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课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德日刑法/可罚性/客观的处罚条件/一身的处罚阻却事由

「 正  文

犯罪是被科处刑罚的行为,“值得科处刑罚”这种属性就是“可罚性”,确定可罚性的范围乃是犯罪论的重要任务。“可罚性”在犯罪论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客观的处罚条件和一身的处罚阻却事由是可罚性的要素,虽然客观的处罚条件是一般地发生作用,而一身的处罚阻却事由只对具体的行为人有效,但是,它们都与故意或者过失无关,重要的只是其客观存在。

一、可罚性的涵义和地位

(一)可罚性的涵义

在刑法学上,“可罚性”(Strafbarkeit)一词具有多种涵义。

第一,“可罚性”被用来单纯指某行为是“处罚的对象”这种事实。例如,当人们说“行为在现行法上不具有可罚性”时,实际是说行为不是现行法的处罚对象。这种意义上的“可罚性”,被称为“形式意义中的可罚性”。

第二,“可罚性”被用来指行为“值得处罚”这种实质的评价。“值得处罚”这种实质评价意义上的“可罚性”,被称为“实质意义中的可罚性”。“实质意义中的可罚性”是“形式意义中的可罚性”的前提和根据,是立法论中进行犯罪化或者非犯罪化的标准。

第三,“可罚性”被用来指独立的犯罪成立要件,即把“可罚性”评价视为犯罪论体系上的一个评价阶段。作为独立的犯罪成立要件的“可罚性”,被称为“作为体系范畴的可罚性”。而且,作为包含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责任的全体的可罚性,被称为“广义的可罚性”;作为体系范畴的可罚性,被称为“狭义的可罚性”[1]。

本文中所论及的“可罚性”是作为犯罪成立要件的可罚性,即“作为体系范畴的可罚性”,它是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责任之外,对行为进行的“值得处罚”这种实质的评价。“可罚性”属于实体刑法的范畴,与“诉追可能性”(Verfolgbarkeit)不同。诉讼前提(如刑事告诉)和诉讼障碍(如赦免)这些决定诉追可能性的要素,只影响诉讼程序的进行,不影响犯罪的成立,对其存否无需进行实体的裁判[ 2]。

(二)可罚性的地位

“可罚性”在犯罪论体系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对此,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看法。

1.刑罚处罚阻却事由说。该说认为,狭义的可罚性不是犯罪的成立要件,客观的处罚条件和一身的处罚阻却事由这些决定可罚性的要素只具有阻却刑罚处罚的性质。日本刑法学家团藤重光指出:“观念刑罚权原则上与犯罪的成立同时发生。但是,作为例外,有时进而以其他事由为条件。 这种条件称为处罚条件(客观的处罚条件 objektiveBedingung der Strafbarkeit;condicion objetiva  de  punibilidad;condizione obiettiva di punibilita)。例如, 破产犯罪中破产宣告的确定(破产法第374条至第376条、第378条)、 诈欺更生罪中更生程序开始决定的确定(公司更生法第290条、第291条)、事前收贿罪中成为公务员、仲裁人(刑法第197条第2项)等即是。根据情形,一定事由的不存在被规定为处罚条件。    这种事由称为处罚阻却原由    (Strafausschiessungsgruende)。例如,亲族间的赃物罪中近亲的身分即是(第257条)。这样,处罚阻却原由通常是行为人的身分。 这称为人的(一身的)处罚阻却原由。因为处罚条件、处罚阻却原由是从某种政策的理由被承认的,它与对行为及行为人的规范性评价无关,同犯罪的成立没有关系。因而,(1)不具备处罚条件, 或者存在处罚阻却原由,其行为是违法的。所以,例如在近亲相盗(第244条第1项前段)的情形中,可以对其进行正当防卫和成立共犯。而且,(2 )行为人是否表象相当于处罚条件和处罚阻却原由的事实,与故意的成立没有关系。”[3]

