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理学的性质

药理学的性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理学的性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理学的性质

药理学的性质范文第1篇

人们都知道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物理教学而言,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久把握、不断深入探究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抛弃过去那种“教师是权威不能冒犯,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着、服从者”的思维与做法。我们在校园里不难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他(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他(她)所教的科目。那么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程,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与所教的学科是不可分的,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因此必须让学生从内心上接受老师。应该做到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师生关系和谐友善。这种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要双方在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二、注重实验教学,通过鲜明、清晰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物理是最具科学性的学科,每一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显著。例如:在演示阿基米德原理时,课前应认真选择好精密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使弹簧测力计所挂的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显著,另外,选取的石块大小要合适,既能放进溢水杯,又能排出更多的水。由于我课前精心准备,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易使学生信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新教材,利用好教材中的各栏目

新课程的物理教材设置了走进实验室、物理学史、课外阅读材料、生活小知识,当代先进科技知识等栏目。课本的插图形象逼真贴切实际生活,并利用很多的彩图代替繁杂的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

如新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栏目,分别介绍了多彩的阳光,没打击的音叉也会震动,神奇的魔镜,冒着仙境白烟的试管(干冰)等实验展示了自然界中震撼人心的神奇;用吹不掉的乒乓球、折断的筷子、上升的试管、大气压现象等试验展示了人类生活中充满智慧的神奇,以引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如物理学史事栏目,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科的发展史,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这些事迹也为物理教学融入德育内容提供了接合点,使学生把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

药理学的性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护理;药物学;提高兴趣

一、引言

药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覆盖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机能学科,又覆盖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形态学学科,同时又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药物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将来参加护士证考试的必考内容。然而,药物学内容多,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不容易记忆,学生对于学习药理学缺乏热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呢?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药物学习现状分析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时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药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面对药物学繁杂的知识点时,感觉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又不能像护理实训一样进行直观,可以直接操作,时间久了,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在后续的临床课学习中,由于药物没学好,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探索方法,提高学生的药物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药物学习现状,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试图寻找到适合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药物的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习动机。药物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药物学的原因并不明确,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由于学生是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药物,并不了解后期内科外科等临床课程都与药物关系紧密。这里,我们可以邀请专业课老师,参加护士证辅导考试的学生,医院的护士走进课堂,与同学们分享药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护士证考试中会考到药物的使用方法,内科护理中,每一种疾病都有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护士在配液时应该选择哪种溶剂,药物之间受否有配伍禁忌,这些都与药物学这门课程紧密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一,信息化教学。翻转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化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药物学这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所学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有基本的认识。课堂上,通过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讨论,针对如何使用药物,用药指导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做中学,学中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案例教学法。本门课程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药,如何进行用药护理,与临床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可以采用病例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性的选择多个经典病例,提出与药物相关的问题,比如医生为什么选择这个药物,病人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要如何进行给药护理,学生通过讨论,结合教师讲授,对所学药物就会有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强化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思想;其三,探究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结合药物学的特点,除了在课堂中给出案例,还可以给出不同的知识主题,比如抗高血压药合并其他疾病时,用哪一类的抗高血压药合适,为什么要这么选择,这些内容在课本上并没有明确答案,反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知欲,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再由老师进行点评,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其四,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与护士证考试内容相联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后就可以参加全国护士证考试,而药物学作为护士证考试的一项重要考点,在平时授课中一定要紧密的结合护考相关知识点。通过将历年真题分类,与药物相关的护考内容应当在授课过程中作为重点体现出来,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主动地学习。第四,成立药物学习兴趣小组。每个班成立药物学习兴趣小组,利用班会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的药物活动。例如,开展“诺贝尔奖中的药物”活动,了解都有哪些人因为药物获得诺贝尔奖;开展讲座“阿司匹林传奇”,讨论一个药物的百年发展史;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药店中病人和药师,医院中病人和护士。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药物的积极性。第五,家校合作,促进学习。通过多种媒介,如课堂表现汇报、QQ、微信,报喜单等,向家长传达药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的家长发送报喜单。因为药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向家长传递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例如,抗高血压药需长期服用,不可突然停药;阿司匹林要饭后服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让家长也参与到药物教学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创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家校合作,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药物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晓健.浅议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9):1049,1080.

