。家庭带给李安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浸染,父权家庭的模式也为他日后的作品提供了生活基础,甚至原始素材。

尽管李安生活在这种环境里,他还是不可抑制地爱上了电影和表演。1973年,他作出了一个让父亲十分恼火的决定———离开家乡,报考台湾一家艺专戏剧电影系。在这个传统家庭里,从事演艺事业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父亲赶到台北,想把儿子拉回家,没想到从小到大一向听话的李安这次就是不顺从,任凭父亲怎么劝,他始终不改决定。在艺专读书期间,李安对演戏和电影制作越来越有兴趣,曾获得台湾话剧比赛大专组最佳男演员奖。

1978年初,李安前往美国留学。这期间,李安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林惠嘉。

当时26岁的李安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偶遇这位身材高挑的台湾同乡的。她有一双格外明亮的眼睛和开朗的性格,他潜意识里觉得这个女生身上一定有非常优秀的素质。当晚,李安端着酒杯与她攀谈起来。一聊之下才发现,原来两人是同一所学校的留学生。当时李安留学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学习戏剧导演专业,而林惠嘉则正在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两人的校舍间隔不到500米。

第二天,性格腼腆的李安主动找到林惠嘉,约她到体育场去看球赛,对李安也颇有好感的林惠嘉爽快地答应了。相处中,两人好感日增月累。身处异国他乡,两颗心彼此温暖呵护,渐渐融合在一起……

1983年7月,徜徉爱河5年之后,李安和林惠嘉在纽约举行了婚礼。婚礼中西合璧,有上百人到场祝贺。李安父母也赶来参加婚礼,他们坐在一张大红被单铺成的床前,接受新人施礼跪拜。当他们起身时,婆婆突然泪流满面,拉着林惠嘉的手说:“我们李家对不起你,让你结婚结得这么寒碜!”林惠嘉说:“我不在意表面东西,只要两人感情好,这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切引发了李安的创作灵感。多年后李安回忆说,他拍的电影《喜宴》中的很多情景都是他当时结婚实况的翻版。而那张红床单,李安至今还珍藏着。

妻子做后盾,苦中求索蓄势待发

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李安便彰显了导演方面的非凡才华,1984年,他取得电影硕士学位,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及最佳导演奖。

毕业后,李安打算在美国开拓自己的电影天地,然而,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在好莱坞闯荡,简直比登天还难。李安一毕业即失业,开始了漫长而无望的等待。

那时候,精明能干的林惠嘉,成了家中顶梁柱。她在纽约一家药物研究所工作,工资虽微薄,却能够养家糊口。而身为一家之主的李安,倒无所事事,整天呆在家里带孩子,买菜烧饭当家庭“煮夫”,一日三餐,酸甜苦辣,鸡零狗碎,他的锐气和激情,在柴米油盐中渐渐消失殆尽。陷入困境的李安,前途黯淡渺茫,一筹莫展,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听说了女儿女婿的状况,岳父岳母千里迢迢从台湾赶来,林惠嘉怕丈夫伤自尊,接机时就提前嘱咐父母:“你们可千万别提拍片的事,他最近心情不好,我怕他面子下不来。”

李安每天腰扎围裙,下厨为二老烹饪美味佳肴。岳母向来看不起游手好闲之人,常拿话敲打他:“李安,凭你的烹饪手艺,开个饭馆都行,何必呆在家里吃闲饭,如果你愿意,我出资,你来经营!”李安未置可否,明白岳母话中绵里藏针,一语双关,他面露尴尬,心里五味杂陈。

女儿拼命赚钱养家,女婿却赋闲在家吃软饭,岳母心理怎能平衡?有一天,趁李安不在,母亲便跟女儿唠叨:“你真想跟这种无用男人过一辈子?”一句话戳到林惠嘉痛处,她不由潸然泪下:“我有什么办法,不是李安不想做事,而是他没有用武之地。”

母亲的善意提醒,也在林惠嘉心里激起微妙波澜,环顾左右,那些与自己同龄的姐妹都纷纷攀高枝嫁豪门,活得幸福滋润,再看看自己因操劳未老先衰的面容,她的心态一度失衡,不过很快又调整过来。她想通了:越是困境时,夫妻越应该互相支持理解,比起丈夫所受的心灵痛苦,自己身上这点压力算不了什么。想当年,就是冲着他满腹才华,才决定嫁他的,电影是他一生唯一的选择,所以无论他处于低谷还是,自己都必须接受。

