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动化专业知识

自动化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动化专业知识

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专业认知;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93-02

现代高职教育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培养目标来看,高职教育更注重面向社会、针对企业的实践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以能力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从培养模式来看,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做”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适应社会适应职业。但现实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高职院校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办学特色体现为学科专业建设,中学教育最终体现在志愿填报时对专业的选择,工厂企业对人才的招聘注重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及技术技能,三者之间没有良好的衔接,这样对于新一代大学生而言,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规划影响其能否顺利度过大学生涯,及其将来的职业发展。

一、专业认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学生、老师及家长对大学的专业设置及职业技能在社会上的应用缺少了解,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家长及亲戚朋友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报考专业时的盲目选择和心理抵触。根据对本专业新生的专业认知问卷调查显示,85%的学生就读该专业是依据高中老师、父母或亲朋好友的建议;75%的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以后可能从事的岗位了解很少;70%的学生对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他们进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学专业缺乏正确和系统的认识,必然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认知教育是专业教育对心理学的应用,处于学业发展的基础位置。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首先要知道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的岗位,形成对专业的认可;其次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在学习中掌握职业技能。

二、专业认知教育的目标

专业认知教育作为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阶段,主要安排在一年级的两个学期。在第一学期,进行专业基础技能学习的同时,安排有专业介绍、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及专业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对本专业形成正确的认识,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方向。在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跟随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系统学习企业文化、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工作岗位技能及工作岗位规范等,对以后从事的职业及岗位有系统的认识,明确以后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在以后的学习中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意识。本专业的认知教育已经纳入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将专业认知教育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及就业指导课程等结合起来,分阶段、分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目前已经收到良好的成效。

三、专业认知教育的内容和实施

1.专业介绍。专业介绍主要针对大学新生,通常安排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新生通过专业老师对专业应用和专业课程的介绍以及观摩学院的实验、实训设备对所学专业形成初步系统的认识,对专业的就业前景产生美好憧憬,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入学后要求其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就读本专业的原因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学习的目标及就业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的专业认知教育。

2.专家讲座。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安排相关的知识讲座,聘请在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由浅入深地讲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概念、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前沿动态、专业就业方向等,鼓励学生形成具有探索精神、研究精神的学习习惯,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同感,及时解决学生因遇到学习困难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学生能及时找到学习目标。

3.专业认知实习。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围绕广西北部湾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具备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改造、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从事自动化设备操作监控、维修调试、工程设计、销售服务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针对新生对自动化技术应用缺乏认识,渴望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信息,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认知实习全部在校外企业进行,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实习时间,总计120学时。我们选择具有代表广西支柱产业的行业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例如在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由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在企业学习企业生产构成、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自动化设备应用,亲临其境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增强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长”、“短”结合方式,对于能提供实践机会且具有足够企业兼职教师的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我们进行长时间的跟班工作体验,对于自动化程度高但实践机会少的企业,例如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东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发电设备厂等进行短时间的参观认知实习。

四、专业认知教育的实施保障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认知实习已纳入教学计划,纳入整个专业的培养计划,专业认知实习安排120个学时,学分2分。成立了由系部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及专业辅导员组成的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设计专业认知实施方案。学生到企业实习,日常管理和安全教育是难点,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实施小组对此制定了专业认知实习方案。实习之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强调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实习期间的管理。按照外出实习安全教育的要求,分别进行系领导、专业带头人、带队指导老师安全教育工作(包括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交通安全、个人财产安全等),并要求学生签订安全承诺书。参加实习的学生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实习事宜,征求家长同意,并要求家长配合做好其子女的安全教育工作;实习期间,各实习点具体负责人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提醒;学生入岗前要求人人必须参加实习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操作规范的安全教育;实习期间,学生不能擅自离岗或住宿区,如有需要,必须向带队老师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学校与企业、学生、家长签订专业认知实习教育协议,把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开展生活安全教育和工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五、专业认知教育的成效

1.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通过到企业了解自动化生产的控制流程、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运行控制、工业生产工艺等,学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立感性认识,并进一步了解本专业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内容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可度。

