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云计算技术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91-02

LabVIEW是由美国NI公司研制的以框图形式产生程序的虚拟开发平台,简明、直观、易学易用,在虚拟仪器技术得到广泛利用的今天有着重要地位。但它的不足之处是修改程序比较麻烦,不如文本语言方便。然而,C语言具有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的特点。

本文中,作者就通过LabVIEW的CIN接口来调用C语言程序,结合两种软件的长处,实现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数值积分的运算。

1 LabVIEW与C语言的接口――CIN

1.1 CIN概述

CIN即“Code Interface Node”的简称,是LabVIEW与C语言的接口,在遇到一些LabVIEW软件难以实现的功能或者调试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修改的程序时,就可以通过CIN图标来将C语言编写的源代码引入LabVIEW,从而提高LabVIEW数据处理功能和程序修改的便捷性。

工作原理:通过输入、输出端口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数据传输,当LabVIEW的程序运行到CIN节点时,数据就会从CIN的输入端口传递给C语言源代码,程序就会去执行C源代码,执行完毕后得到的数据结果再由CIN的输出端口返回给LabVIEW显示。1.2 CIN图标调用路径

在程序框图面板,点击鼠标右键,执行函数>>互连接口>>库与可执行程序>>代码接口节点(如图1)。1.3 CIN图标的端口参数设置

将初始CIN图标根据所需的具体情况设置,在本文中,将它设置为如图2所示,有四个输入和输出端口,其中最后一个输入端口设置为无效。CIN的输入、输出端口的参数类型由连接在该端口上的空间的数据类型所决定。

图1 CIN图标对话框

2 LabVIEW调用C语言实现数值积分运算的设计步骤

本论文是在WindowsXP下,运用LabVIEW 8.5通过CIN接口来调用Visual C++6.0为平台编写的C语言代码来实现数值积分的运算的。2.1生成C源代码框架

首先在LabVIEW 8.5中设计出如图3所示的前面板,同时在它的程序框图(图4)中添加CIN端口,并做如图的设置和连接,命名为jifen.vi并且保存。

接着,鼠标右键点击程序框图中的CIN图标,在菜单中选择“创建.c文件”

项,在弹出的储存对话框中,将该文件存为“jifen.c”,则会有C的文件源代码如下:

/* CIN source file */#include "extcode.h"

MgErr CINRun(LStrHandle fX, float64 *b, float64 *a, float64 *result); MgErr CINRun(LStrHandle fX, float64 *b, float64 *a, float64 *result)

{/* Insert code here */ return noErr; }

2.2源代码添加

在上述中的“/* Insert code here */”位置添加已经编写好的数值积分运算的C源代码。这里用最常见的复化梯形公式:

{/* Insert code here */t=h*(f(a)+f(b));

#include do

#include { t0=t;#define e 1e-5g=0;

#define a 0//积分下限afor (i=1;i

#define b 1//积分上限bg+=f((a+(2*i-1)*h));

#define f(x) (x/((3*x*x*x)+(x*x)+5)) //被积函数f(x)t=(t0/2)+(h*g); //复化梯形公式int main();n*=2;{ int i,n;h/=2; }

double h,t0,t,g;while (fabs(t-t0)>e); n=1;printf("%.8lf",t); h=(double)(b-a)/2;return 0; }

2.3 C源代码文件的编译

启动VC++6.0,进行如下步骤的编译:

1)新建一个DLL工程文件,命名为jifen,并保存;

2)在工程文件中执行Project>>Add to Project>>Files操作,找到LabVIEW 8.5安装文件cintools文件夹中的中的cin.obj,labview. lib,lvsb.lib,lvsbmain.def四个文件和源代码文件jifen.c;

3)执行Project>>Setting对源代码文件进行编译前的设置。

a.将Setting for设置为All Configuration;

b.打开C/C++标签,在Category下选择Preprocessor,在Addition Include Directories中添加LabVIEW的cintools文件夹路径,例如在这里是“:D:\LabVIEW 8.5\cintools”。

c.同样在C/C++标签,在Category下选择Code Generation,将Struct Merber Alignment设置为1Byte;将Use Run-time Zibrary设置为

Multithreaded DLL。

d.打开Custom Build标签,在Commands中输入命令D:\LabVIEW 8.5\cintools\lvsbutil$(TargetName)-d"$(WkspDir)\$(OutDir)";在Output中输入命令$(OutDir)$(TargetName).lsb。