贤妻来把关,成名之后还需清醒

“蛰居”的枯燥生活,磨练了李安的性情。1990年之前,李安一直处于怀才不遇的境地,不停地到好莱坞碰运气,但都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许多人嘲笑他拍电影的热情是痴人说梦,而林惠嘉始终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他。

经过6年的磨练后,李安的“中国功夫”终成正果。1990年,李安编写的《推手》一举获得台湾1990年的优秀剧作奖,奖金高达40万,之后很快由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投资开拍了。这部电影是李安执导的第一部长片,上映后好评如潮,他也因此获得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所有人都称赞这个突然杀出来的青年导演,而李安此时已经36岁了。

家庭的温情与和谐促发了李安艺术细胞的“裂变”,之后李安乘胜追击,又拍了题材较为敏感的《喜宴》。这部影片上映后在台湾中老年家庭中引起较大反响,票房记录创下历史新高。李安作品中流露出的不紧不慢,平淡之中透着张力的风格,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该片不仅获得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还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第十六届亚洲人、美洲人国际电影节最佳编辑奖,李安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知名导演。

经过时间历练与打磨的李安愈发彰显出他过人的才气和特质。1994年,李安执导了《饮食男女》,成功地完成了他的“父亲三部曲”。该片获得第七十七届大卫格里菲斯奖最佳外语片奖,名列1994年台湾十佳华语片第一名。

看到李安整天被鲜花、掌声、荣誉包围,林惠嘉把李安摆在家中的各种奖杯收了起来。李安明白妻子的良苦用心:如果换了别的女人,可能巴不得到处炫耀呢。而妻子是那么的睿智,知道怎样才是对丈夫最好的帮助!他对妻子说:“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我一定会给你捧回一座奥斯卡金像的!”

1999年,台湾中影公司总经理徐功立力邀李安执导武侠片《卧虎藏龙》。李安从未导演过武侠片,林惠嘉鼓励他说:“谁都有第一次,你不尝试,怎么就认定自己不行呢?我相信你,你能行的!”林惠嘉还特意找来了大量的国内外武侠片,陪李安一起观看,边看边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李安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和拍摄中,为了不让他分心,林惠嘉承担起全部的家务。李安到大陆拍摄后,她更是几乎天天给他打电话,除了嘱咐他要注意身体外,还听他倾诉遇到的不顺心事,然后耐心地帮他化解。假期时,林惠嘉还带着两个儿子从美国飞到大陆去探班,让李安无后顾之忧。

2001年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李安凭借《卧虎藏龙》夺得最佳导演奖。他手捧奖杯,幽默而深情地说道:“我的惊喜之情难以形容,我要感谢我强悍的太太,她是《卧虎藏龙》里所有女角色的典范,坚毅、笃定、宽容、温情……”

国际名导俯首甘做“妻管严”

《卧虎藏龙》成功后,李安又开始了新的探索。2002年,他执导了耗资1.5亿美元的科幻片《绿巨人》。影片上演后,虽然票房不错,但却招来了一片骂声。许多媒体对他冷嘲热讽,说李安根本不会拍科幻片,拍得四不像。

一直顺风顺水、生活在荣誉和赞美中的李安,一下子被击蒙了。看到丈夫丧失了自信,林惠嘉非常焦急。她找来大量的评论文章,将肯定李安的报道一一剪下来。为了让李安心情好起来,林惠嘉拉着他去旅游、散步,甚至拉着他一起去买菜,一起下厨房。她不断地鼓励他,让李安终于从低迷中走了出来。

经过两年的等待、寻觅,李安终于等来了《断背山》。《断背山》的剧本在美国电影圈至少漂流了六七年,既没有导演愿意拍,也没有公司投资,只有李安相信自己的眼光。林惠嘉也很支持他,为了力挺丈夫,在《断背山》召开新闻会时,一向不爱出头露面的林惠嘉带着两个儿子出现了……

果然,《断背山》在2005年威尼斯电影节及2006年美国电视电影金球奖上大获全胜后,又为李安带来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荣誉。两个儿子为李安总结了成功秘笈:“爸爸很幸福,能够娶到像妈妈这样的女人,这是爸爸成功的原因。”

已经名满天下、获奖无数的李安,依旧低调谦逊。但谦逊只是在现实生活里,在电影的世界里,李安并不谦卑。在他儒雅外表之下,是一颗狂野的心。他喜欢冒险、喜欢走钢丝,尤其是这十年来所拍的电影,从《卧虎藏龙》、《绿巨人》、《断背山》、《色·戒》到《制造伍德斯托克》,他始终游走于东西文化禁忌的临界线。这一次,酷爱在电影中冒险的李安,索性花费4年时间,拍了一部讲冒险的电影,这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作家扬·马特尔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派的印度少年和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海上漂流共存的故事。李安很喜欢这部小说,还推荐给了林惠嘉和儿子。有一段时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了李安家经常讨论的话题。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将这部充满哲理思辨的小说改编为主流商业大片简直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林惠嘉的鼓励下,李安还是决定一试。他解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办法是:3D。电影圈公认,有三种东西不能碰———小孩、动物、水,结果在这部片子里聚齐了。

