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餐饮消费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于酒水行业来说,餐饮渠道可谓是“又爱又恨”——做吧,不一定能起多大的销量;但不做,又说不过去。
因为餐饮终端虽然受自带酒水影响销量小,且入场收费较高,貌似投入产出比低,但是餐饮终端始终是任何一个市场酒水消费最为集中的一块平台,是区域市场酒水消费的窗口和风向标,对品牌在区域市场的落地生根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档白酒在餐饮终端的自带酒水量要远低于中高档和高档白酒,因此,中档白酒品牌应该把餐饮终端列为重要的动销渠道之一。
市场规划
1.终端运作费用额度。
结合销售办事处的年度规划、经销商可整合资源,确定餐饮终端费用投入总额。
2.终端的类型和数量。
餐饮渠道的分类方式较多,常用的按档次分类可分为:高档、中档、普通、低档。按经营菜品种类,又可分为:中餐、火锅店、大排档、特色菜、农家乐等。
中档白酒适宜进入的餐饮终端,主要为:普通、中档店。
启动餐饮渠道,必须是有步骤,有规模。如果仅启动零星几家,无疑是形式主义;但启动数量太大,则限于人力、费用,难以精耕细作,故数量的确定,宜以合适为原则,如:县级市场>20家;地级市场>50家;省级市场>150家
3.人力规划。
运作餐饮渠道必须有专职业务队伍,销售办事处应整合自有和经销商团队,明确分工,确定专职业务人员。
一般情况下,县级市场至少需1人,地级市场至少需2人,省级市场至少需5-6人。
终端选择
应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将钱花放到刀刃上。
1.类型匹配。
中档酒选择餐饮终端时,以中档店和普通店为首选,特殊情况下,部份高档店和低档店可酌情纳入。
从菜品角度看,宜以中餐优先,火锅店保守考虑;生意好、有消费能力的火锅店,仍需积极纳入。
2.合理分布。
在餐饮一条街重点布点,但不提倡将所有资源费用投入在一条街,宜东西南北适度分布,从而扩大整个辐射能力。
3.生意好坏。
以生意长期较好、顾客入座率高且稳定为首选。生意一般且又入场费高的终端、生意较差的终端,都不宜选择。
4.特色餐饮和老字号店优先。
任何一个市场都会有老字号,如成都的皇城老妈、北京的烤肉季、广州的泮溪酒家等,它们开业早,口碑好,生意稳定,影响力强,是必攻目标。
同时,特色餐饮店(特色菜和农家乐)往往白酒销售量大,生意一般都较好,可以作为重点目标。
5.整合渠道资源。
应甄选一级经销商、核心分销商自有的餐饮终端网络。这种经销商已长期供货的终端,入场成功率高,费用支出相对较少,可作为首选。但需过滤,淘汰一部份不适合的。
6.支持形象包装。
在产品动销促进因素中,终端的生动化包装起着积极的作用。完全不支持的,应谨慎考虑。
产品进场
最关键的问题,都要在谈判桌上解决。
谈判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对终端的全面调查,生意好坏、白酒销量、竞品合作程度、店老板核心人际关系等。你要充分掌握并消化这些信息,评估投入资源的最高限额,制定对该终端的谈判预案。在谈判过程中,再根据具体沟通,灵活调整预案。
谈判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借势。
餐饮行业的主管部门涉及工商、税务、卫生,如能找到这些职能部门的人士帮助出面,往往事半功倍。若找不到,则要找出店方关系较好的第三方人士出面促进。
2.经销商主谈。
经销商多是当地市场土生土长人士,加上长期从事酒水经营,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有利于拉近与餐饮终端老板的心理距离;经销商又对费用比较敏感,有利于降低成本。
一般情况下,不提倡以销售办事处为主与终端谈判,因为餐饮老板对品牌厂家往往有着“大品牌,大手笔”的高投入费用预期,厂方直接谈,最后入场费用居高不下。
中档白酒品牌进入餐厅的合作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单纯性产品场。
向该终端供货,但仅限于产品陈列销售,不派驻促销人员。
此种情况下,动销基本依赖于品牌力,对初进入市场或知名度不高的白酒品牌,一般不倾向于此种合作。
但如该店若与经销商有特殊关系,则应推荐此种方式,以节约费用。
2.促销人员专场。
产品进店后,可派驻促销人员现场促销推荐品牌。
这种合作方式,店方收费相对偏高,但非常有利于动销和销量提升,针对生意较好且白酒销量大的终端,提倡采用此种方式。目前郎酒、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酒等,都在大量推行促销人员专场模式。
3.促销人员混场。
产品进店后,允许派驻促销员进店促销,但店方也将保留竞品的促销人员在场,即多家品牌促销人员驻店。
促销混场的关键在于,竞品在当地的总体格局与我公司品牌相比,是否更有优势。若竞品表现较我公司好,一般不推荐促销混场合作;若竞品表现差于我公司品牌,可谨慎考虑合作。总体来说,此种合作方式谨慎考虑。
4.暗促与包量销售。
暗促,即产品进场后,虽不派驻促销人员,但通过补贴店方服务人员工资的方式,让店方服务人员积极推介我公司产品(可规定最低销量)。
1月26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考察北京市节日市场供应情况,并对相关工作进行调研。高虎城考察了永辉超市、全聚德烤鸭店、王府井百货大楼等企业,了解节日市场供应和餐饮企业营业情况;与北京市商务委、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听取保障市场供应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高虎城首先对北京市节日市场供应总体情况给予肯定。他说,北京节日市场总体情况不错,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销售增长较快,特别是大众消费红火,一些大众化的餐饮品牌受到市民喜爱。北京市各级商务部门为保障春节市场供应做了大量工作,广大商贸流通企业准备充分,工作扎实,措施具体,效果明显。北京市的一些经验和做法都很好,值得推广。如,完善生活必需品贮备制度,形成保供骨干企业网络;按照“市管批发、区管零售”的管理体制,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探索农产品流通公益性实现形式。
高虎城指出,从目前的全国总体情况看,节日消费市场运行态势良好,但影响市场稳定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仍须高度关注。如,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的风险和压力依然存在、节日用工不足对市场稳定供应的影响日益明显等。为此,他提出了进一步确保市场供应稳定的四项措施:一要切实发挥信息对市场供求的引导作用。春节期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密切跟踪牛羊肉、蔬菜等重点品种,密切监测市场波动的重点区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动物疫情等突发事件对市场供求的影响,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应对。二要充分发挥流通体系衔接供求的功能。春节保供要积极发挥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功能,特别是要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的经营积极性,通过已经建立的流通渠道和产销链条,组织引导企业稳定商品货源,丰富供应品种。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的作用,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场的稳定。三要更好地利用储备调节机制稳定供求。春节期间要继续根据市场变化的需要,依据预案做好应急调运和储备投放的准备工作,落实好商品集散地和应急投放网点的管理,确保储备投放顺畅、快捷、安全。四要完善组织体系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结合今年实际,针对异常天气、自然灾害、突发疫情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应急专项预案,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严阵以待,确保万无一失。要抓住节日消费的有利商机,引导流通企业有序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保证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积极营造繁荣丰富、和谐稳定的节日市场氛围。
