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生物学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学生学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进行了彻底变革,同时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选择权,教师是权威。教师讲什么,怎样讲,讲的深、广、多、少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等,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而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这时教师就应该由原来的教书匠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学生进步的促进者。教师必须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形成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
进行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改,一定要深刻理解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阶段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念放在所有课程理念之首,强调高中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是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阶段要保证“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不同的发展”,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去学习生物学。
二、教师在学生学习生物课程中角色是多元性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师应如何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或者说,教师在新课程下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几乎是单一的,那就是仅仅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角色要从单一传授知识向多元化角色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转变为师生互教互学。教师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即将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和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特征中最核心的特征。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课堂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在一定的问题作为前提确定参与的方向,然后激发强烈兴趣,形成主体参与的明确目标,使学生主动探究,在思考与实践中寻求答案。教师的作用就是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指导者,而非学习代替者,即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在高高的讲台上讲,学生在下俯首听,这是传统教学的写照。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师生对话、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近学生、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真实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差异,并补足差异,因材施教,更能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心声,才能与学生进行认知交流和情感交流,这样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CAI 教学改革
《食品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今后学习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卫生检测、酶制剂生产与应用等专业课的基础[1]。该课程主要讲授食品微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内容庞杂,具有学时少、内容广的特点。因此,通过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CAI教学。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2]。CAI教学生动、形式新颖,多媒体授课课件利用幻灯、投影媒体的优势,强调教学调控过程与教学的纵横联系,能突破静态图片的限制,给学生提供色彩鲜明的文字、符号及动态图。下面我谈谈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应用CAI的体会和思考。
1.CAI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中关于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部分的概念多,内容抽象、包括复杂的变化过程和细微的抽象结构等内容,学生难理解,如微生物的定义、培养特性等。在传授学生菌体结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章节内容时,仅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生硬地介绍概念,或者绘制简单的图,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这样大大影响教学效果。CAI教学形式是集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教学形式,教师可通过播放模拟动画、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解决,使知识更具体、直观、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对其产生较强的感官刺激,从而不仅达到传递知识的作用,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收集国内外原版教材和微生物网站中的微生物精美照片、示意图,将其制成一个图片丰富的微生物学图库;也可自行拍摄教学科研和实验过程中的宝贵照片和录像,授课时可将这些内容丰富的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这些生动的画面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可以通过动画讲解病毒的增殖,通过图片展示丰富的微生物资源等。
2.丰富的CAI教学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所以学生要学的知识日益增多,而使得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不断减少,那么要在有限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在教学时使用CAI。一堂课上使用CAI所传授的教学内容比只使用传统教学方式传授的知识可能要多到一倍,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这是因为教师使用已准备好的课件,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师有充足的时间阐述本堂课所需讲授的重点、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CAI的课件可由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动画构成,代替传统教学中大量的文字叙述,使授课更直观生动,教学节奏快,教学效率高。而且CAI课件可以反复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机械、繁琐的重复劳动,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完善内容。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所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营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大量知识在有限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教学效率得到极大地提高,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
3.CAI课件的制作充分利用网络,把握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沿
《食品微生物学》的授课除了讲授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讲授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控制等知识,这就需要把握好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沿。所以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可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报刊、电视等现代媒体中涉及的微生物方面的食品行业动态,收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报道。在课堂上讲授到这方面知识的时候与这些新闻报道和新近发现联系起来,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除了教师的工作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应鼓励学生在课前去图书馆、通过期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得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使他们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培养出团队精神。例如有关“乳酸菌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肉制品中有害产毒微生物的控制”等内容,讲授相关章节时可实行以上所述的方法,这样既可使基础课课堂与学科前沿紧密联系,又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AI教学在实际应用中除了以上所述的优点外,在使用时还需注意一些问题:(1)在教学中应将CAI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不能一味使用一种教学形式,应重视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等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把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知识难点,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技术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对于不能充分体现CAI特点和优势的课程和内容就不能用CAI。(2)课件制作应遵循内容适宜、布局合理的原则,体现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讲课时学会提出问题,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4.结语
在教学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食品微生物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根据食品微生物学科特点,选择适合发挥CAI特性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汉湖.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15.
