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概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移动支付概述

移动支付概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闪付;移动支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37

1移动支付方式概述

移动支付指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将用户手机SIM卡与用户本人的资金账户(银行账户或第三方支付账户)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手机与收款设备之间的通信或感应完成支付。现在,我国主流移动支付方式有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以及“云闪付”等。

2“云闪付”概述

2.1“云闪付”的定义

“云闪付”是中国银联推出的,以智能手机为基础,基于NFC(近场通讯)、HCE(基于主卡的卡模拟)、TSM(可信服务管理)和Token(令牌)等技术,在银行客户端内模拟一张实体银行卡,让手机替换银行卡直接在非接触POS机进行消费的一种支付创新方式。

2.2“云闪付”的支付方式

在使用“云闪付”结账支付前,用户只需拥有一部支持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在手机银行APP中开通“云闪付”功能或将银联卡绑定自己的手机支付功能后,即可使用“云闪付”消费。使用“云闪付”支付时,用户在按亮手机屏幕后,把手机放在带闪付功能的POS机前就能成功支付,无需联网或者打开相关APP。

以使用Apple Pay支付为例,收银员在POS机上输入支付信息后,消费者只需把手机放近POS机,再按住手机HOME键指纹支付,听到提示音后即支付成功。

3支付宝概述

3.1“支付宝”的定义

支付宝是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巨头之一。除提供便捷的支付、转账、收款等基础功能外,还能快速完成各类还款、充话费、缴水电煤费等,是一个集支付、理财、便民服务、公益为一体的开放平台。

3.2“支付宝”的支付方式

(1)在手机联网状态下使用支付宝,注册登录支付宝账号。

(2)支付宝首页有两个图标,一个是“付款码”,一个是“扫一扫”。使用“付款码”结账时,顾客需向收银员出示付款码,收银员用扫码枪扫一下付款码即可。使用“扫一扫”结账时,顾客通过手机扫描收款方的二维码即可。

4“云闪付”与支付宝之争

在“云闪付”未推出前,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扫码派”早已占领移动支付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扫码支付已占据移动支付市场90%以上的份额,近乎形成垄断。那么,扫码支付和云闪付究竟有何不同?消费者对云闪付与支付宝的选择又是什么样的呢?

4.1“云闪付”与支付宝的比较

4.2“云闪付”与支付宝的使用情况

为了比较“云闪付”与支付宝的使用情况,本人设置了调查问卷,在日常移动支付中,以多选的形式调查用户使用的移动支付工具,从343份有效问卷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97.38%的人在日常移动支付中选择支付宝,只有13.99%的人使用“云闪付”。在使用过“云闪付”的用户中,93%的使用者更喜欢支付宝支付。

在谈及为何使用该种移动支付的主要原因中,8805%的人选择该种移动支付是因为方便快捷,功能服务齐全,50.44%的人是因为习惯,不了解其他支付方式,46.06%的人是因为该种移动支付方式线下商户多,其他的原因则占较少比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种移动支付方式想要进入市场,首先是要方便快捷,这就要在支付过程中减少相应手续,扩大自身的适用范围。第二点,支付宝较先进入市场,人们已经习惯了其程序和使用过程,这使其他支付方式难以有一席之地,“云闪付”想要发展,必须想出更好、更适合消费者并更能让消费者习惯的使用方法和支付方式。“云闪付”还需与更多的商家合作,吸引更多消费者。

在调查中,79.3%的被调查者更关注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在科学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实力,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4.3“云闪付”的优势

与支付宝相对比,银联“云闪付”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4.3.1“云闪付”支付更具安全性

以“扫码派”的微信支付和“闪付派”的Apple Pay为例,微信将持卡人信息储存在APP内,而仅在用户接受条款中表明其不会泄露用户隐私。但若持卡人手机遭到黑客入侵,用户信息泄露甚至被盗用的风险依旧存在。与微信支付相对比,Apple Pay不将持卡人信息储存在手机上。使用者将银行卡与Apple Pay相关联时,会生成一个“替身卡”,即便信息泄露,也会因识别不了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得到一堆乱码。“云闪付”通过动态密钥、云端验证等多重安全保障,真实银行卡号在支付时被隐藏,持卡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另外,银联现有“失卡保障计划”,如果客户将手机丢失,客户可在银行挂失虚拟卡,因丢失手机发生的盗刷损失可获得与中国银联合作的保险公司的赔付。

移动支付概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移动支付 安全性 前景

一、引言

目前的电子商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以有线的方式进行。客户在网上购物后,必须支付现金或者在指定的机器上进行支付,使用上诸多不便。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支付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支付系统正在从有线走向无线,电子支付也逐步向移动支付过渡。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载体,提供了更贴近用户需求的支付服务,并从安全性及监管上加以完善,逐步走向成熟。由于业务需求种类繁多,业务量巨大,使移动支付成为极具潜力的巨大产业。

二、移动支付业务概述

1.移动支付的定义

移动支付是指借助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

2.移动支付业务分类

按照欧洲银行标准化协会在TR603(European Committee for Banking Standards,“Business and Funtional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Payments”)的定义,可按照支付金额的大小和地理位置的远近,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分类。

