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关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意识淡薄、观念陈旧
意识决定行动,内控意识的程度直接关系着内控制度的实施,意识的更新和强化是实施内控制度的关键基础。但在现实的事业单位中,内控意识跟企业相比显得薄弱很多,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有效开展。纵观目前的事业单位,内控意识淡薄是一个普遍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领导缺乏对内控知识的了解,导致对内控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没有足够认识,很多单位负责人把财政部门的预算控制当作内部控制,甚至虚构经济业务,套取财政资金满足个人需求。这样会使得下属的工作人员不能准确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进一步出现内控管理不到位,管理混乱的现象。其次,有些单位认为规章制度的建立就等同于内控机制的建立,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是环环相扣、制约有序的动态机制。再次,许多事业单位对财务会计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财政资金的使用有一定的随意性,浪费现象也不乏其中。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有些事业单位目前为止还没有制定单独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多财务项目仅仅靠惯例执行,而没有相应的条文来保证,随意性很大。第二,有些事业单位虽然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很不完善,过于简单。而更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较为陈旧,已经不能适应单位管理和发展需要,并且管理制度条款之间互相不协调、不配套。
(三)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不力
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大多流于形式,很多单位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内部控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限于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同时还包括财务管理活动程序的不严格以及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漏洞,甚至部分单位中存在领导一人掌权的情况,这就加剧了财务资金的管控。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是互相影响的,一方做的不好,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而外部监督出现问题是因为政府等相关机构对财政审计的管理不全面,财政部门仅仅只监督资金的预算,而没有对资金的管理展开监督;审计部门不愿检查其审计制度是否合理,出现问题时只追究个人的责任,不去深究根本原因。
(四)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会计法》中有关于财务人员的相关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专业的从业资格证,对于负责人的规定尤其严格,不仅需要从业资格证,还要有从事会计三年以上的经历或者取得会计师以上专业职务资格。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管理体制和标准在追赶国际化的标准,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尤为如此,在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存的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无证上岗的现象,财务人员不仅不具备专业资格,甚至有行外人员兼任的情况,他们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技能,业务也不熟练,无法满足内部控制的工作要求,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大。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一)组织学习培训,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根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财务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对于本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完整性与政治性以及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负有主要责任。因此,必须要强化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组织他们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学习,让他们了解内控的基本知识,包括内控内容、条例准则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养成内部控制的意识只有领导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身作则,才能带领全体员工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全员参与,共同树立正确的内控目标,达到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增强单位内控意识的目的。
(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单位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控制需要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支持和保障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制度有很大区别,所以内部控制也具有特殊性。事业单位应该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岗位职责清晰,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体制完整,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技术等方面均有章可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财政预算,它贯穿着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活动,强化预算控制制度,加强制度的规范性是保证企业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措施?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预算管理的制度呢?第一,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同时,尽可能的做到预算的细化,保证各项收支费用的用途和数目明确化,把具体的项目准确化,防止有人暗箱操作,随意超出预算。第二,应该将部门预算管理与单位预算制度有机结合,保证预算机制的规范、科学、合理、有效,将预算机制具体实施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上。为强化预算意识,必须严格责任预算考核机制,做到有章可循,这既有利于快捷、高效地调整预算,也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
(三)加大监督的力度
监督工作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监督对于审计工作人员来说是重要的任务。除了发现内部控制中的缺陷之外,还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不断改进各种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监督工作作为内部控制重要的保障因素,在完善的监督机构和监督制度配合下,十分有利于内部控制的运行,能够确保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以此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同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各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时及时改进,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所以监督机制必须建立,而且要保证其规范和科学。对于审计制度,应该建立起具体的奖惩机制,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员工自我约束,从自身做起,推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序进行。对于事业单位,要定期进行审计,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和监督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提高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第一,在会计人员的录用方面,要保证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要招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对于负责人的选用,要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规定。第二,如果单位已选用不合规定的工作人员,要安排其进行专业学习,确保领到从业资格证,无法获得从业资格证的要予以辞退。同时,还要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遵法意识,使他们正确行使自己的职责权力,把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事业单位应该提高进入会计行业工作的门槛,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资格审核,并引进高水平人才,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高效进行。