2.学生逐渐形成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在企业的实践过程,学生能了解企业文化及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企业兼职教师讲授企业的经营状况、工艺流程、岗位技能、设备应用等,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爱岗敬业,形成职业意识。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工人师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勤劳刻苦的优秀品质和敬业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作风等,逐步形成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态度。

3.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企业专家提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犹如商品与市场的关系,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更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特别是校企合作的加强,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行业企业,以岗位所需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专业团队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电工基础》、《机器人技术》、《变频器应用与维护》等教材。根据多年的认知实习经验由本人主编的《广西支柱产业生产经营概况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概论》成为学院本专业在全国骨干院校建设的特色教材之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也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聘请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春茂电气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具有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岗位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和从事职工培训的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教师,作为企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充实教学队伍,提高实践水平。

自2009年起开始实施到2013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总计有5个年级共计698人参加专业认知实习。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企业难以同时安排一百多人的实习场地,把学生均分成两个大组,实习场所交叉进行。多年的专业认知实习证明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正确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法是有效的,专业认知实习的实施同时促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优化了课程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翔洲,陈铁军,黄营满.现代教育视阈下高校专业认知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

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摘 要: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用灵活的实习机制。其次要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最后要强化学生生产实习过程的管理。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实习教学

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促使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高校生产实习遇到了各种问题,比如说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有限,经费紧张,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生产实习的质量,成为高教研究的一个热点。而生产实习教学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随着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单位的接纳能力受限,加上许多企业从经济效益、安全角度考虑,学生实多是参观、听讲座,动手操作机会少,没有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生产实习缺少兴趣,对待实习敷衍了事,没有全心投入到实习中,从而影响了生产实习的效果。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呢?

首先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采用灵活的实习机制。选择好合适的实习单位是搞好实习的前提,好的实习单位可以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让学生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生产管理方式。为了使学生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实习地点尽可能选在生产装备先进,技术水平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建立起长期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有利于指导教师实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式构建企业、学校及学生之间的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建立起长期相对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单位,或是去自己将来的工作单位实习,这种灵活的实习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实习人数多造成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单位或者对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工作有帮助的实习单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种自主实习,要加强管理,需履行一定的手续,包括接收单位来函证明,学生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应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评定意见。

其次要加强实习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习的指导工作好坏关系到实习效果的优劣,指导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才能较好地传授专业知识,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对没有带过生产实习的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对实习流程方法等进行讲解,另外,定期选派实习教师赴实习企业进行业务培训,既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同时也加强了实习师资队伍建设,锻炼了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最后要强化学生生产实习过程的管理。强化学生生产实习的管理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

一要加强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走过场,不肯深入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些实习环节虽然只能看,不能动手,但是可以了解机械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从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等方面都可以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看到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且通过实习还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合理安排实习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好实习时间,在下厂之前,安排一天到二天的实习讲课,必要时可以在教室里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除进行实习动员和入厂教育外,还结合实习的内容,详细介绍与现场有关的理论知识,着重介绍实习单位可以看到和实验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生产实习先有大概的了解,并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先通过看书,查资料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对生产实习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实习时间,使学生在企业中的生产实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有助于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时指导老师对设备工艺等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与实习单位协商,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要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生产实习考核内容评价体系对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生产实习成绩。改变以前只通过撰写实习报告的方式,采用多种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学生生产实习的考核内容有:实习出勤率、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实习考试等4项主要评定内容,平时注意及时抽检。邀请学生的辅导员一同参与实习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辅导员了解学生生产实习情况杜绝了盲目请假、逃避生产实习的情况。在实习过程中,在每个车间实习完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汇报,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考核,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对汇报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与不足。最后指导老师要对整个实习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个人与小组进行奖励,对违纪和实习态度不端正的个人和进行评批与教育。

四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讲座和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产实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习社会知识,请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行业现状、发展规划发表看法,对运行中的典型事例进行详细分析,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早日成为有用之才。在一拖实习时,我院师生与单位领导组织座谈会,单位领导结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经历,就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如何正确定位、如何真正的融入企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学生兴致很高,感觉收获颇丰。指导教师经常利用空闲时间与同学们一起谈心,增加了解,沟通思想,了解学生的对生产实习的认识和感受,收集学生和实习接收单位的意见,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总之,生产实习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要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必须使实习基地、学生、指导教师三者有机的结合,明确实习目的,要让学生提高对生产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要认识到生产实习是一场高于理论教学的教学过程,必须精心组织、悉心指导,加强管理,不断总结方法,不断探索,切实保证逐年提高生产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静伟.改革生产实习模式,促进实践能力提高[J].高等教育研究.2003.(1):51-53.

