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增强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内容 渗透多元文化 提高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21-01

随着日益更新的现代化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更多更生动的教学辅助手段进入了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和其它音乐活动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学生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该把多媒体的优点应用到音乐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有道,育人有方,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就可以把文字、音乐和动画融为一体,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教师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穿插提问,既能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又能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在教一年级的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充分利用课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池塘景象,池塘里有荷叶、荷花,不时有青蛙“呱呱”的叫声。老师问:“这是谁呀?”同学们兴奋地回答:“小青蛙!”接着一只只可爱的小青蛙就跳了出来,有的小青蛙在玩耍,有的在捉害虫,“同学们你能根据画面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吗?”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因此,采用音画结合进行教学,使得画面、文字和音乐能够密切配合,有身临其境之感。视频、动画的出现,使课堂立即变得新奇、有趣,学唱起来就轻松多了。

二、采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教唱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和有关的信息用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和意境有所了解,学唱的效果最佳。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这首歌时,我搜集了大量这首歌曲有关的视频片段和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草原、大海、森林、沙漠、田野的庄稼、农民的劳作、城市建设、农村的新变化等风光,再让学生随镜头看少数民族表演的节目,听那动人的歌曲,再看到那优美的舞姿,学生已经对美丽的田野有了更深的印象,所以在分析歌曲的速度、情绪、力度、表现歌曲的情感时,学生的歌声格外动情。在听乐、赏画、朗诵、创编等活动中,始终沉浸在优美、宁静、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可以说,多媒体在这节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时,首先播放国歌,展示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再看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可见,采用多媒体教学,适当扩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审美情趣,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使用多媒体,渗透多元文化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段,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比如:我教一年级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这受歌曲中的难点节奏:1.Ⅹ Ⅹ|Ⅹ Ⅹ|;2.ⅩⅩ ⅩⅩ|Ⅹ―|;3.ⅩⅩⅩ|ⅩⅩⅩ|;4.Ⅹ Ⅹ|ⅩⅩⅩ |,四种节奏型,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动感图象,介绍了蒙古族的民族风情,引入蒙族人民喜欢运动,随后播放蒙古族的运动项目:射箭、摔跤、赛马和挤马奶,让学生模仿其动作并发出运动时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了解有关蒙古族的文化,又能形象的掌握其较难的音乐知识。又如二年级下册《新疆是个好地方》,备课时提前我把我国很多的少数民族的节日的情景做成课件,教学时让学生观看视频: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新疆的葡萄节等。结合歌唱家演唱,引导学生从歌声中感受所表达的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增进民族团结的情感。学生通过欣赏这首歌曲,可以全方位感受新疆歌舞的民族风格,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实现了多元化的渗透。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范文第2篇

一、 不能将多媒体的模拟演示代替真实实验

多媒体的动画演示,无疑给我们物理教学的实验带来了极大好处,它克服了瞬间完成的实验,学生不易观察到的细节;克服了可视度很小的实验,学生不易观察到出现的现象等弊端,但我们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多媒体的模拟而不去亲自做实验,这样一来,给学生一个不真实的错觉:多媒体所模拟的实验都在“蒙“我们。因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模拟实验用于教学,不是淡化演示实验教学,而是更需要我们教师重视演示实验教学。

二、 不能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造成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定位偏移

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还依赖和从属于该形式,课堂助教型多媒体课件仍是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主流形式。

因此,对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的准确定位是课件设计和制作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主体是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课件是辅助工具,要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情况,使学生便于理解所学内容,更热爱所学课程内容。

三、 课堂容量不能太多

由于多媒体有一个“海量”,许多需在课堂上讲的话、写的字,都可事先设计在电脑中,因而,一堂课下来,所讲授的内容可比传统方式教学内容多两到三倍容量。但我认为,如果这样做并不会对学生有利,相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益。教与学本身需要寻找到师生思维的同频效应,只有师生思维同一节奏地往前发展,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大量的灌输,学生只有接受而无思考的余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我认为,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应保持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含量,加大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像、动画等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加强人机交互性,增加学生个体学习的机会。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范文第3篇

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给我们各所学校安装了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来辅助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大大丰富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证明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证明了教学技术的先进。

多媒体“班班通”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了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增强了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有哪些效果呢?

