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数学知识与技能,也不仅是简单的解题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依赖于数学技能和相关知识,并且高于知识和技能,凌驾于数学方法和思想之上.想要真正理解和认识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建立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就需要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进行准确的掌握.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持续性、阶段性、情境性、抽象性、习得性以及综合性等特征.现代教育要求小学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自身存在的个性化获得良好的发展,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够有不同的数学发展.

一、数学文化熏陶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讲,数学文化存在属于数学本身的变化特点以及本质特征,从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数学文化熏陶对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促进,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数学文化具有加强的美学价值、智力价值、理性价值以及知识价值等,能够通过数学图形、公式以及符号等帮助学生深入欣赏数学当中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去分析生活当中的数学现象,解决数学问题[1].数学文化当中包含数学思想、显性知识,还包括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态度以及情感等一些隐性的东西,当数学精神、方法、思想以及知识等共同作用时,学生能够在数学思想当中感受到数学精神的发扬,有效地丰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内涵,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逐渐形成.

二、数学理性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与数学学科不可分割,从素养不同的发展角度来讲,不同学科应该使用不同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有效地实现将核心素养融入每一门学科当中,这对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小学数学这单一的学科来讲,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理性思维紧密相连.实际上就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经历、体验和观察等过程逐渐形成一种能够理性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2].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教学游戏加上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将学校中的球架、旗台、教室、大门等主要建筑画在同一幅图中,并且标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很多小学生对方向感和位置感的掌握程度非常弱,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数形结合思想,使各个建筑物的位置更加形象化,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认识和了解位置与方向,提升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课程改革

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更侧重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强调充分利用教学提升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w性以及差异性.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坚持以生为本是当前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将数学核心素养也包含于课堂教学当中,并且获得了良好的落实[3].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分数的加法与减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置一些问题,如,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是什么?详细地认识了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构建分数单位的概念,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探究过程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环境,引导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四、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学数学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安宁.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6):97-100,111.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3篇

一、将数学的方法和思维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就是使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数学习惯去分析解决数学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只有将它掌握好才能从整体上全面地理解教材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灵活、科学地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比如,在讲解图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图表的多种图案,在不告知学生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图表的形状将其命名,那么他们就会有圆柱形、扇形、曲线形等概念;又比如,在一些根据已给数字找规律的题中,就会有潜意识的等差数列的概念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数学方法,同时数学知识层面也会得到扩大和提高,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会比较轻松。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牢牢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才能受益一生。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智慧的体现,是人的智力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它的主人呢?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学到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去做,绝不进行“填鸭式”的被动灌输。如,讲到事物的对称性,就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现实生活当中接触到的哪些事物有这样的性质。有的说,蝴蝶,我们的手、胳膊,甚至有的想到了巴黎的凯旋门等一些建筑物。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小就培养了不怕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课程标准的改革也指出,数学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包括思想、内容、语言和方法,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数学素养。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它与数学素养的形成紧密相连。语言能展示一个人的思维,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是否准确、清晰。比如,学习分数“”的简化时有的同学讲:从最小的公约数“2”开始约,最后得“”;有的讲直接用“4”约也可以得到“”,可见,学生能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在解答的过程中条理、清晰地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锻炼并发展了数学语言能力。

四、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

生活和数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比如,报纸当中公布的股票行情、电视中的福彩节目等,这些都包含着一定的数学知识,可是我们在课堂上对此完全忽略、不屑一顾,只字不提。只有当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数学学起来才是“活”的。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理时,就应该让学生画出居住地与学校之间的地理位置图,再让他们运用这一定理找到最近、最适合、最快到学校的途径。这些实际的事情避免了数学与实际脱节,在无形之中就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产生一种想要探究的心理倾向,在生活中也会时时注意学习数学知识。

五、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4篇

(秦皇岛市海港区建国路小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摘要】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慢慢时代化,丰富地应用到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丰富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两者的统筹结合丰富语文情境的同时,也升华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庞大的网络信息系统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业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培养

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慢慢时代化,丰富地应用到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丰富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两者的统筹结合丰富语文情境的同时,也升华学生智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庞大的网络信息系统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小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业成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已经写入了教学流程中,其中新课程就是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能将信息素养教育完全融合到整体教学流程中,是不少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新课程总目标的出现让很多老师感到诧异,不少信息技术老师认为新目标与原教学目标是不相干的两件事,甚至还有一些老师质疑,新课程目标是否具有合理性。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看来,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未来的需要,本文探讨的目标也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存在是为了促进人们日常生活和科技技术的发展,其中也必然存在一些道德因素的制约,所以,培养信息素养要分为三方面:

