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渔业的发展

渔业的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渔业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渔业的发展

渔业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休闲渔业发展策略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巩固“十二五”期间渔业改革的取得的伟大成果。国家将“十三五”期间渔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推进渔业结构性改革上。休闲渔业作为服务型渔业新发展新方向,打破了行业界限,使渔业从单一产品、单一生产格局中解放出来。大连在发展休闲渔业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研究在供给侧改革下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动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改善大连渔业经济结构,促进大连渔业健康发展。

1供给侧改革与大连休闲渔业的内在关联

1.1供给侧改革使休闲渔业潜在价值增大,为休闲渔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过去渔业多以破坏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粗放式发展,然而随着我国海洋经济步入新常态,生态环境保护对渔业的约束不断加强。近些年,产业升级改造是大连乃至全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求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进消费升级和调整消费结构。在此大背景下,依赖简单投资扩张拉动渔业增长的空间将会变小,而拉动渔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将是依靠新动力进行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创立一个可持续的、稳中增长的良性经济结构。目前,人民对旅游的需求愈加趋于高质量、生态化、人性化,城市人民享受回归乡村自然生活。渔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巨大变化,休闲渔业要在顺应历史中保持创新和自主发展,所以,供给侧渔业改革为大连休闲渔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在产业转型的年代拥有更好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

1.2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休闲渔业引进新技术

渔业经济新常态的要素驱动为增加六倍的渔业产业从业人员,扩大十倍的渔船功率,扩大三倍的渔业养殖面积,扩张十四倍的渔船数量,投资驱动是增加293倍的水产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驱动力会使得30年来以养殖为主的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振兴[1]。现阶段,休闲渔业的出现顺应了新常态,主要的经济推动力也由技术推动逐渐演变为创新推动,这有利于大连休闲渔业推进“互联网+”战略。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推动着现代都市休闲渔业的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信息与资源的共创分享提高了中国渔业经济的综合利用效率,信息化的创新和建设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和养殖户的市场需求,现代信息化的渔业形态保证了休闲渔业企业和水产养殖户的发展效益。同时信息的传播、交通的发展有助于引进外来先进的科学技术;餐饮服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休闲渔业的发展;渔业技术的进步如设计“专业休闲垂钓渔船”有助于增强海洋垂钓渔趣娱乐功能及提高观光旅游的质量。推进渔业要素信息服务,促进渔业技术进步,完善服务技术,提高育苗技术水平,增殖放流技术的革新、休闲渔业的环境修复、垂钓设备维护与修理、后期物流服务的升级、休闲渔业产业的综合利用、渔业科技的储备开发、新技术的引进发展,为休闲渔业带来了新契机。

2大连休闲渔业发展前景广阔

2.1大连气候宜人,旅游季节较长

大连地理条件优越,三面环海,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南邻渤海,东临黄海,全市海岸线长达2211km,海域面积广阔将近2.9万km2,海洋生物资源颇为丰富,近海渔业资源近220种,暖水鱼30多种,冷水鱼30多种,岛屿淡水鱼14种,内陆淡水鱼近百种[2]。自然环境优越,海岸线绵长,河流密布,近岸海域广阔,为垂钓观光游、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除此之外,大连气候为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拥有充足的阳光,清晰分明的四季,湿润的气候,冬暖夏凉,海洋对气候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适合鱼苗发育,垂钓适合期长达9个月,适合休闲旅游的季节较长,是天然的休闲旅游胜地。

2.2大连渔业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

大连是浪漫之都,属于浪漫的海港渔业城市,经过很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现已经拥有数量庞大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天然的沙滩、阳光、海水、美食,还有战争遗址等的历史文化景观,更有国际马拉松、徒步大会、国际服装节等人文节日。大连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捕鱼业,还有具当地文化特色的传统捕鱼习俗,如海上节、放灯等。大连已经有很多发展休闲渔业的成功案例,例如星海湾垂钓区、老虎滩垂钓区等休闲渔业观光景区,同时还有星海、金石滩等的黄金海岸,并且伴有圣亚海洋世界、老虎滩公园、海洋资源博物馆等的城市景观,这些城市名片可以很好地开发利用来进行休闲渔业的深入开发,高定位高品位的渔业观光景区资源可以为休闲渔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并且提升其质量。近些年,基于人文资源而逐渐兴起的渔人节、钓鱼节、沙滩节等新节日使大连的渔业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人文资源更加丰富。

2.3大连客源众多,辐射范围广

大连作为一个海滨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大连的交通覆盖率2016年全国排行第十一位[3]。随着地铁二号线的全线开通,交通将更加便利,城市辐射能力增强,有利于外向型休闲旅游经济发展;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航线多达百余条,与15个国家,84个国内城市通航,区位优势明显。大连海岸线绵长且海岸可与城市直达,这是与天津、上海等其他休闲渔业发达城市不同的地方。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使大连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基础;与日本、韩国相邻,每年会吸引很多外宾。大连建设城市时间较长,经济发展稳定,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市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随之提升,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人类最为基本的生存消费得到了满足,便会愈来愈重视享受和发展消费。大连是外向型开放城市,市民的消费理念比较超前,享受类型的消费逐年增长,休闲渔业的需求逐年加大,所谓靠海吃海玩海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国家规定的每周5天工作制度、法定节假日休假调整方案的实施,使得消费群体有更多的休闲旅行的时间,也会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休息时间的延长为休闲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3大连休闲渔业发展的潜在风险

