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1.绿色物流管理的内涵

绿色物流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客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2.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

绿色物流管理,其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生态伦理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等。

2.1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及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两方面,其研究向浅层生态伦理和深层生态伦理发展,而以非人类为中心的深层生态伦理研究更受人关注。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它迫使人们正视并反思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2.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五点:

2.2.1发展是重点;但是不能影响资源的可持续性;

2.2.2经济与环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两者需相互依存;

2.2.3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经济和政治运行机制,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2.2.4人们的自身发展需要与资源、环境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应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不应将利润建立在资源的消耗上;

2.2.5树立全新的现代文化观念。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消耗能源和资源并由此产生环境污染。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的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和解决生态经济问题、探究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旨在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和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并使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包括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为了克服传统物流管理过多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缺陷,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和协调发展。

3.绿色物流管理策略

3.1推行绿色包装策略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3.1.1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化指的是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还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3.1.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物。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1.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使用一次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3.1.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2选择绿色运输策略

3.2.1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

这种运输方式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达到改善环境的效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将公路运输转换成海运,这样消耗的资源就会少得多。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

3.2.2开展共同配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运输起到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的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由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这样,物流企业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视野寻求运输过程的最优化,从而减少运输车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废气和噪声污染。

3.3建设绿色仓储策略

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仓库布局不合理也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迂回。仓库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和增加污染物排放;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布局要总体规划,依据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做到绿色仓储化。

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

科学保管仓库货品。对库内货品保管、操作不当会引起货品损坏、变质、泄漏等;仓库保管要物品分类清楚,摆放整齐,防止积压霉烂丢失,保持库内清洁卫生。货品切忌磕碰划伤,要定期检查,做好库房防火、防爆、防盗等防范措施。

3.4实施绿色流通加工策略

流通加工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实施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是指在流通过程中继续对流通中商品进行生产性加工,以使其成为更加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最终产品。

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3.5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再循环物流系统

大量生产、大量流通、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处理困难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桔竭及自然环境的恶化。21世纪的物流必须从系统构筑的角度,建立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系统。在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的前提下,还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最终建立起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在内的生产流通消费再利用的循环物流系统的构想。

4.绿色物流管理发展前景展望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物流管理方式,符合时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因而代表了未来物流管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概括来说,21世纪的绿色物流管理将至少呈现出以下四大特征:

21世纪的绿色物流管理将更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21世纪的绿色物流管理将是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物流管理。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物流 现状 发展 前景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48-01

一、医药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近二十年才从国外引进我国,对于我们来说,它是陌生的,是先进的。可以说物流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初期。各企业,地区都在研究着它。

医药物流对于我们来说是更新的词汇。医药物流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医药(主要指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环节进行有效集成和整合,实现医药流通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正处于起步的阶段。

二、医药物流的现状

在讨论医药物流的现状之前,我们先浅谈下目前我国我国物流企业状况。

目前我国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状况可归纳为“小,少,弱,散”即: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货源结构单一且不稳定,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

医药企业的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它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的假冒伪劣是非常有害于社会的。假冒伪劣药品不仅会带来各方经济上的损失,还可能造成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生命危险。因此国家为确保药品安全,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分别有GMP和GSP的规定,对药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质量跟踪。

目前我国医药物流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药品缺乏统一标准编码,物流信息系统严重滞后,影响药品质量监管。

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我国目前药品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生产、销售的药品没有一个合法的惟一的识别标志。其结果是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没有统一的标识编码,无法尽快确定某一药品的身份,在一些药店、医院经常碰到的买真退假,为假药、劣药查处带来极大的困难。

2、医药物流政策法制环境有待改进

我国的医药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订滞后,跟不上医药物流发展的步伐。GSP、GMP及其“实施细则”有关条款的设置应该与企业规模、活动类型、生产经营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相吻合,与企业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3、药品批发企业多而小,储存、运输中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全国有12000家左右的医药生产及批发企业中,年销售不足1000万元的小规模企业占了78.5%以上,由于物流量小,多数药品采取邮寄、铁路托运,周期长,运输环境、条件差,药品损坏、变质、污染严重。一项研究数据表明,流通企业中不合格药品中17.03%是在药品运输、搬运过程中造成的。