金马奖获奖感言范文第5篇

一部电影《斗牛》,让黄渤摘得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桂冠。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时候,黄渤激动紧张之余还不忘幽自己一默:“记得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的时候,有的同学就说,黄渤也考上电影学院了?现在的招收标准太松了吧?”

2010年国庆档,由黄渤参演的电影《精武风云・陈真》火热上演,创造了1.2亿的票房,黄渤在片中有精彩的表演。谈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黄渤说:“有3个人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们都是我的恩人……”

认识小欧,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黄渤16岁的时候就认识了小欧,那会儿他们还是青岛的两个普通高中生。黄渤一直认为自己应该做个歌手,第一次登台,他就获得了很多的掌声,是青岛学生中的风云人物。同学小欧也一样喜欢唱歌,她经常把新歌的词曲抄在一个笔记本上。黄渤的记性差,每次唱新歌的时候,总是记不全歌词。在一次学校临时组织的演出中,黄渤和小欧同时受邀登台。就在演出前几分钟,黄渤忽然脑子一片空白,他竟然连一句歌词也想不起来了。

看着黄渤脑门上沁出细密的汗珠儿,小欧把自己的笔记本往黄渤手上一塞:“抓紧时间看一遍,实在不行就撕下来带上台去。”那晚,小欧的笔记本成了黄渤的“秘密武器”,黄渤在台上唱得尽兴,小欧在后台听得过瘾。

两个喜欢唱歌的孩子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研究音乐上,意料之中,高考的时候,他们双双落榜了。尽管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但是没有考上任何大学的残酷现实,还是让小欧流泪了。在小欧感觉到前途渺茫、最绝望的时刻,黄渤来了。他敲开小欧家的门:“小欧,你跟我走吧!”

经过几年的流浪,两人辗转来到了北京。在北京漂着的生活比黄渤想象得还要艰难,住的是地下室,吃的是早市买来的便宜菜。有一次路过商场,看到橱窗里摆放着大大的卡通玩具,小欧喜欢得不得了,黄渤捏着从歌舞厅赶场赚来的几张钞票就想往里冲,小欧拉住他小声地提醒:“明天又要交房租了。”

对于一个非常愿意努力的人来说,最痛苦的不是辛苦,而是根本就没有努力的机会。在北京几年的漂泊中,黄渤认识了很多圈里的朋友。他意识到自己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文化水平都远远不够,他想去报考专业的院校。顶尖级的艺术院校每年就招收那么几十人,自己这么多年没有碰过书本,能行吗?

看着日子一天一天地溜走,黄渤感觉自己的青春就像日历一样被冲进马桶,被水带走。小欧看穿了他的心思,悄悄地给他报了名,把准考证递给了他:“去了才知道你行不行啊,去吧。”

黄渤失败了。在小欧的鼓励下,第二年,他又参加了艺考,和第一次考试一样,黄渤连复试都没有进。看着黄渤沮丧地走出初试考场,小欧迎上去:“多积攒经验,明年再来。”黄渤发火:“我积攒的都是失败的经验,能有什么用?”小欧依然心平气和:“都知道失败是什么样了,还愁见不上成功的面吗?”在小欧的不放弃不抛弃下,黄渤终于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机遇。

好哥们儿高虎,我的幸运星

2000年4月的一天,正在西安演出的黄渤接到在青岛就熟识的朋友高虎的电话。高虎说他正在拍一部名叫《上车,走吧!》的电影,片中需要一个会说青岛话的演员。黄渤心想,肯定就是个群演角色吧,看在高虎的面子上,他爽快地答应了。

导演管虎说想见个面。黄渤必须得把西安的演出演完,于是他让小欧送了一张自己的演出照到剧组。这张演出照是经过精心PS的,照片上的黄渤看上去神采奕奕,十分帅气。管虎对着照片直挠头:“这个演员不合适啊,他太帅了,我要的是土气一点儿的。”高虎接过照片乐了:“导演,我发誓他本人连照片上的一半帅都不到!”

