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矿业工程概论

矿业工程概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矿业工程概论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1篇

《新编选矿概论》由魏德洲、高淑玲、刘文刚联合编著,详尽地介绍了矿石分选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原理,以及采矿的主要设备和常见的分选工艺。整本书包含的理论知识基础且全面,不但可以作为采矿工程、冶金工程、矿产加工等工程专业的课本教材,还可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籍,而书中所涉及到有关选矿、磨矿、磁选的理论知识,为想要从事或即将从事矿业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普及了基本知识,同时也对大数据时代矿业工程的发展与教育起到了理论推动作用。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育技术是近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中控系统等数字媒体设备,再配合相关的教学软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具有声音甚至是活动影像的教学环境。多媒体教育技术相较其他教育方式有着不同的特性,它是利用计算机为载体,集图像功能、语音功能和视听功能于一体,再结合计算机的操作将上述几种功能的信号都转化为数字信号,这样一来就能方便地对其进行存储、加工、编辑、传输等操作。多媒体技术的特性,对教育工作来说意义重大。它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课件的演示,将一些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却又难以解释的重点、难点,利用图片、动画或者是视频的表达,更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既能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使授课方式变得轻松方便,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教学效率也得到提高。同时,传统的课本教学中,教师所涉及到的大多还是课本上的内容,因为许多资料不便于携带,且难以展示。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切有用的资料都能在课件中得以体现,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前沿的资讯。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丰富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势必会引起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的巨大变革。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升;生物工程;办学优势;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59-02

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增加、资源的匮乏、环境污染加剧、疑难病的治疗等重大问题,需要依赖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于此,作为高新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生a物技术,正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全球性的生物技术热由此形成。化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自2000年成立以来,虽经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发展定位不清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式来形成特色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本专业的办学优势。该研究也可为其他矿业类综合性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办学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生物工程的学科概况

生物工程是一个新兴学科,它以人类生物产品需求为导向,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性地设计、优化和改造生物体系与功能,着重解决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所面临的技术与工程问题,以推动生物产业健康发展。

生物工程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而有别于其相关学科,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借助于工程学技术,以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对象、以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为基本任务,从而使该学科具有明显的工程产业特征。二是通过基于生物学原理的创造和设计,紧密结合工程学的技术手段,大规模的生产出各种对人类有益的生物产品,具有应用技能与理论设计、创造融合互生的学科特质。三是该学科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广泛融合生命科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是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最具特征的学科之一。

生物工程产业随着20世纪40年代起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等的工业化生产而逐步形成,早期以发酵产业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基因重组技术和以单克隆抗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形成,为解决随之产生的工程与技术问题,生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了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研究理论与方法,于是生物工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正在成为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潜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也是最有希望孕育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而生物工程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实现后发优势和跨越式发展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领域。

二、生物工程的学科内涵

生物工程学科的核心是研究和开发基于生物学理论基础上的系统工程技术问题。本学科的主要特征是利用细胞或酶特有的代谢和转化特性进行物质的加工与转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体与生物分子进行改造,建立优化的生物过程与工艺实现先进生物制造。

细胞培养与代谢工程、生物催化与转化工程、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药物与材料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等高新生物工程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随着基因药物、基因治疗、转基因作物、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生物矿物技术等一大批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在市场显露出强大生命力,生物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

三、矿大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现状

矿大生物工程专业十多年来始终以跟踪生命科学与技术国际前沿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为基准,随着学科的发展,专业的内涵从传统发酵工程拓展到了生物工程的整个领域,通过学科交叉形成了以生物工程上游、中游与下游技术紧密结合为主要特征的工业生物技术专业特色。

该专业存在的不足是,在矿业类综合性高校中,生物工程专业还属于非优势专业,且存在着师资条件相对薄弱以及发展定位不清等问题;其专业课设置不是很合理,生物技术专业课及化学、化工知识学习深度均有限,本科毕业生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科目较多,学业较重,要想学好学精需投入大量精力;本科毕业工作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相关就业领域要求较高学历,故多数毕业生选择进一步深造学习,就业者一般从事层次较低的传统生物技术工作或转行从事其他工作。

四、提升矿业类生物工程专业优势的方法分析

矿大生物工程专业可依托学校的国家级洁净能源中心、低碳能源研究院及生物工程硕士学科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形成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互促进的格局,逐步将中国矿业生物工程专业建设成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建设及矿区生态服务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工程产业人才”的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加强对周边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吸引更多国内高水平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来本专业任教,形成区域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一)构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是在化学、化工、药学、环境科学、生物冶金、生物脱硫和工程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与本专业属地矿业生物技术企业的结合,在培养目标方面充分考虑矿业生物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突出人才的专业特色培养。