药理学的性质范文第3篇

智力障碍简称智障,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智障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不但在智力发展上明显落后于同龄学生的水平,在心理发展上也往往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了认知、情感、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偏差。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主要表现为:

1.孤独与自卑感强烈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缺陷,常导致其有孤独与自卑的情绪反应,不被理解而孤独,遭遇挫折而自卑,这是智障学生常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敏感、强烈且不稳定的情绪反应

智障学生的情感幼稚、不稳定、易变化、好冲动,易受外界情景的支配,喜怒无常,其情感的发展长时间停留在低级水平。他们的情感控制能力又差又慢,在情感活动中简单的机械模仿多,而较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内化过程少。

3.害羞、孤僻、不合群

智障学生大多孤僻,不合群,他们入学后仅局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很少参与社会交往。他们大多表现得胆小,害怕见生人,缺少基本的礼仪知识。

4.过份依赖、任性、固执

很多智障儿童对父母或亲近的长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尤其是母亲。当他们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新环境时,依赖心理表现得更为明显,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新生在这方面的问题特别突出。

二、心理康复治疗在智障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智障学生身心发展正处于重要时期,由于智力残疾的障碍,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受限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是智障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智障学生生存能力、提高其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当今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1.心理康复治疗是智障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力康复训练的过程,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因此,心理康复治疗在智障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智障学生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

2.心理康复治疗是智障学生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

由于大脑功能方面的不完善,智障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上掩饰性、隐忍性、自我克制性都比较低,往往内心有什么就马上表现出来,而且遇到问题或困难就退缩,以种种借口不去做,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心理康复治疗针对上述智障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康复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换位法,与智障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协助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调适、控制情绪,恰当地表现自我、协调人际关系等。当他们的自我意识固执、多疑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知力,行为偏常,自制力差,经常处于冲突焦虑的心理之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者的爱一旦浸入学生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会使他们萌发善良和情感,而且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真诚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协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生发出智慧、情感、生存的精神需要和欲望。

3.心理康复治疗能让智障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智障教育重中之重是要让智障学生能学会生活,适应生活,回归生活。但是智障学生表现出来的孤僻、不合群,固执、任性,不善于与他人交流的种种心理特点都阻碍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立足。通过心理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智障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缓解人际冲突,密切人际关系,在不同程度上学会做人处事。智障人士在社会生活中的现象表明,有些智障人士虽然年龄步入成人行列,但是走向社会后,并不具备在社会和集体中生活的能力,心理和行为不适应社会,以至不能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负担,其根本原因在于心理不健全。可见智障学生的心理康复治疗是顺利步入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础。

三、心理康复治疗在智障教育中的应用

智障学生因遗传、发育不良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的疾病都可能造成自闭、多动等心理疾病。不正确的引导、教育,以及不当的刺激也会造成他们的各种心理障碍。智障学生心理疾病的隐蔽性也很强,很多未能及时发现,使得其障碍不断的加重。所以在心理康复治疗方面主张心理保健在前,心理治疗在后的原则。

在智障教育中,心理健康课应普遍的开展。根据每个年龄层、各类障碍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首先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的同时,对一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治疗训练。对于智障学生根据其孤僻、敏感、依赖性较强的心理特性,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在训练的时候我们要给学生的,首先是信心、兴趣,再是计划和坚持。心理治疗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语言、认知、智力等的康复,同时家庭的协助也是康复中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张理义,刘新民.智力障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2]马晓磊.康复心理治疗.2011.6

[3]熊枝柳.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得.2009.11

药理学的性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献血者;无偿献血志愿者;管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a)-206-02

The necessity of managing and training volunteer blood donors

CHAI Wanxin

(The Central Blood Station of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Foshan 528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train a group of excellent volunteer blood donors who have organization and good medical knowledge about blood donor, obey disciplines and laws, be active in serving for blood donors. Methods: 158 volunteer blood donors were managed by different levels and trained gradually. Results: ①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blood donors to volunteers blood donors was increased from 47.0% to 95.5%, there was apparently difference in the satisfactory ratebefore and after being trained (χ2=110.14, P