黄渤进组之后,被活生生吓了一跳。原来他并不是群演,而是绝对的主演。吃完热火朝天的开机饭,黄渤把高虎往房间一堵:“不行,我得撤了,我玩不了这个。”高虎把黄渤按坐在椅子上:“你开什么玩笑?开机酒一摆,就意味着全组动工了,你主演跑了怎么行?”黄渤也急了:“我以为来了就串个一两场戏的,你也没告诉我是主演,主演怎么演,我没演过啊?我怕演砸了让你为难!”高虎显得很有信心:“不要你演,你把自己变成他就行了。”

把自己变成剧中的角色,这使黄渤一下子就抓住了这部戏的“核”,剧中小人物售票员的辛酸、无奈、泪水全部写在了黄渤的脸上。拍摄时车厢里50℃的高温,黄渤对着镜头,一遍一遍地说台词。身上的汗从没有干过,心里被角色刺激的那股热浪似乎比天气还要灼人。12天的拍摄,让黄渤几乎和角色合二为一,很多的时候,他说的台词更像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表白。导演管虎对他的表演非常满意,关机的时候,他许诺黄渤还会再与他合作。黄渤如释重负,他觉得只要导演肯定自己,就对得起高虎的力荐了。

拍完电影,黄渤就回家继续备考。通过拍电影,他近距离地了解了这个行业的不易,也使他对电影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带着这份自信,黄渤又一次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的考场,这次很顺利,初试、复试、三试都榜上有名。拿到文化考试通知书,黄渤参加了当年的高考。

就在黄渤等待录取通知的时候,导演管虎打电话通知他去参加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车,走吧!》获得了多方关注,在拿到了电影频道电视电影百合奖之后顺利入围金鸡奖。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黄渤感觉到了一种巨大的不真实。只见眼前一阵狂闪,黄渤看不清楚观众席上的脸,但是却听得见震耳欲聋的欢呼。黄渤心“怦怦”地跳,他想:这次回家得跟小欧好好吹吹了,这部戏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正在得意时,黄渤一回头,看到宁静正笑盈盈地站在他背后,跟观众挥着手,敢情那些欢呼都是给她的呀!

那一晚,黄渤坐在以前只能在大银幕上才能够看到的明星们中,感觉自己也开始像那么回事了。典礼结束,明星们纷纷坐上名车散去。黄渤站在路边,挤在散场的观众潮中,挥手打车。看着街上的车灯汇流成河,黄渤才感觉到一丝踏实。

回到家里,黄渤的手上拎的不是奖杯,而是从菜场里买的几把蔬菜。他想为小欧做点好吃的。推开门,小欧眼眶红红的,似乎哭过。黄渤放下菜奔到小欧面前:“咋啦?你这是咋啦?”小欧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掏出一个信封,黄渤接过来打开一看―北京电影学院录取通知书!

黄渤一把抱住小欧,流着泪说:“小欧,你知道吗?我感觉是梦想牵着我的手了,它抓住了我!”

宁浩就是我的伯乐

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后,黄渤才真正懂得什么是艺术。校园里,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艺术气息。从早上起床开始,就听得见表演系的同学在楼下练声,行走在校园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青春和梦想。这些同学里面,说不定明天就有一夜成名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无处不在的压力让黄渤非常刻苦,除了自己的课程之外,他还经常去“蹭课”。电影学院里,每一个专业,都是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黄渤以前总觉得电影就是演员和导演的艺术,但是通过“蹭课”,他发现戏文系的同学很重要―因为剧本乃一剧之本;摄影系的同学很重要―没有他们,再好的演技观众也看不到;其他的录音、服装、化妆、舞美等等,每一个专业都需要认真去学习。黄渤把每个专业的课都听了下来,他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每次回家,黄渤都会把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小欧交流,一方面让自己加深印象,另外一方面也让小欧和自己共同进步。在黄渤大二的时候,管虎导演再一次找到黄渤合作,拍摄了电视剧《生存之民工》。黄渤扮演的角色是民工薛六,又是一个辛酸的小人物。黄渤这次在对人物的塑造中,加入了很多心血,他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好地融合进去,让这个角色非常丰满可信。很多人在看完这部片子之后,都会感叹:管虎这是从哪找来个这么会演戏的民工!

