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益基金的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尽管外界一直在说资本寒冬、融资不易,但是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却能获大量资本的青睐。
2016年年初至今,至少有水滴互助、人人互助、保保集、17互助、同心互助、斑马社6家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对外宣布获得了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的融资,融资总金额达上亿元。
最新的一则融资,来自今年5月份上线的水滴互助,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5000万元的天使投资,投资机构中最大牌的要属腾讯。
相互保障本身并非新鲜事物,但由于政策空缺等原因,近年来发展缓慢。不过随着水滴互助等互联网化的公司出现,让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诸如红杉资本、腾讯等巨头资本会青睐这个新型模式?上述公司目前在国内运转情况如何?对于社会上担忧平台是否能够解决所有赔付而不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又有何看法?
为此《投资者报》记者,向水滴互助、17互助、保保集等公司发出采访提纲,并得到部分答复。
互助保险遇上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互助保险发生了新的变化,其经营模式也变的互联网化。
以水滴互助为例,每位会员只需缴纳9元基础入会费即可获得30万元的保额,这一保障能够持续生效的前提是,会员群体的账户资金足以覆盖赔付额,否则随后采取碎片化的追缴模式,也就是说,会员缴款额度是不确定的,上不封顶。只要用户账户余额剩余1元以上,才可列入被保障范围。
目前大多数互联网互助平台均采取上述的先交会费,然后追缴分摊的模式来对用户加入进行门槛管理。
以抗癌公社为代表的互联网互保平台则标榜“0门槛入会”模式,入会会员无需缴纳任何费用,而是直接在事故发生后追缴,也可获得保障资格。
各互联网互保平台在资金托管方面也有所不同,17互助、同心互助等主要将会员缴纳的费用托管给商业银行,由银行定期出具监管报告并公示账户情况。而如水滴互助等则与公募基金合作,将资金托管给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由双方共同管理。
在理赔方面,大多数互助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将追缴金额的上限设置在3元,会员数量越多,则各个会员分摊的金额就越少。一些平台如同心互助还引入了年龄系数,这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摊的互助金额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分摊金额较少。
据了解,目前已有e互助、保保集、抗癌公社等多家互联网互保平台发生了赔付,赔付总金额从百万级到千万级不等,据e互助方面介绍,截止今年8月18日,e互助完成互助事件137例,互助总额2636万元。
市场质疑多未解决
网络互助保障平台目前在国内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也受到了众多质疑。
其一,为了平台正常运作,会员缴费后期有可能增加。
有测算数据显示,类似水滴互助下这样一个超60万人的社群,倘若一年的发病人群数量为1200人,那么一人一年的交费额度最高或将达到600元。这与商业保险相比,并没有太多价格优势。并且,互质引起的心理反应也与商业保险不一致,作为理性经济人,很可能在多次“被扣费”以后,有可能选择中途退出。
其二,相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互联网互保平台本身并没有严谨的核保、理赔机制,那么应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的问题呢?
17互助CEO高竞对《投资者报》记者解释称,目前公司聘请了两家第三方保险公估机构,在会员出事故的时候,进行专业的核实。水滴互助、抗癌公社等也均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核保。
目前,抗癌公社的核保体系相对较为完善。申请受助的社员需提前缴纳3000元保证金,如情况属实,则保证金全部返还,如情况虚假,则没收保证金,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欺诈行为的发生。
第三,网络互助保障平台并非保险公司,平台资金究竟要受到怎样的监管?毕竟目前,只有水滴互助等少数公司,拥有互联网大佬背书。
记者注意到,在“相互保险”破冰前,已出现多个类似水滴互助的平台,保监会曾专门作出回应称,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或保险中介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相关“互助计划”没有基于保险精算进行风险定价和费率厘定,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业内人士也表示,尽管没有监管,公司方面还是应主动合规,做到公开透明,谨慎经营。
尚未找到盈利方式
目前,互联网互保行业尚未有明确的盈利模式,甚至平台本身也宣称运营将更偏向公益性。据了解,抗癌公社2011年成立至今,用户近51万,但仍未实现盈利,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也暂不考虑盈利,还是以完善用户体验和流程为主”。水滴互助方面也表示,现阶段公司更注重平台的公益性,对盈利模式未作明确规划。
【关键词】PPP;海绵城市;产业基金;社会资本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2.0版的新型城镇化,以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五位一体为目标。近几年,政府试图以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等多重身份介入海绵城市建设,但面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政府财政已不堪负重。如何加快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方式的改革,提高投资效率,解决资金供需矛盾,成为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青睐和有效推樱这对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推进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海绵城市作为非经营性项目,在推动过程中由于政府与市场边界及其商业模式不确定、进入门槛较高、利益风险分配分担机制不清晰、可操作性受限等原因,导致绝大多数社会资本还处在彷徨之中,其参与PPP项目的动力和积极性还有待提升。因此,我们将就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PPP基金平台模式的方案设计,研究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具体合作问题,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海绵城市建设。
一、社会资本参与PPP海绵城市建设构架
(一)PPP海绵城市产业基金运营模式
海绵城市项目规模大且投资回收期长,适合采用有限合伙制(SPV)的组织模式。募资对象则以地方及社会投入为主:收益分配以各方承担风险为基础,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合作,最终保证项目正常进行。最后PPP产业基金若想退出,应以不影响项目正常运营为前提,在项目建设完成后,金融机构以清算方式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固定收益:财政资金可将股权以超低价格转让给下辖子公司。在特许经营期满后,投资公司可以转让股权给其他社会资本来获得股权溢价回报,或者以项目附加值带来的现金流为基础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详见图1)。PPP海绵城市的模式构架图(详见图2)。
(二)社会资本参与机制
l、风险分担机制。(1)招投标与融资阶段。进行项目风险的详细分配,并通过签订合同落实各方的责任与义务。社会资本对各类风险因素的可控性进行评估,若具有控制力,则可选择风险自留,并据此提出风险补偿价格;若不具有控制力,则可以选择风险转移,提出相应的补偿价格。公共部门在与社会资本就风险分担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相应合同条款,形成法律依据。(2)具体实施阶段。签订合同后,通过风险监测,判别已分配的风险因素是否发生变化以及是否出现未识别的新增风险因素,然后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风险的再分配。如果风险变化对项目是有利的,则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共同分享收益。在进行风险分担工作的同时,社会资本还需注意遵守以下三个原则(详见图3)。