4、缺乏运作经验丰富的大型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

目前尽管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看好医药物流市场,如中邮物流,邦达物流等少数可以提供综合的医药物流服务,但大部分医药物流服务都是由医药企业所属物流公司承担的,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水平偏低,运输和仓储等传统性业务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三、医药物流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物流水平正处于起飞的状态,对于我国来说医药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对药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对药品供应的要求也会逐渐多样化。我国的药品市场在过去10年中已经增长了3倍,预计2012年药品市场价值将达到800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药品市场。

随着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正面临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过去,我国一直限制外资进入国内医药流通领域,医药流通企业普遍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和准备,在资本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水平、营销经验等方面都无法与跨国大企业相比。从2003年起,跨国医药物流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2004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放开医药分销业务,医药物流领域成为国际资本竞争的舞台。目前,已经有少数资本雄厚、营销策略先进、物流运作模式成熟的跨国医药物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国内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要想真正地使我国的医药物流稳定地发展,必须要有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壮大发展。我国的政体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在医药物流这一方面,先阶段必须要采取国家干预,制定政策来扶持。我国可以在完善医药物流产业政策,积极推进传统医药企业转型;作好医药物流中心总体规划;加强部门间政策协调,抑制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医药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医药监管能力,严格医药市场监管;这几方面人手。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首先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现状来决定物流方面在企业中的地位,考虑物流成本,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实力,综合市场来看,该采取怎样的物流模式提升企业的利润。其次,要关注医药经济这一行业的动向,掌握最新消息,抢占先机赢取机会,当然要迎合国家的政策,规范生产,重要的是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认品牌的,只有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之后才会有长远的利益)。最后,是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像最近研究的R F I D技术在医药物流中的应用,R F I D这一技术主要是为了有效提供医药产品在供应链中的质量控制问题。也只有在技术创新之后才能在日益激烈的跨国竞争之中站稳,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俊.浅析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

[2]卜一珊 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构建医疗机构药品物流系统2001

[3]詹学锋.龚时薇 对我国医药物流管理发展的几点思考2007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 超前化趋势 本土化策略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1.引言。我国加入WTO以后,“物流”这个新兴行业也随之拓宽了其发展空间,可谓前途一片光明!但是,我国的物流现状并不是像其表面上反映的那样风平浪静,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似乎并不太适合我国的物流发展。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2001年《物流术语》对物流领域的主要名词定义至今,事实证明,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摸索阶段,超前的意识引领物流业走向的并非成功,同时,我国的物流还对在世界上都应用自如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模式产生了质疑,物流业的发展在我国存在着很多问题,让我们从物流的发源地美国、日本开始来比较分析我国的物流。

2.美国,日本物流发展的比较。

2.1 美国物流发展概述。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先发展物流业的国家,目前,其物流业在全球已处于领导地位。美国物流业起源于二战中的战时后勤管理需要,发展于50年代后期。此时,政府和企业已逐步意识到,物流在商业行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中间过程中的成本等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协作的日益复杂化,第三方物流开始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且成为了美国物流市场的主流。

据统计,2000年,美国一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平均年收益达11.8亿美元,其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仓储服务、运送服务和管理、特殊国际服务和货物运输、第四方物流服务、逆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1990-2002年间,美国的物流总费用占GDP均为10%左右,美国政府在其国内物流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运输部制定了强有力的运输策略,并且提供充足的条件用以支持运输策略研究,解决了“如何克服人与货物移动过程中的各种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同时,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提高网络应用水平,而且,在日常商业行为中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支持并教育新一代的运输专业人才。政府除了制定战略以指导建设整体的运输与物流硬件设施外,还以奖励优惠的方法鼓励民间投资,扶植其国内运输企事业,促使其成为国际级企业,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美国物流业是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出现的,它的发展不但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实力相吻合,而且其政府特别重视物流的健康发展,制定了各种策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全面地支持物流的进步。由于发达国家信息化、智能化的普及,物流的概念深入人心,电子商务解放了国民的生活,物流作为一种服务,在美国从此扎下根了,并且向良性趋势发展。

