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产业的特点

旅游产业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产业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产业的特点

旅游产业的特点范文第1篇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形式和特点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客户群体、以乡村农业生产、乡村自然风光、乡村民俗娱乐和乡村地标农产品销售为旅游依托来满足城市旅游人群休闲、娱乐、观光、体验、购物等一系列需求的特色化、质朴化和地域化的旅游活动。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和形式

乡村旅游活动的特点是旅游类型丰富多彩,旅游地理标志性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且乡村旅游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受季节性影响较小,即旅游环境和风格稳定。

乡村旅游的活动形式主要包括:第一,生活体验式乡村旅游;第二,农业园采摘式乡村旅游;第三,生态花卉园观赏式乡村旅游;第四,畜牧观赏与狩猎式乡村旅游。

二、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

(一)乡村旅游产业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整体性

首先,部分乡村旅游产业定位存在偏颇,且缺少对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性规划;其次,在乡村旅游产业的管理上,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不仅加剧了乡村环境的破坏,降低了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命周期,还拉低了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的定位和品质;最后,乡村旅游产业缺乏文化内涵,对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发挥品牌辐射的作用。

(二)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特色仍需完善

首先,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落后,且对农村区位优势和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其次,对乡村旅游目标群体定位不准确,从而难以在有效的目标市场扩大消费人群基数;最后,部分经营者存在重建筑投资,轻特色服务的理念,从而难以实现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建设。

(三)乡村旅游产业在开发力度和体验产品的拓展上缺乏动力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在开发力度上显得后劲不足,虽然旅游形式以“体验+休闲”为主,但仍然缺少特色化的服务内容和项目;其次,过于追求初级农产品所构成的农业园项目的开发,而忽视了乡村文化、民风民俗的体验与深度开发;最后,乡村旅游产业缺少体验式文化传播,游客的参与行为仍停留在观赏、拍照和采摘层面。

(四)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规模较小,且营销力不足

首先,乡村旅游产业在多媒体宣传上策划力度不够,且缺少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促销策略;其次,乡村旅游产业数量发展较快,行业竞争激烈;最后,部分优质乡村旅游资源由于宣传不到位,面临着资源闲置、运营不利的窘态。

(五)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和资金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首先,由于乡村旅游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因此,出于风险收益的考虑,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参与到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上;其次,由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虽然旅游景区内的环境较好,但周边外部环境仍存在脏、乱、差的特点,所以难以有效的留住“回头客”;最后,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服务人员都是当地村民,由于未经过专业系统培训,服务意识低下,从而致使乡村旅游业的客户流失率大幅增长。

三、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建议

(一)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经验,制定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要结合乡村旅游的地域特色和民风民俗,制定一系列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其次,充分汲取、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建设的成功经验,不断融合、内化和改进,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战略计划;最后,加强古镇名村游、民俗游等乡土特色项目的开发。

(二)加强乡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特色化设计

首先,在ο绱迓糜涡枨蠼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游客的差异化、多样化需求,从而为打造适宜消费者的旅游产品创造条件;其次,要对乡村旅游市场进行细分,依据游客的差异性消费特点推荐匹配的旅游项目;最后,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既要突出民族风情,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又要巧妙的进行旅游产地的宣传。

(三)运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加大乡村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

首先,扩大媒体宣传规模,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报刊等媒体渠道扩大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其次,通过积极地参与各地的旅游交流会来增进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先进宣传经验的学习;最后,分层次、分群体的实施针对性强、效果突出的旅游产业营销和宣传。

(四)重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积极培养乡村旅游产业专业人才,利用网络、实地交流等多元化渠道吸引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其次,调整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加速高校旅游专业人才与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才对接创造条件;最后,加大对乡村道路、通讯、水电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从而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提供硬件保障。

(五)加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理念的转变,积极学习先进的旅游管理方法

旅游产业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策略;滑雪

冰雪旅游产业并不是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一些欧美以及日韩国家早就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起初因为地域环境的关系,冰雪旅游产业在黑龙江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黑龙江人民也借助这一特点积极的建设了许多大型的冰雪旅游景点,黑龙江因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冰雪王国”。但是随着冰雪旅游产业的热度,许多地区都开始增设冰雪旅游项目,甚至还有许多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都选择去体验国外的冰雪旅游项目,所以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始遇到了瓶颈。