(1)按支付金额划分

微支付:支付金额低于2欧元的情况下,一般划归为微支付类型。

小额支付:支付金额介于2欧元~25欧元之间,称为小额支付。

大额支付:支付金额在25欧元以上,则为大额支付。

(2)按地理位置划分

远程支付:远程支付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约束,以银行账户、手机话费或虚拟预存储账户作为支付账户,以短信、语音、WAP等方式提起业务请求。

本地支付:利用红外线、蓝牙、射频技术,使得手机和自动售货机、POS终端、汽车停放收费表等终端设备之间的本地化通讯成为可能,用手机完成面对面的交易。

3.移动支付相关技术

(1)远程支付

①SMS技术

短信是移动通信里应用最广泛的服务。目前,短信作为移动支付的手段,可以实现诸如“手机钱包”、充值、缴费、买彩票、电影票及手机银行等功能。也是在我国比较成熟,采用较多的移动支付技术。

②WAP技术等

移动通信协议,如WAP、CDMA 1X以及未来的3G等。

WAP2.0模式有利于实现电子商务所需的端到端安全性,可以提供TLS隧道。

3G,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其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

(2)JAVA/ BREW技术

两者都是支持无线数据业务开发的技术,在手机中增加软件。

与无线JAVA相比,BREW是更底层的技术。BREW能够更多地调动底层的应用,它的应用效果和对手机终端的支持会更好,应用开发商可以更为方便地开发出表现每个终端特性的应用。

但是无线JAVA是开放的,而BREW则被高通所垄断。这一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BREW的发展。

目前,联通与高通一起推BREW,而移动则看好JAVA。

(3)近距离非接触技术

目前用于移动支付业务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RFID、FeliCaIC等,RFID是一种无接触芯片技术。未来,蓝牙、802.11等也非常有可能应用在移动支付业务中。

在我国,NFC和SIMpass被视为目前国内非接触式移动支付领域最有可能的两大技术标准。二者都在手机中加入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芯片,用于与支付应用时的收单设备进行近距离的实时通讯,并同SIM卡进行连接,以实现把支付业务捆绑在持有手机的用户上。只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有所区别。

近距离非接触支付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支付行为完成耗时短。

缺点是:用户要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必须更换手机,而现在具有此种功能的手机不仅种类少,而且价格昂贵。但可以预计,随着终端问题的解决,近距离非接触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支付业务的主流实现方式。

4.移动支付的特点

(1)具有随时随地的特点

(2)用户规模大

目前,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过4亿,是全球之最。在某种程度上说,以移动电话为载体的移动电子商务不论在用户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消费能力上,都优于传统的电子商务。

(3)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

对传统的电子商务而言,用户的消费信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而手机号码具有唯一性,手机SIM卡上存贮的用户信息可以确定一个用户的身份。对于移动商务而言,这就有了信用认证的基础。

三、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现状

从全球来看,随着3G商用进程的日益推进,从日韩到欧洲,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成为移动运营商十分看好的业务增长点。在我国,移动运营商也在积极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1.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情况

国内:据百纳年初的《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百纳预测,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到2008年,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39亿,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24%,产业规模达到32.8亿元。

国外:Juniper研究报告指出,2009年~2010年移动支付应用与服务有望被广泛接纳,全球移动支付总规模将达到10亿美元。目前,日韩欧美,移动支付业务都呈快速增长趋势。

2.移动支付的应用业务形式举例

(1)手机钱包

面向六大领域,包括购物、交通支付、票务、公司卡、身份识别、在线金融等。其中也包括买保险、充值卡、买彩票、炒股、缴水电费、订杂志等各种各样的功能

(2)手机银行

目前,各银行的手机银行产品纷纷上线,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理财需求。从功能上说,银行的所有非现金类业务都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完成,包括查询、缴费、转账、汇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等。韩国SKT和各大银行还合作推出了NEMO电子货币服务。

(3)分享

“分享”是指使用者能更加方便与朋友交换音乐、图片等信息;

(4)服务

“服务”则是指提供下载服务,移动认证业务服务等。

四、移动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面临的风险及问题

(1)信用体系风险

无论是网上银行,还是移动银行,都涉及到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信用体系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2)技术安全的风险

电子商务交易必须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等特性。

无线网络技术也面临着黑客的挑战和木马等网络病毒的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的手段,此外,还要考虑无线数据传输安全性、交易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以及无线终端容易丢失和被窃的问题。

(3)产业链成熟度问题

①移动支付产业链构成

移动支付业务产业链由设备制造商、银行、信用卡组织、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或移动支付平台运营商)、商业机构、SIM卡供应商、手机供应商、用户等多个环节组成。

只有建立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并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移动支付业务才能获得健康发展,而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才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②移动支付业务的商业运作模式

目前,移动支付的商业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以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银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银行与运营商合作的运营模式。

由于各国的实际情况不同,产业链主导者也不同,因此,存在着不同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我国国情来看,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或是以银行为主体单独经营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移动运营商有用户资源,但信用度不如银行,银联可以平衡银行间以及银行和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但在业务创新和市场反应能力方面不够。

因此,目前最适合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是银行与移动运营商合作,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助支持的整合商业模式。采用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促进整个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

(4)用户习惯及便利性问题

长久以来,绝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使用货币或信用卡消费,对移动支付还比较陌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们对使用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心存顾虑。实际上,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但人们仍然不放心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等保密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

