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预测这些风险并进行有效预算是企业重要工作。企业最可怕的是不知道风险点在哪,有多大程度。企业首先要做到风险可知;然后采用什么方法控制风险;最后一旦控制不住,企业能否承受该风险?预算管理是减少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的内在机制。企业不同层次的委托关系可简化为股东———董事会———总经理—各部门—各员工。层层委托关系下来,委托人利益通过人行为实现,但委托人和人有利益冲突。通过预算明确契约关系,能使委托人和人利益一致,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契约要明确委托人利益、人的约束及奖惩。如:今年要实现100万利润,怎么完成?需要哪些资源?会得到什么奖励?这涉及到销售、库存、生产、现金流、薪酬等预算,涉及到企业各环节的风险控制。

2.风险导向预算管理实施建议

企业在确定预算管理指标体系时,要考虑收益和风险两方面指标,兼顾企业增长、投入回报和风险控制,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降低经营和管理风险。企业在确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竞争与风险,包括产品市场、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的价格、未来走向等因素。企业全面预算实施过程中,关注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对有关风险指标进行反映、监督及预警。构建风险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从预算管理编制和执行环节、生命周期、企业类型、ERP等方面,将企业风险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链接。

①关注预算编制和执行环节的风险重点

根据公司具体情况编制预算,平衡风险和收益。编制经营预算,以上一年度生产经营实际为基础,并结合预算期内政策变化、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控制经营风险。编制投资预算,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和风险控制要求,合理安排投资结构,控制投资风险。编制筹资预算,以资金需要为基础,合理安排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审慎选择筹资方式,控制财务风险。

②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重点

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工作重心不同,面临的风险亦不同,预算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a.企业初创期,面临巨大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市场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等需要大量现金,企业净现金流量为负数。新产品开发及未来现金流量不确定,投资风险较大。企业需重点关注投资预算和筹资预算,降低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谨慎进行项目投资,充分考虑项目风险,不要盲目上项目。筹资预算中,重点考虑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节点。在新产品开发的时间节点前筹集到所需资本,是筹资预算的首要问题。

b.企业成长期,需要投入大量市场营销费用,现金流入大小仍不确定,净现金流量较低或为负数。通过市场营销来开发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但不能忽视坏账等风险。企业需重点关注销售预算和现金预算,核心是现金预算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营销策略。但不能忽视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充分考虑坏账风险。公司各项借款较多,要注意偿债时间安排,为长期负债偿还做准备,避免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

c.企业成熟时期,市场占有率高,现金流量为正数,经营风险较低,公司潜在的风险:持续经营的压力与风险、成本控制压力与风险。前者不可控,后者可控。预算管理的重点是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企业要实现期望收益,必须在成本上深入挖潜。邯钢经验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预算为重点,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减轻了企业收益下滑风险。成熟期末期,企业现金压力小,销售情况稳定,利于筹资,此时上新项目,可降低风险。

d.企业衰退期,市场趋于萎缩,销售负增长。大量应收账款收回,潜在投资项目未确定,现金流量正值较大。重点是监控现金的有效收回及有效利用,以现金流入流出控制为核心。预算管理重点是现金流量预算。企业要加紧催收应收账款,及时收回账款,最大限度降低呆坏账风险。从衰退市场撤出后,企业可集聚预算资源投资于新利润增长点,降低持续经营风险。若现金充足,可归还债务,降低偿债压力与风险。

③关注不同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不同风险。

a.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本,重要员工离职是重要的风险。公司研发、工程、销售、财务等各领域的重要员工,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马云认为员工离职不外乎两点:没有发展空间、薪酬没吸引力。企业要重视人力成本预算,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薪酬满意度、市场价值、行业人均培训费。

b.民营企业:我国民营企业(尤其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实力较弱,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是重要风险。公司规模扩张或收入下滑时,资金链告急,能否筹集到资金,关系到民营企业生死存亡。民营企业要关注融资预算完成率、预算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监控资金链的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做法

自2001年至今,对《护理管理杂志》、《中华护理杂志》、《中国疗养医学》等核心及国家级期刊做到每期必读,对其他类杂志选择性的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把认为适合自己科室管理的方法尝试性的应用,并根据使用后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改、补充完善。

