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江苏高考 问题 改革 建议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06-01

1 前言

高考是我国选拔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一项极具权威性的考试制度,它涉及面广、影响大。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全国乃至江苏的高考制度都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调整,从制度层面上看,要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众化人才,考试改革力度仍必须加大。[1]高考历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重视的一场考试,也是当今社会较为公平的一种选拔模式,为了赢得广大考生和家长对这场考试的支持和赞同,更精确,更全面的选拔优秀学子,江苏省近年来对高考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但达到的效果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究竟当前高考政策为何不那么令人满意?为何社会部分群体又期望再次迎来一场改革?什么样的高考制度将在长时间内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本文将从这几个问题入手,逐一阐述说明。

2 江苏省现行高考政策的不足

江苏省现行的“3+选测等级+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的高考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讲体现了教育厅对广大考生的关怀,旨在减轻高考压力,其中高考成绩只有3门课组成,其中语文160分,文科生加附加分40分,数学160分,理科生加附加分40分,英语文理科一样均120分,总分480分,选测科目为:文科生选历史加化学,政治,生物,地理中任意一门,其余四门在高二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理科生则选物理加化学,政治,生物,地理中任意一门,其余四门也在高二参加学业水平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分A,B,C,D四个等级,1A加一分计入下年高考总分,4A加5分,其中最低要求为C,只有达到C级及以上要求才能参加下年高考的填报志愿,否则必须下年重考,这在无形当中就把得B和C等级的考生视作同等,因为只有A和D等级对考生高考有影响,其余都一样,既没有加分政策也没有重考政策,这样不利于考生素质的分层,不利于高校全面,综合的选拔考生。

下面论述选测等级。选测等级分为A+,A,B+,B,C,D六个等级,其中对于绝大部分本科院校选测等级都要求B级及B级以上,这就意味着考生想上本科必须达B级及B级以上,否则只能上民办本科或大专,对于部分重点大学要求选测两门必须都达A或A+级以上,这体现了高校对考生综合素质的重视,但笔者认为这种选测等级的安排不利于高校确切的选拔人才。原因在于:高校选测等级的划分是按学校划分,而不是按专业划分,即一所大学同一批次录取的江苏考生,都有同样的选测等级要求而不考虑考生选什么专业,其实这不符合当今人才专一化的培养,试想一名理科考生如果物理A而生物C,总分达本科线,高考填报专业是土木工程,如果按这种选拔模式,他将被拒之于大学大门之外,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成为泡影,其实我想土木工程这个专业和生物并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没必要因为生物是C等级而将其拒之门外。当然在这里不是说生物这门学科不重要,而是强调生物和什么专业挂钩,如果这名考生报考医学,那么很显然他应不予录取。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对于考生录取,应该按照专业划分等级要求,而不是按录取批次划分,这样才适合当今社会专一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否则这样既不能达到减轻考生压力的目的,反而无形当中给那些偏科的考生施加了更多的压力。

下面再论述江苏高考的重中之重---3门算分科目。3门算分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课决定考生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细看这三门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语言类:语文和英语。二为逻辑类即数学。这样一分类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的天平有倾向文科考生这一意思,限制了一些理科考生的发展,不利于工科高等院校的人才选拔,当然附加分的设置有试图想使天平趋于平衡的意思,因为一般文科附加分比理科附加分难,理科附加分均分高于文科10分左右,但这并不能弥补理科考生在英语和语文上的损失,所以总的来说还是文科生占上风,不能体现高考对所有考生的完全公平。以上就是我对江苏现行的高考政策的不足之处的阐述。

3 对未来高考改革建议

高考欲保持长远的生命力,必须适时、适度地进行改革.所以要改革必须从高考制度入手,寻求一个能让社会绝大多数人甚至所有人都举手称赞的高考方案。笔者现如今作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结合自己当初高考的情况和大学的学习情况,对高考改革提出自己一些微薄的建议,希望江苏高考能更加合理地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从而使大学能更加专一的培养人才,让我们江苏成为教育强省,经济强省,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的繁荣昌盛。