3.1休闲渔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大连渔业经过长期发展,休闲渔业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很多休闲渔业都是由传统渔业改造升级的,休闲渔业产业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合理、完好的产业体系,仍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理念的文化产业,依旧是功能单一、布局零散、后备资源不足、基础设施不匹配的小规模经营,难以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支撑力度不够大,休闲渔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升级转型,涉及的范畴广,技术要求较高,作为新兴产业仍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然而多个层面技术指导和支持都不足。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理念的休闲渔业产业,限制了大连休闲渔业的深层发展。

3.2管理滞后且不健全

政府部门虽然意识到休闲渔业具有发展潜力,但政策优惠力度较小,定位不够清晰,对休闲渔业的认识并不深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呈现出了民间积极创业、官方管理滞后的被动状态,政府部门没有明确的休闲渔业政策,没有明确分管职能部门,使得休闲渔业发展的自发性、盲目性普遍较强,极大限制休闲渔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表现程度对于休闲渔业来说还很不充分,渔业部门依然把政治重点放在传统的捕捞行业、水产养殖、流通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使休闲渔业的相关法规建设缺失,规范休闲渔业的管理措施也没出台,政策力度软弱使得资金支撑力较为微薄,投资休闲渔业仍主要来自于民间,多数为自我投入,基础设施落后。缺少了政府专门性质的产业支持,自然少了专门机构和人力资源来规划引导,且渔业、海事、环保等相关部门没有达成共识,职责并不明确,模棱两可,义务与权力混乱,检查力度不足,监查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不利于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

3.3缺乏统一的规划

休闲渔业总体规划尚未提出,当前大连市休闲渔业产业大多为自发形成,存在盲目性,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发展规划指导,使休闲渔业项目的同质化、同构化问题突出,有些项目甚至在开发前没有做好调查,没有探讨休闲渔业与本地资源、客源、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可行性,导致经常会出现破坏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浪费的现象。自发与盲目的现状限制了休闲渔业正常发展,使各地各企业难以建立高品位、上档次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形成大市场,与大连的渔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名片不相符。大连市有关于休闲渔业的行业规范,行为安全,统一规划并没有明确说明,相关权力单位职责并不明确,监管部门与生产部门职责不明,管理从业内容不明确。

3.4休闲渔业人才稀缺

大连休闲渔业是依传统渔业慢慢转型,多发展于沿海的小渔村、小海岛,从业者大多为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渔民,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普遍不高的文化素质,往往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的企业管理能力,局限了休闲渔业的发展;而高素质的人才往往不愿意从事第一产业,休闲渔业的市场也没有可以吸引人才的大公司。从传统捕捞业转型为现代休闲渔业较难,渔民普遍缺乏市场观念,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缺乏服务理念,缺乏人才发展动力,严重影响了休闲渔业发展。

4供给侧改革下大连休闲渔业的发展建议

4.1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相应管理体制

大连市政府可落实相关的监督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休闲渔业提供法律基础和保障[4]。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格局下,大连市积极响应国际化战略,借鉴邻国日本和发达国家美国相关的成功经验,例如渔人码头发展模式,选择有潜力的渔港加以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开发建设具有旅游功能的渔业产业。不仅要借鉴国外优秀经验,而且要与旅游部门合作出台指导性意见,应依照大连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出台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渔业管理法规,便于政府与渔业从业者相互呼应,产生良性的循环,使大连政府从外部对休闲渔业进行监管、使从业者从内部自发地形成管理机制。

4.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休闲渔业环境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控制近岸海域污染的通告指出大连市存在着污水排放、船舶污染、海域开发活动污染、岸滩污染物排放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大连面临海洋生态环境需政策保护,海水中的污染物应有效处理,海洋中的生物破坏应及时修复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加大治理力度,保证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控制工厂排污问题,发展污水治理技术,改善排污环境,而且要根据海岸的环境特点来控制港口的建设,改善港口周围的水域环境,保证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休闲渔业活动大多在近海发展,游客或多或少都会对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游客数量超过了环境容载力,将无疑会造成近海环境破坏,产生不利影响,造成休闲渔业价值的慢慢减少。因此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建立环境监测机制,检验游客人数是否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所以在开发中必须达到环境、环保、生态平衡协调一致发展,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改善产品定位,实现经济效益与口碑效应、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为了局部利益,不顾生态环境,使游客激增,进行掠夺性开发。游客数量必须通过环境监测机制提供及时预警应急,以达到休闲渔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4.3发展品牌特色,实施品牌战略

休闲渔业是新兴行业,政府应该重视起来,加大扶持力度。大连市在发展休闲渔业时应当利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近海海域开展休闲渔业。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安全合理、生态环保的服务系统,突出各地区域特色,实施品牌战略。政府应实施休闲渔业安全保护工作,改善海域的人文环境,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和监管措施,做好气象和海洋灾害预警机制;通过严格审查,让各休闲渔业企业对游客进行严格的保护措施,严格排查安全防护设施;政府建立休闲渔业安全责任制,增加行业自律性,做具有品牌特色的休闲渔业。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方便了企业宣传休闲渔业品牌,加速行业竞争快速发展,方便政府创建属于自己的休闲渔业品牌龙头,确立龙头行业的示范作用,不断提升行业的品质和定位,用品牌效应吸引和培育更多的消费者。

