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绿地管理

园林绿地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绿地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园林绿地管理

园林绿地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绿地;养护管理

一、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现状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水平和现状与城市绿地建设的水平出现极大的反差,一边是日益增加的绿地,另一边是城市绿地因为养护管理的问题而影响绿地保存和充分发挥其各项功能的现象,导致了城市绿地建与管不协调、不平衡的现状。

二、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整个社会对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轻视与忽视,导致了养护管理机制不建全、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和奖惩制度缺乏、养护管理资金不足、养护管理技术不到位、城市绿地质量参差不齐、绿地保有率和城市绿地总量的数据不准确等问题。

2、公共单位和部分市民参与意识不强,随意毁坏绿地、侵占绿地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一些毁绿损绿的行为已是司空见惯。商店门前的行道树上被扯上绳子晾晒衣物、拖把;花坛内、人行道上时常可见被折断的树枝。随意占用绿地,毁坏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

3、园林绿化部门是政府城市绿化的主管部门,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城市园林绿化部门体制多变,多遭拆并,园林绿化行政管理中政令不通顺、职能分散,造成园林职工队伍不稳定,绿化建设管理脱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

4、绿地养护管理成本核算没有统一标准,各单位按照自己对绿地养护管理成本的理解来核算成本,就形成了各类绿地养护管理成本差别大的现状。由于绿地养护成本核算标准的不统一和对绿地质量要求的差异,使得绿地养护管理中缺乏资金成为普遍的问题。养护单位对绿地养护的质量要求偏低也是提供资金不足的重要因素。

5、绿地养护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绿化养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园林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大部分均未参与过任何的上岗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管理不规范,对于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管理制度很缺乏,形成了绿地管理专业人员的极度缺乏和总体水平差别大的现状。

6、绿化管理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力量缺少,绿化质量的监管还不够。新建绿化工程按正常程序养护期满一年后进行养护工作移交,但整个接收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无论工程质量好坏都得接收。有些绿地施工中的遗留问题通过后期养护无法解决,重新改造既不经济又不现实。如土质、地形、行道树规格不齐等问题,都是养护工作中的“硬伤”。

三、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对策及建议

1、城市绿化涉及面十分广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要形成重视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思想,突出相关教育,在全社会树立重建也重管的认识,使政府各级部门,以及全市人民对重视绿地养护管理的认识、意识不断增强,要使养绿、护绿成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成为行为准则和应尽的义务,使全市各单位和广大居民真正认识到绿化的重要性,树立爱绿护绿人人有责的意识。

2、拓宽养护管理队伍领域,丰富养护管理形式,进一步深化绿地养护机制,积极鼓励适龄公民开展绿地养护、门前三包等方式履行义务。认真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发动各公共户单位和各办事处居民群众搞好小街小巷绿化等有益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园林式居住小区”和“花园式单位”活动,不断推动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向前发展。

3、加强园林管理机构建设,建立稳定的园林职工队伍

(1)建立激励机制,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制定规范、科学的管理技术标准及考核办法,“管建并重”进行科学的管理。

(2)在机制上实行目标责任制,定额、定责管理。对新开发建设的绿化路段即可实行市场化运作,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业。

(3)建立考评制度,激励先进,奖优罚劣。

(4)积极发挥园林科研部门及科技人员的作用,加强职工队伍培训,持证上岗;全面推广科学成果的运用,提高植保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4、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可以聘请一部分人民代表(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和市民代表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监督员,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出谋划策,加强督促检查的力度;严格查处违法事件,依法保护绿化成果。

参考文献

朱伟华、丁少江:试论对城市绿化养护承包公司的管理[J].中国园林,2000,16(6):13-15.

园林绿地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养护管理 市场化 问题 办法

Abstract: urban green spac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s the city's public service, its belong to the public produc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the specific operation by the way homework can be competitive grant maintenance enterprise, a market-oriented management, hangzhou since 2002 in maintenance of green space to tangible trading market of public bidding, to give each managemen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func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division, the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maintenance market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 marke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98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是指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作业经营权的市场化, 即将包含在传统体制下城市管理职能中的公共绿地养护作业的经营权通过竞争性的招标授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市场化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通过行使公共权力对城市园林绿地养护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绿地良好的景观和使用效果,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一、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的优势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市场化是城市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必然加快, 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快速增加, 事业单位管养一体的原有管理模式已不可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1.1 市场化是节约财政养护经费的最好途径