2、社会资本保障机制。(1)构建公平合理的进入机制。尽管政府一直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然而各地区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出现歧视社会资本的现象。诸如:申报项目手续繁多,审批手续周期较长等,都在无形中对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领域设置了障碍。因此,政府应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出台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得社会资本不受到歧视,从而逐渐构建社会资本平等的进入海绵城市的制度环境。(2)构建确保社会资本良性运作的运行机制。在构建的进入机制基础上,政府还应结合PPP实践,就社会资本的运行机制出台相应的规范流程和指导意见,就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政府与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共同的投资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各自的优势,统筹安排,不断建立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一旦PPP模式引用进来,政府和社会资本应精诚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3)构建合理的回报机制。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投资并不是为了公益目的,资本逐利的特性并没有改变。因此,政府应抓紧制定特许经营法,为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建立PPP项目合理的回报机制及必要的社会资本利益补偿机制,消除各种不确定性,为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3、社会资本盈利模式。要想吸引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就要找到可以使其投资的盈利点。PPP海绵城市项目中,社会资本的收益来源可分为三点:一是政府购买,主要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方面;二是消费者付费,主要在经营性项目中;三是政府购买和消费者付费相结合。盈利模式的设计要更多的考虑到工程项目自身的经营实现盈利。社会资本的盈利模式,详见表1。
二、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宏观配套机制
(一)财税激励机制
PPP海绵城市建设属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依法享有所得税和增值税优惠政策。虽然推动PPP海绵城市建设的财政政策已相继出台,但从目前已有的政策来看,仍存在以下问题,对此,有相应的改进措施,详见表2。
(二)监管机制的完善
由于社会资本的逐利性,可能会导致PPP海绵城市运营的偏差。因此,政府更应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加强对项目的监管,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PPP海绵城市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保障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政府应制定明确、可监测、易计量的考核指标。在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时,应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公平透明、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采取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及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试行)》,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考核和绩效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详见表3。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园 服务体系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79-04
作为创新服务业重要内容的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从1987年首家试点开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孵化器在我国已由当初的科技成果转化战术路径,上升为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最有效的战略性工具和载体,孵化器的功能亦逐步得到拓展和完善。
截至2010年,国际上企业孵化器约5000余家,其中欧洲1200-1300余家,美国和加拿大1000余家,亚洲1700余家。美国孵化器企业平均孵化场地面积0.34万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20家,86.5%是非营利机构(2001年);欧盟平均孵化场地面积0.58万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24.7家,77%是非营利机构(2001年);中国也超过1000家(2009年,纳入国家科技部统计范围的有772家),平均孵化场地面积3.76万平方米、平均在孵企业65.43家,绝大多数为各级政府投资举办的非营利机构。
深圳的科技企业孵化园均按市场机制进行运作,无论是孵化器建设、还是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以及配套的种子孵化基金设立所需的资金,均依靠经营收入和银行贷款等市场途径来解决。
市场化运营是深圳科技企业孵化园企业良性循环发展的重大创新,本文就其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一、市场化运营新型商业模式概述
围绕科技企业孵化园服务体系构建和服务价值链的延伸,深圳为入驻孵化器的科技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逐步建立了“科技企业孵化+种子期投资+孵化社区(科技地产)”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
(一)以科技企业孵化作为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业务基础
在孵化器网络体系和孵化社区拓展过程中,众多企业在深圳和深圳周边地区新建孵化器。其余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项目将由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投资建设。深圳以输出品牌和管理、延伸孵化服务链方式,掌握孵化器和加速器的管理运营权、在孵科技企业的期权和优先投资参股权,并通过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运营的收入分成,做大孵化器网络化经营的收入规模,以做优科技企业孵化为基础、以在孵科技企业“服务换期权”和“持股孵化”为方式、以孵化器和加速器社区建设为补充,稳步推进全国性孵化器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科技企业器创新服务价值链的有效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种子期投资作为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盈利手段
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要求,深圳建立“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专业孵化”孵化器创新服务体系,设立为孵化器配套的种子孵化基金。通过孵化器创新服务的“服务换期权”价值链延伸,与在孵科技企业建立以股权为纽带的互动发展关系。形成孵化科技园获得分享在孵科技企业成长硕果的机会与机制,构建起孵化科技园投资参股孵化器在孵优质科技企业的盈利渠道。
(三)以孵化社区(科技地产)新型业务作为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孵化社区(科技地产)业务通过延伸孵化器创新服务的价值链,将孵化器和加速器配套设施建设与科技地产业务有机结合,为孵化器和加速器入驻科技企业定向开发配套的住宅和商业等设施,帮助中小科技企业解决发展空间、法人地址固化、做实资产账户、企业骨干员工安居、工作人员日常生活服务等问题。同时,通过孵化社区的建设与运营。获取科技地产开发和配套商业设施经营的收益,缩短孵化器和加速器项目投资的回收期、弥补孵化器和加速器为人驻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的亏空,有效协调孵化器和加速器社会公益性与企业化经营逐利性的矛盾。
