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支付的基本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是个很少打开朋友圈看文章的人,除夕至今发现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微信红包大胜的文章,腾讯大楼内部传来各种数据喜讯,摇一摇突破多少个亿、红包交易额达到多少个亿等等比比皆是。
还有几篇文章的标题是这样的:《微信花了2天时间,把支付宝花了8年绑定银行卡的事情给干了》、《阿里的城池是怎么丢的》。这种场景让我想起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本媒体自捧日军大胜,花了2天时间把美军多年建设的珍珠港给干了。西方媒体也在吹捧,美军城池是怎么丢的。可是大家都知道,几年以后美军两颗原子弹就把日本给打趴了。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去讨论腾讯和阿里之间的斗争和结果,也不从创业的角度和产品体验的角度去解析,而会从金融的角度带大家观赏这场红包大战。
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是2013年、2014年甚至是2015年的一个重量级话题,但是很多人都云里雾里,没有理解其基本原理。其实,无论是传统金融业还是互联网金融业,它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类似于三个哲学的终极问题:1、你是谁?2、你从哪里来?3、你到哪里去?金融亦是如此,金融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1、钱在哪?2、钱去哪?3、钱怎么去?
钱在哪儿?
红包大战中,钱在哪?
微信红包当然在微信支付系统里,支付宝红包当然在支付宝支付系统里。如果是传统银行,钱当然在银行里。
我们用微信绑定了银行卡,给好友发红包的时候,实际上是将自己在银行账上的钱转到微信里,而微信有一个账本,就从你这扣100,从你好友的账上加100。而银行在其中只充当了快递员,把钱送到微信门口就被卡住了,至于你的钱转给谁银行是不知道的。
大家可能会问,这对我们来说不都是一样的吗?各位且慢,听我往下分析。我为什么说支付宝还是老大?比如说张三要在淘宝买衣服,他通过支付宝下单,钱转到李四那,实际上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钱送到支付宝门口就没银行什么事了。而支付宝里掌握着大量资金流动的记录,比如某某厂商大批量的货物销量很棒,浙商卖家的客户需求量非常大,支付宝掌握着这些信息就可以设计出自己的物流中心建在哪儿成本会比较低,资金沉淀时间会更长,还能计算出投资哪家厂商回报率会更高,因为支付宝掌握着整个工厂的资金流动记录,哪个月销量如何,物流仓库还有多少货物它都了如指掌。
支付宝相当于抢了银行一块大蛋糕业务,原来投资理财的事是银行做的,现在支付宝也能做。这其中有一个关键词:资金清算,部分银行资金清算的权利被支付宝抢走了,所以支付宝非常强大。从这个角度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红包大战中支付宝占上风,因为微信红包没有办法实现电商生态,钱只是单纯的从个体转移到个体,实际上没有发生真正的清算交易。微信只是做到了互联网金融的第一步――绑定银行卡,接收银行快递员的快递,微信支付社区里还没发展成淘宝那样成熟的经济电商体。
所以说腾讯投资京东的战略意义就是抢占电商生态的资金清算中心,京东拒绝使用支付宝接口的原因亦是如此。长远角度来看,淘宝仍会在一段时间内是电商界的老大,但以后的事都说不准。红包大战,只能算是腾讯赢得了一次战役,比较好的结果是公司内部士气骤增,阿里内部士气大跌。
所以,钱在哪?要么在你私人的银行账户上,要么在微信的银行账户上,要么在支付宝的银行账户上。
钱去了哪儿?
这个问题比较好玩,中国互联网金融真正崛起的时间段是余额宝横空出世那一天。余额宝牛在哪儿?利率比银行高,而且资金当日可用,加上中国老百姓投资理财的渠道不宽,这就造成了余额宝有上千亿的资金沉淀下来。
沉淀的这些钱用来干嘛呢?当然是做银行能够做的事啦。银行做消费领域,我支付宝也做;银行做公司投资,我支付宝也能做,而且做的用户体验要比银行好上百倍。就好比老鼠掉进大米缸,恨不得把所有大米吃光。又过了一段时间,中国崛起了非常多的P2P金融、大学生分期、白领分期等公司,这些公司都在做互联网金融,但实际上都跟微信一样,没有形成资金清算中心。
互联网公司盈利模式无非两种:一种是做闭环,另一种是卖流量。而没有形成清算中心的互联网公司实际上都是在卖流量。中国商业生态比较特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不高,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征信系统不成熟,不像美国,征信系统非常成熟,但结果导致了美国进化不出支付宝这样一个互联网金融的老大
于是中国互联网中小金融公司需要大量的线下团队去给借钱方做尽职调查,这就导致了P2P金融业务越大,线下团队的边际成本更大。大部分通过卖流量挣差价赚来的钱又被线下团队给吃了,这是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一大诟病。但支付宝很牛逼,因为掌握了资金清算的权利,尽职调查的成本一下降低了,再加上有淘宝这么成熟的电商生态,支付宝对资金的吸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所以,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钱都拿去做投资理财了,正所谓钱生钱。
钱怎么去?
比如说我们要买一个东西,总需要一个支付桥梁吧,在淘宝买东西支付手段是支付宝,在线下买东西,支付手段可以是现金或银联。
线上电商生态,PC端基本上是阿里称霸天下,而移动电商这块蛋糕正是腾讯和阿里正在争夺的业务,为什么腾讯投资滴滴,阿里投资快的,都是为了争夺移动领域资金清算的权利。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烧钱补贴,这不是一直在亏钱吗?