[2]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汉语习得;否定比较句;偏误
比较句是表现“比较”语义内容的句子,用来比较不同人或事物在性状、程度上的差别。它的否定形式一般通过添加“没有”“不如”和“不比”三种否定词构成,形式“A+没有/不比/不如+B+X”的格式,这三种形式的比较句本文统称为“否定比较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比较句是留学生最容易产生偏误的语法点之一,它的否定形式更是偏误产生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初阶留学生习得汉语否定比较句的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造成偏误的原因。
一、否定比较句结构特点
本文讨论的否定比较句是由一般比较句加否定词构成,即A+没有/不比/不如+B+X的形式,例如:我没有他高;我不比他高;我不如他高。它的特点如下:
(一)句法方面
1.否定比较句对比较项A、B和比较值X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构成X的成分不一样。“不比”句的X主要由形容词或形容词后带“多少”等程度补语构成,例如:我不比他高;我不比他高多少。但“没有”句和“不如”句就不能带“多少”等程度补语。例如:*我没有他高多少;*我不如他高多少。
2.否定比较句的X为形容词时后不能接带“得多”“一点儿”等表示差别大小的补语,例如:*我没有他高得多;*我不比他高得多;*我不如他高得多。
3.X前不能带“太”“很”“非常”等程度副词。例如:*我没有他很高;*我不比他很高;*我不如他很高。
4.在“没有”句和“不比”句中,用于比较的方面C不能出现在X中,充当主谓短语的主语,而应该在比较前项A中出现,“不如”句在两个位置均可。例如:“~我没有他个子高”应说成“我个子没有他高”。“ ~我不比他个子高”应说成“我个子不比他高”。而“我不如他个子高”和“我个子不如他高”均可。
5.“不比”句和“不如”句的X可以省略,“没有”句的X不可省略。例如:我不比他有钱。 他是高富帅,我不比他,我是普通人。
我学得不如他好。 我学得不如他。
我学得没有他好。 *我学得没有他。
(二)语义、语用方面
1.“不比”句是对“A比B+X”的情况进行否定,但不能明确表达具体差距,侧重于表示不同意,常作为对始发句的反驳后续句存在。“不比”句如果没有表示一种观点的始发句,“不比”句有两种意思:一是A
A:这件衣服质量不好,我们买那件吧。
B:那件质量不比这件好。
他的学问不比你高,我觉得你更好一些。(他低你高)
他的学问不比你高多少。(她和你接近)
他的学问不比你高,我看你俩差不多。(他和你几乎一样)
2.“没有”句和“不如”句明确告诉我们,在W方面,B超过了A,但“没有”句侧重A达不到B的水平,否定A。例如:“黄河没有长江长”是表示黄河没有达到长江的长度,否定黄河。“不如”句侧重A赶不上B,肯定B。例如:“黄河不如长江长”是表示黄河的长度赶不上长江,肯定长江。
3.当X为形容词时,“不比”句对其的褒贬没有特殊限制,例如:
我不比你聪明,你要相信自己。
我不比你笨,你就放心吧。
“没有”句一般要求用表示积极意义的形容词,如果是消极意义要在形容词前加“这么/那么”,例如:
我没有你聪明。 我没有你那么笨。
“不如”句要求要使用具有说话者倾向色彩的词汇。例如:
我不如你聪明。 *我不如你笨。
二、留学生习得否定比较句的偏误情况
(一)留学生习得否定比较句的偏误试卷调查
为了解留学生习得否定比较句的偏误情况,我们采用了试卷调查的形式。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渤海大学13级和14级的全校各专业以英语为母语的105名留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尼日利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和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国家,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软件工程、商业贸易、旅游管理等多个专业,学习汉语时间在6个月至12个月,年龄在18岁到30岁之间。他们学习汉语目的不一,有的因为汉语课是学位课,必须上课;有的因为喜欢中国文化;有的想留在中国找工作等。男生有70人,女生有35人。
此次调查采取试卷的形式,要求学生在2小时内答完试卷,试卷设计以汉语否定比较句的使用为内容,分句法题、语义题和语用题三种,题型有选词填空、判断对错、看图完成对话等。发放试卷105份,收回103份,我采取其中有效试卷100份进行分析,这些留学生使用汉语否定比较句的偏误情况如下表:
100名留学生回答试卷的偏误情况表
句式句法偏误率语义偏误率语用偏误率“没有”句29%33%33%“不比”句34%36%38%“不如”句26%30%32%(二)留学生习得否定比较句的偏误分析
从试卷调查情况来看,留学生习得汉语三种形式的否定比较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误。
1.“没有”句的偏误(A没有B+X形式)
~①他的作业没有我的很多。 ~②她的汉语没有我的好一点儿
~③我没有他个子那么高。 ~④我没有她那么跳得高。
从上例可以看出,留学生使用“没有”比较句的偏误有以下几点:一是X前带了“太”“很”“非常”等程度副词,如①。二是X后带了“得多”“一点儿”等表示差别大小的补语。如②。三是把A和B的比较部分C放在X项中,没有放在A项中,如③。把比较部分C在X中做形容词的主语,这种情况也可以接受,但还是把比较部分C放在A项中更能令人接受,如“我的个子没有弟弟那么高”。四是当X是动补情况时,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的位置放在了动词前,如④。 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的位置应当在补语前,如“我没有她跳得那么高”。
~⑤他没有你笨。 ~⑥小李没有小王矮。
~⑦长江没有黄河短。 ~⑧丽丽没有红红丑。
在语义和语用方面,偏误主要是X为形容词时,“没有”句中表X的形容词是表消极色彩或人们所不倾向的词。如⑤。
杨惠芳(1998)认为A没有B+X形式中,A与B的内含数值之比为A
卢福波(2000)也认为“没有”句是否定A项,表示A项达不到B项的程度,“黄河没有长江长”是表示黄河没有达到长江的长度,而⑦就不符合汉语语法。
但是,如果一定要用消极的形容词,也有办法解决。如⑧可以加上“这么/那么”改成“丽丽没有红红那么丑”。也就是当X为消极的形容词时,可以在形容词前加上“这么/那么”。
2.“不比”句的偏误(A不比B+X形式)
~⑨A:这件衣服质量不好,我们买那件吧。~⑩A:她比她姐姐漂亮吗?
B:那件质量没有这件好。 B:不比她姐姐漂亮。
~A:这种酒怎么样? ~A:你比你妹妹高吧!
B:不比茅台好。 B:我不比她高得多/一些。
~我不比妹妹个子高。
他不比我打球好。
“不比”句是比字句形式上的否定,但不一定是意义上的否定,它实际上常常是对话语语用上的否定、预设条件上的否定或常识上的否定。“不比”句有一个前提,即某些人认为是一种情况,当事实不是这样时,就可以用“A不比B+X”的形式来否定。所以⑨中B所说的“那件质量没有这件好”是不恰当的,要换成“那件质量不比这件好”。而⑩中A所说的“她比她姐姐漂亮吗?”不是A认为的情况,而只是疑问形式,所以不能用“不比”,而要用“没有她姐姐漂亮。”