其实高考不仅仅应该为大学录取人才指明方向,更应该让考生能顺利地习惯大学的学习模式,大学学习注重知识多元化积累,大部分知识只是学习表面,不做深入学习,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为找工作开辟多条路径,等到具体工作以后再确定具体某一研究方向,其他知识起辅助作用。所以笔者个人认为高中阶段也应全面学习,在全面学习的同时又要强调重点,既不走“大框框”路线,也不走单一路线,做到统筹兼顾,强重注基。当然高考也可以再增加学科如信息技术,体育等等学科,只是分权不宜太大,否则考生压力将十分巨大,只要求考生有所关注就行。以上就是笔者对江苏高考未来改革的建议,以上方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考生在一门或多门科目上的失误而后悔终生。再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与个人能力的培养,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4 结束语

江苏作为教育强省,相信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人民同志的努力下,在各级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的努力研究下,一定能够制定出让所有群体都能够满意的高考政策,从而更好地服务人民。笔者希望江苏高考的道路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莘莘学子能走进自己理想的象牙塔。

参考文献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范文第2篇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拉开序幕,今后考试招生录取将更加重视对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以及综合素质的衡量,这会直接影响普通高等中学学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总体方案。本文着重从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班级设置、教学模式这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解析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文理不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创造性地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和个人全面综合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确定发展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并以走班制的课程设置为依托,大胆地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便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和具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提供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学生培养方案。

二、高考改革的最新举措

1. 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无疑是本次高考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改动最大的一部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考14门科目,分为省统考9门和学校按照所在省份的统一要求组织的5门。省统考9门科目分别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其中后6个科目中需任选3门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而且同一门科目可以考两次,这无疑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学校组织的考试科目为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五项。

(2)注重综合素|评价,文理不再分科,英语考试社会化。关于文理不分科的讨论也是由来已久,在进入21世纪以来的高考改革中屡次被提起,在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中专家由此给出明确答复:文科和理科同等重要。这就意味着,“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称呼将成为历史。根据最新规定,最终高考的总成绩构成分为两大部分,即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加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自选三门的成绩,其中英语退出高考当天的统考,英语考试将进入社会化时代。

自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2.改革招生人数的分配形式

提高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人口数量较多的省份的高考录取率,这是综合考量生源地的教育水平与条件、毕业生规模以及实际参加工作的状况等各种因素之后得出的最终结果。位于东部的高校将继续实行支援中西部地区的招生计划,会有专门针对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录取名额。

三、对普通高中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建议

学生培养方案是在一定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方案。通过对概念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学生培养方案是一个教育过程的总和,由各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构成。方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环节:教育最终目标的确定,恰当教育内容、方法的实施,评估整个教育过程的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等。本文着重从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班级设置、教学设置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1.教育培养理念和目标的调整

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和评价标准的确立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所以教育理念是控制和影响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思想因素。只有思想上跟上时代的潮流,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才有可能满足国家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和个人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理念之一。它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和爱护,从人切实的需求出发,提升人的知识水平、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总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任何活动的开展都围绕提升人的素养来进行。这与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截然不同,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力和创造性。

(2)确定发展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培养目标,创新能力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国家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观念的新一代青年,这既是由整个国际大环境所决定,又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发展科技,就需要创新性人才,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有意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营造相对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教学班级设置调整,采取走班制

新的高考制度将不再分文理科,学生可以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6门课中任选3门计入最终的高考总成绩,根据数学的排列组合原理算出会有20种结果,师资和学生数决定了学校无法按此结果分班,所以走班制教学就成为必然。走班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的上课制度。

(1)采取走班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高考改革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文理不再分科,文科生只学史、地、政,理科生只学物、理、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今后将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所有科目,最后再根据自己的长项进行选择。

