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盐碱地;成因;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S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89-2

1 盐碱地的概述

所谓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盐分,并且盐分的可溶度较高、浓度较大,对植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而且破坏土壤中原有养分。广义的盐碱土主要包括:盐土、盐化土和碱土、碱化土。其中盐化土和碱化土只是盐碱化的初级阶段,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盐碱化土地,属于相应的亚类。盐碱土被分为盐土和碱土。其中盐土分为,盐土、漠境盐土、酸性硫酸盐土、寒原盐土和滨海盐土等等。盐土是由于土壤中含有较多的交换性钠离子使土壤呈碱性反应的盐渍土。盐碱土又称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的总称。盐碱地根据盐碱的含量可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度盐碱地。轻盐碱地的盐碱含量在3‰以下,PH值在7.1-8.5之间;中度盐碱地的PH值在8.5-9.5之间;重度盐碱地的盐碱含量超过6‰,PH值在9.5以上。

2 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人工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2.1 地理条件

地形对盐碱地的形成影响很大,因为地形直接左右地表水和地下水运动,这就会影响盐分的移动和积累。从地形上看,水溶性盐随着水从高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产生淤积。盐碱主要分布在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带,内陆盆地,山间洼地。从局部地形来看,土壤积盐情况与大地形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所积盐的部位是局部的小凸处。

2.2 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土壤质地的粗细也会影响盐碱的淤积。土壤质地的粗细会影响土壤毛管水的运动的速度和高度。一般来说,当土壤毛管水上升速度快,高度高,那么盐碱的淤积就会慢些,比如沙土地和粘土。地下水对盐碱地的影响主要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如果地下水位高,并且矿化度大,那么盐碱就容易淤积,也就容易形成盐碱地。

2.3 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或渠道在水流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侧渗,促使河流或渠道两旁土地的地下水平升高,进而产生盐碱化。我省沿海地区由于海水长期浸渍,脱盐、返盐形象非常频繁,因此盐碱化程度较高。

2.4 人为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栽培技术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在我省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及应用,但是不合理的灌溉、施肥现象依旧存在。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量施肥普遍存在,这样会产生或加快土地盐碱化速度。

3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改良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与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多年来,国内外诸多科学家对盐碱地的改良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进入20世纪,科学家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盐碱地的分布情况、形成因素以及盐碱地的特质等;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开始进行理论性的研究并付诸实际,开始建立水利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等等;20世纪50、60年代,我省开始试点进行盐碱地的改良,但没有大面积实行,只是针对农业土壤的改良。主要措施包括:蓄雨淋盐、种稻降盐、增加有机肥的施入等。到70年代,对盐碱地的改造开始以工程措施为主,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挖沟排水、巩堤种植、淡水冲盐等。

这些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些年,我省农业科研者对农业土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沿海地区、设施栽培盐碱地的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下面是有关治理盐碱地的一些措施:

3.1 生物措施治理

生物措施有利于改变土壤机制,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改良土壤结构。生物措施的方法有:一是种植一些耐盐蔬菜,如萝卜、甘蓝、棉花等;盐碱地在植物的覆盖下增强了植被蒸腾作用,从而降低了地下水水位,加速了可溶性盐碱的淋洗,有效的防止或延缓返盐现象;二是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牧草,盐碱地种植牧草,对土壤可以起到疏松作用,盐碱不易在土壤表层沉淀、淤积,当牧草枯萎之后对盐碱地的改良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牧草枯萎腐烂之后会进行分解,分解出的二氧化碳可以中和盐,改变土壤成分,促进成土母质石灰质的溶解,牧草种植密度很大,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因此土壤表层的水分蒸发量小,表层积盐率降低,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属性,土壤的总孔隙和毛孔隙增加,透水性能得到改变,此外,如果选择在轻度盐碱地种植豆科类牧草,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进而增加土壤的肥力;三是种植高度抗盐碱植被,如盐地碱蓬和盐角草等。这几类植物能够很好的退化土壤中的盐碱成分,是盐碱地的代表植物之一。这与它们本身的物质含量有直接的关系,它们本身的灰分含量相对较高,但是这类植物有天然的弱点,当其枯萎后所含有的盐分将停留于土壤表面,而且这种植物不能用做其他方面比如用于饲料等;四是使用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能够改善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机制,有利于土壤中的钾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生长,从而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增加速效钾和速效磷以及氮的含量,氮的增加很好的抑制碱的含量,减小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的盐分含量。

