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范文第1篇

关键字:绿地功能;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应用

Abstract: urban green space directly affect the function of a city, form, space and so on many levels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urban green space's function of research work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 20 century,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steps, worldwide "ecological cris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sometimes even has become a restricted some cities and regions in the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bstacles. Therefore, in landscape ecology and ecological thoughts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s function to the discussion of city planning in the important fun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Key word: green space's function; Urban planning;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城市绿地功能分析

(1)社会功能:城市绿地的社会功能主要反映在文化、美学、社会、经济效益、思想感情等方面。 它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园绿地可以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场所,给人们宁静平和的心态,减轻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有利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2.城市绿地可以增加视觉的美感,衬托四周的建筑,起到美化城市景观的作用。

3.城市绿地的开敞式建筑为人们带来开敞的空间,提供了市民之间联系与交流的场所,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4.城市绿地周围在无形之间吸引了大量经济发展的契机,绿地周围的房价升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商业兴旺等。

(2)生态功能具体表现在:

1.削减污染、净化空气,城市绿地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削减因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此外,城市绿地还能够滞尘、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绿地的空间环境的多样性和自然度保证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因为环境的多样性为生物物种的生存、迁徙和繁殖提供了条件。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

3.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平衡的调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它能够有效的调节小气候,大片的绿地能够遮阴减光、蒸腾散热,可以增强周围湿度,降低周边温度,有效的缓解了城市绿岛效应。

2. 城市规划建设中绿地功能应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常会显得比较单一、孤立,以至于不能实现城市规划中所想达到的最终目标。究其原因是在城市规划的理论中有时会忽略景观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原则、方法,导致城市绿化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并不能完全的发挥全部功能。因此,需要重新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绿地规划之间的关系,以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城市规划建设的绿地整合应用的研究,对其功能进行思考。

(1)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是将生态学理念融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于城市绿地对的空间布局与规划。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中较为详细的单因子控制规划致力于研究分析单个景观生态要素。一方面是在铁路、公路沿线构成带状绿地,在各个星形长轴之间形成插入市中心的楔状绿地,这样的绿地廊道规划使绿地真正融入城市内部。另一方面是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可以用生态廊道将绿地有机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绿地生态网。

(2) 城市绿地与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建立逐渐向着城市生态空间结构转移。城市空间扩展、形态发展、城市用地结构调整是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主导因素。城市绿地功能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能够更好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第一,城市绿化对着城市发展表现出由连片自然绿地到集块公园绿地到零星截取绿地的演化趋势,这种趋势完全是受单纯经济利益的驱使以牺牲城市生态环境为代价迎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将自然绿地廊道系统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形成人工廊道与自然廊道相间分布的景观格局。第二,市区和郊区的绿地联系很密切,构成了相对完整的绿地生态网络。

3. 关于城市绿地规划的建议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密度非常之高,这就导致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但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工业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破坏现象也逐渐扩散波及到周边农村。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城市绿地规划中不可回避市区周边的环境问题。

传统绿地规建中很少突出城市绿地的功能研究,只是单纯的追求简单的定性阐述、数量指标和传统意义上的点、面布局,不能充分的体现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的功能。因此建议,在未来的城市规建中要确定以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思想为基础,从实践入手,定量分析绿地空间格局和绿地内部结构等以此形成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之间的关系。

城市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规划不能只讨论部分城区,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也不能只就绿地而谈论绿地,必须在城乡一体的基础上进行绿化,城市绿地系统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这是最基本的共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一城市绿地的基本功能,如果仅仅依靠市区范围内的绿地,是非常有限的,其实市区的自然山水等大的环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市区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绿化环境、形成合理的城市生态结构形态、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活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等具有的多种功能已经被人们所认识。所以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对市区绿地进行规划控制,才能保证和引导城市各类型绿地的良性持续发展。