目前,杭州在实行社会招标养护后,平均节约绿化养护经费达20-30%。引入竞争机制后,各养护工程按照合理价格中标的招标方式来选择养护企业。将绿地养护权的公开招标, 把竞争机制引入城市养护作业, 使养护企业始终受到竞争的压力, 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养护管理的成本, 节约养护管理费用, 提高财政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

1.2 市场化是精简机构、提高政府效能、避免腐败的有效措施

城市养护管理作业市场化是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将公共绿地承包给绿化企业进行养护,政府园林绿化机构只需对养护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杭州市从2002年开始在城市公共绿地管养中全面推行市场化管理后,精简压缩了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编制,使政府所投入的经费最大限度地用于绿化养护上,提高了政府经费的使用效果,同时实行进入有形交易市场公开招标后,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有效控制在公共资金使用的上腐败问题。

1.3 市场化管理是提高养护效果的有效办法

由于引入了竞争机制,各企业之间形成了竞争,而好的养护景观效果是企业有效的竞争力,各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将努力提升自己的养护水平,引进先进设备等方式,精简管理人员,提高人均养护绿地面积, 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从而整体降低养护价格, 节约养护经费。同时, 对中标养护企业实行合同管理, 严格按标准考核, 有效地促进了养护企业提高养护质量, 有利于提高园林绿化养护水平。

二、 绿地市场化养护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使市场养护主体为获取更大的权利和自由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条件和空间,政府职能的转变,养护企业的利益,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随之而至。

2.1养护企业不专业及长效管理意识不足

由于城市公共绿化管理的连续性、时滞性、琐碎性和突发性等特点,决定绿地养护景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同时养护企业大多是园林工程施工企业,没有长效养护管理的经验,养护公司从企业法人到一线工人都没有系统的长效管理意识和思路,造成养护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较少,养护质量停滞不前。同时养护企业安全文明作业等各项管理制度跟不上,特别是养护作业时经常发生不文明作业和违反安全作业标准操作的行为,造成安全事故和社会不良影响。

2.2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公共绿地出精品,关键在于一线员工的素质。养护企业的养护工人绝大多数是招来的民工,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差,有点甚至按照农村种地耕田的标准来操作,存在养护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不够,管理手段单一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养护班组队伍不稳定,养护工人经常更换,造成一线工人对养护绿地状况永远不熟悉,无法保证养护效果的整体提升。

三、 目前杭州绿地市场化养护管理的状况和建议

近年来, 杭州城区年均扩绿500万平方米以上,绿地面积大幅增加,管理难度随之加大,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园林绿化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 积极探索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 积极引入园林绿化养护市场竞争机制并逐步予以规范。目前杭州主城区公共绿地基本全部推向市场,向全社会公开招投标。

3.1实行严密的考核奖惩机制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保障

园林绿化养护奖惩制度是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的有力保障。经过探索和实践,杭州市目前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广、网络齐全、组织严密的三级园林绿化养护检查与考核体制,即市级、区级及养护企业。市级检查与考核主要由市绿管站通过对绿地的日常巡查全面了解城区绿地总体养护管理情况,对巡查发现的各类问题,以抄告单或整改通知单的形式抄送各区绿化办,督促整改,通过三级检查与考核体制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管考核网络及养护质量保障体系。另外,开展了 “双最系列”评比活动,通过考核评比,对参与杭州市绿化养护市场的企业实行“优胜劣汰”,一方面对绿地养护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企业实行养护合同续签,另一方面对养护管理做得差的企业实行淘汰,通过奖优罚劣的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各城区绿化管理部门和养护企业争先创优的热情,进一步促进了全市绿地养护质量的提高,逐步实现了从原来的粗放型向精细型养护管理的转变。

3.2有效引导、转变政府职能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重要助力者

公共绿化政府主管部门作为城市绿化管理的职能机构,是一个城市绿化养护水平是否能够创新提高的关键。首先要树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管理理念,坚持依法治绿,推进“管办分离”,坚持制度化、市场化、属地化管养,通过法律、行政、经济、舆论、信息化等各种手段,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其次强化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能,由侧重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把主要精力用在绿化养护法规、养护标准的制订以及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培养上来,将具体的管养任务直接推向社会,实现企业化承包,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推动绿化养护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等行业管理,培育绿化养护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通过市场的手段,提高养护企业树立城市绿地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企业素质和能力,使园林企业队伍更加专业化、技术化和规范化。