其实我看未必亏钱,商人会亏本做生意吗?他们只是让大家错以为亏钱,实际上在做资金沉淀,资金沉淀的金额越大,烧钱亏损的边际成本越低,反而能铺移动支付领域的基础设施。而移动支付基础设施一旦成形,线下支付将会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银行的一场厮杀。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支付 支付交易安全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习惯于利用开放快捷的网络进行各种采购和交易,从而导致了电子商务的出现,并使其成为业界新热点。电子商务的显著特点就是增加贸易机会,降低贸易成本,简化贸易流程,提高贸易效率。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商家、企业、中间结构和银行等需要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资金的流转,这就需要通过网络支付或电子支付的手段来实现.因此,电子商务活动必然牵涉到支付,安全有效的支付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从技术上讲,电子商务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安全地实现支付功能,并保证交易各方的安全保密。因此,支付安全是整个电子商务安全的瓶颈。
一、电子商务对网上支付安全性的要求
网上支付涉及到大量资金流的转移以及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而这种支付是发生在开放性程度非常高的互联网,未经保护的支付数据极易被竞争对手获取,造成严重损失。一个安全的支付系统至少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1.数据保密: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与支付有关的数据应该被严格保密,除交易双方以及被授权第三方外,均无法(或很难)看懂交易数据,保护交易的私密性。
2.数据完整:支付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即发送方发出的数据与接收方收到数据应该是相同的、未经更改的。数据输入时的意外差错或欺诈行为,数据传输中信息的丢失、重复、错序、被篡改,都可能导致贸易各方信息的差异。因此,网上交易的信息要能做到确保其完整性,即要求接收者收到的数据与原始数据相同。
3.身份认证:网上支付是在交易双方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保证对方确实是即将要进行的交易的另一方是非常重要的,它将关系到电子商务交易的成败。
4.访问控制:在身份认证完成后,支付系统便可确定此用户有何种权限,这种权限能访问到哪些受保护的数据。
5.审计能力:网上支付数据是非常重要和敏感的,详细记录用户和系统的行为对事后审计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二、网上安全支付技术
1.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是保证网络通信机密性的常用手段,其基本原理是用基于数学算法的程序和保密的密匙对信息进行编码,生成难以理解的字符串,即把明文变成密文的过程,反之,把密文转变成明文的过程称之为解密。客户在网上支付时,支付数据首先被加密,加密后的数据经过互联网传输到交易的另一方,接受支付方用事先约定好的密匙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就可以实现支付双方机密的信息通信。数据加密不同于信息的隐藏,它的目的并不是不让人看见文字,数据加密只是将信息转化为可见的但看不出意义的字符串。
根据数据加密和解密使用同样的密码与否,有两类加密体制,即对称加密体制(私有密钥加密体制)和非对称加密体制(公开密钥加密体制)。
2.PKI技术。网上支付首先是要确定网上参与交易的各方( 如持卡消费户、商户、收单银行的支付网关等)的身份,目前广泛采用的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体系结构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可信机构CA(Certificate Authority)管理公钥,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捆绑在数字证书中,相应的数字证书(Digital Certificate)就是代表用户的身份的。通过检查数字证书就可方便的确认对方的身份。另外,PKI体系结构把对称加密体制和非对称加密体制结合起来,实现了密钥的自动管理。
3.数字证书与CA。数字证书是实现网上支付认证的基本技术,可以用来验证用户或网站的身份。利用数字证书提供的功能,可以方便的实现网络数字签名、数字信封,结合数字摘要技术则可以实现网上支付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数字证书是由权威的、公正的认证机构管理的,称为证书权威机构(CA)。各级认证机构按照根认证中心(Root CA)、品牌认证中心(Brand CA)以及持卡人、商户或收单银行(Acquirer)的支付网关认证中心(Hold Card CA,Merchant CA或Payment Gateway CA)由上而下按层次结构建立的。
4.SSL和SET。SSL即安全套接层协议(Secure Socket Layer Protocol),由Netscape公司提出,它支持两台计算机间的安全连接。SSL 协议工作TCP/IP的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由SSL记录协议、SSL握手协议和SSL警报协议组成。SSL利用数字证书和加密技术透明地自动完成发出信息的加密和收到信息的解密工作。
SET即安全电子交易协议(Secure Electric Transcations),是由Visa国际组织和万事达组织共同制定的一个能保证通过开放网络进行安全资金支付的技术标准。SET在保留对客户的信用卡认证的前提下,又增加了对商家身份的认证,这对于需要支付货币的交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设计上很合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SET在很多方面优于SSL协议,但SET过于复杂和繁琐,大量交易同时进行时交易速度受到影响。
三、网上安全支付方法