1.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因为地域环境的关系冰雪产业一直都是黑龙江人民主打的旅游产业,同时也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旅游产业发展项目,从冰雪产业的打造开始便大大小小的吸引了许多游客,甚至还有一些国外游客慕名而来,黑龙江省在这样发展的大背景下已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冰雪王国”。但是随着各大地区旅游行业的发展,黑龙江旅游产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根据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旅游资源方面

黑龙江省之所以冰雪旅游产业如此发达,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该省分所存在的天然地理优势,因为黑龙江的冬期比较长,它不但拥有十分丰富的冰雪资源,而且冰雪还与广阔的山地结合起来,呈现出“雪山景观”,而且黑龙江冬天时气温十分低下,所以在制作冰雕等一些冰雪景观的时候有着其他地区没有办法比拟的绝对优势。但是黑龙江的自然地理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黑龙江冬天的时候气温过于地下,所以导致许多雪场上的冰面质感过硬,这样就不利于制作滑雪场。而相对于吉林省多个地区来说,他们的积雪时间比黑龙江省要长很多,而且雪地的质感也非常合适,所以在滑雪场这一块黑龙江便打下场败仗。而放长眼光与外国相比,黑龙江的冰雪资源也甘拜下风。像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山丘数量十分丰富,而且坡度也比黑龙江的更有幅度,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和韩国属于大陆性海洋季风气候,所以它的冰雪资源要比黑龙江好得多。从上诉的分析我么可以发现,黑龙江虽然占据了我国大部门冰雪产业,但是在冰雪旅游资源这方面却输于许多附近的省份,而且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冰雪产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2旅游产品方面

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最有名的几大旅游产品包括“冰雪主题公园”、冰雪艺术展以及一些滑雪场等等,其中冰雕、雪雕以及滑雪场是在国内外都出了名的旅游产业。但是想对来说,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仍然比较匮乏,游客感觉在这里享受不到全面的冰雪体验,进而导致许多客源都被其他冰雪旅游地区抢走。在旅游产品这一块许多地区都已经学会利用当地特色的资源优势来进行建设,例如吉林省利用当地的雾凇资源和滑雪产业精妙的结合起来,给游客带来了更为刺激的化学体验;而许多地区还借助地下水资源的特点推出了“冰雪温泉”等众多新颖的旅游项目。而相比国外的冰雪旅游产业更加完善,许多新奇的雪地摩托车、雪地滑翔以及动物雪橇等项目赚足了国内外旅游爱好者的眼球。

1.3旅游设施方面

据数据调查和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大大小小的构建了上百个滑雪场,不同类型的滑雪通道更是高达数百条,而且大多数的滑雪场都已经结合了索道、食宿等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与其他地区的旅游产业相比这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冰雪发展优势。但是随着黑龙江临近省份冰雪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许多省份都开始加大对自身旅游产业设施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地区的设备和建设质量已经开始紧追黑龙江的尾巴。而与国外相比,黑龙江省还是毫无悬念的打了一场败仗。就拿黑龙江引以为傲的滑雪场来说,但是光日本高端滑雪场的比例就已经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还结合了吊箱索道,进而让许多前来滑雪的游客免收寒风的刺激,由此看来在旅游设施方面黑龙江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黑龙江冰雪产业的服务质量

俗话说顾客就是上帝,许多人选择消费不光光只是看产品的质量,同时也对服务态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旅游产业来说,因为前来旅游的人大多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或者是国家,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寻找快乐,如果服务质量太差那么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消费者的心情以及消费意愿。在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管理太过于粗放,许多服务人员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在服务顾客的时候常常会发生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使得许多顾客来了之后因为对服务态度非常不满而拒绝再做回头客,这边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黑龙江冰雪产业的发展。相比于国外的冰雪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他们往往都有一定的服务工作制度和体系,所有的服务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的特训之后才能正式上岗工作,这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旅游产业服务的质量。