二、三大主要业务的商业模式
(一)科技企业孵化业务
1 管理模式。由企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行“平台开放式”的三级管理体制:在企业设立决策层,主要负责孵化器和加速器业务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管理运营制度制定等重大决策;在科技企业孵化园内设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部门或与合作伙伴设立孵化器运营公司,具体负责相关战略规划、制度的贯彻执行以及孵化器和加速器日常事务的处理;在管理部门和孵化器运营公司一线组建专业化的孵化管理运营团队,整合资源为孵化器和加速器入驻企业提供一系列的创新服务。
2 业务对标标杆。孵化器网络体系建设运营,寻求以国内如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连锁经营”为对标标杆;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寻求以上海杨浦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创新机制、团队作用、搭建通畅平台聚合创新服务资源”模式为对标标杆。
3 运营模式。以企业为基础,建立团队职业化、孵化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的孵化器管理运营模式,构建有鲜明特色的孵化服务体系和业务专长。通过品牌和管理运营模式输出,打造全国性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网络化体系,吸引优质中小科技企业入驻孵化,使企业孵化器网络体系成为知名的自主创新基地。在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和运作过程中,积极争取利用、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打造各类公共专业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类专业创新服务协作平台,依托这些平台构建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专业化综合运营能力。每个合作项目都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设立独立法人的项目公司负责合作项目的管理,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项目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制度,规范项目公司的管理运营、防控风经营险。
4 投资模式。孵化器和加速器网络体系建设,除在深圳市及周边的孵化器项目由科技企业孵化园直接投资建设外,其余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项目多采取输出品牌和管理模式进行。
5 盈利模式。通过稳步扩大孵化器网络体系的规模,提高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入驻率,实现孵化器和加速器物业租赁收入的稳定增长,保证孵化器和加速器的正常运转;再根据在孵科技企业对创新创业服务的实际需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创新和商务服务等,延伸、挖掘创新服务的增值环节和收入增长点,改善孵化器和加速器管理运营的收入结构。
(二)种子期投资业务
1 管理模式。设立为孵化器配套的种子孵化基金,发挥经营孵化器和加速器、了解和掌握在孵科技企业资源的优势,通过创新创业服务的延伸,稳步推进在孵企业的“服务换期权”和“持股孵化”工作。采取引进专业人才、培训在职人员、聘请投融资顾问相结合等方式,组建科技企业孵化园种子孵化基金管理运营团队。联合相关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提升创新服务体系的投融资功能。
2 业务对标标杆。种子期投资业务,以本地企业为标杆,如深圳清华研究院的“企业孵化+风险投资”模式为对标标杆。
3 运营模式。借鉴其他创业投资公司的经验,建立健全符合种子期投资特点的项目投资管理办法、投资项目筛选与评估体系、业务流程、阶段工作目标要求等制度与程序,并采取与有实力和行业经验的投融资机构、地方政府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投资项目的筛选、评估和投资参股(行权)工作,提高种子孵化基金业务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工作的风险。
4 投资模式。实行孵化器入驻科技企业签署孵化协议制度、用法律协议确保对孵化器人驻科技企业的服务换期权和优先投资参股权。种子孵化基金对项目的股权和期权投资,均按科技企业孵化同投资管理办法中风险连带责任条款的规定,每个投资项目中企业占出资总额的50%、员工(包括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投资团队、员工)和其他创投合作伙伴占出资总额的50%。
预孵化器(种子期孵化):对经筛选、评估的预孵化器人驻企业,提供为期两年的孵化场地(3个桌位或30平方米以下的场地,第一年免费、第二年减半收费),并与所有人驻企业签署含有孵化服务换期权条款的预孵化器孵化协议(占人孵企业注册资金额度的10%-20%,在约定的期限内,对发展状况好的企业行权参股、并安排进入孵化器接力孵化,发展状况不好的企业、租赁合同到期后淘汰迁走,有效规避种子期企业(项目)高失败率的风险。
孵化器和加速器:对新申请入驻的科技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园与所有新入驻企业签署含有在企业增资扩股时,企业有按与其他创投机构同等价格优先投资参股的权利(占企业股份2%~5%)条款的孵化协议;对已入驻的在孵企业,争取与其签署同样的孵化协议。
5 盈利模式。采取种子孵化基金投资参股、孵化器和加速器物业租金折股、孵化器和加速器物业评估作价入股等方式,拥有一批高成长性优质科技企业股份,借助这些中小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带动科技企业孵化园股权资产的快速增值,在时机成熟时,以企业上市、股权转让、期权转让、企业并购、股权回购、分红等方式获取股权投资回报。
(三)孵化社区(科技地产)
1 管理模式。科技企业孵化园孵化器网络体系的孵化社区项目,将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管理方式,无论是独资、参股或输出品牌和管理(合作伙伴出资建设)的孵化社区项目,都由独立法人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专业管理机构负责建设与运雷。
2 业务对标标杆。孵化社区(科技地产)业务,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园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创业人社区”模式为对标标杆。
3 运营模式。在孵化器和加速器拓展过程中,科技企业孵化园利用品牌和科技企业(项目)优势,根据在孵科技企业对发展空间、创业创新服务、商务和生活配套等方面的需求,代表在孵企业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给予孵化社区项目建设运营专项扶持政策,采取科技企业孵化园独资、参股或输出品牌和管理(合作伙伴出资建设)等方式进行建设运营。对加速器物业和配套的住宅、商业设施等物业实行租、售、租金折股、物业作价参股等综合经营方式。
争取国家科技部和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支持,整合产权交易所、大学、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创业投资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的优势资源,为入驻科技企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孵化和加速服务。
他胸怀“产业报国”理想,以“服务农业”槭姑,仅用十年时间,带领企业崛起成为中国农化板块除草剂行业的龙头,跻身全球领先行列。他认为环保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模式,而不是负担。他倡导走科学的循环经济之路,建成了国内草甘膦产业中产业链最长、循环利用最彻底、生产成本最低的化工产业集群。他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大的研发实力,找到并掌握了打开环保和效益连环锁的“金钥匙”,实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共赢。
他就是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理事长,福华农科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集团掌舵人张华!