[Key words] Blood donors; Volunteer blood donors; Management; Training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他们出于奉献、友爱、互助和社会责任而自愿、无偿地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知识、献血(髓)的感受及经验等资源,配合采、供血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展推动自愿无偿献血及捐髓的宣传发动和服务等活动,有效地推动了自愿无偿献血和捐髓活动的健康、快速发展[1]。近年来,各省血液中心、地区血站相继推出招募大批无偿献血志愿者来协助宣传服务和推广自愿无偿献血的工作,但由于缺乏科学、有序的组织管理和适当的、循序渐进的组织培训,使得这些志愿者缺乏组织纪律,群龙无首,无偿献血知识欠缺,献血法律意识淡薄,宣传发发动工作效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优势作用。如何让这些来自社会各界、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志愿者成为一支有组织、守纪律、懂法律、服务主动热情的优秀团队是一项亟需研究和实施的工作。我站对招募的158名志愿者进行了科学的分级管理和全方位渐进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站共招募158名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招募的条件:至少献过1次血,自主报名,具有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热情及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热衷于志愿者工作,行动方便;年龄、学历、职业、性别等其他条件不限。

1.2 方法

1.2.1 组织管理志愿者队伍有自己的队旗、队徽、队服、队规、有志愿者工作者证和服务手册。手册中有详尽的服务队章程、管理办法、志愿者行为规范。分级管理的组织机构:一级区红十字会;二级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三级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办公室;四级:①宣传策划分队;②成分献血献髓分队;③稀有血型服务分队;④献血服务分队。分别设有大队正、副队长、办公室正、副主任、各分队队长和不同地域的分小组长,进行逐级分级管理。

1.2.2 培训确定培训目标:熟悉服务队章程、制度,并自觉遵守;熟悉献血法律及法规,能正确应用;掌握献血相关知识,能正确解答献血者的疑问。培训内容:理论和实践,①服务队章程,行为规范;②献血相关法律及法规,如《献血法》、《广东省无偿献血管理办法》、《红十字会法》;③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相关知识、献血前、中、后的注意事项及观察护理要点;④文明礼仪,沟通技巧;⑤营销理念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创造思维在志愿者工作中的应用。培训师资队伍:血液学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中级医务人员2名。培训方法:①电视短片;②多媒体课件授课;③小组讨论、交流;④派发宣传资料、学习课件自学;⑤医务工作者和资深志愿者现场示范带教;⑥网站志愿者论坛及到其他地区参观交流等[2]。

1.2.3 效果评价①调查无偿献血者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满意度。2006年6~12月对这158名刚招募的、未经管理培训的志愿者进行跟随流动车外出宣传服务,2008年6~12月再对这158名已接受分级管理和循序渐进系统培训的志愿者跟随流动车外出宣传服务。同时向他们服务的献血者派发宣传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共400份,收回390份,其中,培训前210份,培训后180份。内容包括:着装是否得体、有无持证上岗、接待是否热情主动、宣传解答是否清楚、献血知识和献血法律及法规是否清晰、服务是否到位等。级别分为满意和不满意。②成功宣传发动首次参与献血的人数。志愿者宣传发动的献血者,在其填写的献血登记表右上角注明“”标记,即表明是由无偿献血者宣传发动成功的献血者,2008年1~12月开始进行“”标记,2009年1月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对158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培训前和培训管理后献血者对其工作的满意度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无偿献血者对培训前和培训后无偿献血志愿者工作服务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见表1。

表1 无偿献血者对志愿者工作满意度调查

经统计,2008年全年由经过科学的分级管理和系统的多样化培训后的158名无偿献血志愿者成功宣传发动首次参与献血的人数为10 360人次/年,其中,首次献全血9 614人,献单采血小板578人,留取骨髓标本168人。现在这批志愿者已经是我区无偿献血宣传、发动和义务服务的主力军,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3 讨论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相互之间陌生、缺乏信任感、协作力度不够,要采取培训、座谈、交流的形式让大家相互认识、了解,从而增强集体协作能力。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是一支特殊的志愿工作者,他们所做的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献血者和用血者的安全和健康的问题。他们必须清楚献血法律及法规和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绝不能做有违献血法的事,比如献血间隔时间、一次采集量、献血者体重和年龄的限制等。向他人宣传献血时首先考虑对方是否适宜献血,献血对其健康有无帮助,而不是说动别人献血就是好事[3-7]。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是一项广受社会大众关注和尊敬的高尚事业。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形象和声誉。所以,组织纪律、言行举止、着装都很重要,必须要严格要求,统一管理。

无偿献血志愿工作主要是宣传发动献血、献髓,为其他献血者献血时提供优质服务,这就要求志愿者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其进行人际沟通、文明礼仪和创造思维的培训也非常有必要。

本研究证明,我站对158名志愿者进行科学的分级管理,全面、系统、多样化的培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3]。献血者对志愿者的满意度由培训前的47.0%上升为95.5%。无偿献血志愿者成功招募的献血者人数达到10 360人次/年、约占我区总献血人数的1/3。其中,首次献全血9 614人,献单采血小板578人,留取骨髓标本168人。所以,对志愿工作者进行科学的管理、全面系统的培训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更好地协助或配合采、供血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持续、健康地推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李慧文,蓝欲晓,朱为刚,等.发挥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在无偿献血、捐髓者招募中的作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260.