2 讨论

2.1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长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借鉴护理管理文献中的理论和经验方法,是掌握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的捷径。例如阅读顾海波等[1-4]的论文,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适合护理管理者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理论,用这些理论加强自身人品、人格、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及领导艺术的培养。运用权变理论充分使用护理人力资源,按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工作,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阅读张凤花等[5-7]的文章,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护理人才,比如定期组织护士对个案病例进行学习、分析、讨论,总结因护理原因导致误诊的直接因素或间接因素,以此为借鉴,避免工作中的差错发生;针对康复病人的特点,培养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能力、心电图临床诊断能力、卒中护理单元的管理能力、护士骨干的组织管理能力等。阅读刘军等[8-10]的论文,改进了技术训练的方法:技术上提高一针见血率、心理上训练护士参加技术比武的适应性,训练项目依照季节和病人的病情特点而定。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使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科学安排,把握重点,康复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2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护士长能够顺利开展工作,保证临床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护士的大力支持,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文献中介绍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李凤等[11-12]的论文,笔者意识到开展护士群体同事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护士长的任务,并在管理时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民主管理,摒除家长式作风,解决护士的实际困难。比如对年轻护士尤其是独生子女护士经常与其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对孩子小的护士,遇到孩子生病、家庭生活出现问题时,在排班、工作时间上给予照顾;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句“生日快乐”、节日时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另外注重宽容待人、虚心听取同事的意见,使用精神鼓励法、奖罚激励法等,调动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加主动性,使护士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相互补台,形成了一种讲正气、讲奉献的良好局面。

2.3加强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是护理管理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姜旖菲等[13-14]对风险管理从不同的角度作了阐述。阅读这些文献后,笔者加强了对护理文书的管理力度,专门建立了错误护理文书登记本,把不合格护理记录收集、整理、装订后作为护士的学习资料;建立了“护理留言簿”;月质量分析会上分析不安全因素;设立警示牌,张贴警示语;严格毒麻药品的专人专管制度;为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了《康复护理实践中风险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带领全体护士在科研中培养风险意识,在学习中强化风险意识。

2.4开展了特色化护理服务现代护理观念、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借鉴护理文献中的观念和方法,对临床护理措施考虑的更加科学、细致、周到。从席淑华等[15-17]的管理模式中受到启发:注重护士的仪容仪表、礼仪服务培训,把护理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在护理服务中注重细节,开展了需求服务护理,应用关怀照护行为,创建和谐环境。如为病人提供针线,为在住院期间过生日的病人送上生日贺卡和一句祝福,为新入院病人送上第一壶开水等。对临床护理路径以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不知道如何使用,阅读盛华丽等[18-20]的论文后,根据康复科工作特点,制定了脑卒中康复病人护理路径,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在卒中护理单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5提高了撰写护理管理论文的水平要学会撰写护理管理文章,必须先阅读有关护理管理文献。通过阅读笔者受到了很大启发,知晓了各类杂志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笔者把学到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完成护理管理论文5篇,均已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上。

总之,护理管理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管理杂志》等均是军队和国家最高层次的医学期刊,观点新颖,联系实际密切,临床实用性和指导性较强。笔者正是通过学习护理管理中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工作中,从而改进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带领全科护士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为康复病人提供了更科学、更系统、更优质的护理,有效地避免了各类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海波,杜美芳,邹月珍.怎样做好新时期的护士长[J].护理管理杂志,2007,7(4):56-57.

[2]李海兰,吕娟.新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6-767.

[3]康琳,宿桂霞.新任护士长工作方法与领导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5-766.

[4]刘万芳,张利岩,龙彬,等.权变理论在救援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18-919.

[5]张凤花,李跃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7(8):4140.

[6]姜永飞,刘学文.青年脑卒中脑血管病变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567-6569.

[7]贾美英.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7(8):6687-6688.

[8]刘军,林志芳,寻丽彬,等.在动态微光下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45-47.

[9]刘晓联,靳晓玉,毕越英,等.静脉穿刺训练量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7-928.