3.2 工程措施

3.2.1 灌溉工程 (1)渠道防渗问题。对于灌溉地区来说,它们的雨量较少,因此地下潜水位较低,灌溉过程中渗漏的水是潜水位的主要来源,所有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渠道水的外渗,不让潜水位水位升高。(2)正确灌溉方法。循环灌溉:在灌溉前期应该在土壤表层撒上石膏,之后再种植园林植物,在植物幼苗时期,用淡水进行浇灌。在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采取盐碱水灌溉方式。混合灌溉:这种方法就是把淡水和海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灌溉。这种灌溉方法在淡水缺乏区得到了普遍应用。在印度、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地区,这种灌溉方法已经普遍实施,并且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负面影响,据研究表明,盐碱度高和盐碱度低的水进行混合灌溉,能导致土壤表层的盐碱度升高,作物的产量将随之下降。所以在选择混合灌溉的时候,要了解作物的抗盐碱能力,混合水的配比也要达到最佳比例。

3.2.2 土壤移植法 这种方法也叫客土法,就是把原有的盐碱土壤挖走,之后回填上含碱量低的绿化土,改变土壤质地和植物的生长环境。为了防止客土下面土壤盐分再次入侵,需要设置隔离带,在客土与本土之间放上颗粒较大的物质,如炉渣、石屑等。在客土上面也要覆盖东西,以防止客土水分大量蒸发。这种方法造价相对较高,不适合大面积执行。

参考文献

[1] 阎秀峰,孙国荣,李景信.我国耐盐牧草的研究现状[J].中国草地,1994(3):68-72.

[2] 董宝娣,刘小京,董文崎,等.近滨海区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的引种及耐盐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0,18(4):120-126.

[3] 秦嘉海,吕彪,赵芸晨.河西走廊盐土资源及耐盐牧草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土壤,2004,36(1):71-75.

[4] 吕彪,赵芸晨,陈叶,等.河西走廊盐土资源及生物改土效果[J].土壤通报,2001,32(4):149-150.

[5] 张永宏.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J].甘肃农业科技,2005(3):48-49.

[6] 阎顺国,朱兴运.碱茅草地土壤盐分动态及盐量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1990,4(1):44-48.

[7] 朱兴运,沈禹颖,王锁民,等.盐渍化草地培育的理论基础[J].草业科学,1997,14(5):20-22.

[8] 魏忠平,邢兆凯,于雷,等.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种植牧草肥土效果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9(2):8-10.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机质 种肥 追肥 生物学特性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

中图分类号:P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81-01

施肥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是农林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如果这一环节的方式,方法处理得当,做到科学,有效的施肥,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降低成本,而且能收到丰产丰收的目的。那么在施肥过种中就必须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一)气候因素

气候主要是影响土壤养分的状况,特别是有效养分含量,从而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气候对植物生长方面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降雨量,一个是温度。如果是高温多雨季节,土壤里的有机质分解就快,也容易受到水的作用,而流失掉一部分,因此有机肥料应该尽量晚一些,错过这个季节,对化学肥料的施加,也应该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则。这样做可以避免养分在水的作用下流失掉,可以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利用率,相反,对干旱少雨的季节,应当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及时供给养分,有机肥料就应该早施一段时间,因为有机肥养分分解的慢,化学肥料的施加应该在雨后或阴天,量可适当增加。

(二)土壤条件

土壤不同,养分状况也不一样,因此施肥补给也各有差异。在生产中要根据不同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合理施肥,不但能充分发挥肥料的有效性,而且对土壤结构的改良和植物的生长