1.1信息意识

一个人是否具备信息意识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在遇到很多问题的时候,观察他是否首先想到采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1.2信息能力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使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体现。但是信息能力就是进一步的信息能力体现,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采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1.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一个人在适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是否具备合格的道德规范。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多方面的私人信息也相互交织,这时就是考验人们在网络上人品道德是否达标。

2如何培养信息素养

2.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主线,整体设计课程

纵观上段文章所述,信息素养的三点描述中不论是哪一点,其中都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体现。因此,应该重点结合本学科实践性特点,给学生建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氛围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最好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放到实际生活中。久而久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能得以加强。

2.2以自主创作为课堂核心任务,让学生充分地“想”

在每堂课上,要使用当堂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独立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思维。当具体操作的时候,首先教师要在实践之前对实践重点进行范文讲解,当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使用课堂所学知识,思考可以在什么问题上使用。使用方式是否得当,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没有固定的框架,只是需要一个中心点,学生的作业可以是自己制定的,但是所完成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其实这种作业方式就像作文一样。

2.3根据学科特点重组课堂结构,让学生充分地“做”

信息技术课的本质意义与其他学科不同,当学生使用课堂所学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时,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往往形式过于复杂的信息科学公开课与传统的信息技术课没有什么区别,学生的全部思想都在应对老师的教学活动,根本没有时间去“想”和“做”。所以,培养信息素养的第三点就是围绕课堂中“做”的环节展开的。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充分时间“做”的课堂,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技术课的种种弊端,导致学生在课后还不能做作业,那么要解决这一难题,老师就要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课堂作业。当学生在做课堂作业时,老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思维,更加不能反复更改作业目标。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上机时间,以此来更好地完成课堂作业。

2.4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给学生展现信息技术的魅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第四点。信息技术是一门富有巨大魅力的学科,在未来时代里信息技术更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整体价值,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的魅力呢?其魅力的特点又是什么呢?所以对于信息技术魅力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深刻探讨。作者认为信息技术的魅力是人类在科技领域发展中的智慧结晶,如果说上帝创造了世界,那么信息技术就创造了人类的未来。但是,在传输魅力思想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知识还是要加以注重。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必须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复杂的科学原理,这样做就不会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思维的混乱,避免大脑中各种知识的混淆而导致知识接受口的堵塞。

2.5关注信息活动的每个细节,规范并提升学生的信息道德

对于学生信息活动道德的培养,教师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而是应该关注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每个细节。目前,我国的网络社会形式与现实社会相比还是比较复杂的,各种信息充斥在其中,让小学生很容易受到感染,学生不仅要有全面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要具备正确的网络道德价值观。所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各种细节,教师都应该牢记,对于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要给予表扬,反之出现的问题就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尽快地回归正途。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选出信息技术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学生,作为他们的榜样,小学生的心智和性格都会受到榜样的吸引,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全班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么做也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交流不管是信息技术还是日常生活都不能缺少的东西,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需要的。此外,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也是需要改变的,教师的各种行为动作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大脑和思维,所以说在信息素养培养的问题上我们还要走更长的路。

参考文献

[1]周斌.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2]周斌.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2011(7).

[3]乌兰.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建议[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2).

[4]何珊珊.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陕西教育,2011(12).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 民族大学生 信息素养教育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人的生存能力。因此,信息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想在目前这个信息时代立于不败之地,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势必要把信息素养作为个人素质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培养环节。作为知识信息集合体的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1.民族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一方面,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加之受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语言障碍等的影响,信息环境薄弱,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未开展系统的、基础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使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虽然他们入校后对图书馆的馆设、藏书、设备等比较感兴趣,但对如何利用馆藏目录、参考工具书和信息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还很欠缺。信息检索时,不知道从何下手,盲目查阅,加上所学专业和自身的文化知识所限,只能获取一些简单、浅显的信息;来自牧民区的多数大学生认为听好课、顺利完成四年的专业知识课程就是读完了大学,而对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前景不大关心,更谈不上对其他相邻学科的关注和了解;在意识到获取信息作为自己学习和科研需求时,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某项活动,尤其是在学习,撰写实习报告、毕业论文、进行教育实习及科研活动实验报告和教学实习任务才到图书馆选材,收集资料。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较窄,社会竞争力较低,毕业后就业机会相对来说较小,这与自身的素质是有一定关系的。民族大学生正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培养和提高民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

2.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信息意识薄弱。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薄弱,几乎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接触过电脑,缺乏对信息需求的意识。进校后除了读专业书,从未翻阅过百科全书、科学年鉴和本专业的核心期刊。他们的科研意识淡薄,信息意识薄弱。偶然有科研要求,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信息检索室、工具书室等来从网上查阅文献信息。认为图书馆是提供学生自习的场所,对图书馆计算机检索功能很不熟悉,更谈不上信息检索技能的熟练掌握。他们从不关注图书情报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信息动态,对信息的需求具有盲目性、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2.2信息能力不足。来自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根本不懂得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检索、处理和交流信息,无法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加之语言障碍,大多数的民族大学生无法应对网上的英文资料,这对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结构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还有一些民族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对收集到的信息如何正确判断和分析,经常花费大量的精力阅读无用信息,结果事倍功半,不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的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失去了信息价值的效用。

