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授课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1 实施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自2000年发展处大量的公开免费线上教学课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称之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媒体广告制作》课程在此基础上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借鉴MOOC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立足高职教育特色,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开发,实现教育工具资源多元化,旨在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效果,使学习方式灵活,受众面广,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可以充分的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典型作法与效果
2.1 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整体设计与情景式教学任务选取
《媒体广告制作》课程设计为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现主体地位,采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情境创设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提取教学任务。通过课前、课程两个阶段的设计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
《媒体广告制作》作为影视动漫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使用Maya、AE等影视后期特效软件设计制作影视栏目包装、视频广告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具备应用影音编辑及设计能力。课程任务本着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的原则,选取案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任务进行学习。
2.2 微视频设计与制作技巧
《媒体广告制作》课程由于教学内容以计算机操作为主,适宜采用录屏方式记录教学内容。除了线上学习教学视频以外,在教学平台中附加类似效果的拓展教学视频,丰富学生学习效果,提出类似问题的解决与设计方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提炼,使用录屏专家软件录制关键知识点的讲解,到课程线上学习平台,每个线上学习都设置讨论区,通过学生在线学习,创造一个对话的课堂。在以在线学习为主的混合学习中,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教材的提取而是与在线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在线自由学习,相互协作、讨论的方式创建了一个线上和线下的合作课堂。
2.3 在线活动设计技巧与导学案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是决定活动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因此,活动任务的设计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以对学习者和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的分析为基础。在这里,活动任务的设计包括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创设任务情境。因此在每个任务线上学习之前都设计了导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2.4 作业布置与展示技巧
由于《媒体广告制作》课程注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在实际企业与岗位需求中对理论知识考核较少,因此为了验证学习者在线上学习情况,更好的推进面对面授课任务的进行,本课程采用每次线上学习都要完成对应的线上作业提交,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将在面对面授课中进行展示评价。这样可以确保线上学习的质量,对学生学习中操作所出现的错误进行集中指正。组织学生作业互评,在作业分享中认识自我技术差距与缺点,扬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 面对面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学生在学习线上视频的同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告知学生翻转课堂的授课安排,使学生可以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及时完成线上作业及相关测试,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思考线下作业的任务解决办法,提前做好问题思考准备工作,对翻转课堂所需完成的任务知识进行学习积累,更好的实现面对面教学活动的展开。
本课程面对面翻转课堂安排以图2的环节进行开展,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由传统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很大的学习自由度,但又能进行很好的监管,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
3 创新
3.1 通过构建教学情境,创设企业式项目,以任务驱动法重构教学内容,凸现了行动导向的设计思想。
3.2 结合课程职业特色,设计了丰富的教学任务,由于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更新速度较快,在教学案例中增加拓展教学视频,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
3.3 面对面教学活动设计促进了知识内化,通过听取学生的学习汇报、观看作业成果、进行答疑、问题讨论和深化、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等教学活动。
4 启示与思考
