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线上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家长;中小学生;锻炼;习惯;提高;认识;培养;爱好
一、研究目的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家长要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对孩子因材施教。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主动的参与运动,“以静代动”,“光说不练”现象普遍,懒、散、怕苦怕累思想严重,对自身运动的不良习惯缺乏应有的耻辱感。习惯是训练出来的习惯,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强迫学生锻炼容易,如果没有治“懒散”的灵丹妙药,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难度大家可想而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我校六年级学生、追踪联盟校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为研究对象。1.文献资料法利用报刊杂志(摘抄)、学术报告(记录)、网络科研(搜索,下载)等查阅相关资料,对目前的研究现状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2.其它方法本文还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教学经验的反思、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现状
绝大多数学生自控能力差,多数学生在家里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五六岁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上小学了不会穿衣服,上中学了还由父母收拾书包;节假日里看电视上网等无节制;体育课想自由活动、站队行动迟缓、逃操现象突出、课外锻炼不主动、在家懒的使不动……“既不好好学习又不运动的”现象增多。“以静代动”,“口头爱好人不动”现象普遍。
(二)缘由分析
当一、两岁孩子淘气不吃饭,父母追着给喂饭,“宝宝、吃点吧!宝宝、求求你吃点吧!”孩子在学前班父母鼓励、引导、监督过孩子做力能所及的事了吗?帮他打理好了一切,试想孩子连自理都不愿做,又怎么能主动地锻炼呢!孩子就有了依赖习惯。1.通过对国外孩子和中国孩子的健身对比,对我们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1~4岁无不同;5~8岁美国的家长会带孩子出去滑旱冰、打球,中国的家长更希望孩子在家学钢琴,上兴趣班;9~12岁美国的孩子已经养成了锻炼的习惯,几乎每天都会出去打球、踢球,中国的孩子因为家长和老师给了他们过多的作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抽时间去运动,还有很多已经戴上了眼镜;13~14岁美国孩子大多已经把运动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中国孩子却仍在为早操多跑一圈斤斤计较。美国:健身要从小培养。韩国:健身能让身材和气质更好。俄罗斯:学习不好没关系,但身体一定要好。欧洲:健身和学习同样重要。中国:学习成绩大于一切。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1)老师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经常霸占体育课。(2)应试教育,使学生没有时间健身。(3)许多孩子娇生惯养,害怕和讨厌体育锻炼。(4)父母榜样能对小孩做到无声的教育。(5)家长不要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怕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上哪有输赢!(6)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做起,给孩子报课外班应首选体育类。(7)父母对孩子兴趣培养的想法,往往受社会潮流和自我经历的影响与制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即如果父母要培养的兴趣正好与孩子原本的兴趣巧合,获得极佳效果。倘若这种培养的兴趣与孩子原本的兴趣相悖,那就会南辕北辙被孩子拒绝,并在二者抗衡的打拼中两败俱伤。(8)在生活问题上父母大包大揽,造成了现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在家长多年“帮助”下,孩子已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散习惯,学习累、锻炼更累,这时家长让孩子去锻炼,孩子能吃了这苦吗?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9)父母期望值较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现实看,家长课外陪读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陪学生锻炼的现象却难以见到。家长控制和支配着孩子离校后的时间。从早到晚,时间排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空隙,放学回家有家庭作业,晚上还得补课……3.提高体育锻炼的认识,统一思想,改变传统观念和行为,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如果变成习惯,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基本就达到了。我们常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教育,即孩子能够自我进行教育。其实,自我教育就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我们就不需要再费力气的,孩子自然就会去做,并且会做好。(1)家长关注孩子的体育测试,利用开家长会了解孩子目前体育锻炼现状,积极参与锻炼的程度。(2)家长积极引导孩子玩好了才能学好。不要学的时候想玩,玩的时候有顾忌。培养锻炼习惯应当从6岁开始。爱运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每天和孩子运动1小时。(3)利用体育教学,网络、课外体育活动家长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锻炼知识和技能,在离开学校后家长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使孩子能在参与中获得乐趣,享受运动的过程。(4)家长积极倡导和好朋友一起运动,制定锻炼计划,观看体育赛事,利用视频模仿动作,相互监督;从小的目标开始;不要停止已经养成的习惯;一旦开始运动就奖励自己。(5)家长重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克服惰性,培养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品质。对那些怕吃苦、毅力较差的孩子降低标准,积极鼓励引导。如长跑练习,跑不动的快走完全程。(6)家长应加强学校、班主任,体育老师合作和交流,家长抽时间来学校观摩体育教学,了解孩子的锻炼情况,眼见为实,家校合力,解决孩子“以静代动”的行为习惯。(7)家长应充分利用健身理念宣传、大课间活动、体育竞赛、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四大工程”。改变孩子的锻炼现状,激发运动兴趣,培养运动爱好,促使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逐步培养中小学生在校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消除父母、自身的错误观念和行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体育锻炼作为磨练孩子毅力和克服“懒”的一个平台;改变学生片面寻找原因和借口不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锻炼。家长控制和支配着孩子离校后的时间,孩子体育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2.建议
