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航天技术的特点

航天技术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航天技术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航天技术的特点

航天技术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2-02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工程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先进材料的出现也为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设计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因此,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航空航天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因此,各国都把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国外相关资料都是英文出版,这就需要航空航天材料方向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完成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等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材料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但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特征和材料专业技术文献的语言特点,而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技术内容及科技信息交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交流、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量的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和常用词组,并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具有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专业论文。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也没有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编教材,以全面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改编现有专业教材,扩展学生专业视野

浏览现有大部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发现,内容基本是《材料科学概论》或《材料科学基础》的英文版本的改编,实际是英文版的专业教材,不具专业英语教材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与国际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学生阅读起来单调、枯燥。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急需编写新版实用性教材。新版教材需兼顾英语的语法特点和材料专业技术知识,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国际研究前沿趋势。

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翻译的综合能力着手,按照从难到易的教材内容顺序,突出航空航天行业背景及新技术特点,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材的设计与撰写。从教材章节编排上,按照先介绍语言知识后介绍材料专业的顺序布局。可以在开始的章节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语法的特点以及专业学术文章的撰写规则。随后的几个章节,简单介绍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材料专业知识进行这部分的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介绍英文专业词汇,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的阅读。随后,在材料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介绍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材料研究内容,例如飞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材料、隐身材料、非晶材料、太阳能材料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专业文献中获取重要信息和跟踪学术研究前沿的能力,教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利用互联网站和相关的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的方法。并且,从材料专业高质量的国际期刊上精心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综述性和研究型的论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这些论文内容新颖且紧密跟踪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本功

调研各高校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发现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大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变得陌生,如果直接面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除了教授教材的内容外,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结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毕业后学习、就业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对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及常用交流,可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由学习模仿到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以及模拟求职对话等能力。除此而外,还可以就学生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展开介绍和讲评。“学以致用”,而实际应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最新外文视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大专业,其中又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等二级专业,因此除了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介绍材料的最新的实际应用。介绍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搜索最新的视频资料,其中视频资料更生动,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波音、空客等制造飞机发动机及机身结构的最新技术视频。还可以通过播放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技术及3D打印技术等视频,加深学生对陶瓷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在新能源及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认识。因此,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沿,深化在学生对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正规的书面体,专业词汇多词形复杂、句子长,且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缺少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抽象、枯燥,造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势必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采取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随堂朗读教材内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教材内容,又对英语的“说”有提高。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内容,或者也可以提出一个小话题,学生可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也加强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翻译作业,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翻译也可以是对课堂增补内容的翻译,通过英汉互译的环节,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前,还可以穿插学生就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做一个简短的英文讲座,既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同学们英语交流的信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如前所述,可以围绕课堂教学时的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补充国际上航空航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应用实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文件的学习。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时,可以采用先朗读后分析、翻译的方法,逐步分解。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应提前将语音资料转换成文本资料,课堂上可以进行边视听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国际发展,密切和国外学术交流,才能保障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这就对科技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对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功.航空航天材料[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鲁红典,邵国泉,谢劲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

[4]陆江银,王春晓.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5]孙丽丽,毕凤琴,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6]徐征,陈利生,余宇楠.关于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7]董世艳.石油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3.

航天技术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 军事 航天产品

1 引言

近年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迫使先进制造技术快速发展,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微电子产品中的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技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前所未有。在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今天,国家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列为国防建设的首位。现代化的军事作战将以快速化和准确性为特点,那么地面控制将依赖先进的全方位信息控制系统,这些控制系统构建,则依靠先进的制造技术,生产制造出的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的卫星、飞机、坦克、火箭等等。以上这些技术以航天应用技术为纽带,将推动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所以先进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它以强健的市场竞争力迅猛发展。

2 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被称为21世纪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以强调实用性为主要特征,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主要手段,以达到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成为发展现代高科技民用产业和国防重要设备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柱,从而大大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先进制造技术以“转”、“合”、“新”、“洁”为主要特点:

2.1“转”是将设计快速转变成为产品

AMT以动态技术实现快速的发展,将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应用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的所有领域及其全过程,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高效的生产效率、较少的运作成本、优良的产品质量,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模式,从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合”就是指产品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AMT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AMT不仅包括加工制造过程本身,而且还涉及市场调研、产品设计、材料分析、工艺设计、加工制造、售前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3“新”是产品要不断地创新

AMT将创新设计快速转变为企业的发展资源。因为先进制造本身是针对一定的应用目标,不断地吸取各种高新技术,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快速的应用到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

2.4 “洁”是指产品为绿色商品。AMT追求环境保护

它要求产品是绿色商品的基础上,同时要求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环境型的。这说明普通的制造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环境。AMT运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以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出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危害、对空间占有面积最小的优良产品,甚至废品便于回收利用。

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应用

3.1 军事领域的应用概况

先进制造技术的突破是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动力,它是国防工业生产和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是武器和军事尖端技术的发展基础。

在现代化战争中,精确打击是新型武器发展的重要技术。洲际导弹的造价成本高昂,发度成了导弹能否精准的命中打击目标的关键技术,但打击精度主要由惯性器件的精度决定;而精密导引部件是米级精度的精确打击武器的关键技术。因此先进制造技术成为惯性器件、导引部件及伺服机构等关键部件制造的关键技术。

3.2航天领域的应用概况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领域的前沿,对先进制造技术有着更大的需求和依赖性,新型航天系统和武器的发展应用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突破分不开的。现代化的战争离不开高分辨率的军事卫星,卫星不但要有机动性而且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国外军事高分卫星的分辨率达十几厘米,其核心技术是摄像机光学零件的精密加工,此外在激光核聚变、高能武器等新型武器中,先进加工也成为关键核心技术。

应用陀螺气浮轴承和浮子高精度金刚石切削加工技术,制造除了航天气浮平台;静压液浮陀螺平台的成功研制,主要得益于形状位置精度达0.1-0.3μm的动压马达制造技术;平面度0.03μm,表面粗糙度0.5nm以内的超光滑表面研抛技术的应用,使得激光陀螺精度达到0.01°/h数量级,从而进入高精度武器系统应用领域。

超精密偶件以惯性器件和伺服机构为典型代表。其中一维偶合,如陀螺的浮子及支架、陀螺马达轴承等,零件的尺寸精度、圆度和圆柱度要求都达到亚微米级精度;人造卫星仪器轴承是真空无轴承,其孔和轴的表面粗糙度达到1nm,圆度和圆柱度均为纳米级;多维偶合,如动压马达孔、轴、轴向与锥平面副复合偶合,伺服阀方孔偶件;多层次二维偶合,如精密伺服阀。超精密异形零件,如高速多瓣防滑轴承的内滚道、激光陀螺微晶玻璃腔体,惯性制导平台的框架、台体、基座、六面体等的加工精度在0.5μm以内,舵机壳体、雷达探测、光电探测,瞄准、捷联惯导的复杂壳体、框架等,空间几何精度很高且形状复杂的系统。

电场测量仪主要用于地球地震监测,通过测量地球电磁场的变化来预测地壳内部的活动情况,从而达到预报地震的目的。其核心部件球体的加工精度影响此项技术的成败,面轮廓度达0.003μm,表面粗糙度0.3nm,此零件的技术指标要求依赖于先进加工技术。

4结束语

先进制造技术是军事及航天产品乃至整个制造技术的核心,将推动航天技术更快的发展,国内制造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家应该作为一项长远发展战略,投入足够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开展深入系统性地研究。利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掌握和利用信息,进行创新性研究。

参考文献:

[1]赵云龙,宋文学.先进制造技术[J].2006,(8).

[2]杨辉.超精密加工设备的发展与展望[J].航空制造技术,2008.

