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管理职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业主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
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灵魂,交通基建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额高、技术复杂和参与者众多等诸多特征,因此,大型交通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非常复杂和棘手的问题。作为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的业主方如何主导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在学习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效质量管理方法体系。本人结合自己近年来从事高速公路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重点从项目实施期各阶段浅论项目业主方的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一些方法。
一、 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
1、 重视设计单位的选择,确保设计质量。
大凡一提到工程质量,许多人都惯性地认为主要是施工质量,其实设计质量是工程质量的生命之门。调查资料表明,很多工程质量大事故都是因设计质量不合格所致。项目建设方通常对大中型工程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批比较重视,有的还组织了设计方案竞赛,而后就放手让设计单位做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放松了对设计的监督和控制。近年来设计行业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甚至连基本设计文件都不齐全。因此设计单位的选择对设计质量有根本性的影响,业主和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初期就必须对它给予足够重视,重视工程设计方案竞选招标、投标工作,使工程设计方案招标、投标工程规范化、制度化,让真正具有与项目相符合等级资质的、有同类工作经验、在过去的项目中与业主合作良好、信誉好的设计单位中标保证设计工作质量。
2、 依法科学从严组织施工安装、监理招标,选择优秀承包商和监理服务单位,严格控制工程分包转包。
实践经验证明,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监理单位的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国交通基本建设迅猛发展,具备资质的承包商和监理服务机构(包括国企、民企、私企)日益增多,但是不同承包商和监理服务机构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相差甚远,有些施工单位本身资质不够,为了能中标,借用其他企业的名义投标,即所谓挂靠投标,这种现象非常严重。如果业主在工程招标投标中把关不严,这样的低资质企业承包工程后,由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不足,大量雇佣未经培训的农民工施工,工程施工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因此选好施工队伍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前提,业主必须避开干扰,按基本建设程序和建筑市场管理规定选择施工队伍,一个施工技术力量较强、素质较高、设备和设施装备优良的队伍,从工程管理、组织施工、处理和解决施工难点等多方面都具有较丰富的经验,质量自控体系完善,选择一个优秀的承包商工程施工阶段可以大大减轻业主方工程质量管理的压力。
有些承包商在中标后,未经业主同意将工程转包给其他承包商,或者将工程的主要部分分包给分包商.业主对这种随意转包和分包工程的现象,要按照合同严加控制.否则很难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当这种随意转包和分包的工程完成后,发现了种种工程质量问题,为时已晚,业主的利益必然受损。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
1、 施工准备阶段
(1)统一组织学习培训,强化质量创优意识
工程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必须在工程开工前即深入人心,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控制预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业主如果具备条件应尽可能地组织监理人员、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建设项目管理手册》、《施工监理工作手册》、合同、技术规范等等,实地观摩其他在建工地(或者学习过往积累的声像资料)路基路面、桥梁施工常见通病病害预防、治理办法,强化质量管理预防意识,将质量管理事前控制效用真正落实到正常施工生产中去并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2)开工前的履约检查
经过招投标程序遴选出来的承包商,仍然难以完全杜绝部分披着合法外衣或者挂羊头卖狗肉的不合格承包商,甚至施工合同签订后履约时不按投标时承诺的兑现现象普遍存在――更换项目经理和主要技术管理人员数量和资质低于投标承诺、进场设备数量和技术标准参数低于合同承诺等等诸如此类。因此开工前的履约检查显得至关重要,认真核对进场人员数量资质和设备数量参数,对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的人员和机械设备要求限期整改完成后签发开工令,对拒不整改的签订合同时约定按违约条款追加处罚。
(3)敦促监督落实健全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
严格按照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及时向工程监督站报请监督,督促总监办成立专家组负责对关键工程施工方案审批把关,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业主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奖惩细则》,激励承包人在工程质量上争优创先。
驻地监理办建立起以高监为核心,以标段主管、检测、试验、测量、合约监理工程师为骨干,旁站监理为基本力量的监控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
承包人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程师主管,质检工程师各司其职的岗位责任制的自检体系,设立功能完备的工地试验室。
省、市质监站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承包人、驻地监理办质保体系的健全性、可靠性和质量控制的实际效果。
2、 工程施工阶段
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最为关键,任何疏忽或者责任心懈怠均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这个阶段应提倡树立正反面典型,表扬、奖励敬业、工作仔细的施工人员和质检人员,反面典型必须推倒重来通报批评。
这个阶段也是微观动态监督阶段,可从测量、原材料、试验、工艺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设计变更、工程资料、分项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把关;另外对监理工作质量的控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性的履约大检查都是业主方工程质量间接管理控制的好方法。
(1) 严把测量关
《建设项目管理手册》中业主制定“全线测量工作管理办法细则”,细则中应明确各标段应尽可能保持测量人员的稳定性以确保测量工作的连续性,敦促总监处按照测量工作管理细则落实对全线水准控制点、平面控制点的联测工作,确保路线高程和坐标的正确性。各分项工程开工前严格复查认定施工放样,并在施工中对控制工程线上位置、标高、尺寸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认定,否则不批准下道工序施工。
(2) 把关原材料
业主必须认真监查施工队使用的材料质量。在当前正规完善的按法律办事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伪劣产品充塞市场,对于材料的采购渠道、质量和数量,设备厂家、性能都应当把关,特别对钢材、水泥,除了检验产品证书和化验单外,还要进行抽样试检,把问题发现和解决在施工使用以前,做到材料必须合格方准使用。
()首先要把好材料采购关。成立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材料评议采购小组,充分调研原材料供应市场,利用冬闲和开工前期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现场调查,对原材质量、价格和厂家资质、信誉度等做全面的了解,最好组织有关人员去厂家实地考察,以确定招投标厂家,为招投标做好准备。
()做好材料招投标工作,严格招投标程序,以质量好、价位合理、信誉度高为中标原则,实行公开、公正招投标。
()必须针对工程的特点,根据材料的性能、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慎重地来选择和使用材料。
()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要求承包单位对主要原材料复试,并对复试结果妥善保管。对于材料的试验和检验单位也要认真考察。
()对新材料新产品要核查、鉴定其证明和确认的文件。