4)打开jifen.c源文件,进行编译,如有错误,按给出的提示修改程序,再次编译,直至没有错误。最后对原文件进行组建,即生成可执行文件jifen.lvb。2.4装载、程序运行

在LabVIEW8.5的程序框图窗口中,鼠标右键CIN图标,选择“加载代码资源”,选择jifen工程文件中Debug文件夹下的jifen.lsb文件。最后,即可运行程序,改变上下限b、a的值或者被积函数(fx)的表达式,观察输出显示。

3结束语

LabVIEW虽是功能强大的图形编程工具,但也存在一定缺陷,遇到一些需要大量修改,或是LabVIEW难以实现的功能时,就可

以通过它的CIN接口来调用C的源代码来更方便的解决问题。本文就以复化梯形公式求解数值积分为例,叙述通过CIN图标在LabVIEW中引入C语言源代码,从而增强其整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君华.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崔胜民,李建如.数值为分积分算法及LabVIEW实现[J].机床与液压,2005(4).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云计算实验平台;实验模式;实践创新

引言

云计算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和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因而云计算课程正逐渐成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云计算相关的课程,在培养云计算专业人才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1-2]。为促进学生掌握云计算相关技术,培养学生的云计算设计和应用能力,河海大学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介绍云计算的基本理论、关键技术以及云系统的架构和应用。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掌握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部署云平台,进而在云平台上构建相关云应用。由于云计算是来源于互联网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是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负载平衡等多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成果,云计算技术的实践性、时代性与发展性,决定云计算是一门以实践为中心的课程,因此实验环节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对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构建实验平台、优化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模式、强化综合设计训练等措施,帮助学生掌握云计算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更有竞争实力。

1构建云计算实验平台

为了给云计算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提供实验环境支持,笔者采用“IBMOpenStackSolutionforSystemX”云平台解决方案设计企业级私有云架构[3],构建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实验平台并在其上部署虚拟桌面、分布式计算等应用环境,按实验需求分配基础设施资源,提供实验教学的软硬件环境支持。OpenStack是一整套云计算开源软件项目的综合,旨在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设与管理提供软件,实现基础设施级的资源配置。基于OpenStack的云计算实验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快速创建实验环境,为云计算课程以及其他物联网专业课程提供应用开发和环境管理服务。云计算实验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云计算实验平台的物理设施资源包括网络、计算和存储设备等,通过使用虚拟化技术KVM对底层硬件进行虚拟化,形成统一的虚拟资源池[4]。云计算实验平台中部署了OpenStack的核心服务组件,包括存储服务、计算服务、镜像服务、认证服务、网络服务等,以提供实验所需的软硬件资源管理;同时还配置了开源的网络资源监控工具Ganglia和Nagios,对云平台的运行状况及性能进行实时监控。Nagios用于监控云平台的主机、网络和服务状态,Ganglia用于监控系统资源负荷情况。在基于OpenStack的云实验平台下配置常用的云应用工具,如数据库、桌面云系统、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存储平台Hadoop等。桌面云系统为实验教学提供一种自主创建和管理虚拟机实验环境的方式,采用VDI(virtualdesktopinstructure,虚拟桌面架构)模式构建。云实验平台将实验所需的软件环境制作为镜像,需要时再利用这些镜像创建虚拟机,学生只需获得使用权限,通过桌面云登录到虚拟机,就可获得所需的实验资源。云实验平台下的Hadoop应用环境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的相关实验以及专业工程实践提供环境支持和展示服务;在OpenStack云平台中部署Hadoop,不仅能充分利用云平台中未被利用的计算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还可简化Hadoop集群的部署工作,大大提高实验环境的部署效率。