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参加了调研。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
一、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做到:
1、尽量在家用餐,如在外就餐尽量到高考期间信誉等级较高的具备《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馆就餐;
2、不食用街头摊点经营的食品,不卤熟肉,不生食海鲜、凉拌菜等易变质食物,尽量不吃非自制的烧卤熟肉;
3、不在学校周边流动食品摊位上就餐,不喝生水和散装冷饮;
4、忌暴饮暴食,注意健康的饮食搭配,多食用清淡营养的食品,少食用油腻和生、冷食品;
5、尽量不生吃瓜果,吃前要用开水烫洗或消毒;
6、在家隔夜饭菜需冷藏,要高温彻底加热后食用,在外不提倡食用;
7、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品,同时注意辨别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不吃变质、外包装标识不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等。
二、提醒为考生及监考老师提供集体用餐的食堂和餐饮单位必须做到:
1、应为学生及监考老师提供卫生、安全、营养合理的主、副食;
2、落实食品原材料的采购索证制度;
3、菜单中禁用或慎用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4、对各餐次所有主副食品应留样,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卫生状况应保持良好;
5、饭菜盛装容器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洁。
6、建立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和报告制度。
7、早餐提供的牛奶应破袋煮沸后提供,豆浆要多煮沸几次;供应的咸鸡蛋、咸鸭蛋必须由本单位再进行加热处理后方可提供。
8、餐具、用具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要有专用消毒设施和药品,有消毒记录。
9、所用的蔬菜必须严格进行去除表面农药残留工作。禁止使用下列原料:
①韭菜、圆白菜等农药残留相对高的蔬菜;
②发芽、发青的土豆及四季豆(芸豆角、豆角)等容易产生毒素的蔬菜;
③死亡的海产品、甲鱼、乌鱼、河蟹、青蟹和各种贝类;
④发酵的豆制品。如豆豉、臭豆腐等;
⑤亚硝酸盐、胭脂红、大红等滥用食品添加剂;
⑥病死、毒死、死因不明及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畜禽肉类。
10、承接考生餐饮服务单位食谱菜单要备案。高考期间的考生集中接待单位要在餐前24小时内将食谱、菜单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食物留样抽检,高考期间的考生集中接待单位每餐加工后的食物都要留取100-200克样品,贮存于5℃的冷藏环境中,保留48小时为提供抽检备用。要求承接考生餐饮服务单位在食谱和菜谱中不要向考生提供卤熟肉、生食海鲜、凉拌菜、吃生菜拌酱、炖炒豆角类、熟食制品、生拌鱼菜、海产品等,以确保广大考生饮食安全,绝对避免考生出现食物中毒和腹泻的发生。
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履职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年高考及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为切实做好“高考及端午节”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近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周密部署,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落实责任。餐饮服务监管人员按照8个责任区分片负责,切实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督导,将该项工作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学校和食堂、承办节日聚餐活动较多的餐饮服务单位、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在高考及端午节期间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一、加强统计监测,信息服务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统计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统计监测指标,对统计监测报表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的指标体系。继续优化样本结构,监测样本企业总数达2.7万家,其中信息泵企业(门店)2200余家,涉及批发、零售、餐饮等8个流通行业,监测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所有地市和80%的县。稳步提高数据质量,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稳步提升,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三大直报系统数据报送率超过98%。
(二)提升市场信息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分析深度,打造市场综合分析、动态分析、供求分析等分析品牌。2014年共上报各类市场信息350余篇,其中150余篇被中办、国办采用,指导省级商务部门上报各类信息及分析报告4000余篇,商务预报平台累计各类信息60余万条,同比增长7%,在服务政府决策、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二、加强储备调控,市场供应能力得到新提升