4.结语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力的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和改造市容市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能替代的功效,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备条件。1.加强城市和周边环境的绿化建设,利用可利用的农田、林地,从而形成城市的绿色大背景。2. 在市区内建设大面积的城市公园和公共绿地。3. 对城市中的街道和广场等重点地段进行绿色点缀,做好单位和住宅区内部的庭园绿化,还有建筑的垂直绿化。4. 保护好现有的城市绿地,并将历史文化和新的河道整治、绿化建设结合起来。5. 对城市中相对重要的公共绿地、公园等建设作为永久性保留。

参考文献:

[1]. 常庆禄,张现清,土地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对策探讨[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2]. 陈继红,基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林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

[3]. 刘平,赵思平,王如松,城市住区人居环境生态设计——海口市望海狮城生态小区设计实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4)

[4]. 高强,黄勇强,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7(31)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厂区;绿化;设计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提高到从生态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广泛地借鉴、利用已有的文化成果,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景观生态学接轨势在必行。在国内外的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中,大尺度的研究集中在空间格局分析和如何规划管理上,如对农林区的研究[1-3]、对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研究[4,5]等;中小尺度的研究仍以传统的生态学为基础,包括空间格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6-8]等;对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够深入,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F. L. Omsted在1863年提出的,他将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运用到城市景观规划中而形成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念[9,10]。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是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合理布局各景观要素的数量及空间分布,把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融为一体,使绿地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要求。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解决城市绿地系统研究中的问题,尤其是格局整体优化为核心的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的背景研究,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现状,从4个方面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策略研究。旨在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作出一点努力。

1 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内自然斑块、现存绿地的保护、 新的公园及其他形式绿地景观的创建和绿色网络的建设等方面[11-13],主要方式包括:创造自然保护区;重建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公园、公共广场和自然生态系统;为大城市地区设计和管理绿色通道系统;保护和重建环境要素,如城市河流、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等;城市结构中的“绿道”与“绿线”及其生态功能研究;在设计之初充分考虑自然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变得更加完美和坚固等。

1.2国内研究进展

我国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研究起步较晚,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多是从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而从城市景观生态学角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浙江、福建、广东、重庆等省市做了相关方面的研究[14-17]。

由此可见,我国的景观生态规划与国外相比研究面不广、研究力度不够,并且实施性较差。因此,研究如何运用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在进行景观生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问题分析

2.1 绿地布局缺乏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考虑

大部分城市规划是以人及其社会经济要素为中心,城市中除人以外的生命则被忽略,即城市中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被抛在城市建设原则之外,导致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布局分散、生态结构脆弱、抗干扰等自然能力低下,进而导致城市绿地环境效能低下、城市自然生产潜力未能发挥。

2.2绿地规划缺乏对生态多样性的考虑

城市生物多样性指基因、物种、群落及其生态系统分异,它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直接联系,并与大气、水、岩土环境一起构成人类在城市生存的生境基础。根据群落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原理,要使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稳定、协调发展,必须增加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目前绿地系统中的种植规划缺乏在生态学方面的考虑,在树种的选择上主要从乡土树种、适地适树来考虑,而忽略了从生态学原理选择植物,比如从发挥植物的光合效能、维持种群的稳定性、适应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

2.3绿地系统缺乏可持续的建设与管理

在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中,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建设现象,且愈演愈烈。比如一些城市进行较大规模的大树移植,不仅成本高、成活率低,而且必将对移植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并且,对绿地系统的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也造成了绿地系统建设快、破坏更快的局面,不利于绿地系统的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

3 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有别于自然植被景观,自然植被景观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或干扰程度轻,它仍然保持着自身的原始性和物种多样性[18],所以对自然植被景观规划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为前提;而城市绿地系统中人为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构建人类与环境相协调的共生体系是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的根本目标。

3.1根据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合理布局城市绿地

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要合理分布不同等级的斑块,并利用廊道加以连通,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最大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