2产学合作,优化实验内容

云计算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动手对云平台进行操作和配置,加深理解云计算的理论和架构并掌握一些云应用构建和部署的经典技术,最终能够利用云平台开发各种应用。围绕这个目标,河海大学与IBM公司合作共同建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云计算实验的关键内容和实验项目,帮助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技术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IBM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教师参加IBM的云计算技术培训等各种方式,积极吸收云计算企业的前沿科技成果;充分利用IBM公司提供的云平台资源实施相关的实验项目,设计IaaS、PaaS以及SaaS相关的实验项目并持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在IaaS级别上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开源云平台OpenStack的部署和应用。通过安装和配置OpenStack核心组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基础设施云架构,从而理解怎样构建公有云和私有云;学生采用脚本安装或源码安装方式搭建一个多节点的OpenStack云平台,安装OpenStack的主要组件服务并对OpenStack云平台实现基本的操作管理,掌握IaaS平台对基础设施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模式。在PaaS级别上的实验项目包括Hadoop以及IBMBlueMix平台的应用。学生通过搭建一个Hadoop集群的分布式计算平台,熟悉其核心组件,同时自主研究大数据分析算法,对现实中海量数据处理场景进行分析,并在Hadoop集群环境中处理实现。BlueMix是IBM公司推出的PaaS公用平台,学生在BlueMix平台配置开发环境,可以实现移动应用、Web应用、大数据应用和物联网应用的开发和部署[5],通过自主研发和实践操作理解云计算PaaS平台的可靠、高效以及高可伸缩的处理特点。在SaaS级别上,以IBMWorklight开发环境为核心,将云计算和移动开发相结合,设计海量并发移动应用开发等案例。这些实验内容的设置,旨在通过实践教学结合行业云应用案例,帮助学生掌握云应用的特点以及构建、部署、运行和管理云应用的相关技术。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了解虚拟化、集群管理、云平台资源分配、云应用部署和等多种技术内容,加深对云平台层次模型的理解,提高云平台的实践技能。教师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补充实验项目,结合物联网专业的其他实验教学平台,开发与工程训练与工程应用相关的实验项目,如与移动流媒体应用开发实验平台相结合,在云计算平台部署后端移动视频直播服务器,实现手机视频即拍即传、手机视频直播和点播播放功能,设计基于云平台的实时移动视频应用实验项目,作为开放性实验。

3依托在线课堂,探索实验教学新模式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对实验素材进行整理和测试并补充完善相关的理论知识,编著出版针对本科生层次的云计算实践教程,使学生能够在教程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同时对课程进行在线课堂建设,整合包含视频、PPT、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实验素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由于云计算技术发展迅速,平台更新快,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需要通过网络资源获取,因此在线课堂应密切关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动态,紧密跟踪主流云计算平台与技术,及时更新技术资料和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依托在线课堂,教师应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强化课前预习(在线)和课后拓展(在线)环节并在课堂实验中增加研讨内容,逐步打破传统的单一课堂实验模式,形成“课前预习(线上)+实验研讨(线下)+课后拓展(线上)”的混合型实验模式。在线课堂的开放性和云实验平台的共享性决定课程采用混合型实验模式具有先天优势:学生可以随时提前进行实验预习和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网络平台传给教师审核;教师可以在云实验平台上验证学生提交的实验作品;课后拓展实验所需的软硬件资源可以通过远程登录云实验平台申请分配,并通过虚拟桌面的方式获取。在混合实验模式下,教师在实验前准备相关知识点的视频和阅读资料上传到在线课堂,并为学生制订可完成的预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自由自主地完成与实验相关的预习任务;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进行互动讨论,让班级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展协同学习,将实验任务落实到组内的每个成员;实验验收时由各组讲解相应内容,教师与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提问,参与讨论;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在线提交实验作品和实验报告,根据学生表现和实验结果打分并计入课程总成绩。混合型实验模式打破传统实验方式对实验场地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决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难度,解决学生学习意愿与资源供给的矛盾,从而有效提高实验效果。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线上学习、线下动手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不仅轻松学习专业知识,还可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和表达能力。

4强化综合设计训练

对于云计算的初学者和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讲,课程教学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快速建立云计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操作直观了解云平台的使用,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了解和剖析云计算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实现模块,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课程教学的进度实时安排实验内容,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及时消化理解课堂所授知识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云计算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完成拓展实验项目。学生以课外小组的形式提高学习,学习主题不限,可以是IaaS/PaaS平台搭建配置,也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应用开发,或者设计一套从底层到应用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以PaaS平台BlueMix为例,该云平台具有强大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不限制开发内容和开发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在该平台实现与硬件、网络、软件开发相关的应用并且即时到互联网。课后拓展实验环节注重综合能力训练[6],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在开放的实验环境中设计开发云计算应用系统,逐步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表现突出或者在公有云平台上优秀作品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省部级组织的云计算相关赛事,如云计算应用大赛、IBM公有云平台开发大赛等,利用学科赛事训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7]。通过自主学习和参加竞赛,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最先进的软件开发模式,掌握最新的云计算技术,提高云计算设计和应用能力。