4.4推行互联网模式,发展共享经济积极推进

“互联网+服务销售网络技术的休闲渔业发展”的模式,加强与京东、亚马逊、淘宝以及其他大型主流运营电商的合作,积极开拓休闲渔业经济走出时间空间限制,走向国际化。注重互联网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深度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发现探索高质量的休闲渔业项目,助力高标准、高定位、高品质的休闲渔业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大连休闲渔业发展。利用互联网模式推行分享型经济,在互联网上进行渔民房屋的租赁,筹集闲置资金,既增加了群众参与认知又可以创造更多价值[5]。同时,要注意变革和提高中低档的休闲渔业项目,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慢慢淘汰落后项目,研发新模式,满足新需求。

4.5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者素质

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使从业者素质不足的弊端展露,行业不能继续无限制使用廉价劳动力,而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提供新的生产力。休闲渔业的从业人员应不断学习渔业生态知识、渔业修复培育知识;还要加强休闲渔业的文化、休闲渔业历史发展和渔业风情的学习。熟悉地区渔业文化,不仅可以保护地区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可以将地区的渔业文化和精神传达给旅游消费者,加深游人对地区渔业行业的印象。人力资源的投资,可以更好的提高服务品质。

参考文献:

[1]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59.

[2]刘妍,勾维民.大连在辽宁“五点一线”战略下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1):68-71.

[3]王伟文.城市特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以大连市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07~110.

[4]包特力根白乙.渔业经济新常态:内涵揭示、机制设计与政策导向[J].生态经济,2016(05):161-164.

渔业的发展范文第2篇

__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与金门、某省隔海相望,拥有===公里海岸线(占泉州市海岸线的==),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万亩浅海滩涂,。(由网提供dw.)是多种鱼、虾、蟹、藻等水产品,发展海洋与渔业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优势。加快海洋与渔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高效生态渔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有效途径。一、海洋与渔业开发现状

====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突破亿元,滩涂养殖面积已达到万亩,产量万吨,实现产值亿元。渔民人均收入超过元,比全市农民收入高出====余元。已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捕捞、海洋旅游休闲等为重点的海洋产业和以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

二、发展目标与途径

晋江发展海洋与渔业高效生态经济的基本思路是:加快渔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渔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加大资金投入;坚持速度效益并重,膨胀总量,提高质量;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浅海、滩涂和荒碱地,规范海域使用制度,确保海域使用有序、有偿、有度;加强内引外联,推进渔业产业化。充分利用晋江良好的生态条件,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优良品种,确保生产的产品达到绿色标准,尽快把晋江建成生态绿色渔业经济区,促进高效渔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新思路。。(由网提供dw.)充分认识海洋在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履行好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的各项职能,科学制定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是实现海洋与渔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用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统筹全市海洋产业发展布局,制定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措施,加快海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海洋渔业、港口建设、海洋生物开发、交通旅游诸行业协同发展的海洋产业格局。把近海捕捞和海水养殖、水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结合起来,把海洋渔业和渔业二三产业、传统产业和现代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促进沿海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全面提高渔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把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和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加强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依法治海结合起来。

(二)落实政策,加大扶持。首先,从实际出发,做好结合文章,制定鼓励引导发展高效生态渔业的政策措施,帮助群众开发荒地、荒滩和浅海资源。对主要产业的发展,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市场的培育,在资金投放、土地承包、个税征收等各个方面要给予优惠;对有利于渔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项目实行立项、资金、技术服务优先扶持;对水产良种的引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的资金投入要优先安排。其次,推进渔业合作经营。推行以生产者为主体的渔业开发投入和经营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渔民建立渔业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强化服务,提高生产者自我保护、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搞好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再次,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外商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渔业开发,形成渔业开发的巨大合力。

渔业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CDM 碳汇渔业;风险;设想

The Research On The Carbon Sink Fishery Based On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rbon sink fishe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ing the wide prospect and fishery potential risks of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the CDM and carbon sink fishery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n, it was expected to propose a systemic thought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ishery carbon markets, and provide a new enforceable path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for fishery development.

Keyword: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carbon sink fisheries; risk; assumption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将发展海洋经济和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二者的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布局、高水平起步打造“十二五”海洋经济,将会取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效益。

一、清洁发展机制与碳汇渔业的内在关联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是一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开展的一种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机制。核心内容是发达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资金、技术投入,换取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低于本国减排的成本完成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通过实施CDM项目获得一定的资金和较先进的技术开展节能减排,一举两得。碳汇渔业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而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生产活动称为碳汇渔业。如果能够与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简称CDM)结合起来,加强碳汇渔业的资本运作,势必会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碳汇渔业的资产属性符合CDM的资本运作要求。《现代经济词典》1的资产定义为:“由企业或个人拥有并具有价值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资产之所以对物主有用,或者是由于它是未来事业的源泉,或者是由于它可以用于取得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我们认为资产是一种在未来可预计的能够带来效益,并且可以估计的财产。而CDM的资本运作要求该项目首先应具有资产的属性。碳汇渔业正具备这种资产属性。一方面它的私有资源性符合财产的属性,另一方面被移除的碳量通过计算可以进行交易,带来可预期的收益。因此,通过对碳汇渔业进行资本运营,可以实现其资源性收益,也可以实现获得额外性的资本性收益。