3.提升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对策

随着世界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因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这基础上必须要针对现阶段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不足和弊端展开优化和改善,积极的利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来不断丰富黑龙江冰雪旅游产品,这样才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该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借助新颖的旅游产品和优良的服务态度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3.1打造冰雪旅游产业链

黑龙江省丰富的冰雪资源是该省旅游产业发展最引以为傲的优势,在这基础上,围绕冰雕、雪雕和滑雪场这些现有的旅游产业项目还可以打造食、住、娱乐、购物和运动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以此做到充分利用冰雪资源来全方位的丰富旅游项目,以此不断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服务和旅游体验。例如,在购物方面,可以新增一些冰雕、雪雕甚至是滑雪场的宣传模型,而且因为黑龙江气温较低,也可以主打羽绒服卖场,让前来旅游的顾客可以在这里淘到一件温暖的大衣;而在住这一方面,因为黑龙江天气严寒,所以酒店的保暖设施一定要十分充分,这样才能让投宿的顾客感受到温暖。

3.2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黑龙江省是我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它却开始停滞不前,探究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资金的匮乏以及许多冰雪旅游从业者经营理念的落后。作为一名冰雪旅游产业的经营者,首先必须要意识到旅游设施是吸引游客前来游玩最根本的因素。而针对建设资金匮乏这一个问题,经营者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筹资:①大力发展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赢得政府扶持;②组建冰雪旅游产业投资项目,吸引更多社会上企业家前来投资;③利用一些消费渠道如购物、住、行的方面来凑集资金。

3.3打造特色冰雪旅游产品

要想打造好旅游产业那么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吸引游客的眼球,所以可以说游客的需求是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最根本的走向。在这基础上经营者必须要结合游客的心理充分的学习一些国外冰雪旅游产业发达国家的经营经验来引进一些雪橇、雪上摩托车等一些运动竞技性较强的项目来吸引游客。

4.结语

总的来说,要想将旅游产业发展成功那么最重要的便是要激发游客的游玩兴趣,在这基础上除了不断丰富冰雪产业的设备之外还必须要不断的提升服务质量,以此给游客更加愉快、温馨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冯秀梅,徐淑梅,陶涛.哈尔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与完善分析[J].冰雪运动,2008(2):86-89.

[2]徐淑梅,张德成,李喜娜.欧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6):120-127.

旅游产业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德镇 旅游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 融合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二者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1)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进了新的血液,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创新。大大提(2)高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弥补了传统旅游产业资源单一的不足。(3)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刺激了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的问题。由此可见,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对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景德镇基本旅游资源现状及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景德镇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陶瓷文化,民俗文化也颇具特色,还有茶文化等等。当然这些都是景德镇的旅游吸引人的地方。但景德古镇旅游产业同样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第一是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结合不够紧密,文化旅游资源分布较散。第二是由于旅游资本的有限导致的旅游特色不够明显,让许多消费者对景德镇的印象依旧停留在陶瓷文化上,对其他的特色旅游了解甚少。文化旅游产品的单一和陈旧,使游客感受不到新意。第三,吃、喝、玩、游、购、娱、等一体化的旅游服务发展滞后。

2、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系统分析

2.1、两大产业融合的驱动因素分析

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因素很多,首先二者的融合必须依靠创意,而创意的产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例如通讯技术的发展就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使我们能更快的获得信息。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就为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是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宽,降低了产业之间融合的壁垒。这就为产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2、两大产业融合的价值链分析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分析,无论是在创意设计还是生产制作、营销推广和消费环节,都使二者的资源相互利用,达到了既满足消费者需求,又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的双赢效果。

3、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

3.1、延伸型融合模式

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的特点将产业融合的模式分为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和渗透型融合模式。

延伸型的融合模式主要是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二者的融合。其一是旅游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延伸的融合模式,这主要是赋予文化创意产业生产基地或者园区以旅游功能,通过两种产业的利弊互补来实现融合。其二是文化创意产业向旅游产业延伸的融合模式,这主要是旅游企业将文化创意因素赋予传统的旅游之中,从而促进两者的相互融合。