3.1.1斑块。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斑块一般指各级公园、广场、居住区等。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考虑,在设置生态绿地位置时要从景观整体格局出发,注意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连接点即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绿地斑块,以保证整个城市绿地景观的生态效应[19];城市块状绿地不仅要数量多,而且要分布均匀,大、小斑块相结合[20],合理调整各类园林块状绿地的位置、数量、尺度等,更好地发挥块状绿地的功能;修建不同类型、具有不同功能的公园、小游园,加强对居住小区的绿化;根据景观的集中和分散格局规划,集中使用土地,保证城郊风景区、森林等大型斑块不被破坏,在建成区保留一些自然植被,达到生态绿地空间配置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目的。

3.1.2廊道。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廊道一般指各类江、湖、河岸绿带和道路绿化用地、防护林带等,可以调节小气候,起到分割、屏障和连通的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廊道能有机地联结不同地域,消除热岛效应、防止寒风的侵袭,因此应加强城市绿廊和块状绿地的连接度,使绿色廊道形成网状分布。廊道要有一定的宽度才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在规划郊区绿地系统时,根据立地条件设置较宽的城市防护林带,并和农田防护林联结成网络系统;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要在居住区、组团之间设置隔离带。此外,城市除沿河设置绿廊外,还应沿道路规划一定宽度、不同形态的植被带,建立复层绿化廊道可以改善道路环境、塑造多元的道路景观,还可以把城市各绿色斑块连接起来。

3.1.3基质。基质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通过提高各类绿地的品质和连接度,合理调整块状绿地、绿带与基质的空间布局,促进能量、物质和生物的正常循环和流动,并借助绿廊将城市内部绿地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城市空气与外界的交流、缓解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而且可以达到保护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效果。

3.2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构建稳定的绿地系统

景观异质性理论是指景观内部事物或者其属性在时间或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或非随机性特征。研究表明,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的类型也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生态系统因而就更加稳定。因此景观异质性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利用立地条件的异质性,可以创造多样化的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绿地形式,以增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景观异质性,从而增加城市绿地系统网络的稳定性。

3.3根据景观变化原理,对绿地系统适度干扰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变化首先与干扰有关。干扰是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过程的事件。研究表明,在无干扰条件下,景观的水平结构逐渐向均质性发展,中度干扰将迅速增加异质性,严重干扰则可能增加或减少异质性。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 [2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采取适度干扰,从城市外引进能量、物质和信息,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格局,使其生产的物质、能量、氧气最大程度地接近城市所消耗的量,以期达到城市绿地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但是,要谨慎引入外来物种,充分研究分析当地的生态特点,对外来物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实验,避免生态灾难的发生,比如类似水葫芦、紫茎泽兰等的入侵事件。

3.4 根据生物多样性原理,加强绿地系统的管理

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积极影响。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种植规划中,要注重根据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配置,尽量保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化,研究分析乡土植物群落特点,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

在植物配置方面,不但要从功能和景观效果方面考虑,更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做到适地适树,以多种混交为宜;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草以及攀援、垂蔓、地被植物等,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立体植物群落,不仅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而且呈现出丰富的景观层次,有利于增强城市绿化率,维持绿地系统的稳定性。

要维持城市绿地系统的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养护管理。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物配置属于人工植物群落,在建立之初比较脆弱,加上人为干扰频繁,植物生长环境受限等因素,需要养护工作根据不同绿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养护手段,并注意和市民的交流沟通。

4 结论

面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势在必行。可以根据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最大生态效益;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强调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绿地形式的广泛共存,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景观变化原理,采取适度干扰的法则,积极从城市外引进能量、物质、信息,同时要谨慎引入外来物种;根据生物多样性原理,在种植规划方面建立合理的复合人工植物群落,并且加强绿地系统的养护和管理。这样才能把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把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融为一体,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景观的环境质量。

(收稿:2013-11-13)

参考文献:

[1] Chengqing Yin, Ming Zhao, Weigen Jin. A multi-pond system as a Protective zo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kes in Cina[J]. Hydrobiologia,1993,(251): 321-329.

