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修复整治

生态修复整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修复整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修复整治

生态修复整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修复 水环境生态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城市的开发格局在绍兴这座古城换新貌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性的环境问题。水是绍兴的经济命脉,承托着绍兴支柱性产业——酒文化和轻纺织工业!而过度的资源开发,肆意污水排放,毁坏了千亩良田,污染了万条水道,不再“鱼米之乡”昔日的风光。

绍兴人民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毁灭性的破坏。从1999年开始,根据“资源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经济水利”的治水思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采取防洪与整治相结合的措施,通过清淤、砌坎、拆乱、布绿、建景、造路、设街等工程措施,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先后进行了环城河整治、大环河拓浚、古运河建设和古城河修建等一系列整治工程,完成了绍兴古城水环境恢复性建设的关键性一步。而随着“十二五”清水工程的展开,绍兴水环境的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有效消除各类水体的黑臭,如何提高和维护已经基本消除黑臭的河道和水景观水体的质量,以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放上了我们的议事日程,其中水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水环境治理的热点。

经过国内多方面专家对水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一批水生态修复的实例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而根据绍兴水系的实际情况,分别针对不同河道,不同环境结合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方案提出不同的做法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几种做法。

一、减少外污染源,这是消除黑臭,修复水生态的前提条件。

1、对工商业排污大户实行“专管专排,统一处理”的方式,即每个工商业排污大户都必须强制性安装排污管道,专管专排,引污水至污水处理厂,统一沉淀,过滤,消毒后达到自然排放水要求后排入河道水网。绍兴是轻纺城,是酒乡,污水处理任重道远。

2、对城区居民排污系统分项专治,新城区统一排入污水管网,至污水处理厂,老城区采用三级化粪池的临时措施,减轻河道污染负荷。绍兴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在最近十几年城市化发展的脚步骤然加快,这就使得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跟不上新扩建城区的建设,于是在参考农村一家一户三级化粪池的基础上,沿河排管,把污水收集到一个新建的临时三级化粪池,生活污水经过两次三级化粪池的沉淀处理,污染浓度大大降低。这一做法可以针对老城区历史保护建筑及居民建筑。

3、采取多种方法沟通水系,调活水体。绍兴水网密布,河系发达,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污、以枯补丰、改善水质”的要求调活水体,也是解决水体黑臭的一条重要和必要的途径。绍兴城区虽然水网密布,但除了通航河道有活水源头外,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很多原本活跃水塘成为一潭死水,也就成为了黑臭的源头,如果能够采用暗涵沟通,明渠导流,多级泵流的调节方式,则可以最大限度的调活水体,避免水质黑臭。而事实上上海等地的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确实有效。

4、用“串糖葫芦”的形式沿河道两岸截污。这一方式不失为一种比较实用的办法。无论是通航河道,还是非通航河道,河岸均以直顺形式为主,然而这种形式对于污水的沉淀极为困难,如果采用串糖葫芦型的河道,则在大肚子口形成紊流,大肚子中部靠岸边却是平流,污水极易沉淀,而河道中间水流湍急,经过多次紊流、平流的交替,河水中的污水悬浊大幅度下降,河水明显清澈。同时如果在大肚处配合水生物种植及生态绿化处理,既达到排污除臭,又有美化环境的功能。根据绍兴河道的特点,这一方式可以先再非航道河段实行,逐步扩展到航道河段,最终达到全城区河道的应用。

二、消化内污染源,利用生物治理的手段达到消除黑臭并进一步提高水质的目的,这适合在一些相对封闭的水体。

1、利用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生态浮床技术是在水面上用泡沫塑料搭建浮床,种植经过专门筛选和培育的植物,以达到净化水质和美化水域景观的目的,在陆地种植的粮食、花卉、蔬菜等陆生植物生长到了自然水域的水面上。这项技术在绍兴还未开展,但可以预见的是,绍兴小水塘体系繁多,整治处理相对困难,而这项技术恰恰最适合这种环境,所以是应尽快引进这一技术,进行普及。此外,如果结合“串糖葫芦”式河道,则能更快更好的体现其应用的价值,兼具净化,美观及经济效益,是为一种科学环保的处理手段。