原相茂(1992)认为A不比B+X形式中A与B为同一范畴,如“妹妹没有姐姐漂亮”中表示妹妹不漂亮,姐姐也不漂亮。句按原相茂的理解为这种酒不好,茅台酒也不好。但众所周知,茅台是中国著名的酒,是好酒,所以句说法是一个与事实不符的句子。我们认为句说法不合适是因为句中A所说的“这种酒怎么样?”不是A认为的情况,而只是疑问形式,所以不能用“不比”,而要用“没有茅台好”。
句中B所说的“我不比她高得多/一些。”是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这句话把“不比”换成“比”就可以,因为比字句中X后可以带“得多”“一点儿”“一些”等表示差别大小的补语,但“不比”不可以,“不比”含有差不多,相差不大的意思,可以和“几”“多少”等疑问词构成的非疑问形式,表示差不多的虚指数量。如“我不比你高多少”。
句比较部分C在X中做主语,这种情况也可以接受,但还是把比较部分C放在A项中更能令人接受,如“我的个子不比弟弟高”和“他打球不比我好”。
3.“不如”句的偏误(A不如B+X形式)
~我不如他高两厘米。 ~小张没有小王丑。
“不如”句的语义功能是:以B为参照标准,否定A在某方面的优势。在这一句式中,因X具有模糊性,所以A与B的差别是不确定的,最高的上限是B,没有下限。故句中不应该有具体数值“两厘米”。句“小张没有小王丑”中的形容词丑为消极意义,在这里也不合适。
三、习得否定比较句偏误的原因
根据对留学生的句子的偏误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留学生偏误的原因有很多,有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交际策略不当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母语的负迁移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不了解目的语知识,过度依赖于母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很容易用母语的语法规则代替目的语的语法规则,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如“他不跑得快比他的弟弟”、“她不高很多比她妹妹”等是由于留学生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所以会受“He doesn’t run faster than his younger brother.”和“She isn’t much taller than her younger sister.”的影响。母语的负迁移一般与句子的语序有关,所以在把握句子时要整体把握,其内部组成部分的位置不可以随意更换。
(二)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由于这些留学生已经是成人,他们有着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所以他们常常把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式套用到其他目的语知识上去。如果教师没有讲清楚否定比较句之间的区别,留学生很容易把他们看成一样的,造成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所以教师要从句法、语义、语用各个角度讲明各种语言现象的规则,尤其要讲明各种相近语言现象的细微差别,尽量减少学生过度泛化的机会。
(三)交际策略不当
留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为了交际可能会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或回避一些他不熟悉的句式造成偏误。不适当的交际策略会使学生丧失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机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偏误产生。
(四)教学活动中问题
教学活动涉及多方面因素,教师、学生以及使用的教材等方面存在不足都会给语言习得带来负面影响。具体来说:
教师方面。如果教师没有讲清楚这否定比较句之间的区别或过多讲述而造成混乱都会造成偏误。教师不能只简单介绍否定比较句的外部形式,而忽略其内部的语义关系和语用限制。
学生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没有理解和记住否定比较句,如学生没注意听讲,学生觉得太难或不喜欢这个语法点等,这些都会导致偏误的产生。这需要教师以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介绍此语法,并在教授过程中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和动态,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否定比较句。
教材方面。虽然教师的教学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但教材还是教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的蓝本,但教材普遍对语法知识的讲解过于简单。而比较句的学习过于集中,在中级阶段没有太多的重现和深入教学。教材可以在初级阶段讲述比较句的主要形式及语义关系,在中级阶段重现并深入介绍各种语义关系和语用限制。
四、结语
本文由于收集语料是以试卷形式,不是自然状态,所以得到的分析结果可能不是十分准确。而且偏误分析是一项很大很复杂的工程,所以比较句的否定形式的偏误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我们所知道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将一些可以避免的偏误消灭在教学初期。
[注]:带~的为偏误的句子。
[参考文献]
[1]刘月华,潘文娱,故|.使用现代汉语语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2]徐燕青.“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J].语言教学研究,1996
[3]徐燕青.“没有”型比较句的初步考察兼及“不像”型比较句[J].世界汉语教学,1997
[4]杨惠芳.表比较的“没有”句句型探析[J].语言教学研究,1998
[5]原相茂.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不比”型和“没有”型[J].语言教学研究,1992
[6]卢福波.对外汉语常用词对比例释[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7]彭小川,李守纪,王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M]. 北京:商务印刷社,2004