3.3科学合理的招标模式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重要环节

杭州为发展、培育园林绿化养护市场, 市政府发文规定凡由市、区财政核拨养护经费的绿地, 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未按规定实行养护招投标的绿地,市、区财政不予支付养护经费。养护招标应该是养护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是一种服务类招标模式,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价格竞争,目前杭州正是按照这个总体思路进行招投标体制摸索,招标方式采用报名单位全入围,实行综合评分制度,对企业资信分、商务分和技术分进行综合评审,能量化的则量化,确保招标的公平公正性,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并根据杭州养护标准设定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规定人工成本不能竞争,确保足够的养护人力和费用,进一步确保绿地的养护质量。经过多项强化招投标管理措施的综合运用, 逐步构成了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规范性绿化养护招投标管理体系。

3.4 实施标后监管、现场和市场联动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有效抓手

首先是建立有效的绿地养护现场和招标市场联动机制,“现场有状况,市场有反映”对于绿地养护市场化的养护主体―养护企业实施“严进严出”管理,制定养护市场信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实施绿地养护政府承包商名录制度。其次强化合同管理,推行合同范本,实行合同备案制度,避免“阴阳合同”确保双方权益。

3.5养护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意识是养护水平提升的保证

城市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实行市场化后,绿地质量的依靠于市场主体―养护企业,为此养护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意识及技术水平是市场化管理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绿地管理工作是服务性的行业,养护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科学的服务程序和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树立管理出效益的理念,靠质量取胜,增强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由被动监管转向主动控制,不因人员的流动而影响绿地养护的质量,同时也可降低养护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以更好满足市场需要。(1)

为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和打造良好市场竞争氛围,应培育市场运作的龙头养护企业。企业是市场化运作的主体, 比较好的管理运作模式和较好的品牌来进行园林绿地养护市场化的运作, 推动园林绿化产业的发展。目前杭州养护市场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已有多家专业绿地养护企业脱颖而出,形成一套的有效的企业养护管理模式,随着杭州绿化设计和工程施工走向全国市场的同时正走出杭州。

3.6养护资金的落实到位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前提

绿地养护经费的及时落实拨付到位是促进绿地养护管理水平提高的必要因素。近十年来杭州的养护经费一直按照市场化管理模式运行,公开招标多少费用,财政养护专项经费就下拨多少,市财政按照养护合同标准按时足额拨发养护经费,并要求各绿化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根据考核成绩准时发放到企业, 杜绝无故拖欠现象, 从而大大提高绿化养护企业和一线工人的履行管护责任的信心。只有落实养护经费,养护质量就有保证,市场化管理就能进一步实施。

3.7提高养护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是市场化管理质量提升的需要

先进的技术是绿地养护管理精细化的保障。由于园林绿化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技术性季节性等特点,所以园林绿地养护的质量是随着养护的技术水平提升而提高的。绿地要真正地养好, 仅仅依靠养护作业人员肯吃苦、责任心强是不够的, 还必须切实提高园林绿化养护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2)

技术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建立有效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目前杭州绿地养护已经市场化管理,养护企业目前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竞争企业如想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提高养护质量,而技术人才的培养,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保证,同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 提高绿化养护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工费用,从而提高企业养护效益。在深化市场化管理改革中,抓住有利时机,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竞争实力,为城市绿地养护全面进入市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8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管理是市场化管理的有效补充

养护企业的日常作业和绿地景观效果仅靠绿化管理部门监管是不够的,应该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通过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来,形成养护市场化管理的有效补充。杭州绿地养护在实施市场化管理后不断加大市民参与度,组织和扩容护绿使者队伍,多种渠道接收、受理来市民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面的投诉、建议。同时开通绿化投诉热线和站长信箱,形成绿地养护管理。