[2]邓曦,柯卫泽,刘渊.无偿献血志愿者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6):535-536.

[3]张清,周延凤,高东英.献血者招募:从社会营销中获益[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179.

[4]杨海燕.语言交流在无偿献血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3):75-76.

[5]高爱兰.采血护士言行对献血者情绪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7):121,137.

[6]杨素霞,卢芙蓉,孙华波.机采血小板供血者的招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84.

[7]曾凤芹,齐存生.秦皇岛市40岁以上无偿献血者献血目的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50,65.

药理学的性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认知 认知现状 现状形成原因 认知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人对自我存在,自我行为和心理状态的的认知.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

二、认知的现状

人类有史以来对自我认识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开始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法国笛卡尔首先提出了“自我意识”的概念。但真正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研究自我意识的是詹姆斯,1980年他的伟大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提出的“自我意识”,一直是心理学领域里的热点和重点,其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科恩说:“青年初期最有价值心理成果就是发现自己的内部世界,这对青年人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样重要。”而当代青年的主力军是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大学时期的心智成长应特别关注,它将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发展,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旺。

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成为一名大学生,不但要适应身份的转变,更要适应的是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并且要开始他们的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处理好人际关系,并开始思考人生意义,理想等问题。面对新的人生主题出现,由于学生原有的社会经验不足,认识不够客观,个性不够稳定等因素,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和他们的自我认知是息息相关的。从我当前学生的情况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一部分学生,可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在上大学开始就清晰明了的知道了自己以后要走的方向,要奋斗的目标,要如何实践。这一部分学生呢,通常在大学里会表现的非常积极向上,参加各项活动,成绩相对比较优异,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并坚持不懈的奋斗努力。对于这部分同学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强,独立生活能力非常强,并且有很高的思想觉悟,个性开朗积极,待人友好,特具亲和力。对任何事物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正确的决定,这部分同学基本上都是成绩名列前茅,或担任班级干部及学院干部等学生。

2.一部分学生机械式的跟进高中模式,并没有开启一个大学模式,只知道应该学,应该参加活动,应该按时上课,不挂科,并没有明白为什么要做,做的目的是什么?这部分学生呢,多多源于父母的一些安排或是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如此坚持,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机械意识,他们当中也有成绩优异的同学,但肯定不会是全面发展的很好的学生,并且这部分同学的目光都是比较短浅的。

3.一部分学生真心以为上大学就是吃喝玩乐,完全不考虑以后,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有义务认真学习。这类学生呢,通常自律性差,行为习惯不好,成绩不好,面临留级,读不走的风险,对任何事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并发现这类学生比重占据的越来越多。

三、现状形成的原因

从现状我们可以客观的看待自我认知。在哲学原理里,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意识能够正确的反应客观事物,也可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个人认知和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个人认知和思想意识则会把人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面对大学生现在的实际状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直接体现出在平时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个性修养,恋爱观等问题上.

四、认知的重要性

所谓意识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未来的路。在我认为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形成自我认知的黄金时期,所以大学期间能否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不断改进自己,发展自己,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作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开始摸索着建立并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大学生的认知重要性我认为:

1.认知自我是为了更好的面对现实,现实社会是一个绚丽多彩,错综复杂的综合体,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我们逃避现实,以为编织在自己美梦中,我们就会陷入到自寻烦恼的心理漩涡中.

2.认知自我标志着人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认识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肯定,认知自我是自主,自立,自觉,自由的存在,标着大学生活学习中的正确方向.

3.认知自我是奋发图强,立志成才的动力,青年人应该在不断的为自己的未来之路,做好准备.

在意识到认知的重要性的同时应该知道,由于各种主观以及客观的因素,使得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出现自我认知的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的障碍,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应该学会正确对待,从各种障碍中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确立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学生有了一个适合自己人生道路上正确的认知判断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期间重视自身的认知能力提升,将是我们培养大学生体格健全的首要工作的任务。作为高校老师,作为引路人,肩负重任,我们必须要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哲学原理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