(二)碳汇渔业和CDM的理论基础具有内在一致性。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是CDM的理论基础又是碳汇渔业的理论基础。CDM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机制,在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建立在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机制。而发展碳汇渔业的目的也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尤其是碳汇渔业实施CDM项目,不但可以帮助发达国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其承诺的温室气体削减或控制目标,而且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中更好的完成节能降耗减排目标。

(三)碳汇渔业的CDM收益潜在价值巨大。实践证明,渔业是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贝类在其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海洋碳,大型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将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浅海贝藻养殖在提供大量优质、健康的蓝色海洋食物同时又降低大量的二氧化碳,是一种双赢的人类生产活动。据有关专家统计,按照现有贝藻产量比例计算,海水养殖每年从水体中移出大约230万吨碳。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将达到2500万吨;到2050年,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预计达到3500万吨,将进一步带动碳汇渔业的增加,海水养殖碳汇总量可达到400多万吨,其中贝类固碳180万吨,藻类固碳235万吨2。按市场年度平均价格10欧元每吨的价格估算,我国碳汇渔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减排额度高达2300多万欧元。“十二五”期间将获得1亿欧元的额外经济收益。

(四)CDM项目有利于拓宽渔业利用外资渠道,为渔业积极分子提供资金来源。一方面,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成为考核政府政绩的硬性指标,发展清洁生产的资金投入需求显著增强。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期,海洋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已经进入重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特征表现为资本技术密集型阶段。而由于渔业经济国有化程度较低,中小渔业企业和渔民对投资依赖性仍然很强,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受融资渠道的限制,规模化经营发展较慢。而CDM项目的实施,既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又可额外获得国外资金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解决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

(五)CDM项目有利于碳汇渔业引进环境友好技术,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CDM的开展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节能减排技术,特别是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的技术,已经成为实现温室气

体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能源资源稀缺,能源效率低下,迫切需要先进的能源技术,而通过CDM项目运作,用排放信用可以换来先进的能源设备和技术。我国渔业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企业和广大渔民对先进技术和品种的需求非常迫切,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我国渔业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因此,CDM带来的高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应用将极大的增加碳汇。

二、碳汇渔业领域应用CDM的广阔前景和潜在风险

目前,CDM在我国的工业已经进行了广泛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据北京环境交易所的《2010中国碳信用市场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已经稳居最大CDM项目供应国的地位,截至2010年9月8日,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2363个CDM项目中,中国有938个,占比达39.7%。2009年6月,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的《CDM市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报告中指出,CDM与全球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多边基金”(MLF)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资金机制相比,引进资金效果显著。自1991年以来,中国获得MLF资助赠款8亿美元;自1991年获得GEF批准首个项目至今,共获得其赠款7.3亿美元。而实施仅3年多的CDM项目,通过CERs(核证减排量)转让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已超过6.5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注册成功的项目如均能顺利实施,预计每年通过CERs转让为我国带来的直接收益将超过10亿美元。”3广阔的前景将给渔业碳汇发展带来市场。

但是,我国CDM项目类型分布不均、涉及领域较少,对农业、林业的碳指标开发以及对先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引进相对滞后,尤

其在拥有巨大减排潜力并对科技进步有突出贡献的节能和提高能效类型上,CDM项目的申请数量较少,减排规模也较小。渔业碳汇作为新生事物的CDM的技术方法、基准线、碳交易机制还不成熟,有些甚至没有建立。因此,科学的实施渔业碳汇,减少运行风险,有效的进行资本运营,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收益的双重目标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实施碳汇渔业CDM的技术与资金风险

开展CDM项目的目的一是节能减排,二是获得额外经济收益。但是,实施渔业碳汇CDM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多技术、设备都需要进一步攻关、引进。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改造决定了节能减排是否达到国际标准,如果投入技术和资金后,减排效果不明显,没有产生额外性,势必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反而加大了运行成本。所以开展渔业碳汇首先需要一套规范化的技术标准。

2.实施碳汇渔业CDM的交易风险

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CDM项目需要满足额外的要求,经历额外的审批程序等,使得CDM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将产生交易成本。渔业碳汇项目开发者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是否开展CDM,与何种类型的买家合作都会对项目最终获得的净收益有一定影响。

3.实施碳汇渔业CDM的额外性评估风险

额外性决定了该项目能否成功进行CDM运作。目前,渔业碳汇对碳汇量的评估方式、方法及机制还不成熟,这将影响开展碳汇渔业的发展,也将影响其CDM的实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认可,渔业碳汇将会逐步走向市场化。

三、加强渔业碳汇市场体系建设的设想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深入实施,渔业经济发展将迈入快车道,碳汇渔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对发展渔业经济将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渔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完善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因此,开展碳汇渔业,探索并逐步建立既符合“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国内、国际通行规则,以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碳汇计量监测方法是发展碳汇渔业的首要问题,它有利于培养一支掌握渔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与渔业碳汇管理的专门人才队伍,更有利于发动企业和渔民自愿进行碳汇渔业发展,增加碳汇,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履行社会和公民的责任。

(二)建立市场体系基本框架。随着碳汇渔业的技术发展,成熟的市场交易,透明清晰的市场制度和规则,标准化的交易商品和简明的交易程序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交易风险,提高交易商品的流动性,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创建水平、市场规模和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有力的促进碳汇渔业的发展。渔业碳汇市场的基本架构将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汇信用项目交易市场、渔业资产与碳汇保险市场、渔业碳汇基金、渔业碳汇交易中介服务市场和监管体系等部分组成的立体化的渔业碳汇市场体系。这些内容无疑会促进我国渔业经济高起点、高层次的快速发展。

(三)开展国内省际间碳汇交易试点

建立渔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渔业碳汇交易,敢于创新是关键。考虑目前我国林业的碳汇发展经验,可以创新的在国内省际间实行渔业碳汇项目以及碳汇交易,为国际渔业碳汇的开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和机制基础。

总之,渔业碳汇CDM项目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渔业生态效益价值补偿的一种重要途径,为我国渔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CDM下的碳汇渔业必将给我国渔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碳汇渔业与海水养殖业--一个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唐启升.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

[2]清洁发展机制[M].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1版.