3.9完善的制度和标化管理是市场化养护管理的基础

绿地养护和绿地建设同样重要。要确立养护工作的法制地位,把“依法治绿”延伸到“依法养绿”的领域中去,就要求要有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养护管理规范可以依照。严格标准,规范养护行为;统一标准,考核量化。杭州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杭州市城区绿地养护管理办法》、《杭州市城区绿地养护质量标准》、《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管理综合考核评分细则》、《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企业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管理标准。这些规章制度涵盖城区绿化养护管理的各个方面,有效地避免了在绿化养护监管过程中因缺乏相应的参考依据而引起的行业纠纷,确保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更趋科学化、精细化,为杭州市城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绿地养护市场化管理是使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步入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实现绿地养护产业化发展,不仅是政府机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只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场化养护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城市绿地养护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园林绿地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驻马店;城市园林;管理策略

1驻马店市城市绿化概况

1.1驻马店市园林绿化建设及管理模式的特点

2005年,驻马店市正式开启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并于2006年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的称号;在2012年,赢得了“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近年来,驻马店市打响了一个创森战,并交出了一个很好的绿色答卷:全市城市森林面积为0.326万m2,森林覆盖率达到31.91%。同时也成为河南省绿化模范城市,管辖区的九县一市也都实现了林业生态县的建设目标。市区城区绿地新增面积7.48km2。绿化覆盖率从2014年底的40.3%上升至43.2%,园区绿化面积增加223.06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从10.5m2增加到15.04m2。在所属县、建成区,新绿地面积合计新增约2.02548km2,公园绿地面积新增达8.3824km2。已经建成了大量的公园和花园,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森林,出门就能走进花园的梦想成为现实。

1.2现代都市园林绿化新格局

2018年8月1日,驻马店市正式实施第3部地方性法规———《驻马店市城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实施不仅提高驻马店市绿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巩固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成果,也为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持。

1.3城市社会绿化蓬勃开展

城市绿化的蓬勃开展,不断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资力度,我国早期的园林绿化建设以市政为主,虽然现在园林绿化行业以政府管理为主,但管理模式更加的多元化,加入了一些社会力量。如今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地产园林也开始展露头角。目前来看,园林绿化工程市场容量中两个大头仍是地产景观和市政绿化项目。

2驻马店市园林管理存在的问题

驻马店市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6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政府部门对于对城市园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二是管理架构的不清晰,造成园林绿化管理权不集中;三是缺乏细致的城市园林管理的法规,出台的园林绿化的条文规定,没有细化到每一个细节;四是监管机制不健全,对于一些园林项目监管不严;五是专业推进力度小,对园林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动力不足;六是专业技术人才、园林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按需匹配,园林建设项目风险规避及后期发展不周全,存在一些短期建设,不能更好地实施长期发展建设。任何优秀的园林设计,都必须经过科学规划,层层把关施工建设,才能创造独一无二的绿色园区。因此,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园林工程建设。但事实上,目前在绿化建设工程仍存在管理不严的问题,招标过来的施工队伍,施工的质量参差不齐,建筑行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不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执行标准不规范、不统一,招标管理透明度低,缺少专业施工技术性人员,甚至有些不法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次充好,片面地压缩成本,而不是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实施。再加上一些政府职能施行不到位,工程建设管理实体和监管当局管控不严,监管不到位。还有就是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后劲不足,一个项目结束后后续发展没有跟上,管理者缺乏长期绿色发展规划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直接导致大量工程粗制滥造,质量低下,对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对园林绿化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层次,也直接影响到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水平的好坏和综合经济实力的大小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随着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需求的提高,各级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也越发重视城市绿化建设,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绿化建设,以加强城市绿化覆盖率,使人均绿色空间占有率得到提高。但无法避免的是在很多地方已经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无处不在的绿色保护基金投资不足,缺乏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和专业化的维修团队,管理体制、机制的落后,相关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许多其他因素制约了绿化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水平,导致绿地养护的质量不高,管理的不到位,影响了绿化功能的有效发挥。中国城市园林绿化的起步发展较晚,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和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缓慢的问题。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对城市绿化方面的构建,但对园林绿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生产实践中。有些城市忽略了当地实际情况,简单地模仿和盲目跟风,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还有大树进城、建大广场等不切实际的做法,表面上讲生态环境,谈生态文明,但在施行过程中却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短期收益,存在盲目性。生态优先、节约型绿地等先进的科学理念建设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园林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城市园林绿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也需进一步规范统一,技术规程需要统一标准,相关规定也需要进一步修整。相关城市绿化系统不健全,法规不匹配,政策没有实施。许多城市未能在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城市绿化工作方针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方针、政策。该指导方针和工作的政策应符合相应的地方性法规,绿化要因地制宜。