日本刑法学者板仓宏把广义的可罚性区分为当罚性和要罚性,并且认为,当罚性(Strafwuerdigkeit)是实质的可罚性,它说明行为本身受处罚是相当的(处罚相当性);要罚性(Strafbeduerftigkeit )基于刑事制裁的补充性要求,说明为了实现一般预防和特别预防目的刑罚是有效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当罚性,犯罪不成立;没有要罚性,刑罚被阻却。“虽然这种要罚性以当罚性为前提,但是,实质上是与当罚性不同的概念。对在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这种传统的犯罪成立要件、进而具备实质的可罚性的意义上不能否定当罚性的行为,也因为不存在要罚性,而开辟了处罚阻却的途径。另外,与犯罪行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和犯罪后的事后事情等不能左右犯罪成立的事情也是判断要罚性的资料。为了将不能否定具备传统的犯罪成立要件的行为尽管如此也要从刑罚中解放出来,要罚性是具有实益的概念。”[ 4]

微课的含义范文第2篇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原田真宏认为“好的建筑师要让建筑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他通过一些“平凡”的小项目,一点一滴地将“建筑是人类需求与自然力量平衡的产物”的思想传达给世人。如今,在建筑业迫切转型的中国,有很多建筑行业从业者也像原田真宏一样,努力让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当前国家为应对环境问题,不可能人为的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国需要城市化,每个老百姓需要现代化,需要小康,但是怎样在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建立绿色建筑节能体系就成为重中之重,因为建筑是我们巨大的消耗和污染体系,建筑绿色概念提出让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种活力的保持需要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持,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上,记者有幸采访到了隶属于中国500 强企业——北京建工集团的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听他们详细介绍了北京建工集团在“绿色+ 智慧、低碳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的探索。

“智慧”与“生态”有机融合

韩克,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详细介绍了技术公司的简要情况。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 年,是专门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智慧城市和低碳生态区域规划建设、绿色建筑建设一体化,既有建筑综合改造,能源运营管理和节能产品开发生产等四大核心业务。其中,智慧城市和低碳生态区域规划建设业务在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但却倍受关注。

“其实在智慧城市领域里,我们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探索了很多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韩克这样告诉我们。韩克认为,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涉及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数字地图等,所有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内容都可以智慧化。近年来有很多地方都号称自己是智慧城市,国家也一直在开展智慧城市的评比工作,目的就是在于让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但是,城市是否智慧化是由居住者感受的,那么该如何去提升城市的智慧管理让居住者感受到舒适与快捷,这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

城市的智慧化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概念,这个概念永远没有终止和尽头。韩克说,小到社区大到城市,都有智慧化的需求,但智慧化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北京建筑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最为关注的就是将“智慧”与“生态”有机融合。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项目就是将“智慧”与“生态”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北京城南丽泽,一个以“零排放、碳中和”为目标的金融商务区正在逐步从规划变为现实。在北京建筑技术公司的努力下,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运营乃至管理、服务,全程都将“绿”起来。

2011 年,北京建筑技术公司开展丽泽金融商务区的低碳生态咨询。像丽泽这样在区域规划阶段就引入低碳生态理念,国内尚属首次。北京建筑技术公司引进了荷兰国家科学应用研究院研发的“城市战略系统”(Urban Strategy),对丽泽金融商务区2005 年碳排放基准值和2020 年建成后的碳排放规划值进行模拟分析,结合模拟分析应用,通过对北京市大量实际数据的调研和评估预测,给出该区域低碳生态指标体系,完成了丽泽金融商务区低碳生态规划工作。

这一规划体系分为建筑、交通、能源、生态环境和资源等7 类,其中重点内容包括:采用草桥热电厂余热为该区解决供冷供热需求,从源头实现节能;利用太阳能热水、污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替代;园区内绿色建筑比例达100%,其中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72%;依托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地下交通环廊、慢行林荫道构建绿色出行;以大面积绿地水系构建城市氧吧,绿地水系用地与建设用地比例超过1.3:1;采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节约水资源,拆除的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回用到商务区道路铺设;商务区的低碳生态最终做到可视化、可量化、可监管,能源监管覆盖率100%。

“这种新的运营模式在国内属于首例,其先进之处在于,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提出区域建筑的碳排放和能耗指标约束,并由专业团队全程参与和监督指标的落实情况和后期运营服务”,丽泽金都的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上半年,他们已经完成丽泽区域内970 万平方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方案的编制工作。

同时,在智慧城市、低碳生态规划的引领下,为丽泽商务区提供从区域规划、项目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乃至未来整个商务区低碳运营的全过程的服务。