航天技术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膜分离技术 高端领域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TQ0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30-02

膜分离技术是基于膜材料形成的分离边界的分离技术,最初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高端领域,随着其在民用领域应用日趋广泛,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科技之一。

1 膜分离技术在高端领域的应用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膜分离技术是指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基于膜分离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可实现料液的无热相变分离,高精度分离过滤及浓缩提纯。

2 膜分离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军事战争是一个国家国防的重要手段,单兵作为军事战争的最小战斗单元,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战争的战场危险丛生、环境恶劣,单兵的生存维持和体力保障是单兵作战保障的头等大事。饮用水保障是单兵战场生存维持和体力保障的重要课题,但是战场环境往往没有任何的可以供单兵利用水源,比如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大片的沙漠没有水源可以利用,这在水处理技术层面上称为水量型缺水。另外的情况即使有水源,但是由于敌方投毒甚至各种污染导致无法正常饮用,即水质型缺水。无论哪种形式的缺水,都对单兵战场生存构成威胁。为了应对战场中的饮水问题,单兵携带大量的饮用水参加战斗显然是不现实的解决方案。膜技术与其它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为单兵在战场环境下的饮水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如图2所示,膜分离技术与物化沉淀技术相结合,以单兵的尿液为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产生供士兵饮用的纯净水,且纯净水的水质达到饮用纯净水的水质标准,妥善科学的解决了单兵战场生存中饮水供应的首要难题。该技术通过一套简单的单兵供水装置得以实现,膜分离过滤的压力通过手动施压机械装置实现,操作简便、灵活高效,具有良好的战地实用性,有力的保障了单兵的战场生存能力。

3 膜分离技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航空航天工程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的重要标志,而载人航天技术是航空航天技术的关键环节。载人航天空间站技术是实现人类太空生存的关键技术,国际上美国、俄罗斯在此方面创造过连续两年载人太空空间站生活的记录。连续长时间的载人太空生活,生命维持所需的各种资源和生存环境维持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供航天员生存所需的空气、水、食物以及航天员代谢的尿液、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以及空间站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是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靠从地球发射航天飞机补充给养,另一方面是靠空间站内相关设备设施工作来处理废物维持空间生存环境的品质。

当今世界最前沿的航空水处理技术,如图3所示,将航天员在空间站中所排泄的尿液、汗液、呼出的水蒸汽收集作为水源,通过化学沉淀、蒸发、冷凝、膜单元过滤等操作单元,最终产生纯净的水供给航天员使用,满足长时间持续的生存对于水的需求。

4 膜分离技术在人工器官医疗上的应用

人类疾病与医疗卫生贯穿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不同的疾病致病机理的阐明为医学寻找可靠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在人类的众多疾病中,呼吸系统的疾病往往危及人类的生命,因为血液循环和氧气供给为生命的支撑提供了最重要的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将人体中的部分代谢产物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保证了人体体液系统的酸碱平衡以及其他的体液成分稳定。重要的人体器官肺在整个呼吸系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其中的数以亿计的微小肺泡为人体完成呼吸功能提供了必备场所,但是由于诸多疾病可以造成人体肺部功能丧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体呼吸功能无法完成,带来一系列生理机能障碍将会直接威胁生命。无独有偶,人体血液中各个组织器官的无数细胞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尿素、尿素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将在人体肾脏肾小球细胞的收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这样可以避免人体体液中由于尿素、尿酸等有害物质不断积累导致的中毒症状。由于肾脏炎症造成的肾脏功能损伤,直接导致尿素、尿酸收集效率降低,尿中出现蛋白质和血液,身体浮肿,情况严重可危及生命,这就是“尿毒症”。

基于膜分离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用特殊的气体膜分离单元,可实现人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有效交换,为肺功能缺失的病人提供肺部的功能,以人造器官代替人体器官,这就是“人工肺”。

如图4所示,结合膜分离技术与其它技术优化组合,可实现人体血液中不同成分的相互交换,专业名称定义为血液透析。经过血液透析之后,可以将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而血细胞、蛋白质等有用成分继续保留在人体血液中,为肾脏功能缺失的病人提供正常的肾脏功能,这种技术就是“人工肾”。

5 膜分离技术在原子能方面的应用

航天技术的特点范文第4篇

在民品市场上,我国航天军工企业历经了包括前期的无序发展、调整和探索以及后期的战略发展等重大阶段,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同时在保军促军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地塑造出了独特的航天民品品牌。目前,在我国航空航天军工订单仍处于稳定状态且需求状况适中。由民品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国防预算的削减、军用品订购的不足所导致的国防科技工业困境。