2.3信息资源开发的人员素质偏低。一些信息开发人员信息素质低,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服务方式被动,计算机和外语知识水平低下,影响了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而影响了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

2.4文献检索课流于形式。大多数的学生反映文献检索课的理论讲得太多,实践太少,多数民族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加上有些内容几乎没有实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教材陈旧,教学仍然停留在手工检索为主的阶段。

3.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

3.1文献信息资源优势。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学科建设的要求和读者特点,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在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系统的、完善的文献体系,不管是信息的拥有量,还是信息的载体类型及收藏质量等方面都是一流的。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迅速增加,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大量引进电子出版物,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为民族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大学生在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既增加了信息意识,又提高了运用信息的能力。

3.2信息管理人员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结构上讲,是一个复合性的结构体系。他们以信息活动为主,既有实践经验,又熟悉图书馆情报知识。尤其近几年,图书馆集中了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有效的信息检索知识,他们能够随时给予读者具体的帮助,使其有效利用网上信息。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大学生对信息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图书馆人员在帮助大学生提高信息检索、分析和利用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3信息技术的优势。随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民族高校图书馆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实现了管理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开通了网络服务,其中包括校园网、局域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与Internet的联通,组建了图书馆自身的自动化网络,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检索系统、国际网络检索系统,成立了电子阅览室、信息检索室等。现代技术设备是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保证,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可帮助大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3.4学术环境的优势。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庄重典雅,环境优美,馆内清静,文明有序,求知气氛浓厚。在这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极易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图书馆工作本身就是对信息采集、收藏、加工、传递的过程,学生在利用高校图书馆时,不但能了解采取信息交流的技术和方法,而且能提高信息意识。

4.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服务的措施

4.1转变服务机制,增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意识。高校领导和学校教务部门应转变观念,继续深化教学体质的改革,使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内容和方法不断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面向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服务具有较强的优势;重视民族大学生信息教育与其它专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在校内,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都能敏锐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不断以新的知识完善自我,更好地为本地区的经济腾飞作贡献。

4.2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民族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信息素质和能力。一项科学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综合、利用和再创造的过程。所以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最佳实践方法。针对民族大学生信息活动主动性不够的特点,学校可以采取多安排科研活动的形式,为民族大学生创造条件,教会他们科研方法,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寻找科研项目,亲自动手去实践,从中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4.3发挥文献检索课的作用。高校的每一门专业课都离不开信息知识和文献资料的充实,因此增设信息理论课,加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与改革至关重要。目前的状况是文献检索课教学与计算机教学相互割裂、教学学时数少、教学内容落后、检索实践被忽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文献检索为现代的信息检索,培养学生使用电脑及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熟练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4加强计算机的使用。信息素质是21世纪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计算机是信息社会中每个大学生使用最广泛的工具,它能使信息存储和检索处理达到大容量、准确、快捷的要求。对于未来的民族大学生来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技能。

4.5加强信息道德的教育。信息道德是指信息创造、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所应遵循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加强信息道德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族高校图书馆应通过举办信息知识讲座、开设信息窗口、办板报等方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使他们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4.6提高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无论是信息科学教师还是其他专业课教师都应重视自身信息素质的提高。信息课程的任课老师除了具备信息学、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外,还应拥有广博的知识,要熟练运用外语、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因为只有自己是信息获取和利用的“高手”,才有资格去培养高素质的信息人才。专业课程的教师除要担任专业课教学任务之外,也要诱导教育学生掌握本专业的信息资源,提高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学校要重视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安排课题研究任务或提供在职进修机会等方式,不断激励年轻教师的求知欲望,以更加丰富、全面的科技知识教育学生。

4.7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信息素养氛围。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既是大学生信息教育的重要场所,又是学生信息教育的主要实践基地。图书馆应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拓宽信息服务范围,增强信息服务功能,从各方面加强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平时馆中多给民族大学生开展一些有关信息方面的讲座,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增强自学能力。另外,还可以跟电教中心、信息中心、信息教学管理单位及教务管理部门等联合,共同担负起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加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力度,树立信息素质观念。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省略/Library1/new_page_8.htm 57K 2006-3-25.

[2]陆光华,王观玉,文毅,覃忠跃.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及文献检索课程设置方案[J].图书馆学刊,2006,(5).

[3]帕提曼.试论民族高等院校图书馆如何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服务[J].现代情报,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