2、利用复合酶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复合酶技术是在水底喷洒一种含有多种生物酶、非高子型表面活性剂、营养成分及蛋白质的浓缩液体,以促进有机物在水体中的乳化和溶解,并刺激和加速微生物的生化反应,达到净化污染水体的目的。对于绍兴水环境来说,这只能作为特殊要求水域的处理方式。

3、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微生物技术是在水体中投放经过培养和筛选的好氧、兼氧和厌氧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的呼吸发酵,将有机物等容易造成水体黑臭的物质迅速分解成CO2 和H2O或转化成无害物质,使污染的水体得以净化。在绍兴水环境中,这种方式仅为一种辅助手段,是综合处理组成的一种。

4、利用曝气充氧技术治理污染河道

曝气充氧技术是在生物治理的同时辅助采取在水体中曝氧,可以提高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从而加速水体的净化。此项方法多用于污水处理厂中的曝气池处理,对于河道其经济性不佳。

三、在河道整治中创造条件,实现水边、水中、水底的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水生态,通过生物链的作用,消化和吸收内外污染源,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在河道整治中,建设和恢复自然型河岸,创造水边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是有效处理河水污染的手段。河道整治既是改造自然,也是保护自然。整治过程中要与回归自然相结合,不仅要考虑人类的需求,也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需求。水边护岸应多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如采用干砌石、木桩等天然材料护岸;水上护岸的砌筑要考虑两栖动物的活动空间,水下护岸的砌筑要为鱼类等水生动物保留活动空间。大力提倡采用植物措施护岸,河岸植物护坡既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土护岸作用,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水中应构建以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睡莲等为主的水生植被,以吸收和转化水中和底泥内的营养物,辅之于构建水生动物种群,维护生态平衡,修补河道水系的生态链。河道尽量保持自然的形态,维持丰富的河滩、河弯、洼地等自然景观,以满足各种水生生物的生存要求,最终达到一个平衡的生态水环境。

绍兴水环境是复杂而多样化的,因为要兼顾防洪和泄洪的能力,所以河道上的人工建筑和水池型的景观建筑或多或少破坏了水环境生态体系,自然而然的产生生态链断裂,造成生物不平衡,生态环境改变,水环境自我修复能力丧失。如果根据上面论述的几个方面综合建立一套溶于自然的生态水系,那么绍兴水城的昔日风光将逐步恢复,甚至重现“鱼娘摇橹歌罢晚,小桥流水日暮迟。”的江南水乡的美景。

参考文献:

[1]张伟波.水环境与城市文明[J].中国水利, 2004, (17): 52-54.

生态修复整治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区 土地整治模式 生态修复 经验 目标任务原则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

一、山西省矿区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山西省由于煤炭资源分布地区广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成为中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然而煤炭资源在带给人们巨大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1.露天采矿造成表土剥离、地面挖损、地表压占、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

2.井工采煤破坏了地层结构构造,引发地表沉陷、裂缝。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类型以地裂缝、地面塌陷为主,其次为不稳定斜坡崩塌、滑坡和潜在泥石流,以及煤层自燃。衍生造成的环境效应主要有:生态环境破坏、耕地损毁、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流失和沙漠化、水源污染枯竭等。根据初步调查,山西省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km2,其中沉陷区面积约3000km2。受灾人口约230万人。

3.长期采煤活动使煤系地层以上水资源系统遭到改变和破坏,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区域性地下水漏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

4.煤矿中大量煤矸石的堆积,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硫铁矿和锌、铅等重金属元素,煤矸石的自燃或雨水淋溶,使大气、周围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失调。

山西省矿区业已成为典型的、严重受损生态系统。因此,预防和治理煤矿区的土地退化、塌陷等问题,已成为煤矿区的当务之急。

.

