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的主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095-01
当前,新课程《 体育与健康》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这层关系是目前体育教学中所面临、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发挥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质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启发、诱导、教育、帮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掌握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那么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从哪几点着重突破呢?
1.转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观念
体育课堂不是在演戏,教师预先在教案中如何安排,在课堂中就如何演练,要改变以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式”的应试教育。所谓的机械执行体育教案组织教学,命令式的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还有“放羊式”的“一个哨子两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观念。教师应主动参与教学,充当好教练员、运动员的角色,既指导教学又积极参与学练、寓教于乐,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练的积极性。
2.体育教师要改革以前的那种机械授课模式
即:讲解示范演练练习的传统授课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参与练习的,要让学生主动尝试、体会运动技能、技巧中的动作。教师只起引导、启发和暗示作用。与此同时,教给学生自主学练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传授体育技能当中着眼于引导练习思路,指导练习的方法,推导练习的模式,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而练习,从而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3.要提高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率
体育教师应在教学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使生硬的运动技术教材体现出它的趣味性。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于全面提高,除平时多深入细致的钻研教材教法,阅读课外书籍,广收众家之长,弥补自身的缺陷,还要吃透教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之融入到实践教法中去,不断提高教学的组织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这样才能把老师教的内容变为学生的技能。
二、扭转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参与教学的现状
1.课堂上创设主体参与的体育课堂的积极氛围
一节体育课,教师的活动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主宰着体育教学,这样就有碍于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更不利于营造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体育教学的氛围。首先要把体育课中的主角让给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让呆板的体育演练课变成真正生动活泼的探索趣味课。其次要给学生腾出足够的活动空间,让隐藏在学生深处的智慧和潜能得到自由发挥。
2.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学生毕竟是学生,其模仿能力,好奇心,标新立异的情感非常强烈,可是当他们的目标得到体现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为此,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设多种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自主行为,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让学生自行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脑力劳动后身心获得欢娱的。
2.1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教学中,有一个课前环节就是备场地,体育教师可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力求在体育场地、器材上寻求最佳组合,把运动场地设计得美观、大方,线条规划得井然有序而明了。器材布置的整齐、新颖、富有神秘感,这样学生来到体育课堂既充满了好奇心又急切期望马上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能力。
2.2给学生予自主选择的权利
体育教学应改变以往多样不专的教材编排方式,以及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应多给学生创造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对于学什么,学多少和怎么学享有发言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学习内容多样化,自主化。
三、结束语
体育课堂教学一是双边教学的活动,既需要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积极参与学练,更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开放式的循循善诱。要使体育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材中形成紧密、和谐地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体育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欢快的动起来,跳起来,就必须设法使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角,激发他们的主动权,给他们自,给他们创设良好的、开放的课堂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相信这样的体育课才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体育课,身心欢娱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学生 主体
众所周知,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教学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那么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体现创新思想,落实主体地位
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的体育,同样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而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发展。而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发展的关键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知道,在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学生只是成人社会的附属,在教育过程中只是教师们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体育课教学中,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当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从谈起了。鉴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尤为重要。只有学生在体育中的主体地位落实了,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们认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中的主体性是对立于主导性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总合,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其中,学生的自主性主要指学生自我意识与自我能力,包括学生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决、自理、符合实际的自我判断、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的自我调控等。主动性是指学生对外界的关系问题,其中包括:成功动机、竞争意识、求知欲、身心健康欲、主动参与社会的适应性。创造性是指学生在主动性和自主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它包括创造的意识、创造的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只有实现这些系统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体现体育教学对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学法指导,激发主体参与
正确学习方法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过程。合理的学习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或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因而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如果在课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那么学生就可通过预习了解教材,在上课时就能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而且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也可从预习中得到一定的培养。其次,变教师传授为点拨,教给学生自主学练的方法。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体育课堂教学要着眼于教思路、指方法、找规律。教学变传授为点拨,具体表现在对某一技术进行教学时,不仅教会学生掌握某一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该动作技术或是进行某一项目锻炼的方法,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对别的技术进行模仿自学;变传授为点拨的另一个方法是抓住适宜时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成了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在尝试、思索、讨论过程中得到培养。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获得学习成绩,能力提高的重要基石。教学中,和学习方法指导相伴而行的是教师教学的全面性。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实行科学评价,维持主体意识
搞好体育教学评价,是维持学生主体意识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要注重口头评价,教师要随时对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的圈子里,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把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把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把学生个人评价与学生间评价与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扬合作精神,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做好及时性自我评价,每堂课后坚持写教学日志或教案评述,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除了上课外,还有两操、运动队训练等诸如此类的工作要做,所以很少有在课后写教学体会的。按新课程标准思想,若想达到合格领域目标,教师必须学会及时总结,找出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哪些是值得发扬的,哪些是应该弥补的,教师在课后能坐下来认真思考,对以后的系统上课是大有益处的。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还要看学生在体育活动课中的表现,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应建立以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还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维持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学中我们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关键字】体育教学;确立;主体地位
一、引言
体育教学中,学生这一主体地位的确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顾名思义,主 体性主要是指主体在主客体这一关系中所体现出的固有属性,而教学中所特指的主体性即为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的指导,主动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这一能动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可是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确立学生这一主体地位呢?