将宇航材料引入建筑领域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北京建工集团所属的新型建材坚持“建筑应成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理念,积极致力于绿色节能产品和高品质的物流服务首都和地方经济建设,展会上推出的一块智能手机大小和薄厚的新保温材料——“太空级”气凝胶绝热板产品,这种航天材料非常轻薄,按照行业建设标准,240 毫米的实心黏土砖墙体要求75% 建筑节能,使用普通保温材料通常需要90 毫米厚度,而使用它仅需15 毫米厚度,“运用这个产品就好像给房子穿上了‘羽绒服’,今天在展会上我们特意做了一个‘穿宇航服的房子’,让大家可以更为直观的感受这种宇航材料的保温效果。”

这种被研发人员称为“太空级”的宇航材料有多“牛”?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人员介绍,如果房子贴上这种航天材料,在相同的建筑面积条件下,会因其轻薄而节省空间,提升5%的出房率。

如此“薄”的材料能暖和吗?不必担心,这种材料最大的特点是极佳的保温性能,因为它的导热系数可以低至0.006 瓦每米度。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房子穿上这层“羽绒服”供暖设施,人们依然可以舒适生活。换句话说,这层1厘米厚的航天材料所产生的保温效果约等于一床10 斤重的棉花被子。据推算,如果把这种材料应用于一台家庭使用的200升的冰箱,不仅能够增加4—6 升的食物储藏容积,同时因其保温性能好而节电约1/3。

“在最冷的冬天,您在屋里可以关掉暖气,只靠普通的电灯光照、做饭余温和自身散发出的热量,就能很舒服地待着。”承担了研发工作的北京建工新型建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种材料的最大特点,是导热系数低至小数点后3 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房子穿上“羽绒服”之后,就算没有供暖设施,人们依然可以舒适地生活。

“技术控”们还做过一个实验,将这种材料贴在家庭使用的200 升冰箱中,因为增加了保冷性能,冰箱的耗电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据韩克介绍,这种“太空级”绝热板主体是气凝胶,最早运用于航天和军工领域,目前正在走进民用市场,逐步应用于建筑、工业保温、冷库等领域。在参观完“穿宇航服的房子”之后,相关业内专家说:“通常情况下,保温效果好的材料往往不防火,房子一旦发生火灾,会加速火势蔓延,非常危险。但这种航天材料却能巧妙地‘化干戈’——它自身具有不可燃烧的特性”。

此外,这种材料还有很多优异的性能,比如防水、隔音、抗震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航天材料还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它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能够实现无有害气体排放、无固体废弃物、无粉尘、无噪音、无污水的五“无”排放,在国内完全具备研制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可能。正是基于对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北京建工新型材料研发生产的建材产品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首都博物馆、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奥运会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多条地铁线路等大批重点标志性工程中。

让建筑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相关人士介绍,绿色建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4 年建筑节能方面投入将超过40 亿元,到2015 年,全国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 亿平方米以上,2020 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将提升至50%。面对新的市场机遇,北京建工集团把绿色节能当作企业的首要任务,致力于打造绿色建筑,再度聚焦人们的目光。

微课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主观性思维;客观性思维;转化

【Abstract】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ways of thinking. So in translation, expressing what others say and wri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iginal content, style and emotion loyalty, we need pay attention to vocabulary, syntax, discours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s, we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inking difference to let the translation read smoothly and approximately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s.

【Key words】Subjective thinking; Objective thinking; Transformation

0 引言

传统意义上来说,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载体,中国文化的主体是人本,西方文化的主体是物本,中西方的文化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在我国,道家学说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而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矣,”的主张。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强调“移情”和“融合”,我们认为山水也有情,万物亦有情,心中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一体”的追求和境界。逐渐形成了主体介入客体,客体融入主体的特点。人本为主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延续下来,就造成了现在中国人在观察、分析、推理、和研究事物中,会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而西方的文化的主体是物本,更加侧重于观察和分析自然界的客体。西方人重视探索外部世界,把人和自然分离,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征服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客观型思考的观念。

1 翻译中的主客观转化

1.1 英语it与汉语主观性表达的转化

(1)It never entered into his head to suppose that Emmy should think anybody else the purchaser.

