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的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移动支付迅速发展,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2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4.73%,预计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达到3 252亿美元。使用人数将从2013年的24 520万人增加到29 110万人。
从我国情况看,移动支付业务目前保持高位增长。根据央行的数据,2013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257.83亿笔,金额1 075.1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0%和29.46%。其中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金额9.6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86%和317.56%(如表1),是电子支付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表1中国2013年电子支付数据
支付方式 笔数/
亿笔 笔数同比涨跌幅度/% 金额/
万亿元 金额同比涨跌幅度/%
网上支付 236.74 23.06 1 060.78 28.89
电话支付 4.35 -6.95 4.74 -8.92
移动支付 16.74 212.86 9.64 317.56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2月的《2013年
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前两年困扰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安全问题、标准化问题以及各方合作健康发展的三大核心问题,随着13.56MHz的NFC成为产业标准,标准化基本已走上正轨。合作方能双赢的经营理念使得无论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还是第三方支付业务提供商都开始寻求各种合作的渠道。唯有安全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移动支付今后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问题。
1 移动支付中的安全问题
我国虽然已在2013年建成了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但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人们利用移动支付的最大隐忧。
(1)手机安全事件呈爆发增长态势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手机安全问题进入全面爆发阶段。移动支付是基于手机号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与商家之间完成支付,或者基于手机SIM卡与POS机近距离完成。因此,密码破解、信息复制、病毒感染等都有可能对移动支付造成重大的损失。据《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揭示,2013年Android平台新增恶意程序样本67.1万个,较2012年增长4.4倍;用户感染恶意程序9 74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88.3%。其中资费消耗、恶意扣费、隐私窃取和诱骗欺诈类恶意程序的感染量最高,分别占到感染人次数总量的46%、21%、21%和8%。还有一些内置的软件大量吞噬手机流量。用户手机感染恶意程序后面临直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达到了近70%。手机安全问题的类型及其比例中,在手机支付环节发生的安全事件占3.7%。目前,收购支付宝信息、伪造身份证、持假证办理手机卡、盗取支付宝账户余额,整个过程已形成一条犯罪产业链。相关调查显示,70%网民对上网危险表示担心,其中25%用户感到“非常担心”。
(2)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障碍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支付方式,无论是提供方还是客户都要考虑支付过程中所涉及环节的安全性问题:手机丢失、被盗、受黑客入侵、网络瘫痪、误操作之后,如何保证包括银行卡信息在内的资料不被泄露或资产不翼而飞?如何在终端、账户、业务交易等环节进行支付确认,保障通信安全?进入2013年以来,以拦截和窃取交易短信为目标的手机木马迅速泛滥,最典型的是名为“隐身大盗”的Android木马家族。仅2013年11月,境外木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内服务器就接近90万个主机IP。
截至2013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亿,年增长率为19.1%。虽然手机网民增长较快,但移动支付用户仅占手机网民的25.1%(图1)。2013年,通过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44亿。目前,作为世界ICT发展指数第1位的韩国,其移动支付用户几乎占手机用户的90%。而2012年中国ICT发展指数仅为78位。基于安全考虑,我国目前应用的移动支付无论是近场支付还是远程支付基本属于小额支付范围内。以招行的手机钱包为例,支付的金额上限仅为1 000元。安全问题让许多消费者不敢启用移动支付,这也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用户心理上的障碍
Forrester Research在调查中发现只有低于15%的人完全信任移动支付,而65%的用户拒绝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自己的支付卡资料。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系统漏洞损失大量比特币、比特币网站Flexcoin的比特币被黑客洗劫一空,使大多数手机网民对移动支付心有余悸。据2013年中消协《信息消费与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用户对信息安全满意度非常低,在10分的满分中,用户满意度的平均分仅为3.7分。因此,移动支付要想取得成功,除了解决实际的安全问题,还要克服用户的心理障碍。