[3]《林业碳汇计量》[M].李怒云.吕佳译.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第1版.

1《现代经济词典》.D·格林沃尔德主编.商务印书馆.1983

渔业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休闲渔业 旅游 舟山

休闲渔业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勒比海沿岸,随后逐步扩散到欧美和亚太一些社会经济和渔业都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出现“休闲渔业”一词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不久后其迅速成为我国其他地区渔业旅游发展的代名词[1]。休闲渔业是基于产业融合和大旅游背景下,渔业与旅游业边界逐渐模糊,继而相互渗透、融合而形成的新型产业形态,它实现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也代表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传统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

1.休闲渔业的概念及特性

1.1概念界定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y)的概念,目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休闲渔业的理解主要是建立在与商业渔业有所区分的基础上[2]。休闲渔业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通常是指所有以娱乐或健身为目的的渔业行为,包括内陆江河湖泊或海上运动垂钓、休闲采集、家庭娱乐等,因此,休闲渔业又被称为娱乐渔业(Recreational fishery)或运动渔业(Sport fishing)[3]。

我国最早且较科学、系统提出休闲渔业概念的是台湾经济学家江荣吉(1992)。他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4]的活动。此后,国内学者对休闲渔业的界定基本上都没有脱离这个定义范围。笔者十分赞同江荣吉教授对休闲渔业的定义,它较全面的涵盖了休闲渔业发展所需的方方面面,尤其强调了规划设计对休闲渔业的作用,该定义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休闲渔业的旅游休闲功能。

1.2休闲渔业特性分析

休闲渔业作为一种集渔业、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运动和餐饮为一体的新型业态,是旅游业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基于传统渔业的旅游活动。

1.2.1资源依托性

旅游产品的开发总是以一定的资源为依托的。休闲渔业的开发也正是基于此,通过开发具有休闲和旅游价值的渔业自然和人文资源、渔业产品、渔业空间、渔业设备、渔业生态环境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活动,如渔业观光、休闲垂钓、渔家乐等,其都是经过对资源的合理规划设计而发展起来的[3]。

1.2.2休闲体验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我国已经进入了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渴望通过休闲娱乐和旅游体验的方式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休闲渔业的产生与发展也正是基于此,是现代渔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同时,休闲渔业所提供的渔业观光、休闲垂钓、水上娱乐运动、鱼鲜品尝、渔家乐等产品,本身就具有高度的参与性、休闲性和体验性,能够满足游客的休闲体验需要。

1.2.3旅游观光性

休闲渔业作为旅游业与渔业产业融合的结果,其本身就是旅游业的一种新型业态或一种新兴旅游产品,旅游观光这一特性与生俱来。同时,休闲渔业的开发其本质就是对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发的产品如观光渔业、渔村风光游等都独具旅游观光性。

1.2.4功能综合性

休闲渔业作为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兼具了渔业和旅游业的功能特性,其拓宽了渔业和旅游业的空间。特别是其建立起集渔业养殖、休闲垂钓、餐饮购物与旅游度假为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突破了以“渔”为本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既是第一产业(渔业)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向第一产业的转移、渗透、扩展。因此,休闲渔业不再是独立的概念,而是资源(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后形成的集传统生产功能与旅游观光、劳动体验、休闲度假、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3]。

1.2.5地域限制性

休闲渔业的发展是传统渔业和旅游业的延伸,其必将会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休闲渔业的发展总是以一定的资源为依托,而资源是具有地域性的,如果一地区没有休闲渔业发展所必备的资源条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休闲渔业的开发是要求市场前景的,如果一地区远离客源地消费市场,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综合以上两方面,休闲渔业的发展受到资源、市场、经济、交通等等地域性的限制,休闲渔业具有地域限制性。

2.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动因分析

舟山休闲渔业的产生、发展绝非偶然,它是舟山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大旅游、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共同推动的。

2.1发展休闲渔业是舟山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近些年来,随着舟山海洋捕捞强度的加大,近海渔业资源不断枯竭;特别是200海里范围的专属经济区的实施,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使得捕捞渔场缩小、渔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渔民收人减少,舟山渔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迫使渔区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5]。而休闲渔业的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发展休闲渔业有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休闲渔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低资源消耗等特点,能够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实现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2.2发展休闲渔业是适应舟山大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休闲渔业作为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其既是现代渔业的一部分,也是大旅游背景下的直接旅游业。近年来,随着舟山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观念更新、闲暇日增多,人们对休闲旅游、体验旅游的呼声日益增加,开发休闲渔业项目无疑是符合这一旅游市场的开发。同时,舟山由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宜人的气候环境、独特的渔俗文化以及深厚的旅游底蕴,休闲渔业的开发独具优势。早在2007年编制的《舟山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中就指出,渔农村旅游是舟山发展生态型的海岛度假旅游的客观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舟山渔村是舟山本地文化特色的最好载体。因此舟山旅游产品开发必须要高度重视渔村旅游,把它当成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的有机组成部分。