5结语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范文第3篇

1云计算简介

1.1概念

云计算是通过将大量计算分布到分布式计算机上,实现虚拟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得数据的计算运行与互联网类似,能够按照需求访问资源和系统。但是云计算并非通过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进行计算,而是像计算机网络内部一样实现分布式处理计算,这种方式就好像电厂集中供电模式,将低成本的运算单元组织在一起,能够大幅度提升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云计算的这种计算模式对用户完全透明,用户只需要向系统提交自己的要求,云计算软件和平台会自动进行处理,用户不需要了解云计算的具体方法就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大数据处理。

1.2结构

云计算是借助虚拟技术,将大量分布服务器上的资源整合起来,然后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分配和处理,是一个虚拟的、庞大的计算机网络辅助系统。因此其体系结构也十分复杂,可以大体上分为用户、服务要求、管理系统和服务器集合等四个部分。用户提出服务要求,然后由管理系统向服务器集群发出请求并整合和接收反馈,然后以一个完整的形式将结果反馈给用户,形成一个完整的虚拟计算机网络处理结构。

1.3特点

云计算具有虚拟、高效、资源共享度高等基本特点,同时,目前由于云计算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大部分企业和个人使用云计算技术需要付费。云计算是一种虚拟概念的计算,也就是说其计算过程并不是通过实际的物理方式实现的,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大量数据的运算,也能够提高资源之间的共享度,同时这种分布式处理方式也更大地保证了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重要数据大量分布在所有分布式终端中,不能简单地从一台终端中提取,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性,并且如果某台终端处理机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其他终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使得大量数据的保存管理成为可能。

2云数据管理技术类型简介

云计算是对海量的、分布性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因此对于数据的管理要求很高,采用的数据管理技术必须能够高效地管理海量数据,于是云数据管理技术也随着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而出现,并且目前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经存在了许多不同的云数据管理技术,这些云数据管理技术各有特点,但是都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

2.1GFS技术

GFS技术即谷歌文件系统,是一种为谷歌云计算技术提供数据管理的系统。在这种技术中,所有资源文件以一种库文件的形式存在,并且有系统提供给用户一个专用的程序访问接口,用户提出请求后,由一个逻辑上唯一的管理者对整个库文件进行调度和统筹管理。这种文件系统管理技术不仅能够为谷歌云计算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同时也可以进行云计算,满足各种用户要求,目前GFS技术已经成为云数据管理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并且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2.2BigTable技术BigTable技术也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数据管理技术,这种技术是建立在谷歌文件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将大量数据组织在一张虚拟的表格中进行管理。这种技术将云数据组织在一张巨大的表格中,从而实现数据的结构化管理。在使用时能够根据要求更加快速地进行数据查找和处理,合理进行资源的分配。这种方式比起文件系统更能够实现数据的架构化,对于结构化云数据的管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取得更高的管理效率。

2.3Dynamo技术

Dynamo技术是一种分布式存储系统,具有数据库和分布式Hash表的特征,以分布式Hash表作为基本存储结构和理念,实现数据在环中的均匀存储形式。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了三个参数:N、R、W,技术规定,有N个副本,如果有R个读取一致就可以认为是读取成功,如果有W个写入成功就认为是写入成功,即系统不要求N个全部读取或写入成功,只要能够保证R+W大于N,就能够确保数据的一致性,这种技术增加了数据读取的复杂性,但是降低了数据写入的复杂程度,实现了更加高速的存储管理。

3云数据管理技术特点分析

3.1提供可靠的数据存储管理

云数据管理技术尽管各有特点,但总体都采用了分布式存储管理的思想。这种数据存储管理方式能够为企业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云数据管理技术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大量分布式服务器的支持也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错误分析和报告,避免因失误产生的数据错误。云数据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为管理因素对数据管理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提升了数据管理的可靠性。

3.2实现数据的并行处理和分析

云数据管理技术是将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尽管在逻辑上看来许多云数据管理技术是将数据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机构中,但事实上数据是分布存储在大量分布式服务器上,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就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从各个服务器中调取数据。在这种技术支持下,就能够有效实现数据的并行处理,系统根据用户要求自动检索分析用户需求,迅速缩小范围,锁定用户关键词,迅速对用户命令做出处理和反馈。同时,多个用户如果提出同一要求,也能够迅速通过这种管理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将同样的信息返回不同的用户终端。云数据管理技术还能够根据用户提供的关键字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和分析,节省用户的分析时间,对于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的企业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强大的数据提供和分析处理能力正是云数据管理技术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4云计算和云数据管理前景展望