()加强材料进场后的管理。要合理堆放,要有明显标志;要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要严格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中使用或安装。
(3) 严把试验关
承包人和驻地监理都必须按技术规范规定项目和频率进行自检和复检,各种标准试验、验证试验、抽样试验、验收试验必须齐备合格,否则不予验收和计量支付工程款。
(4) 严把工艺关
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工艺,不允许采用。如对地下水丰富的路段,不允许采用人工挖孔施工。地质条件良好、桩长较短、施工干扰大的少数桩基若要采用人工挖孔,须报驻地监理和设计代表审批同意后方可施工。
(5) 严把工序质量检验关,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按照规范的质量检验程序框图和报表,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承包人自检报驻地监理复检合格,否则不允许下一工序施工。隐蔽工程质量必须三方联检确认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掩埋。要求每位技术管理人员都要明确岗位职责,每一工点都要配有技术管理人员。
(6) 严把设计变更,变更申请未经总监处批准不准实施变更工程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须加大投入的就加大投入。
(7) 严把工程资料关
定期组织对施工档案资料的检查和指导,已完分项工程资料不全或弄虚作假者不予计量支付。通过对工程资料的检查来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特别是隐蔽工程质量,我们的惯常做法是通过检查现场施工的某一工序,同时核查其相应的工程资料。
(8) 严把分项工程验收关,没经过监理质量鉴定或质量鉴定不合格的不验收、不计量
参照交通部质量评定标准中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定出每一标段分项工程划分清单。依据质量评定标准,完成一分项工程就验收一分项工程,合格后就进行分项工程完工计量,否则,返工,不计量。
(9) 对监理工作质量的控制
业主应将委托的监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并赋予监理相应权力。就质量控制而言,应委托监理以下内容:
()督促承建单位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实施。
()检查工程使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监控。
()监督承建单位严格按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施工,控制工程质量。重要工程要督促承建单位实施预控措施。
()抽查工程施工质量,对隐蔽工程进行复验签证,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组织工程阶段验收及竣工验收的预验收,并对工程施工质量提出评估意见。
业主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情况;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分部工程验收情况;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现场监督就是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如可设现场质量控制部),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10) 积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性的履约大检查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高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92-02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教学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核心。对于办学时间不长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当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思路已经不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实践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1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建筑工程管理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建筑工程管理技能基本训练,能胜任工程管理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 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结合本校的实际,调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南通地区实际情况,考虑对现有的学生培养目标作如下调整:(1)从培养只能懂建筑工程技术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懂建筑工程技术、懂管理、懂法律、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2)要考虑到工程的实践性,而不是光注重其的理论知识。考虑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其次,进一步对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原有教学计划基本是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管理方面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计划相当于是课程门数的叠加,知识结构并没有实质性转变。而在建筑工程管理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法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成为工程管理行业和学科的四个重要支撑平台[1]。由此,本专业在新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以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为核心,采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拓展性课程加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组合模式。
再次,逐步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专业平台课的改革与建设的重点是管理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基础课。该类课程的内容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法规与合同管理、建筑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构造、施工成本控制、工程资料管理等方面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且学生毕业的后的很长时期内都能应用到,甚至终生受益。所以必须把基础打扎实。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要兼顾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更为了使在更大的范围内择业,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一些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专业方向拓展性比较强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中,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书,又有职业技能证书[1]。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合理设置课程和实验实训项目,使学历教育与职能技能培训相融合。使在专业教学中,能够完成或基本完成职业培训任务,达到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学生在跨入社会岗位时,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直接上岗,实现“无缝对接”。