放眼世界的追梦人
很少有企业家拿“理想”当做开场白。但张华认为,这是做企业最重要的前提:“企业必须有理想、有规划,理想就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就是战略。” 第一次见到张华,他坚定的眼神,朴实的笑容,清晰明确的思路,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犀利独到的见解,无不展露出他的睿智、胸怀和胆魄。
2003年,张华在收购乐山的一家氯碱企业之前,专门邀请了四川省的专家进行实地调研。随后的两份专家调研报告,让张华决定,要充分利用乐山市境内本土丰富的盐卤、磷矿、水电资源等优势,走上农作物保护之路,进军中国乃至世界的农药市场。
张华的决定绝不是随便拍拍脑袋,也不是一时兴起、过了就忘。在进行企业规划的第一时间,张华就把企业的发展进程目标做到了5年、10年以后。来到今天的福华园区内就会发现,新上马的许多项目的布局和安排,其实早在10年前最初的规划中就已经准备妥当。就这样,张华带领福华人,依托着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稳扎稳打,一步步建成了国内草甘膦产业链最长、循环利用最彻底、生产成本最低的化工产业集群。
在企业走上正轨后,张华并没有躺在成功簿上享受喜悦,也没有跟随市场的“潮流”进行跨领域的投资和发展,而是继续执着于农化行业,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作物保护和种子专家。
通过对农化行业的不断研究,张华提出了“成为全球化的农业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企业愿景,并为这个目标制定了福华集团“四大平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他决定推动福华集团在农化领域继续加强影响力,建成全产业链的制造平台、海外客户服务终端平台、农化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和先进的科研平台。
虽然各种原因导致国内实业的发展并不景气,许多企业纷纷转行,但是张华却没有停止对产业平台的投入,反而通过和国内一流专业院所的合作,成立了国家级实验室,积极研发新品、改进工艺路线、优化产业配套。
2016年11月3日,四川省乐山市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与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联合共建的南科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福华工作站正式签约成立。张华表示,福华希望在精细化工、水污染防治、土壤治理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共同发力,建立国家级专业化实验室和GLP实验室,打造循环精细化工园区,既保护青山绿水,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共赢。
同时,张华带领福华人再次“出海”,凭借多年资本市场的经验,通过并购成熟的海外渠道企业,再利用互联网的无国界整合,张华要把“福华”的品牌做到全世界。
2016年12月9日,中国石化联合会外资委率跨国石化企业代表到福华农化园区参观并座谈。在此次座谈会上,张华代表福华通达与澳洲NUFARM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深了福华与NUFARM的战略伙伴关系。巴斯夫、赢创工业集团、科莱恩化工(中国)有限公司、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伊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贺利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跨国石化企业在深入了解福华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后,都表示希望与福华建立合作研发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研发,走可持续绿色循环和节能高效之路。
就这样,在1999年就怀揣“产业报国”理想的张华,从一家造纸厂起家,先后涉足农化、种业等农用领域,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将其经营的企业跻身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企业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127多个国家和地区。
引领农化环保的先行者
在进入农化行业之前,张华已经有了多年经营造纸企业的经验。造纸行业“高标准、严要求”的环保治理工作让张华清楚地认识到,农化企业要想长治久安地发展,安全和环保是命根子。为此,他提出“环保先行”的治企理念,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资源循环,对废气、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高效的利用,让企业走上一条走高科技、精细化、可持续、循环发展之路。
在他的严格要求之下,福华集团于2008~2009年期间投资12亿元建设的二期草甘膦技改扩能项目中,30%的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投向与节能减排及环保相关的工程设施。此外,福华集团还投资上亿元引进了全球先进的废液膜处理系统。仅2014年一年,福华集团在环保一项的投入就达到了2.1亿元。
张华指出,绿色发展是国家的事,更是企业的事,石化企业更应该走在绿色发展的前端,要加入到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行动队中来,不仅要生产是绿色的,产品是绿色的,更要思想是绿色的,还做绿色发展的宣传员、教导员和监督员。
除了从自身要求出发做好环保工作,张华还主动站到了人民的面前,接受社会对企业的监督。张华要求福华集团每年都要定期举行“开放日”活动,主动邀请园区周边的群众到公司参观座谈,并认真听取群众的反馈意见,作出相应的持续改善。张华还带领福华集团深入持久地开展化工科学普及工作,让社会公众更加科学客观地认知化工,实现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共生。福华作为一家农化企业,一直在为改善化工企业的社会形象,改变社会“谈化色变”的现状做出努力。
2016年5月,由中国化工报社与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工博物馆共同发起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普联盟成立。作为企业代表的张华表示,企业要向股东尽责、向客户尽责、向社会尽责。作为一位企业家,第一要务仍然是让企业实现盈利。但是,企业感恩回馈社会,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
如何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达到平衡,实现共赢,实现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是张华一直在深究的问题。对此,张华提出,环保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模式,而不是一种负担,企业应该走科学的循环经济之路,用环保来盈利。因此,张华与福华集团的科研骨干一起,从盐卤电解开始,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进行充分的回收和利用。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福华集团近年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投入近5亿元,但这样的投入也为福华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福华自主研发的环保技术可直接降低成本3亿多元,实现销售收入5个多亿。可以说,环保成了福华重要的一个盈利点。同时,张华一直坚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让福华集团形成了以碳、氯、氢、磷、钠等元素的循环利用链,热能利用形成了梯级式的四级利用,废弃物和副产物都得到了资源化利用。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分级回收项目更是工信部批准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张华用他的理念和企业获得的成效证明,绿色发展既能让企业收获经济效益,又能收获社会效益,一举双得。
在张华的领导之下,福华集团不仅最大程度减少了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还在2014年行业整体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实现了4000万元的盈利。