4.1云计算技术发展前景

云计算技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十分重视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同时,随着更多的“云”概念的提出,云计算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和含义,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也为云计算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国际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研究出了更多创新的云计算技术,并且提出了概念含义更加广泛的云计算概念。国内对于云计算的研究也正日益火热,科研机构也在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国内个人和企业也逐渐了解了云计算的概念和特点,并且有更多的企业单位开始运用和研究云计算技术。可以说,云计算技术发展前景大好,并且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计算机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方向。

4.2云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伴随着云计算概念和技术的更新,云数据管理技术也必然要随之更新,云数据管理技术是为了给云计算提供强大可靠的数据存储管理支持,为云计算技术提供数据基础,因此其发展也会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需求而不断改善。在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来,正有着许多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涌现,不同概念和云数据管理概念的结合创造出来更多的云数据管理技术。目前云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趋势正倾向于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概念与之相结合形成新的管理技术,这种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云数据管理技术的创新,也加强了云技术与其他学科技术的结合发展,促进了不同技术的融合与共同发展。

5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云计算;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948-02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资料来源,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化和多样化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改善服务模式,才能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作为一种新的高科技的技术。

1云计算概念

1.1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技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行业和领域根据各自不同的利益视角和研究领域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云计算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计算从个人计算机转移到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不是由单独的本地计算机或者远程服务器完成计算工作。云计算是一种新型的资源共享方式,具有许多传统技术无法实现的优点。

1.2云计算的特点

1.2.1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云计算技术为用户提供了高度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有效避免了传统技术中容易出现的病毒入侵、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云计算技术的数据中心都是由数据中心记性集中存储,由管理者进行集中的信息管理和安全控制,并且数据安全有实时监测,如此,就保证了用户数据和资料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1.2.2经济实惠、方便快捷

云计算技术不在需要用户购买和时常更新应用软件和设备,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用浏览器就可以尽情享受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各种服务,用户只需花很少的钱租用服务商提供的相关服务,所需的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都不需要用户另外花费。

1.2.3超强的计算能力

云计算是一种集合了公用计算、分布式计算和虚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集合体,因此在先进性上具有很强的优势,这种基于网络资源和技术共享的计算方式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能够通过数台计算机之间的合作实现与超级计算机想媲美的计算,通过互联网众多数据库的共享,有限的资源被充分利用,使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实现了质的飞跃。

1.2.4无限可能

云计算技术为我们网络的使用和数据的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可能,这种可能促使着科学家不断发掘出它新的功能,也发现它在各个领域的巨大潜力。

2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

2.1目前数字化图书馆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面的现状

云计算技术由于刚刚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应用,因此难免存在许多问题,现阶段,笔者对于数字化图书馆在云计算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2.1.1信息资源的的共享有很大局限性

现阶段,由于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被接口不同不能共享锁局限,许多大型图书馆和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料库无法兼容,这也就导致 了所谓资源共享只是台面上的话,无法真正实现。

2.1.2数字资源重复建设率高

各个图书馆之间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往往都是相对独立的,如果其他图书馆在某一领域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和丰富的数字资源,那么别的图书馆在建设时无法了解这一情况,就会在建设时投入人力物力重复建设,这就导致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2.1.3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无法相互补充

在图书馆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人力局限等因素,往往无法对数字资源和纸质资源进行一对一的,这样一来,为了丰富数字图书馆的内容,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要,就不可避免的要购进与纸质资源相重复的内容,这样就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2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2.2.1降低服务器出错概率,最大限度保证安全可靠性

服务器作为支撑数字图书馆数据中心的重要部分,一旦出现故障,轻则导致图书馆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图书馆运行和读者借阅,重则导致图书馆重要数据的丢失,因此,服务器的安全性决定着数字图书馆能否正常有序运行。由于克隆技术在云计算模式中的应用,即便某台计算机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运行,服务器也可以快速准确的将计算机中的数据拷贝到其他计算机上,这样就避免了数据的丢失,最大程度保证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2.2.2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云计算技术背景下,一般的中小型图书馆无需花费大量资金去购买硬件设备,只需要从云计算供应商处租用计算能力,就可以利用网络浏览器使用最新的网络软件,也可以和大型图书馆享受相同的网络计算服务。同时,云计算技术也会使得系统维护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2.3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真正共享