3 构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训要求,实践与实训教学体系对于专业核心能力培训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实训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合理化。①该专业学生文理兼招的现象,对课堂教学与课程学习都造成一些影响;②传统课程体系所含课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重叠现象;③课程教学学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2)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有待进一步开发,实训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实验设备、实训教学内容与现代建筑工程发展不相适应,学生从现有实训项目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训练已不参适应现代施工技术的要求;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3)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度不高。现阶段学生学习多数尚限在教室里进行,与实际工程联系比较小,以致专业核心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4)集中性实训环节过程控制未得到有效监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集中性实践主要是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此类课程缺乏过程辅导,学生自己盲目地做,最后最基本的知识都未能有效掌握。综合实训名存实亡,处于瘫痪状态,无人管理,放羊式管理使集中性实训的实施效果差,岗位核心能力未能得到锻炼,走入工作岗位之后还是无头苍蝇一只。
3.2 教学改革方向
注重工程实践与实训教学,改革教学课程和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多到工地上去实习,让学生多去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找差距;改革专业平台课的纯理论教学,引入当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信息管理技术,并开发相关实训教材,立求实习与实践内容与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接轨;开设开放性实训室、加强适应性、综合性、可设计性,扩展实验实训的时间、空间,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
3.3 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修订与改革:在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的原则下,调整教学大纲,编写和出版特色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逐步细化为专项能力和分项能力目标,在实践教学要求制订时,将其分解为各具体目标,确定其内容、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能力考核办法。将实践性较强的边讲边做的课程,真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训室[2],开发新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习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及要求,自己拟订实训(验)目的、方法、步骤、标准、要求、并提出所需要仪器、工具、设备、材料等,向实训部门申请实训时间、批准后在实训(验)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进行实训,最后写出实训报告,并进行实训(验)能力测评,根据实训(验)过程和测评结果综合评定成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应该在选题、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管理。毕业设计时间一般在8~10周,目前毕业设计的方式学生大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缺乏实践事实,普遍都是互相抄袭。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习,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体现到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中,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双导师制”,以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4)扩大学生专业视野,极力推行“双证制”。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时,聘请工程界、实业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使学生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扩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支持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岗位培训,推行“双证制”,提高学生获取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试验员)的意识。
4 结语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懂法律的高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类;人才;需求;调研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23-05
一、建筑工程类人才需求调研说明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建筑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趋势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为视角,详细了解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水利与水电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全英班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高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
企业方面,以来学校招聘或在学校、学院就业网站建筑工程类招聘信息的珠三角地区建筑业用人单位为主;毕业生方面,以学院2015、2016届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水利与水电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全英班毕业生为主。
(三)数据来源
调研数据获取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单位方面,主要来自2015年、2016年秋季珠三角地^建筑业不同领域的50家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时的现场交流访谈数据信息;毕业生方面,向2015、2016届毕业生发放调研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招聘信息方面,学院就业网站2015-2016年的600余则招聘信息。
二、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整体背景
1.宏观背景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影响。
中国新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根据《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5年34 74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0 757.47亿元,广东省建筑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 199.5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 865.68亿元。建筑业总产值的迅猛发展为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提供了深厚的产业背景。
2.行业背景
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既拥有如万科、中海、金地、招商、保利、碧桂园、富力和恒大等一大批在华南甚至全国知名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又拥有如中建四局、中建钢构、广东长大、中铁、中交等大型建筑施工单位,还有各类大大小小的建筑设计院、建筑装饰公司、建筑软件公司、建筑设备公司,以及其他省份在珠三角地区设立的分公司。如此众多的建筑业用人单位为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行业需求市场。
3.微观背景
2014年9月-2015年7月,学院就业网站共近340家建筑单位招聘信息,提供近1 100个岗位,同期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约310人,剔除读研、出国、继续考研类毕业生之外,真正找工作的约150人。2015年9月-2016年7月,学院就业网站共近360家建筑单位招聘信息,提供近1 200个岗位,同期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约330人,除读研、出国、继续考研类毕业生之外,真正找工作的约160人。可见,建筑工程类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方向要求
1.主要招聘方向