(一)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健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代储相结合的储备制度,进一步细化储备管理。2014年制定印发了《中央储备肉、糖入库(栏)管理制度》和《中央储备肉、糖出库(栏)管理制度》,研究推进储备肉、糖、边销茶管理办法的修订。目前全国已制定省级预案41个,市级预案367个;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制度初步形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29种商品储备。
(二)提升应急保供能力。针对2014年以来云南鲁甸、新疆于田等地发生地震,以及东南沿海发生的“威马逊”、“麦德姆”台风灾情等突发事件,指导地方启动应急预案,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兰州“4・11”自来水局部苯超标事件发生后,指导地方商务部门紧急调运瓶装水3200吨,确保市场供应。目前应急商品数据库商品品种达63种,重点联系企业1803家,形成了覆盖870多个商品集散地、21300多个投放点的应急投放网络。
(三)提高市场调控成效。为抑制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及时组织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14.5万吨,下达活畜储备计划5.8万吨。探索市场调控新机制,将国家临时收储国产糖政策调整为支持企业临时储存食糖政策,下达了2013/14年度制糖企业临时储存计划300万吨。春节、古尔邦节前夕,向新疆、等地投放中央储备冻牛羊肉7200吨、冻牦牛肉400吨,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节日市场供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北方大中城市投放冬春蔬菜储备;指导协助地方做好第二届南京青奥会市场保供。
三、发挥商务优势,扩大消费打开新局面。
(一)推进消费促进政策。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出台13项具体政策措施,丰富了扩大消费工作抓手。印发《商务部关于做好2014年商务领域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商务部门消费促进工作。
一、切实加强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工作。各地区、各单位要继续坚持贯彻《湖南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和〈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消防安全规范〉的通知》(湘卫办发[*]4号)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防止火灾等重大事故的发生。一是要进行防火等安全工作大检查,全面查找安全漏洞和火灾风险隐患,落实单位内部各项安全防火措施,做到不留漏洞、不存死角。除做好节日期间的防火、防盗、防爆、防泄密工作以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加强单位内部巡查,严防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二是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包括群体性上访事件、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引发的各类治安问题等)和灾害事故,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工作预案,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要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防止事故扩大,维护社会稳定。三是要根据当地具体规定,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制定烟花爆竹安全燃放和应急预案,向职工宣传安全燃放常识,并按规定文明燃放,严防发生火灾、爆炸和人员伤亡。
二、做好卫生保障和卫生应急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元旦、春节期间的卫生保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预案的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要与旅游、农业、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加强联系,落实各项卫生应急协调联动机制的工作要求,及时掌握节日期间交通、旅游动态等相关情况,了解分析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动态,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重大疫情,要立即报告,迅速组织专家做好甄别、诊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要协商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检查卫生应急物资调运程序,落实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在节日期间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班力量,确保信息报告和指令传递渠道畅通;一旦发生事件,要立即核实,果断处置,及时报告,并认真开展调查处理和医疗卫生救援。
三、加强食品卫生等监督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针对节日期间食品市场和餐饮消费环节容易出现的食品卫生问题,加强对餐饮和食品批发、零售市场的食品卫生巡回监督检查。根据卫生部《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要求,督促集贸市场管理者承担起相应卫生管理职责,落实食品供销、采购过程的台帐制度、溯源管理和索证制度,进一步规范节日食品市场。要根据卫生部、农业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农明字[*]第117号)精神,严格禁止并查处在经销过程和餐饮单位暂养过程中添加违禁药物的行为。同时,要充分利用节日期间农民工相对集中的特点,抓紧做好节日期间农民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四、切实加强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节日期间的值班工作,严格岗位责任制。节日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厅直属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昼夜在岗值班,并安排一名领导同志在岗带班。要加强值班人员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通讯设施使用、应急预案启动和突发事件处理程序等方面的培训。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对节日期间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以及不稳定因素等要立即请示报告,及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