都宾也没有想到艾米以为钢琴是别人买的。

这句英文主要不是施动者,表达的方式和思维形式也正好符合英美人。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需要考]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更换主语。中国人在表述句子的时候,习惯主语是人,强调以人为本。这样的翻译才会符合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翻译的译文也会在情感上和语言结构上更加完美清晰。

(2)外面正在下雨。

It is raining outside. (指代词it做主语)

在这句英文中,it被用来当形式主语,这样也是英文表达中重视客体的表现。在英文表述时,不确定或者不重要的说话人会用it来当作主语替代。比如:

It is supposed that Jack stole Mr. Green’s velvet wallet.

据说是杰克把格林先生的天鹅绒钱夹偷了。

为了不发生头重脚轻,句首通常也会使用it,这样也是对英文表述里重视客观性的体现。而在汉语里,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为了推脱责任或造成歧义,才会故意把主观性句子里忽略。

1.2 汉语的无主句和省略句处理

中国人的思维和说话习惯是把主体当作主语,重视人本思想。所以习惯了把人作为主语来描述客观事物,只有在当主语不方便交待时,才会将主语省略,隐藏在句中;而在将汉语译成英文的时候,译者既要考虑主语是否需要转换,变成物体;在翻译时,也需要根据语境,把汉语中省掉的主语部分找到,根据英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来进行翻译,达到精准;如果需要翻译的汉语句中没有主语,那就需要先找到主语,根据汉语的思维习惯和逻辑方式来进行英汉翻译。

(3)热得我满身大汗。

The heat makes me sweat. (将原文的动词巧妙的转化为主语)

(4)袭人道:“一百年还记着呢!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耳边风,夜里早说了,早起就忘了。”

“I will remember if I live to be a hundred!”said Aroma. “I’m not like you, letting what I say go in at one ear and out at the other forgetting what’s said at night buy the next morning. ” (根据上下问的语境确定省略的主语)

反过来看,英语却常用物称,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而是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表达出来。如

(5)An idea suddenly came to me.

一个主意突然来到了我身边。

我突然有了主意。

(6)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al to Thomas Jefferson.

美国的教育事业归公于托马斯・杰菲逊很多。

上面的英文例句只是把英文里的意思直接翻译成汉语的,而第二句里就做了主客观的思维转换,原文里的主语后一种译文则做了适当的转换。

1.3 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的处理

英语句子主语一般不能省略,且多为没有生命的事物。英译汉时,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人称主语从语境内外寻找,多在句内,如例1、2和3;有时在句外,如例4.

(1)The sight of the poor little boy reminded him of his childhood.

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他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2)His new book hits off the American temperament with amazing insight.

他在新书中对美国人性格的描写,可谓洞察秋毫。

(3)The Second World War brought him rapid battle promotion.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晋升很快。

(4)Memories of that historic and grand occasion still linger.

人们对那次历史性的盛会仍然记忆犹新。

同样,人称作主语的汉语句子在英译时可遵循英语的习惯变换成“物称”。例如:

(5)他开车时心不在焉,几乎闯祸。

His absence of mind during the driving nearly caused an accident.

(6)他疾病缠身,没信心挑起这副重担。

Sickness had robbed her of her confidence that she could carry the load.

1.4 被动句中主观与客观的体现和转化

英文表述中,有很多表述习惯和方式都使用的是被动形式,这样的表述不只是仅仅把句子里的结构进行改变,还是西方文化和思维中重视客体的表现。比如: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to be discussed.

在举行个别交谈之前,(我们)已经就所有要讨论的问题预先拟好了备忘录。

英文里的被动语态中,有着被动语态可以压缩命题的语义涵义的特征。因此,如果是把汉语翻译成英文,就需要使用被动语态用物来当作主语,这样也不会造成汉语译成英文之后意义改变或者产生多重意思。

1.5 涉及感官以及相关概念的英汉语之间的主客观体现和转化

(1) His name escaped me for the moment, 汉语可翻译为“我一时记不起他的名字了”,而不会翻译为“他的名字逃离了我”。英语中这种非生物名词当作主语的表达方式集中体现了西方国家思维方式的客观性,在汉语中都必须根据句子的逻辑语义或语境语义改换或增添主语,这样才使译文语句行文流畅、结构规范、语义清晰,符合汉民族得思维逻辑和表达习惯。

(2)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感觉)

(3)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注意。(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意识)

(4)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客观描述转化为听觉)

(5)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客观描述转化为触觉)

(6)Alarm began to take entire possession of him.