1.智能卡支付。严格来说使用智能卡支付网上交易货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上支付,支付过程实际上发生在网上商户和银行之间,交易安全性基本由商家的信用决定,对买家来说存在被欺诈的风险。但这却是经常使用的网上交易的资金支付方法。
其基本流程为:
(1)在实际商品、相关服务与资金流动发生之前,由客户通过安全方式将智能卡信息传送给商家;
(2)商家验证客户身份为智能卡账户所有者;
(3)商家把智能卡收费信息和数字签名发送给其银行或在线智能卡处理器;
(4)银行或处理方把信息送给客户银行进行授权;
(5)客户银行为商户返回智能卡数据、收费确认和授权;
(6)网上智能卡支付完成。
2.电子支票支付。电子支支票和传统的支票形式几乎有着同样的功能和内容;不同于传的支票人为签名,电子支票需要经过数字签名,被支付人数字签名背面,使用数字凭证确认支付者,被支付者身份支付银行和账户。金融机构使用已签名和认证的电子支票进行账户存储。
其基本流程为:
(1)购买电子支票:买方首先必须在提供电子支票服务的银行注册、开具电子支票,注册时可能需要需要输入信用卡和银行账户信息,以支持开设支票、电子支票应具有银行的数字签名。
(2)电子支票付款:买方用自己的私钥在电子支票上进行数字签名,用卖方的公钥加密电子支票。只在卖方可以收到已使用卖方公钥加密了电子支票,用买方的公钥确认买方的数字签名后,向银行进一步认证电子支票后即可发货给买方。
(3)清算:付款人银行和收款人银行通过类似自动清算网络进行清算,并对清算结果向付款的和收款人进行反馈。
(4)银行进一步确认电子支票;卖方发货给买方。
3.电子现金支付。电子现金也叫数字现金,是数字化的现金,拥有现金的大部分优点却没有现金的缺点,电子现金特别适用于实现低成本的在线小额支付。
目前,数据安全保护等技术已经基本可以保障数据本身的安全性,像数据被篡改这类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基本可以保证网上资金支付的成功。但是网上支付技术不是万能的,这些技术只能保证资金划拨成功,却无法保证交易的最终成功。网上欺诈事件还是时见报道。因此,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应尽量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比如安付通或支付宝这样的有第三方参与交易的支付方式。
4.微支付系统。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昼少的信息舆、较低的管理和存储需求,即速度和效率要求比较高,这种支付形式称为微支付或小额支付,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网上短消息服务属于典型的微支付方式。
5.移动支付。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移动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它首先在发达国家被应用,随后在全球推广。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使手机成为真正的“电子钱包”,比如在交通运输、超市购物、餐馆消费等领域实现“手机支付”。
四、支付交易安全
所有电子支付系统和所有支付手段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户匿名性:在网络中交易中保护用户的身份不泄密。
2.地址不可跟踪性:防止支付交易进行的地点泄密。
3.买方匿名性:保护支付交易中买方的身份不泄密。
4.支付交易不可跟踪性:防止同一客户的不同支付交易链接起来。
5.支付交易数据的机密性:有选择地保护支付交易数据的特定部分,免于泄密给未授权的参与方中的指定参与方。
6.支付交易消息的新鲜性:防止支付交易消息的重放。
目前,数据安全保护等技术已经基本可以保障数据本身的安全性,像数据被篡改这类恶性事件发生的概率很低,基本可以保证网上资金支付的成功。但是网上支付技术不是万能的,这些技术只能保证资金划拨成功,却无法保证交易的最终成功。网上欺诈事件还是时见报道。因此,用户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应尽量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
参考文献:
[1]臧良运纪香清: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
[2]柯新生:网络支付与结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
关键词: RFSIM; 路径识别; 收费拆分; 二义性; 手机支付
中图分类号: TN929.5?34; U4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1?0060?04
0 引 言
高速公路遭遇二义性路径的问题时,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或最短路径法等[1]路径识别方法,这些方法的精确度取决于数学概率。但当道路使用者在选择路径时产生了更多考虑,如路况、服务设施等情况,此时利用概率计算的误差较大,造成出口收费时不能准确判断车辆的实际行驶路径,从而引起收费不精确。后为解决路径识别问题,提出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精确标识行驶车辆轨迹。ETC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主要利用车载终端来实现路径精确识别[2],但由于移动定位装置开发运营成本较高、系统复杂,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现今主要试验的识别方法有:车牌识别法、无源RFID射频卡标识站法等[3]。车牌识别法[4]对高速行驶的车辆实时识别难度大,其车牌识别率受环境影响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采用无源RFID射频卡技术的路径识别法[5],无源射频卡不含有电池,它的发射距离受限制,且需要读写器的发射功率大,建站投资巨大。