三、结束语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规范了规范风险管理:基于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的角度可以构建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三者的整合框架,同时也规范了会计控制:要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同时总结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完善。
(一)基于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目标,但是从时间上来看,内部控制的起源早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由传统的内部牵制制度逐步发展为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整合框架,风险管理也由分散的财务、经营和战略风险管理逐步发展为整合风险管理。实践证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而风险管理离开了内部控制作为手段支撑也将流于形式。而在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融为一体。
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涵。基于风险管理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以风险为导向,对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与风险识别,发现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对所存在问题与缺陷按其风险大小及重要程度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也就是说,把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中的缺陷与问题归结为风险,树立“全面应对,抓大放小”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加强基于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通过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防止和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加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是风险社会的发展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科学化趋势所在;加强基于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基于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缺乏风险管理理念。事业单位一般被认为旱涝保收,自认为地位高于一般企业,再加上事业单位一般属于国有或者集体所有,所以,其风险意识和风险关键都是缺乏的。仍停留在强调上级对下级的考评,或者是建立健全各部门的规章管理制度上,放弃对内部控制的建设。由于一直是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扶持,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社会综合风险、组织内部风险、组织外部运营风险的关注,这对于国有财产的保护是极为不利的。在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扮演的仅仅是“记账员”或者是“付款员”的角色,这就使得财务的控制与监督流于形式,会计人员无权参与重要的管理活动,对于重要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是不了解。如此一来,即使是其他环节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浪费或者国有资产的流失都归责与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牺牲品。
(二)缺乏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一般是上级拨款,收支两条线,这样的模式导致一般事业单位缺乏风险识别意识,更谈不上风险评估机制。缺乏理性思考,这无疑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损失。
(三)风险应对措施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投资项目的后续管理及处置的内部控制也相对薄弱,在面对风险时,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够根据本单位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接受程度、风险发生的原因以及风险的重要性水平,结合本单位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确定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造成投资活动进退两难,愈来愈背离投资的原始期望。即使查出问题所在,其处罚往往是重人情轻规定的,如此一来使得本该杜绝的问题及风险一次又一次地上演,给单位带来的累进损失也不断地增加,使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真正效用。何时进行风险规避,何时应该选择风险降低策略,何时进行风险分担,何时选择风险承受,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关键性的问题。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逻辑推理的角度可以构建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管理三者的整合框架,同时总结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不足之处,可以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完善。
(一)单位应当建立风险识别机制
在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单位各类潜在的风险是履行具体控制程序的基础和起点。一般而言,识别风险的技术方法有以下几个:
1、行业风险组合清单
同一行业的单位肯能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风险。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事业单位服务内容等公开渠道或者利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资源,获取本行业的风险组合清单,作为识别本单位风险的基础和参考。
2、SWOT分析: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是企业战略制定过程中常见的管理技术。优势和劣势针对单位内部各种要素,包括组织架构、企业文化、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等;机会和威胁针对企业外部面临的各类变量,这些外部变量在短期内对单位而言是不可控的,如政治、社会、环境、行业风险。这些SWOT分析成果是可以用来识别风险的。
3、职能部门风险汇总
事业单位将控制目标分解至各职能部门,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分解的战略和目标,列举其责任内的各类风险,并经上级主管部门评估后予以确定。其优点在于可以识别各类细微的、容易被管理层忽视的风险;缺点在于过于重视各职能部门的风险,可能错过影响单位战略实现的重大风险。
4、头脑风暴
管理层组成人员和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单位外部和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为其角度不一样,对风险的认识也不一样。这种由不同背景和不同经验、不同偏好的人员共同参与的头脑风暴,有助于识别潜在的、不易被察觉的风险。
5、问卷调查:通常是针对一项新的业务或事项进行的风险识别方法。
(二)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
与企业要有战略控制和单位层面控制不同,事业单位的建制以及高层人士安排一般由上级决定,所以,事业单位的业务层面控制就成为其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业务层面控制,是指运用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针对具体业务和事项实施的控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1)资金活动控制,就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言,主要就是支出控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就要把收入、支出都要列入其中。货币资金由于其流动性最强,所以最有可能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事业单位加强对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应该按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良性循环,严禁存在“小金库”等体外资金循环现象,对支出进行严格的审批,严禁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办理资金业务,应当遵守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的全过程业务,严禁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管理好出纳这个资金管理的核心职位,资金风险基本上就控制住了。