通过对学院就业网站两年来的600余则招聘信息统计分析得出:房地产类需求在造价、施工、现场工程管理、成本管理、精装工程管理、开发报建等方向;设计院类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结构工程等方向;施工单位类需求主要集中在土建、造价、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路桥、市政、水电等方向;装修装饰类需求主要集中在设计研发、幕墙、项目管理、质检、造价、巡检、采购等方向。
2.建筑业人才继续教育与从业资格
从与用人单位HR访谈交流中了解到,建筑工程类毕业生从事建筑领域工作后,一般从一线基层岗位做起,如建筑业的员: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轮岗培养的经历以帮助毕业生尽快熟悉建筑施工全流程。同时,建筑工程类毕业生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考取从业资格证,如一、二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和岩土工程师等。高校可提前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了解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学好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考试准备,打造核心竞争力。
3.建筑业用人单位选人标准与倾向
从与企业HR访谈交流和毕业生问卷统计中了解到,设计院最看重毕业生的技术知识和专业功底;房地产最看重毕业生拥有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以及突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施工企业最看重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等。
(三)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特征与招聘渠道
1.用人单位的类型和所在地区分布
近三年来,来学院招聘的建筑类单位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房地产企业、施工单位、设计院、装饰装修公司、防水行业及建筑软件设备行业,需求量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建筑单位总部主要集中在这些城市,主要业务也集中分布在这些城市。
2.招聘渠道
建筑业单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招聘应届毕业生:政府组织的大型综合性招聘会;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企业到学校或学院进行校园宣讲;在校园网上招聘信息;在应届生求职网、海投网、无忧前程校园渠道等校园招聘网站招聘信息;借助认识的高校专业老师、往届学生提供招聘信息等。学院、学校就业网站以其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全面性、及时性深受毕业生认可。
3.建筑单位招聘985高校毕业生的原因
开设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高校很多,有大专层次的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有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地市级高校、省属高校和985重点高校。众多大型、知名建筑单位到985重点高校招聘建筑工程类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有:提高单位招聘的门槛,减少招聘的工作量和成本,提升单位的知名度;985重点高校生源质量好、师资雄厚,专业基础扎实;提前储备领导和技术骨干。因此,建筑单位基本形成了以“招聘985重点高校毕业生作为后备领导和技术骨干,地方性高校毕业生、社会人员作为一线现场工程技术员,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学院高校毕业生作为外派项目基层员工”的多层次用人格局。
三、当前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的求职分析
(一)毕业生求职类型选择与毕业新现象
从问卷统计分析发现,毕业生最希望工作的单位类型:一线知名房地产,占56.86%;二三线房地产企业,占29.41%;“中”字头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三局、四局、八局、中铁二局、中交、港航局等,占50.98%;各省建筑施工单位建工集团及子公司,如上海建工、北京建工、广东建工、云南建工等,占23.53%;民营建筑施工单位,占9.8%;知名建筑设计院,如广东省院占49.02%。由此可见,近年来,房地产的繁荣发展、房地产企业的高薪和发展平台对985高校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吸引力很大,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去房地产单位,尤其是一些知名大地产公司的比例非常高;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出留学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学院2015届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311人,其中读研89人,占28.6%;出国16人,占5%。2016届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331人,其中,读研104人,占31.4%;出国31人,占9%。
(二)毕业生工作地域与单位性质
学院毕业生约70%来自广东省内,就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剩下约30%来自其他省份,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优先考虑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或深圳,所以外省、非珠三角地区的建筑业单位来学院招聘的较少,如图1。
2016年来学院招聘的用人单位性质依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和金融单位等。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其中施工单位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房地产企业大都为民营企业,如图2。
(三)毕业生求职应聘供求高峰
通过对学院就业网站建筑单位的信息量、时间统计发现,从9月至次年的6月,一般以10、11、12月份和次年的3、4月份为用人单位招聘高峰期,见图3。
根据对学院2015届、2016届工程类毕业生签约提交协议的统计分析,毕业生签约以11、12月份和次年的5、6月份两个时段为签约高峰期,尤其是第二个时段,临近毕业前夕签约人数最多,见图4。
(四)毕业生求职择业考虑因素
在毕业生问卷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宣讲会上最想了解的信息分别是:薪酬待遇及福利,占74.51%;机会和晋升空间,占72.55%;培养计划和职业成长路径,占66.67%;单位的岗位设置及工作地点,占62.75%;单位的信息简介、产品或业务规模、实力等,占62.75%。毕业生在选择意向单位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良好的晋升机制,占74.51%;培训及自我提升的机会,占64.71%;五险一金,社保、节假日等福利是否齐全,占60.78%;工资水平高低,占56.86%;工作与兴趣、专业能力是否相符,占49.02%;工作地点,占39.22%;行业发展前景,占39.22%;行业地位和知名度,占27.45%。这些数据反映出毕业生在签约时更注重单位平台、个人发展空间等个人价值实现因素,具体到求职岗位方面,毕业生倾向的岗位分别是:工程管理岗,占50.98%;土建技术岗,占50.98%;结构设计岗,占43.14%;成本造价预决算岗,占15.69%;开发报建岗,占5.88%。这些反映出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倾向于从事技术实践工作,希望能学有所用。
四、未来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从数量上看,人才需求大、易波动
一方面,中国正推进的新城镇化、珠三角城乡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自然灾害后的重建,大型建筑企业外包工程、大型房地产企业到国外开发投资等,这些都为工程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人才需求易受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影响。
(二)从用人单位的要求来看,行业人才需求特色鲜明
通过对近2年来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进行分类汇总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集中在: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社交沟通、领导管理能力等。不少受访单位招聘985高校的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其长远目标是为单位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所以他们更希望招聘的毕业生能深入一线沉下心来踏实工作,在单位能有长期发展。
(三)从专业上看,懂预算、法律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
根据统计,除结构设计外,工程造价、概预算和工程管理方面需求最多。未来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程管理、法律、销售潜质的高端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更受市场欢迎。