很多爸爸妈妈往往会忽略给孩子培养一个爱好,但是这非常重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爱好,孩子会感觉人生是有意义的,每天都是值得期待的。就像很多家长喜欢打麻将一样,想想明天还能去打麻将,就觉得今天干活挺有动力的。当然,我们要帮孩子培养一个健康的爱好,不一定要求他多擅长,只是希望在孩子的生活里,有那么一件事,让孩子觉得做起来很开心,哪怕失落寂寞的时候,也能够抚慰他的心灵。当部分孩子对运动产生兴趣时,家长由于片面追求分数和排名,把正在处于运动兴趣成长势头封杀在萌芽之中,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M].七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全一册).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12-6.
[2]刘永和.学思结合做教研[R].兰州交大东方中学:甘肃省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2015-3-21.
[3]焦瑶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R].兰州交大东方中学:甘肃省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培训会,2015-3-20.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工作核心,以规范常规教学为基点,开展线上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研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的生命因教、学、研的结合而存在,也因教研气氛的浓厚更加精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研并进,提升素养。
建章立制,促进学习。坚持每周一举行工作例会和业务学习的制度,并做到校本教研活动安排有秩序,学科教研活动要有主题、教研组有教研活动计划,各种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有讨论、有记录、有反思。
二、科研兴教,科研兴校。
1.围绕主题,开展教研。
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作用,分别确立了教研主题进行研究性探索,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组内加强交流,互相听课、评课,优势互补;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开展了各学科的观摩教学活动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先进经验,提高课堂质量。举行校级教学评优活动、校级公开课、校级示范课等活动,每次活动至少安排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作为执教者说课、听课老师评课及交流互动的时间。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每位教师学期听课节数都在20节以上,学校领导30节以上。
2. 学研结合,培养骨干。结合选拔参加市级学科课堂教学优质课活动有利契机,加强相关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教师业务技能基本功的指导,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三、教学为主,提高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学校坚持“以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为动力,以教学质量为中心,全面育人”的思路,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本着“质量强校求发展,科学管理铸校魂”的精神,理直气壮抓质量,认真落实教学常规要求。
注重过程,规范行为。 抓好各科课堂教学的落实,要求教师真正依据线上各学科特点,做到“备求实、讲求精、辅求活、批求细、评求导、补求足”,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过程性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落实要求,备好每一课。
一是计划制定。线上教学计划、线上线下衔接计划、又回到线上计划,所有教师均有所任学科的学期教学计划; 二是教案撰写。课堂教学设计(即教案)要把好三个环节:一是确定教学目标,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三是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把握教材内容重难点,协调各类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四是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形成课时教学设计。教案要注意反映预期的教学目标要求,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方法,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每学期对教师的教案检查至少四次,要签名盖章,注明日期,并将检查的情况及时向全体教师报告,计入教师量化考核。
2.规范行为,上好每一课。 一是严格实施课程计划。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开足、开齐、上好各课程。根据实际,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合理安排体育、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等授课教师,任课教师学科教学相对集中。线上教学照样精彩,不能因为线上,就阻碍学生发展。
3.按照要求,布置和批改作业。 作业布置立足于精心设计、增强实效、减轻负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有弹性,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注意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 作业形式讲求多样化,有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学生作业适量,革除机械重复的作业。学生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家庭作业,其他年级的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45分钟以内。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变相体罚学生。
四、出现的问题
1.线上教学,很受网络的限制,有时候直播无法进行;
2.微课的使用不如直播课效果好,孩子们习惯自己老师讲课,放微课,学习效果很差;
3.自律的孩子学习突飞猛进,中下等的部分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几乎为零,下学期开学,有部分同学相当于直接越过了一个学期。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2、大力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管理。