现今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1.12亿户,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性的增强[6],手机支付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以手机为载体,将SIM 卡与RFID 技术相结合,设计一种基于RFSIM卡路径识别的高速公路收费拆分系统,采用手机替代ETC车载终端,实现手机支付相关费用的功能。利用RFSIM卡手机的收费系统结合了手机的方便性,解决无源射频卡的高消耗问题;同时,利用RFSIM卡能够远距离识别的特性,通过安置路径标识读卡器可以精确记录高速公路上的行车路径,能够解决收费精确拆分的问题,开创一种高速公路收费与精确拆分的新模式。
1 二义性路径问题
所谓二义性路径,就是从同一个地点出发,可以通过路径1、路径2、[…、]路径[n]到达同一个目的地,但对于通过的车辆,预先不能确定其选择通过的是哪个路径,这样路径1、路径2、[…、]路径[n]定义为二义性路径。这里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环路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
假设从A城市到B城市中间分别有如图1所示5条不同路径的高速公路,任一条高速公路均分属于不同的业主。某车辆从A城市出发进入高速公路并要到达B城市,其所行径的可能路线为直接通过1,或者是2和3,2和5,4和3,4和5等,此时其行驶路线产生了“二义性”。目前通用的办法是“最短路径法”,即认为该车是经由最短的路径2和5线路行驶,并以此来收取通行费,同时该费用由路径2和路径5的业主分拆。
图1 路径示意图
但是,这种分法并不合理。在某些因素影响下,若车辆行径的路线仅仅是路径1,那么车辆所缴纳的通行费应该与行驶最短路径2和5线路不一致,车辆并没有通过路径2和5,但其业主拆分了其通行费用,而对于车辆所通过的路径1的业主却没有收取到其所缴纳的通行费用,这样的拆分显然有失公允性,由于难以区分行驶车辆的精确路径,路径识别问题已成为精确拆分工作所难逾越的障碍。
2 基于RFSIM卡路径识别的收费系统
2.1 RFSIM卡技术的基本原理
RFSIM卡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与手机SIM卡的简称。RFSIM卡可安装在手机上实现中远距离身份识别和近距离金融支付,并能利用SIM卡上的CPU进行运算功能,这是NFC等其他手机不具备的功能[7]。表1通过对三种技术的对比,可以看出RFID技术通过与SIM卡的有机集成,不受终端的限制,在应用上能够充分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RFSIM采用了无线射频的通信方式,它将具有RF射频功能的模块镶嵌在SIM卡多余卡基空间内[8],使用2.4 GHz的微波频率进行数据通信,通过手机供电实现有源RFID卡,如图2所示。利用RFSIM技术可实现电子钱包、在线支付、身份识别、电子票据、电子证件、情景OTA等功能,其技术正被广泛地使用到各政企单位、商业以及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消费支付中[9]。
基于RFID技术的路径识别系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同时对多个载有射频标签的目标物体进行非接触、高速及准确的并行跟踪和识别。因此只要装设相应的RFID?SIM卡读写器[10],当射频识别标签(RFSIM卡)进入读卡器的有效读卡范围内时就会自动读取卡内身份标识。
表1 RFSIM卡与其他类似技术的比较
[\&NFC\&SIM Pass\&RFSIM\&构造\&终端内置无线
装置,通过天线实现\&SIM双界面卡将13.56M的无线装
置作为SIM的延伸\&RF?SIM是一个全自动无线装置\&运算
方式\&手机存储和执行无线应用及安全密钥\&SIM卡存储和执行无线应用
及安全密钥\&SIM卡中的智能卡存储和执行无线应用及安全密钥\&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安全性强
操作性实现较为复杂\&安全性强
可操作性较差\&高安全性
可操作性强\&机型\&机型和终端数量有限\&机型和终端
数量有限\&不依赖于终端
很少的改造既可兼容绝大部分的POS\&试用\&目前在日本、美国等地应用广泛\&小范围试用\&2008年投入商用\&]
图2 RFSIM卡技术原理
2.2 系统组成与业务流程
将RFID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径的精确定位中,组成一个智能化的精确收费拆分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RFSIM卡与手机、近距离RFID读卡器与POS机(交易主机),中远距离RFID读卡器(路径标识站)、智能电子警察、收费数据库处理平台等系统。其基本构成是:RFSIM卡的身份标示是惟一的,每个车主的手机卡都采用内嵌RFID芯片的SIM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将该卡的身份标示号、车型、银行专用账号和对应的车牌号进行关联绑定,形成电子车牌;车辆通过高速公路入口时,读卡器会读取RFSIM卡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再将进入口的收费站信息写入RFSIM卡中;在高速公路的每个转换道路的匝道出入口处安装一套远距离RFID读卡器和智能电子警察,对每一个读卡器进行路径编号;当车辆通过路段时,将通过读卡器获得的路径编号存储到RFSIM卡中;在高速公路出口处的主机平台读取卡中信息上传到收费数据库处理平台;收费数据库处理平台根据卡中车辆所经路径编号通过收费读卡器自动收取相应费用,并后台处理以此实现相应的精确收费拆分。
(1) RFSIM卡手机
用户只需换卡而无需更换手机,无需增加新的通信协议,能与现有市场快速融合,能够较好的获得移动运营商的支持,针对全国各地路网标准不一的情况,只需改造各收费站的读卡器,RFSIM卡手机即可跨路网使用。
(2) 路径标识站
以现高速公路各个路段的编号为基础,根据高速公路的复杂环路段的起止点,对每个道路转换匝道的出入口进行路径编号。路径标识站的主编号法如表2所示,如为路段入口则在主编号后添加相应的标识,如G4_LX_CS_R;同理,出口则为G4_LX_CS_C。
表2 路径标识站编号方法
[高速公路全称\&现编号\&起点\&终点\&标识站主编号\&北京?港澳高速公路
临湘至长沙段\&G4\&临湘\&长沙\&G4_LX_CS\&长沙市绕城高速
公路东北段\&G401\&杨梓冲\&黄花\&G401_YZC_HH\&长沙?株洲
高速公路\&S21\&长沙黄花\&株洲田心\&S21_CHH_ZTX\&长沙机场
高速公路\&S40\&长沙黎托\&长沙黄花机场\&S40_CLT_CHH\&]
(3) 出口读卡缴费