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47-0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广、知识多、实用性强,但在高职,现阶段该专业一直未能探索出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已经多次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旧思维,并彰显职业教育“学生本位”的特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教改经验。然而,当今社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新形势、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传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很难跟上时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构建全新的、能紧跟时代脚步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1 高职人才培养的任务

当今社会,人才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其中,前两种人才主要有普通教育来培养,即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教育,而后两种人才则主要由职业教育来培养,所以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国家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市场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从中可以看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出的人才是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对我院而言是服务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

2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以下几类工作:一是机电产品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加工岗位;二是数控装置的开发、程序的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维修与保养岗位;三是机械产品机械制造生产现场的组织与管理岗位;四是机械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开发岗位;五是机电产品的营销、安装、调试与售后服务岗位。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应紧密结合上述定位,以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着力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人才。

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明确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以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上述目标便摆在眼前。我院经过多年探索,归纳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主要原则是适应社会发展,依据市场需求,由学校和企业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进行教学。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企业就业。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订单”的关键作用,它可以使学校、企业实现有效联合,使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

4 组建“订单班”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

“订单班”是由学校与企业根据生产需求共同组建的、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而形成的学习集体,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订单班”组建步骤如下:第一步:学校与企业事先沟通,确立组建“订单班”的意向后,向学生相关组建信息,企业通过召开专场宣讲会等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第二步:学生对企业有了一定了解后,学校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由企业对报名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测评,初步确定预备“订单班”学生名单。第三步:对预备“订单班”学生名单进行公布,如有条件,则可将名单中学生带到企业进行参观,增加其对企业的认识和了解。第四步,本着学生与企业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正式“订单班”学生名单。“订单班”确定之后,授课教师团队组建非常关键。学校与企业可采取“教师深入企业、企业专家进校园”的办法,由企业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5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课程设置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学校在学生课程设置方面应做出调整,打破按行政班级授课的传统形式,改为按订单方向授课,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学年即第一、第二学期,安排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使学生对专业有初步认知与掌握,并逐渐明确自己的优势科目及未来发展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安排做好铺垫。

第三学期,设置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专业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机械专业知识技能。同时,在这一学期,学校与企业双方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的原则,组建“订单班”。

第四学期,打破学校统一安排课程的模式,改为按照学校与相应企业制定的教学计划分别单独制定各“订单班”课程。根据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的规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适合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三学年,学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一个重心就在于依赖“订单”企业解决实践教学问题,这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借助企业真实生产条件,由企业配备专业人员担当指导教师,将实训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

6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优势

学生在“订单班”学习时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其学习内容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产品相关,避免了传统理论授课形式枯燥、内容老旧、与实际脱节等弊端。同时,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适时调换班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学生到企业工作以后因感觉不适应、或者缺乏对比体验,造成“留不住”而频繁跳槽的情况,对提高学生“稳定率”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因有升本等打算不愿进入“订单班”,或其他原因未能进入订单班,以及进入订单班后感觉不适合的学生,可以加入学校常规课程班级继续完成学习课程。

综上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益处,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宙,肖文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

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电气自动化专业 教学体制改革 实践教学方向

随着我国工农业和国防领域的日益现代化,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求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随之增多,现在包括自动控制,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试验分析及电子与计算机等诸多领域。因此,全国各高等院校均高度重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及主要课程

电气自动化作为电气信息领域里一门新兴起的科学技术,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实用性触及到国家工农业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军事建设、航天建设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领域当中。因此这门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都非常迅速。电气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专业的掌握电子电工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电子变流技术,这门课程主要是为自动控制和系统运行领域奠定基础知识。高等数学及高等物理,主要为学生们将来从事的电子系统领域、计算机编程及试验分析领域打下基础。工程训练和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们将来更好的从事航天建设等国防建设等重要领域。从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领域及学生的主要学习课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专业课程。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制改革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就业前景广阔,就业领域多样化。但是能否将专业性和实用性俱佳的电气自动化人才输送到全国各个重要的工作领域当中,则是各高校教育者们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该专业学生的教育主要还存在以下较为严重的现状:

1.教育范围较单一,没有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电气自动化专业虽然属于理工科性质专业,但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应是综合素质较强的实际应用型人才,在这种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体制下产生的专业人才往往只能在一些技术层面上过关,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欠缺。

2.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重点培养,导致学生的特长没有得到发挥。有些高校教条的执行素质教育,在避免教育范围单一性的同时往往矫枉过正。使得一些学生机械的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而自己兴趣所向的科目则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3.学校实践设施没有紧跟专业领域发展步伐。如前所述,优秀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习来完成的。但是如果高校没有合理安排经费,没有把握时代节奏及时的更新学校内部的实践使用设施,将会导致对学生们的实践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学生们如果在学校使用落后老式的实践设施,等投入工作后将会发现在学校得到的操作知识无法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因此,高校应该加大教育体制的改革,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文化教育质量。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就业领域的特点及相关要求,制定合理的教育体制。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高校老师应当对自己所负责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发掘和肯定,进行对特长的重点培养。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学科之间的互补与均衡。做到最大限度的全面性培养。

3.合理安排学校经费,尽量做到校内实践设施与社会实际应用设施同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在自己的就业领域中取得成就。

三、探索高职新的实践教学方向

依前文所述,当今形势下需要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不是单一的技术性工人,而是综合性较强的实际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对相应理论知识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做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的方式是加强对学生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教育。就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的实践教学方法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

1.实践内容表面化,单一化。部分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往往主要是通过一些单一性的实践操作来验证书本上的专业理论。这种专业性实践造成了与社会的实际生产状况是相脱节的。

2.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实践性教育本应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实体操作教育。但是目前有些高校对学生往往是采取灌输式的方法来完成实践教育的,这样显然抑制了学生主观性的发挥。

3.学校对实践教育的不重视以及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态度不端正。有些学校基于较为传统的教育观念,一般都会对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相当重视,从而对理论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很严格,待遇也自然很高。但是,学校往往把实践课的指导教师归属于教学辅助辅导教师的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也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实践课的态度不端正。

以上现状对于电气工程化专业学生的负面影响是相当严重的,如果学校不能处理好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将会使该专业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各相应领域的实际需求,从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前景。所以,高校的教育者应该确定更为正确的实践教育方向:

1.构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体系。学校应从根本上确立理论和实践互补互助的教学理念,使两项教育得到平衡发展。

2.完善实践教学大纲,推行创新型实践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

3.重视引进优秀的实践指导教师,合理地提高实践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比重,端正学生对于实践学习的态度。

四、总结

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对于我国各领域现代化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人才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而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各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对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育,确定正确的实践教育发展方向,为国家提供更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恬,李梅芳.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建设教育,2007.

自动化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 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 培养机制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ITH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OF AUTOMATION MAJOR

Zhang Tao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matured by construction for several years. 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ses the constructer, contents, styles and effects of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aper especially expounds the cultivation effects, organization relation and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the application type and innovation typ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automation major in my university.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useful significance for others.

Key words: Automation Major; Practice Ability; Innovation Spirit; Cultivation Mechanism.

0 引言

华北科技学院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建为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面向全国招收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学校设置有37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七大门类学科,已经形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安全培训、函授教育并存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

我校的自动化(专科)专业成立于1999年,2003年升格为自动化(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目前,自动化(本科)专业包括本科、专接本科、第二学位本科等多种本科办学形式,共有4个年级、20个班级,645名学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自动化专业的综合实力逐渐增强,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自动化专业被华北科技学院批准成为首批校级重点与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编号:TS1Z214)。

本文就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的建立、运行、完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具有我校特色的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的培养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 自动化专业简介

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1.2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能够体现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并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1.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电机拖动、直流控制系统、交流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课程的理论及其实践。

2.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

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通识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方向教育课程三个方面的课程,每一方面的课程又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两大部分。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如图1所示。