(2)采取走班制的具体设想。整体设想如下:高中一年级是全新的高中生活的开端,所以基础一定要打好,应充分激发学生对各科学习的兴趣。这个阶段可以开展全面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最基础的知识体系。在学期末会有一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要参加一次等级考。根据这次考试结果,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确定未来计入高考成绩的三个科目,高二年级的学习重点可以放在这些科目上。

高中二年级,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发掘最擅长的科目。这个阶段的教学就需要灵活一点,可以进行大胆的突破。即教师的课程固定不变,学生流动起来,自己根据公布的课程安排进行课程选择。因为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家都会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更喜欢哪一科,更擅长哪一科。而一个班的学生每个人的情况又都不同,不能进行统一授课,所以我们可以参照大学教学中选修课的模式,改变原有的班级学习模式,各自去选择课程上课,但是并不是所有科目都流动起来,语、数、外三科的学习还按照原有的班级分配方式,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这样其中有变动,也有不变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利于管理,避免出现混乱局面。

3.教学模式的调整,恰当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

教学模式的恰当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行不通,而因势而变,主动地去探索新形势下的最佳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翻转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展现出它强大的适用。今后高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的塑造,而灵活的教学模式无疑会为这些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1)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顾名思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学进行颠覆性改变。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的职责也更多地表F为去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因其显著的教学效果,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崇。而我国正处于高考改革新的阶段,那么高中教学中就应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积极地吸取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并结合自身的校情、学情来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新的教学模式。

(2)恰当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设想。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十分有必要。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例,除去选择计入高考成绩的3门科目,还有其他3科,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先从这3门科目的学习入手,灵活一些。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必花费相同的时间在所有科目的学习上,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配置学习时间。一方面学生的课业负担得以缓解,另一方面还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切实结合了中国的国情与实际的大胆创新。因为就目前阶段而言,高中教育中不可能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但是高考改革又为这种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本文在对国家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进行综述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改革举措和选拔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培养方案的调整提出一系列个人建议和想法。通过对高考改革的具体改革措施的列举,从而得出制订学生培养方案应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这两个方面进行调整。这一系列调整建议的提出,始终以遵循新的考试招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为原则,力求能为今后普通高中的教育培养方案的制订、调整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想法。当然,这些建议和想法仍多为理论方面的构想,实际具体的建议还有待完善。但是,不管怎样,想法总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并最终形成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的。

参考文献:

[1]胡建华.高考改革之于教育与社会的重要意义――读刘海峰教授的《高考改革论》[J].教育研究,2014(10):158-159.

[2]童 锋,夏 泉,陈 夏.论高考文化现象规律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28-33.

[3]陈凤燕.“翻转课堂”: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教育评论, 2014(6):127-129.

[4]张 D,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 全球教育展望,2013(7).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考语文试卷中语文知识类试题的分析,提出了对高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关键词:高考语文试卷;语言知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2-0238-01

首先,从题型来看,2011年语文知识类试题因其内容鲜活、视野开阔、形式多变成为各省市高考命题创新的新星。纵观今年19套高考试卷语用题,可以用生活和实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考题贴近时代,靠近生活,让语文学习的现实情境更加真切。也更加注重语文运用能力的考查,考生发挥的空间较大,让语文学习的实用功能更加突出。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扎实的语文知识基本功恰恰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的,因此今年各地的语文知识类试题在体现运用上显得更切实际,更有效果,也更加多样。

当然,语文运用部分的考查主旨是要考生展现自己综合运用语言的水平和能力,综合性应该是这个部分各种题型的基本特征。高考语文知识类试题应服从选拔的需要,从常模参照考试的特点出发,追求命题、测试的科学性、公平性。

语文知识类是有关语言的基本知识。因此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文化属于语文知识,不属于语言知识;而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章阅读与写作属于语言的运用,不属于语言知识部分的考查。

由于高考语文试卷把现代文与文言文划分得泾渭分明,因此本文为清楚呈现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试题布局,把语言知识的考查分为文言文中的语言知识和现代文中的语言知识两大部分;文言文中的语言知识分为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读音及句式三个部分;现代文中的语言知识又可分为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四个部分。