二、山西省开展矿区土地整治工作的经验

“十二五”期间,全省积极开展历史遗留的采煤塌陷土地的复垦,先后在全省安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3个,总投资达2781万元,复垦土地0.13万hm2(1.9万亩)。在重点采煤县实施土地复垦项目7个,投资达8796万元,复垦土地0.21万hm2(3.2万亩)。从2008年起,开展了对报国土资源部及山西省审批矿权及土地的土地复垦方案预审和审查工作。积极开展了全省土地复垦工作现状的调查,编制形成了《山西省土地复垦工程建设标准》。矿区土地整治取得的经验有:第一,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的修复相结合,矿区土地整治主要工程有:地表沉陷治理、煤矸石治理、水资源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矿区造林绿化、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矿区居民环境条件改善、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通过矿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初步提升了矿山土地质量、恢复植被、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第二,山水林田矿综合整治,把山水林田矿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实行综合治理,提升矿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第三,园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适应的整治技术措施。

三、矿区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山西省是能源大省,能源的开采给山西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矿区土地整治目标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施山水林田矿综合整治,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山西矿区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矿区生态恢复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促进矿区的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山西矿区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原则是:

――矿区土地整治要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所处的地理条件、灾害环境类型,遵循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塘则塘、宜游则游、宜建则建的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质,受污染土壤的改良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础和关键。采煤区由于受塌陷、断裂、剥离、机械受压等扰动,加之有毒物质通过淋溶、污水渗透等方式进入土壤,使土壤理化性质、土体结构、肥力等发生根本性改变。已经不能满足植物生长。而利用植被修复土壤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技术对策。土地整治工作中,选择当地的土著植被种类,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并合理安排乔、灌、草栽种比例、密度及空间配置。

――矿区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无机盐离子、重金属等,不仅严重污染地表水体、地下水源。而且造成水源的严重浪费。通过技术处理,将废水净化,土地整治工作中可将这部分水资源用于矿区植被恢复或农业灌溉,用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四、矿区土地整治的模式

矿区呈斑块状分布在各个土地整治区中,目前山西省的采矿方式主要是井工开采和露天开采。

1.露天矿区的土地整治模式。以平朔煤矿为代表,露天采矿造成地面挖损、地表压占、植被破坏、土地利用格局改变等,因此露天煤矿土地整治时主要的任务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实现矿区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

――矿区土地整治按照“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链条,重点是以人工植被建设为核心,迅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牧业,按照人工林草种植一土壤熟化一恢复地力一耕地战略储Or--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模式为主线,首先林草业种植,重建生态环境,为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建立绿色保护屏障,通过育林、植树载果,有效的控制风沙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以生态旅游休闲为中心,带动综合服务业发展。建设以矿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矿区主题乐园、生态餐厅、博物馆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点,开发矿区复垦生态旅游项目。

2.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模式。采煤沉陷区治理要本着综合规划、全面推进、加快建设的实施原则。以解决采煤沉陷区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实施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土地复垦、地灾治理、生态恢复等,恢复和改善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改善受灾群众的居住条件、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等。

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全省21.8万户、65.5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到2018年底,完成59个采煤沉陷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率达到35%,完成40个重点复垦区的土地复垦任务,复垦土地面积达到310平方公里。

――采煤沉陷区治理,坚持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生态恢复与生态区划相统一、土地整治与地质环境治理相统一、旅游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相统一、产业开发与资源配置相统一,依据矿山地质环境所处的地理条件、灾害环境类型,遵循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塘则塘、宜游则游、宜建则建。

――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要采用多N新技术模式,如浅层沉陷区复垦耕地技术模式、深层沉陷区水产养殖技术模式、沉陷整治区人工林种植技术模式、沉陷区多元高效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沉陷区兴建生态公园等休闲功能技术模式、沉陷区建设光伏农业模式等。

生态修复整治范文第3篇

关键字 生态河道河道生态整治生态护岸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rogres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symbio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GongQi gradually revealed. And river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human activities of the interference and damag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at present, damaged the ecological regulation riv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by people gradually extensive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river, the river ecological regulation related theory, method and progress are analyze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huangpu river of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being part of the river regulation, river ecological regulation for the town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construction.