2.2 日本物流发展概述。日本作为世界上物流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企业界和政府为了提高产业劳动率,早在50-60年代就组织了各种专业考察团到各国考察学习、公开发表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全面推动了日本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具体来说,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后开始引入了物流观念,又于1958年6月组织了流通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综合对国外和国内的调查报告,日本开始了一系列大兴物流的活动。比如说,60-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同时,为了解决仓库不足、出入库时间长、铁道运输欠缺、大量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流向市场等问题,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装卸机械化,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发单位货物装卸系统等等。与此同时,物流中心、中央物流中心等各种物流管理系统也不断增加,此外,这一时期的日本也在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这一切都将作为发展物流的配套设施,为这个服务性行业带来了便利。特别是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练合物流施策大纲》,明确今后日本物流进一步发展、强化的方向。

日本的物流业是在经过多次思考探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并没有盲目地将美国以服务为主的物流模式直接运用于本国,而是根据本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政府首先解决了线路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物流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让各种配套设施均尽可能地被完善用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政府高度重视其发展,并且在合适的时间,让合适的部门出台相应政策来帮助物流的发展,从而使日本的物流业有别于美国的服务模式,创立出一套有利于本国盈利的新的模式。

3.中国物流发展的趋势、现状及策略。

3.1 中国物流发展趋势和现状。综上所述,我国的物流业始终没有得到飞速发展,其原因主要是大量引进的国外先进理念,在运行过程中不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反而引起消化不良,让发展中的中国物流模式的雏形受到限制而形成了现在这种自定义的物流模式,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物流业的出现并非当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而是直接引进其概念,企图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物流本土化程度低;

②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比较笼统、单一化,有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不够及时,整个物流业呈现出来的并不是网状连锁反应,而是若干小集团,要么垄断、要么竞争发展,但其获利并不富裕,各对手间相互影响不大;

③支持物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相关的人才缺乏,且人才的教育并没有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而是盲目地学习他国的先进思想。

3.2 中国物流发展的本土化策略。当TNT、DHL在华办学,以培养出自己需要的人才的时候,当全球大的物流公司把目标瞄准我国,兼并或收购国内小公司以求打开在华门户的时候,我们的物流不应该仍然停留在将运输公司、搬家公司等更换名字就变成物流公司,一个规模不大的企业不应该为了做一个商品的外包装,而去引进技术和投入人工,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去寻找对的方式去实现物流业应该带给中国的神话。

首先,我们要遏止目前我国物流业消化不良的超前化趋势,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以本土化策略为基本前提,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我国的物流现状,以当前的国民经济为基础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物流模式。与此同时,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我国物流的最优发展前途为终极目标,培养适合我国物流发展的人才;其次,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来支持物流的发展,及时出台相应政策,特别是线路网络的保障,因为交通的便捷是物流赢得时间的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推动大规模的物流企业完全转型,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物流品牌,建立连锁机构或者子公司,深入到民众的生活中,以达到“门到门”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普及了电子商务;然后,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引进先进技术,使物流设施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不但解放了人力资源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资支出。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当物流为他们完美地提供服务后,“物流”自然就深入人心了。

3.3 第三、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展望。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赢利,当然要借助先进的思想理念来发掘“物流”的财富。这里引入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物流术语》定义第三方物流即: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即它不是卖方,也非需方,而是一种服务。从概念上来看,第四方物流是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提供商,它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它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整个过程集成起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并非不适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而仅仅是不适合现在这个阶段。当我国梳理清楚自身的各个环节,开始强有力的开展本土化战略时,它们将会是一副良药,大规模且有秩序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将为企业节省一大笔开销。当这些物流公司在公平条件下形成竞争时,那么,受益者仍然是企业,物流成本将越来越低,环保、高品质服务等将成为影响物流公司发展的因素,因为我们发展的是本土化的物流,我们的服务更有利于国内企业发展,与国外大的物流巨头抗衡将不再是幻想,同时,国家的税收也将会均衡增长,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是有益而无害的。若大规模的知名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第四方物流活动,那么,我国的物流企业将运筹帷幄,为它的顾客提供一条龙服务,第四方物流的实现,不但是时间的节约,更是空间的变更,它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从顾客开始连接整个国家的物流网络,当其和谐发展时,这个网络就可以快速吸收新鲜血液,与全球的物流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4.结语。物流在我国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充满了生机,很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去发掘,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物流业将会很有前景。若我国的物流业能做到一切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本土化策略为战略核心,控制和优化我国物流业的超前化趋势,以小见大,重新认识和规划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合理发展第三、四方物流,我相信,中国物流的未来前途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 宋华.日本的现代物流管理[J].经济管理.2000(9)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1我国生物农药类型及应用情况