带动技术革新的创新者
张华认为,中国农药企业长期以来以农药原药的生产和出口为主,很多企业不注重剂型的开发、品牌的建设,导致企业在世界上没有竞争力。而如何让中国的农化企业在世界农化产业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真正的话语权?在张华看来,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拥有企业自主发展的核心技术。
张华表示,未来农药企业的发展不能再走简单制造、简单模仿的道路,而是应该在制造端走精细化、差异化的路线。企业必须在研发端加大投入,在产品方面增加品种的多样性,在客户端加大市场需求的开发和综合服务的意识,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市场的需求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把控,真正实现产品和企业的升级。
为此,张华果断拍板了福华集团在成都和乐山建立科研基地的项目,联手国内著名院校,研发出数十项专利技术,累计获得国家专利28项。其中,甘氨酸法草甘膦清洁化创新技术集成应用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草甘膦母液资源化处理分级回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甘氨酸法草甘膦循环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项目”被评定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华还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不遗余力地进行科技研发。到目前,福华集团已申报草甘膦脱溶水解、草甘膦二次钾酸水解工艺等5项国家专利;成功研发了变压吸附脱除草甘膦生产回收氯甲烷中微量水分的专利技术,并应用于工业化装置中。
同时福华集团建立了四川省草甘膦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工程技术中心和环保研究所,与国际跨国公司在研发端开展合作,并与四川大学、中国成达工程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科研机构签订《石化下游产品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产业联盟,目前还正大力打造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以及GLP实验室,着力实施新品研发,并投入了价值上亿元的科研设备。福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向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看齐,在产品工艺技术优化、废水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新型环保技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
先进的科研技术,强大的研发实力,也让福华找到并掌握了打开环保、效益连环锁的“金钥匙”。福华集团的工艺技术及产品研发都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在工艺设计的最初阶段就充分考虑了项目前端的投入成本、过程中的连续化生产以及后端副产物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大大提升了装置的使用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尽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和社会的双赢。
乐善好施的好心人
“尽责才有认同,付出才有收获”,这是张华提出的,并作为全体福华人的核心价值观,它深刻的包含四层含义,即企业要向社会尽责、向股东尽责、向客户尽责、向员工尽责。在张华看来,真正的成功,是在自己成功的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成功。在他看来,一个人,必须要担负起自己之于家人、工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企业亦是如此。
张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企业内部,他积极倡导并践行“尽责、付出”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培育了一大批负责任、懂感恩的优秀福华人;对社会,他也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深受社会好评。在他的带动之下,整个福华集团都形成了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良好氛围。
张华认为,做公益,不能仅靠一颗爱心、热心,还要有科学的机制做保障,这样公益事业才能做得长久,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受益。为此,他在2007年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每年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至今已累计数百万元;2014年,他发起成立国内首家针对在刑、刑释人员的“福华更生辅助基金会”,为减少再犯罪,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2015年,他发起成立了“福华慈善基金会”,开展扶贫帮困、赈灾救助等活动,资助城乡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城乡低保、重危疾病、特困群众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三支基金的成立,让福华的爱心事业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福华集团,有这样一份《爱心助学宣荐书》:“如果你品学兼优,却因家庭困难而无缘踏进大学校园;如果你因一时失误,而与大学校门擦肩而过;请不要气馁也别沮丧。如果你愿意与福华共同发展,乐山市福华农科投资集团将以博大的爱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你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你实现大学的梦想”。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福华集团累计捐款捐物近100万元,向马边县永红乡中心学校捐赠教学物资和助学金,槁肀呱偈民族地区捐资助学及彝家新寨建设。
2014年,福华集团出资200多万元为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朱拉松茸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修建道路,给藏区孩子打通了去往学校的道路,捐助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组织。
2016年8月,福华集团帮困奖优活动共计出资55万元,其中福华慈善基金扶贫捐赠2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工程;福华助学基金捐赠20万元,用于帮扶贫困大学生等。多年来,福华人累计捐助上千万元。
类似的爱心活动还有很多,张华感恩回馈社会的爱心慈善行为,也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几年间,张华先后获得四川省扶贫基金会“突出贡献爱心人士”、乐山市十大杰出青年、2013乐山骄傲・10大杰出贡献企业暨年度经济人物、2014年乐山劳动模范、“乐山好人”乐山公益慈善模范、乐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公益慈善模范)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创业;孵化;模式;比较
一、 前言
