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渗透策略

G623.31

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从而符合了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推动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深入到小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要想提高英语这门学科的质量,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其要多与学生沟通,密切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学生之间要相互沟通。所以,了解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步。

我们以“How do you get there? ”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询问和回答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即“How do you go there”的学习和训练,这个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学生能快速熟记短语“by+交通工具”以及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兔子舞”游戏,教师放兔子舞的音乐,让全班学生排成长队,后面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随着音乐的指令“Left-Right-Go-Turn around-Go,go,go”,队伍开始慢慢向前移动,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到游戏中。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过来,这为教师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第一步。

二、重视品德培养,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生本身具有好动、活泼的特点,为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英语这门学科的特征,将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增强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这门学科是由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品德教育的运用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积累更多的词汇量,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我们以“My favourite season”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I like …….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 my favorite season is……”等句型,并W会如何运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来描写一年四季的天气特征、衣着特点和活动内容。在导入环节,教师要创设情境,与学生共同打开来自amy的邮件,并阅读邮件中的内容。Amy在信中提出了她最喜欢的季节、衣着特征和活动内容。在邮件附后,amy希望同学们能给她回信,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特征。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也愿意给amy回信。在学生回信的过程中,便于学生与amy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学生掌握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全身投入到英语教学中,从教学中学习到更多与品德修养有关的知识。

三、增加课外阅读,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由于受到课本内容的限制,大部分文章都不太完整。当学生在理解不完整的文章时,他们会遇到重重困难,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力。针对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的知识,确保学生养成核心素养。

我们以“Let’s take a trip”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be going to句型,并能利用该句型来复习旅行用语。大部分小学生还没有走出出生的城市,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鉴于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通过阅读让学生阅读图书馆中的旅行书籍,学生能看到外面的大城市以及每个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这样一来,学生能更直观的掌握本节课的英语单词、词汇和句型,并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对于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四、总结

现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教师要完善、创新教学方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华.新课标下小学英语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3(10)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一)背景

知识信息社会,用同一种方法教几代学生,显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为了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满足新一代的教育需求,创新教学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关于创新教学的政府资助项目,其目的在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和欧盟等。为什么要发展培养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项目?因为无论多好的政策和法规,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推进和实施。为了实现创新教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评估系统。外国研究指出,创新和创造力是人类素养的核心。创新教学既满足个体学习的需求,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含义

国外关于创新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学生-中心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在创新教学环境中,学生被称为“积极的学习者”,即学生摒弃被动地“吸收”知识的方式,积极地融入学习过程中;教师被称为“足球教练”,即像足球教练一样训练球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研究者对创新教学往往有自己的见解,有些研究者强调创新教学的成果,如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有些研究者强调创新教学的过程,如管理课堂的新方法的运用。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研究者们对创新教学的标准方式有了统一的看法:学生中心教学和问题式学习被认为是创新教学的标准方式。创新教学这个概念不等同于“新”教学。创新教学往往是与“新”方法或策略联系在一起的,但不是所有的原有的方法和策略都需要革新。

(三)在教学环节中的体现

创新教学在教学环节表现得更明显、更具体,包括:将创新思想运用于教学中;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运用;教学内容的创新运用;教学资源的创新运用;创新评价。

将创新思想运用于教学中,指的是教师用开放性思维将教学与课程的发展趋势融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新的创新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如学生―中心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运用,指的是教师将学习者中心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师允许学生在学习任务的计划和实施环节拥有发言权,促使学生个性化、个体化地学习知识。教师打破教学惯性,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独立学习,帮助学生独立建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创新运用,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个体情况与学习任务丰富、整合、调试和创新教学内容,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特定的、预设的课程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此外,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可以被纳入教学内容。因为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经历过的材料,是与学生直接经验有关联的材料。教学资源的创新运用,指的是教师将图书馆、互联网、学校和社会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即教师从各种渠道搜集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适宜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创新评价指的是教师不评价学生,而是用多种评估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教室里应该营造自由气氛,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随意地展现自身潜质,更有利于教师全面地评估学生。

二、国外创新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就相关文献来看,很少有关于创新教学的核心素养的研究。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还不够完善,无法定义核心素养的含义与定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创新教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影响创新教学的重要因素。然而,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外国研究推测,教师创新教学基本上有四个核心素养:学习素养、社会素养、教育素养和科技素养。

(一)学习素养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对于创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素养指的是教师愿意为创新教学和强化教学效果而学习。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教师知道如何得到学习材料,如何满足自身学习需求,如何通过学习、反思和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教师既能批判性地反思教学结果,又能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做好准备。学习素养有三个具体特征:积极学习;从反思中学习;独立思考地学习。

(二)社会素养

社会素养指的是创新型教师拥有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教师和领导交流的能力。创新型教师既能和他人协作,又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创新型教师热衷于挑战,而且不会过早放弃。创新不仅仅指有趣,更能将独特的想法付诸实践。社会素养有五个具体特征:交流、合作、勇?狻⒓岢趾兔裰鳌?