此外,移动支付是否便利,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许多开通手机钱包业务的移动运营商多采用短信、WAP等远程控制的方式完成支付,过程繁琐,其便利性还不如传统的货币或信用卡。

(5)隐私问题

移动支付,也涉及到个人信息的管理,及如何保护客户隐私的问题。

2.金融监管与标准规范

移动支付是一项新兴的支付业务,到目前为止,国际上没有一家机构和组织能够提供一个为多方所接受的移动支付技术。

此外,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都是比较新的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少,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电子签名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这些条款还远远不够,面对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更全面的法律条款来约束交易行为,还需要在责任、权利、义务、赔偿、罚款以及信用机制方面细化法律法规。

在业务运营方面,也需要在行业自律、产品价格、增值业务方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有法可依,那么银行与电子支付公司的合作就更市场化,其共赢共融性就更强。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电子支付服务提供商实行“牌照制”,移动支付的市场秩序将得到规范和整顿。存活下来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资金和技术力量,将承担起协调移动运营商和银行之间关系、发展客户的重任。

五、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分析及展望

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业务而言:庞大的移动用户和银行卡用户数量提供了诱人的用户基础,信用卡使用习惯的不足留给移动支付巨大的市场空间,发展前景勿庸置疑。

1.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截至2005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亿户,银行卡发行总量超过8亿张,预计到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亿户。如此巨大的手机消费群体和银行卡持有者数量,为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发展空间。

2.利益驱动

对通信运营商来说,在话音业务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移动通信与金融业务的结合,无疑将成为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对于银行来说,移动支付则可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链条上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会积极推动移动支付。

3.应用需求决定市场

移动支付应用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将加快移动支付的发展步伐。市场最终是由需求决定的。

4.克服问题和障碍

随着技术的完善,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因素也正在逐步减少。产业链也日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服务提供者,也会提供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

综上,移动支付是电子支付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技术、产业链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移动支付必将成为电子支付的主流。

参考文献:

[1]A.F. Salam L.Lyer:P. Palvia et al. Trust in e-commerce.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48(2), 2005,73~77

移动支付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 农合机构 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164-02

一、移动支付概述

在如今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存款被分流,支付业务和贷款业务被抢夺。仅就支付业务方面而言,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已首次超过电脑端支付,达到163626亿元,其中支付宝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中国的移动金融正迎来爆发性增长时代,移动金融将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导模式、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重要手段,移动金融业务形态将更加丰富,移动金融的安全防护水平亦将得到提升。{1}

目前支付清算体系有三种模式,即传统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和移动支付模式,而市场竞争最火热的领域当属移动支付。从最先的支付宝,到现在的百花齐放,一轮竞争大战已然拉开序幕。我们不禁要问,银行的出路在哪里?

在传统的支付模式中,客户不能直接与央行建立关系,而必须分别与相应的商业银行建立关系,这一定程度上使银行业具有垄断性。第三方支付出现后,第三方代替客户与商业银行建立关系,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央行的支付清算的角色。移动支付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实现支付功能,快捷方便,在这以前,传统支付模式和第三方支付主要通过PC端实现。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支付方式的变革,导致个人的金融账户不再专属于银行,互联网金融也能扮演银行的角色,为客户提供账户进行存贷支付业务,而且他们有更低的使用成本,更好的消费环境和更好的消费体验,这也就增加了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粘性。从长远看,这种用户粘性所带来的业务延伸,才是移动支付竞争的隐藏根源。以支付宝为例,从2003年发展至今,从第三方支付到移动支付,目前,支付宝实名用户已突破3亿人,在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以72.9%的份额居首。在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的竞争下,银行支付存在成为通道化或边缘化产品的危险,继而出现的局面是银行的利润空间将继续缩小(一是业务量的减小,二是收费的降低)。倘若银行继续坐山观虎斗,最终将沦为“困兽”。

目前,在移动支付的争夺战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虽然在移动支付市场竞争上布局早,试点早,产品形态与模式多样化,但收效不甚理想,被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逼到沦为资金“通道”的境地。各大国有金融机构尽管一直在尝试,却没有寻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在产品上,金融机构更多地注重安全性,而忽视了用户体验,造成便捷度不高,人性化不足的普遍性问题。机构间,缺少联系的枢纽,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作为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金融机构在资金流信息管控、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的重要职责不言而喻。但在移动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当下,倘若金融机构继续在移动支付服务中充当“通道”的角色,将让支付消费数据大量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因为第三方移动支付中的账户不在银行的可监控范围,账户间的往来和交易情况,银行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厂商作为移动支付终端工具的提供者,在积极创新的国际大环境中,仍然处于观望的态势。在苹果、三星进军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后,方才后知后觉。2015年12月12日,中国银联宣布与多家银行联手推出基于手机NFC近场支付技术的“云闪付”,随后不到一周时间,银联再次传出消息称与苹果公司、三星电子分别达成Apple Pay和Samsung Pay的合作。{2}这些移动支付产品,主要依托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大大方便了日常的支付,也使得手机厂商为了维护并拓展市场,与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到移动支付的浪潮中。