都有促进作用。就土壤质地来说,土壤质地大体分砂土,粘土,和壤土,每种质地的土壤性质不同,对肥的需求也不相同,如砂土地,因砂粒较多,通气透水状况好,土温升的快,温度,有机质分解的就快,但这种土壤保肥能力差,养分容易流失,后劲不足,所以砂土地应该多施有机肥,尽量少施化学肥料,如果需要也应该本着“量少次多”的原则。粘质土壤和砂质土壤的性质正好相反,粘土地中的粘粒较多,土壤质地粘重,通气透水能力差,但蓄水保肥能力强,土壤温度升高的慢,有机质不易分解,粘质土属于冷性土,对这类土壤最好是多施有机肥,但在植物生长季节也可施化学肥料,而壤质土中砂粒和粘粒几乎相等,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肥,这类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土壤耕性好,是最理想的土壤,施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活动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大多数植物,和微生物喜欢在中性,微酸或微碱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良好,过酸过碱的土壤都不利于它们生长,因此,对于酸性土壤通常用石灰和增施有机肥来调节,石灰的用量一般在每亩60公斤左右,对于砂土地和有机质少的土壤,石灰的用量尽量少一些,次数多一些,以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大,造成烧苗现象,而对碱土应用石膏,明矾,配合增施有机质结合灌溉和排水来改良土壤碱性。

(三)植物条件

为了农林业生产能够增产增收,必须科学合理的施肥,来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植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对不同养分的需求也相同,所以在施肥前必须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才能发挥肥料的作用,如叶菜类以叶为收获对象的,需氮肥多一些,豆科植物需氮量则少些,一般只在青苗期,施少量氮肥,植物生长时期不同,对养分的需求量也不一样,中年的林木比幼年林木,需肥量大,因为这个时间林木的高生长和粗生长达到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大量增加,植物在幼苗期也需要一定的磷肥,但不多,如果这一时期幼苗缺少磷肥,植物根系不能良好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会受到影响,即使以后再补磷肥效果也不会太好。

(四)肥料的特性

不同肥料有各自的性质,它们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对肥料特性的了解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1.肥料品种的差异

施入土壤中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发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氮肥中的尿素含氮量高,养分浓度大,易使种子变性,影响种子发芽,不易作种肥,但尿素可以做追肥和基肥效果较好,有些化学肥料易挥发,如铵态氮肥,易生成氨气,所以这类肥料施用时,必须深施并覆土,微量元素简称微肥,虽然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需要的少,但它起的作用却不可忽视,有机肥料肥效较慢,无机肥料属速效肥,在生产中常常把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来施用,效果会更好,特别要注意,有机肥,尤其是厩肥,必须经过腐熟后才能施入土壤中,因为堆积腐熟后的厩肥养分有效性高,并可消灭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所以土壤性质不同,植物生长情况不同,施入土壤中肥料品种也不相同。

2.肥料养分含量

通常计算肥料养分含量的多少,用下列公式

施肥量(公斤/亩)=100/肥料中某养分含量的百分数 X已确定养分用量(公斤/亩)

例如:每亩林地需要8公斤硫铵作追肥,需用尿素多少公斤(尿素含氮量46 %计算)硫铵的用量==100/46x8 ==17。4公斤/亩

除此之外,施肥还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植物栽培技术等因素

总之,土壤施肥是一项综合技术,只有做到科学合理的施肥,才能发挥肥料的作用,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范文第3篇

大棚蔬菜产量高,养分吸收数量多、转移率低,需较多的肥料投入,但是施肥不当易出现各种土壤障碍和缩短大棚高产寿命等,造成蔬菜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了解常用肥料的特性,掌握科学施肥技术,对实现大棚蔬菜持续高产和减缓土壤障碍等具有重要作用。