2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改革

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认真研究和借鉴以前运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我们对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次研讨论证,主要包括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开课时间、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分配、实验项目的设置、实践项目等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适当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实验课程的内容。例如《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因实验条件的改善,将原教学计划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0学时,调整为理论教学28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二是根据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当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学时,适当调整专业选修课程的内容。例如《自动化仿真技术》、《自动化组态技术》两门专业选修课程,就是考虑到自动化专业技术的发展现状,突出自动控制系统仿真和组态方面的教学而增设的。

2.2 教学方法改革

正确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深化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积极推进课堂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外网络上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讨、推理,适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讨论,最后总结得到合理的结论和推理。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怎样掌握新知识、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并会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是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但同样也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和积极响应。关于如何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2.3 教学手段改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授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黑板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可以对抽象的微观结构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扩大教学内容的有效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其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对此,作者进行了研究,请参考作者的相关论文《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华北科技学院学报,Vol.4,2007)。同时,该论文获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交流,论文的获奖证书如图2所示。

3 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

3.1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实践教学体系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校自动化专业特别重视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和改革。目前,在我校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多层次开展、多学科综合、并具有安全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丰富、层次合理,主要包括:

(1)实验类:各类课程的附属实验课程。

(2)设计类:各类课程的课程设计。

(3)训练类:各类技能训练。

(4)实习类: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5)综合类: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3.2 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途径――工程训练平台

为实现高等工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目标所要求的学生应具备的工程素质,我们认为,一是要求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二是要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

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成员的职称和学历,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按照“学有所长,利用所长”的原则,使师资队伍成员不断进行专业方向凝练;推出“自动化专业学术论坛”,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浓厚团队学术研究氛围。

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应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策略。首先,立足于河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北科技学院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的丰富实验资源,引导学生以严谨务实、认真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在实验当中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其次,利用实验、实习、科研、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实训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能力。图3为学生正在进行电动机PLC控制系统训练的过程照片。

3.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科技创新机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一是要有相应的机制保证,二是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机制建设包括:分别成立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学校提供科技创新所必需的活动场地、设备器材、经费支持等。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进行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到开放的实验室进行各种教学实验和研究实验;二是设立创新实验室,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图4为我校设置的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室。

3.4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效果

经过自动化专业相关部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情况良好,在招生、就业、考研、科技创新活动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绩。

自2003年开始招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以来,自动化专业的办学规模在稳步发展。近几年,每年的自动化专业招生计划均为210人,入学报到在190人以上,编为6个班级。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一次就业率较高。特别地,自动化专业作为华北科技学院煤炭主体专业,着力突出煤矿安全自动化这一行业特色,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于煤炭相关企业、为突出我校的安全生产特色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动化专业学生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仅在201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2项;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赛河北省二等奖1项。图5为学生制作的科技创新作品(激光识别智能车),该作品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

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考研情况良好,考研录取率一直位居前列,表1为近几年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研究生情况汇总表。

4 总结与建议

作者认为,只有坚持循序渐进的培养策略,才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的层次关系应为:实践能力的基本标准,工程素质是最低要求,创新精神是最高追求,三者的层次关系如图6所示。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已经逐步完善、成熟,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完成教育部规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提高和强化教学效果。

(2)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布局实践教学层次,加强实践基础能力培养。

(3)构建自动化专业的工程训练平台,通过PLC工程实训项目和单片机工程实训项目等途径,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制作、检验等步骤的全部过程。

(4)构建自动化专业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同时,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还应进一步进行改革、充实、提高、完善,以不断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例如,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是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帮助作用。因此,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的下一步改革思路是:教师提出更有难度的训练题目,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训练题目的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促进教学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涛,潘玉民.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实践教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 薛鹏骞,潘玉民,张涛,等.煤矿安全检测技术与监控系统[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3 陈金刚,于涛. 本科实践性教学及其管理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3).

4 施步洲. 构建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6).

5 汪建华,俞贵邦. 工程实践能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6 张涛,孟凡甡,张昔平,朱雄. 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专辑.

7 张涛,孟凡甡,薛鹏骞. 大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影响[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3). (华北科技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8 张涛,孟凡甡. 我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及其特色[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专辑.

9 张涛,靳文涛,薛鹏骞. 丰富和完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9(3).(华北科技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优秀论文二等奖)

10 苗志全.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实践探索[J]. 教育科学博览. 2012(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