2 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的对策建议
移动支付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解决,不仅使消费者增强信心,减少业务运营中出现的欺诈问题,降低系统运营成本,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快我国信息化步伐。
(1)亟需建立移动金融监管制度
我国在移动金融领域的监管几乎是一片空白。金融活动中的消费者保护关系到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威胁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针对移动支付业务中涉及的实名制管理、资金安全、软件安全、风险防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核心问题,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建立国家级的征信中心,将涉及移动支付的互联网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电信运营商纳入管理,明确基本准则和责权体系,加强安全软件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移动支付的监管体系建设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①定身份:由支付提供方对用户身份进行鉴别,确认其是否为已授权用户;②保密性:保证未被授权者不能获取敏感支付数据;③数据完整性:保证支付数据在用户同意交易处理后不会被更改。④不可否认性:避免交易完成后交易者不承担交易后果。
(2)将网络安全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
网络安全作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提供。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繁荣和发展的基石,确保网络安全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9.11”事件使信息安全战略成为美国的核心战略,开始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于2014年2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将信息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虽然比美国延迟了13年,但毕竟由此勾勒出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及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3)企业间的协同合作
移动支付涉及到用户、商户、第三支付平台、银行及手机厂商等多方面利益关系,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不是孤立的。安全系统的维护,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充分协同合作,资源共享,才能保证整个支付体系的安全,才能让用户解除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担忧。
关键词:移动支付 安全 消费者权益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68-01
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这一时尚、便捷、智能的支付方式,给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其存在的移动支付风险也不容小觑。2013年5月发现一款名为“支付鬼手”的手机木马,该木马伪装成淘宝,意图盗窃用户账号和密码。据分析,该木马会将淘宝账号、密码以及支付密码通过短信暗中发送至目标手机,同时诱导用户安装木马子包,劫持用户收到的包含验证码在内的所有短信,一旦掌握了这些数据,用户支付宝内的财产将盗号者被洗劫一空。“支付鬼手”事件,再次为移动支付在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资金安全、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风险敲响了警钟,值得深入探讨。
一、移动支付安全现状
1.信息安全方面
2014年3月11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2014年第一期中国移动支付安全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截获支付及购物类恶意程序2962个。其中假冒类木马为最常见的移动支付恶意程序,占总比约74%。如今手机用户最担心的并不是手机被盗而是手机木马,而移动支付木马更是被称为手机界的第三只手,有着神出鬼没、偷天换日的功夫,手机钱包不知不觉被洗劫一空。除了恶意程序的攻击外,手机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也是造成移动支付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此前360曾手机安全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市场主流品牌的手机均普遍存在安全漏洞。并且,70%的漏洞由厂商定制开发产生,难以修复。而正由于手机存在这类漏洞,才使得恶意程序能够轻易入侵网民手机,威胁网民移动支付安全。
2.资金安全方面
“微信红包”成为移动支付代表者,其背后无不是大型互联网通讯公司的操控支持,而互联网通讯公司在行使支付或借贷中介职能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巨额的沉淀资金。在消费信息化、支付虚拟化、经营国际化的趋势下,移动支付得到了飞速发展,而监管政策、法律法规却没能跟上其发展的步伐。除了第三方支付之外,许多移动支付行为并未纳入金融监管范畴。移动支付涉及的平台、客户等多方面,没有有效的监管规划,必定无法有效协调移动支付与传统金融、移动支付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必然导致移动支付的混乱发展。如移动支付所沉淀资金的安全性仅仅依靠没有流动性管理、风险防控的互联网通讯公司的内部控制,没有有效的外部监督,存在一定隐患。