虽然我国军工行业在信息传播、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民用领域都在不断拓展,但其产品的独特优势却很少,航天军工民品产业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核心竞争体系。所以,本文中将航天军工企业的发展作为了出发点,对目前我国航天军工企业民品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工作,从而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希望能够促进航天军工企业在民品领域更快更好地发展,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进而能够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保证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1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SWOT分析

1.1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优劣势分析

1.1.1 优势分析。航天军工企业对现有的相关技术及资源设备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应用,并凭借自身的企业特点和技术优势,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民品。这些产品与军工技术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提高了成熟技术的利用率,增强军用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相对竞争力,使得航天民品拥有了较高的享誉度。近些年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集团重点发展了信息技术、卫星应用、航天特种技术、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和新能源与新材料在内的五个主要民用版块,同时做了信息安全、建筑与房地产、汽车发动机、特种车以及通信服务五大重要标志性工程,而且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1.2 劣势分析。虽然中国的航天军工领域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优势,但其中民品经营还是具有一定的劣势,规模较小,而且原材料的优惠等优势也不是很明显。在军工企业的民品领域,对军用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转化能力呈现出了一定的不足,而且产业化水平也比较低;严重缺乏成本控制技术的管理能力,使民品在价格上不具备任何优势;未形成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体制,而且对民品的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产品严重单一化,对目前市场的选择不准确,产业化发展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1.2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威胁和机会分析

1.2.1 威胁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竞争市场都呈现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市场上总体供大于求和经济紧缩严重的形势不断加剧,造成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更加困难,这对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而未形成规模的航天军工企业民品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1.2.2 机会分析。为实现国防科技工业的改革和发展而提出的重大方针,国家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通过军民结合、军转民,大力发展民品等政策的实施,对航天军工企业设备闲置以及科研生产力量过剩等矛盾的缓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STP分析

由于航天军工企业不但要承担国民经济建设的重担,还要为国防建设提供支持,所以在企业的发展道路上还是主要以军品为主。至于民品的发展,就需要处理好民品与军品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现阶段,我国军工企业还处在战略转型的初级阶段,民品资源开发实力的不足和民品资源的有限性直接决定了民品发展宜静不宜多的特点。

现阶段站在世界的科学发展趋势的高度来看问题,军、民技术呈现出了一种日渐融合的趋势。作为世界上所公认的高新技术――航天技术,就需要促使航天军工产企业在军品技术、人力、设备等领域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将军民两用的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所以,在民品市场的选择上,要选择出最能代表军工企业自身核心优势的,并且能够与军品市场形成战略关联的民品细分市场,保证民品行业技术先进化和集中化的实现,进而在这些高新技术领域真正做到精细化,实现成本领先,从而形成一套独特的市场竞争体系,塑造出航天军工民品的金子品牌。

3 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发展策略分析

3.1 加快军用技术成果的民用转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军用航天技术是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来源,但从以往的相关数据来看,军品民用的转换能力相对较弱,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力度实现军用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效率的不断提高。

由于军工企业民用发展资源的有限性直接导致了民品发展要实现专业化的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按照专业化协作及规模经济发展的原则,将重点民品企业的核心产品作为主导,进行优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真正将具备一定优势的民品做大做强。

3.2 融资渠道的拓展、不断推进民品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资金密集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大主要特点,所以为实现航天军工企业民品的不断发展,就要不断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上市以及发起相应的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来确保一个多层次多渠道融投资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的军工企业的军品管理模式大多都是采用的计划经济模式,而民品却是应该顺应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所以在民品的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与市场的接轨,同时进行品牌定位、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等诸多因素的确定。

3.3 充分借鉴国外民品的发展经验

目前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和平利用军用技术的问题,同时军工级也是国家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领域。我国军工企业要不断采取措施为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创造出一个便利的条件,有效吸取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进而推动我国航天工业民品产业的不断发展。

3.4 深化体制改革,明确责任体系

目前,对于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军工集团的民品公司和军工集团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且存在着经营者和投资者之间的权责关系比较模糊。自民品企业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其国营的性质,依靠军工集团强大的资金实力及人资实力,很少民品企业能够自己做到自负盈亏,在整体的运营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也不存在精简节约的意识,对军工集团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离开军工集团,民品企业将很难继续生存。