二、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是通过农村支付来体现的,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在农村金融基础建设中有重大意义。{3}在对农村金融供给进行分析之时,我们发现农村金融存在供给不足、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主,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以及非正规金融并存,但却出现了金融体系边缘化的倾向,严重缺失资源配置功能。

农业金融与农村经济是相互作用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但较之于城镇,农村经济转型慢,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农村以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为主,生产力低,专业化、产业化水平自然赶不上,导致交易费用和交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也相对低于其他行业。这也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外流以寻求高收益,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在农村金融市场,农合机构在众多金融机构中形成了独有的比较优势,即农合机构成为了在农村中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角,占有绝大部分农村金融市场份额,但在整体上,农合机构自身资金实力和经营状况不如各大股份银行,金融服务相对单一。推进我国农村包容性金融发展,应把覆盖基础性金融服务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而移动支付能够低成本的,高效率地为农民提供小额转账、汇款、取现、各项补贴发放等基础性的、必须性的金融服务。{5}

三、建议

在这场支付大战中,农合机构存在的优势是拥有客户群,拥有账户资源,尤其在城镇区域。在移动支付中,竞争的核心是账户。当前,支付宝虚拟账户体系和微信开放平台体系还处于发展之中,在获得运营自有银行账户和信用账户许可之前,虚拟账户体系最终还需依靠银行通道完成充值,而开放平台更与银行通道息息相关。控制账户者控制通道,账户资源拥有者依然在移动支付产业中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尚在发展之中,众多产品刚刚推出,支付习惯尚需培养,客户的使用习惯和消费场景尚未构建完成。这也意味着农合机构可以在自己的市场领域打造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习行业先例,引进移动支付产品。国内金融机构以“云闪付”为纽带联合开局,与苹果、华为等境内外手机巨头结盟。这一举措无疑引进了“鲶鱼”,扰动了整个市场环境。但这种冲击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符合金融业的服务宗旨。农合机构在这领域,起步较晚,但可以借鉴行业的先例,与场外厂商合作,引进产品技术,但在引进产品时,应以方便快捷为出发点。比如,在NFC技术中,应破除更换手机芯片、添加电子钱包等繁琐步骤。

2.省联社牵头,联合自主开发。鉴于农合机构众多,资金规模相对较小等特点,我们在自主开发中,可以集中资源,由省联社牵头,联合开发。为了资源的整合,我们甚至可以打造统一的金融机构移动支付产品,为用户提供一致、优质的品牌识别与服务体验。改变了原先各机构产品散乱无序,资源重复利用的尴尬境遇。

3.布局产业链,构建消费场景。以支付宝为例,如今支付宝服务范围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线上,我们可以网购支付、水电煤气缴费、个人理财等;线下,可以使用支付宝在众多实体店面进行付款,并且支持移动支付的商家数量也在快速增长。这就反映出支付宝的全局意识以及客户消费场景构建的重要性。相比而言,“云闪付”移动支付在全国可支付场景有限,目前全国已具备非接触支付能力的POS受理终端不足1000万台,要想让“云闪付”在市场迅速推开,仍需要改善软硬件条件,以此完成产业链布局。

农合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临渊羡鱼,只是空想,不如退而结网,积极投身移动支付浪潮中,开发产品,谋篇布局,通过业务升级,增强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粘性,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方能避免被边缘化的结局。

注释:

{1}韩志雄.移动金融的产生、发展及前景探析[J].南方金融,2015(2):88-94

{2}叶纯清.银联发起“反击战”,移动支付烽烟再起[J].金融科技时代,2016(1):81

{3}冯丽群.移动支付改善农村金融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5(36):1

{4}卢胜容.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探究[J].经济师,2015(2):177-177

{5}张彤进.我国农村包容性金融体系与移动支付:一个战略框架[J].北方金融,2014(11):24-26

(作者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2.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惠州办事处 广东惠州 516003)

移动支付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NFC-SWP 移动支付 访问控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05-0018-05

1 概述

随着3G时代无线通信网络上下行数据速率的不断提高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各种手机终端应用不断涌现。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ation)业务结合了近场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移动支付、公交地铁、身份认证、智能海报和数据交换等多种业务功能,是移动通信领域的一种新型业务。

2 技术介绍及方案设计

2.1 NFC技术

NFC由无线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是一种近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并具有安全、迅速、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它通过单一芯片集成了非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读写器和点对点的功能,工作于13.56MHz频段,最大通信距离大约为10cm,传输速率可为106kb/s、212kb/s、424kb/s和848kb/s。NFC技术对应的国际标准规范为ISO 18092及ISO 21481,并兼容无线智能卡ISO 14443等标准,符合欧洲计算机协会的EMCA-340、352和356标准。

NFC终端有3种工作模式:

(1)主动模式:NFC终端作为一个非接触式读写器,主动发出射频场去识别和读/写别的NFC设备;

(2)被动模式:NFC终端模拟成一个非接触式智能卡被读/写,在其他设备发出的射频场中被动响应;

(3)双向模式:NFC终端双方都主动发出射频场来建立点对点的通信[1]。

2.2 SWP协议

SWP(Single Wire Protocol,单线通信协议)是一种关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单线协议,能在一条单线上实现全双工通信[2]。协议规定了UICC卡和NFC芯片之间的通信接口,物理层负责UICC卡和NFC芯片之间物理链路的激活、保持、解除工作。为了实现手机移动支付,手机SIM卡需要采用专门的SWP-SIM卡,SWP-SIM卡通过C6管脚与NFC芯片相连,以保证NFC芯片与SIM卡之间的通信,并在SIM卡的安全模块中分出金融区域,用于银行金融应用。