3.信誉安全方面
对支持移动支付业务的银行来说,除了提供一个可靠的服务平台之外,还需要与第三方进行合作,能否持续的提供安全、及时的服务,服务质量的优劣也将影响到相关机构的信誉口碑,如果客户访问其资金或进行移动支付操作时候遭遇严重通讯故障,必然会导致客户对手机移动支付的不信任,引发信誉风险。现行移动支付政策还不完善,市场管理相对混乱,使得消费者难以对移动支付消费权益进行有效保障,严重影响移动支付发展。
二、对移动支付安全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1.加强消费者安全意识教育,保护个人信息
由于移动支付的基础是借助于移动设备及通讯网络,而这些软硬件的各个环节很有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技术漏洞,同时,移动支付在实现用户便捷的基础上必然导致交易的非面对面性,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恶意软件、系统漏洞盗取用户个人交易信息。因此,涉及移动支付的相关机构,在向用户推荐移动支付服务的同时,一定要加大交易系统的安全措施开发,及时进行系统安全性运维,对发现的技术漏洞及时打补丁,全方位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并在用户交易时适时进行风险提示,引导用户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支付习惯,将移动支付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2.延伸移动支付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保护资金安全
建议移动支付运营商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切实维护客户利益,向用户明确行使移动支付或借贷中介职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巨额沉淀资金去向,合理规划使用沉淀资金,进行沉淀资金的安全性风险防控,确保用户的知情权。
3.构建移动支付金融监管标准,健全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处于百家争鸣的蓬勃发展阶段,业务内涵与外延依旧模糊,形式多样,各种业务对社会与个人所造成的风险亦不同。针对不同的风险,监管方式、力度也应区别。除了第三方支付之外,其余的移动支付行为也应该纳入监管之中,对同一性质的支付行为应该使用同一监管标准。监管部门应与时俱进,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制定能够有效管理移动支付的监管法规。所有的移动支付行为,应该依据相关的法规标准,在金融监管的框架内,开展金融创新,拓展业务范围。
关键词:自动扶梯;安全性能;检测方法
Based on an escalator safety performance braking detector test Method
Shen HangXu Li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5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safety performance of escalator brake testing method, the tester technical features, it provides a rapid and efficient method validation for safety performance inspection of escalator.
Keywords: escalator; safety performance;detection method
1.概述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统称为自动扶梯)制动安全性能检测仪是依据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以及TSGT7005-201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和提出要求,它是一种便携式的智能化检测仪器,它可以对自动扶梯的自动启动加速度、制动时减速度、制停距离、扶手带与踏板速度的同步率以及扶手带偏离保护等功能进行检测。该仪器操作简便快捷,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常规的自动扶梯安全性能的检测仪器。
2.主要功能及特点
2.1可检测各种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速度、启制动加速度、制停距离、两侧扶手带与梯级踏板速度同步率;
2.2可以对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扶手带偏离保护功能进行检测;
2.3创新性地采用三路速度传感模块对两侧扶手带和梯级踏板同时进行测试,实现真正的同步检测,只需要一次从启动到制停的过程,即可采集到两侧扶手带和踏板三个通道整个过程的速度数据;
2.4采用专门设计的机械支架固定三个速度传感模块,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可靠;
2.5智能数据处理,能根据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两侧扶手带和踏板的速度数据,通过专用的数据模型计算出三个通道启制动加速度、平均速度、制停距离、同步率及速度偏离情况;
2.6彩色触摸液晶显示屏,可以设置各种参数,显示测试结果及曲线,人机界面友好,清晰直观;
2.7存储功能:采用专用的存储芯片用来存储设置的参数、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可存储约500组数据);
2.8打印功能:测试完成后,可现场打印出测试结果;
2.9查询功能:可以查询当前内存状态,并调出已经保存的测试记录,进行查看、打印等;
2.10数据导出功能:储存在主机中的测试数据和信息可通过USB口导出到计算机中,在计算机上使用专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报表打印。
3.主要参数
3.1最大测量速度:2m/s;
3.2测速误差:≤1%;
3.3速度测量分辨率:0.001m/s;
3.4三路速度测量的偏差度:≤0.5%;