生物医药工程学习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
1、生物医药工程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综合了生物、医学、工程学,其代表性定义有:三合一学说,工程应用学说,综合学说。一般定义为:强调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测;
2、生物医药工程研究内容和基本任务:基本任务是致力于人的防病,治病,康复和健康,致力于为探索生命现象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方法和工程技术手段;
3、研究内容:对象为人体,应用基础性为主,包含若干层次。微观:分子,细胞;器官和组织:人体的器官,组织等;整体:人体,周围环境。
(来源:文章屋网 )
一、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理念
1.强调课程理解的综合性。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人们习惯于从科学的角度看待世界,很少考虑对现实世界的多维和综合的理解。STS课程的综合理解在高职微生物中的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尽可能给学生以宽泛的生活和认识方式。第二,不是把知识看成分离的、独立自主的体系,而是强调知识的多种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例如,电子显微镜,气相、液相色谱技术,与物理、化学、生化等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协作,都对微生物的向前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2.倡导课程教育的多元性。多元性是一个很难明确定义的概念,有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政治的多元性、价值系统的多元性等等。对于高职微生物来说,STS教育的多元性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体现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思想。STS教育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和社会行动密切联系在一起,高职微生物中,如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揭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免疫学防治和诊断,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病原菌对人体的感染途径及致病性等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等知识与经济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其次,体现了伦理和道德的多元性。STS教育倡导科学教育领域渗透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理念可以在微生物教学中得到很好地实施,如微生物对艾滋病、淋病及其病原菌HIV、淋球菌的传播与感染的分析,使学生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方面接受深刻的教育。
3.注重课程组织的开放性。STS课程无论是课程的结构、内容,还是课程的组织、功能,都体现了一种开放的思想和体系。例如,美国的CHEMCOM课程,是化学领域中的STS课程,在结构上,其编排是非线性的,它由八个单元构成:“供水的需要”、“保护化学资源”、“石油:是燃烧还是修建”、“养活我们的社会”、“我们世界中的核化学”、“化学、空气和气候”、“我们的健康和化学”、“化学工业:前景和挑战”。这八个单元是按照主题需要安排的,而不是按照学科结构安排。传统科学课程往往是预先制定一种课程的结构,在这种课程框架的限制下,课程的所有调整和修改都在这种框架中进行。STS视觉下的微生物课程也应该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结构,随时准备接受外部的信息,对课程作出适当的调整。这一点对高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肩负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双重负担。
二、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设计
1.确定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不管是英国的SATIS课程,还是美国的CHEMCOM课程,由于新的信息不断加入,可能使整个课程结构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有时似乎杂乱无序,无规律可循。对于英美国家来说,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会促使人们试图寻找更为合理的课程结构,这就保证了STS课程始终处于发展和更新的状态,使课程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的课程教学发展历史及学生思维习惯不同于英美国家,我们的STS教育应该是形成和维持我们国家的文化,当我们在构建我们的STS课程时,我们要考虑学生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及目前的思维特征。新课程的构建犹如新生命的产生,课程性质和地位的确定犹如新生命的定形,我们筛选新信息纳入其中犹如给新生命补充营养,使我们的课程处于不断“生长”和“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前,我们应确定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微生物学”课程是我校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的前修课程是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相关的后续的专业课程有微生物制药工艺学和专业实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为了适应现代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新研制的《微生物课程大纲》力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加注重社会的需求和专业课学习的需要;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职业迁移的能力;新加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期望每个学生通过学生本课程,能对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有更多的思考;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在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提高。