一、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遵循思想性、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的原则,负责指导全校课改工作的实施。制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和计划,拟定课改工作各项制度,包括集体学习培训、集体备课等制度以及课改年级教师和课改各负责人职责等,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2、加强学校了科研室的建设,针对课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突出问题,拟定课题《农村学校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促进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3、学校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管理形式。制定了《*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新课程发展性评价学生意见》《*小学新课程考试指导意见》和《新课程教学常规》。
二、积极开展校本校验、培训,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促进学校教研工作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转变教师观念,促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我们结合教研教改、新教材培训、课堂教学研究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逐渐使教师们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1、扎实抓好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支持教师参加新课程的学习培训,要求参加人员回来要上交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将学习资料打印,向其他教师发放。与此同时,要上一节示范课,并指导其他教师上好教改课。教师全员参加培训,要求实验年级教师把握课标,熟悉教材,用活教材,在教学中能体现新理念,突出新教法,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交流研讨,优化组合,不断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积极论文评选、课改论坛活动,提高我校课改实验学术水平,并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及优秀论文、优质课的评选。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教学管理。几年来,我们规范课堂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做到课堂教学达标。积极按教研室要求开展备课改革,使教师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备课与写教案的关系,处理好教学预案与课堂生成性教案的关系,变一元目标为多元目标,变整本教案为活页教案,切实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写好教学反思。学校将加大管理力度,加大检查性听课的力度,加大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
3、抓好课改工作,提高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们经常开展开展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课改中的中坚力量。开展赛课、说课、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增进教师对新课程思想的认识、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基础课程改革丰富了办学特色内涵,提高特色质量品位,学校从实际出发,强化优势项目,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进而实现特色办学。
1、*小学突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立舞蹈队,民乐队,合唱队,在舞蹈、民乐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强势项目,初显学校艺术特色和教育成果,让学生在诸多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在全国、省、市各级艺术人才选拔赛上屡获佳绩。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升精神文化内涵,打造了促进学校传统文化的良好育人环境,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体验教育等活动,加强尊师守纪,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讲究卫生教育,并通过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及队员的自主性教育,把强制性教育(学校的各种检查与督促)与自主性教育相结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3、有的学校突出体育工作特色。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符合学生需要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组建运动队(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营造氛围,各级体育课要按大纲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增加体育达标人数,实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构建适合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
4、立足校本教研,解决特教的实际问题,为残疾孩子服务,培养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开展的是以普教、特教相融合为特色的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模式。学校根据残疾儿童的个体状况建立档案,因人施教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任课教师以“生活化教育、个别化辅导、活动化教学”的方式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康复、自我发展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
四、课改实验工作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师生*平等,气氛宽松和谐,新课堂生机盎然。”的可喜变化。
1、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教师学会了用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学会了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会了主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学会了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学会了如何驾驭课堂教学;学会了使用富有人文性、艺术性、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组织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真正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动态的过程,充分体现出师生在课堂上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生命活力。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实验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平等,在独立中合作,在合作中独立,共同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热情地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和合作,敢于提问,善于发现,老师似学生,学生似老师;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乐趣。