2.生物工程专业还应紧密结合华东区域经济发展及属地矿业生物技术公司发展的特点。生物工程专业还应结合中国矿业大学的校情,考虑周边矿业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一些相关课程服务于矿物生物技术的设计与改造;矿物生物分析、矿物生物处理技术;矿区环境生物修复;矿区废弃物的生物转化与循环利用、生物能源的开发以及这几个层次的技术在许多矿业问题中同时交叉应用。

3.建立矿业大学特有的学生培养成熟度能力模型,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4.构建毕业生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实施综合评价。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机制,与企业共同寻找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应用的结合点,完善毕业生的质量监控体系。

(二)形成一支综合素质高,学术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生物工程专业应努力建造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工程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可借鉴矿大化工学院过程控制专业的成功办学经验,多方面整合生工教师队伍。

1.将低碳能源研究院的一些教师纳入生工教师队伍中来,因为其研究内容切合生物工程发展的最新状况。根据生工能源的发展方向,可将其聘为生工的名誉教师,负责讲授新技术和创新研究的一些课程,从而壮大教师队伍,强化学术交流,增强生工专业学生的自豪感。

2.融合环测学院环境工程的一些教师,尤其是负责讲授环境微生物学的一些教师,可邀请他们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授课,也可将其纳入生物工程的名誉教师。这样既能壮大教师队伍,又不会造成成本开支的大幅上升,师生比才会趋于合理。

3.联系南京某高校的大牌教授,聘请他们为我院荣誉教授。多数矿大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师与南京某高校教师渊源颇深,学术交流来往密切,可聘请在业内影响较大的资深教授作为生工专业的荣誉教授,定期为生物工程专业学生来校讲学,强化学术交流氛围。

(三)构建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及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实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生产实践知识和技能,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使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对实习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学校大幅度地提高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其他各类教学实习的经费。

1.实习应体现“就地就近、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探索学院与实习单位建立“实习-见习-就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2.实践教学体系还应形成“基础―综合―设计―创新”逐步推进、“启发―引导―讨论”和“发现―论证―研究”方法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实验―实践―实习”相互补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3.努力寻找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矿区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切入点,提出“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融贯,教研相长”的理念,形成校内外基地互补、产学研基地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新模式,强化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马越,廖俊杰.现代生物技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 国务院学位办提供的《一级学科》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Z].学位办[2012]54号.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私募股权 矿业基金 产业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私募股权(PE)基金在投资行业的表现日益活跃,其光彩也引来了业内研究员和机构人士的不少注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海外投资的启动,私募股权基金也开始活跃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勘探的舞台。矿产资源行业具有其特殊性,这使得矿业基金面临着各种问题。对私募股权基金在矿产资源行业的现状分析,能够令我们更加清晰基金运作的障碍与前景,更理性地对待矿产行业投资的盈利与风险。

二、文献综述:

在私募股权基金研究方面文献不少,陆国飞2013指出私募基金是目前炙手可热的投融资方式。吴凡(2007)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资本范畴进行界定,比较得出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形式。另外,关于私募基金在海外投资的角色研究方面,赵骏,于野,(2011)指出私募股权可利用其丰富的经验与人才储备为并购提供支持。私募股权基金可通过发挥其优势助力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矿业基金研究方面,胡胜国,佘延双(2011)提出了私募股权基金在国内外投资矿产资源项目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投资策略。佘延双(2012)从微观操作角度回答了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如何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问题。孙玉美(2010)认为本土私募股权投资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态势发展起来。综上文献可知,私募基金研究是具有很大的现实与理论指导意义的,它将更加有利于对目前的PE发展阶段的深刻认识,本文就我国开始的海外投资与国内外矿业开发的行为提供有益的研究分析。

三、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矿业基金发展分析

(一)私募股权基金概论。

私募股权(PE),通常也被称为私人股权或产业基金。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狭义上讲是投资于有增长潜力的成熟、非风险企业。私募股权基金主要组织形式为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还存在不少的信托制,有些是以契约制形式存在的。产业基金分为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重组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矿业私募股权基金,专业投资于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经营企业的股权投资机构。

(二)矿业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

1、矿业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情况。

矿业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矿业项目的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矿山建设和运营等不同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国自2009年以来矿业基金发展很快,矿业基金的壮大将伴随着整个矿业开发与开采的进程加速,对于整个行业都有着深厚的影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1)2009年2月成立的中矿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管理中矿联合基金,2009年5月发行,是我国首支矿业私募基金,首期规模5亿,面向全球范围投资矿产资源行业。(2)2009年12月成立的朝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山西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0亿,是我国首支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用来支持山西煤矿整合能源投资。(3)2009年12月成立的上海中矿新能股权投资中心,管理中矿新能产业基金,是我国首支新能源的产业基金,投资新能源高科技产业,首发规模5亿。