3.2、重组型融合模式

重组型的融合模式就要求将原有的产业价值链解散,通过新的价值通道来重新组合一条新的价值链。例如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上海举行的世博会等等,都为两大城市的旅游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从关系来看,这三种产业融合模式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无论是从融合的要求还是融合的深度来看,都在不断的提高和加深。从这一层关系来分析,不同的融合模式适合不同的城市地区,这就需要相关企业针对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产业融合模式。

4、推动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4.1、打造跨产业的文化创意旅游企业或联盟

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实现两者的融合,我们可以采取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并购和重组的方法来获得更大的利润。例如开发新的旅游路线,在地标建筑或者广告宣传上加入文化创意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等等。除了加强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之外,景德镇还可以采用建立联盟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来获得更大的利益。

4.2、培养大众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认知能力

好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当然只有更多的人了解和购买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如何培养大众对产品的认知能力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足够吸引人眼球的宣传和营销方式,这不仅仅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和营销手段,例如网络、电视、广播、杂志、宣传车等等方式,而且还需要新颖,有特色,健康舒适的旅游方式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景德镇要想让更多游客知晓,就需要加大大众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认知能力,加强宣传和推广,丰富营销方式与策略。

4.3、政府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

政府部门的支持对于拉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有些地方政府会减免旅游企业的相关税收和出台资金鼓励等政策来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的支持对景德镇旅游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当地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方面加大对景德镇旅游业的鼓励和支持。

好的旅游产品不仅仅需要创意,还需要有独特的吸引力,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产品的价值。给消费者带来乐趣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旅游特色,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无形之中也拉动了文化创意旅游业的发展。在景德镇我们应该不断挖掘瓷都在旅游中的文化性,瓷器的旅游产品也应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游客都自愿消费,开心消费。

5、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政府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共同合作。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各方面的大力配合。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背景和融合产生的意义,两者产业之间的融合基础、融合模式以及融合的建议、对策这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探究,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从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旅游产业的特点范文第4篇

市发改委:

文化旅游产业链指的是文化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由市场需求链延伸出来的文化旅游产品链条,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商、学、养、闲等众多环节和领域。

1、文体旅游产业链需要配合的部门:市体育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和农村局

2、文化旅游产业链中的食和住需要市商务局的配合;行需要市交通局的配合;购需要市市场监管局的配合;学需要市教育局的配合;体育旅游需要市体育局的配合;水利风景区的打造需要市水利局的配合;学需要市教育局的配合;社会治安等治理需要市公安局的配合;重大项目的申报需要市发改委的配合;项目的开发、用地指标的调配需要市自然资源局的配合;宣传方向的把握需要市委宣传部的配合;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市农业和农村局的配合。

3、如何构建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首先,要突出政府的引领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及规划引导,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为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突出创意创新,将各种创意和因素有机整合,推出更多新式、新颖、新型的文化旅游产品,如体现特色文化的纪念品,携带特定文化基因的手工制品等。第三,强化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强强联合、互动共赢的局面,以此提升文旅产品的内在价值,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产品链、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后,随着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可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延伸,不断扩到文化旅游产业链的规模,从而获得更高额的经济利益,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纵向延伸主要针对上游产业的深度开发,横向延伸重点则在新媒介的宣传渠道方面。

旅游产业的特点范文第5篇

1、历史文化跨度广。历史文化资源主要是指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资源。卢龙县的“武山猿人遗址”将秦皇岛的人类居住史追溯到了五六十万年前,孟姜镇的小毛山新石器遗址及高建庄的将军台新石器遗址,证明了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人已经创造了较高的文化。在商代,秦皇岛为孤竹国中心,孤竹国始于商初,灭于春秋,前后经历了1100多年。2、民俗文化深入人心。民俗文化主要是指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传统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为代表的资源。现代民俗文化旅游是人们喜欢的旅游类型之一,现代人生活效率高、节奏快,使人们更向往一种传统、多彩的生活。民俗文化旅游通过观察体会其他地区和民族的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满足了现代人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其他民族风土人情的好奇感。秦皇岛历史悠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同时还有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俗文化也是丰富多彩,深入人心。太平鼓、地秧歌、猴打棒、鼓乐、蹦蹦戏、皮影戏、望海大会,长城节、剪纸、印花布等等都在秦皇岛具有相当的影响力。3、特色文化种类多。地理位置的优越、历史跨度的绵长也为秦皇岛带来了许多的特色文化资源。比如秦皇岛的长城文化资源,从“天下第一关”开始的明代长城东部起点,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杏树岭叉楼,分布在秦皇岛境内的长城全长达250多公里,整个长城出山入海,建筑结构独特,自然风景绮丽,把山、海、关连成一体,既是古老的军事防御体系,又是历史文化的忠实见证。再如秦皇岛的海岛度假文化、北戴河名人别墅文化,湿地鸟类文化,各具特色,吸引着不同要求的受众群体。