企业孵化器,作为最重要的创业载体,已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工具之一。纵向来看,自世界上第一家孵化器在美国诞生,迄今已经经过四个发展时期:一是由地方政府和社区机构设立,以提供公共服务、获取房租收益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二是世界各国政府的强力推广,快速发展时期;三是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风险资本的触角伸入孵化器中,呈现出企业化运作趋势,孵化目标由孵化新创企业转向帮助创业者发现识别机会的,创建新企业。四是21世纪,新一代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孵化器进入分工细化和功能要素化发展时期。横向来看,根据全球创业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国家分处于要素驱动型、效率驱动型、创新驱动型三种经济类型。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国家的创业文化和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创业生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把创业活动放在整个区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系统化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孵化器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北京、上海等创新创业文化浓厚、资源丰富的地区,新的创业孵化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由于不同企业或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创业资源的差异化,简单采用传统“一锅烩”的模式难以取得满意的孵化品质,而过于注重获取资本为孵化目标的孵化方式,往往也带来一些孵化主客体联手作假或相互欺骗背离孵化目标的行为。即便是孵化器最为发达的美国,也尚处于摸索阶段,尚难下结论说哪一种发展模式正确。因此,不论是实践还是理论,探究孵化器发展的模式和趋势,更好的服务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国外主要创业孵化模式
1. 美国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投资型。美国YC和TechStars等顶级孵化器大部分采取“投资+导师+服务”的两“+”模式。做法是孵化器为入孵业团队提供种子资金,换取其6%~10%的股份,为每个创业团队分配若干创业导师,跟踪指导整个孵化过程;另外,孵化器还为创业团队提供技术、商业、融资等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完善产品构思、进行产品推广、介绍下一轮投资者等。此模式尽管也提供导师和服务,但本质是围绕资本的进入和退出获得在孵企业价值增加和孵化盈利,因此属于投资型。
二是导师型。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百森商学院等高校拥有创业传统、创业课程体系以及优良的创业生态环境,依托高校成立孵化机构是美国较为普遍的孵化模式。也有一些例如Youweb的孵化器,他们多由大企业高管或企业家发起,以聚集和培养高质量创业人才为目的,不持有在孵企业股权。
三是服务型。Idealab测试筛选创业想法,并为入选的优秀创业项目提供包括办公场地服务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发展战略、品牌、资金、产品设计、法律服务和商业发展支持服务等全方位服务。Britton Silberman & Cervantez加速器本身也是一家律所,其孵化服务是在孵化期提供免费法律服务,作为回报,律所的将占有创业团队2%的股份,企业融资后,需要开始支付法律服务费。
四是网络型。这种新的模式适合那些需要孵化器支持但仍希望原地经营的企业。如今美国很多商业项目逐渐倾向于虚拟化,虚拟孵化器利用在线网络在孵企业提供资源服务。例如,TechStars通过与StartupAmerica联合创建“全球孵化器网络”,通过网络共享服务和资源,帮助全球各地搭建加速器,同时获得优质项目源,并形成创业企业相互支持的创业生态。TechStars非常强调孵化器之间的透明度,他们了所有孵化公司的名单和信息。
2. 德国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共同投资模式。德国政府对创业孵化十分重视,其政策性银行专门成立由政府资助的“技术参与公司”作为国家政策性风险投资公司,与商业性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创立“共同投资”模式。建立在利益一致性基础上的持股孵化模式,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投资德国孵化器行业。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从培训企业创意到提供种子和风险资金一整套的支持和服务,提高了初创企业的成活率。
二是海外孵化模式。与东欧等国家合作,开展“海外孵化”是德国的孵化新模式。例如德国电信设立的“hub:raum”孵化器,在波兰等东欧国家发现培养潜力型企业,入孵后提供孵化服务。德国电信会对这些入孵企业投资19万美元的资金,持有其10%左右的股份,以享有优先收购权,从而最终达到为本企业引入外部创新的目的。
3. 以色列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筛选+股权激励+服务”模式。以色列的孵化器大多面向处于种子期或前种子期且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项目。孵化器的筛选机制很严格,重点考察创业者的诚信度、项目的技术含量、知识产权是否清晰、商业策划书的可操作等。由于以色列的内需较小,企业还要求必须开拓国际市场且出口额在5亿美元以上。孵化项目入驻孵化器前,要经历创新理念、项目报告和OCS筛选委员会严格筛选等三关审查,由于审查严格,通过率只有5%左右。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可以得到两年最低36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其中30万美元由政府直接支持。还可以获得市场、专利、管理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辅导和服务。
二是海外孵化模式。以色列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其跨国孵化模式很有特色。例如IDC Elevator是针对以色列早期创业企业的一种“美国-以色列”联合孵化模式,每年两批不超过20家企业,每家企业获得2万美元的现金支持和10万美元价值的服务,占10%股份。前三个月的以色列孵化期内,提供办公场所及导师服务,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团队能力;最后一个月的纽约孵化期内,提供办公场所、住处以及活动安排等,注重资源网络搭建和融资。
三、 国内主要创业孵化模式
1. 北京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投资和服务结合。该模式与美国的天使投资型孵化器类似,典型特点是与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合作,采取创业导师持股孵化的方式进行孵化。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中的创新工场、常青藤创业园、亚杰商会、3W咖啡、联想之星、云基地、石谷轻文化创业基地、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厚德创新谷虽然提供的孵化服务各有不同,提供的投资的属性、形式,以及涉及的企业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此类孵化模式。
二是虚拟和实体结合。实体孵化器对空间的约束和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降低孵化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孵化的需要,使得实体孵化和虚拟孵化结合成为可能,该模式是线上虚拟孵化器模式与线下实体孵化器相互补充、协同促进的产物,通常采取线上孵化服务为主,线下活动作为补充的孵化模式。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中,天使汇、创业邦、创业家、36氪等孵化器都是采取此类孵化模式。