3.5存储容量:约500组数据;
3.6液晶显示屏分辨率:800×480;
3.7与上位机通讯方式:USB;
3.8电源:6600mAh可充电锂电池供电,9V电源适配器充电;
4.检验方法
4.1启动
打开主机电源开关,主机将显示主菜单界面,进入主菜单/设置界面,共有5个按键,可以进行电梯编号和电梯速度等相关设置,点击“电梯类型”进入电梯类型界面,选择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
4.2设置/电梯编号
进入主菜单/设置菜单/电梯编号页面,输入最多10位字符的电梯编号并保存,为了方便查询和管理,尽量以出厂编号作为电梯编号。
进入电梯编号编辑界面时,默认显示上次保存的电梯编号,用户可以点击“返回”按键返回到“设置”界面,电梯编号维持不变;也可以输入新的电梯编号并电机“确定”保存,保存完成之后自动返回到“设置界面”。
4.3设置/名义速度
输入本次测试扶梯/人行道的名义速度,单位m/s,最多两位小数。
进入电梯速度编辑界面时,默认显示上次保存的速度,用户可以点击“返回”按键返回到“设置”界面,电梯速度维持不变;也可以输入新的速度并电机“确定”保存,保存完成之后自动返回到“设置界面”。
4.4设置/运行方向
选择本次测试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
4.5设置/测试方式
测试方式包括“手动启动”、“自动启动”、“速度偏离保护”三个选项。
手动启动时指被测扶梯/人行道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手动启动,该测试方式将测试手动启动的扶梯/人行道的速度、启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同步率和制停距离,并在结果界面上显示这些数据;
自动启动指被测扶梯/人行道在测试过程中待机自启动或者待机自加速,该测试方式将测试待机自启动/自加速的扶梯/人行道的速度、启动加速度、制动减速度、同步率和制停距离,并在结果界面上显示这些数据;
速度偏离保护指本次测试是要检测扶梯/人行道的扶手带速度偏离保护功能,该测试方式也采集三个通道的速度,但不计算同步率和制停距离等数据,着重分析扶手带速度偏离情况,结果界面也不显示速度、同步率和制停距离等信息,而是显示是否有扶手带速度偏离现象,持续时间、制停时间等,以便用户判断速度偏离保护功能是否合格。
综上所述,本仪器基本涵盖了目前国内外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检测功能,本仪器以电子系统为核心,微型电机以及软件分析,配备专用测试架、光电测速装置,真正实现了三路同时检测功能。它具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测试精度高、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与计算机连接。本项目的设计和实现,为我国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检测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和途径。为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提供一个有力的检测手段。
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移动支付 消费者信任 风险
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及相关通讯技术瓶颈的突破推动了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消费类金融模式进入业务快速成长期。移动支付系指移动支付工具使用者通过其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完成支付其各项消费类金融业务的一种新型支付模式。移动支付业务是一项整合金融、电信、商户及消费者等产品价值链诸环节的新兴产业(刘丹等,2009)。移动支付产业的价值链成员之间存在复杂的竞合关系,使得移动支付产业生态系统充满活力。
移动通信技术与金融业务模式有机融合而产生的移动支付业务有效突破了用户支付活动的时空限制,鉴于移动支付技术所依赖的移动网路系统的开放性及其相关设备的安全,用户对于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问题存在较多的忧虑,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信任风险始终成为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在更广阔领域普遍应用的主要障碍。为此,有必要探寻当前移动支付模式下诱发消费者信任风险的诸要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化解策略,以消除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心理障碍,为有效促进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消费者行为分析领域的理论支持。
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剖析
(一)移动支付模式下消费者面临的操作风险
移动支付模式下消费者面临的操作风险系指由于移动支付技术的不完善性,以及有问题的内部操作流程设计等因素导致移动支付业务流程中当事人操作纰漏,进而致使消费者遭受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风险。移动支付系统涉及提供移动支付服务的银行及移动业务运营商、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商户及消费者等多个当事人,其中任意一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导致移动支付消费者的隐私信息泄露或经济损失。