3、学校教研氛围十分浓厚。在新课程改革面前教师充分认识到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课改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课改势在必行,是人人绕不过去的一道门槛。教师们自觉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自发征订和学习有关课改的报刊杂志;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经验总结、教学案例;主动上网与校外专家、教师交流与对话,共同寻找解决困惑的办法;许多教师主动向学校要求明年秋季担任课改实验教学工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提高空前火热;教师主动提供研究课例,养成了课前研讨和教后反思的习惯;一批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摘 要 目前,在体育学科微课程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对微课程的设计研究,这种单边研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微课程的实施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研究从“实施三阶段、运用三结合、传输三平台、结构五环节、制作六流程”的实施模式,对体育教育学科微课程实施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科微课程 运用 实施
一、体育教育学科界定
《体育教育学科》是一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综合,牵涉到多个领域,包括体育社会学科、体育自然学科、体育管理学科、体育教育学科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对于体育学科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对体育教育学科的研究与探索。作为最大群体的学习者来说,学校的学生就是这一学习的主体对象了,研究主体研究和实施的对象均以高职院校为载体。当前,高职院校对体育学科知识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体育实践学科是一门对运动技能从初步到提高到巩固到熟练掌握与学习的过程,其在体育实践课程计划中的比例到达了90%左右,根据这一趋势,本文着重考虑微课程在体育实践课程中的实施。
二、现有体育微课程技术运行模式模型
从当前高职院目前设计的体育微课模式来看,均停留在设计操作模式层面上,呈现出单边模式的体育微课开发,即只单方面重视设计制作微课程视频,而缺乏应有的体育微课程运用体系。大部分高职院校均以微课程设计制作作为微课模式的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微课制作流程、微课拍摄程序,而对于体育微课的实用价值、运用效果缺乏研究。所以,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今后不仅要从设计上下工夫,还要从微课程设计的源头,即微课程的目标进行双边模式的研究。
三、“实施三阶段、运用三结合、传输三平台、结构五环节、制作六流程”微体育实施模式构建
(一)实施三阶段
第一阶段:体育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通过手机拍摄简易的微课视频,其内容上都是以初学者能自主掌握的为准。即泛微体育课程的传输学习。第二阶段:体育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并结合自身掌握微课制作技术程度,运用高端制作媒体设备,设计、拍摄精微体育课程,为具备体育基础的学习者传输精微体育课程,以达到教和学的相互互动。第三阶段:根据体育学科系统性的需求,在研究组成员、微课专家、多媒体技术人员的合作下,制作和设计体育微资源库即核心微体育课程,通过核心体育微体育课程的传输,为有一定体育基础和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提供丰富的体育微课程。以供学习更深层次的掌握体育科学知识。
(二)运用三结合
体育微课应与多种形式结合运用,以期发挥其应有的优势。1.与体育传统教学结合。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相关体育理论或实践技能时通过微视频或课件等形式,将提前制作的微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将其与传统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和运动技能。2.与学生课余时间结合。课后教师将动作难度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3.与学生自主在线结合,广大体育教师把制作的微课程上传到资源网站,学生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进一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运动兴趣的培养。
(三)传输三平台
为了使设计的微课能顺了到达学习者的手中,课题组研究了微课移动传播的信息的三平台,一平台,通过学校网站设置专门的体育微课传输平台,以保证体育微课资源共享。二平台,通过学校各种多媒体教室传输平台,以保证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运用微课技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三平台,通过移动电子终端传输平台,如智能手机、itouch、平板电脑、psp等,以保证在平台上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的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学生能轻松地实现自主学习和移动学习。
(四)结构五环节
在实际操作中,体育微课程根据体育项目技术的实际需要,依据体育技术教学时间、情境、任务以及师生风格等因素不同自由灵活地进行组合,构成多元结构模式。如教学实践充裕时,可采用“五环节模式”,即“教师讲解+在线学习+情境学习+互动学习+上传评价”,以达到在实践操作中,学生线上学习、教师课堂精讲、师生课内交流、教学情境训练、成果汇报评估的模式。
(五)制作六流程
为保证微课运用顺利实施,研究设置了制作六流程模式,即:流程一(微课的设计、界面设计、选题);流程二(教学用具、后期加工);流程三(教学设计、准备、资源包、结构设计);流程四(录制视频);流程五(反思与修改);流程六(上传到平台)。
四、结论
(一)微课程技术在体育教育学科中的运用尚在初级阶段,体育微课程设计制作能否满足现代学习者对体育知识的需求,伴随微课程技术的发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仍然需要加强与教师、学生、媒体信息技术人员联系,及时对学习者、研究者应用微课程技术的效果进行跟踪回访,以便获取更多信息。
(二)寻找信息技术与微课设计之间的共性,进一步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运用深度融合,使体育学科微课程制作运用达到最佳化。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5).