2.3 移动支付业务架构

基于NFC-SWP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一般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手机终端、用户卡、移动支付客户端、POS机、多应用开放平台和银行组成。

各个组成模块简要描述如下:

(1)多应用开放平台(TSM)由运营商搭建,并向合作伙伴开放可管理SIM卡应用的API,通过TSM可以实现对SIM卡上应用生命周期管理(如下载、个人化、锁定、更新、删除等)。

(2)移动支付客户端是移动支付业务的入口,方便用户使用,实现对NFC终端中SIM卡移动支付应用的管理。

(3)SWP-SIM卡集成了安全模块,将SIM卡中安全模块空间根据不同应用划分成不同安全域,以保证各种应用之间的独立和安全。

(4)NFC终端集成了NFC芯片和近距离通信天线,以完成与POS机之间的无线通信。

(5)银行提供移动支付的业务平台,并通过TSM下载相应的移动支付应用到SWP-SIM卡的安全域中。

(6)POS机主要受理NFC终端的业务请求,并与银行业务平成移动支付业务交易。

2.4 终端硬件结构

基于安全模块(芯片)的不同集成方式,NFC终端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

(1)SWP方案也称为机卡协作方案,此方案是将安全模块集成到SIM卡中,并增加SIM卡与NFC芯片间的SWP接口。本文设计的移动支付方案属于SWP方案;

(2)全终端方案,此方案将安全模块集成到手机主板上,可以将NFC芯片和安全模块封装在一起形成单一芯片;

(3)MicroSD方案,此方案将安全模块集成到SD卡中,NFC芯片与安全模块通过SWP接口相连。

基于SWP方案的NFC终端主要由NFC控制器、SWP-SIM卡、安全模块、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和射频天线等单元组成,其主要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硬件结构中的接口分别描述如下:

(1)NFC控制器与应用处理器之间的接口(IF1)主要用于终端的读写器、点对点模式中NFC控制器和应用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交互;

(2)NFC控制器与SWP-SIM卡之间的接口(IF2)主要用于非接触读写器通过NFC控制器与SWP-SIM卡安全模块进行的非接触通信;

(3)SWP-SIM卡与基带芯片之间的接口(IF3)主要用于手机应用客户端程序与SWP-SIM卡之间的数据交互。

2.5 终端软件架构

基于SWP方案的NFC终端的软件架构如图3所示:

软件架构中各主要组成模块的描述如下:

(1)NFC应用

NFC应用(NFC Application)主要是指依据终端的NFC功能而创建的一些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对NFC终端的卡模拟、读写器、点对点工作模式相关业务功能的处理与展现(如电子钱包、智能海报等)。

(2)NFC API

NFC API根据不同的底层平台(如Android、J2ME),向客户端应用程序(NFC APP)提供访问NFC协议栈的接口(如Android NFC API和J2ME JSR257);提供对读写器模式、点对点模式的功能调用,同时支持对NFC Forum(NFC论坛)定义的各种数据格式进行解析。

(3)NFC协议栈

NFC协议栈(NFC Stack)主要实现NFC读写器、点对点模式的相关协议的分析处理。其功能主要包括底层抽象(如硬件、操作系统)、传输控制和NFC核心功能等。

(4)SIM/SE访问API

根据不同的底层平台(如Android、J2ME),SIM/SE访问API(SIM/Secure Element Access API)向客户端应用程序提供访问SWP-SIM卡的接口(如Android系统的Open Mobile API和J2ME下的JSR177),实现客户端应用程序与SWP-SIM卡之间的APDU(Application Protocol Data Unit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交互。

(5)访问控制模块

访问控制模块(Access Control Enforcer)完成SWP-SIM卡的安全访问控制,阻止对SWP-SIM卡中资源的非授权访问和非法攻击,以保证各种业务的安全进行。

3 安全

3.1 安全访问控制整体架构

在手机终端的移动支付业务中,安全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保证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可靠运行,在软件架构中加入了访问控制模块即安全访问控制机制。安全访问控制主要采取Global Platform(全局平台)可信任框架的GPAC(Global Platform Access Control,全局平台访问控制)机制。GPAC由手机侧访问控制模块与用户卡中的规则文件构成,目的是实现对手机客户端应用访问用户卡的权限进行控制和管理,以防止SIM/SE访问API的非法使用给用户卡带来的危害。移动支付业务安全访问控制整体架构如图4所示:

3.2 访问控制流程

手机客户端应用访问用户卡过程中,终端访问控制模块需要根据访问控制规则进行规则匹配,并根据规则匹配结果判断是否允许客户端的访问,相应的流程如图5所示[3]:

规则匹配流程描述如下:

(0)准备工作:在手机终端进行初始化过程,访问控制模块通过规则加载流程从安全域获取规则文件,并将规则信息缓存到终端。

(1)APDU请求:终端应用通过SIM/SE访问API打开与用户卡内应用交互的通信通道。

(2)转发APDU:SIM/SE访问API将客户端发送的APDU请求转发给访问控制模块。

(3)获取客户端证书:访问控制模块获取发起请求终端应用的签名证书。

(4)获取更新标志:访问控制模块从规则库中获取更新标志(Refresh TAG);用户卡返回更新标志,并比对更新标志。根据比对结果,分别采取下边两种措施之一:

加载规则:按照“规则加载流程”重新从用户卡中读取规则,更新终端缓存;

规则匹配:访问控制模块基于终端应用签名证书的HASH(哈希)值以及目标应用的AID匹配规则。

(5)回复规则匹配结果:将规则匹配的结果返回给传输层模块,如果规则匹配结果是不允许访问,则会向终端返回错误;如果访问许可,则返回授权执行的响应。

(6)APDU访问:如果允许客户端访问,则用户卡访问接口发送APDU给用户卡[3]。

3.3 规则匹配原则

(1)规则冲突处理

由于访问控制规则可能应用到单个应用也可能应用到多个应用,不同规则也可能被定义在安全模块的不同地方(如ARA-M和ARA-C),所以访问控制规则可能出现重叠或是冲突的情况;为此,必须定义一种方法来确定应该使用哪种规则。具体来说,规则冲突处理主要有如下两种情况:

1)如果多条规则都可以匹配,需要定义优先级机制,并选择优先级最高的规则进行匹配;

2)如果多条规则匹配且优先级相同,则需要定义规则聚合处理的机制。

(2)规则优先级处理

对于规则匹配过程中出现规则匹配冲突的情况下,规则的优先级不是基于规则读取的顺序进行,而需要依次按照如下三个基本原则进行优先级处理:

1)具体的规则优先级更高;

2)证书链中的下级证书优先级更高;

3)严格的规则优先级更高。

(3)规则的聚合

如果多条规则应用于同样的安全域应用(SE App)并具有相同的优先级,那么对这些规则应做聚合处理,并且严格的规则比宽松的规则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如果两条规则具有同等的严格数据,那么两条规则的数据需要进行合并,并且两条规则都需要应用。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FC-SWP技术的移动支付方案,主要介绍了手机终端的硬件结构、软件架构及相应的安全访问控制机制。由于移动支付业务的特殊性及多样性,为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移动支付在各个领域的不同需求,以满足移动支付业务安全、便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ISO/IED18092-2004.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and Protocol(NFCIP-1)[S]. 2004.

移动支付概述范文第5篇

我国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支付问题讨论

一、 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也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成为被人们所熟悉的一种交易方式之一。电子商务利用Internet平台将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参与各方(买家、卖家、物流公司、金融机构等)连接在一起,通过将整个交易过程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减低了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交易方式,电子商务的内容仍然还是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者构成。但是,和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三流”中对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使电子商务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式去完成整个交易过程。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网上信息检索、定单确认、合同草拟等“信息流”的传递过程中,“资金流”的传递主要还依赖传统的支付方式完成。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逐渐成熟,对“资金流”电子化、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高涨起来。因为,传统的支付方式破坏了整个电子商务环节的完整性,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已经远远不能满易者追求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的要求,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严重瓶颈。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截至2004年12月底,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万,但在这些用户中,参与电子商务活动的用户比例却很小——在过去一年中只有近4成左右的网民进行过网上购物活动,而在这4成网民中,也只有不到1/4的人使用过在线支付。可见,传统支付方式仍然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要支付方式。但是,使用传统支付方式完成电子商务交易结算在给交易者带来额外的风险和成本(比如使用货到付款为支付方式时,就存在着收款成本和收款人道德风险损失等)的同时,更严重地降低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整体效率。这就好像把电子商务变成了一架被牛车拉着行走的飞机,极大地削弱了电子商务的优势。

从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来看,真正能够实现资金流动的信息化、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越性的支付方式还是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在线支付方式(包括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包括提供电子商务交易的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企业网站等)都提供了某些类型的在线支付方式,比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特别是以各种银行卡为载体的网上支付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环境,提高了电子商务活动的效率。但是,这些在线支付方式还存在着诸如安全认证、支付标准、法律依据、维护费用等等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包括消费者、商家、银行、认证机构、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特别是需要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因为只有利用政府的力量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调配资源,建立和完善涵盖技术、金融、法律、信用、文化等全方位、多角度内容的统一的电子商务支付体系。

二、 电子商务领域中的支付方式分类

根据支付活动的运作模式的不同,可将电子商务领域中现有的支付方式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依靠传统支付体系实现的传统支付方式;依靠INTERNET网络完成的网上支付方式和依靠通信网络完成的移动支付方式。其中,网上支付方式和移动支付方式因为都具有区别与传统支付方式不同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INTERNET网络/通信网络)驱动电子资金流动的特征,常常也被统称为“在线支付”或“电子支付”。

(一)传统支付方式

传统支付方式的共同特征是“网上交易、网下结算”,即: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只利用网络完成信息检索、定单处理、合同草拟等“信息流”的传递,而“资金流”的传递则是使用现金、票据等传统金融工具来实现的一类支付方式。传统支付方式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在线支付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时候,是完成电子商务交易结算的主要途径。

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常见的传统支付方式包括有:

邮局汇款

邮局汇款是消费者先通过邮局向商家指定的地址汇款,商家再收到汇款或通过传真等方式确认了消费者的汇款信息后,再按照消费者定单的要求发货。

邮局汇款的优点在于我国邮政网络发达,遍及全国大小城镇,特别是在经济和金融还不发达的小城镇,使用邮局汇款可以帮助消费者轻易跨越地域限制,获取自己想要的商品。此外,我国的邮政系统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很高,对于一些注重交易安全的传统交易者来说,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邮局汇款的支付方式。

邮局汇款的缺点是:

(2)速度比较慢:普通汇款一般需要5—7天才能到达,而且收款方很难查询在途汇款,一旦发生退货等意外情况,因为汇款在途,会延迟整个交易结束的时间。

3、 银行汇款(转账)

银行汇款(转账)是消费者通过在金融机构网点向商家指定的银行账户汇款(转账),来完成电子商务资金结算的一种支付方式。

银行汇款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特别是同一银行的系统内汇款)、资金比较安全(由于指定了支付账户,可防止使用邮局汇款单冒领汇款的欺诈现象),而且具有交易的可跟踪性,一旦发生交易纠纷或欺诈行为,买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从银行获取相应的账户信息和交易细节证据。

银行汇款的缺点主要有:

(1)跨行转账手续繁琐,消费者为加快汇款速度不得不选择商家指定账号的同名银行对应网点。

(2)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网点少,消费者很难及时找到对应的银行网点。

(3)各行的手续费标准不完全统一,买家可能因为选择了收费较高的汇款行而支付更多费用。

此外,目前银行网点(特别是工、农、中、建等大行的网点)普遍存在业务繁忙、等待时间长的问题,从而增加了买家的时间成本。

(二)网上支付方式

和传统支付方式相比,网上支付方式的共同特征是“网上交易、网上结算”,其本质是在INTERNET网络上实现传统支付方式的电子化,是传统支付体系向网络的延伸。这是最能体现电子商务优势、代表电子商务领域支付未来的支付方式之一。

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常见的网上支付方式包括有:

电子现金

电子现金是一种以数据形式流通的货币,它把现金数值转换成一系列的加密序列数,通过这些系列数来表示现实中各种金额的币值。使用电子现金要求电子现金发行者(银行或商家)与电子现金接收者之间预先建立协议授权关系,通过专门软件建立电子现金的完全认证,由发行者负责完成买家和商家之间实际资金的转移。

电子现金的优势在于完全脱离了实物载体,使用户的支付更为方便,此外电子现金采取的是匿名发行,具有不可跟踪性,很好的保护了买家的隐私;由于电子现金一般采取软、硬件结合的加密算法,每一组序列数都具有随机性和唯一性,因而可以更好的防伪造;此外电子现金和实物现金一样具备可转让性、可分割性(大面值的电子现金可以分割成小面值电子现金进行准确支付)、离线可用性(不需要像银行卡一样每次支付都必须经过发行机构的认证),因此在网上支付特别是小额支付的电子商务应用中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将电子现金应用于网上支付具有很多非常显著的优势,但从国际范围的电子现金应用现状来看,还有许多问题在阻碍着电子现金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支持电子现金的银行和商户数量较少、对软硬件技术要求较高、跨国使用电子现金时存在着货币兑换问题、国际税收问题、洗钱问题及对现有金融秩序、货币供应、汇率稳定的冲击问题等等。

3、 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以智能卡为载体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应用于多种用途,具有信息存储、电子钱包、安全密码锁等多种功能。在电子钱包中可以装入电子现金、电子银行卡、所有者的地址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等多种信息。

电子钱包的最大优点就是一“卡”多用途,特别是在网上支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单一点击完成购物支付过程,不必重复填写到货地址、账户信息、认证信息等内容,从而提高了支付效率。

电子钱包的缺点主要是需要在商家认证的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运行,商家为了支持电子钱包需要额外的维护和硬件成本,更由于电子钱包的发行者不同、发行标准不统一而限制了电子钱包的推广使用。

4、 电子支票(转账)

根据2004年美国《21世纪支票交换法案》中的定义:电子支票是客户向收款人签发的数字化支付指令,它通过互联网或无线接入设备来完成传统纸质支票的所有功能。即电子支票实质为数字化信息,从签发出票到最终清算完成的整个过程均为无纸化操作,其载体为智能卡,利用密钥进行的电子签名,与基于纸质支票的电子提示支票有显著区别。

与传统支票相比,电子支票具有节省时间、减少纸张传递费用、没有退票、灵活性强、易于保存和检索等优势。

但是,电子支票的整个事务处理过程要经过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又有义务出文证明每一笔经它处理的业务细节,因此对于一些非常重视隐私的群体来说,电子支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移动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方式是伴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在国内的广泛普及而产生的,其主要特征就是“网上交易、掌上结算”。移动支付方式为每个移动用户建立一个与其手机号码关联的支付账户,其功能相当于电子钱夹,为移动用户提供了一个通过手机进行交易支付和身份认证的途径。目前移动支付的应用(特别是在小额支付领域中的应用)正在快速增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移动支付方式作为目前最新型的一种支付方式,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的优点:

(1)速度快:移动支付是目前为止速度最快的一种支付方式,买家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完成支付过程。