Keywords: ecological river ecological regulation river ecological riverbank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迅速发展,而长期忽视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使得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严重胁迫。传统的河道施工方法,对天然河流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如自然河流渠道化、横断面呈规则几何型、河床材料硬质化、筑坝等水利工程导致的非连续化等。破坏了河流原有的天然和生态特性,生态河道的概念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生态河道,是以修复受损河道为目的,通过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等工程技术手段,形成自然生态和谐,生态系统健康,安全稳定性高,生物多样性高,河道功能健全的非自然原生型河道,不仅包括结构稳定等水力学内涵,还包括生态健康、生态安全、景观协调等生态学内涵。

2 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学者对河道生态整治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的事实,在河道整治生态水工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方面,研发了一些生态型护岸技术和产品,如开建设人工湿地、稳定塘、生物浮床、生物廊道、生物格栅等,并提出种植水生植物、采用生物膜处理、生物操纵等技术措施修复受污染水体[1-3]。

也有学者从河岸边坡的角度对河流治理进行了探索[4-6],王超、王沛芳[7]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中的生态河床和生态护岸构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总结了河道断面的基本形式,生态河床构建和修复的手段,生态型护岸的种类、具体结构形式及新型生态型材料。万勇[8]通过生态型护岸在观澜河综合整治中的应用,论述了生态护岸的结构、形式、材料选取与水力条件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类型,分析了生态型护岸的特点和应用原则。

近几年各地媒体相应出现了有关生态河道治理的报道,上海苏州河、成都府南河、绍兴护城河以及苏州金鸡湖等国内治河的成功范例,均是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有机结合的实现。

3 研究实例

3.1研究概况

上海市闵行区三友河位于浦江高科技园区中部,北起立跃路,南至友谊河。三友河居于浦东片水利分片中间偏西位置,北连周浦塘干河,南通友谊河,在水系分片中有很重要的位置。拟整治的三友河河段水系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拟整治的三友河河道段水系位置图

三友河河道整治工程是以解决河道达到规划要求(规划河口宽30.0~42.0m,目前拟整治河段河口宽约20m左右),同时能改善沿河周边环境为目的的水利工程。工程实施后,将拓宽河道,使水流通畅,提高整个水系的排涝蓄洪能力,为浦东片防洪除涝起着重要作用;提高河道自净能力,较大程度地改善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和当地景观;做到河道整齐,水清岸绿,与工业区高起点的要求相适宜。

3.2河道断面布置

考虑到河道生态性要求等,仅有对水流冲刷部位及桥梁的上下游连接段采用一部分硬质结构挡墙,其余均按生态河道进行考虑。沿河道水面线附近采用生态石笼护岸的挡土结构,水下及吴淞高程2.80m以上均采用土坡边坡断面,人工修坡。吴淞高程2.80m以上坡面上种植地被植物,防止水土流失。设计河口宽33.00~42.00m,河底宽8.00~14.00m,河底高程-0.50m。边坡采用1:2.5。

该方案断面生态性较好,挡土护坡,能形成长期稳定的河道岸线,施工方便,将来的河道管理也非常方便。此断面适合于城市化地区的河道,虽然增加了部分工程造价,但为将来河道的管理维护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而本设计方案中采用此断面形式。

3.3河道护岸设计

为满足现代城镇对景观及生态河道的要求,充分体现河道生态系统的特点,本实例护岸设计采用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护砌结构,通过方案比选,选择生态石笼护岸结构。基础采用20cm厚碎石铺垫,分上下两层垒砌石笼体,石笼宽0.75m,高0.75m,石笼长度方向尺寸根据施工能力及市场上采购的材料来确定。下层采用两箱石笼结构体并列,上层基层采用一箱石笼结构体压顶。石笼施工时横纵向均要求骑缝垒砌。石笼结构体顶吴淞高程为2.80m。吴淞高程2.80m设1:2.5的土坡,土坡上种植绿化。水下河床也采用1:2.5的土坡。