1.大棚蔬菜生产常用肥料 当前肥料种类繁多,大棚蔬菜常用的有粪肥、土杂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水溶性肥料、调理剂等。①粪肥。鸡、猪粪肥是大棚蔬菜生产中较常用且用量较大的有机肥种类,养分含量较高,可补充土壤的氮、磷、钾和有机质以及一些中微量元素等,使用时要适当减少无机肥料的用量,不过连续大量不科学施用会加速出现各种土壤障碍。未经腐熟的鸡粪易烧苗或释放有害气体,不宜在大棚施用,特别是深冬季节做底肥更要注意。②土杂肥。对保持土壤肥力和优良性状具有重要作用。有条件的菜农在蔬菜生产中应多施秸秆类堆肥,调节土壤碳氮比,土杂肥须经完全腐熟后才能在大棚中使用。③大量元素(氮、磷、钾)肥料。主要指氮、磷、钾肥,是大棚蔬菜高产的支柱。蔬菜对钾具有奢侈吸收性,适宜的氮、钾比为1∶1~2,钾过多影响镁、钙、铵态氮等的吸收利用。要根据大棚蔬菜需肥特性合理使用,避免一次使用过多。④中、微量元素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有效性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使用时要考虑铵态氮和钙、钾和镁、磷和锌的颉颃作用,以及微量元素和氮影响钾肥外渗等。中微量元素肥料要根据土壤及蔬菜缺素诊断情况进行补充,避免盲目使用,以免出现中毒现象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微量元素尽量通过叶面施肥补充。⑤生物有机肥。此类肥料多含功能性生物菌,是大棚蔬菜的首选肥料。生物有机肥料并不能代替化肥的作用,大棚蔬菜持续高产也不能过分依赖生物有机肥。在选用商品有机肥时,需注意其原料来源和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土壤类型和施肥目的。⑥水溶性肥料。包括大量元素水溶肥(以提供氮磷钾为主),含腐殖酸(或海藻酸或氨基酸)水溶肥,具有速效和对土壤破坏小及次生盐渍化轻的特点,是在大棚蔬菜生产中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肥料。水溶肥料要以氮钾为主,少施磷,尽量不用含氯肥料;每次用量要控制,以氮肥为例,每亩以纯氮2~4千克为宜。⑦功能性肥料。如生物菌肥、土壤调理剂、肥料增效剂、缓释肥等,是今后大棚蔬菜生产用肥推广利用的重点,要科学合理选用。

2.大棚蔬菜科学施肥技术 ①根据土质选择有机肥。土壤质地较黏重的棚地,应尽量选择粗纤维含量高的有机肥料,最好选用稻壳粪,此类肥料在养殖过程中用稻壳垫圈形成,肥效较低,对黏土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土壤质地较粗的砂质棚地,应增施缓效性有机肥如纯粪,这种肥料比较黏重,对漏肥漏水的砂土地有良好的改良作用。②有机肥要施足。据测算,要使大棚土壤有机质增加,需每亩施含量为30%的有机肥2000千克以上。有机肥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腐熟后全层撒施深翻做底肥。③大量元素施用量要充足。大棚蔬菜高产要每亩施50~10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均匀撒施做底肥。做底肥时少施速效氮肥,可适当选用控释肥料,提高氮肥利用率,保证中后期氮素供应。④中微量元素肥料要与有机肥混合后施用。施用量与方法:如硫酸锌、硼砂等以隔年土壤施用或叶面喷施补充,每亩每次用0.5千克。⑤合理选用生物肥(菌剂)及土壤调理剂。当前推广应用效果较好的有EM菌、酵素菌、芽孢杆菌类生物有机肥料等,使用时注意与有机肥、化肥、中微量元素协作增效。⑥水肥一体化以追肥为主。在底施的基础上,蔬菜生长期还应分次追肥,根据蔬菜不同生育期对养分需求的不同,选用高浓度全水溶肥料进行滴灌或微喷,实现水肥一体化耦合增效。

(作者联系地址:彭广军 山东省鱼台县唐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邮编:232700;董克锋 鱼台县农业局 邮编:232700)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范文第4篇

土壤改良的方法很多,如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树行间种草、果树行间间作其他作物及挖出土内石块,进行客土、泥中掺沙、沙掺泥等。改良土壤要根据果园土壤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改良方法。现介绍几种改良土壤的方法:

1 深翻

1.1 深翻土壤的作用

深翻果园土壤,可以起到松土、增加活土层厚度、改善土壤通气、改善土壤透水性能、增加土壤蓄水、调整土温及促进微生物活动的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有利果树根系生长。

对土层瘠薄,园地下层皆是沙石的果园,逐年由里向外,上下翻1次,将熟土翻到下面或将熟土与沙掺合;沙石多的果园,定要逐年扩穴,去石客土;泥中掺沙、沙中掺泥,都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1.2 深翻的方法

有逐年放树窝子深翻、果树行间和株间深翻、结合施基肥全园深翻等方法。山地果园在梯田或树盘的内半部深翻。深翻的宽度60~80厘米,深50厘米,深翻地长度,以树冠的1/2~1/4为宜。