[2] Satoshi Y, Daishu A, Noboru M, etal. Study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using natural land system[J]. Bull Univ Osaka Prefser B,1996,(48):99-107.

[3] Masa-ake M, Nobucazu N. Riparian landscape change over a period of 46 years, on the Azusa River in Central Japan[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7,(37): 37-43.

[4] Baskent E. Controlling spatial structure of forested landscapes: a case study towards landscape management[J]. Landscape Ecology,1999,(14): 53-97.

[5] Robert E. Temporal Patterns of ecosystem Processes on simulated landscape in Glacier National Park, Montana, USA[J]. Landscape Ecology,1999,(14): 311-329.

[6] Robert B. Biodiversity dynamics: from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ecology approaches to a landscape ecology Point of view[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5, (31): 89-98.

[7] Thomas J, Michael B, Geneva W. Landscape analysis of Plant diversity[J]. Landscape Ecology, 1997,(12): 155-170.

[8] David E. Scale-dependent habitat use in three species of Prairie wetland birds[J]. Landscape Ecology, 1999,14: 267-276.

[9] 陈涛.试论生态规划[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1,4(2): 131-135.

[10]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25(1): 59-65.

[11]肖笃宁,李秀珍.国外城市景观生态学发展的新动向[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3:8-29.

[12]Richard T, Forman T. Land Mosca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13]Thompson C. Urban open space in the 21st century[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2: 59-72.

[14]孙鹏.城镇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的研究[D].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2012.

[15]黄庆生.永安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16]祁新华,陈烈,梁萦,等.湛江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规划战略探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3).

[17]张锡娟.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D].重庆: 西南农业大学,2005.

[18]王保忠,王彩霞,何平,等.城市绿地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4,(2): 62-68.

[19]任海,邬建国,彭少麟等.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0,11(3):455-458.

[20]豆俊峰.重庆城市绿地景观生态建设[J].重庆建筑人学学报,2002,24(4): 7-101.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cit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and it triggered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ccur frequently,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planning. Through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Keywords: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绿地”是城市用地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城市绿地系统,是由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类绿地(包括城市规划用地平衡表中直接反映和不直接反映的),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二、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现代城市绿地经历了由自然萌生到人工创意、公共绿地至生态绿地系统几个阶段。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是指以狩猎围牧为目的的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是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的的宫苑、寺院,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世纪中后期,进入城市公共绿地阶段,由于工业化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卫生环境恶化,促使城市开辟了供市民使用的公共绿色空间。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称之为"公园运动";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以后,欧、亚各国在废墟上开始重建城市家园。一方面许多城市开始在老城区大力拓建绿地,另一方面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疏散大城市人口、创建新城,城市绿地建设迈入了继"公园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历史。20世纪70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念被引入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开始呈现出新特点。从而赢来了以营造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效应为双重目的的生态绿地阶段。如美国麻理兰州的圣查理绿带,相互联系形成网状绿地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绿地建设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我国的深圳、北京、合肥等城市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则

要使城市绿地对城市发挥最佳效用,就要对其绿地系统的用地比例、布局方式和绿化效应进行研究。许多旧城市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并未专门对绿地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其绿地的布局常常是自发的,无组织的,导致绿地的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考虑以下原则: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些指标。3、城市绿地应布局均衡,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需求。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即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些建议

1.要创建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城市绿地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成为大多城市科技工作者决策者的共识,但是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对有限的绿地在生态类型、斑块群落结构、空间格局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应。

2.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景观生态学上认为一个城市本身可以看作一个景观单元,它是由内部不同规模性质的本底(Matrix)、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三种景观要素构成的。其中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一部分,可以将城市绿地系统所构成的城市绿化景观看成是由各种绿地类型以不同方式形成的绿地斑块—廊道系统镶嵌于城市的本底之中。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就是优化城市景观要素的比例构成,建立各景观要素之间的有效联系。