[2] 胡铁生.我国微课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0(03).
[3] 李巧芬.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
童喜喜老师作为著名的儿童作家,用自己的教育经历,诠释怎样做幸福的老师,通过做好与家长沟通,实现有效的家校共育关系,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实现为教师減负。
郭明晓老师告诫我们以行动承载师德,并引用陶行知老先生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师德的重要性,老师及库亚鸽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对于孩子们的关心要平等的,不但是只去关心那些优秀主动的孩子,或者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对于比较沉默,在班级里面普通的孩子也是需要多一些的关心,不能说他们认真的上课,没有犯错,也是没有特别优异的表现,就不去关心了,其实并不是如此的,而是只有都平等的去对待每孩子,去关心他们,才能让班级变得更为融洽,也是能更好的带好班级,孩子们其实也是有很多的想法,我们作为老师,爱也是不要偏心,要都好好的对待才行的,而培训里面也是对于这份爱给予了很多的讲解,让我也是知道,之前自己的工作其实也是有挺多的方面做的还是不够好的,特别是对于这些表现一般的孩子没有太多的关心,他们不需要我们老师操心,也是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来让我们表扬,但是其实依日是有一些闪光点的,我们老师也是要去挖掘,去发现,从而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肯定,让他们在学校的活动之中去表现的更加积极,得到更多的成长。
王艳老师和李云跃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讲解了线上教学的方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交流的利器,给了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方面的技巧,如何的组织活动,如何的去和孩子们交流。教学方面其实也是多和老师的沟通中可以相互的探讨彼此的经验,更好的去把孩子们带好,教学工作有好多的细节要去做好,同时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不会一成不变的,更是需要我们多一些的掌握,特别是此次培训的老师经验也是非常的丰富,拿一些实际的例子告诉我们,也是让我们感受深刻,更是懂得要去做好,自己也是要把培训讲解消化好。
这次线上学习,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开拓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更激发了我的教育热情和信心,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一路前行!
2020暑假小学教师线上培训心得体会2有一首诗《一路采撷一路歌》中所说:“我从山涧过,芳香满山坡。俯拾处处有,繁英心底落。”2020年暑假,来自不同的地方的几百名教师在线上相遇,开展了一场美丽的学习盛宴。既有大家的前沿教育理念,又有专家的示范引领。这是一场精神洗礼的盛宴,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常乐老师的讲座《生如夏花,科学规划我的后半生》和焦宇芳老师的讲座《规划人生,收获幸福》,讲述如何避免教师成长中的哪些坑,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和成为学生的成长规划师,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常乐老师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最容易成功的职业。那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呢?是职业倦怠,导致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大多都是穷忙族,打工族,跟风族,无奈族。我们只是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认为上班就是打工。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常乐老师说:我们这种消极的心态很有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工作的态度,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与其整日抱怨收入低,不如努力去创造价值。淘宝把作坊带入竞争的红海,疫情把老师带入品牌的时代。也许是对幸福感要求太低,没有过多的物质需求。在这个商品社会,年过四十的我,还没来得及规划好自己后半生的生活,更谈不上科学的规划,听完常乐老师的这节课课后,不禁自我反思: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提升自己的认识,建设自己的品牌,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打造自己的后半生!