实现军民产业的有机互动,促进军民技术的不断互相融合,是我国军民融合战略目标之一。虽然军工民品产业作为了军民两用技术的有效载体和具体实现形式,但从其本质来说还是属于市场的范畴,因此民品的发展也必须要严格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重视竞争性和开放性的经营。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不断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此来实现军工民品业务的独立运营。推进军工民品的独立运营,有以下好处:(1)在民品实现独立运营后,使其能够及时地对民品市场和技术需求做出准确的反馈,在军工集团的帮助下能够快速地实现军工企业向民用市场的转移,有效地推动了军民技术的产业化进程;(2)促使军工集团能够依据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完善一套自身企业的规章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多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都做到了有章可循,使军工集团成功的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开来,只需要进行整体发展战略的把控,通过对控股权的利用来进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3.5 制定合理的产品结构,创新培育核心民品产业

现代企业经营所重视的就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一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也只有在产业链中发挥出更好的协同作用,进而形成一种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然而,盲目、毫无目的地进行市场拓展是军工民品行业对自身所有的资源及市场机会的极大浪费,虽然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却极为不利。所以在具体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地收缩部门民品业务,要有针对性地培育核心民品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以促使军工集团的核心优势能够得以更好地发挥,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6 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确立全方位服务理念

销售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市场,也是企业运营的第一线。对于一些民营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视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销售政策的制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等工作的,这对于军工集团来说一样重要。一套完善的、合理的科学政策的制定是军工集团民品业务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问题;另外,现代企业一般都是在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所以航天军工企业民品业务也要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等全过程中认真落实好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航天技术的特点范文第5篇

验证关键技术,

为今后打基础是“天宫一号”的任务

记者:能不能帮我们介绍一下已经顺利进入轨道的这位“老朋友”?

张柏楠: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低轨道、长寿命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它的设计寿命是两年,重8.6吨。

记者: 设计上有哪些利于航天员居住的特点?

张柏楠:主要分为两个舱。前舱实验舱是全密封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后舱是资源舱,内置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和能源。密封的实验舱内航天员活动空间有15立方米,相比神舟飞船有了很大扩展,更加适合航天员长时间居住。

记者:天宫一号在突破技术难关方面承担了哪些任务?

张柏楠:天宫一号作为目标飞行器,首先要配合神舟八号突破交会对接技术;一旦对接成功,神舟八号停靠关机,转由天宫一号控制两个飞行器飞行,这时又要考验其组合体控制技术。

记者:天宫一号在开启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的工程中,承担了哪些任务?

张柏楠:实际上天宫系列目标飞行器就是空间实验室的一个雏形,无论是天宫一号,还是后续陆续发射的载人航天器型号,主要任务都是要验证空间站的关键技术,为将来建造空间站打基础。

太空对接技术验证是实验的关键

记者:在与神舟八号的“太空之吻”中,天宫一号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柏楠:它是交会对接的“班组长”,扮演着一个引导者和指挥管理者的角色,始终掌控着工作进度。当神舟八号进入预定轨道,开始搜寻和探索天宫一号的倩影,这时天宫一号就会相应地向对方提供引导信号,告诉对方“我在这里”,并始终给追踪飞行器提供引导信息。等到双方终于“敖包相会”,实现对接后,神舟八号就将“大权”上交,安心地停靠在天宫一号身边,按照其指令和控制来飞行。这时,天宫一号不仅要控制好自己,还要照顾并控制好神舟八号飞船的状态。

记者:就是说天宫一号有着双重的管理任务?

张柏楠:是的。完成组合体的控制和管理,并非易事。以前卫星也好、飞船也好,都是自己管自己,而现在天宫一号不能再独善其身。对接完成后,天宫一号要为神舟八号供电,起码满足500瓦的供电能力,以补充飞船能源不足的问题,这同时也是对将来空间站整个能源系统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技术进行试验验证。整个组合体的姿态和轨道也都要由天宫一号来统一控制,控制重量翻了一番,等于从轻装上阵到负重前行,无论是指令还是遥测,双方都要重新适应。

记者:在技术上有哪些创新和探索?