3.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合起来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空间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过程的计算机技术系统。自1963年诺基尔·汤姆逊(RogerF.Tomlinson)提出GIS的概念以来,GIS 已经在许多国家的多种领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的领域中。在城市绿地规划中结合GIS 可以建立如下的基于GIS的分析评价体系:景观格局的分析、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用地的敏感性分析、场所的景观视线分析等。

4.开展城郊结合的大园林绿化

通常郊区的绿化将随着建成区的扩大逐渐转化为城市内部用地,从而可以提高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等一系列指标,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另外郊区的绿化从补充市内缺氧的生态功能和为市民提供接触自然、享受自然的游憩功能来说都比较重要。因此,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就不能缺少郊区的绿化。

5.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应用生态规划的理论方法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就是将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即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种绿地的不同功能用途,合理布置,以获得更贴近自然的环境,进而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环境。这是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最佳理论和方法。运用绿地系统生态规划原理来指导和制定绿地系统规划,对于促进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科技先进、生态和谐、环境洁净、景观优美的生态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人为本

城市绿化应强调以人为本,而且应以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以服务于最广大的市民为着眼点,应尽可能考虑让最广大的人们参与到绿地规划的过程中来,使公众切身地感受到绿地对人的关怀。提高绿地的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可介入性,供人们休闲、游憩、娱乐、活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并达到最大的防尘、降温、增湿、减噪的作用。

五、结束语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涵盖面广,在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审定、实施的各个阶段都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力求其准确性、科学性和操作的有效性,为整个城市的绿地景观作出指导性的参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维新方法》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邹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

通讯作者:张利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镇绿地生态构建和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编号:2008BAJ10B01-04)。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备选指标集,合公众调查和专家咨询对指标集进行修改完善,最后筛选组建一套涵盖城市绿地数量、结构特征和质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在专家打分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选择杭州市作为案例,收集杭州市2009-2011年城市绿地的统计、调查数据,以及遥感监测的分析数据,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杭州市城市绿地空间合理性、质量优良性、结构适宜度综合评价结果。杭州市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80,2.79和2.82。通过将评价结果与杭州市绿地实际遥感监测数据、文献资料和公众意见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认为,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总体处于良好稳定的水平,各类绿地面积和人均绿地享有面积较多,绿地质量较好,各类绿地结构配置趋于合理,绿地分布更加均等化。文章的研究为促进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完善、结构优化、功能更好发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撑,也为同类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和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杭州市

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07-0049-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7.008

随着杭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保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杭州市更加注重优化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全市各项绿地数量指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园林绿化建设成效显著,发挥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和景观效益。通过构建一套涵盖绿地数量、结构、质量的指标体系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特征和发展水平开展评价,可以弥补传统的以绿地数量指标为主的评价缺陷,这种方法具有全面、系统性,是当前开展绿地生态综合评价的主要方法。以杭州市2009-2011年园林绿地统计、调查和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对杭州市绿地空间合理性、质量优良性、结构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为杭州市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完善、结构优化、功能更好发挥提供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撑。

1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1.1指标筛选过程和依据

通过系统学和生态学等城市绿地相关学科理论研究并结合文献分析与相关标准参考,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备选指标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居民和专家调查,从备选指标集中筛选多个指标组成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基于生物控制论的敏感性模型和案例城市的验证,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形成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分级标准(见图1)。

图1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路线

Fig.1Construction route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green space ecosystem

为了充分了解我国城市绿地研究领域相关学者对各类绿地指标选择意向和重视程度,在构建备选指标集之前对中国科协一级学会中发表在生态学、环境科学、林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期刊1990-2010年期间发表的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相关150篇文章使用绿地相关指标情况进行汇总分析[1]。从指标使用情况看,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等仍然是数量指标的选择重点;质量指标主要集中在绿量、三维绿量、乡土树种比例等,三维绿量逐渐成为热点;反映城市绿地结构指标有绿地景观连通性、廊道密度、均匀度指标、破碎化指标以及可达性等。