该种护岸能适应于地基基础不是很好的河段。能解决底板前局部冲刷问题,也能解决墙后水平压差作用下而影响到临河土坡等安全的问题。护岸施工时进行河道开挖,待河道开挖完成后再进行护岸结构的施工。采用生态石笼护岸,结构及施工极其简易,生态性极好,与钢筋混凝土L墙(仿木式装饰)、M10浆砌块石结构相比,生态性好,施工进度快。

3.4 植物生态修复

结合生态断面和生态护岸工程技术,考虑到水土保持,净化水质,建设环境的生态需求。沿河道护岸岸边、坡面及坡顶均采用便于管理的麦冬作为地被植物,点缀瓜子黄杨及柳树和香樟树等。水生植物则种植黄菖蒲、玉婵花、水葱等,以达到地被全覆盖,避免水土流失,兼顾景观要求。

4 结语

开展河道整治是恢复提高河道基本功能的根本措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要在继承传统整治技术的基础上,改变只重视防洪抗旱的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就上海而言,作为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的城市,在城镇河道整治设计施工中,应该有更生态更经济的方案。使河道在满足行洪排涝要求和保证岸坡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做到既保证河道的稳定、满足河道行洪排涝的要求,又可以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平衡能力,以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推进水利和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水环境,

[1]周德培,张俊云.植物护坡工程技术[M].北京,2003,7-11.

[2]应聪慧,韩玉玲.浅论植物措施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5,9(5):49-53

[3]李睿华,管运涛,何苗.河岸混合植物带改善河水水质的现场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

l(6):60-64

[4]吴义锋,吕锡武,陈杨辉等,生态护砌改善河道水质的中试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1):6.

[5]夏继红,严忠民.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土保持.2004(3):1.

[6]赵良举.城市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D],2005.

生态修复整治范文第4篇

    1.1技术方案

    在中小河流整治工程生态修复等设计和应用中,根据河流形态、断面、流速和风浪冲刷等特点,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认真细致的分析、计算、论证基础上,并借助厂家引进的德国先进技术生产线(Masa-Handuk),设计出符合河道生态护坡要求的生态环保机压护坡砖产品,特别是对这些建材产品的强度、抗河流冲刷、整体稳定性、适应变形、草本植物及水生物生存条件、空隙率(渗透性能)等以及相应的规格尺寸、厚度、形状、型式、联锁式自锁装置结合力和允许误差等技术指标提出了要求。

    1.2设计内容

    ⑴在河道护坡设计中,生态环保砖的规格尺寸、厚度,应通过安全、经济分析、计算,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2生态环保砖与国内传统产品的比较

    生态环保护坡砖与国内以往传统上较普遍采用的干砌石(或浆砌石)、预制混凝土块(如六角砖)或现浇混凝土板护坡进行比较(详见表1)。通过比较,本项目选用生态环保砖比传统产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和特点。主要有:⑴在产品的骨料使用方面,具有废物利用、节约土地、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优点。⑵在产品生产工艺方面,不需烧结,无三废排放、无需钢筋,水泥用量少(水泥用量仅为普通现浇混凝土板的25%),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砂、石、水泥和钢材等资源。⑶在产品的应用方面,具有强度高、整体稳定性好、抗冲刷能力强、耐久性,适应变形、人性化,有利排洪、安装方便、施工效率高,以及具有生态、净化水体和美化景观的效果。

    3生态环保砖的技术特征

    3.1产品研制过程破解了废陶瓷颗粒与胶凝材料难结合的关键问题

    解决了由于废陶瓷颗粒存在釉面,难于与水泥等胶凝材料良好结合,从而影响生产技术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及其强度等问题。

    3.2产品消化大量固体废陶瓷

    陶瓷废渣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利用废陶瓷颗粒作为骨料代替砂、石料,其替代率达到100%,达到废物循环再利用效果。