2、面临的问题。

较之国外,我国矿业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很多,需要大力改进与提高的地方也很迫切,主要表现在:(1)基金运营模式需要改进,目前国内的基金运营模式很不规范,操作流程冗余,需要结合我国市场实际并借鉴国外经验,走出一条在本土能够生根发芽的运作规范。(2)市场环境需要调整。我国支持矿业的资本市场的环境还不完善,我国目前投资的矿业项目没有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3)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市场不成熟,需要逐步的发展与规范。我国的基金募集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的GP(普通合伙人)和LP(有限合伙人)市场还不成熟,这就形成了比较稚嫩的募集市场,需要逐步的经验积累与发展。(4)合作对象范围局限性,需要加大与大矿业的合作。矿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需要与大型矿业企业合作,通过合作实现项目对接,拓展矿业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退出渠道。

(三)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矿业的主要障碍。

1、众所周知,矿产的开采周期漫长,矿业的周期性表现为价格的反复无常性。某种需求的变化将影响到价格水平,并将立即引起大量供应的相应变化,具备高不确定性。

2、大多数情况下,矿业公司对新建项目不太感兴趣,矿山生命周期是以10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公司高管注重短期利益,而矿业开采在其漫长周期内很可能发生资本支出不足的危机。

3、矿产的开采需要具备专业矿业知识的工程团队,基金的投资过程更加需要熟悉整个矿业流程与矿产专业知识的人员。然而私募股权基金以前投资主要集中在TMT领域,矿业行业内缺乏懂得私募股权投资运作的人才,矿业行业知识对于私募股权基金非常重要,实际上此类只是人才的匮乏阻碍了其发展。

4、环境污染带来的坏名声,增大了公众对矿产开采的抵触情绪。采矿公司进行生产作业的过程将涉及诸多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安全事故等。开采阶段,容易破坏土壤、植被,严重的可能留下许多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导致生命损失。

四、结论

通过以上对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矿业基金的介绍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矿业资源基金是非常有前景的投资基金,其具有行业特殊性,需要矿业知识专业基金团队的操作。矿业资源在我国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与发展障碍,需要市场环境与运作模式的不断规范与发展。矿业基金正在改写矿产的行业历史,在我国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相信未来矿业基金将以新的表现来实现它的光辉。

此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家族企业契约治理及融资结构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70973035;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研究生创新基金应用实践鼓励项目“基于生命周期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110163。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凡,私募股权基金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硕士论文.

[2]赵骏;于野;论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中的角色与作用,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陆国飞,信托和私募基金在中国的融合,上海法治报,2013-1-23.

[4]佘延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矿产资源勘查行业的策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论文,2013.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4篇

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煤炭行业也在大跨步地走向世界,这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又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已有百年的成长历史,专业基础厚实,学科优势明显,为国内各大采矿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等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国内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外语水平较低、创新能力较弱,也缺少国际化视野,不能很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通过分析它和澳大利亚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分别找出它们各自教学的优势,为优化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2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

2.1教学方法不同

中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是一个“pushsystem”,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实验教学内容陈旧,以验证性和演示性案例为主,老师讲解案例原理并演示操作步骤,之后学生再机械的模仿,缺乏自己的思考。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基于互联网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活动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展开。[1]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则是一个“pullsystem”,即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式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高,自主学习能力强。案例教学新颖,以设计性和研究性为主,学生得到一手数据和资料后,自主构思,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和主动学习能力。借助互联网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课后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的教学效果情况。

2.2管理模式不同

在中国,学生以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管理,并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出班委成员,负责管理学生并处理一些生活琐事。同时,为每个班级安排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解决学生的日常事务。在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每天接触的同学基本都是本专业的,社交范围相对狭小。在澳大利亚,管理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情况下只有专业和年级,没有固定的班级。因此,在同一个课堂上,会有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甚至有已经参加工作的在职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阅历,为了一门共同感兴趣的课程而走在一起,共同学习与讨论,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学习的乐趣。

2.3教师来源不同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的高校采取“自给自足”的方式补充师资,就是在自己培养的优秀博士毕业生中挑选一些愿意留校的学生当老师,他们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系统的师范教育接触较少,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上仍受到其做学生时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同时缺乏在煤矿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上,比较难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在澳大利亚,师资力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有严格的招聘制度。招聘制度中明确规定了求职者应具备的学历和正式的资格证书,往往要求应聘者最好能有相关的现场实践经历。这样,教师既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用技能传授的指导者,在实践教学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2.4师生地位不同