(2)资产管理控制。资产,指事业单位拥有或者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一句话,就是保证其安全和完整。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盘点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与完整。
(3)加强工程项目控制。有工程项目的单位,无疑其工程项目就是最容易发生决策不当、工程造价不实、项目招标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工程物资价高质次,项目工程低劣、项目进度延迟或中断、项目资金不落实乃至竣工验收不合格等风险。单位要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招标、监理、验收等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采取关键控制措施,规避上述风险。并建立项目完工后评估制度,重点评价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和投资效益,并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三)借用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
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借用外部审计即政府审计或者民间审计的力量,利用这种外部专业机构以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效率和效果,以达到降低或者规避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位类型,从事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因此,不断创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内控管理的概述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改革力度,以防止舞弊和等现象发生,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提供可靠保障。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管理主要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交流和监督管理五个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出现挪用、私吞等情况,及时收集各种资源信息,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辅助领导层人员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因此,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和长远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必须给以高度重视,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的安全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益。
二、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受到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度不够高,没有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整个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财务部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不能井然有序的进行。在财务管理中,收支项目使用不规范、人员责任不清的事例时有发生,影响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部门人员的考核制度,没有做到监督和监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一系列不完善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严重的还会让单位出现财政漏洞和面临收支平衡失控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不完善
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经济迅速增长,国家政策和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也受到一定影响。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运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但是,当前由于事业单位分类不够明晰,管理方式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存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使各部门不能得到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各部门无法正常进行工作协调,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低
近年来,事业单位进行了多次内部机制改革,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人员是重点考核对象,以保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但是受各种不定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出现整体素质修养水平不高的问题,许多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业务技能以及自身的职业素养等都较低,给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带来极大影响。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并且财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使得财务人员不能将学到的现代财务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导致事业单位预算出现与实际不符等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三、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
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创新机制的研究,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一)提高认识,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负责人必须进一步提高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内控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管理考核评价奖惩机制,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的组织领导。同时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与应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和应用水平
(二)注重培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人是事业单位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影响因素,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必须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事业单位整体服务形象不断提升。尤其是针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着力提高他们会计工作理论水平和财务专业素质,加强专业技能提升,使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综合素质修养水平不断提高,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监督,创新内控管理机制
在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把建立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各部门的监督,尤其是健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效应。例如: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有效开展得到可靠保障,同时,定期开展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会议,实行责任到人制度,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考核,以促进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不断创新。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不断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才能发挥事业单位的真正工作职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单蕊丽.内控管理法优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12:81.