1.1植物源农药

从植物中可分离出多种具有杀虫作用的有效成分。萜烯类、生物碱类等物质起抑制昆虫取食和生长发育作用。萜烯类存在于楝树,从川楝、印楝种核中分离出印楝素对多种昆虫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应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被列为无公害农业生产的指定农药品种。生物碱是通常存在于植物体或者动物体中的一类具有碱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我国目前已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藜芦碱、百部碱、烟碱等取得农药登记用于防治蚜虫、菜青虫、斑潜蝇、矢尖蚧等。除虫菊素提取自菊科菊属除虫菊亚属植物的花中,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开发应用,现已发现6种有效成分能起到触杀作用,主要加工成喷射剂、气雾剂、蚊香用于防治蚊、蝇、蜚蠊等卫生害虫。19世纪中叶我国已用鱼藤根制作杀虫剂,从中提取的鱼藤酮是一种强接触杀虫剂兼具有胃毒作用,残效期短,基本无残留,对作物安全,登记用于防治蚜虫、小菜蛾等。苦皮藤素存在于卫矛南蛇藤属苦皮藤的根部,具有胃毒作用,可用于防治仓储原粮的储粮害虫。

植物中的生物碱、糖苷、各种酚类、香豆精素、特种蛋白质具有杀菌或抗菌活性。大蒜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中最先得到应用,1958年科学家发现其同系物乙基大蒜素具有杀菌作用,现已制成乳油、可湿性粉剂防治枯萎病、稻瘟病等。我国已经取得登记的植物源杀菌剂还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儿茶素、混合脂肪酸、小檗碱、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几丁聚糖、葡聚烯糖超敏蛋白、苦参碱等。植物源农药在调节植物生长方面也得到应用,如氨基寡糖素加工为水剂或可湿性粉剂用于调节番茄生长和增收,超敏蛋白微粒剂用于烟草、番茄、辣椒等作物调节生长和增加产量。

1.2微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指自然界存在的用于防治病、虫、草、鼠害的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被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制剂。

苏云金杆菌(Bt)是当今研究最多、用量最大的杀虫细菌。目前Bt制剂广泛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棉铃虫、森林松毛虫、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等。真菌杀虫剂的研发已有近200年历史,目前在病虫防治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国际生防组织使用黄绿绿僵菌防治沙漠蝗虫,我国利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真菌制剂防治松毛虫和玉米螟等的面积达到66.67万hm2以上。病毒杀虫剂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和质型多角体病毒,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1个商品化生产的病毒杀虫剂,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的多个病毒产品已实现商品化,已取得登记的品种有菜青虫颗粒体病毒、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等。

微生物制剂在防治作物病害方面也得到应用,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制成的可湿性粉剂、母药、水剂在生产中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黄瓜白粉病和番茄青枯病等。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因子,尤其在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病害中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主要登记用于植物病害纹枯病、灰霉病的防治和改善作物生长。

1.3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农药功能、用于农业上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一般由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有的也可人工合成,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而不污染环境,其对人畜安全,选择性高,发展前景看好。具有杀虫性能的农用抗生素以阿维菌素及其衍生产品甲氨基阿维菌苯甲酸盐、伊维菌素等为代表,能广泛使应用到蔬菜、果树、小麦、棉花等作物虫害的防治,并能与大多数杀虫剂混配使用扩大杀虫谱并提高防治效果和杀虫速度,成为高毒农药的主要替代产品。杀菌剂方面,最早的农用抗生素为链霉素,主要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黄瓜角斑病等。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井冈霉素至今仍大量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此外,春雷霉素、宁南霉素、四霉素、长川霉素等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1.4生物化学农药