通过对高考语文试卷中语文知识类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课标型试题、传统型试题、综合型试题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出题方式,分别体现了不同的侧重点:

1、新课标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注重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考查,以最切合新课标的命题方式,达到检验学生能力的目的。

2、传统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注重夯实语文知识能力,以最直观最基本的出题方式,验证学生的基础能力,在教育引导的作用上一直目标明确,也颇有成效。

3、综合型语文知识类试题更加符合新课标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结合的要求,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语文融入到生活中,突出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无论形式如何,考试的目的在于为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高水平素质和能力的学生,《说明》中详细说明了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所以考试充分的体现出其选拔性。

通过分析试卷的适切性得出对高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的反思及建议:

语文高考知识类试题的命题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高考;化学;师范;挑战;对策

1 调查方法及内容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活动中,我们主要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式,力求以最具真实代表性的资料反映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准确并客观地得出调研结果。在调查中,本调研小组以浙江省内的化学师范专业高校生为调查对象,严格遵循抽样调查原则发放问卷共1000份,再对每张回收的调查表逐项认真审核,剔除由于调查误差、废卷等造成的无效问卷16份,共计有效问卷984份,有效率高达98.40%。

1.2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问卷设计合理,调研内容丰富详实。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样本的构成调查,即抽样样本的性别、年级等方面的构成情况调查;(2) 现状调查,即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以及在新高考形势下职业规划情况;(3)问题调查,即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的调查;(4)应对策略,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化学师范生对新高考改革的了解情况及内容分析

2.1.1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情况

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化学师范生的确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这也进一步表明研究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的必要性。

2.1.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需能力的分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专业文化素养和组织教学能力是化学师范生面对挑战亟需的能力。同时,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新高考形势下十分必要的。

2.2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面临的挑战

由图五可见,由此可见,竞争人数多、市场饱和、考研考公难度大与增大的工作压力为新高考形势下化学师范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化学师范生应直面挑战,有针对的提升自身素质。

3推动化学师范生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对策

3.1学校层面

3.1.1加大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力度

教师教育课程在对于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工作,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整体水平,辅助落实专业知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育能力是衡量教师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在新高考改革形势下,学校可以增加教师教育课程的课程数量或者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上课微格教学等活动满足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

3.1.2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提高师范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一般师范学院都选择大四才组织学生到高中实习,实践时间恐难满足新高考形势下对于师范生师范技能要求提高的现状。故学院每年暑假都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在学院内举行模拟上课教学等活动来加强教学实践。

3.2学生层面

3.2.1夯实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师范学生立足于教师行业最重要的基础。一切教学内容的传授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做保障。化学师范生在面对新高考改革时仍需将夯实专业知识放在显要位置。夯实专业知识,首先要认真学习掌握上课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巩固上课所学,另外也可利用慕课网等新型资源来增长专业知识。

3.2.2加强师范技能训练

作为一名师范生,师范技能帮助我们将专业知识以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展现教学魅力。在加强师范技能训练之前我们应明确高考改革会从哪些方面影响师范生技能训练方式,以及明白自己该从哪方面着手加强师范技能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心中明确师范技能对于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性,对于自己面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性。

4总结

从上述种种分析中,不难发现,化学师范生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及学校层次克服这些挑战使自己依旧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2版. 化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2.

对高考综合改革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技能训练

对口单招是高校招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为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开辟的一条升学渠道,是普通高考的重要补充形式之一。对口单招的考试模式基本上是语数外文化课400分、专业综合理论300分、专业技能考核300分,技能考核的具体形式因专业而异。目前,对口单招工作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自实施以来,很多同学通过对口单招进入了大学的校门,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从2010年起,计算机对口单招考试大纲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专业综合理论和技能考试标准。理论考纲所涉及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原理》《C语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基础》等五门核心课程,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技能考试大纲变化更大,每年都将因技能不合格而淘汰10%的学生,且技能成绩算入最后高考总分,所以技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新技能大纲由文字录入(40分)、图文排版(40分)、电子表格(40分)、图像处理(30分)、网页设计(60分)、网络应用(10分)、C语言(80分)等七个部分组成,总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可以看出其中网页设计和C语言所占比例较大,而C语言不仅比重最大,难度也最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程序阅读和调试能力的要求较高,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个项目。