深翻,可以一次或分几次进行,顺树行对土壤渐渐深翻;或结合增施有机肥进行扩大果树植穴深翻。

2 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增施有机肥料、行间种草、园地覆草、落叶归根、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缓解或避免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肥力。果园行间种草,表土层不,土壤温度变幅较小,水分蒸发量则少,气候干旱轻微时,能起到调节地温和抗旱保墒作用。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增多,园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改善,能够缓解或避免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肥力,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土壤肥力都能增强。增施有机肥,一定要施腐熟的有机肥。

当今各地果园,园地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有多有少,大部分果园的土壤,有机肥料的补充不足或根本得不到补充,有机物质含量逐年下降;也有少部分设施栽培(大棚栽培、温室栽培)果树,施用有机肥料超出了适宜范围,导致土壤中植物病源菌增加,造成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

3 为表层根系创造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

栽植任何一种果树,果树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含有的养分和水分。果树的表层根系是根系的主要活动区域,它对形成花芽及提高果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与果树成花坐果、果实发育密切相关的钾、锌、硼元素,也主要靠表层根系吸收。

因此,栽培果树必须重视养根,要养护和利用果树的表层根系,就要为表层根系生长创造适宜生长的土壤条件,对于不良的土壤,就必须进行改良。

4 行间种草、覆盖树盘、种绿肥

在果树行间种草或用有机物(农作物秆叶,杂草等)覆盖果树株间地面,或覆盖树盘,或在树行间种绿肥,都能起到土壤改良作用。

5 间作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花生土壤;特征;改良措施

中图分类号:O657.32;O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1-0068-03

1 红安县花生土壤的肥力状况

1.1 种植花生的土壤类型

红安县种植花生的土壤[1]多为片麻岩,部分为石英片岩、基性岩、泥质岩风化物的坡积物和残积物上发育的黄棕壤土类,无石灰性反应小河冲积母质上发育的潮土土类也有零星种植。主要土种类型为砂土、泥砂土、硅砂土、细砂土以及各类麻骨土等。

1.2 花生地土壤的理化性状

1.2.1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一是土层较薄,耕层偏浅。如砂土的土层厚26~78 cm,平均49.5 cm;耕层厚9~19 cm,平均15.4 cm。麻骨土土层厚5~24 cm,平均18.6 cm;耕层厚5~18 cm,平均12.7 cm。二是土轻松散,质地偏砂。耕层质地[2]除泥砂土为轻壤外,其余均为砂质土和砂壤土。花生土壤中,砂质土和砂壤土占90.3%;土壤结构多呈单粒状,少数呈团粒状、小块状。据室内测定,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绝大多数小于20%,按卡氏土壤质地分类法分别属于砂壤土、紧砂土、松砂土等质地类型。三是土层分化不明显,土壤剖面发育不完整。从土体构型看,大部分花生地只有很浅的耕作层和较薄的心土层,其下即为母质或母岩层。从土壤颜色看,一般偏浅偏淡,有的与母岩风化物的颜色几无区别。土壤发育处于幼龄阶段。

1.2.2 土壤养分含量 耕层土壤多呈酸性、微酸性,pH 4.8~6.3,平均5.6。有机质含量为10~20 g/kg;碱解氮含量32.6~75.9 mg/kg;速效钾含量35.5~102.8 mg/kg;速效磷含量为2.93~13.52 mg/kg,平均7.28 mg/kg,其中潮沙土最高,为10.95 mg/kg;乌砂土次之,为9.62 mg/kg;泥砂土、砂土分别为7.61和6.45 mg/kg;硅砂土、硅麻骨土含量最低。

2 花生高产地的土壤肥力特征

花生高产土壤是指具备同时不断地满足花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诸因素能力的一类土壤。

2.1 土层深厚松泡、爽水湿润是高产土壤的首要条件

花生是惟一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开花结荚习性农作物,在地上开花、受精,子房随子房柄下曲钻入土中一定深度之后才开始膨大形成荚果。由于花生要在地下结荚,因此土层特别是耕层是否深厚松泡,物理性状是否优良就成为花生高产土壤的首要条件。

据对单产3 000 kg/hm2以上的花生旱地的调查,土层平均厚度为70.4 cm,其中>60 cm的土层占53.7%;耕层平均厚度为18.9 cm,其中>17 cm的占75.7%。耕层质地均为轻壤和砂壤。从调查结果还可看出,花生产量的高低与土层和耕层的厚度呈正相关(表1)。轻壤和砂壤土层深厚松泡,不但有利于子房柄入土,同时由于其通气利水,能充分满足荚果膨大对氧气和水分的要求,因而果大而整齐,果壳薄、颜色浅且有光泽,果仁饱满,收获易、损失小,花生品质好且产量高。