在常用绿地指标使用情况的期刊分析基础上参考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等国家标准规范中绿地相关指标使用情况。同时,重点参考了林业、城市规划、生态等领域一些学者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的研究[2-8]。根据指标重要性、使用频率、数据可得性,筛选了56项城市绿地评价相关指标作为备选指标集。

图2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Fig.2Index system and weight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ecosystem邹波等: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7期将备选指标集中的指标设计为问卷,在全国选取了28个省会城市和54个地级城市,随机抽取居民开展调查,最后回收了3 020份有效问卷。同时,聘请31位园林、城市规划、生态等领域专家,对备选指标与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的相关性、可操作性、灵敏性和适应性关系程度进行打分。将居民调查和专家打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综合选取了7个核心指标,2个拓展指标组成城市绿地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其中,核心指标是衡量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拓展指标也是质量指标,它对城市绿地生态评价只能起到辅说明,并且数据难以获得,其结果说服力有限。

1.2指标权重的确定

1.2.1构造判断矩阵

以A表示目标,ui表示评价因素,ui∈U(i=1,2,…,n),uij表示ui对uj的相对重要性数值(也称为“标度”)(i=1,2,…,n),uij的取值见表1。

表1相对重要性的标度

Tab.1Scales of relative importance

标度含义 1表示因素ui与uj比较,具有同等重要性3表示因素ui与uj比较,ui比uj稍微重要5表示因素ui与uj比较,ui比uj明显重要7表示因素ui与uj比较,ui比uj强烈重要9表示因素ui与uj比较,ui比uj极端重要2,4,6,8分别表示标度1-3,3-5,5-7,7-9的中值 倒数若ui与uj比较得uij,则uj与ui比较得1/uij

由上述各标度值的意义得到判断矩阵,也称之为A-U判断矩阵P。

p=u11…u1n

………

un1…unn满足:0≤uij≤1,i≠j

uij×uji=1,i≠j

1.2.2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A-U矩阵,求出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所求单位特征向量各分量即为各评价因素重要性排序,即权重。

A-U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的具体求法如下:

①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积 Mi=∏uij,i=1,2,…,n

②计算Mi的n次方根 wi=nMi,i=1,2,3…n

wj=wi∑ni=1wi,i=1,2,3…n

③对wi的归一化

其中wi为所求的特征向量或权重向量的第i个分量。

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景观规划;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绿地的概念

城市绿地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域内被植被覆盖的空旷地、土地,还有被天然植被覆盖的旷野、丘陵、等空旷地和水体的总称;狭义的城市绿地是人工在城市中种植花草树木而形成的绿色空间。

我国的城市绿地一般指的是城市中以绿地为主的各级公园、小游园、庭园、专用绿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绿地、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道路绿地、街头绿地。

绿地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城市中唯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减弱噪音的功能,而且还具有放射形污染、美化功能、游憩功能等各种生态环境功能。此外,城市绿地还有涵养水源、防风沙、吸附尘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2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指导思想

2.1 规划设计理念

(1)生态景观理念。设计应本着尊重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理念。

(2)文化的理念。指在绿地的规划和设汁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脉的营构,建立具有历史痕迹和文化精神的理念,形成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景观设计者也要保持着清晰的思路,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要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将其融人设计。

(3)人性化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塑造一个城市形象的根本要求。应将人、自然与城市和谐统一的思想理念深刻贯穿于整个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之中,把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更趋于自然,回归自然。

(4)美学理念。合理的运用美学原理,把美和艺术的基本规律实施于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之中,既是“以人为本”思想延伸,也是城市绿化的必然要求和基本原则。