他开始变得惊恐万状。(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心理)

从上面的例句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人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面更加重视主体感觉,这些表述也可以在翻译成英文时,转换成为客观性表述。译者在将汉语翻译成英文时,可以逐渐的培养自己这样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样翻译出来的英文才会符合英文的逻辑表达和情感,也使翻译出来的译文更加准确和地道。

2 总结

英汉互译可以看作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译者需要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才能翻译的更加准确,这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考虑中西方语境语义方面的不同特点。翻译工作是一项在原有文字上再加工以达到完美精准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不能不遵照原作,同时还不可以只是对原文不进行改造而是一味的照搬照抄。完美的译文需要满足译入国的语境和思维文化等特征,富有情感。本人旨在通过探讨英语的客观性和汉语的主观性,达到翻译过程中的合理思维转化。此文对英语和汉语的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列举, 来说明如何使译文通顺流畅, 清晰易懂并且可以在语言风格和情感上与原文一致。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每种民族和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语言表述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在学术领域里,这些中西方比较文化、英汉翻译、外语教学等等的跨文化的研究,是不可以仅仅考虑本国文化和思维方式,而忽略他国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在翻译中一定要全面的考虑文化差异。从不同的文化差异方面来研究不同的语言之间的不同,准确把我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田传茂,杨先明.英汉翻译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杨丰宁.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微课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幂函数 课例 点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cological Classroom, Fragrant Art

――Wen Weixing Teacher's Appreciation Text "Power Function" Lesson

CAI Junx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Guangzhou Development Zo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55)

AbstractTeacher Wen's "power function" lesson, the creation of scenarios,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the number of shape combination.Math dignity, life, smart, artistic in the classroom of teacher Wen,very excellent.

Key wordspower function; lesson; comment

在中学,研究函数的性质一般是通过图像进行的,几个基本初等函数中又以幂函数图像的形式最多。作为学生,他们不太容易搞清楚;作为教师,幂函数的内容多而散乱,讲不出新意,大家都不愿意以此内容来讲公开课。

在崇尚“以人为本”的今天,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时代,使得今天的数学课堂正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它已不再充斥着单一的知识传授、更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出击;它已少掉了一份往日的灰暗的郁闷,渐渐的多出片片生动与富于哲理的情趣。数学的尊严、生命的灵动、艺术的芳菲在文老师的课堂里交相耀映,异彩纷呈。

1 情景创设源于“生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概念教学要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概念的发生过程及其本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有人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他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它概念的联系,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很有人情味。”因此,概念教学的核心就是“概括”,即以一些典型的事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获得概念。在本课例中,文老师继承和发扬这个理念,以7个生活实例引入,简约而不简单,朴素而真实,直指目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它能起到思维的定向、激发欲望的作用。好的数学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1)应该是学生熟悉的;(2)应该是简明的;(3)应必然的引向数学的本质。文老师的所举“善例”,无不体现了这几个原则.妙笔生花的是,文老师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生活是数学知识客观孕伏的原始温床,是数学课堂教学赖以依托的重要资源,增添数学学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有效建立“抽象知识”与“形象原型”之间的本质关联,从而缩短学生主体与知识客体之间的原有距离,促使学生主体对知识客体的认知建构和情感接纳,同时也能侧面闪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味。现实世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生活实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活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让数学课堂展现它无穷的魅力,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文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诠释。

2 师生互动和谐“生成”

一堂“生动”的好课即是一堂生“动”的课。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结果的教学,而是动态的思维活动的教学。他们往往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引人入胜而不复杂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个崭新的天地。以情景创设为契机,以问题为纽带,以师生积极互动为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在文老师的课例中,从概念的抽象形成,到性质的归纳发现,再到变式的引申拓展,都是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思想“同化”和“索引”出来的。教师仅为学生创设了可供知识外化的相应情景和问题载体,帮助他们完成这些知识意义的建构预设。其次,对蕴含于数形中的美学情感的发掘,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反思、评价,对系统知识、方法间联系及思想观念的提炼等,也是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自己完成的,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堂教学的“首创、外化、自我反馈”等基本要素。文老师的预设为生成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成为催生学生智慧的“给力”舞台。概念的发生、发展、形成自然生成: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由数到形;同时,传统工具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完美统一,和谐共振。