操作风险主要表面诱因是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因其自身因素而导致其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其根源在于移动支付模式的技术及操作流程设计不完善。其一,移动支付运营商及商户在技术安全及操作流程设计领域投入相对不足。当前移动支付技术向着以蓝牙技术及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支付方向发展,复杂性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移动支付系统安全的稳健性。其二,第三方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操作风险。自2011年以来,以支付宝、财付通、快钱为代表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大规模进入移动支付领域。由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掌握海量的消费者关键私人信息,且将诸如联系方式、身份证复印件、家庭住址、汽车牌照等高密级的个人隐私存储在其服务器上。虽然第三方支付企业承诺为客户信息保密,并采取大量的网络安全措施来践行其对消费者的承诺,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后台漏洞一旦被黑客入侵而导致客户上网记录及身份数据信息泄露,将导致客户经济乃至名誉利益受损。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操作风险在部分内部管理涣散的中小型第三移动支付机构中显得尤为突出。
(二)移动支付模式下消费者面临的信用风险
其一,移动支付交易双方的物理空间隔阂降低消费者信任感。鉴于移动支付所依赖的移动网络交易技术提供仿真交易环境有别于传统的消费类金融业务交易环境,交易双方在物理空间上相互间隔导致的心理隔阂,使得消费者对移动支付消费模式的信任度不足(董亚昕,2011)。移动支付服务在突破传统交易模式的时空界限方面给消费者增加的心理满足感,被交易双方的物理空间距离拉大所导致的消费者心理障碍所抵消。其二,支撑移动支付模式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当前我国仅有一部涉及电子金融行业的《电子签名法》在维系互联网及移动支付领域的信息安全与金融安全。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电子支付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等原因,致使移动支付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在移动支付过程中,消费者遭遇的支付障碍或金融诈骗常因为立案难、取证难、诉讼难等若干司法与执法环节的缺失而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当前的移动支付等电子金融领域的法律不健全严重妨碍了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的运营规范性,制约了移动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移动支付模式下消费者面临的支付系统风险
其一,移动支付系统风险的基础性诱因在于移动支付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系统存在安全性漏洞。移动支付依赖于物理网络传输数据。因移动支付网络技术或管理等原因,在客户信息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中潜伏着系统兼容故障、当机或病毒侵入等可能引致客户信息丢失或被盗的风险,进而导致移动支付消费者遭受实质性经济损失。移动支付系统的攻击者通常采取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手段侵入移动支付安全系统。攻击者对移动系统的被动攻击方式通常以信息收集为目标,以嗅探及无线截获等技术为手段。由于被动攻击模式未侵入并更改移动支付系统数据库,因此较主动攻击而言更难防范。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提升具有双刃剑功效,在强化了移动支付安全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强化了金融罪犯的犯罪工具效能,提升了金融罪犯用以实施移动支付犯罪的技术水平,从而加深了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威胁。
其二,移动支付盗窃犯利用移动支付系统漏洞实施犯罪,进而危害移动支付安全。俗称电子扒手的移动支付盗窃犯出于商业目的或个人利益的考量,通过运用手机病毒侵入用户手机或者其他物理手段获取用户帐号及密码,专事盗窃用户的智能手机PIN码或者其网银密码,给移动支付客户的消费行为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当前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领域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及安全标准,各移动支付业务运营商及商户通常采取适合其企业特质的移动支付安全措施。移动支付安全系统治理的多元化格局不仅增加了移动支付用户的支付业务的交易成本,从而降低了消费者体验移动支付业务的满意度;而且各安全标准之间潜在的兼容漏洞也给移动支付盗窃犯以可乘之机,系统性降低了移动支付安全系统的稳健运行水平。
移动支付模式下的消费者信任风险化解的对策
(一)建构移动支付法律保障体系以强化消费者法律信任度
完善消费者权益的电子支付法律保障可为电子商务背景下的消费者维权提供正义底线保障。当局应当结合我国电子支付市场的实情,从如下方面完善支持移动支付模式的电子支付法律保障体系,为提升移动支付用户信任度提供法律保障:其一,我国立法机关应积极参考国际先进电子支付法律经验,加快制定并颁布我国的《电子支付法》的进程。当前发达国家在电子支付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以美国为例,其《电子资金划拨法》及《统一电子交易法》等电子支付法律在立法理念与执行层面代表着移动支付立法领域的先进水平。我国的《电子支付法》立法工作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与国际电子支付法学界展开积极交流与合作,确保我国在移动支付立法领域与国际法律体系相衔接,推动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与国际接轨。此举有助于降低我国的移动支付法律障碍与各国及各地区的移动支付业务法律法规之间的兼容,有效增加商户及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业务体验感。立足于全球视野制定我国的电子支付法有助于促进我国移动支付运营商面向全球市场布局移动支付业务,帮助我国企业通过我国的移动支付系统将其业务推向全球市场。