(5)综合规划特色理念。要综合考虑生态学因素、人的行为因素、美学因素、文化和艺术因素,并协调合理地搭配,体现自身特色。

2.2 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根据具体设计要求,结合抗震、人防、疏散等防灾工程进行综合设计。

(2)创造各种功能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交流、休憩、散步、活动等需求的绿地景观,使其成为充满绿意和活力的娱乐场所。

(3)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平稳均衡的发展。

3 对城市绿地景观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法

在城市绿地的规划过程中,苗木的规格、外形、种类、栽植与后期管理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而对立基之本的土壤却很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不是土地贫瘠,使植物生长缺少所需要的养料,就是土壤质量差,各种建筑材料与生活垃圾混杂在其中;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够,根本不能满足植物生长要求,在这种的情况下,以现有管理制度和条件,奢谈通过后期施肥来改良土壤一定是难以实现的。我们虽然想回填好土,但是却突然发现,占用无数耕田(具备良好土壤)的城市,竟然到了“无土”可用的地步。

3.1 城市绿地指标的拟定

在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首先要拟定出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拟定指标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虽然欧美国家的许多城市的绿地指标都很高,但是我们只能参考绝不能照搬,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布及不均衡,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绿地指标拟定过程中,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做到切实可行。

依据国民的经济水平和城市的发展规模,仔细研究城市绿地建设的水平与发展速度,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这是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影响城市绿地指标的主要因素有:国民经济水平、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等因素。

3.2 选择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

选择合理的城市绿地布局,确定其范围、积面、位置、性质、都是绿地系统规划中一项重要工作。在绿地指标一定的情况下,怎样去合理的布局,使其生态作用发挥最大化,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保持绿地的连接度。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城市绿地是由基质、廊道、斑块构成的。一般城市绿地的斑块之间的连接比较松散,廊道本身的宽度以及厚度不够,不能很好地连接板块形成良好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如果绿地的连接不好,不仅会使城市生态群落的稳定性降低,生命力减弱,而且还会造成城市动植物的流动受阻。在以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当加宽带状绿地的宽度,注意其群落厚度的建设和注意系统之间地连接,把城市的绿地建设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3.3 加大块状绿地,减小分散的零碎绿地

根据生态学原理,在城市中绿地的面积越大,植物群落的生长越容易达到丰富的程度,因而种群的稳定性越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多数城市绿地分布比较分散,而且城市开放空间的绿地面积偏小,使其不能很好发挥其生态作用。城市是一个开放系统,应该从整个城市的层面上统一合理的规划其绿地。

居住区35%绿地是否合理是要考虑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把更多的绿地放到城市开放空间中,把更得多的居民吸引到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去,让人们参与进来,互相交流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4 城市绿化树种的规划

树木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承担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树种的规划是城市绿地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树种的规划对整个城市良好生态系统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须认真研究。

树种规划的原则是树种要丰富。从生态的角度看,树种越丰富,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种群的生命力越旺盛。城市的气候、土壤、等植物所需的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树种的选择应该考虑树种的丰富性,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增强其整个群落的生命力。

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强,易成活,有地方特色,苗源多,应作为城市的主要绿化树种。乡土植物易于临近区域的群落能流、物流、基因流的交换,形成本地原生生境或近似的原生生境,这是生态学所极力推荐和 赞同的。

禁止大树移植。有些人认为大树进城是平常的事情,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许多省市的政府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政策,因为大树移植会威胁到移出地区的生态环境。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也不利于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大树经过断根剪枝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恢复后的生命力也不够旺盛,同时生存能力也会降低,寿命减短,这些都是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建设。

结束语

我国现代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国家把城市化列入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全社会都不约而同地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地区人居环境中维系生态平衡地自然空间和满足居民休闲生活需要地游憩地的场所,也是有较多人工活动参与培育经营地、有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地各类城市绿地的集合。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为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必须同步进行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