图书馆之间应该通过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改变以往资源相互独立的局面,各个图书馆之间了解了彼此已经建成的领域,就不会在相同的领域投入不必要的精力,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相互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2.4降低对用户设备的要求

在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中,要求用户必须使用计算机,才能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还要下载不同的应用软件以识别不同格式的数据,使用起来非常麻烦。儿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化图书馆由于强大的无限介入功能,用户不仅局限于电脑,还可以使用手机登移动设备共享图书馆的数字资源,从而使图书馆的作用实现了最大化的发挥,也给用户带来了更多方便的体验。

3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图书馆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数字化图书馆锁带来的资源高度共享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版权纠纷问题,因此,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要对资源的版权问题进行妥善处理,确定哪些资源可以放在“云”中,哪些又不行,通过制定版权问题的应对方案,对图书馆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版权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2)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虽然用户数据都使用加密技术队用户数据耐蚀性保护,但是这种加密只是局限在数据传输上,无法保证数据处理和存储时的保密。因此数据安全问题仍是目前数字图书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3)接口标准问题。目前,由于云计算还没有同意的标准,因此,数字图书馆在数据迁移、资源共享方面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接口插件应该最大程度的适应本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以保证更好的适应和利用云计算技术。

参考文献:

[1]伏琰.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207.

[2]张晓芳,祝新燕.云计算技术及其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3):148.

[3]罗永禄,肖杰.云计算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9):14.

云计算技术的理解范文第5篇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标准化、自动化、精准化水平,降低农业风险。云计算通过与其他感知技术的融合,可对农业种植、养殖环节进行不间断检测,并实时掌握和分析农作物、禽畜和水产的生长动态,实现智能灌溉、精准施肥和投喂,提高经济效益。此外,云计算技术将有利于提升农业抗病虫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能通过廉价化地搭建供需信息平台及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不对称性,降低农产品滞销的风险。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将有利于推动协同制造,加速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云计算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深刻变革,从供应链、工业设计到生产工艺流程,云计算将加快实现设计研发智能化、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云计算将为企业提供包括技术、产品、平台和运维管理在内的全面支持,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为高效、廉价地获得企业资源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设计与制造成本,提升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缩短产品升级换代周期,并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云计算改造服务业,将有利于推进服务业科技化、智能化发展。传统服务业涉及面很广,技术含量普遍不高,科技对服务业的支撑能力普遍不足。云计算技术将通过提升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在教育、科研、医疗、金融、交通、通信、电力、物流等各领域服务业态中得到应用,提高传统服务业企业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服务业企业利用云计算改变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商业形态,将进一步倒逼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相关领域节能减排,缓解资源环境等要素约束瓶颈云计算利用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储存硬件等相关IT资源进行统一调度,能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电能利用率(PowerUsageEffectiveness,PUE)和信息系统利用率,减少信息系统的碳排放,为环境保护提供更高可行性随着云计算产品和服务的推广应用,一批小规模、能耗高的数据中心将逐步淘汰,相关节能技术将有效运用于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对促进数据中心节能减排将起到重要作用。云计算对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和运维,避免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的重复投资,在有效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的同时,也减少了电子垃圾排放量,缓解了当前电子垃圾难以回收处理的难题。

二、云计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加速构建信息化和智能化社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领域,云计算将有利于公共部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施电子政务云化改造,提高基本政务公开化和政务服务水平;在能源领域,云计算有助于加快构建和部署智能电网,有利于促进能源互联网构想的早日实现,提高电力公共服务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在医疗领域,云计算将有助于推进医疗信息化,推动远程医疗服务的加快发展,对构建数字医疗起到关键作用,大幅降低医疗领域的公共支出,提升医疗公共服务质量和覆盖面;在教育领域,云计算有助于远程教育的加快应用和推广,实现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交通领域,云计算将助力于打造交通云,实现车载网络等领域智能化交通的公共服务;在城市建设领域,云计算和物联网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为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2.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云计算将加深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改变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模式。特别是原来信息化程度较低,或无力承担信息化相关成本的中小企事业单位或初创企业,能利用云计算获得低成本、专业化、高性能的信息化服务,从而进一步加深中小企事业单位、初创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云计算将改变企业的信息化模式,大幅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和风险。特别是对数据安全不敏感的企事业单位,无需再负担沉重的IT资产费用、折旧费用和运维费用,只需定期按照实际需求和情况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据测算,与传统模式相比,企事业单位利用云计算可减少20%左右的软件成本,削减近80%的劳动力成本和90%以上的折旧成本,而只需增加一小部分的部署成本。