二、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体现创新思想,落实主体地位
体育是中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体育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就使其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体活动中,这是培养的关键,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就意味着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这一主体地位的建立才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做,才能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真正意义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整个教育过程,都是老师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视为白纸和容器以及需要不断完善的有机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的忽略。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依照老师的安排来进行练习,以达到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的要求。这种严重忽略学生感受和体验的传统教学方式极容易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厌倦和反感,更不用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而体育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又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是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可是如何去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和主导性是对立的一个概念,其是学生主动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的集合。所以主动性的建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自主性主要指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识两方面的内容,囊括了学生的自信、自决、自尊、自爱、自理等基于实际的自我判断和积极的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所以主动性问题主要指学生与外界的关系处理问题,而创造性主要是指学生在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之一,它包括了创造的意识、思维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通常,要落实学生体育教学中得主体地位就要尽量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衔接及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体现教学中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尤其是体育教学,并真正的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加强学法指导,激发主体参与
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而合理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预习指导工作,让学生可以带着教材走向课堂,走向教师。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大多都是老师带着教材,向学生灌输,或者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这往往对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不利的。而如果学生在课前可以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预习工作,那么学生在课程进行前对教材有了大致的预习和了解,在上课时就可以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动自学能力也可以从预习这项工作中得到一定的培养和提高。
第二,变教师传授为点拨,即教给学生自主学练的方法。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德曾说:不好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去领悟,教师教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体育教学要思路、方法、找规律等方面着眼,变传授为点拨。这在对某一技术教学时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体育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可以掌握某一运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学这个过程学习到该动作要领,甚至是提炼某一项目的锻炼方法,同时,在教师点拨指导下,对其他技术模仿自学。点拨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要抓住时机,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讨论,这就是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来尝试讨论,最终使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更进一步的巩固了旧的知识,还可以掌握新的知识。学生的自主学练能力可以在思索讨论过程中得以培养。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其获得较高地学习成绩,还可以使其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全面性的教育,并培养其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的了解甚至是研究全体学生,这样才能达到每个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等教育。根据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以及个性差异、接受能力,适度地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进而激发学生在体育方面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步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发展。而,通常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关心要大于后进生,这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并针对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扩充学习内容,提高练习的难度和要求,适时时可以对其进行超前教学; 而对于后进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简化练习难度,同时在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进行强化,并要给其以勉励和信任。达到人人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总结
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共提出两点就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采用的策略,该方法的采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体育学习中,从而达到学生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通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为教而教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到主动的、动态的学习。牢固树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的观念。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会处于不稳定阶段,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学习体育的良策及刻苦精神,往往屡遭挫折。这时,学生会产生“我本来就不是学体育的料”等自暴自弃的消极意识;也有的开始时求知欲很强,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但经过多次练习或比赛,发觉显示结果与目标有相当距离时也会情绪低落,进取心锐减。这时,教师应努力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增强学生“学”的意识,使学生由潜在的发展主体转变为现实的发展主体。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推行素质教育以来,许多学校创造了不少可以借鉴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日标—调控模式,碰壁—点拨教学模式,自练—指导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都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教师独占讲台的格局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其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不是为了赶时髦,二不是图形式,而是为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张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皆从学生出发,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得以全面的开启。而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更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实现。如1.让学生自编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徒手操和游戏。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在篮球场,用垒球自编最喜欢的游戏”学生经过思考、构思、选择等理性活动,创编了手球比赛、足球比赛、投远比赛、击中目标、投篮比多等。在徒手操创编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创编动作原则、路线、强度。2.充分发挥各种体育教具使用潜能。用羽毛球拍打乒乓球,以“手榴弹”当“球靶”,实心球作“保龄球”的“土”保龄球运动。3.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创编新的教材。学生掌握好动作技术后,可根据教材的动作顺序进行重新排列、自编教材。4.合理利用体育场地,启发创新思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利用现有体育场地提供学生创新空间。如在耐力跑教学中,利用篮球场边线、中线、端线的六个交点,要求学生跑出不同的几何图形,这样既启发了学生思维能力,又把体育教学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让学生根据跑的不同几何图形路线计算出自己跑的距离。真正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生感到体育课带来的无穷乐趣。
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1.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的设计有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部分内容。教师活动主要指教师设计的起步性引导、过程性指导和点拨、帮扶、补救措施以及评价的具体方案和行为。学生的活动主要指学生学习技巧练习的具体方案和操作方法。主要包括:(1)确定目标;(2)做好活动的准备;(3)选择教材内容和活动形式;(4)设计好活动过程和步骤。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也能增强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在运动交流中取长补短,使各种体验得到深化,完全达到预定目标。
2.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健身房、训练场、多媒体室,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
一、牢固建立“学生主体”的指导思想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服务的。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动主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生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主体。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我国目前的教学理论研究中,重“教”的研究轻“学”的研究;教学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致使学生的主体性仍然发挥不够。不重视学生的学,教也必然效果不佳,因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学生是体育活动的真正主人。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真正主人。
3.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践行者。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所有这些都由教师无法代替,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因此,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方面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
二、科学实施“为学而教”的教学活动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行为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组织、安排、调整好教学活动。
1.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教学思想。教师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观,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高竞争的时代,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聪敏的智慧、开拓的精神、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未来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最重要的改变是“走出演讲的角色”,“所有优秀的教师都是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打破传统模式,构建尊重学生的教学结构。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出现了“满堂灌”、“单口相声”、“一言堂”等现象。有的教师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甚至从没考虑过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这些是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自尊心理,循循善诱,少批评、多表扬,这点特别是对于身体素质较差,胆子小的学生尤为重要,如当他们完成动作稍有进步时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师生之间心理相容,感情真挚,学生对教师就会更尊重,对教师的教学也更易接受。相反,课堂上教师过于严肃,会使学生觉得紧张,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