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用植物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精品实验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西南地区是我国药用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2],充分利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四川药用植物物种丰富的优势和华西药用植物园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种类,将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材内容与西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在学院成立523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编写实验教材《现代药学实验教程》,制定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建设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在传统的药用植物学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和内容微调,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整合、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制订精品实验项目教学方案、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建设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精品实验项目,学生学习了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知识后,在实验前查阅文献,如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分类学工具书,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对药用植物进行分类与鉴定的方法和意义,在实验中对四川省特色药用植物,如木本曼陀罗、打破碗花花、腺毛马蓝、夜香树、朱槿、金铃花、白背黄花稔、显脉香茶菜、龙牙花、蓝雪花、大丽菊、一串红、百合等进行仔细解剖观察,写出其花程式、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文字描述、植物基源、入药部位和功效等,再运用分科检索表进行查阅,写出其查科路线,并订出科名,学生再借助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药用植物学教材等工具书评价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科药用植物间的形态特征异同,并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完成后交实验报告,教师按实验评分标准批阅,期末综合评定实验成绩。通过药用植物学精品实验项目的教学与实践,创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专业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新模式,培养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基本概念、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与鉴别依据、科的主要特征、药用植物花程式和文字描述的表达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并具有较为熟练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别、鉴定药用植物种类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考试改革项目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特点,实施药用植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构建药用植物学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过程考核和命题的科学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过程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把知识传授、教学考核、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贯穿于药用植物学教学的全过程,考试总成绩由课堂成绩和实践成绩组成,以课程教学过程考核与评价为主,其中课堂成绩占总成绩9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其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平时作业、小测验、课堂讨论与讨论报告组成,平时成绩占课堂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10%提高到60%;期末成绩占课堂成绩的40%。实践成绩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与实习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10%。并根据药学专业和课程特点,实施考试命题改革,药用植物学期末考试命题紧密围绕药用植物学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期末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多种形式的题目,并与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密切相关,尽量反映药用植物学教材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规律,识别和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
三、重视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国际课程周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在每学年春季学期末专门开设实践和国际课程周,安排实践教学与训练、短期课程、学术前沿和创新创业系列讲座、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国内外短期访学交流等内容。目前,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野外实习教学安排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进行,并以夹金山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之旅、本科生参观药用植物园等内容进行报道,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另外,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师每年均立项接收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学探索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内容,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践和国际课程周、暑期开展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科研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药用植物鉴别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质,使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国内外研究和进展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5)随着实习内容的不断改变以及药用植物学学科的迅速发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环节的考核方式也应作相应调整。传统的考核主要以形式考察为主,以实习报告为主要的给分依据,没有全面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对考核形式及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以全面考核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态度、勤奋程度、药用植物的辨认及形态的描述能力、检索表的查阅与编制能力、药用植物标本的制作技能与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首先,学生在实习期间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程度是重要的评定标准之一。另外,在确定植物名称的同时,笔者还要求学生能够将其归类到科,能够阐述该植物的主要性状鉴别要点。不仅如此,与以往撰写格式、形式统一的实习报告不同,现要求每个学生从各自的观察角度和思路出发,写一份实习报告,以避免抄袭和雷同。最后,野外实习结束后,还会再给学生一定的消化时间以系统掌握实习内容,进行细致的后续整理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要求学生将观察采集到的药用植物(尤其是具有鉴别意义的部位)进行数码摄像记录,并独自制作一份药用植物电子标本,并附上详细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药用部位、药理功效等描述,便于日后的复习和交流。这些内容同样在实习考核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上措施可多角度、全方位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较为科学地衡量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收获。
一、比较法教学法和实物教学法的应用