3 数形合璧辉映“生美”

教学幂函数多次,但像文老师这般美观还是第一次见到。自徐利治先生提出数学美的概念以来,国内论述数学美的论文层出不穷。不过多数文章只是限于数学美的描述,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美,发掘数学美,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中小学的课堂上,还不多见。今天,文老师可谓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完美”的范例。散乱的图像在文老师的课堂上蜕变成了美丽的“”,不变的定点化茧成“蕊”。采“菊”直角下,悠然见幂函。生动形象的“美观”中,无形勾勒了混乱中见有序,复杂中见简洁,多样中见统一的“美好”。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亦在审美的过程中自然归纳。“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的美存在于数学的各个角落,公式、定理、法则。有时呈现于“形”,有时展现于“数”。数学的美有有形的、有无形的、有具体的和抽象的、有感性的和理性的。数学美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罗素说过:数学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在研究数学家的数学创造活动时,注意到数学美与数学创造的过程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说:“归结到关键的论点:我认为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主要都是美学的,对数学美的追求是数学研究与数学发展的深层动力。”在数学认识中,一个优美的图形,一行对称的式子,一次和谐自然的解题分析,一种开拓构思的解题方法等,都能唤起数学美感。采撷并突出其中的美的因素可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色彩绚丽的世界,从而改变对数学枯燥难学的误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烘托和展现其中的数学美不仅符合数学的本质,而且能够为高中数学教育得以深入、顺利开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及“美好”的前景。“一个教师,如果不能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中感受到美,不能从教材中提炼出理性美、科学美、艺术美,不能将这一切在学生中激起美感与共鸣,那么,他即使是学者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罗增儒)

4 诗情画意滋润“生情”

赞科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愿意学,情感的激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文老师的教学语言,幽默、诙谐、睿智、情趣盎然,为学生的探究营造了一种宽松愉悦的艺术氛围。“感谢第一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我还看到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证法”,“很好,我们再来展示另一位同学的解法”这些富有激情和赞美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师生心灵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展示自我、标新立异、各抒己见的信心和勇气,激活了课堂气氛。“这个图像有点像大雁的翅膀,也有点像火车站站台上天花板的外形轮廓,预示着我们今天‘远行’有一个好的开端”,“好!那我们就称幂函数的图像是‘图像’”,这些饱含诗意又充满启发和策略的引导语,一次又一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将课堂气氛推向。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过程是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他们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得到教师更多的理解、信任和关爱。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数学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而且还要有乐教爱生的崇高的思想感情。教师站在讲台上要用期待的眼光注视学生,用高昂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激励的语言鼓舞学生,用艺术的方法引导学生,把知识变成活生生的思想和情感,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渴望探求真理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最佳境界。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5 前后呼应悄然“生效”

本节课文老师在设计上做到了主体突出,主线分明。教师在课堂上“销声匿迹”,学生在课堂上“笛声悠扬”,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创设情境,直指概念本质,使抽象归纳、形成概念有效;螺旋上升,使知识的习得、延续在原有函数最近发展区上逐步巩固有效,正如《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的那样:“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应用”;课内练习与课外探究相结合,使得知识掌握反馈有效;拓展变式,逐层递进,使得知识探究升华有效;审美认知,使得情感体验有效;数行结合,既“以形论式”,亦“以式论形”,使得感性升格理性有效。以上种种设计,在整体上构筑了重点突出有效,难点化解有效,情感价值体悟有效。最终孕育了“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一节课下来,课堂高效在整体推进中悄无声息的实现。“润物细无声”,“得来全不费工夫”。

6 艺术之花美亦“生憾”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罗增儒),它激励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在感叹作者设计出如此完美的课例同时,想就以下几点发表个人浅见,供与作者商榷。