三是大企业和高校衍生。一种是企业衍生孵化模式,这种孵化模式多是依托大型集团的科技、信息、市场、资金等资源,为入孵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如北京均大高科孵化器就是依托母公司九州通集团在医药行业的信息和市场渠道资源,为入孵的医药企业提供成果转化、产品推广等服务。奥宇孵化器利用集团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的科技条件和资金优势为企业服务。另外一种高校衍生孵化模式。孵化器是高校投资建设,特点是借助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导师资源和校友网络,以及源源不断的创业者。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和清华大学X-LAB,科大方兴孵化器则是挖掘高校科技资源,与学校实验室实现对接,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2. 西安的主要孵化模式。“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孵化模式,是西安具有代表性的孵化模式。西安高新区创业园根据企业技术领域和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形成了的分阶段、分领域、网络化的创业孵化模式。综合性孵化器侧重场地、政策、资源获取、创业辅导等支撑,专业孵化器侧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支持等增值,企业加速器侧重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的加速成长空间以及市场、投资、金融等个性化服务。以上三类孵化主体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确定了光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等8个专业方向,并以资本连接,形成1个综合孵化器、n个专业孵化器和加速器的“1+n”集群孵化模式。
3. 武汉的主要孵化模式。东湖的“产权化+网络联盟”孵化模式,是武汉具有代表性的孵化模式。产权化指的是一种营利的房地产开发与公益的企业孵化相结合的孵化模式。即其孵化载体创业街由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开发,投资者持有,孵化企业使用。产权化使孵化器得到空间,地产开发获得的收益与社会资本结合,作为孵化资金投入。同时,该模式以东湖国家示范区为核心,通过构建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市场接入服务中心,建立孵化网络,共享资源平台,实行联盟孵化,突破了创业孵化在地域空间上的限制。
4. 上海的主要孵化模式。
一是“苗圃+孵化+加速”链式孵化模式。该模式以张江孵化器为代表,其孵化服务分为三个预孵化、孵化和加速三个阶段。未注册为法人公司的项目组进入苗圃接受第一个阶段的孵化服务。之后,接受标准孵化作为孵化的第二阶段,此阶段孵化器为他们争取到的政府房租补贴是3年,并帮助他们获得国家各种认证。第三个阶段是为进入加速器的企业获得盈利模式,并提供政策支持、股权投资或合作等服务。
二是“导师+金融服务”模式。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探索出了由联络员制度、辅导员制度以及创业导师制度三者合一的创业导师体系。针对企业高速发展时有可能会出现的战略决策失误或错失创业良机,创业中心配备了创业导师,以大企业对小企业辅导、辅导员团体辅导、项目小组辅导的方式,帮助在孵企业规避成长风险。该模式把融资服务平台作为重点建设平台之一,成立杨浦科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项目申报、统借统还、孵化器网络担保贷款等间接融资服务。
四、 比较与启示
1. 对比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孵化模式我们发现以下异同。
(1)创业孵化的目的特征。美国的第一代孵化器大多由政府直接资助成立,中国早批孵化器也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并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科技服务机构。国外孵化器尽管政府资助,但其产权清晰,均采用企业化经营。我国创业孵化由于从事业单位模式起步,对事业单位模式的长期依赖性,孵化主体仍以房租收入和政策性资助盈利。但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国内孵化主体作为一种市场的主体,在股权及治理结构到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由一个纯公益的组织,慢慢过渡到一个以提供孵化服务为盈利模式的企业。国内外创业孵化的共性目的是培养企业和企业家发现、识别、创造创业机会,提升创业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帮助企业获取种子资金、技术等资源,提高企业出生率和成活率,促进企业快速成长;为地区培养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由于资源所限,创业孵化服务不能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因此,国内外创业孵化的共性特征就是兼具公益和市场双重属性,出现的新的发展特点是具有较好盈利模式的孵化器比重越来越大。
(2)创业孵化的功能模式。美国等发达国家孵化主体借助高校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具备很强的能力。美国的“投资+导师+服务”模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孵化模式。德国等欧洲和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也将投资和独特的技术服务能力作为孵化的重点要素。“投资+导师+服务”模式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功能定位和严谨的运作机制,通过严格筛选,保证进入孵化器的企业具有较好的天然创业禀赋,为在孵企业提供本领域内资深导师和强大的“校友网络”资源,使得在孵企业能在较短的孵化周期内获得资金、市场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该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和退出机制,也为创业孵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盈利模式。与国外“投资+导师+服务”模式类似,中关村国际数字设计中心等众多创新型孵化器虽然提供的孵化服务各有侧重,提供的投资属性、形式,以及涉及的企业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属于此类孵化模式。中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由于不能满足各类各层次创业企业资本需求,难以保证天使、风投等资本获得像发达资本市场一样的进入退出机制。因此,国内很多孵化器还是以租金收入和政府资助作为主要盈利模式,或者从地产开发中盈利回哺,或者依附于大企业。国内采取“苗圃+孵化+加速”链式孵化、“线上+线下”、虚拟孵化、跨国孵化等新型孵化模式构建创业生态系统和孵化网络,是在取得盈利模式下,适应在孵企业资源、能力、价值和风险等成长诉求的孵化功能模式探索。国内外的孵化主体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均呈现出链条式的孵化集群模式。
(3)创业孵化的产业边界。孵化器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当其孵化能力和盈利模式固化为核心能力时,即确定了其企业边界。而作为一个创业孵化系统,孵化主体和孵化利益相关者构成的孵化边界介于孵化客体的企业边界和市场边界之间。美国孵化主体与孵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与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组成的“三螺旋创新模型”。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等共同组成的孵化关键节点作为孵化主体,与利益相关者构成网络连接关系并整合其资源,为创新创业营造生态系统。在网络连接中,孵化主体与天使、风投资本结合非常紧密,但孵化主体和这些资本企业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功能差异和运行边界。由于国外的社团组织很强大,孵化器与其它孵化器和投资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等创业孵化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了一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机制安排,其资源趋向共享,运行趋向开放,合作关系趋向紧密。在中国,像西安、上海等地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组成创业孵化链条实施链条孵化,或者像北京等地各类孵化器根据各自功能定位组成孵化器集群,呈现出“小而精,多而群”的创业生态。将国内外孵化生态纳入统一视角,我们发现,无论是哪一种功能模式,其主体的孵化功能边界逐步清晰,企业边界在拥有核心能力的前提下,更加开放,边界趋向模糊。