[10]陈风桂,李玉芳,肖高尚.静脉穿刺操作技术训练方法 [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66.

[11]李凤.军队疗养院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 国疗养医学,2008,17(1):19-20.

[12]颜艳萍.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管理 杂志,2005,5(8):53-54.

[13]姜旖菲,张瑶,刘慧珠,等.我院实施风险管理的方法 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54-55.

[14]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15]席淑华,周立,张晓萍,等.开展礼仪服务提高服务质 量[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29-931.

[16]韩英.突出以人为本管理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J].护 理管理杂志,2008,8(2):1-2.

[17]李美华,谭惠仪,李书琴,等.细节管理对护理服务流 程再造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 826-827.

[18]盛华丽,施长春,刘志聪,等.临床路径构筑主动护理 平台[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5-457.

[19]马燕,李欣,朱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住院病 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05,5(2):42-44.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分为两部分,从商业银行内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最大限度的防范风险和确保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银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从商业银行外部看,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监管,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为了实现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必须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要适应业务发展要求。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业务发展健康和持续。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都是不对的,风险管理并不是杜绝风险,而是在资本配比的范围内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合理匹配。

第二,要适应外部监管要求。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外部监管越来越严格。外部监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

第三,要适应业务流程再造的要求。风险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重要的一点是有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而风险管理的组织模式又是以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为基础的。今后商业银行将按照各自的业务特点围绕盈利中心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相应地风险管理组织模式也要适应这一变化的要求,只有这样,风险管理才能实现与业务的紧密结合。

第四,要适应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发展趋向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产生时间还很短,与国际先进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紧跟国际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需要。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商业银行从产生至今,其风险管理经历了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负债业务风险管理;资产负债业务风险管理;表外业务风险管理等阶段。其管理范围逐步扩大,管理方法日益科学。2001年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二稿),至此,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已经基本完善,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信用风险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新协议开始重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并在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产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

(二)坚持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在新协议中,保留了对资本的定义及资本充足率为8%的最低要求。同时,新协议放弃了1988年协议单一化的监管框架,银行和监管当局可以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灵活选择使用,允许银行选择内、外部评级等;

(三)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强化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在新资本协议中,对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三、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为了化解银行信用风险,我国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不仅按照《巴赛尔协的规定计算风险资产、补充资本金,还运用较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法,由信贷主管人员在分析借款企业财务报表和近期往来结算记录后进行信贷决策,并采取较先进的以风险度为依据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对银行的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管理。但多方面的管理措施并没有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风险管理体制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不但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基础薄弱,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2.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

尽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实施了审贷分离制度,客户经理部负责发放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部负责审查贷款,通过信用风险管理部不直接接触贷款客户来回避贷款风险。但与国外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和贷款复核部门之间不独立,受外界干扰较多,独立性原则在工作中体现不够,而且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普遍存在界面不清、职责不明现象。

3.在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方面

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业务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随着金融风险与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强,银行风险管理也变得日趋复杂。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以及金融工具的使用上虽然有所改进,但仍远远适应不了现实的需要,尤其是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

四、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完善

风险管理体制改革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建立全员参与,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各业务品种、各业务流程,能够在微观层面和银行整体层面实施有效管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还要遵循风险管理相对独立性原则,风险承担与风险监控分离,风险管理体系与业务经营体系保持相对独立,建立垂直化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同时,要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按照提高市场响应能力、加强内部风险控制、符合外部监管要求的原则,梳理和优化相关业务流程。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究、实践:

1.优化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有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风险管理文化培育为先导。只有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才能使风险管理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才能使政策和制度得以贯彻落实,才能让风险管理技术变得灵活而不致僵化,才能让每一位员工发挥风险管理的能动作用。让整个银行更新观念和认识,统一思想和步调,为科学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做好思想和舆论准备,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能动参与风险管理。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一般来说,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1)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一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董事会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在董事会之下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风险管理战略、政策的最高审议机构;二是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2)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一是以银行的风险偏好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银行要在承担风险的水平和收益期望及对风险的容忍水平一致的前提下,体现银行总体和各个业务单元承担风险的性质和水平。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政策体系。该体系应涵盖所有的业务领域,每个业务部门和地区都必须执行。同时,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又要体现分类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差别化原则,针对不同业务和地区的特点,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区别对待。(3)风险管理决策体系。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核心是坚持公正和透明原则。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客户评价、风险授权和授信、审贷分离、集体审贷等一系列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地防范了逆向选择风险。需要指出的是,科学的决策体系不可能杜绝所有的风险,但可以通过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杜绝‘反程序”操作,实现决策水平的提升。(4)风险管理评价体系。风险管理政策制度要适应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要,就必须建立风险管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以风险和收益的量化为基础。目前,要以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率为主要内容,降低不良资产的比率,提高资本回报率。

3.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先进的风险度量技术是目前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的关键。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业务和风险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对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的需要也是不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果不取决于任何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的单独使用,而是所有风险管理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实习是一个过程,于我而言更是一种经历。过程意味着收获,收获知识、经验和友谊。经历意味着开始,开始新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征途!因此,有必要对其做一总结,温故知新,承前启后,为在建设银行三月有余之实习划上句号,也为新的起点夯实基础。

整个实习分为三个阶段:首月,在市分行会计部综合科和结算科,从阅读会计制度汇编和分析财务报表着手,重点了解建设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会计核算相关流程和运行模式,以及对公支付结算业务的基本制度和相关流程;次月,在渝中支行公司部和个银部,从了解各种主要资产和负债业务的流程出发,重点领会建行各项内控制度在具体业务流程设计中的体现和运用,尤其关注信贷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风险的控制措施;最后月余时间,分别在观音岩分理处和渝中支行营业部,通过对记帐、复核、交换、信贷、出纳、个人理财、银保、银证等柜台相关岗位业务的学习,更为直接的观察到各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尤其会计核算,以及建行基层分支机构日常运营情况,更在成功转型的观音岩分理处体会到了有效的制度带来的秩序与效率。期间,还先后参加了局机关年中工作会议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新会计准则、三大模块等方面的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对银行监管工作有了初步的轮廓。

实习期间,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从“两房”托管到巨人雷曼轰然倒下,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海啸正迅速席卷全球。虽然得益于银监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所倡导和指引的逆周期建设,使得我国银行金融体系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和对次贷危机的“免疫”。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无国界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亦难完全独善其身:四大行投资次贷亏损,更值得担忧的是,中国金融业面临着迅速恶化的外部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运营环境骤然变差;当前,房地产业调整带来的信贷风险,实体经济下滑和宏观政策压缩利润空间都已经迫在眉睫,银行业经营风险不可小觑。张瑞敏的成功秘籍是“向失败学习、向成功学习、向竞争对手学习”,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面检查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镜子。因此,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银行监管如何失灵,以及如何提高我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思考就一直贯穿在实习过程中。

虽然关于此次金融动荡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例如超前消费的长期积累、金融领域激励制度的扭曲、金融创新领域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和欺诈、表外业务信息披露的不充分等等,但是各国监管当局没有阻止这些现象的产生和蔓延在我看来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一方面,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风险。而监管体制没有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在过度相信市场自我监管能力的思维下,没有处理好安全和效率的平衡。监管机构不但没有在信息披露等方面加强风险防范,使得金融衍生品不但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而且也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督;而且缺乏对创新产品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可能引起系统风险性的产品的重视不够,没有深入分析和评估这些金融衍生产品可能给监管体系带来的隐患。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缺乏全面严格监管的激励,因为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程序会提高服从成本,从而降低本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同时使得一些金融机构可能将部分业务向某些监管宽松的地区转移(本人博士论文研究的就是规制、管制或者监管竞争,只不过研究是环境保护领域)。