随着在线教育发展的不断成熟,类似与《媒体广告制作》的信息化技术类课程应顺应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变革,将职业教育改革继续深化。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学习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施正处于起步阶段,仍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例如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细节设计,对可能出现的异常问题分析不够全面;课业设计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区分度,对学习成绩进度过快与学习进度过慢的学生进行分类设计等缺点,需进一步的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近日和某化妆品公司某培训经理沟通,他们就有过这样的实践。他们在全国2000多柜台销售人员中,选择了40位愿意做网红经济的销售。外请了专业的网红培训机构,对他们进行了网红培训,从穿着打扮,语音语调,各种才艺,互动技巧等等。结果1年以后,40个网红,生存下来2个,其中1个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
这两个网红一算账,在公司直播不划算,还不如自己干为好,离职创业去也。特别像前些年,很多企业大力培养内部讲师,给他们上课程开发、授课技巧、PPT设计、问题解决、系统思维等各种课程,让他们学会了十八般武艺,结果最优秀的几个,就离职做职业讲师去了。
企业培养人才,不是盯住几个人来培养,让他们专业,专业,更专业。而是盯着一大批人,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团队致胜。所以很多企业现在都不培养专职内训师,而是培养兼职内训师,甚至要求每个管理者,都有讲师的水平,起码都具备面授2个小时以上的能力,要具备开发2个小时课程的能力。
企业要抽象出网红的要素,总结和简化后,让每一个营业员都掌握。比如在化妆品店门口,放一台手机开始直播。当门店有人的时候,销售人员就去接待客户。当门店没人的时候,就直播各种才艺,展示各种产品。如果顾客同意的话,在店员给客户按摩时、在给客户化妆时,都可以现场直播,吸引粉丝关注。比如微信里加5000个潜在客户,不断在朋友圈分享有价值的内容,或经营微信大社群,用微课的方式不断影响客户。
假设这家公司有1000个门店,每个门店的直播间都有1万粉丝关注,今后上市了新产品,1000个门店一起直播,千万粉丝看到,这就是最好的推广,简单粗暴。企业不是培养容易离职,不好掌控的40个网红,而是让1000名一线员工,学会在微信朋友圈,在微信群,在快手、在火山、在抖音、在微博、在美图、在花椒等平台上,通过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分享各种内容的技巧,聚集粉丝。
33所世界知名大学,198门课,这些课程统统都免费。
与以往的在线课程不同的是,198门课程是与真实课堂同步的,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以往免费的在线课程,绝大多数都是过去式,有的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此外,那些课程有的只列出大纲和推荐教材;有的只是视频……
别指望Coursera能提供一秒不差的视频,但是,Coursera在这场变革中已经打响了第一枪,它把授课教授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听课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斯坦福大学8月20日开设的火爆课程《Machine Learning》为例,在10周的课程中,Coursera会向注册听这门课的听课者提供每周课程的多个视频,视频中不但包括讲课内容,还有需要听课者在课下完成的作业。这些作业可不是做完后就扔在一旁的,授课教授会指定自己的学生对作业进行批改,并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当然,课程结束后,听课者也要参加结课考试。听起来是不是如同在大学里选课、听课、考试一样?不同的是,在大学听完课,选课者会得到学分,而在Coursera的这门课上,听课者通过课程后会得到教授亲笔签名的课程通过证明。当然,有的课程不但可以得到教授的认可,还会得到学院乃至大学的认可,授予证明文件。
MIT两位教授开发的Coursera一面世,就得到了认可,截至9月25日,已有近150万人加入Coursera。
在人人都迷恋世界名牌大学的时代,Coursera的出现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圆了自己的梦想。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吸引19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听课者,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最终完成了这门课,但是,没有公布的这个数字也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力。
Coursera不但使得知名大学与听课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它也改变了教授的授课方式。虽然坐在台下的选课学生只有近百人,但是考虑到Coursera上成千上万双眼睛,教授不得不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课,跟上进度。比如,有的教授在开课前就在网上进行测试,以了解Coursera听课者的整体能力,再对授课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人对Coursera提出了质疑:如何给作业和试卷打分、防范作弊……相对于Coursera的颠履性,这些小细节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解决。更重要的是,Coursera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进行大胆展望未来的资本——足不出户读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不再是梦想,教授们也不会局限于在一所大学里讲同一门课,他可以在十周里每周前往一个国家授课;在课堂上,线上听课者也能随时向教授提问,这种对问题的思考才真正称得上是全球性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千年真理将得到真正意义的实现,因为只要有网络和一台电脑,听课者们可以边行万里路边听世界名校课程;世界知名大学成立大学联盟,只要听课者获得足够的学分,就可以得到大学联盟颁发的学位证书……
有理由相信,实现这个梦想并不是件遥远的事。
——人人都是老师
苹果Apple Store是一个航母级平台,有创意的人能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这个平台上,供免费或付费下载。要是把作品换成活生生的人及其掌握的知识与技巧,就是SkillShare了。正如SkillShare的宗旨所倡导的——Our vision is to transform every city into a university, every venue into a campus, and every neighbor into a teacher and student(我们的事业是把每座城市变成一所大学,每条街道变成一个校园,每个邻居变成一位老师或一位学生)。