其二,司法机关应当变革当前司法诉讼程序制度,建立适合移动支付业务纠纷的小额诉讼便捷工作程序。当前我国消费者的移动支付业务特点是单笔金额小、支付频率高。一旦发生小额移动支付纠纷,消费者多因为当前司法体系下的诉讼程序过于繁琐而不愿意走司法程序来解决(董亚昕,2011)。消费者的主动规避司法解决纠纷的行为选择不仅伤害其自身经济利益,而且导致司法体系尊严得不到充分维护。为此,司法机关应当针对当前移动支付业务特点,通过建立小额移动支付诉讼的便捷司法程序的方式,通过简化司法、受理、审理、判决及执行程序,积极引导移动支付消费者采用司法渠道维护知识权益,有效打击当前移动支付领域盛行的违法犯罪行径,以维护良好的移动支付市场经济秩序。
(二)提升移动支付系统技术安全水平以增强消费者技术信任度
移动支付系统技术安全水平是维护移动支付消费者信任度的技术保障,移动支付系统应采取如下技术措施以增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技术的信任感:
其一,银行、电信公司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等移动支付三方运营商应强化在移动支付安全领域的合作,以确保移动支付业务的全流程安全水平,确保移动支付运营商、商户、消费者在任一移动支付技术环节的局部失误性操作不会造成支付系统的系统性安全威胁。这要求移动支付运营商们提升其在移动支付安全专用设备、程序等软硬件方面的兼容性,并高度整合上述移动支付运营商的安全管理机制,以完善应对移动支付安全事件的协同处理机制。
其二,移动支付运营商应当协助消费者改善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及相关软件的安全水平(李艳等,2011)。移动支付运营商可以聘请独立安全测评企业对手机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安全检测,通过测试的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可被颁发入网许可,并可据此登录移动支付运营商指定的移动支付客户端软件下载界面。移动支付商户及消费者在下载该指定客户端软件后,其终端设备可自动生成硬件关联或手机号关联的数字签名文件,用于移动支付终端设备启动及执行支付业务时的验证之用。其三,移动支付用户与移动支付银行端的通信安全措施是移动支付安全的防控重点。移动支付运营商在设计用户与银行公共支付平台的数据链接时,应当确保消费者与银行支付平台的密码链接是端到端安全,有效规避消费者数据传输过程中因密文失窃而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
(三)完善移动支付风险管理机制建设以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移动支付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是从制度层面给出提升消费者对移动支付业务信任度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移动支付电信运营商可采取如下措施展开移动支付风险管理的机制建设工作,以确保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商户的信任度水平:
其一,移动支付消费者对商户的信任度是移动支付业务得到普遍推广的信心基础。移动支付运营商应在建构各移动支付的商户节点伊始,便将商户信用测评体系纳入到移动支付体系建设中。移动支付运营商通过对海量的移动支付商户作出客观性评估,经过信息收集、分析、评估等一系列信任度测评程序来遴选可资信任的商户,与之建立移动支付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移动支付电信运营商可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与退出机制,通过严肃移动支付市场进入和退出资质的审查工作,从根源上杜绝劣质商户接入移动支付系统平台。
其二,移动支付运营商可强化对移动支付交易流程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交易流程中的资金异动,防范非法资金借助移动支付渠道来洗钱。同时,移动支付电信运营商还需强化对交易流程的监控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从中挖掘移动支付失信危机的预警信号,密切关注对商户失信危机的早期发现与及时预防,及时将不合格商户清退出移动支付市场,有效防控商户失信危机冲击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信任水平,缓释移动支付网络的潜在商户信誉风险。
其三,移动支付运营商应当建立面向消费者的移动支付风险响应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在移动支付过程中遭遇的突发性事件风险。消费者面临的移动支付犯罪威胁具有实时性及突发性特点,移动支付运营商应当提升协助消费者应对此类金融犯罪活动的响应时间及效率,降低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系统的心理障碍。在提供上述服务时,移动支付运营商还应充分考虑客服成本与客服绩效的平衡关系,确保运营商在客户关系管理上的投资效益最优化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丹,房宪鹏.移动支付国内外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25)
关键词:移动支付;大学生;影响因素
所谓移动支付就是以手机登移动终端为工具,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年轻用户是移动支付推广和使用的主力军。而大学生作为年轻用户中的核心群体,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移动支付今后发展的走向。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使得其在大学生群体中得以高速发展,并渗透到大学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研究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也就成为了必要。
一、大学生移动支付的行为特点
1.移动支付在大学生重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代大学生基本认可和接受移动支付。一方面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资费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是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而移动支付的便捷性更是契合了大学生追求创新、追求便利的消费心理。