通过收费站出口收费车道时,射频识别标签(RFSIM卡)进入读卡器的的作用范围,激活识别标签,从卡中读取车辆身份标识、车牌号与路径信息,上传到POS机,系统检索库中相应车型及银行专用账号,根据具体路径信息计算费用,将交易记录返回给交易平台,从银行卡中扣除相应费用。根据信号测试结果,当车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收费车道时,可以很好的直接利用手机支付交易。
(4) 收费数据库处理平台
收费数据库处理平台根据交易平台所上传的含标识站信息的出口流水信息,对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按实际行驶路径拆分、结算,将车辆通行费的结果划分到每个路段(桥)业主的收益账户中。
3 系统的关键技术
3.1 刷卡冲突
由于高速公路多条车道并存,则可能出现多个RFID读卡器同时读一张RFSIM卡,一个RFID读卡器读多张RFSIM卡,以及RFID读卡器和RFID读卡器之间的相互发生碰撞的情况,即为冲突。一旦冲突发生,收费交易即会产生干扰,通信可能无法进行,甚至导致收费站出现车辆拥堵,严重的收费系统直致瘫痪。上述冲突可归类为多卡冲突和地址冲突。针对两种冲突形式,系统识别对应的冲突是通过对RFID读卡器发送二次标签冲突检测特征信息来实现。在读卡器与RFSIM卡建立连接后,即马上发送冲突检测帧,接着与当前连接的卡建立接入和交易,此时进入冲突区域内所有的卡都将收到低频冲突检测帧,RFSIM卡作为主体判断冲突,并根据冲突类型进行及时响应和处理。
3.2 防拔机制
由于RFSIM卡是基于非接触的移动交易,通信链路存在一定不可靠性,用户在通信过程中,可能处于支付的临界位置,或者因其他原因使得在POS发送交易指令完毕且卡执行命令成功后,通信过程突然出现问题,导致扣费流程发生错误,既出现卡片的金额已经被扣除,但POS机收费并未成功的情况。此类问题单靠底层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因此POS机应用的上层须能及时监测到错误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即防拔机制的实现,以确保整个交易的完整性。
3.3 交易距离控制
在系统中为控制交易距离,加入低频检测线圈,RFSIM卡端根据检测到的低频信号强度[V]为门限进行交易处理。当POS机发出连接RFSIM卡指令后,即[V>]Gate1时,RFID读卡器将持续尝试与RFSIM卡进行连接,从而减轻主机负担,提高交易效率。当RFSIM卡携带信息包进入读卡器正常工作的范围,即[V>Gate2]时,读卡器与RFSIM卡连接上,并持续维持其接入的状态;否则读卡器将断开连接,并尝试接入新的RFSIM卡。当RFID读卡器接入RFSIM卡时,POS机会发送读取SIM卡的指令,此时[V>Gate3,]读卡器会将接入的RFSIM卡的信息传回给POS机,POS机就可以发送相应的交易指令进行交易。RFID读卡器搜索RFSIM卡时的状态转换图如图3所示。
图3 RFID读卡器搜索RFSIM卡时的状态转换图
4 交易信号衰减特性测试
在模拟实验中,2.4 GHz高频收发模块采用的是NORDIC公司的NRF24L01,低频接收芯片是国民技术的Si1309,用频谱仪测量了不同型号的移动手机位于读卡器不同距离时所发出的2.4 GHz射频信号的衰减特性,表3为其中部分手机的模拟数据,其中放大信数为30。
上述表内数据表明,当RFSIM卡手机处于读卡器2.5 m范围内时能够建立良好的通信。
5 结 语
随着3G网络的完善和新兴商业模式的出现,手机支付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本系统以RFID卡技术为基础,利用RFSIM卡技术实现了远程控制与现场支付功能的统一,经模拟实验结果可以看出,RFSIM卡通信的效果符合预期,结合高速公路的设备改造,能够替代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从而提高高速公路收费效率,实现高速公路路径准确记录和通行费的精确拆分,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概率统计法”、“最短路径法” 所导致的收费拆分不公的矛盾和纠纷。
参考文献
[1] 刘波.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路径判断方法[J].交通世界,2010,4(7):146?147.
[2] 李世红.高速公路ETC收费系统应用探究.[J].科技风,2011,23(15):257?258.
[3] 方芳,梁玢.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路径识别方案投资分析[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12(9):38?39.
[4] 宋祖科,赵修建.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精确收取及拆分技术研究[J].公路工程,2009,34(1):147?150.
[5] 冯志慧,陈红,任艳娜,等.基于RFD的高速公路通行费精确拆分技术研究与应用[J].公路工程,2010,35(1):56?58.
[6] 韩皓辰,柴洪峰,鲁志军,等.移动支付领域安全标准的适用性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29(5):316?319.
[7] 陈洪,李真,张明杰,等.手机非接触支付的技术标准比较分析[J].电信科学,2010,54(9):12?15.
[8] 中国移动企业标准委员会.中国移动手机支付RFID_SIM卡片基础技术方案1.0.0 版[S].北京: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8.
我们为什么关注技术?
演讲嘉宾:刘旗辉,商界传媒集团董事长
最佳商业模式峰会今年已经是第九届了,在过去的几届当中,我们对很多话题,像回归实业、善的商业价值等,都做了一些探讨。我们今年的年度主题是“拥抱未来――新技术・新生态・新模式”,我想就这个主题谈一些简单的看法。
《商界评论》作为一本推动中国企业商业模式进化的杂志,首次将技术放在最高的位置,我们深知:新技术的商业化运用将改变旧有的商业生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这个世界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过去十年,以IT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手机智能化、交易电子化、储存云端化。以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把我们带入一个高度数字化、高度互联的时代。
而过去一年,又发生了什么?