由于花生地土壤疏松,又多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地表起伏较大,所以水土流失颇为严重;另外,由于土壤保水力差,红安县伏秋干旱频繁,往往因土壤水分不足而影响荚果发育。因此,必须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才能保持深厚的土层;只有解决灌溉问题,才能保持既松泡通气又爽水湿润的土壤环境。针对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耕层浅、质地以粗砂为主并含有各种粒径的石砾,常年单产低于1 500 kg/hm2的坡耕地宜改为水平梯地,土层厚度增加,土壤含水率有效提高,将有效提高产量。

从调查结果看,凡是高产稳产的花生地都有灌溉水源,干旱能灌,雨多能排,保持土壤爽水湿润。在地势平缓的缓坡地和地势高、无灌溉水源的平地、梯地,由于有喷灌设施,当花生生长和荚果发育的关键时刻遇到干旱时能喷灌2~3次,使土壤保持湿润,同样可获较高的产量。

2.2 磷、钾、钙素丰富是高产地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指标

花生是豆科作物,根瘤有固氮作用,构成生物学产量的氮素有一半以上靠其供给;特别是花生始花后,根瘤菌日趋活跃,生物固氮更成为氮素的主要补给源。所以,花生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以磷、钾、钙最为重要。

从调查来看,花生产量与土壤速效氮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而言,土壤碱解氮含量以60~90 mg/kg较为合适。花生高产地土壤磷、钾含量一般较高。据单产3 000 kg/hm2以上高产地的土样化验资料,耕层速效磷含量为6.3~26.6 mg/kg,平均11.8 mg/kg;速效钾为60~225 mg/kg,平均108 mg/kg。同时,随着土壤磷、钾含量的增加,花生产量也明显上升。单产4 500 kg/hm2以上的比单产3 750~4 500 kg/hm2的和3 000~3 750 kg/hm2的土壤,速效磷分别高1.6和4.7 mg/kg,速效钾分别高18和34 mg/kg(表2)。

除磷、钾外,花生对钙素也有特殊的嗜好。钙是花生荚果子实膨大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花生不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钙向荚果运转,而是通过子房柄和荚果壳直接从土壤中吸收。土壤钙素的丰缺直接影响荚果的肥实饱满,影响单株生产力和单位面积产量。据试验,对单产3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地进行分析,土壤代换性钙平均为0.26%。其中单产4 500 kg/hm2以上的为0.35%,单产3 750~4 500 kg/hm2的为0.25%,单产3 000~3 750 kg/hm2的为0.18%。这些高产地除土壤本身含钙量高以外,还普遍施用了石膏。从高产地施用石膏与否的对照试验结果可知,钙素充足的花生根系发育好,根瘤形成多,荚果充实饱满,空秕粒减少,增产9%~17%,平均11%。

3 红安花生土壤改良利用意见

红安县旱地绝大多数都适于种植花生。但与花生高产稳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土层浅薄、土壤磷素缺乏,部分土壤钾、钙素不足;坡地多,平地、梯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等障碍因素。为此,提出以下改良利用意见。

3.1 深翻改土,加厚耕层

实践证明,凡土层浅薄的花生地一经深翻[3],土壤性状就会明显改善,产量显著增加。凡是土层、耕层没有达到高产地标准,而耕层以下又不是基岩层的花生地都应进行深翻、深耕。

鉴于花生的根系群70%~85%分布在0~31 cm的土层内,对土层太浅的地首先要通过深翻把土层加厚;对土层较厚的地,则应视土壤质地、土体构造情况进行,深度宜控制在25 cm左右。深翻、深耕的时间应根据前茬情况抢早进行。麦茬地前茬一收获即应及时深耕,争取深耕后有较多的时间炕土冬凌,促使土壤熟化。深翻、深耕时均要注意不搅乱土层。