比较法教学法应用在教学中可将两个或多个教学对象进行比较,实物教学法可以利用较易取得的教学材料直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直观上有认知。将两者结合,使学生抓住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对象可以是横向比较:比如校园常见的玉兰和广玉兰,同属于木兰科木兰属,大多数同学对两种植物容易混淆,而经过实物的观察,很明显两者在植物的叶片和花的形态以及花期上都有不同:玉兰是落叶乔木,先叶开花,花蕾入药称辛夷。广玉兰是常绿植物,叶片革质。牡丹和芍药都属于毛茛科,药用部位不同。两者花结构相似,但是牡丹木质化程度高,芍药是草本,从植物外部形态上很容易区分。教学对象也是可以是不同科属的纵向比较:比如枸骨和阔叶十大功劳,由于两者叶片边缘都变态形成刺状,地方称呼都称为猫儿刺,老虎刺等,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混淆。十大功劳属于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叶为复叶,小叶边缘形成刺齿,果实成熟后紫黑色具有白粉;枸骨属于冬青科冬青属,叶子厚革质,叶片边缘特化称坚硬的刺齿并反卷,果实成熟后红色。比较教学法和实物教学法相结合能够直观的展示形态相近、名称相近的植物特征异同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校园植物在药用植物教学中的应用
药用植物学是理论性、实用性和直观性较强的课程,而校园植物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育人氛围的同时也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城市学院校园绿化有紫荆、玉兰、火棘、银杏、广玉兰、迎春花、月季、野蔷薇、杜英、红叶李、金边黄杨、洒金珊瑚、八角金盘、垂丝海棠、枸骨、十大功劳、南天竹等常见植物,有很多是药用植物,为课堂学习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好素材。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完善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资源,课程教学中安排了部分内容走出教室,在校园中进行。在课堂上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和掌握某些类群植物的形态和分类特征,课堂外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完成对特定类群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图像采集、编辑整理工作,分组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比如单叶和复叶的特点,复叶和小枝的区别,紫荆的果实如何形成的等。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利用校园植物资源来体现课程特色,既丰富了校园植物教学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校园文化。
三、关于大规模网路开放课程(MOOCs)和PBL教学模式
近年来,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及PBL教学方法在各多种课程中的应用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关注[2,3],PBL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任务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在全球MOOCs浪潮中,中国高校中网络开放课程在线教学已经成为发展趋势[3]。结合药用植物学课程特点,可以利用和借鉴两种教学模式,完善药用植物学网络教学管理系统,丰富教学内容,安排和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线上教学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撰写学习体会;分组进行教学任务的执行,积极开展课堂的交流和讨论,并由教师进行线上和课堂内的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注意
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种方法的合理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今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在各类课程中的普遍应用,教学过程中反应出一些问题:学生思维的模式化,缺少了思考能力;学生对于多媒体课件过于依赖,造成主次颠倒等。
(2)不易获得的实物或抽象的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展示(显微)图片或板书手绘图片,PPT应图片结合文字说明,纯文字或纯图片的PPT对于教学或者学生课后学习是不适合的。
关键词: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学;教学
高等学校开设中药资源学的目的在于,调查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动态规律;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中药新药开发、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合理开发中药资源,为制药工业的发展提供药材原料。在“宽口径专业教育”成为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中药资源学课程,是培养制药人才的需要,也是发展区域经济、建设资源型社会、提高欠发达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水平的需要。本文就开设中药资源学课程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有益探讨。
一、开设的必要性――发展地方经济
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武陵山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植物原料、中药材和果品基地。药用植物有273科、1020属、2461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22%,占全省药用植物总量的67%。据测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达400多万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中国药材公司直接联系的野生药材收购点和药材种植主要基地之一,是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天然药物绿色高效提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筛选、天然药物成分分离与分析、天然药物修饰与纵深开发、高值终端产品原料开发的物质基础。
近五年来,吉首大学在植物开发加工应用方面,以湘西猕猴桃、杜仲、花椒、盾叶薯蓣、倍子倍花等药用植物与农林产品为突破口,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在药物研究方面已申报专利40余项,针对药用植物成分进行结构修饰,在药物化学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同时,还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发出“果王素”、金雪康杜仲胶囊、天之骄青花椒精华素胶囊、薯蓣皂素、双烯、花椒油、倍花单宁酸等产品,“果王素”成为国家名牌产品。这些项目的推广和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校制药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二、开设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
围绕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论介绍中药资源调查和质量评价、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开发利用、资源的保护更新等问题,以增强学生有关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理念。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重点了解民间药和民族药的地位、特点以及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利用地位,了解我国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形成原因以及对现代中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同时要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了解其特点以及新的资源开发前景,牢记通过GAP认证的产地与药材。介绍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了解我国药材的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三级开发的含义,同时要了解扩大和寻找中药资源产量的途径和方法。介绍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利用,使学生了解我国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和意义,同时要了解扩中药资源更新的意义、分类、方法及基本措施,了解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寻找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分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关资源科学知识、技能、技巧的专业教育。每章先概说,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然后简单介绍代表药物的药性、功效与应用。
三、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
利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知识,建立相互交叉的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以及利用天然药物开发新的药物的专业技能,为湘西及周边地区培养优秀的制药工程方面的人才。