曾经叱咤手机业多年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分别被 Google 和微软收购;具有硅谷基因的 Tesla 电动车迅速崛起,开始抢夺传统汽车公司的地盘;互联网公司大举进入金融业,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百度的百发理财搅动金融业。
这一澎湃汹涌的技术浪潮不仅变革了技术行业本身,同时正在引发其他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整个商业乃至社会的逻辑和规则正在被重新改写。对大多数传统企业来说,他们才刚刚学会互联网式思考,又要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新课程。移动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每个人、每个设备都可以以一个单独个体的形态,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一切都被连起来了,离线的世界变成了在线的世界。
新技术催化新生态,新生态酝酿新模式。未来的商业生态是怎样的局面?现在尚难定论,但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手段去描绘未来商业生态的特征。
无论是线上线下融合、泛渠道零售、电子商务、O2O,还是大数据等新技术,无非是让厂家与消费者的中间环节被缩减,销售模式正趋向直销,产品不需要反复辗转才能送达消费者手中。在新兴技术的基础上,企业大规模的按需定制开始变得可能。
在过去,企业与消费者只有类似调研问卷、座谈会这样的交流方式。现在借助各种网络UGC平台和大数据手段,消费者的个人形象正越来越清晰,而不再是以偏概全的抽样数据。这要求企业也必须变得个性鲜活起来。
新趋势带来的不是挑战和危险,而是机遇和创造。正如本次峰会所讨论的话题“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金融服务创新与未来”等,尽管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零售,也让整个零售市场飞速增长;尽管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金融业,然而也促进金融业开始改造。
当然,企业在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模式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商业生态的构建。
什么是商业生态?商业生态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商业共荣圈。理论上讲一个区域的商业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商业、业态与业态、业态与其他人文商业环境等之间的和谐,最终达到生态的平衡。我们今天说的新生态,主要立足在“新”上面,新在哪里?我想它一定是遵循某种商业规律,尊重人性化的需求,尊重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否则企业自身所处的生态也一定会陷入无穷尽的减法之中。
回到初心,拥抱未来。一个全新时代正在发端,起点就在现在。
【趋势预判】
2014经济大势
演讲嘉宾:何 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
谈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必定与经济大环境相关,经济大环境诸如货币政策、行业走势等都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今天与大家交流,我主要想讲三点。
三中全会中的利好消息
第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它的意义堪比,因为在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讲到民营体制改革的时候,里面讲到公有制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句话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在讲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国家有另一种新的思路,就是我们现在要建立国有资产的运营公司。这个像什么呢?像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一样,原来我们的国有企业实际上并不是国家的,是部门企业、行业企业、独立王国,现在,政府不会再去搞像中石化、中国电信这样的企业了。那做什么呢?类似于一个投资基金,如果你做得好,政府就增加对你的投资,如果你做得不好,就减少对你的投资。政府可能投资一些钱,像母基金一样,也可能邀请其他的资金参与,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所谓混合经济所有制。
这是个好消息,包括垄断的行业,也都要改革,民营经济允许进入到特许经营的领域。政府的职能要全面调整,以后要鼓励采购社会服务,企业家们现在不是担心出口不行了吗,在国内销售也很麻烦吗?如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清单上列出来的这些改革,那以后政府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买家,如果你能够急政府之所急,想政府之所想,能够帮忙完成它所关心的很多事情,提供公共服务,解决生态、环保的问题,它会把订单给你。
另外像财税体制改革,会改变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划分,所以再过10年、15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行为也会跟现在有很大不一样。包括里面谈到的城乡一体化,尤其是农民土地权,包括承包地的使用权、承包经营权、抵押权、担保权,农民宅基地的权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把更多财产权赋予农民,这会给中国的农业、城市化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按照这个改革发展下去,中国会突然出现一批新兴的消费群体。
2014年经济走势稳中略缓
第二点,想告诉大家,2014年不要心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已经把2014年宏观经济的调子定了,个人估计,2014年的经济增长大概还在7.5%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只有投资可能略有调整,国家现在要对产能过剩进一步调节,产能过剩可能会影响投资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提供一些公共服务,要进行城市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所以在另外一些方面的投资会增加。尽管中国现在的财政政策还叫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的内容有所不同,更多会从地方政府搞基础设施、搞房地产,变成中央政府为民生埋单。
另外从消费来看,我们的消费一直没有下降,是一个缓慢增长的过程。出口如果不出意外,估计比2013年的形势会略有好转。
从货币政策来看,还是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现在绝对不会说再往里面放水,刺激经济,因为现在政府最关心的是要预防出现区域性或者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我们讲的影子银行和地方债的问题,尽管现在还没到爆发的时候,但是现在中央已经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说明中央是下定决心要把这个定时炸弹在没有爆炸之前拆了。
“中国创新”的人力优势
第三句话,想跟大家讲的就是,对创新大家千万不要礼让,一定要奋勇当先。在我们可见的未来,一定会出现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而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以我个人保守的理解,至少会有一半出现在中国。中国虽然不一定会出现像谷歌、苹果这样的企业,但是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有自己的优势。
第一个方面,我们可以做劳动力密集型的创新。现在的创新是什么呢?是把一个大的木头拆分了交给不同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去做,一个华为的工程师可能比不过一个谷歌的工程师,但是群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一个潜在的优势就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技术创新,没有人敢跟我们抗衡。