(四)从趋势上看,对国际化的高端建筑人才需求增加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建筑业走向国际市场,必然对专业知识扎实,能从事对外交流的、熟练掌握外语阅读及翻译工程合同的国际化建筑人才需求增加。
五、当前华南理工大学筑工程类毕业生拥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拥有的优势
1.背景资源优势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知名度高;每年高考录取中,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分数线要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近50多分,生源质量好;土木工程专业有80多年、工程力学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师资雄厚,是华南地区建筑工程类高校中唯一的985重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华南地区建筑工程领域有良好的口碑。建筑领域用人单位在广州高校举办校园宣讲会、广东省理工专场招聘会通常在华南理工举办,提供的就业需求信息量大,毕业生占据主场优势。华南地区建筑行业发达,单位众多,需求量大,为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2.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建筑工程类覆盖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地下岩土、道路桥梁三个方向)、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水利与水电工程等不同专业方向,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专业共通性,又有一定的差异互补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建筑行业不同方向的人才需求。
3.综合素质优势
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实践实习锻炼,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本院毕业生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干部在实习单位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和攻坚作用。学院对毕业生的教学、成绩考核严格把关,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在校期间的科创经历奠定了一定的科研基础,部分毕业生经过实习单位培训和实践锻炼后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与企业需求的复合化存在差距
目前,学校在专业教学方面学时过多,学生辅修法律、经济和管理专业学时过少,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对建筑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定位和高端管理化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结合有待加强
学校和学生对于英语的教学重视不够,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对于信息技术重视不够,通常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利于今后信息化的发展。
3.职业定位不清晰,对行业企业了解不深入
毕业前,毕业生缺乏整体职业规划意识,对单位了解不深,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形势好的情况下违约现象频频发生。毕业后,部分毕业生适应工作环境和吃苦精神欠缺,跳槽率较高。同时,学生对行业内不同领域的企业了解不多,择业过于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对于其他施工单位、装饰装修、防水、建筑仪器、件等非主流领域了解不多,很少涉及。
六、建议
(一)明确人才定位,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985重点高校培养的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应当明确定位,即为大中型建筑单位培养未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骨干。这样的定位就要求学校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懂法律,具备一定管理和领导组织潜力的复合型毕业生;学校提前帮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类发展方向和需求岗位,引导学生在“大专业宽口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兴趣爱好、职业选择领域有针对性地主攻一两个特定方向,最终形成“宽基础+专业化”的鲜明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二)将能力素质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管理
亚投行的创办、中国建筑业走向国外和互联网信息的发展,更多的建筑企业需要专业知识扎实、英语和计算机熟练的技术和管理后备人员,高校应加强外语、计算机应用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钻研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专业老师借助实践、竞赛、平时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等手段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时要适当压缩专业总学时,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或辅修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将日常活动开展与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相结合。
(三)早规划早定位,促进校企合作
建议高校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实习、寒暑假实习结合起来,从大一开始引导有意向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分别到施工单位、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实习,感受不同领域文化氛围和工作特点,以减少大四求职时的违约和工作后的频繁跳槽现象;985高校可以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行业内优质企业校企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减少求职时过于扎堆房地产领域,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磨合期”,从而促进毕业生事业发展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
1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加入WTO的带动,建筑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建筑工程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分工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等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后,经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其目标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费用控制,而且要联系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最终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2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健全的管理体制需要设立齐全的管理机构和部门,然后依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随意撤销管理部门,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以及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了一个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第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组织建筑行业的一些专家、学者、工程管理人员等共同研究制定了建筑行业管理制度,但是施工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这就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第三,管理形式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企业为骨干、以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除去那些专业性较强的环节,绝大多数的施工任务都是由劳务队使用它们的自有机械和自供材料来完成的。