在教学实践中,对口单招不同于普通高考,从课程设置、考试要求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按照单招课程体系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完成不同的目标。

一、对口单招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文化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对口单招各专业的文化课总分均为400分,其中语文150分,

数学150分,英语100分。从以往教学经验和分值比例以及课程性质来看,语文和英语成绩往往差距不大,但数学有可能会拉开很大差距,所以建议在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调整数学和英语的教学时数。

2.专业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我认为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以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设专业课和技能课,一年级上学期不要再开设化学、物理等一些课程,可以开设文化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公共课,如:打字与

OFFICE等较简单的技能操作。而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内完成其他技能课以及专业理论课的第一轮授课,到三年级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复习,一般分为三轮,一轮抓基础,二轮重专题,三轮综合并冲刺。

3.专业技能课课程设置的改革

由于时展的需要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及软硬件更新的速度飞快,我们的课程设置也应紧跟变化。打字和Office课程我们应作为公共课,PhotoShop、FrontPage、C语言等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如果学生到三年级时还要突击专业技能课,这使学生压力很大,我认为在相对比较宽松的一、二年级应把技能的内容作为课程来开设,到三年级时再强化训练巩固,这样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并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2010年,程序部分改考C语言且由

原来的60分调整到80分,所以此项目得分对考生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当增加其教学时数,保证其教学时间,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算法分析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练过程,教师授课时要通过“引”“启”结合的多种途径,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其潜能,活化学生程序阅读和设计的应变能力,切不可让学生死记程序。

4.关于专业课教材的使用问题

单招的专业课教材不像普通高中那样统一,教材版本比较

多,各学校使用的也不尽相同,据了解,出卷老师在出卷的时候要参考的职高教材最起码有四个版本,学校应该把这几本教材都买回来,让老师参考,任课老师觉得哪本比较适合就选用哪本作为教材来使用,教师可以取长补短,综合每一本书,要有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

二、针对口单招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工作的开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悟透大纲,制定计划,讲究策略

为了准确地把握训练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要的是读懂大纲,吃透大纲中的知识点,关键是把握其重点与难点。纵观技能大纲,我个人认为面广量大、难度适中,但只要教师把握大纲、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时间分配科学合理,学生技能定能既快又好。

2.文字录入、功在平时,坚持不懈

在技能高考中,文字录入项目是最容易拿分的,也是获得高分的关键,但文字录入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千万不能等到高三再开始,高一、高二就要训练到位,这样技能考试前只要进行恢复性训练就可以了。关于输入法的选择,本人认为也至关重要,建议首选五笔输入法,因为从教学经验来看,利用五笔输入法可以不断提高文字录入的速度和准确率,而如果使用拼音输入法当训练达到一定速度后要想再有较大的提升就很困难,而且在测试文章中往往会有个别字部分学生不认识,导致不会拼音而打错字,而每错一字就要倒扣1分,所以如果选用五笔输入法的话就不会存在上述问题了。

3.训练规范,合理分配,提高速度

由于技能高考具有“量大时紧”的特点,因此,建议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考代练”。每次综合考试下来,总有不少学生反映考试时间来不及,有的甚至连最后的程序题题干都没看见,就被交卷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平时训练不正规,不能给学生营造真正的考试氛围,尤其是无紧迫感和限时观念。所以,只有每次训练都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进行,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沉着应考。

4.程序项目,循序渐进,注重算法

C语言程序部分是所有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主要包括程序改错、程序填空和程序设计三种题型,其实无论哪种题型,最终都归为代码和算法,想要提高C语言的得分,算法是根本。教师平时理论授课时就要不断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从思想上理解程序设计的算法,同时提高上机调试程序的能力。

5.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科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