(1)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概念归纳。作者在引入情境中巧妙设置7个生活实例,意向明确,抽取几个解析式结构上的共同特征,归纳幂函数的定义。“7剑”一出,幂函“必露”,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概念形成,一次绝佳的归纳抽象的概括训练何不由学生来完成?老师只需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必要的修复和完善即可。

(2)显性特征和隐性性质的洞察认知。直观感知图像,操作确认函数性质,从显性的外观观察到隐性的感知觉察能力,将会是学生能力的又一次飞跃,一人不全,多人补充,教师总结。其过程必将提升和检验学生在“乱糟糟”中有效构筑分类性,次序性,整体性,和谐性的能力,作者似乎未能放开学生的手脚,有过早介入之嫌。

(3)信息技术的自体验和再创造功能。在新一轮课改中,TI图形计算器(计算器)已基本步入课堂,对于基本普通函数,可谓“有迹可循”,老师的画板展示,何不变成学生的自我体验?信息技术的再创造功能,将会助我们事半功倍。

(4)顺水推舟式的课外延伸。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函数的“凹凸”,虽然已经脱离了考纲的要求,但纵观本课,作者堂上的学生基础过硬,能力突出,“以课标为准绳,以学情为依据”,“人人学必需的数学”,“凹凸”是仅对图像的形象描述还是确有其成?“弓已拉满,箭在弦上”,何不来个顺水推舟的学生课外研究拓展?

数学课堂,理应成为求知者生命成长的沃土和精神享受的乐园。瑕不掩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文老师的这节课无疑充满了生命的灵动和艺术的芬芳!

参考文献

[1]文卫星.课例:幂函数[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微课的含义范文第5篇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发生在青春期十分罕见。我院就收治了1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2岁,学生,体重40kg,因下腹痛2天,少量阴道流血半天,加重2小时。患者2天前无任何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休息后好转,伴排稀便1~2次/日,未作治疗。无外伤及剧烈运动史,于今早8时出现阴道小量流血,无血块,色淡红伴下腹痛加重头晕由轮椅送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初潮11岁6~7/25~30天。经量中无血块及痛经史,末次月经2010年2月25日,无性生活史,无人流及引产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4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80/50mmHg,被动,急性面容,表情痛苦,神智清,面色苍白,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皮疹,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口唇苍白,心率140次/分,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稍隆起,未见腹部瘢痕,移动性浊音(+),下腹部紧张,全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肛查:左附件区可摸及包块4cm×4cm×3cm大小,边界不清,质中,右附件区触诊不满意,处女膜无裂伤,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阴性,尿HCG阴性,血常规检查:WBC 13.9,RBC 3.0,HB 83g,血小板282,CT提示:左附件区占位性病灶并盆腔内大量积血,左附件区见一不规则类圆形高密度占位性病灶,病灶大小约3.8cm×3.2cm与子宫分界模糊,盆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①卵巢囊肿(不排除恶性肿瘤);②失血性休克。在备血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满意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积血1000ml,洗手后探查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右侧卵巢及输卵管正常,左侧卵巢增大约6×5×5cm,表面光滑在顶端可见1cm破裂口出血,左侧输卵管增粗充血,卵巢呈灰暗色,术中予左附件切除术,输0型红细胞2单位,术后予抗感染、输血及对症治疗,查甲胎蛋白AFP2.46、癌胚抗原CEA2.05、糖类抗原CA50 7.62,一周后腹部伤口拆线,愈合良好,痊愈出院。术中切除组织物送病理检查回报:卵巢滤泡囊肿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2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青春期十分罕见,近年有明显增高是常见的妇科病,3%~10%生育年龄,不孕症患者中25%~35%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20%~90%的慢性盆腔痛患者和40%~60%的痛经患者与此病有关,以25~45岁妇女多见[1],本病多发生在30~40岁妇女,20岁前后发病率低[2],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生育期年龄25~49岁,初潮年龄13~16岁的相对危险度为一时,则年龄少于12岁危险度明显高于年龄大于17岁者[3],从以上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时间初潮者也容易出现,在现时的饮食物中含大量的激素,容易使女性儿童出现性早熟。青春期年龄提早,由于年龄小在月经期护理知识缺乏,容易引起盆腔炎。从此例病历中需无家族史,年龄小又未婚很容易误诊,故在日常生活中对女性的腹痛不要忽略了妇科病。

参考文献

[1]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