这样的宗旨乍一看太抢眼了,但是,SkillShare两位企业家创始人迈克尔和马尔科姆紧紧抓住了开放知识经济的命脉——给每个人提供自己课程的平台,同时也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
SkillShare的诞生源于迈克尔的一次扑克求学。
早在2009年,迈克尔和马尔科姆就想成为教育革命的先驱,只是苦苦找不到革命利器。2010年夏天,迈克尔决定参加世界扑克锦标赛,并在拉斯维加斯受教于两名扑克专家。回到纽约,迈克尔的朋友们纷纷请他传授扑克技巧,马尔科姆便是其中的一位。在一家网站上,迈克尔创建了扑克课程,这时,他和马尔科姆构思了SkillShare的雏形。
在SkillShare,课程免费,或者100美元一堂,统统由分享者(老师)自己决定。上课地点也由分享者负责,咖啡馆、学校、办公室,甚至是家庭车库……上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对面教学,来自一个或几个社区的“同学”走到一块儿听堂课,或一系列的课。上课的主题五花八门,从计算机编辑、如何做一名企业家,到下厨做菜,无所不包。这种授课方式主要是针对路近的“同学”。要是路远的“同学”,可以选择混合课程——网上听课+定期实地交流。看到这一点亲切吧,这与市面上的函授有点类似。不同的是,授课老师可以是每一个人。
关键词:初中几何;证明题;解题技巧
1引言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传统课程中的平面几何内容进行了修改及对学生逻辑证明水平的改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几何证明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几何课程所培养的数学能力是其它课程无法取代的,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几何证明占有很重要的角色。然而学生在学习初中几何证明时,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常见的初中几何证明进行技巧分析。
2初中几何证明题技巧分析
初中平面几何主要是研究二维几何图形的一系列性质。最新的平面几何教材中主要内容包括直线相交、直线平行、平行四边形证明、三角形相似、及圆等知识。几何课程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所占比例为1/3,因此几何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何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能力等要求较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概念、论证方法等,但初中生刚接触几何,再加上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不严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势必会存在难度,无形中也会加大教师的教学难度。几何证明题中,逻辑思维、表述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几何知识体系学习中几何证明题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做几何证明时,由于无法对抽象的几何图形等进行想象,往往认为几何证明题很难做,进而心中对几何产生恐惧。另外几何证明题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但由于学生不会看图,无法根据题意想出作图方法,因此在遇到证明题时往往无从下手。由此可知在几何众多知识点中,证明题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重点。但几何证明题解题时是有一定技巧的,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到这些解题技巧,则就能掌握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从而不再惧怕证明题。如下是以两线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垂直、两直线平行等几种常见的证明题型为例对其解题技巧进行了分析。
2.1证明两线相等
证明两线相等是初中几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证明题类型,而两线相等证明方法很多,总结如下:
(1)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进行证明;
(2)利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便进行证明;
(3)利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高平分底边或其平分线进行证明;
(4)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或对角线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相等进行证明;
(5)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重点到三个定点距离相等进行证明;
(6)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进行证明;
(7)利用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进行证明;
(8)利用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弦或与圆心等距的两弦或等圆心角、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进行证明;
(9)利用两圆内外公切线长度相等进行证明。
如下例利用的是两个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这一技巧进行证明的。
例1:已知圆的圆心为O,K、N位于圆上,满足如下条件:KDIJ,NMIJ,KOON,求证:KD=ON。
证明:作GHIJ,连接ON。因为I、N、K、J都位于圆上则有∠GMH=∠ONG,可以得出GHM∽GNO,从而得到OM/GM=GO/GH=KO/KD,根据KO=ON,可以得到KD=ON。
2.2证明两角相等
两角相等证明方法有:
(1)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进行证明;
(2)利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进行证明;
(3)利用等腰三角形中底边高平分顶角进行证明;