3驻马店市城市园林管理的未来之路

住建部也出台了相关规定,比如说到2020年,全国城市要遵循《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这一条例,去完成一些具体的等级评定工作,达到国家评级标准,目前来讲,驻马店市园林绿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一是强化规划管理,塑造城市园林特色,制定明确的绿化发展目标,积极拓展城市绿化,均衡绿地面积分布,加强城市中心区建设,对老城区的园林绿化进行优化改造;二是不断优化园林管理体制,推广园林节约型绿化,积极推行园林管理市场化;三是号召市民参与爱绿护绿,从我做起,绿色出行与城市居民日常游憩、出行等需求紧密结合,加快公园、居住区、道路和绿道的绿地建设。

园林绿地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设计;作用

一、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

1、景观作用

塑造园林微地形对园林绿地景观层次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微地形合理配置植物可将园林植物立面、立体视觉效果充分体现出现。除此之外,在建设园林微地形时可对植物种植高度进行有效提升,在丰富园林景观特色的同时,达到园林绿地艺术感提升的目的。

2、空间作用

在营造园林景观空间感时,微地形可进行多类空间的塑造,如开放型、半开敞式、垂直型等,于此同时,也可将微地形充分结合园路铺设,并配置与之相适应的植物,以此达到引导路线的目的。因地形具备高低起伏的特点,在种植单品植物与设计方面,可形成极具韵律的天际线或林缘线,并能实现各类园林设计方法,如障景、夹景等。

3、生态作用

园林微地形景观的应用可提供多种环境,如干、湿、水中等,在地区小环境改变中具有重要功能。利用高低起伏改变的方式园林微地形可对园林绿地各个位置的光照条件加以改善。同时,因地形变化,极易出现阳、阴坡,以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满足各类植物生长需求。微地形应用还可起到绿地地表面积增加的作用,是绿地蓄水功能、防风、防灾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应用

微地形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广泛应用,可有效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园林美观性。为此,必须确保微地形景观配置的合理性,具体处理技巧如下:

1、临水绿地微地形景观处理

作为水和绿地连接的纽带,临水绿地是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主要构成成分。其内容为驳岸与临水带状绿地。将驳岸位置设置成微倾斜类型或选取草地形式,可将驳岸向水面慢慢延伸,可打破绿地和水的界面。同时选取台阶类型作为驳岸形式,可将台阶想水中直接延伸,以此为游人提供嬉水的场地,使人能够与水亲近,与自然亲近。园林绿地的人工水系一般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规则式水体如喷泉等,其轮廓可处理成几何式,水岸整齐;驳岸常采用条石或瓷砖砌成规则式,垂直于池底,此形式多见于喷泉水景中。

自然式水体讲究“疏水之去由,察源之来历”,需要设计者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创造出近似于自然水系的效果。为避免水出无源,通常将水的轮廓处理成自然曲折、时隐时露、水岸为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如设计成人工沙滩或草地缓缓倾斜延伸入水体中,驳岸主要用鹅卵石或石矶等天然材料修砌。宽阔的水体还可创造洲、渚、滩等景观;狭窄的水体可形成瀑布、跌水,地泉等水体景观,使水具自然河流之秀色,潺潺山溪之灵性。

混合式水系的处理要因地制宜或根据造景需要,如在建筑附近,可用条石砌成直线或折线驳岸,而稍偏远的地方可处理成自然式以增加野趣,提高水体的欣赏性和艺术性。

2、道路微地形景观处理

道路、广场用地范围内进行绿化用地的合理配置,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及停车场绿地等为道路绿地的主要构成部分。

作为道路景观的主要构成部分,道路绿化主要以狭长地形为其主要地形形态,封闭、垂直作为其空间类型的特点。如何丰富道路景观,确保植物配置合理性对景观设计者极为重要。在确保行车、行人通过安全的基础上,需对植物高低配置加以重视,以此确保地形处理的科学性。有时可选取龟背状、血状作为地表类型,这样不但能够实现道路的连续性,还能起到指引方向的目的,同时能够对道路管道布置位置需求加以充分满足。