第二个很可能出现在中国的技术创新,我把它叫做市场引入式的创新,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只有中国的市场有这么大的容量和梯次,在中西部地区相对来说收入比较低,但是人口非常多,消费总量会非常大,所以不同的技术都可以找到适宜的市场。
以高铁为例。高铁的技术原来是德国的,是日本的,为什么中国能够把它发展得这么好呢?因为只有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我们讲到新经济、新生态,有很多技术到最后不得不来到中国。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得很好,因为中国的网民最多,包括很多新能源的技术,循环经济的技术,治理雾霾的技术,以后一定是中国领先的,因为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这么庞大的市场。
我们现在创新的主题是什么?其实就是混搭,就是把已经存在的东西用新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最典型的手机不就是混搭吗?往手机上装一个摄像头就变成照相机了,生产数码相机的企业哪里想到最后把他们灭了的是手机。混搭我们早就会了,后来被国外的管理学家们一忽悠,我们就忘了。创新就是不拘一格,中国人的基因里面就是不守规矩,不守规矩就是对的,突破原有定式,这样的新模式才可能会生存下来。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向前看的时代,大家千万要把眼光放得长远,我们现在应该关心的问题不是2014年的工作问题,2014年能不能赚钱不重要,会发生什么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政治在未来10年、20年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热点解读】
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颠覆
演讲嘉宾:谢 平,中司副总经理
战鼓雷动,狼烟四起
现在正规的银行都在与互联网金融融合,这里比较有意思,商业银行都想搭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民生银行搞得比较大,想搞民生电商的平台;保险业就不用说了,现在三马保险正式成立,保监会也给执照了;交通银行的董事长说“我以后实体的网点就不批了,就准备往互联网金融转”;证券业的证券非现场开户,作为法定程序已经被允许了,原来是面对面签字的;国泰君安拿到了央行开户的支付;最近有一堆基金公司在淘宝网上卖基金。
现在IT企业都在做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金融、阿里小贷。京东正式推出了京东互联网金融,百度也搞,新浪、腾讯、国美、苏宁都推出了自己的平台,自己的网络,在自己的社区直接推金融产品,目前来讲是可以的。
三大移动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人民银行都给了他们第三方支付的牌照,这个是很可怕的。将来中国移动手机完全支付,很多人身边就没有银行卡了,一张手机卡就可以完全替代了。
现在金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银行模式,一种是资本市场模式。资本市场模式就是直接融资,通过上交所进行股票交易;而银行模式,就是典型的工商银行存款贷款支付。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既不走银行模式,也不走资本市场上交所模式,它有可能是所有的存款人和借款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交易的模式。理论界我属于颠覆论的,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可以跟银行金融、资本市场融资并列的第三种金融模式。我相信人类未来通过互联网走直接金融的模式,不需要资本市场,也不需要银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传统金融模式的互联网形态,典型的就是手机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公司、网络保险公司,这没有什么意思。第二种商业模式,现在看到的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在中国的典型就是支付宝。我们现在的支付模式是银行的模式,每个人都在商业银行开户,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解决银行之间的跨行清算,而支付宝颠覆了这个模式。有一些公司给员工发工资直接打到支付宝,员工用支付宝支付,然后转账到别人的支付宝,这样就在银行体系之外构成了支付体系。微信5.0支付也是这个模式。
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有可能在银行支付系统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支付系统。银行卡没有了,大家都是手机支付,POS机没有了,都被二维码替代,我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实现了。
互联网金融的几种模式
互联网金融会对未来的金融业产生很大的颠覆。
有一点非常可怕,那就是互联网货币。大家都知道比特币。不管人类现在怎样支付,怎么买卖商品,我们所有的交易,都必须用中央银行的货币,这样才形成一个定价,形成一个价格组成。但是网上交易数据商品,数据商品的消费函数和购买,人类发明了点对点的,不是一个集中发行体制的货币,典型的就是比特币,这是颠覆性的。
人类的货币体系,除了央行集中发行的信用货币,像美元、人民币之外,又出现双边的,没有集中发行的,私人货币的互联网货币,而且大家都认可,认为这个货币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可以作为商品定价的基础。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别的货币用起来,完全非央行控制,这种趋势已经出现了。
还有一个颠覆性的,就是大数据的资信和网络贷款,看企业的行为数据就可以算出企业的可能违约概率,在这个基础上给它放款,P2P就是典型。这样就颠覆了我们放款的基本原理,不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可能产生的还款能力,而是基于其行为数据判断这个企业的还款能力。所有淘宝网上的商户,阿里小贷根据它过去的数据,电脑自动生成商户的资信,给它透支额度,所有的商户可以根据透支额度随时贷款,按天计息。大数据的保险也是这样的,将来保险差别的定价,完全可以根据你行为的数据。
比如说,现在的车险是根据你去年的事故概率决定你今年的费率,事故多费率高,过去事故少,费率低,大家觉得这种定价很先进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根据这个人所有大数据的基础,爱不爱喝酒,是不是需要送小孩上幼儿园,你的公司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经常加班,是不是经常睡不着觉,是不是有高血压,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给出这个人有可能出事故的概率,然后给出保险的费率。这种模式完全颠覆了既有保险费率的模式,现在已经开始了。
P2P网络贷款,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在网上,你说我需要十万块钱的融资。这个人说我可以给你钱,10万元利率10%,那个人说给你5万元,利率8%,这样网络就把贷款和需求解决了。为什么能解决?假设借贷人知道这个人的违约概率,信用体系就慢慢建立了。
P2P网络贷款解决债权,众筹融资就是解决股权问题。你有好的项目,好的电影剧本,在网上融资,谁愿意入股,告诉他你的钱是有风险的,将来赚来钱可以分,赚不来钱就拉倒。最典型的就是小额风险投资通过众筹模式解决了,美国已经规定这种模式是合法的。
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这个应用非常广泛。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人类的搜索引擎,云计算使人类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证券投资当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它对股价的预期非常有用。
互联网金融这些模式,跟现在我们传统的银行模式、IPO模式和上交所资本市场的模式不一样。用互联网技术颠覆金融业的做法是可能的。金融业是典型的纯数据化的,因为没有物流支持,没有任何实体。你理解一下金融的概念,金融就是数据,所有金融产品就是数据的不同组合,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互联网金融的涵盖,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互联网的精神,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金融业态过渡到一般金融体系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将来互联网金融能发展成什么形式,不取决于金融的发展,而是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互联网技术能发展成什么形式?我们不知道。