3.2 坡地改梯地

坡改梯是培育高产稳产花生土壤的根本途径,也是实行其他改造措施的先决条件。应先按等高线砌石岸或筑土埂,然后分块平整。地块的大小视坡度而定,坡度大的地块要小。在坡度小于10°的情况下,梯地的长以50~60 m、宽10 m左右为宜。对新改的梯地和肥力低的梯地应进行客土和增施有机肥料,苗期看苗补施氮肥。

从增产效果看,等高水平梯地优于等高耕作坡地,等高耕作坡地又优于顺坡耕作坡地。所以,在一时还没有条件改为梯地的坡耕地,则应首先实行等高耕作。

3.3 增加灌溉设施,积极发展喷灌

红安县花生地一般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坡地上,解决灌溉[4]问题应以增加灌溉设施,特别是以各类提水机械为主。喷灌对土壤结构破坏性小,能保持土壤疏松,因而特别适用于花生的抗旱,应积极发展。

2009年遇到前期干苗、中期干花的特大干旱,据试验,种植鄂花6号品种,喷灌一次比未喷灌的增产20.2%,喷灌了两次的比未喷灌的增产32.0%。

3.4 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旱地施入有机肥[5]后,经过土壤中微生物和物理化学的作用,形成腐殖质,促进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形成,使黏性土变得疏松易耕,沙性土变得有团粒结构。这样,土壤结构的改善使土壤的透水性和持水性增强,容易接纳和保蓄水分,不易受干旱威胁。使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的比例协调起来,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土壤中的腐殖质有吸附溶解多种离子的能力,避免养分的流失,提高了土壤溶液浓度,从而影响花生根系的生长。

3.5 增施磷、钾、钙及微肥,大力推广配方施肥

磷、钾、钙肥及某些微量元素对花生的增产效果已为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所肯定,特别是在这些元素供应缺乏的土壤上,增产效果更为显著。

据红安县2009年在熊家畈农场配方施肥[6]试验,每公顷施375 kg普钙作底肥,每0.5 kg磷肥平均增产花生0.42~0.72 kg,作追肥时增产0.33 kg。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氯化钾75.0~112.5 kg,每千克钾肥增产0.95~2.90 kg。施用石膏[7],用作拌种的增产11.0%~16.2%,作底肥每千克石膏增产0.5~1.6 kg,作追肥增产0.7~1.3 kg。用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0.2%~0.5%)在花生不同生育期(苗期、花期和结果期)喷施,均比对照增产,其中以0.4%浓度在结果期喷施最好。磷、钾、钙肥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更好。微量元素硼[8]的效果主要表现在果数和果重的增加以及出仁率的提高上,2010年全县多点试验平均增产13.5%。10个钼肥试验点的实打验收结果,施钼的单产1 162.5~3 460.5 kg/hm2,平均2 058.0 kg/hm2;拌钼平均每公顷增产2 985.0 kg,增产幅度为17.0%。

另外,花生苗期根瘤形成初期固氮能力较弱,对氮素缺乏十分敏感。在氮素缺乏的土壤上,氮肥的施用也不能忽视,初花期前适量补施氮肥同样可收到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3.6 菊芋―花生合理轮作

菊芋[9]地下形成块茎,其根系特别发达,抗旱、耐寒、耐旱、适应性广,几乎没有虫害,抗病性强,非常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是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优良作物。

菊芋每株根系有上百根长达0.5~2.0 m的根系,可深深地扎在土中。由于根系对土壤的影响,使土壤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改善土壤结构,无需精耕细作,适合在荒漠、滩涂、低丘缓坡地等花生低产量区的土壤上推广轮作种植,从而大大提高土壤生产力。

3.7 推广花生地膜覆盖栽培

旱地花生采用地膜覆盖[10]栽培新技术,具有提早播种,增温保湿,保墒抗旱,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防御春寒低温危害,促进早苗齐苗、早花多花、多果增产等优点,有力地协调了旱地花生种植水、肥、气、热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1] 龚子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 黄昌勇. 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陈 雪,蔡强国,王学强.典型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5):44-49.

[4] 李岩蕾. 节水灌溉现状分析和发展措施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94-96.

[5] 殷本华. 有机肥对新垦茶园土壤的改良与应用模式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64-165.

[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花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7] 李向东,周录英,王丽丽,等.钙肥不同用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花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青岛:山东省花生研究所,2007.

[8] 周可金,马成泽. 微肥配施对花生产量与效益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3,25(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