2.3发展休闲渔业是带动舟山经济发展的需要

休闲渔业作为渔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集渔业、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文化、运动和餐饮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具有强烈的产业辐射功能,它的发展不仅限于拓展壮大自身渔业领域和旅游业领域的产业经济,而且容易带动全社会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6]。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作用也同样如此,因其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诸如体育、通讯、交通、餐饮、游艇等各个行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促进全市整个经济的进步,具有良好地发展前景。

2.4发展休闲渔业是舟山社会主义新渔村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伴随着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几近枯竭和环境的破坏,舟山的渔业捕捞也逐渐萎缩,渔民的经济收入逐步下降,许多渔村失去了往日的兴旺景象。为了扭转这一现象,舟山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和发展大旅游的背景下,休闲渔业的发展是无疑是其一重要路径选择。发展休闲渔业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渔民的收入,改善渔村的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振兴渔村经济。舟山也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破解“三农”难题、安置渔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增加渔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逐步建立起一批集吃、住、游、娱、购于一体的休闲渔农村和项目点[7]。

3.舟山休闲渔业现状及发展模式

3.1舟山休闲渔业现状

渔业自古以来就是舟山最主要的产业之一,然而舟山的休闲渔业起步却较晚。1999 年7 月,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渔民用改装后的5 艘流网船,接待24 名上海游客登船出海,亲身体验渔民的海上生活,首次推出了具有浓厚渔村特色的“渔家乐”旅游项目[8],这次活动标志着舟山休闲渔业的诞生。近些年来,舟山依托其秀丽独特的渔港(村)山水风情、浓郁深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景观,推陈出新,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使得其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呈现良好势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据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信息,截至2010年底,舟山全市共有上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50余家(其中25家列为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年产值15亿元,已经成为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2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模式

休闲渔业作为渔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有机产物,兼具渔业与旅游业的双重特性,在发展形态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舟山休闲渔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在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也不断形成自身的特色。综观舟山休闲渔业发展项目,舟山休闲渔业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类型模式。

3.2.1休闲垂钓型

休闲垂钓主要是指以渔业资源为依托,利用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海水养殖网箱、围塘养殖基地及淡水养殖池塘,放养名贵海淡水鱼类,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以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6]。舟山半岛渔乐园、六横台门港悬山海上人家、朱家尖广远垂钓园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休闲垂钓场所。

3.2.2海洋游钓型

海洋游钓简言之即海钓,是一种不以渔获为主要目的,在海域、岛礁享受自然,体验一种与内陆江河湖泊钓鱼不同的心境、感受与操技的钓鱼过程[9]。根据施钓方法的不同,海钓可以分为岸钓、矶钓、船钓、滩地钓等。目前,在舟山游客参与性体验海洋游钓的钓地分布范围较大,主要有泗礁岛南部沙滩、泗礁岛东部礁石沙滩、衢山岛东部礁石沙滩、秀山岛东南部沙石礁滩、朱家尖岛东南部沙滩、情人岛矶岸、白沙岛环岛、桃花岛东南部沙滩矶岸等。

3.2.3渔业体验型

渔业体验型则主要是以游客的亲身参与体验为主,利用渔区渔船、渔具设备和专业渔民的技能以及渔港、渔业设施和村舍条件,让游客直接参与张网、流网、拖虾、笼捕、海钓等形式的近海传统小型捕捞作业,和渔民一坐渔船、尝海鲜、住渔家,亲身体验渔民生活,领略渔村民俗风情[6]。这种形式的休闲渔业主要是指渔家乐,这也是舟山休闲渔业最早开发的一种形式,分布较广,遍及舟山。

3.2.4渔俗观光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指以渔业区和渔村的山水风景、民俗生活等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开发对象,利用现有的渔业设备和渔业资源,组织游客进行参观游览,让游客体验不同特色渔业景观、渔村风情和渔俗文化。这一类型的开发在舟山如桃花岛的仿古渔船和环岛旅游等。

3.2.5展览教育型

这一类型主要是指以渔文化为特色,利用一些水族馆及海洋公园以展示海洋鱼类、海洋生物标本、渔船、渔具为主,集科普、观赏、娱乐、教育于一体的让游客释放压力并且可以使游客受到教育的休闲渔业[10]。典型代表如岱山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东港麒麟山的渔业陈列室、广远公司的海洋科普展览馆等。

3.2.6品尝购物型

这一类型主要是以品尝当地海鲜和旅游购物特色,开展的一种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滨海港休闲渔业。这在舟山的典型表现就是舟山沈家门的“夜排档”和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等。

4.舟山休闲渔业发展中的问题

舟山休闲渔业作为渔业与旅游业交叉下的一种新兴产业业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了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培育了新型旅游产品,带动舟山旅游业的发展。但其在发展中仍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4.1整体规划缺乏,开发竞争无序

就目前而言,虽然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逐渐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如2007年舟山市政府的《关于加快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的若干意见》。然而,至今为止,舟山全市和各县区仍尚无具体有关休闲渔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同时,舟山在休闲渔业的开发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政,盲目开发,项目无序建设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舟山休闲渔业的发展。

4.2投资主体单一,产业规模较小

当前,舟山休闲渔业的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以个体渔民为主,缺少有实力的企业公司参与。且由于个体渔民资金的有限,导致其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天然的缺陷和不足。同时,又因其开发的项目比较零散,基础设施落后,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很难形成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