[2]赵兴英.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2:109.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资金内外监督
当今,我国重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改革,并确立了相对完善的预算制度和财政审批制度。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蓬勃发展的软肋。而认识到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对财务管理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它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主要内容是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等。
事业单位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六大类组织之一,也是民法通则规定的四类法人之一,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我国的事业单位分布广泛,人才密集,已经成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骨干力量。在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举办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形式,具有着特殊的财务管理特点。一是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或其他资金,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二是一般不存在出售、转让或清算等问题,并不存在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资金提供者应明确规定资金的适用范围,必须严格遵守。三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创造各种物质财富,部分单位按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提品或劳务。
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其目标至关重要。财务管理目标是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遵循着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必然规律,并决定着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的根本方针。
二、基于财务管理角度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视是防止,提倡廉政的体现,也是健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而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突破口与核心,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给财务管理资金的使用提供保证
进行内部控制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率地把管理和监督权力分开,这有利于对银行账户进行规范管理。为贯彻提出的及浪费行为,在对银行账户进行内部控制时,还应着重控制消费性支出,尽可能做到究其来源。通过内部控制管理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保障。
(二)内部控制给会计的信息质量提供保证
内部控制要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一方面能够从原始凭证入手,仔细核查会计信息的来源,并且能够准确识别虚假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敢于支出并且纠正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中不符合规定的行为,拒绝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入账,拒绝做假账。通过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薄弱且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因此,内部控制对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有些事业单位相关管理人员觉得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无所谓,这一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为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带来很多障碍。最主要问题就是监管未彻底分离降低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其次即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于两个层次:第一,单位根本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这很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第二,单位本身虽有内控制度,但是并不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例如,笔者曾多次提到的监管分离,职责分工标准化透明化是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的软肋。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财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在安排财务岗位时,对财务工作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并不高,部分从业人员所学专业与财务无关,没有系统的财务专业知识,对应有的内部控制更是不知所从。另一方面,即使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够的。对于执行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说,一流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今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者并不积极地进行内部控制和实施监督职责,违背了其职业道德。而事业单位中的浪费行为,甚至挪用公款也是屡见不鲜。这跟财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是有必然联系的。
(四)内部外部的监督工作不足
完善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从内部监督来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立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者是名义上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并未发挥实质性作用,内部审计工作没有收到单位各部门的重视。从外部监督来看,与企业的政府与社会舆论的广泛监督,事业单位作为一种非营利组织形式,工作内容和职责得到了大众的信任,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是政府以及社会略显忽视的。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内控认识,完善内控制度
缺乏内控意识是事业单位现阶段存在问题的根源。而要想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应该从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开始。政府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部控制培训,通过介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各单位领导在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后,应在本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组织员工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知识,严格执行所指定的内控制度。在实行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总结问题并改正,逐步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二)使用并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制度是指由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设置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财政收入要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直接缴入国库;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单位或收款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及去向进行了有效控制,这无疑减少了资金在事业单位内部违规运作的可能性,防止了挪用资金、事件的发生,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简化了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
(三)切实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有无效果,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与自身要求是关键。必须对具体工作人员及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与道德水平,加大继续强化教育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及综合道德素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财会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准、法制观念和业务能力的高低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强弱的关键环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工作人员队伍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内外监督工作
从内部监督看,事业单位应当设立有效运行的内部审计机构,并且其工作能得到单位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的重要部门。单位领导与其他财务工作者都应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同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有效地内部控制提供保障。从外部监督看,事业单位应将其信息通过媒体的透明化公开化,积极接受上级监管部门及社会大众的监督。同时政府和社会公众也对重视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工作,使其在公开合理的监督环境下运营和发展。