导演宁浩看完这部电影后,既被黄渤的表演打动,又感觉到深深的遗憾。因为他想拍一部电影,正需要黄渤这样的演员,但是他认为,这个民工拍完戏肯定就融入了打工大潮中,不好联系了。一次聚会上,宁浩遇到管虎,他认真地向管虎讨教:“你是怎么从民工中淘出那么一位会演戏的呢?”管虎乐了:“哈,其实他是个演员。”

宁浩从管虎那儿拿到了黄渤的电话,两人约好了在学校后门见面。北京电影学院后门和北京电影制片厂之间有一条不到两米宽的土路。黄渤和宁浩就在那条灰扑扑的路上,聊起了电影,聊起了梦想。宁浩和黄渤都没有想到,那条不起眼的土路通往的是中国影坛最光彩的星光大道。

由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这部小成本电影创造了2006年中国电影的神话,不仅赚足了票房,也赢得了口碑。在影片中,黄渤饰演的倒霉小偷黑皮,可恨、可怜而又可爱。黑皮的台词极其幽默,尤其黄渤很创意地用方言演绎,大大增加了喜剧感。

这部片子,让黄渤红了。

坐在地铁上,身边的人会惊讶地叫起来:“你就是,就是那个黑皮!你也坐地铁啊!”黄渤嘿嘿一笑:“是我,没错,就是我。”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卖菜的小贩一抬头:“你不就是电视里的那个谁吗,爬下水道里去的⋯⋯”黄渤接过菜开玩笑:“爬下水道很可怜的,你那什么,给算便宜点吧。”

黄渤片约越来越多,《大电影》系列,《高兴》《疯狂的赛车》《斗牛》等相继上映。他夸张而不失真实的表演风格,赢得了无数粉丝的喜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他被誉为“东方卓别林”,许多人称他是新的“喜剧之王”。他则淡然一笑:“我现在只不过是有点特点而已,跟那个还差很远,当个笑话听听吧。”

黄渤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对于曾经提携过他的导演,无论在哪个场合遇见都很尊重。管虎就是其中之一。黄渤获金马奖后回北京的庆功宴上,管虎问他:“这都影帝了,得涨片酬了吧?”黄渤当胸给了他一拳:“只要你找我,都由你说了算。”

2009年香港导演陈嘉上决定把“精武门”再度搬上大银幕。在选择主要演员的时候,陈嘉上有意让黄渤扮演“警长”一角。接到剧本的黄渤,用了一夜的时间看完了剧本,心里很踏实。这个角色相对老版要丰满了很多,并且敬业的编剧还根据黄渤的幽默天分加入了适合他的台词。2009年9月15日,电影《精武风云・陈真》开机仪式上,黄渤和导演开起了玩笑:“最让我动心的是在这部电影里我终于不是小人物了,我已经升迁成为警长了!”

拍戏之余,黄渤一有时间就回到家里,打扫卫生,买菜做饭。小欧心疼他,跑进厨房想帮忙,黄渤赶快把小欧往外推:“油烟伤皮肤,回头还得花钱去做美容,不合算!”

2010年,黄渤搬了新居,家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黄渤各个时期送给小欧的玩具。小欧看着这些陪伴着他们一路走来,见证着他们爱情的“伙伴”们,感动得热泪盈眶。黄渤揽着她站在屋子中间说:“我说过要给你一辈子的幸福,那就一辈子,我们好好过!”

【采访手记】

2010年9月16日下午5点,黄渤从上海做完《精武风云・陈真》的宣传飞回北京。

和黄渤约好了晚上7点半在工体8号餐厅见面聊新剧合作。7点半的时候,黄渤准时到达,身材高挑的小欧走在他的身后。落座之前,黄渤拉着小欧介绍:“小欧,我老婆,你还记得吧?”

在和黄渤聊天的过程中,小欧一直帮忙补充、提醒他说的不是很透彻的地方。圈里的情况,似乎她比黄渤掌握得更多。在黄渤忙碌的时候,小欧就是他的耳朵和眼睛,让他人在剧组,却及时知道娱乐圈的动态。喝酒的时候,小欧小声地“劝酒”:“难得和朋友相聚,你想喝就多喝点吧,回去的时候我开车就好了。”得到小欧的“首肯”,黄渤爽朗一笑:“干杯!”

吃完饭9点多了,看到时间不早了,黄渤就对小欧说:“你先回家吧,一会儿我自己回家。”小欧和大家挥挥手就告辞了。

黄渤留下继续聊剧本,关于新戏的爱情部分,黄渤很喜欢:“爱情一直是我最在乎的东西,我希望爱得精彩。”

晚上12点半,离开工体8号,外面正下着大雨。

黄渤靠近路边准备打车,一辆“迷你库珀”缓缓地开了过来,车门打开,露出小欧的笑脸:“快上车吧。”

黄渤心疼了:“你等这么久干什么?”

小欧很得意:“这么大的雨,又这么晚,我猜你肯定打不上车啊。”

相关期刊更多

青岛医药卫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东方电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社会观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