葛教授在《教师的阳光心态与和谐人生》讲座中讲到阳光心态的核心是积极的思维。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事件的看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总是先进行换位思考,有了对事情积极的思考和评价,心态也就平和了,总是会消除消极的情绪,缓解压力。所以很庆幸我现在是一个拥有阳光心态的人。与人相处的黄金法则:喜欢别人怎样对待你,就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对别人宽容。与人相处的铂金法则:对别人进行赞美与欣赏。回想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我觉得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能够做到黄金法则与铂金法则,因此我在学校感觉同事关系比较融洽,工作也很顺利。葛老师举了很多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是我已经用到的,也有很多没有用过的,有了这些法宝,相信以后再遇到不好的情绪和压力,我一定会很快调整好自己,快乐过好每一天!听了刘辉老师的讲座《教师常见职业病和解决对策》之后,自己俄工作之余,要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预防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出等各种职业病,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通过倾听李进丽老师《教师的文化礼仪课二》的讲座,我了解到教师的文化礼仪以下三部分内容:一、优雅仪态举止礼仪。二、微笑礼仪技巧。三、与学生家长的交往礼仪。认识到一个人的教养体现于仪态,仪态展示素质,教师的仪态举止礼仪包括走姿、站姿、蹲姿、行姿等方面内容,教师仪态举止的原则是沉着、稳重、镇定优雅,切忌粗鲁、仓促。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举止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模仿。教师仪态举止礼仪的好与坏,对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与影响作用,要明白“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对孩子的一生会产生影响。学习了教师的文化礼仪课让我懂得了礼仪是一门必修课,作为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形象,要有优雅的仪态举止,要注意微笑的技巧,更要注意和家长沟通的交往的礼仪,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做一个懂礼仪,守礼仪的好教师。
卢老师的《教育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幸福》讲座带我走进了沉思,作为一个一线老师,深刻的反思了一下,幸福到底是什么?卢老师的课让我豁然开朗,幸福其实很简单,作为教师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开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问候和关心是幸福,满天下桃李的认可还是幸福,所以我认为教师的幸福源于奉献。
常乐老师的《名师的秘密武器--信仰》和《成为幸福的种子》讲座,守正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职责。我懂的了作为一名教师,位卑不忘忧国,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肩上有责任,心中有使命。
刘惠老师的《教师的家庭经营之关系之道》讲座和钟杰老师的《教师家庭的幸福之花》,扎实细致,实操性强。听两位老师的讲座,如沐春风,她们讲座更像是一场及时雨,点醒了在家庭经营上迷路的我。钟老师的确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女人:工作能力强、有想法、有原则、有技巧,是个女强人;而在家庭中却是一个小女人的形象,会撒娇、明事理、有生活原则。其实这就是成功的女人!听完两位老师的讲座,我深深的懂的了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其次,要明白我工作就是为了我快乐、幸福的生活着!再者,夫妻间要性格互补,一个是讲故事的人、一个是听故事的人;接受彼此本来的样子,让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状态;有精准的定位。爱其实是有限的,在我们对孩子、对工作、对家庭,以及其他面对中会一点一点的消耗掉,虽然他们也会回报我们爱,却远远不足以令我们的爱满杯。爱其实也是无限的,我们爱自己,用自己喜欢的、令自己舒服的方式照顾好自己,那些消耗掉的爱的能量,又会慢慢满杯,这是一种无限循环的幸福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先做好自己、爱自己、爱离自己最近的人,才能谈得上爱更多的人!
蒋校长的讲座《有温度的教育做幸福的教育人》,热情洋溢,魅力四射,用实力说话!看着自己优秀的老师,看着自己阳光向上多才多艺的学生,脸上洋溢的那份幸福真让人羡慕!蒋校长自身的成长故事很励志,正如她所说,成长是辛苦的,但成长中能体会到教育的幸福。“一位好教师,引领一所好学校。”蒋校长大篇幅向我们介绍德艺双馨的大吴老师,大吴老师是艺术育人的实践家,是打造全国素质教育实验校的引领者,是走“一育带全育”融合育人之路的开创者。艺术教育,滋养心灵的成长,好生羡慕啊!蒋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老师、学生在爱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认同他的这些观点。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我真心希望我所在的学校也能开设多样的艺术课程,看到更多的孩子展示于舞台,做好教育。
十二天的线上培训,有专业理论知识,有经典教学课例,专业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获益匪浅。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向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为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任重而道远。感谢一点师院这样一个研修平台,一路风景一路歌,感谢这次学习机会,一生愿做教师,做幸福的教育人,加油!
2020暑假小学教师线上培训心得体会3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20暑假小学教师线上培训心得体会41、改变了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这种学习方式下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
2、领悟有效教学。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我认真学习着专家在讲座中的每一句话,思考着每一个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我每次听专家讲座和观看课堂实录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典型的案例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4、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