(4)利用两条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相等进行证明;
(5)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进行证明。
例2:如图在四边形FKPO中,FK=OP,C、B两点分别是FP、KO的中点,KF,BC的延长线交于BA于E点,PO于A点。求证∠FEC=∠A。
证明:连接KP两点,并取KP中点G点,所以有 ∠GBA=∠A,∠GBC=∠FEC和∠GBC=∠GCB。从而得到∠FEC=∠A。
2.3证明两直线垂直
两直线垂直证明方法有:
(1)利用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中线垂直于底边进行证明;
(2)利用三角形中两角互余则第三角为直角进行证明;
(3)利用邻补角平分线互相垂直进行证明;
(4)利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两直线垂直进行证明。
例3,已知正方形AKCD,过点A做直线交于KD于E点,交CD于F点,H点是FB的中点,求ECCH。证明:因为正方形AKDC所以有∠AKD=∠CKD,有AEK∽EKC,因此有∠KEA=∠KEC。又因H是FB中点所以有∠HCB=∠B,因为∠
KEC+∠HCB=∠KAB+∠B=90。。因此∠ECH=90。,即ECCH
2.4证明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证明方法有:
(1)利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各直线平行进行证明;
(2)利用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的两直线平行进行证明;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进行证明;
(4)利用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进行证明。
例4:已知FC平分∠AFD,点B在AD上,点G在FD的延长线上,直线AF和GB交于E点,同时∠FEG=∠G,求证FC//GB。
证明:因为FC平分∠AFD,所以有∠AFC=∠CFD,∠FEG=∠G,又因∠G+∠GEF=∠AFD,所以∠G=∠CFD。因此有GB//FC。
2.5其它证明
除了以上几种证明题型外,其他证明如线段的和差倍分、角的和差倍分、线段不等、两角不等等,这些证明题在解题过程中也涉及到多种解题技巧,教师应对这些解题技巧进行总结,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种证明题的解题技巧。
3总结
证明题是初中几何内容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和学生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证明题在解题时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题方法,可以几何理论为基础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解},因此教师在几何证明题讲解时应对其解题方法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此进行理解和记忆,熟练掌握多种证明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提高证明题的解题能力,从而不再惧怕证明题,提高学生几何学习的简易程度,进而提高学生几何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宇华.中学数学几何题解题的技巧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高考(综合版),2013(1):108.
关键词: 几何意义;数形结合
在今年的江苏高考数学中,解析几何的大题由以前常考的椭圆换成了圆,这个题目如果用代数方法来做比较困难,而用几何意义来处理的话就迎刃而解,本文对一些常见的用几何意义来处理的题型进行了归纳。
一、转化为斜率
如果题目中出现分式的话,我们就要考虑能不能通过化解把分式转化为研究两点连线的斜率,然后结合图像来研究斜率的变化,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例:设P(x,y)为函数y=x2-1(x>)图像上一点,记,则当m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
解析:在这个表达式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分式,要把它看成斜率,那首先要对分子进行一个处理,分离变量。
令=k,结合图像K∈(0,+∞),此时≥8当且仅当k=1时m取到最小值8,此时点P的坐标为(2,3)
解这道题的关键就是首先要挖掘分式的几何意义(斜率),再结合基本不等式或者对勾函数的图像来处理。
二、转化为两曲线上点之间的距离
若a、b、c、d满足,则(a-c)2+(b-d)2的最小值为_______
解析:首先结论要转化为点(a,b)与点(c,d)之间的距离的平方
由题意(a,b)是曲线y=x2-2lnx上一动点,(c,d)是y=3x-4上一动点
接下来就变成了研究直线上一点与曲线上一点的距离的最小值问题
将y=3x-4平移至与y=x2-2lnx相切,易求得切点坐标为(2,4-2ln2)
该点到直线y=3x-4的距离就是我们要求的最小值 ,
三、转化为直线上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
这种做法应该说非常的巧妙,可以快速的解出该题,而这个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就是阿波罗尼斯圆,我们今年江苏省高考试卷的第17题考的正是这个内容,做法一样。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我们发现有些题目看起来难度很大,但如果赋予相应的几何意义,那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解代数问题时,如果常规方法不行或者可以做但比较困难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将代数问题几何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思想,并灵活应用,那作为老师来讲,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经常贯彻。在新授课的教学中,特别是讲到解析几何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用几何意义来解题,刚开始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斜率,两点间距离地转化,然后慢慢深入,研究复杂一些的。等进入高三后再单独开一堂专题课,题目就叫“巧用几何意义解代数问题”然后通过课后的练习加以巩固。
参考文献:
[1]郎文敏.挖掘几何意义.灵活构造图形解题.数学学习与研究
[2]张琥.数形结合思想.中学数学教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