在中国,教师在课堂的地位是主导的。学生很少挑战老师的观点或者与老师进行辩论,而是基本认同并且接受,对老师绝对服从。即使有不同或者相悖的观点也不会当场提出,避免对老师不尊敬。在澳大利亚,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或站或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当学生认为教师讲解的内容有问题,会当面提出,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得出合理的答案。老师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更是与学生交流、互相学习的伙伴。

2.5学生团队意识不同

中国学生团队意识比较薄弱,我国教育重视对个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虽然每年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节能减排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但学生个体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独立动手能力,同时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比较欠缺。在澳大利亚的大学里,团结协作是一个亮点。一个团队作业通常需要3-4人合作完成,从查找资料、设计文章框架、内容分工、制作演讲幻灯片,到最后的演讲,都由一个团队协调完成。这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开阔视野,提高了自身能力。

2.6课程内容更新速度不同

在中国,教材和讲义一般会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进行更新,更新速度太慢,而且,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对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事例讲解。比如:目前采矿工程专业使用的“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仍旧是2005年8月出版的,至今还未进行课程教材的更新。在澳大利亚,教材和讲义更新速度很快。同时,教师会在讲义中加入自己最新的科研项目成果,理论应用于实际中,使同学们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更加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

2.7培养内容不同

在中国,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重视地下开采的教学。每年只开设一个露采班级,其余班级均为地采班级。而且局限于煤矿,对金属矿床或其他非金属矿床开采方法讲解少。在澳大利亚,采矿工程并不局限于煤矿,还包含金属矿床和其他非金属矿床,而且对露天开采教学和地下开采教学同等重视。培养内容丰富多样,同学选择的空间较大,就业选择空间也更大。

2.8教师评估机制不同

在中国,学生在考试前登录教务系统对老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形式简单,而且大部分同学碍于教师原因,都会给予最高等级的评价。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还没有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监督不严。在澳大利亚,课程需要学生对上课教师进行系统的评价,同时同学们会收到一个评价单,他们会对老师上课内容、课堂情况、知识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往往由第三方或者助教直接收集所有评价单并当场密封,最后将材料上交学校。同学也一般不会碍于教师而做出不客观的评价。澳大利亚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低一级与高一级证书之间建有衔接关系,采取的学分制可以使各模块之间进行转换。

2.9考查形式不同

在中国工科类专业中,考查一般以学期末的最终考试为主,比较关注最终结果。题型大都是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这几类题型的答案唯一。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考核。在澳大利亚工科专业中,考查一般以随堂考试和学期末的最终考试并重的方式为主。题型相对比较灵活,只要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验证,合情合理就可以得分,这样会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

3中国和澳大利亚采矿专业教学的各自优势

3.1澳大利亚采矿专业教学的优势

3.1.1先进的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采取双元模式,其中的“双元”分别指学校和企业。[6]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企业中,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企业会为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部分资金,减轻了政府的压力,提升了学校教学设备的软硬件能力,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1.2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和考核体系澳大利亚大学在选聘教师时,不仅要求教师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往往还需要具备多年的工作经验。同时,成立教师行会,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中具有学术权威性,为教师入职审查和在职教师考核提供标准依据,使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1.3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倘若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他们往往会当面提出,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3.1.4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些关于营养学和健康教育的课程,增进对使用食物提供能力、维持生长、正常生理功能的理解,对科学饮食习惯和营养方面提供建议。

3.2中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优势

3.2.1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并重把“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纲要”等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教学活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使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3.2.2图书馆教学文献资源丰富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形成了以矿业为特色,以理工为重点,文、管、经、法协调发展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纸质图书20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0多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20万册。自建有“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矿业工程数据库”、“低碳新能源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

3.2.3创新的学生素质培养机制学校采用成绩与发展素质分相结合的评定方式评选奖学金。每年,学校会设立各类奖学金,比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企业奖学金、中国矿业大学一类、二类、三类奖学金等。在评选时,学生需要汇总并提交上一年度获得的发展素质分,然后汇总本专业所有同学的成绩和发展素质分,按成绩高低排名,在成绩符合评定要求时,再按素质分进行排名,进而确定每位同学获得奖学金类型。这种创新型的奖学金评选规则,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3.2.4教师责任心较强课前教师会进行认真备课,课后会留一部分作业,使学生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教师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集中讲解存在的问题。上课提前10-15分钟进入教室,准备上课的东西并解答学生的问题。老师承担了某个课程的教学任务后,一般情况下会坚持独立上完整个课程。