4.3宣传促销不足,品牌建设欠缺

舟山休闲渔业的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其在客源上主要是以当地居民以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旅游业的带动。且由于长期受制于个体渔民资金匮乏和经营服务意识差的影响,舟山休闲渔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包装、宣传。同时,也忽视了品牌形象的建设。

4.4环境保护不力,资源功能退化

资源和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舟山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同时,也由于缺乏对休闲渔业的发展有效监管,导致了舟山不少休闲渔业区域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功能退化的现象。

4.5管理体制混乱,专业人才匮乏

休闲渔业是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属于渔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产业,其管理归口很不确定。目前,舟山休闲渔业项目建设和发展管理是由海洋与渔业局、旅游局、海事局、渔农办等部门分别根据各自职能实施的,全市尚无统一的管理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管理体制的混乱、不协调。同时,舟山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传统渔民或者转产转业渔民,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从事服务行业的知识和技能,对旅游服务缺乏必要的认识;游钓渔船多数为个人承包,渔船安全配套设施和救护设备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与休闲渔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8]。

5.对策与建议

鉴于舟山休闲渔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为促进其休闲渔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5.1制定整体规划,整合促进发展

休闲渔业作为渔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的产物,是解决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舟山海洋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大旅游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背景,舟山应该切合自身休闲渔业发展的实际,不仅仅将休闲渔业纳入旅游或渔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而且应该专门制定具有整体性的、战略性的和更为详尽的发展规划。同时,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小规模和粗放型经营的休闲渔业进行资源重新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升品质层次;另一方面加强对渔业与旅游业以及其他关联产业之间关系的整合,改善休闲渔业发展的空间环境,通过整合以促进发展。

5.2加大政府支持,引导企业加盟

休闲渔业是舟山当前的朝阳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发展休闲渔业对促进渔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作用和意义,采取各种方法,吸引投资商开发休闲渔业,创建休闲渔业项目[11]。如政府在资金政策上对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税收、水电、贷款等优惠政策扶持。在发展政策上,引导有实力的企业的加盟,着力打造舟山特色休闲渔业,做大做强休闲渔业这块,使之发挥应有的产业联动效应,为渔业与旅游业产业提升提供良好的基础。

5.3树立品牌形象,开展旅游促销

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旅游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强有力武器。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品牌形象的旅游产品,能够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舟山休闲渔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如重点打造海洋游钓这一品牌特色。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舟山还需不断改善旅游服务质量,以期取得旅游者的认可。同时也应据此广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完善促销手段,提高宣传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促销体系。

5.4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资源环境是舟山休闲渔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舟山在休闲渔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严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对于敢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个人或组织给与严重处罚。同时舟山在发展休闲渔业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和立法工作的完善,使休闲渔业的发展有法可依,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5.5健全管理体制,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明确责任部门以及政府在各个项目中的明确地位,对于旅游开发来说,是保证旅游开发顺利高效进行的重要因素。鉴于目前舟山在休闲渔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多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的情况。建议舟山应该在立法的基础上创新管理机制,由市里牵头单独成立或组织一个综合协调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做好结合文章。同时,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服务水平,带动产、学、研一体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方百寿,卢飞,宫红平.国内休闲渔业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5):20-22.

[2]方百寿,卢飞,宫红平.国外休闲渔业研究述评[J].渔业经济研究,2008(6):26-28.

[3]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2008.

[4]江荣吉.休闲渔业经营管理[J].中国水产,1992(7):47-52 .

[5]虞聪达,商弘.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探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1): 9-12.

[6]鲍建平.舟山市休闲渔业发展与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2): 145-149.

[7]郭旭,曹敏.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浅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9(2):44-48.

[8]江明方.当前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 2005(1):52-54.

[9]王依欣.谈我国产业化推进问题[J].舟山渔业,2009(6).

[10]何全超,宋伟华,何杰.浙江舟山休闲渔业发展的研究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2010,25(4): 18-23.

[11] 沈佳强,何杰.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 2009(5):31-35.

作者简介:

渔业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渔业执法;专属经济区;海洋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071-02

一、执法范围和任务

中国渔政的执法范围覆盖中国全部管辖海域。海区渔政局的管理范围是:“海洋机动渔船拖网禁渔区线”以外水域;重要渔场、渔汛;国家颁布的保护区、休渔区以及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的保护区、休渔区。此外,东海区渔政局兼管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及渔政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范围是毗邻的“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海域,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组织实施所负责海区的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是各海区渔政局一项重要职责。执行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的渔政船由海区渔政局具体落实。海区渔政局的渔政船不足时,可抽调符合条件的地方渔政船承担巡航任务。渔政船在执行巡航任务期间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由海区渔政局统一调度指挥。在专属经济区,根据渔业局《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中国渔政指挥中心负责中国专属经济区渔政年度巡航的组织和指挥工作,包括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制定各海区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年度巡航计划,并报指挥中心备案。

《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第11条规定,“渔政船在执行巡航任务期间按照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由海区渔政局统一调度指挥。指挥中心视情况可直接调度指挥。”根据该规定第17条,“海区渔政局应对本海区每季度的巡航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于下一季度的前10个工作日内报指挥中心。年度巡航工作结束后,要对本海区全年的巡航工作进行总结,并于翌年的1月底前报指挥中心。”第18条规定,“国家渔政局和指挥中心对承担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任务的单位、人员及渔政船进行监督,不定期对巡航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个人、渔政船进行表彰,对执行专属经济区巡航任务的渔政船给予经费补助。”