(4)创业孵化的政府支持。国外政府在支持创业孵化方面各有特色,美国政府在立法、政策、资助、社团服务网络等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德国政府由政策性银行成立技术参与公司撬动社会风险资本积极性,“共同投资”创新创业;以色列政府成立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实施孵化器计划,针对初创企业“死亡谷”进行特别扶持措施等。尽管国外政府支持力度普遍很大,但共性是国外政府只是对孵化主体拥有股份、提供政策支持或资金帮助,并不直接参与孵化主体的经营和管理,而孵化主体具有很大的自,也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我国第一批孵化器是在政府主导下成立的,至今还有相当一批孵化器是由科技系统下的事业编制人员在经营管理。因政府产业创新的共不足,缺乏风险投资管理的相应机制,在投资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政府直接投资体系,针对创新创业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及融资体系还很薄弱,创业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种模式使得政府奖励、补贴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错位甚至寻租等腐败现象。
2. 得出以下启示。
(1)孵化运作企业化。创业孵化的功能要由传统的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转变为市场服务或者兼顾市场服务和公益服务的经济组织。其投资主体须从传统的由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的公益性投资模式向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天使、风投等企业多元化市场性投资转变;治理模式依据公司法,建立清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孵化器以董事会的方式对重要人事、重大决策和收益分配等行使决策权;管理模式由行政色彩浓厚的事业单位运行转变为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孵化器在选择孵化客体的时候,坚持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原则,经营目标从注重于社会效益,趋向于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以追求经济效益;盈利模式由以简单的房租收入和政策性扶持等基础性盈利为主扩展为改进创造服务项目、提供增值服务获得利润回报。借鉴国外企业孵化器的成功经验,孵化主体的企业化会使其更具生命力和创造性,因此,中国创业孵化主体要进一步走向市场,在保证企业孵化器公益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其服务能力和盈利性。
(2)孵化载体多元化。伴随着创业企业的孕育、生存、成长、成熟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随着孵化器孵化能力及服务模式的不断扩展,孵化载体所提供的服务功能、组织性质也不断在发生变化。这些孵化载体包括萌发器、孵化器、加速器、裂变器、聚变器、孵化网络等形式。萌发器以大学研究机构、其它孵化组织等孵化利益相关者为依托,通过对创业者的引导和帮助,将潜在的构想、思路和项目以法人企业形式进行注册的孵化模式,它开启了企业的一个生命周期,因此属于孵化的早期阶段。孵化器主要为初创型企业获取成长资源,度过早期“死亡谷”,存活并发展。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其快速成长性对孵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器针对这种要求匹配了更加强大有力的物理空间、专业服务和政策扶植。而对于一个成熟期的企业,其兼并重组可能会引发裂变、整合的孵化需求,这类以裂变器和聚变器等能变功能为定位的孵化主体,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孵化载体。孵化网络是一定区域内各类企业孵化器发展演变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面向特定企业或企业的特定需求的一种孵化载体,是企业孵化器发展的一种更高的表现形态,孵化网络可以是一个产业集群,也可以表现为一个孵化器集群,其承载的生态系统为孵化客体创新创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载体。
(3)孵化服务专业化。一是产业专门化。孵化器的这种面向全过程、各专业领域的拓展延伸,使孵化器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规模较大的综合孵化器也有内部细分的趋势,开始按照专业领域进行分门别类的孵化。创业孵化服务更加强调孵化服务的专业化匹配和服务能力,开始围绕产业定位、孵化功能定位等构筑其核心竞争力。孵化产业的专门化有助于和当地产业有效衔接,发挥地区产业集群优势,降低孵化成本,形成孵化器的核心优势。同时,孵化器内的企业具有产业关联度或集群性,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成长环境,提高孵化的成功率和落地率。二是服务要素化。就孵化客体“温室花朵”风险问题,孵化器更加强调孵化客体资源获取、能力培养、风险防范和价值提升,使孵化客体在孵期间获得的不仅是资源的配给和风险规避,更重要的是能力锻炼和提高,企业价值增大。着眼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匹配能力培养、价值提升、为孵化维度的孵化模型,客观上要求孵化器在获得商业模式的前提下,必须逐步从孵化器内部资源使用向内外部资源有效链接整合和配置转变,促进要素化的孵化服务形成孵化的核心竞争力。
(4)孵化边界模糊化。受孵化专业化的影响,孵化主体和孵化客体之间的边界倾向清晰,但同时受孵化主体双重属性和孵化网络的趋势决定,孵化主体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边界倾向模糊。一是集群化。多个孵化器企业组成孵化器集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协作,有利于降低创业孵化的运营成本,避免同质竞争,为在孵企业提供更为有利的孵化环境。同时,随着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孵化器集群与产业集群建设深度嵌接,通过孵化延伸连接产业链条,补充完善产业集群模块,将逐渐成为主流。二是国际化。通过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服务平台,对接国际高端创新区域,促进国内外经贸合作、技术交流和转移,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创业孵化要素的对接,完善孵化功能,实现跨国孵化。三是虚拟化。由于虚拟化在空间扩展上的优势和信息传播的低成本便捷性,创业孵化的高级形态和未来发展趋势表现在依托实体孵化载体,打造无界域的虚拟孵化器,通过线上互联网络和线下组织网络结合和扩散,实现各个产业链条和官、产、学、研等各个孵化利益相关者数字化高端整合。
(5)孵化环境生态化。一是周期化。创业孵化的周期化趋势表现在孵化链条由过去的企业初创期向孕育期和成长期甚至成熟早期两端延伸,对创业者的孵化由在创业周期内孵化向青少年早期创业教育延伸。二是系统化。美国斯坦福创业系统从教育、组织、活动到孵化器和加速器,形成了从创业研究、课堂教育到实践的创业生态系统。高校和创业苗圃、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连接,形成纵向孵化服务链,孵化器功能由单体孵化向链式孵化模式转变,这个由若干孵化主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地区特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创业企业在资源获取、能力培养、价值提升、风险防范方面构筑一个孵化系统。三是集成化。基于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与孵化边界相匹配的是孵化功能也随之耦合、集成,功能进而向轮次孵化、网络化孵化、虚拟孵化拓展,突破传统单体孵化器空间和功能局限,经过单一孵化器或者孵化网络的多重孵化,或者面向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定式孵化,使科技孵化主体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高的资源聚集与放大功能,孵化客体的成功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斯顿・拉卡卡.经济发展中的企业孵化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7.
[2] 李振华,赵黎明,石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31-35.
[3] 陈丽兰,戚安邦.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筛选体系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号:11AGL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