总之,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有条不紊、健康地进行,还能够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层面,给单位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姚震,浅析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会内控;薄弱环节;措施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有计划的在单位使用资金进行成本核算、财务核对、控制监督等活动,保障事业单位的日常事务正常完成。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的资源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能够得到相应的管理,会使事业单位在社会服务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出现的问题
(一)财会内控管理体系的缺陷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都在进一步强化财务内部管理控制工作,陕西省地质资料信息中心也不例外,在强化内部管理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位如果正常运行内部财务,就需要一个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本单位的财务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1]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单位没有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时,使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缺少很多证据,致使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在单位内审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正常内审工作的有序进行,不能及时、高效的为财务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好服务。单位虽然设立了财务部门,但有时会发生工作内容混乱,有其它部门的人员介入到财务部门当中。对于本单位财务部门内控管理暴露的薄弱环节,使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下降,没有达到应有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单位正常运作没有提供好后续保障。
(二)内控意识有待提升
单位财务部门内控管理意识如果不到位,那么完善的制度管理就不能落实,单位对内控管理意识不强烈,不深刻,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所以,在单位内部无法实现财务部门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希望有关领导加以重视,如果财政内控意识浅淡、会对财会内控管理正常运作产生影响,也使财会内控管理得不到保障。我单位虽设置了相关财会内部管理制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还是对内控管理意识有缺失,不能正确的面对财会内控管理意识,直接导致执行力不足,有些内控管理条例只是一纸空文,起不到实质的效果。
(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要做好,不容许有差错,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单位的总资产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在单位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和资产管理人员很好的沟通联系,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对单位的资产及时的进行了解,对单位的资产了解也不明清,马马虎虎。这种情况必须要做出改正,单位的资产一定要清晰,这样单位在制定相应的财会内部控制制度时就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使制定的计划很好的迎合单位的发展,财务部门也能有序的开展工作。
二、事业单位加强财会内控制度的必要性
(一)满足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当中,事业单位的财会内控工作也要跟随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更快、更好的适应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脚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带动下,单位的财政与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单位内部开始进行有计划的预算整改,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科学的财会内控管理体系,对单位内部财务与预算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单位要切实加强财会内控管理机制,以迎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推动国家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迎合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
单位如果在财务核算体系中做到规范化、科学化、那么就可以有效保证资金的使用合理化,单位在配置会计账簿时,要按照不同类型的款项进行分类整理,对货币资金的支付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关规定的流程处理,这些重要的步骤组成了单位财会内控管理体系。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是我单位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这有利于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三)是保障财政资产的需要
财政拨款是单位主要的经济来源,如果将每一笔钱都用到刀刃上,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是实现财会内控管理的首要前提,制定好相应的规章制度使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资金使用上有理可循,最大化的让资金使用透明化、规范化。有效的避免了资金的浪费、从根本上制止了公款的贪污现象,防止了经济犯罪等事件的发生,为制定管理章程做好了保障工作,使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保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
三、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改善措施
(一)加强资金平衡工作
单位中要采取积极高效的管理措施,对单位的财务体系进行统一系统管理,对于安排各类资金的有序发放提供重要基础。[4]单位要严格控制各部门的资金用款。地质单位要结合自身单位的特点,准确无误的落实各项资金用处。此外,单位中容易出现资金沉淀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财务部门要尽量进行处理,保证单位资金正常周转使用。
(二)加强资金回收管理
单位内部要制定相应的措施,明确资金回收责任,尽量避免资金用到没有用处的事物上,减小资金风险,保证资金链正常使用。
(三)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意识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管理财会内控过程中,加强财会管理的意识非常重要,在不断发展内控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制定有效的管理规范,逐步健全管理机制,将单位内部管理意识提高及管理能力的上升。
1.在单位中有时会发生虚假冒领的问题,虚假冒领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企业费用列支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虚开发票和假发票等手法虚报费用。例如:职工的医药费报销,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冒充他人报销,这种虚假冒领的方式表现为涂改发票进行报销贪污、用假发票、假收据进行报销、利用外单位和本单位对发票管理上的漏洞,将以往的收据或收据副联重复报销等。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导致单位资金预算与管理上的混乱,会使费用和账簿数据不符。要严防虚假冒领,定期制定有关资金预算计划,以便一定时期内单位资金收支进行统筹安排。因为预算与计划编制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单位资金流动是否正常。因此,要加强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避免预算资金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此外,还要加强发票管理的管理力度,对已经报销的发票写明已经报销,防止二次报销。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意识,对单位发展有重要意义。
2.在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要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工作素养都出类拨萃。而对于管理岗位,要将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那么就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制度上要适应实际单位的工作需求。对于管理人才的发现与选拔,我们可以通过对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的已有财务人员中选拔。
3.在财会内控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财政收支效绩考核评价制度,在这个制度中要对严格遵守考核制度进行审查,不可随意糊弄。当然评价工作要有理有据,循序渐进的进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体系。提高单位的优良作风,更好的促进单位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在管理上也进行了深化改革,在财会内控管理中有很明显的成效。虽然,还有一些薄弱环节需要改进,但财会人员一直在实践中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完善财会内控管理体系,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只有通过制定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才能推进单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效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梅. 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 财会研究,2015,11:68-71.
[2]杨梅.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42+41.
[3]侯波.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管理薄弱环节及应对的措施研究[J]. 商,2015,10:135.
[4]唐大鹏,吉津海,支博.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 会计研究,2015,01:68-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