2秦皇岛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分析

2.1历史观光旅游线

古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自然风光的秀丽在赋予深刻的历史文化感,会使整个旅游线路得到升华。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来此求仙入海而得名,当地的神话出传说、历史故事,为游人增添了新颖而引人入胜的旅游内容。历史文化把本来就充满魅力的山水,装扮的如海市蜃楼般扑朔迷离,充满奇异感。秦皇岛卢龙县的古孤竹国旅游区伯夷叔齐的传说是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孤竹国、碣石山、老龙头、孟姜女,这些历史文化遗迹无一不与秦皇岛的山水相依相存。

2.2海岛文化旅游线

秦皇岛的四季分明,地理位置优越,碧海金沙,风平浪静。海岛度假文化也是近年来国内大热的旅游项目,秦皇岛更应该发挥传统优势,在国内为数不多的海岛竞争中找到差异化定位,让海岛不但是风光秀丽的海岛,更是具有人文色彩的海岛。如每年端午节的望海大会,可以结合秦皇求仙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特色旅游产品。再如海鸟迁徙时,秦皇岛优越的湿地条件吸引大批海鸟来此栖息,形成独特的海岛景观,这也是其他海岛旅游中难得一见的奇观,这样的旅游产品也应该得到深入开发与推广。

2.3特色产业旅游线

秦皇岛不但是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更是我国的老工业城之一。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发出工业与旅游线路的整合。如昌黎的葡萄种植基地,葡萄酒庄旅游;玻璃博物馆的展览,玻璃制品的亲手尝试,浪漫玻璃旅游;公牛啤酒厂,啤酒制造与节庆营销,结合夏季旅游推出特色啤酒节等一些列特色产业旅游线。

3秦皇岛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建议

3.1战略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政府主导型”产业,产业的发展和资源设施的配套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和协调。因此,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加强宏观调控,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战略规划,实现文化旅游的“关联互动”,体现出和谐发展的整体优势。加强除文化、旅游产业外,园林、建筑、地理、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信息的互通有无,优势的互为利用,资源的相互协调,发展的相互配合,建立文化旅游产业要素共赢互动的发展氛围。尤其注意的是,很多地区或者经典的规划未能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内涵,盲目效仿一些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造成规划雷同,重复建设,缺乏特点,丧失优势。

3.2深入挖掘,杜绝浅尝辄止

文化旅游产业强调文化、旅游、经济三者的深度融合,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地域文化资源,找准文化内涵与旅游资源的契合点,形成文化旅游产业的聚焦效应。旅游产品的文化挖掘意识应该从根本上得到提升,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全面,二是深入,三是可持续。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不能以一种噱头的姿态存在于旅游产品中,让人感到生拉硬套,毫无契合感。真正地文化旅游产品,必须是文化内涵毫不违和的融入到每一处旅游资源内,不是突兀的一块纪念石,不是无来由的一个雕像,不是似是而非的一段导游词。文化往往体现在细微处,一棵大树,一块石头,一处遗迹,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自己去发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底蕴,仿佛一场全新自我挖掘,这样的旅游体验才是文化旅游产业的优越性。这就需要对文化特色的深入挖掘,项目包装,依托现有资源,精心包装体现文化气息、历史特点的项目,不断增强文化旅游项目的观赏性和参与性。

3.3品牌整合,加强宣传,丰富旅游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