(三)教育素养

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为了整合各种教育因素,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素养。创新型教师必须对创新性教育理念有清晰的认识。只有遵循创新教学的理念与基本准则,教师才能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创新型教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而且能有效地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促进学生发展。教育素养有六个特征:热爱教育、负责任、知识丰富、有问题意识、能快速反应、教学研究能力强。

(四)科技素养

科技素养对创新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就如同一个平台,帮助教师建立新颖的、革命性的教学方式。创新型教师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代社会,教师要能从互联网上繁杂的信息中提取必要的信息,将来自多个源头的信息进行整合,再用整合的信息有效地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有两个与科技素养相关的主题:运用互联网查询、提取有效信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三、国外创新教学的核心素养对中国的启示

培养教师学习素养的方法有两种。从学习对象来看,可以分为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第二种划分方法是从学习渠道划分的,可以分为进修学习、课题学习、学术学习、追踪学习和网络学习。

人际关系是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同事、上级和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教师无法逃避的问题。现代教师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互利原则和相容原则。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一、教育与教学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专家指出,教育就是在学校内教师所教的知识中被学生所遗忘的一些知识,但核心素养是永远不会被学生所丢失的.化学教师的教学,往往是为了迎接大型考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一项措施.这样做,常常会造成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理解.我们要懂得作为教师的职责,不仅是要教学科,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知识虽然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知识的所得,关系到学生人生的前景.由此看来,教师应该认真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应该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等等.

二、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对问题情境设计和选择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着重考虑情境设计和选择方向.因为情境设计和选择方向,不仅是对学生化学学科观念的操控,也会影响到学生人生的未来前景.从目前现状来看,有些教师忽视了情境选择的关键性,在新课教学中仅仅是传授给学生与这节课相联系的化学内容.其实,准确来说这是一种不被认同的情境选择.这仅是为了让学生的焦点集中到课堂上,却适得其反地让学生形成一种恐惧化学的心理以及产生厌恶化学的情绪.假如化学教师给学生带来一个与实际相符并符合常理的问题情境,学生就会在社会生活中面对问题时学会把化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衔接起来,并构建出一种化学始于实际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的学科观念.当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思考与研究.最重要的是,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生活有利,是具有真正意义的知识点,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单一的、无用处的.另外,教师要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化学课堂的教学情境要注重实际,以及情境问题的设计要关注其连续性.教师需要做到不为达到化学课堂目标而盲目教学,只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努力.

三、准确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发现,无论是从实验地位上分析,还是从实验所具有的意义或作用上分析,核心素养的培养都难以在实验中体现出来.有些教师只是把实验当成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所设计的实验演示过程都是依据实验论点进行的实验论证.有些情况下,教师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所得出来的现象和结果与所设计的不同,又难以解释这种现象的出现,草草地糊弄过去,让学生似懂非懂,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令人不敢想象的.这样,教师给学生带来对这门学科的知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如果教师连什么是化学也搞不懂,就不用说对化学实验的准确认识.其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人们是通过不断地进行科学的实验研究来对化学进行准确认识、了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其中的科学哲理、学习思维、化学理念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充分运用.这是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四、教师应用长远的目光看待知识

随着时代的变迁,所学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很多知识点都具有发展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当下的教师不要局限于大型考试,而要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平把具有发展性的知识点及相关内容授予学生.要想不断进步,与时俱进,教师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的状况,开阔自己的眼界,并把“教”、“学”以及“研”相结合,让自己迅速地成长,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

总之,在科学进步的当代,教育所关注的焦点不只是在考试分数上.当代教师应考虑的重点是: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在传授化学知识点之外培养学生的高贵品质以及综合能力.这是值得广大化学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国家急需拥有高科技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要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课堂抓起,这样学生日后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物理学科是一门可以体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型学科,而抽象思维是学习物理的必要条件。在现阶段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因为物理成绩差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物理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来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一、应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要因材施教