张柏楠:天宫一号里有很多未来空间站会用到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大型控制力矩陀螺。飞船短期飞行靠发动机控制,中型卫星靠动量轮控制,而空间站这种大型空间设施则要靠力矩陀螺才能控制。此外,天宫一号应用的电池发电效率高达27%~28%,已经跟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在信息传输上,也改变了以往依赖地面的被动局面,转而依靠中继卫星实现更快更高效的通讯。在轨补加技术也是未来空间站的一个关键技术,天宫一号就可以实现推进剂在轨补充,其先进的金属膜壳储箱未来就可以直接应用于空间站的推进系统。

记者:天宫一号体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哪些特点?

张柏楠:用最小的试验样本突破关键技术,并获取最大的实验成果,即用最少投入换取最大产出。

我国的航天战略是

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记者:您认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目前在国际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张柏楠:参与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很多,但是真正能够独立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很少。前苏联加加林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美国的载人航天实力也相当强。相对而言,从技术水平和品种方面等,中国排在第三。

记者:中国的载人航天跟国外比有什么特点?

张柏楠:目标明确,而且务实高效。载人航天最开始是在冷战背景下出现的。当时前苏联和美国为了争世界第一,在这方面下的本钱非常大。美国阿波罗登月的时候,最高投入时航天载人投资占整个GDP的4%。我国1992年开始论证载人航天,那时有两个特点,今天来看非常英明。一是务实,不争第一,没有像前苏联、美国那样,你有什么我也得有,你有航天飞机我也得有。当时我参加过论证,那时候是航天飞机最热门的时候,当时咱们也论证过航天飞机的方案,但是在最后方案选择时,包括咱们的领导和专家非常务实,没有去赶时髦,认为还是飞船切合实际。另外在立项时,我们搞的是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是以空间站为目标,一步一步实现最终目标。

发展航天技术,彰显强国实力

记者:有人说“中国要在世界上成为有影响的强国,航天发展是战略性的支持基础”,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张柏楠: 这是因为它本身处于很特殊的地位。首先,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空间资源是无限的,这是其他领域无法比拟的。第二,空间飞行器的特殊位置,轨道的位置应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也是在地面很多无法替代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了导航、遥感、通讯等领域。空间的位置是有战略意义的。第三,从技术来讲,航天事业,包括载人航天事业,应该是综合运用了当前各个领域领先的技术,是整个国家技术水平的体现,它同时也可以带动整个技术的发展。所以整个航天的发展,各国都把它作为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

记者:所以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引发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张柏楠:比如神舟飞船发射成功以后,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给主席发贺电,贺电是这么写的:“祝贺贵国在全面发展、成为现代世界强国进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实际上载人航天是一个标志,各国都是这么认为的,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也在研究载人航天发展,最后认为火箭也好,航天器也好,尤其是载人航天,认为它是国家实力和意志的标志。比如美国前总统约翰逊说,在全世界眼里,没说的,航天第一。什么都第一,但航天要是第二,就什么都第二了。所以它是对国家发展非常有力的战略支持和体现。

记者:我们已经进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那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航天强国的行列?

张柏楠:我个人理解,大国和强国之间还是有差别的。作为大国来讲,就是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别。比如从卫星发射数量来看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是作为一个强国来讲,第一,不论干什么,包括航天事业,必须得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一个标准。第二是技术水平,数量多不等于你水平高,这是目前我国的普遍现象,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第三,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到现在,门类基本齐全了,各种卫星我国都有了,各个卫星门类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第四,最需要创新的就是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就是别人没有干过、没有尝试过的东西我们来先做,这也是一个强国的标志。最后,影响力。你做的事情别人会关注、会倾听你的意见,甚至跟着你的意见来走。

记者:纵观全局来说,您认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如何?

张柏楠:虽然这些年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必须客观来看问题,自己要冷静。只有承认有差距,发展才有动力。虽然咱们领域全了,但是各个方面还有差距。比如说遥感分辨率,就不能满足我国城市交通、资源,包括抗震救灾的要求。现在很多技术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这就是差距。从后劲来讲,现在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因为大家承认有差距,这个时候才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