生物化学农药是一类由天然产物提取的物质,是动植物体内所具有的或合成的物质。此类农药主要以昆虫生长调节剂(IGR)为主,通过抑制昆虫生理发育导致害虫死亡的一类药剂,具有毒性低、污染少、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影响小的优点。我国最早开发的品种为灭幼脲和除虫脲,防治对象主要为甜菜夜蛾、潜叶蛾、小菜蛾、红蜘蛛等。目前已经商品化并取得农药登记的还有氟虫脲、氟啶脲、抑食肼、杀铃脲等。

植物源生长调节剂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化学农药,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活性的微量有机物质,由模拟激素的分子结构合成或合成后经活性筛选得到。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应用研究,现在商品化成功的主要有萘乙酸、乙烯利、赤霉素、矮壮素等,在调节作物生产和增产增收方面应用广泛。

2生物农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农民使用生物农药、保护环境的意识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大部分不具备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农民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使用化学农药,对生物农药还不够了解,要推广生物农药必须要先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环保意识。

2.2生物农药药效较慢、价格较高

生物农药开发、生产成本较高,与化学农药相比,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生物农药不具备化学农药用量少、见效快的特点,使用后多数要3~4d才能看到效果,农民一时难以接受。同时,使用生物农药增加了种植成本,而产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体现出价格优势,也是农民往往不愿意使用生物农药的主要原因。

2.3农民对生物农药缺乏认识,生物农药使用技术要求较高

操作技术性强、宣传力度不够是生物农药市场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生物农药的药理效能与化学农药差异较大,使用技术要求比较严格,一些生物农药对施用条件要求较高,如温度、环境湿度、光照等都能影响使用效果,农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

2.4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市场监管手段

一些生物农药生产厂家没有严格把好质量关,使得质量低劣的产品流入市场,更有不法分子故意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农民一旦上当后不愿意再使用,导致生物农药的声誉受到影响。我国目前对生物农药的质量检测手段还很落后,大部分农药质量检测机构没有开展对生物农药的质量检测,更没有形成全国联动的质量检测网络。监管手段的缺失,大大影响了生物农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仓储管理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集群企业;协同创新

近些年啦,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数量在我国各地迅速增加,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信用度较低、基础相对薄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且融资成本较高,广东省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整个企业集群的稳定发展。企业集群因其特有的集聚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已经逐渐成为我省经济产业发展与经济转型的重要的载体,企业集群的顺利发展对于我省经济的稳定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协同创新视角下对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探究,希望可以解决广东省集群内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困难问题,以有效缓解广东省集群企业内的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使集群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有效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带动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集群企业与供应链金融之间的关系分析

1.1集群企业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知识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沿海城市,随着企业分工与专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集群企业,这些企业在地理位置上表现为一定的集聚,在生产经营上相互关联,每一个企业都负责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个环节,充分利用每一个企业的专业优势,使其负责制造某一产品,有效降低总的生产成本。区域性、网络性、共生性是集群企业的显著特征,集群企业往往是具有同样的经济目的进而集聚在一起,在地理位置上往往相同,承载了许多比如地区政策、劳动力、生产升本、资本及信息服务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优势,集群企业中的各个企业经济利益相关、产业利益相同,彼此相互关联,具有稳定的经济关系,在某种角度来讲,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特点。供应链金融是随着贸易融资与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起来的,供应链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内部的整合、控制整个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供应链金融是指金融机构或者物流金融企业在分析了特定的供应链之后,对整个链条上的每个节点企业进行系统性的金融和投资服务活动。

1.2企业集群与供应链金融的关系分析

集群企业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了平台与广阔的空间,供应链金融为集群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集群企业因为企业数量多,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与广阔的空间,但集群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明细分工与竞争也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供应链金融也为集群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集群企业的稳定性发展,有效解决了其融资难题。集群企业可以有效帮助大部分中小企业规避发展规模小、底子薄、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有效分工,有效加快自身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在集群企业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打破银行以企业固定资产及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授信与授信额度的传统方式,有效依托集群企业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将真实贸易作为背景,并以此产生的资金流为还款源,赋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授信支持,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