3.颠覆人们传统思维,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云计算将改变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云计算通过分离IT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形成了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产权形式,使信息技术演变为一种服务,改变人们对软、硬件的最终需求,推动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人们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手段和工具。云计算对企业信息化的提升,将使远程办公成为可能。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授权的终端设备召开会议、完成工作。员工的办公时间、办公地点可以自由安排,这将改变现在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云计算将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云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搜索、电子信箱、网络地图、网络存储等服务不胜枚举。云计算正通过提供巨大的计算能力和更为经济、快捷的服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三、迎接云计算变革的政策建议

1.加强云计算规划引领,深化对云计算及其影响的理解目前,国内对云计算认识还不全面,仍然存在“云里雾里”的认识误区。比如,有观点认为云计算只是现有信息技术的包装,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没有实质性的技术创新。也有观点认为云计算产业不仅涉及信息服务业,还涉及电子信息制造业,包括所有支撑或配套云计算发展的产品和服务,夸大了云计算产业的实质核心。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将发展云计算产业等同于数据中心建设,通过“喊口号、抓基建”的思路发展了一批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区,并没有实质性的云计算产业。相反,典型的示范试点项目却不多,社会各界普遍对云计算的效益性认知不足,尤其是企业对云计算能带来的效益仍存怀疑。因此,要明确云计算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需要将经历较长一段时间,才会真正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变革,绝不是增加GDP的“短频快”行为。要尽快出台国家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制定云计算产业专项行动计划、战略和路线图,明确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对云计算产业的技术重点、行业准入、产业组织、发展路径、空间布局等进行统筹规划和战略引导。

2.加快研发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和产品,应对可能的国家安全风险当前,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国家信息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政府部门在逐步向云计算迁移的过程中,大量的国家信息资源会借助云服务进行存储和处理。如果使用国外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很可能遭到网络攻击,导致内容失控和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要在国家层面明确云计算关键技术的发展路线图,确保按阶段完成技术研发任务。要设立云计算专项支持资金,支持云计算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要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云计算产业试点示范基地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产学研联盟,承担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任务。要及时跟踪国际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云计算企业广泛利用开源等产业技术条件,对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理念进行引进、消化和二次创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避免陷入发达国家的技术路径依赖。

3.进一步促进云计算的示范应用,扩大云计算应用领域和范围从现阶段看,国内云计算需求还不迫切,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化应用。由于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加紧推进,先期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构建了一批全新的信息系统和设备设施环境,目前运行情况良好。若盲目推广使用云计算,不仅需要对现有信息系统和设施进行整合,而且把原有数据和系统迁徙到云计算系统也存在较高的成本,再加上需要重新对系统操作员工的培训,成本更加无法估计。同时,由于我国目前信息化程度并不高,现有信息系统能基本完成对现有业务的支撑,并没有形成强大的动力推动信息系统向云计算转变。因此,云计算的技术经济性在我国当前阶段难以体现,无法在短期内激发云计算在国内的市场需求。因此,要进一步扩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鼓励通过政府采购支持云计算本土企业。积极推进云计算在政府各部门的示范应用,增强用户对云计算的信心,以点带面推动面向各类用户的云计算服务。加大宣传力度,使用户了解并熟悉国内外云计算成功的实践案例。鼓励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创新,加大对云计算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力度。逐步降低用户向云计算的迁徙成本,对率先转型云计算的企业进行补贴。强化信息技术数据中心能耗指标的约束,推动数据中心的技术升级改造。

4.抓紧制定云计算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云计算产业发展环境随着个人隐私、执法取证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安全威胁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产业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及隐私保护、网络犯罪治理和反垄断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失,对云计算服务的应用推广制约比较显著。为此,要结合云计算应用的特点,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保障信息安全。从国家层面加强网络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建设,切实保障用户数据及隐私安全,增强用户对云计算的信任。根据云计算产业发展特征,修改完善版权法、国家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云计算经营资质管理制度、云计算服务的示范合同条款和使用守则等,构建合理有序的行业管理体系。加强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质量监管,强化对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的监管和对网络犯罪的打击,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四、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计测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与试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