4结语

矿业工程概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山;环境保护;对策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的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环境问题,尤其是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突出。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应当积极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减轻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所造成的的消极影响,保障矿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1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矿业开发虽然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问题。当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废水废渣环境污染问题、地质灾害问题、浪费资源问题。

1.1 环境污染

矿山地质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与土壤污染。其中矿坑废水、尾矿浆、采矿粉尘、排放的瓦斯、煤层自燃等产生的有害气体及矿石冶炼烟尘废气等污染严重,造成当地土壤、地表水、地下水严重污染。

1.2 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地面沉降、矿坑突水等问题。由于采矿活动的强度过大,破坏了矿区原有的地应力平衡系统,使得地应力在重新调整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次生地质灾害。

1.3 资源损毁

矿产资源的损毁包括矿产资源破坏与浪费、土地植被压占与破坏及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矿山在采矿时要排出坑道积水,然而,高强度的矿山排水极易造成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河流流量减小。

2 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尚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法律保障体系。虽然有出台相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但是操作性不强,对不复垦的责任人处罚也起不到惩戒作用;加上所制定的相关法规并不能涵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各个层面,如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的主体、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审批程序、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标准等均有待进一步明确,成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

2.2 治理矿山地质环境资金不足

由于矿山企业大部分经营不善,经济效益不高,企业无力负担矿山环境的治理任务。加上投融资渠道较少,缺乏治理资金,造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附近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大量露天采场的恢复治理工作停滞,严重破坏矿山地质环境。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策

3.1 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3.1.1 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应当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经费的保障措施及治理环境的备用金制度;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矿业主的职责及义务;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行为规范制度及惩罚制度;明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内容。

通过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法律手段保证矿山地质环境的长期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的力度,确保相关法律能真正起制约作用,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律后盾。只有采用强硬的法律手段,使得法律具备可操作性、战略性、前瞻性,真正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

3.1.2 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1)实施严格的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措施

一方面,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规定。通过结合我国矿产资源总规划及土地利用总规划,根据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规定,其中包括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目标与措施。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规定具体落实到矿业活动中,实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同时,也持续发展矿业经济。

另一方面,制定严格的矿业开发条件。根据上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总规定及矿产资源总规划,合理调配我国矿业权的投放规模及投放量、矿业布局,从而达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目标,促进我国矿业向生态效益经济发展。将“三禁止”作为我国矿业开发条件,并严格执行。其中包括: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禁止在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重点风景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2)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度

只有通过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力度,才能确保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保障。采取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动态巡查的方式,及时了解矿山地质环境信息,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刻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灾害扩大。加强对矿业秩序的整顿,严禁非法开采矿山,严加查办。对于恢复治理不达标的矿业企业应当追加相关责任,依法给予经济处罚,或吊销采矿许可证,以此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

3.2 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具体措施

3.2.1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的研究与应用

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有显著研究成果的研究者进行物质奖励及精神表扬,促进科研者对研究矿山环境保护技术的投入,促进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

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并结合先进的网络技术,研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相关信息、技术数据,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研究,包括研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实用技术及操作方法,提高矿山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率及治理质量。

3.2.2 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合理规划

(1)加强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

(2)合理规划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进行统筹规划,以以人为本、追求自然、生态的原则,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有机相结合,加快矿区的治理效率,使得矿山尽早恢复原来自然的生态系统,实现统筹规划中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3.2.3 筹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恢复治理资金

(1)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一般来说,矿业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工程之前,应当先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采矿权,获得国土资源部的批准后才得以正式从事采矿活动。通过实行矿山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不仅可以促进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工程进展,而且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并约束矿业主的采矿行为,避免破坏矿山地质环境。

(2)拓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渠道

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资金投入。对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造成的和现阶段矿业权人已灭失的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应当由国家财政部负责出资治理。各地政府应当通过调查,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计划,主要从探矿权与采矿权的使用费及价款等财政收入中安排相当比例的资金,并从矿产价格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以及矿山开采形成资源税、水土保持税等其他各类税费中提取资金,组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严格按照总规划实施治理工作,将资金用于部分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及社会投入资金。由于当前政府部门财政支出较大,财政经济较为紧张,政府可以通过大力支持企业及社会投入资金,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贡献。倡导“谁投资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给予该企业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使用权、税收征收等方面优惠,鼓励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中,并对相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费实行优先贷款的原则。另外,还可以通过接受社会捐赠,号召慈善人士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作为公益事业,加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庸.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