2.呈现从网络消费到实体消费。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最容易接受移动支付这种新鲜事物,并容易向其身边传统的家长们进行宣教和传播,且大学生是未来潜在的高收入人群,所以各大运营商非常看重大学生客户群体的挖掘和培养。各个运营商纷纷在大学周边开展移动支付市场拓展,使得移动支付在大学周边得以井喷式发展,逐渐形成了移动支付商业圈,让移动支付从线上到线下形成有机一体,全面覆盖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如餐厅、饮料、外卖、文具、水果等大学生日常消费场所均被移动支付攻占,实现一只手机玩转大学生活。
3.小额支出较多,大额支出少,总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移动支付已经逐渐应用于大学生日常的餐饮、娱乐和学习中,其中绝大部分此类支出系小额支付,减免了找零的麻烦,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也看好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但是对大额支出还是持谨慎态度。因为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有限,涉及到大额支出任然较为谨慎。但总的来说,随着移动支付商业圈的形成和更多移动支付渠道的开发,移动支付逐渐取代了较多的现金交易,在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逐渐增高。
4.大学生借助移动支付软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由于移动支付的便捷性,许多大学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支付等平台为基础建立其创业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大学生线上创业如淘宝店、微商、微代购等普遍采取移动支付,线下开展的实体店如饮品店、零食店、餐厅等也更倾于使用移动支付,甚至与移动支付合作开展价格营销。而大学生创业的受众也主要为大学生,也更能接受移动支付消费模式。
二、大学生移动支付的影响因素
1.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大学生接受移动支付的首要原因。一方面,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运营商的安全技术宣传,并认可和使用移动支付软件。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更容易获知和发现移动支付软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相比在小额支出上的普遍使用,大学生们在大额支出上的谨慎态度反映了他们对于更高安全技术的期望。
2.便捷的操作契合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相比繁琐找零的现金支付,用手机支付更受当代大学生欢迎。一方面,日常出门可以不带钱包,省去了繁琐的找钱包、取付钱、找零的环节,更降低了外出钱包遗失的几率;另一方面,减少了和钱币的接触,也减轻了零币收纳的负担,也更加卫生方便。移动支付的便利性成为了绝大部分大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也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追求新兴技术的习惯。
3.商家宣传因素和价格因素。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每月的生活费依赖家庭的经济支持,所以对价格因素较为敏感。总体而言,大学生群体使用移动支付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消费,容易受到商家的一些营销手段影响,比如移动支付减免金额或赠送礼品等促销手段对于开发大学生客户群体较为有效。
三、结论和对策
大学生群体对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较高,但基于安全考虑对大额支出的接受度还有待加强,且容易受到商家营销策略影响。在当前移动支付运营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各大运营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方面不断提升服务,吸引和巩固大学生客户群体:
1.提升安全性和加大宣传。安全是大学生们在移动支付中最为看重的要素,也反映了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后台和管理有极高的期望。近期频发的移动支付故障也为移动支付运营商们敲响了警钟。一方面,运营商们可以不断改善和提升安全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运营商应当加大安全性宣传,为大学生消费者释疑解惑,消除大学生的顾虑和不安全感,增强大学生对移动支付的信心。
2.扩宽移动支付场景。大学生们希望移动支付可以向更多的场景渗透,从网络购物到实体餐饮、娱乐消费、超市购物、便民服务等生活周边覆盖,全面实现无实体钱包化。一旦大学生们形成移动支付习惯,将会具有迁移性。在一些个案访谈中,大学生们就反映移动支付在高教园区相当便利,但当其回到家乡就会发现使用场所较少。他们希望移动支付不仅覆盖大学周边,更需要延伸到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加大宣传力度和优惠力度。基于大学生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和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运营商应当积极采取广告宣传、移动支付优惠、构建移动支付生活区等方式刺激大学生下载和使用移动支付客户端,培养大学生实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既可以形成忠诚的客户群体,又可以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为基础,纵深到其背后传统的亲人朋友,形成一带多的传播模式,不断扩宽的客户范围。
参考文献:
[1]王慧.不同技术水平下手机支付采纳因素的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