在我国,银行业的资产约占全部金融资产的九成以上,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业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通过实习期间对国际上银行监管理论的新发展,次贷危机所暴露出来的国外银行监管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历史现状的学习,结合对建行内控制度,尤其是相关高风险业务的工作流程以及主要风险环节措施的了解;我意识到,当前银行监管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有必要予以改进和完善。首先,新的银行监管理念和技术的运用,虽然监管理念经历了从重市场准入管理到重持续性监管,重合规性监管到以风险监管为中心,重外部监管到强调银行内部控制,但是这些理念要在实践中得以有效运用尚需完善非现场监管技术、风险识别技术以及信用衍生品监管技术上。其次,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当前人行和银监在监管主体职责上存在不明确的地方。而随着金融控股公司,银保、银证以及外资银行进入,混业经营已经出现并必将成为金融业发展趋势,传统金融子市场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因此,跨部门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日趋重要,不同监管部门之间更好和更紧密地监管协调和合作势在必行。其三,提高信息供给质量。信息是决定监管有效性的关键,信息供给不足会产生监管的高成本和低效率,目前存在信息缺乏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披露不统一(如会计制度的差异,是否上市),信息披露失真等现象。信息质量不高将直接影响直接监管,以及通过市场、中介组织和大众传媒等非正式渠道监管的有效性。第四,矫枉不能过正,也不能因噎废食。当前在次贷危机的阴影下人们更关注的是金融安全,但不能因此弱化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的盈利目的。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必须效率与稳定并重,在二者的平衡中提高监管的有效性。次贷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强大自己和增强在国际金融领域话语权的机会。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金融体系核心竞争力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形成稳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在自身特色的企业愿景和企业文化,这是一家银行的成败和是否能够长生不衰的根本。

全面风险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相关热搜:计划经济管理  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逐渐推进,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面临着不得不不断创新的局面,企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也对企业的创新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经济发展新形势

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取得了世界闻名的成绩。自此以后,我国积极参与一些国际活动,但是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也遇到了较为严重的损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出口减少,失业率增加,一些创新力不够的企业面临着倒闭的局面,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极不乐观。但是,即使经济并不稳定的情况下,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上升势头。国家相关部门也积极从经济危机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经济危机不仅萧条了经济,也给我国各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近年来,企业生产的成本不断增加,又加上各种形式的行政收费,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然而为了维系客户资源,企业又不能随意调整价格,最终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严重的就会破产,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纵观我国目前的企业经济管理情况,企业的组织机构分配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工不明确问题,最终导致员工积极性不够,企业资源严重浪费。

其次,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也就是指没有制度制约员工,那整个企业就会如同一盘散沙,运作不顺。企业的管理体系与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确保员工的合理利益,进而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

再者,企业缺乏稳定的目标。企业是以经营为目的的,追求正当的经济利益理所当然,但是我国有一些企业只顾追求经济利益,甚至不惜破坏公共利益,这是坚决不值得提倡的。

最后,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够。目前,我国部分企业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经营权与所有权混在一起,经济管理概念不清楚,导致整个企业中管理混乱,人才培养不力,缺乏创新的能力。

三、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涵盖技术、管理、体制以及思想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新的活力。比如,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体制创新可以使企业颠覆传统的束缚;管理创新可以改变企业经营的思想与观念。科技的进步,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等促使着我国企业必须进行管理的创新。

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形势,怎样做好创新呢?首先,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新形势,,。新形势可以用‘旧新月异”四个字概括,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入,资源和环境日益发挥着制约作用。在这样的新形势之下,企业必须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增加自身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优势,才能在当今世界上立足。

首先,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的创新。从始至终,企业的经济管理注重利益的追求,长期以来坚持追求最大化的利益,甚至忽视其他的社会责任。但是,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追求正当的利益理所当然,但是一味追求利益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因此,企业必须转变经济管理的目标,增强核心竞争力,将企业的发展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能够持续发展。

其次,创新企业的资本结构的。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资本结构的支持,但是,资本结构也是企业面临的另一个管理瓶颈。为了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完善创新。当资本不够时,我们可以采取多元的方式进行补充,并且使用创新的经营方法来优化资本结构。有效的资本结构是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倒闭的风险用。因此,为了确保企业的安全,必须加强企业资本结构的创新。

再者,实现风险管理的创新。近些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多端,风险也随处可见。面对这多样化的风险,我国企业必须加强识别能力以及建立健全抵御风险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