由于我国劳务队伍的素质水平比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因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对劳务队进行管理,而且往往管理的效果一般。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中大量的资源被牵制甚至浪费,管理水平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2.1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在2002年5月1日起施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该规范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推行项目施工管理体制改格经验,对我国的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后期也相继颁发了与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许多建筑工程企业并没有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而相应的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也没有建立,导致了建筑管理部门的职责难以落实,不能依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开展建筑管理工作。
其次,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识不足。我国的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管理工程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诸多的建筑企业中,由于缺乏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没有意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势,存在重视技术轻视管理的问题,片面认为技术水平提高能够直接使企业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忽视了技术手段是需要专业团队专业人士来实施的,团队人员的管理更多是依靠行政手段来实现的。第三,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人才需求也逐步增多,而由于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在建筑行业内形成具有全国性、专业性的专业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而建筑工程管理缺少高素质的、高技术含量的复合型人才,制约了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直接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总体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不利于建筑管理质量的整体提高。
2.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多变的系统管理工程,管理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从政府审批、规划、设计、招标、施工、监理、验收等诸多环节,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因素,建筑企业投入建设与施工时需要考虑工程项目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以及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建筑工程管理需要加强对环境因素的利用和控制,及时消除不利于保障建筑工程顺利开展。二是内部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械等。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员的管理,人员包括建筑工程的组织者、决策者,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以及工程监理人员,这些人员综合素质与岗位职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其质量安全是必须严格控制,此外机械水平也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的重要保障,需要先进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机械的利用效率,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
3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与进步需要不断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原则,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对策,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3.1建立健全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自1998年起就已逐步形成建筑法规体系框架,规范建筑活动的三大法律支柱包括《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后期又颁布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以及大量部门规章,作为配套法规完善建筑法规的内容。在2011年4月22日通过了《建筑法》修订,通过法律对个别条款进行修改,自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国家和政府不断完善和加强法律法规,能够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通过增加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能够严格控制和考核工程管理企业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不断发展,其管理内容和过程需要法律的约束和规范,才能保障建筑企业向着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才能保障工程管理实践过程中职责的落实,以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3.2树立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与国际管理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建筑企业需要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组织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制定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积极应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水平。
3.3加强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要想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需要实施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建筑工程管理要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以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投资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建筑工程在实践中遵循管理原则,落实各组织部门的职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3.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建设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必要条件,因此建筑企业要吸纳高素质的建筑师和专业工程师以及工程管理专业人员,提高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含量,优化建筑工程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以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关键词:工学结合;建筑工程管理;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尤其以建筑业的发展最为显著。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房地产企业、建筑安装公司等。这些行业对建筑工程的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融建筑工程与管理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这一专业。