一、初中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有利于让学生主动接受课堂信息

我们现在使用的“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资源,可以将图像或视频展示出来,包括里边的影视、相片资料,在讲课时都可随堂放映给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各种相关所需的资料,全景及局部彰显。

如在讲到《黄河颂》时,我将有关资料及我个人文件夹里的资料直接调遣出来,把有关黄河的照片、视频展示给学生看。资料真实,色彩逼真,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黄河的那种豪迈气势,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聆听、去主动接受所有课堂信息。

二、初中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情境,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学术情操,更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当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会活跃语文课堂学习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更有利于以后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所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有利于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初中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并贯穿初中语文教学始终,它会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一、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数学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例如在教学《旅游费用》一课时,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能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化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以我就以去四川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峨眉山来导入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我在电脑上搜寻有关峨眉山的图片,找出一年四季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王老师家有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要去峨眉山旅游,怎样买票省钱呢?请学生帮助算一算。之后本节课也是以老师、学生去旅游为线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对更乐意学数学。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大量直观的运动图像,又能随着图像的展示作简要的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且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太容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实验过程比较复杂,难于操作,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用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时,让学生想象出分割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渗透了“极限”思想),这对于小学生来讲很难想象,学生所看到的只能是把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致使学生对所推导出来的公式的精确性持怀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利用动态展示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使抽象化为具体,化难为易,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思维过程

为了节省上课板书的时间,增加练习量,教师往往把练习题抄在几块小黑板上,或写在幻灯片上,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比较单调枯燥。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多媒体具有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再加上生动的画面,灵活的交互性,使学生把做题当作一中乐趣而乐此不疲。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相关练习时,我设计具体情境:“学校操场长80米,宽50米,扩建时长和宽都增加了20米。”并运用多媒体演示操场扩建前后的示意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根据多媒体显示的扩建前后的示意图,很容易提出问题:①求扩建后操场的面积;②求扩建后操场增加的面积。并能根据示意图正确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抽象的问题放置于具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撒情境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并把抽象是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降低问题的能题的难度,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多媒体教学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整合;关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1/03-0052-02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其声形并茂、图文兼顾、动静结合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直观、形象、易懂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青睐。然而反思目前的教学,发现一些教师不顾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实际,致使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错位,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误区:如用传统媒体(包括粉笔、黑板等)教学的课就不是一节新课标下的好课;用现代媒体教学的课就一定是一节好课。片面地夸大了现代媒体的作用,在部分学校出现的用多媒体替代黑板、投影仪等现代媒体滥用的现象,被人戏称为“知识电声化”,很值得我们反思。

笔者认为,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只选对的,不用贵的”,来表明对选用媒体进行教学的态度是非常合适的。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效用,正确处理好不容回避的六个关系,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的各个环节,让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数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无数实践证明:传统教学模式尽管有一定的缺陷,但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媒体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片面地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不管课堂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更不顾多媒体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效应,无形中摒弃了传统的一些教学手段。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不应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

二、处理好教材与课件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管有多么先进、多么超前,也丝毫不能动摇教材在众多载体中的“权威”地位。课件设计必须研究教材,课件展示应该服务教学。有些教师不顾学科属性,不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把课件制作得色彩艳丽,画面设置得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却不知这样做既冲淡了主题,又浪费了时间。在这样的课堂里,“原汁原味”的教材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学生眼睛盯的是演示屏幕,思维跟着课件内容的变化而调整,根本无暇顾及教材,其后果是既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连续性,又违背了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初衷。

三、处理好板书与屏幕的关系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精练的文字、图表等传递信息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教师科学地利用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学生思维和教师的启迪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连贯知识体系,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现实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抛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练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也仅是一晃而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传统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现代的投影弄的不好还会带来负面效应。我们主张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使其取长补短,追求最佳效果。

四、处理好实验与演播的关系

实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来获得知识,它可真实地再现变化过程,所以,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操作过程与操作技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过程或播放录像等形式来进行演示。其实这根本无法达到实验教学本身的目的,再逼真的模拟也无法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相媲美,而且这样做也失去了实验的“过程”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一些无法开设的取材难、危险性大、价格昂贵的实验,的确可以起到公认的效果,也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我们主张凡是通过努力能够让学生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五、处理好抽象与直观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直观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直观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一个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边动手的效果好,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占83%、听觉11%、触觉占3%、味觉占2%、嗅觉占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图形、声音、影像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处理好务实与务虚的关系

课堂教学绝不等同于播放电影、电视,需要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不少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却走入了这一误区。在制作课件上,不惜花时间、花精力对课件进行包装,刻意追求特技效应。课堂教学中,播放画面如走马观花,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接不暇,对所学内容生吞活剥,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我们要求制作课件需务实,应该让实用性的课件成为多媒体教学的主流,对于课件的要求不必特别美观,也不必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涵盖的知识点也不必很多,只要能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所学知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