(2)安全程度高:在整个移动支付过程中,从手机终端到银行端采用的是全程加密,特别是手机与卡、卡与账户的绑定机制,能够保证客户账户资金的安全。

(3)操作简便:目前的移动支付方式在手机端可采用人性化操作界面,用户只需按界面提示步骤完成操作过程即可。

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移动支付还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的不完善之处。目前移动支付方式最主要的缺点包括有:

(1)技术不完全成熟:国内目前主要的移动支付方式是通过短信技术实现的,由于这种技术使用的是非常低速的信令信道,因此有时无法保证交易实时性。最近也有少数的几家国内商业银行同时提供了基于WAP、Brew等技术手段的移动支付服务,但由于受限于手机型号,也不能很好地推广。

(2)服务兼容性差:现有的移动支付方式是由各家银行分别和运营商联系推出的,提供的服务内容、资费标准、操作方式都各不相同,容易给用户造成额外的费用和认知的混淆。

(3)支付功能有限:现在移动支付方式主要还是针对一些如电话卡充值、铃声下载等数字电子商务产品提供的支付,针对大宗、实物产品的支付还很少,功能还有待与进一步开发。

三、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支付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国电子商务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支付问题始终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严重阻碍。而支付问题的核心就是如何保障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支付安全问题。过去人们一直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从技术的角度保障和提高支付安全性,但是支付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相比之下,技术因素之外的管理问题、社会问题才是我国目前支付环境中存在的更严重、更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技术层面之外的问题主要包括有:

(一)认识问题

支付环境中存在的认识问题其实和中国传统的谨慎思维方式有关。因为对支付环境的安全心存疑虑,使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传统支付方式来完成电子商务的资金结算、缺乏主动使用在线支付方式的热情和动力。这种需求不旺的情况反过来又影响了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对在线支付方式进一步投入的积极性。供需双方一个“保守”、一个“懒惰”,结果就形成了一个“不安全,所以我不用:你不用,我就不提供”的恶性循环,如此循环下去就很难形成被广泛认同的现代支付体系。

(二)信用问题

对于信用问题,以往我国一直提倡以“道德”为准绳,靠人们“自觉”去维持。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信用体系。然而,电子商务应用中交易双方互不照面、仅在虚拟空间中完成交易过程(特别是支付过程)的特性,在极大地考验着整个社会的诚信。尤其是和在线交易相关的法律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人们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违约、欺诈的成本很低,因而和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用问题更加突出。信用问题的普遍存在使交易双方难以建立相互的信任,因而宁愿选择传统的支付方式。货到付款能成为目前电子商务应用中主流的支付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交易双方对对方信用的否定。

(三)标准化问题

无论是传统支付、网上支付还是在线支付,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整个支付环境的标准化问题。支付标准的不统一表现在企业、网站、金融机构之间相互独立、各行其是,数据内容、功能种类、技术平台、认证方式等等涉及支付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差异,而且彼此之间因为缺乏统一标准而无法实现共享和互连,结果导致整个支付环境混乱不堪,让交易者无所适从,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

(四)法律问题

伴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成熟,相关的法律规范也在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特别是2005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正式颁布实施,为今后在线支付方式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基础。不过,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网上支付、移动支付这些新的支付方式而专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对于在这些支付方式中可能存在的伪造、更改、注销、刑侦等问题都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这些会阻碍电子商务支付环境的改善,不利于电子商务应用的更快发展。

四、 解决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支付难题的思路及对策

突破电子商务应用中的支付“瓶颈”、改善支付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总的来看,要解决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的支付难题就必须建立全面统一的现代化支付体系。具体来说包括有:

市场导向、全员参与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这种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具体经济活动形式,电子商务活动也要遵从市场导向的指引,不可以完全依靠行政指令去强行约束,而更多地要依靠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特别是要通过引入有序的竞争、多样化的支付方式来激发电子商务活动的参与各方共同建设统一支付体系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通过建立以赢利为目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步减少支付网关数量,提高支付平台的跨行共享性,进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并且减轻交易网站和金融机构的负担。2005年初阿里巴巴携手工行推出的“支付宝”,就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催生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虽然短期内还看不到其运营的实际效果,但是这种支付方式借鉴了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模式,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改善电子商务应用的支付环境切忌“贪功求大”,务必要分步实施、注重实效。要在政府统一制定的框架内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要由简到难、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并且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观察实施的效果,方便政府调整总体策略。比如在实现在线支付标准化的问题上,就可以充分借鉴从前我们进行“金卡工程”时的经验,按照先由国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标准、选择试点城市、试点应用,然后逐步扩大涵盖的城市、应用的范围,最后直至实现全网应用。在发展过程中,要允许存在一定的过渡阶段、过渡方案,不可强行搞“一刀切”,只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假以时日,一定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4、勇于创新、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中通行的支付方式主要还是传统的支付方式及以银行卡为主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电子支票等“纯”电子资金的发展还比较落后。此外,随着支付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人们认可程度的提高,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商家类型、商品种类、消费习惯等开发更多的新型支付方式,为交易者提供更丰富的支付方式选择。历史不止一次证明,新的交易方式的产生经常会伴随支付方式、金融工具的创新,电子商务作为当今最新兴的交易方式,未来也应该会产生出与之配套的、更多更新的支付方式。

五、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