互联网金融的七大颠覆
第一,我们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互联网精神。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支付清算,超级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系统的统一。互联网金融将对原有支付系统进行颠覆。从微观来看没有信用卡,手机取代一切货币;从抽象来看,如果这个国家,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以直接在央行通过网银开户,就没有必要在商业银行开户了。央行的支付系统能允许13亿人,两亿企业直接开户,因为这只是电脑技术问题,操作起来很容易的。但我们一定要理解人类的支付系统是可以变化的。
第二,所有的金融产品和支付挂钩,这个怎么理解呢?余额宝很好理解。货币,金融产品和现金,当你支付的时候是货币,不支付的时候就是金融产品。每一秒钟,这个东西在余额宝上,都可以有利息,都可以分得红利。人类可以把支付与金融产品,与投资完全联系起来,这是理解的关键。现在余额宝做到了这点,所以利息每年是6%,等于是现钞的利息6%。
第三,大数据信息下的处理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人类以后对风险评估,风险定价,完全是大数据基础。你假设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所有金融数据、所有信息的话,知道他喝酒,知道他的基因组,知道他的细胞,知道他过去干过什么坏事,干过什么好事,你就可以给出动态违约概率。这个作为一个模型是可以做出来的。
第四,假设整个金融市场互联网化,这样的话教育成本极低,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市场效率就非常高了。现在我们大量金融市场的教育就是信息不对称,大量信息不对称引起教育成本非常高。金融系统每年付的工资1.4万亿元,盈利1.2万亿元,每年税收1万多亿元。如果3.6万亿元的交易成本没有了,你想金融市场的效率有多高?假设互联网支持了金融市场,完全互联网化的话,完全是供求方和需求方直接交易,交易成本会减少很多。
第五,互联网期限匹配、数量匹配自动解决。通过IT技术自动寻找,搜索引擎的极端发达,就可以解决资金的期限匹配和数量匹配。
第六,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实体经济和金融产品相结合,交易可能性区间无限扩大。互联网金融有可能模糊了金融与非金融的界限。现在有很多IT就做金融产品,银监会没办法管,不知道做的是不是金融。互联网金融可以把金融、非金融和实体经济继续模糊。这样人类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或者交易可能性边界就会无限扩大,本来交易有时空界限,互联网打通以后,交易可能性边界扩大了,效率就提高了。
最后一点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产品的简单化,风险对冲简单化,风险对冲需求减少。互联网金融,很多金融产品变成app,挂在网上,自动下载、对冲。目前金融学界和经济学界分析互联网的理论,基本上是够用的。金融的核心没有变。比如说期限匹配,不确定下的资源配置、时空配置,这些是不会变的。这里面有几个要点,就是我们讲的支付问题资金股权细化、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特别是我们股权、债权、保险、信托这些产品的契约形式都可以不变,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监管理论也可以不变。现在互联网金融该不该监管还在争议当中,但是前提不会变,只不过是将来的方法怎么寻找的问题。
互联网精神冲击金融精神
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业产生多大影响,这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界的人以为这个没什么,不害怕,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互联网技术会发展到什么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移动设备、大数据、搜索网络、云计算,这是目前看见的。将来还有多少互联网技术是看不到的,这些技术的突破,有可能影响人们对金融的理解。
传统金融界人士认为,互联网只是我的工具,有可能金融是互联网的工具。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变金融交易的组织形式,提高金融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效率。资金供求直接交易透明。这些都是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有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因为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金融业就是精英,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典型的模式就是这样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做投行,做PE等,这些都是基于信息的不对称及金融业的专业知识。而互联网金融把这些都打通了,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会淡化,就像如今在苹果商店下载软件一样,你不一定懂软件技术,将来很多人不一定懂金融,但是照样可以用非常复杂的金融工具,因为电脑自动做成了,网上自由下载。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民主,未来的作用非常大。很多人把自己的钱从银行转出来投到余额宝,他们说简单,每天有利息,这样的话,工行、建行就会着急的。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宏观背景是这样的,首先是互联网对许多不需要物流的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第二,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基础,因为社会信息数据化了;第三,实体经济积累大量的数据和风险工具;第四,正规金融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为小微企业、三农及民间融资的办法。因为受到规模限制等的影响,所以这块市场就空出来了,利率管制,IPO管制,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务的管制。这些东西慢慢就把这些金融产品推向了互联网金融,而且互联网金融一下推出来以后,监管当局也不知道怎么管了,也没有办法监管了,所以就发展起来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得特别快,也有这个宏观背景的原因。
谁来进行金融监管
谈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现在没有任何规定,没有任何文件,但是已经有一些动态了。
首先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中央银行是发牌照的,不允许随便做,现在发了200多张牌照,真正的是97个,发卡的是100多个。
其次是以网络形式存在,不依托物理网点的小贷公司,中央银行有规定,这种公司目前不管,物理网点不允许,你在网上怎么做属于互联网金融,但不允许线下做。互联网货币有严格的规定,中国不接受比特币。网络贷款,不允许有线下。P2P网络贷款是平台模式,不承担贷款风险,P2P的平台不需要监管,主要是消费者保护。
P2P有红线不能非法集资存款。美国对P2P监管了。借贷人每个月偿还多少,就向持有票据的人转换多少。美国证监会对P2P的监管主要是信息披露,不管P2P本身的运营情况,在发行说明书不断更新的每一笔票据信息,将来万一出现什么事都可以监管。我这个平台要提供充分的数据保留。万一出现诈骗,打官司我可以提供充分的数据。从这个角度来保护P2P平台的消费者利益。
美国有个做得最好的P2P贷款平台,最近准备上市,20亿美元。如果中国将来做出这种模式的话,就比较有意思了。小额贷款,P2P解决了。大额的融资,现在企业发债股票解决了,银行在这个中间就比较微妙了。中国有非常发达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大的企业都可以在平台发企业债券。小企业可以发集合债券,因为那个利率比贷款利率低得多。我们国家现在P2P的特殊性是什么?个人征信不发达,需要大量的线下推广和尽职调查。老百姓实现刚性兑付,没有担保很难吸引投资者。P2P平台要承担信用风险。
央行规定了,直接信贷可以,但是不允许资金池。什么是资金池?就是把钱放在资金池,然后贷给他们,这样是不允许的。现在最后需要研究的问题是,互联网金融对货币的影响。一旦人类真的出现了完全独立于法定货币之外的,而且大家在网上都愿意接受的货币,那货币政策怎么办,货币统计怎么办,货币价格怎么办?每个人每个家庭消费函数中网络商品占的比重一定大的时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