2.从STS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设计课程。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是体现了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对忠实取向而言,学生是课程开发和被加工的对象,我们设计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实际,具较强的可操作性。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们必须及时地修改和加工,使课程与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相互适应。由于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经济,课程创生取向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关注地方上的制药行业,还要关注全国的甚至是国际上的制药行业,适时地把新信息纳入我们的课程。
我们新研制的《制药微生物课程大纲》由四个单元构成:“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台州的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定30学时,对于提高学生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科学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制药中的微生物学检查和菌种选育”是直接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而设计的,定10学时。“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与“台州的微生物工业”是为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共8学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微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微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每个单元在微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微生物和我们的健康”侧重基础课的教学。这个单元主要阐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分类鉴定以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致病性。通过探究问题、激发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联系实际生活,把原先纯粹客观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转变为社会背景下的科学概念的学习,以达到对学生实施道德和伦理教育的目标,这是STS教育成为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侧重与专业课的联系。这个单元主要阐述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通过对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和危害的分析,不仅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使学生在看待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时,不再是机器的不同部分,而是相互影响的有机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生态的价值观。
“微生物制药:前景和挑战”侧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本单元简要介绍制药工业中的新型发酵技术、微生物分子育种技术和工业微生物的展望,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不断提高微生物菌种的发酵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发现更多的微生物来源的新药,是生物制药工业必须面临的挑战,故步自封只能自取灭亡。
“台州的微生物工业”简要介绍相关的企业及微生物制药技术概况,使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
三、STS视觉下的高职微生物课程实施效果
1.以新思想指导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传统教学局限于微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通过课程内容及教学改革,我们摆脱了思想束缚、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找出一条融人文教育于科学教育、融国际化教育于本土化教育的适合高职制药专业的微生物教学的可行方案。
2.精简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内容偏深且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利用。经精选的课程内容,做到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各课程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为基础,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和知识衔接的必要基础为依据,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原则,强调融“教、学、做”为一体。课程教学的风格简明扼要、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