教育改革愈演愈烈,最为突出的一点便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初中物理作为基础性的学科,对于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来讲是极为关键的。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课堂内容的创新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课堂气氛的轻松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必须先发挥教师的作用。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参差不齐,理解概念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教师要想让全部学生都能理解该学科的内容就必须因材施教,对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抽象思维的水平,在正式授课前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游戏等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大致的划分。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水平之后,在进行班级整体授课时,需要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而对于能力过之或者能力不及的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帮助每位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达到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教师要适当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物理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多是死记硬背来的,并不能真正地理解,这不但无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而且还可能使学生越发失去学习物理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讲某一节课的内容时,有的学生用半节课就“消化吸收”了,而有的学生情况则相反。因此,对于因物理思维不足而导致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予以更多的鼓励和耐心,让他们在鼓励中得以前进,慢慢地得到物理思维的培养。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实践。例如,在教学《加速度——小车实验》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学习。学生在实验中推理出来的结论是通过形象的实验获取到的。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

(三)教师要拓展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师要以教材为本来拓展,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完全脱离。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教师还应注重对教材的研究[1]。初中物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十分清楚这点,在教学活动中将各部分内容贯穿起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牛顿定律”时,教师可以将初中所有关于“牛顿定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这样既为后来的学习做了铺垫,又便于学生理解。在习题的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上的例题进行分析。教材上的例题往往比较简单的,但大多数难题都是在此基础上改编的,因此应让学生真正明白解题的方法,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成效。切不可实施题海战术,让学生倦于学习。

二、学生在学习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学生不应只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要留心生活

我国当下的教育有一个特点,那便是学生常常为了学习而学习,把视野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上,认为教师的讲授毋庸置疑,因此也不会去主动观察生活。物理实际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学科,无论是惯性还是电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现象。因此,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把问题带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其实从生活到课堂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这中间的思考与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2]。例如,在物理力学中讲到“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无关”时,只要是在生活中比较细心的学生都会发现,汽车急刹车、骑车下坡等一系列情况都可以验证这一点。生活是科学的来源。在生活中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二)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

在以往的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课堂完全就是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过程,学生没有完全地参与到物理实践中。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一节课教师只能简单地讲解完一部分知识点,效率极其低下,这对于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带动也十分不利。另外,由于物理学科本身的难度较高,许多学生受考试成绩的打击,进而形成了对物理的恐惧心理,甚至放弃物理。对此,学生必须树立强大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战胜恐惧心理,可以尝试去发现物理的乐趣。只有热爱物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对物理的学习中。

(三)学生遇到问题要积极求助老师、同学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尤其是向那些物理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请教,看看他们是如何学习物理的。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至关重要。课堂是学习的平台,教师和学生要勤沟通,多交流,这样才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解决,达到课堂学习高效共赢的局面。此外,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制订学习计划,在遇到不理解的知识时要及时提问。勤能补拙,难懂的物理概念会在一遍一遍地学习中被攻克。

结语

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那么,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做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多数情况下在学校阶段学到的知识点,等到出了校门不到两年就会被遗忘,只有将数学的逻辑思维意识和研究方法养成于头脑与潜意识当中,才会终身受用。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存在于各个领域,数据、符号、图表、模型可谓不可忽视的信息,优秀的数学素养将会是各领域发展的基石。例如商场打折、买卖交易、家庭理财、建筑测量、科学研究、程序设计、等都需要依靠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来支持,优秀的数学素养将会是各领域发展的基石。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稳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理解并让学生获得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后,能够应用于现实生活,真正能够解决实质性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例如在一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潜移默化的将推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逻辑感,使之一生受益。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是人类智力的核心,也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所谓“发现式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思维的平台,做好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立场,保护和肯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知识,而不是一位灌输知识,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一些问题我们的学生完全有能力经过自己的思考研究得出结论,这时候教师应该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只有学生亲自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获得的知识体验,印象才最深刻。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数学原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将生活事例融合进数学知识教学,巧妙的使抽象、难懂的问题简易化的展现出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学习能力的有效利用化。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授关于数学的发展史,鼓励学生参加关于数学的社会实践活动,保护学生的直觉意识,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例如,指导学生?算自己家每个月的水电费;帮助正在装修房间的邻居计算室内地面需要用多少块地板砖;计算城市中固定面积绿化区域中,固定棵树树苗的行距,株距等……学生在面对这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时,会产生更多的兴趣,学习起来也更有劲头,能够使之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习惯。

四、开展实践活动,营造数学氛围

适时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十分有益。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应用中学知识、解决问题、增长本领、提高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