3、居住区微地形景观处理

低容积率与高绿化率为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的主要特点,要求人均绿地率在4平方米以上,应对绿地布设合理性加以重视,实现生态化、景观化有效结合的目的。但居住区绿地景观往往存在用地紧张、地下水位较高等问题,同时因建筑区域绿地较为零散,为最大限度对起到景观丰富的作用,可通过微地形处理,设置良好的植物景观效益,营造不同的景观空间,达到建筑区域绿化面积增多的目的,使人充分融入自然。其特点如下:

首先,植物景观层次的增加。在层次上起伏地形可确保植物存有相应变化,存在景深特点及阴面、阳面等。

其次,绿地面积增多。居住区域绿地营造中,其具有多种绿地形态与空间类型,但缺陷在于地面较小。为有效解决此问题,可向空中发展,也就是堆地形等,以此对地下水位较高的问题加以改善,并能为高大景观植物种植提供有利条件,如雪松等。也可选取挖地造湖等方式,以此对绿地面积有效增加,丰富景观层次。

再次,排水通畅。在排水施工中起伏地形设计对其通畅性极为有利。也可收集地表水再利用,并将其作为水系补充水或灌溉绿化水使用。

最后,通过对地下车库荷载能力的分析,要求必须在1.6米以下有效控制居住区内最高覆土高度。为达到绿地空间形态增加的效果,居住区需可进行集中绿化,通过微地形的合理运用,达到景观丰富的目的。

4、广场绿地

广场是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最能反映城市文化特征的开放空间,故有城市“起居室”和“客厅”的美誉。

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线景观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三、微地形和植物配置景观的效果

选取地形塑造与大面积草坪配置结合的形式作为园林绿化的主要景观要素,进行开放式草地的营造。通过观赏者不同视角与不同时间内地形的陡缓光影改变,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空间。通过地形塑造与疏林草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配置,将园林构筑物、观赏性极强的园林植物设置到地形最高点,并将其作为园林整个绿地建设的景观点,以此吸引观赏者的视线,并以自然式园路加以辅助,通过植物材料框景等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让观赏者与自然亲近,享受自然风景。

在封闭空间微地形植物配置中,可进行单一高大树种的大片种植,以此将树丛气氛有效提升,并进行大自然意境的创建。通常以大乔木为主,或选取一类或2类树种进行散植。尽可能通过附近自然地形进行山林草地景观营造。在林外可通过地形高低变化,进行林冠线、天际线的创建,以此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亲近和自然相融成为一种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要求逐渐由个体生活空间的发展转化为注重群体情感的交流,注重个人的心理需求。自古以来人们都有一种喜山乐水的情怀,对山水地形的环境情有独钟,历代造园师们都把地形的处理当作是造园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地形是连接景观中所有要素和空间的主线,地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造园效果及人们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 赵荟,朱清科,秦伟,刘中奇,王晶,邝高明. 黄土高原干旱阳坡微地形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03).

[2] 王健.风景区规划中地形的分析与利用[D].风景园林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林业大学.2001.

园林绿地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字: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体会

目前,随着近20年来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目正在逐年不断增加【1】。在临床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主要较多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保护人体相关脏器,毒副作用较少,可以有效的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产生相关症状。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6月1日-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通过对其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6月1日-2013年6月31日收治的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跨度为31-75岁,平均年龄为(46±2.2)岁,病程为4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4.2±1.7)年。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且比较患者其他的资料.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15例应用单药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每次5mg,每天1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总计15例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每次15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可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2】。在治疗前后期间定期测定患者血压,记录血压改变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

2.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上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1个月以及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上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比较

3.讨论

高血压作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3】。氨氯地平为硝苯地平类钙拮抗药,其特点为与受体结合和解离速度较慢,因此药物作用出现迟而维持时间长。在心肌缺血者氨氯地平可增加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增加心肌供氧及减低耗氧,改善运动能力【4】。此外,氨氯地平可能激活LDL受体,减少脂肪在动脉壁累积及抑制胶原合成,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5】。厄贝沙坦片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它可以特异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相互作用,进而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管收缩,减少血浆容量,减少儿茶酚胺及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抑制血管平滑肌及心肌细胞的增殖,故其主要通过降低外周血管紧张性而降低血压【6】。因此,二者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治疗前治疗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上下降情况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O.05);治疗1个月以及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在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上下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杨栋梁.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7):48-48.

[2] 金士军.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7例临床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105-107.

[3] 贾正平.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4):273,275.

[4] 张卫庆.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02(17):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