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联系武陵山片区的中药资源优势,加强实地调研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根据吉首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湘西地区的特点和人才要求,拟定合理的调研项目。改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中药资源”,以及湘西地区的药物资源,培养药物开发方面的人才。
建设规划方面,与我校的对口支援学校――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或湖南师范大学联系,采用课程进修的形式培养师资。初步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学习、体会进修学校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与技巧,搞清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领会和推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吉首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湘西地区的特点和武陵山片区中药材多的特点,合理增加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张红瑞,周艳,高致明,李志敏.公选课《中药资源学》教学分析[J].医药教育,2012(2).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应用科技型大学 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校企合作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校企合作是目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的一项改革,其重要性体现在能促进科技创新继而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以及促进高校本身的发展。目前国内对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专业的设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校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研究等方面。德国是最早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而此概念则最早出现于美国。目前,国外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企业为主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德国的“双元制”,它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以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双元制”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吻合,易于学生就业。第二种模式就是以学校为主的模式。其代表就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和前苏联的基地企业培养计划,学生以接受学校教育为主,同时按一定的方式轮流或交替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即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技能培训与职业素质训练相结合。这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计划一般都比较周全,比较强调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所以培养的人才基本素质比较有保证,但培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如第一种。
2我院的现状分析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药学院成立于2003年,现有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主要专业,专科和本科两办学层次。学院设有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与分析、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四个教研室和一个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药学院成立以来,认真贯彻党和学校的方针政策,结合学院实际,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完善有关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帮助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药学院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药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院也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多个高校和医药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校企合作的深化推进内容
3.1以实践教学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技能,也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药学专业必修课《药用植物学》,以及药物制剂专业《工业药剂学》等课程为例,多数医药类院校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我院对于《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改革则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多个方面进行,对于《工业药剂学》课程更是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实训基地、成立实习基地。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例,是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的根本途径。通过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更加紧密,在教学内容逐渐丰富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向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
3.2推进“双师型”教师主导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传统意义的教育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仅仅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实际上在高等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性实践知识的构建,仍然需要教师来进行引导。“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学校的教师,就不仅要做“理论教师”,还要成为“技师”。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市场发展千变万化,需要高校中的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中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及时地更新知识。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让更多教师到企业生产线锻炼,在公司实地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3.3深化校企合作内容,建立校企之间密切联系
校企合作的平台内容涉及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必经之路,其中大多采取对于教学内容共同开发教材、设计课程体系以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为深化合作,使校企更为紧密,可推荐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企业导师”或“客座教授”,对在校生进行行业应用知识讲座,与学校教师共同作为课题的技术指导。在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相关行业及专业的高校教师进行技术交流研讨,共建实验平台。在此良性发展的趋势下,高校与企业的联系自然而然的更为紧密。
4结语
深化校企合作,使企业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及时在高校教育中推进,不仅是应用科技大学在目前新的发展阶段,自身建设过程中需要追求和探索的方向,也是由此提升合作成效,使学校教学水平提高、推进社会服务与研发协同创新的关键。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学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入合作,推进行业全面健康发展,为此,高校、企业与师资队伍都应更加努力,助力长久发展。
基金项目: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立项课题。立项号:hmx20160601。
参考文献
[1] 易新河,文益民,陈智勇.我国校企合作研究二十年综述[J].高教论坛,2014,2:36-68.
[2] 王昊.国内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的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4: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