    3.3产品大大降低生产能耗和成本

    产品仅须压制成型、自然养护等工序,无需蒸压养护、高温烧结等工序,不但无三废排放,而且能够大大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成本。

    4生态环保砖的应用实例

    根据设计的要求,在中小河流整治项目中,选用强度C30、规格450×302×100mm(编号HL-HB-001)的生态环保护坡砖对河道岸坡进行护坡(详见图2)。目前,生态环保砖在潮州市中小河流整治项目—潮安县西山溪(登塘段、古巷段)整治工程,凤凰溪(下埔段、凤凰段、归湖段)整治工程以及梅州市蕉岭县新埔镇柚树河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生态修复整治范文第5篇

 

XX村位于苏州高新区最南部,全村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常住户268户,常住人口992人,党员52名,拥有4支志愿者队伍计40余名志愿者。(青年、团员志愿者,计生、社保专线志愿者,村民自治志愿者,应急突击志愿者)

全村行政办公用房500多平方米,并配有集计生、社保、民政、综治为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社区卫生服务站、健身娱乐场所等。

为巩固和完善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村配备28名保洁员,分成4个日常保洁小组组成联动保洁队伍。近几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外来人员逐渐增多,对本村新农村长效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部分基础设施出现损坏需要及时更新和修复。2011年村投入200多万元粉刷墙面,修复破损道路1300平方米,增设停车位350平方米,修补绿化300平方米。

今年4月份开始,为贯彻落实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建设“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为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我村围绕“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结合《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二星级康居乡村考核标准》,投入198万余元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村容村貌更加整洁

1、改建二个垃圾收集点及一个公共厕所,浇筑垃圾桶摆放点60处。

2、整修沿线电力、有线电视、通讯线路,迁移电线杆7根,缓解了村庄内线路乱拉乱挂的现象。

二、生态环境更加优良

1、新增绿化3770平方米,其中包括常绿乔木143棵,花木(球)155棵,色块230平方米,新增绿化隔离带430米。

2、逐步实行雨、污水分离,目前已铺设雨水管550米,污水管650米,新增雨、污水井各35只、雨水边井67只。

3、新建、清理农用沟渠各400余米,河道清淤870米。

三、乡村特色更加鲜明

1、道路水平得到提升,修缮破损路面并铺设沥青3150平方米,新增硬化水泥路面600多平方米,修复破损路面400多平方米。

2、重新粉刷民宅外墙墙面,翻新主干道路旁民宅门头,统一“着装”,实现了“粉墙黛瓦”的苏式风格。

3、新增村庄标识9个分布在各个自然村口。

四、公共服务更加配套

1、新增停车场地2850平方米,铺设草坪砖标准停车位95个,修复停车位17个。

2、在主干道路安装路灯26盏。

3、修复健身场地和健身器材。

为巩固和完善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杜绝出现整治后反弹现象,我村积极思考,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巩固和完善村庄整治效果,村及时成立新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村书记担任组长,下设日常检查组、定期考核组,明确各人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统一思想认识。召开党员干部代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带头作用,组织志愿者走访每家每户发放告村民书,开展各类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创新机制,加强保洁队伍管理。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新农村长效管理暂行办法,对保洁员实行绩效工资,组织村委相关人员定期开展考核检查(每月不少于3次),根据考核结果确定保洁员的考核奖,充分调动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逐步提高保洁员工资报酬。做到对保洁员管理的“五定”,即: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定期督查、定保障,力求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4、积极探索,完善村庄管理机制。提升村庄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村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研究制定外来人员管理办法,规范外来租住户与本村村民的租赁合同。

5、深化环境整治,进一步构建宜居生活环境。以此次村庄环境整治为契机,继续深化环境整治,根据需要不断扩大环境整治范围、力度,使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新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继续做好破损基础设施的修复和更新,逐步做到雨、污水彻底分离,将全村雨、污水管道全部接入吴越路沿线管网,由市污水厂统一处理,杜绝村民群众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河,保护村内水源地,打造山青水秀、生活宜居的新农村环境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