2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2.1订单融资模式

订单融资模式是指集群企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将企业市场的订单通过信息平台输入将订单任务分别分配给集群中的每一个中小企业,在这其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向银行提出相关的贷款申请,而银行则会根据信息平台上的订单信息赋予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企业在完成产品生产交给核心企业之后,核心企业则会在产品支付款中直接扣除贷款的部分还给银行,同时将剩余的货款支付给企业。协同创新视角下的订单融资模式不仅仅可以帮助集群企业中的中小企业解决短期的资金困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生产资金垫付的压力,还可以保证订单的准确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银行的授信风险,保障了企业与银行双方的利益。

2.2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是指以需要融资的企业的生产成品作为抵押物,通过银行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产品库存压力,贷款的资金可以用于下一轮的产品生产或者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资金的利用效率。这种融资模式银行主要是通过考察信息平台上的企业供应链分工合作关系,给予申请贷款的企业一定的授信额度。进行融资的企业将产品交给仓储中心,银行通过第三方检测评估机构对产品的质量与价值进行评估,并给予企业一定的贷款额度。另外,银行还会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产品进行相关的监管与运输工作,当集群企业需要该产品时,要将货款支付给银行,物流企业会根据银行的指令进行产品的发放与运输。在整个过程中,第三方检测机构与物流企业主要的任务指帮助银行进行贷款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第三方检测机构会根据产品的质量对银行给予企业的授信额度一定的建议,而物流企业除了承担产品运输的任务外,还具有产品监管的责任,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银行降低风险。银行主要是通过信息平台了解融资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并结合核心企业的发展前景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效的产品估价进行一定额度的贷款发放,赋予融资企业授信。

2.3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指在供应链中企业因贸易链中生成的预付款而产生了融资的需要,银行会依据供应链上的贸易合同关系和未来存货分析,从而对预付账款与合同进行相关的融资安排。严格来讲,预付账款融资模式是一种对于企业未来存货的一种融资安排,预付款呈现出来的一种货物所有的权利,通过权利的转化对货物进行控制,对预付款的跟踪服务成为了进一步提供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的开始,即进入存货供应链金融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应用的预付款类融资模式较少。

2.4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在我国,集群企业中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采用的都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融资企业将公司应收的账款抵押给银行,由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负责产品的物流运输,将企业的货品应收账款变为银行的应收账款,核心企业在受到货物后直接将账款支付给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缓解集群中小企业在受到货款这段期间的资金压力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中小企业通过应收货款抵押快速获得货款。

3协同创新视角下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建议

3.1发挥集群企业中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作用

集群企业中的核心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主体及受益最大者,在整个供应链运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发挥其引领作用,树立协同发展创新的意识,加大对其他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作用,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规范,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进行优化并加以推广和实施。集群企业是大量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相关性的企业的集中,因此必须要发挥集群企业的集群效应,有效提高集群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给予集群企业一定的经济、政策支持、税收上的优惠等,考虑中小企业的切身利益,鼓励并吸引各中小企业参与集群企业的发展,以加快区域经济的顺利、稳定发展。

3.2进一步完善集群企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广东省集群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对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行完善,有效实现集群中各个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流、资金交流与物流交流,实现各环节点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成立密切的集群企业供应链合作关系,为整个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也应充分发挥集群企业中的核心企业的引领作用,加上政府部门相关政策上的支持及行业科学技术的指导等,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帮助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实施。

3.3完善广东省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相关制度与法律

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相关制度与法律对于企企合作与银企合作都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在集群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应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建立集群企业供应链金融相关政策,维持集群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集群供应链金融,同时对集群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实施集群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有效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促进集群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结语

近些年来,广东省集群企业不断发展与创新,对其供应链金融融资进行有效研究,对于促进我省集群企业更好的发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其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有效增强其在国际商场上的市场竞争力和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林泓.协同创新视角下企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4):74~76.

[2]颜怀彬,沈金方,邹百镀,廖园园.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研究[J].浙江金融,201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