二、执法依据

中国渔政的主要执法依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物权法》、《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渔业局)、农业部《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部《农业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

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渔业管理是中国渔业执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渔业资源权益。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1999年1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外国人、外国渔船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港航监督行政处罚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6月颁布的《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国渔政[2000]8号)。此外,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在专属经济区有关规定的框架下,中国分别于日本、韩国、越南签订了新的渔业协定。这些渔业协定的签署和生效,对中国周边海域的渔业管理和渔业生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中国周边海域的渔业新形势。

三、渔业执法的管理机制

中国渔业行政执法队伍成立已有二十多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国渔业行政执法队伍是专职负责渔业行政执法的执法机构,主要有渔政管理、渔港监督和渔业船舶检验三大行政职能,负责有关渔业法律法规的监督执行,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渔业权益,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协调处理各类渔业生产纠纷,保障渔船安全生产,查处各类违规渔业生产行为。中国的渔业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从中央到地方,中国已建立了渔政、渔港、渔业船舶检验监督管理系统。在农业部,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统管全国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工作;设有中国渔政指挥中心,负责重大渔政执法行动和维护国家海洋渔业权益的组织、协调工作。此外,在南海、东海、黄渤海设立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渔政执法的监督、指挥、协调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也设有渔政管理、渔港监督或渔业船舶检验机构,负责辖区内有关渔业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同时,接受上级机关的业务指导,参加上级机关统一组织的渔政执法行动。

《渔业法》第7条第1款规定,“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从法律上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确定为中国渔政管理的基本原则。统一领导就是中央对渔政监督管理工作的集中管理;分级管理是地方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的区域性管理。贯彻统分原则是符合渔政管理对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符合渔业活动的内在规律,也符合中国渔业资源、自然环境和国情实际。处理好“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两者的关系是健全渔政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重视各涉海部门的协作和协调,第8条规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与公安、海监、交通、环保、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相互协作,监督检查渔业法规的施行。”

四、存在问题

1.渔业执法力量薄弱。仅从数量上看,管理任务和管理力量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匹配,导致粗线条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死角。特别是在县级等基层渔政部门,由于管理力量薄弱,致使海上执法检查、渔船进出港签证等很多管理措施无法完全落实到位,管理效果难以保证。渔业执法机构分散进一步分散了渔业执法力量。目前,中国的渔业行政管理机构很多,主要有海洋渔业管理、渔港监督和渔船检验等部门,造成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而且难以形成合力,达不到依法治渔的预期效果。

2.渔业执法经费不足。目前,各级渔业行政执法机构的经费来源大致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其中县级机构为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许多全额拨款的渔业行政执法机构也仅是财政上确保人员工资,而执法经费和办公经费并不在全额拨款之列。而且,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有关渔业收费及罚没款都上缴给财政部门,但有关执法费用、执法船燃油费、维修费等却未纳入财政预算,致使渔业执法经费不足。

3.执法装备落后。由于渔业执法经费不足,全国渔业安全执法装备普遍比较落后,不少执法船艇是由其他部门退役的船只或生产渔船改装的,使用年限长,抗风和续航能力差,有的甚至超期服役,照相、摄像等必要的取证设备匮乏,影响执法机关调查取证工作正常开展。特别是渔政承担维护中国在所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内渔业和养护生物资源利益的任务,由于执法海域范围广,需要吨位大、设备先进的执法船只以及飞机,但中国渔政目前仍然缺乏这些必要的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力度和效果。

五、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日益枯竭,全球针对外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等区域的海洋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渔业捕捞能力和劳动力闲置趋势加剧,渔业劳动力与捕捞能力大范围转移等刚性需求越来越强,对包括海洋渔业资源在内的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养护的任务加重。同时,有些海上周边国家对中国渔业捕捞设置障碍,采取限制措施,不断抓扣我渔船,从而引发海上渔业纠纷。外国渔船越界捕鱼事件时有发生。海洋渔业维权形势复杂、多变。

针对以上形势,本文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渔业执法的发展趋势应为:

1.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世界海洋渔业捕捞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即已达到了产能极限,进入21世纪后,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等因素,海洋渔业产量逐年下降。

2.加强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渔业局于2000年6月颁布了 《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规定》(国渔政[2000]8号),并于2005年修订。中国渔政执法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派出渔政船对在中国专属经济区从事渔业生产和生物资源调查等渔业活动的中国和外国船舶、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渔业局主管中国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管理工作,中国渔政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海区渔政局)负责制定各自海区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年度巡航计划,并具体实施。渔政巡航是维护中国在专属经济区的渔业权益的一种方式,根据中国专属经济区的生物资源养护和管理需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专属经济区渔政巡航将得到加强。

3.加强与中国海监等其他海上执法队伍的协调、合作。海上执法不同于陆地,由于海洋的特殊性和复杂的海况,人类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装备才能进行执法活动。渔业执法装备数量虽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升级,仍需在执法过程中加强与其他海上执法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如专门负责中国海上维权的中国海监。由于多种原因,统一中国海上执法队伍尚有难度,但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角度出发,海洋渔业权益作为海洋权益的一种,执法队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徐芳.中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问题研究[EB/OL].中国知网,2008-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