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学主要包括:土木工程、工程经济学、建筑施工组织与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施工、工程的投资与造价等,可以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覆盖面很宽,学生们的就业范围也比较广,社会需求也很大。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要求比较高。所以从业人员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应该定位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能够全面发展,具备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同时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且能够获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的,能在相关工程建设领域中从事项目决策的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由此也可以看出,学校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双重训练,使学生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就业形势的需要,为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优势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主体包括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通过学生的专业就业方向为主要导向,从分的利用学校和校外的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其形式非常多样化,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进行一定的工作实践,也就是半工半读。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这种工作实践,应该是带有一定报酬的。
在我国,工学结合这种模式很早就已经产生,但是受到我国高校教学课程设置和企业用人理念的影响,在实施的过程中并不是很顺畅。但是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优势还是切实存在的。
2.1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从事职业的认知
工学结合的模式是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习。学生们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指导学生们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中进行社会实践,也能够有助于学生们获得相应的证书。目前,技能考核的证书还是很多的,比如: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房产评估师等。这些证书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学生们敲开工作岗位大门的一块敲门砖。而工学结合的模式则会考虑到该专业的特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的获得相关执业证书。
另外,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会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在工作中会看到理论知识和实践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适当的合适的调整。
2.2 工学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培养综合能力
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培养出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社交能力。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为明白的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喜好,从而选择理想的职位,单位也可以对学生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从而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学生。这一过程促进了单位和学生的良性沟通,也建立起学生和企业的良好的双向选择的机会和条件。
2.3 工学结合的模式减轻了学生们的经济负担
学生们在企业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企业还会支付一部分劳动报酬。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解决了一些学生的经济问题。
2.4 工学结合模式为学生接触社会搭建了桥梁
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创造更多的价值。然而,学校的环境和社会环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工学结合的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条件,使得学生们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工作环境中的氛围,从而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好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的各种准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及效果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在推进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基本上以就业方向为导向,进行教学和专业建设。通过学校的理论集中教学,使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比如:CAD制图、建筑力学、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测量与方法等。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能有一个基本的理论为实训做指导。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实训,对课堂上学习到的测量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实地运用,指导老师可以在现场给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这样子的做法可以使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就能进行实践,课堂氛围也比较轻松,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单一的在课堂内学习高的多,而且时间安排也非常灵活,老师们可以根据学习的难度、学习的内容等做出适当的调整,将较难的内容安排较长的时间进行实训。另外,许多学校还和一些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的教师们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安排学生们在假期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相关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工作实践的示范和规范化指导。
这样的实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在过程中也比较自觉,都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相关实训要求。由于是进行实际的现场操作,所以学生们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另外,在实训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协作,也提升了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结语
工学结合的模式将高等院校的教育、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企业可以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改革当中,而学校也会更加了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更能够促进校内部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了学校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也一定程度的解决了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
所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的推进高等院校的教育和发展,应该更好的实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