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药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41-02
中医药博物馆是通过收藏、保存、展览中医药文物,进行中医药文化研究和教育传播的行业博物馆。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外延和内涵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博物馆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
一、中医药博物馆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
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是:发展快、数量多、规模大、影响广。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广泛传播,陕西、南京等地纷纷建立医史陈列室及博物馆。据有关专家粗略统计,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已有近五十 家。这些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方式主要依托中医药院校、企业、医院、地方政府及研究单位。其中院校博物馆在中医药博物馆建设中居主体地位,北京、上海、成都、广东、南京、天津等省市中医药院校已建设或筹备建设中医药博物馆(包括医史博物馆、医史陈列室)。随着建设规模的增强及品牌宣传,一些企业也纷纷投资,建设了一批中医药博物馆。如成都迪康药业的成都中药博物馆、山东东阿阿胶博物馆、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天津中新药业自然人文陈列馆等。其他由医院、政府、民间力量创办的博物馆有常熟中医药博物馆、河北安国药文化博物馆、重庆民间医药博物馆等。而关于建筑面积,少的有几千平方米,多的有几万平方米。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建筑面积有4500平方米,广州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则有2万多平方米。依托建筑和文物,中医药博物馆不断扩大影响,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窗口和基地,有些还将视野扩大至国际范围。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在意大利热那亚中国展中举办了中医展,详细介绍了有关脉象、穴位、针灸、推拿的历史和知识,把中医药文化推向世界。
我国中医药博物馆建设规模、数量、速度如此壮大,有着一定的发展条件:第一,政治条件。当今社会,文化是国家竞争的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并首次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中华文化等政治举措激发了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使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国民的热切愿望。这样的环境为中医药博物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二,社会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富裕,精神风貌日趋高涨,健康观念日益增强,尤其是在崇尚自然的观念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国内外对中医药文化愈加推崇。在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呼声下,中医药博物馆的大发展势在必行。
二、中医药博物馆的功能及作用
1.收藏、保管、研究中医药文物
藏品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收藏、保管文物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功能。博物馆水平、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该博物馆所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中医药用具、中医药文献古籍、中药材标本、古代名医画像雕塑等文物体现了中医药博物馆的行业特色及实物优势。
研究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因此博物馆也是一个拥有科研人员、资料及设备的科研机构。中医药博物馆的藏品经过专业研究、与文字图示解说及陈列展览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和方法使大众对中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史有种直观立体的认识。
2.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所展现的是一部部关于文化、民族、地方及时代的断代史或通史。中医药博物馆无疑就是体现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殿堂,通过馆内多方面不同角度的展览,通过人与物、人与人(观众与解说员等博物馆工作者)近距离的接触,引导观众系统而全面的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程,增强观众的自豪感,增加人们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加深人们对中医药文化的深刻认识,继而促进现代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3.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基地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中医药文化越来越不陌生,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接触中医药文化和进行继续教育的平台。尤其是国内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大部分以高校为依托,这样能够使高校的学科、人才优势和博物馆的展示优势相结合,对当代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促进中医院校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通过历代名医事迹的展示,将医者严谨认真、医道正派、作风端正、求实创新等医德医风介绍给学生们,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再次,不同于死气沉沉、枯燥单调的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实物展览,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三、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方向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首先,从政治层面来说,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隶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范畴的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离不开人们这一建设主体。通过意见反馈、志愿者服务等使人们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
其次,从新博物馆学的角度出发,中医药博物馆不能仅仅是中医药文物的收藏室,而应是一座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化殿堂。因此改变传统博物馆以“物”为导向的观念,树立以“人”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把观众当作顾客、朋友,努力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周到、热情、舒适的环境。
2.以优势为动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体系
中医药博物馆作为行业博物馆,首先需要突出中医药这一行业的特色,以弘扬中国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为主题,把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融入陈列和展览中,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让参观者在进行中医药文物视觉享受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保健养生知识,从而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和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中医药文化的社会认可度。
3.建立结构全面的人才队伍、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第一,文物的收集、鉴定、保护、管理,藏品的展览陈列等需要文博系统专业人才。第二,为了能够深入地、全方位地研究中医药文物及中医药文化,充分实现中医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医药专业人才必不可缺。第三,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壮大需要管理人才。第四,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负责中医药博物馆展览高新技术及数字化建设等。第五,安保等其他人员。通过组织人员参加文物、博物馆、高校等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去其他博物馆学习工作经验、邀请专家讲授文博知识等方式积极培养人才,不断优化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
4.展览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展示手段,一成不变的陈列方式只会让人觉得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中医药博物馆的持续发展需要生动丰富的展览方法。
第一,大部分博物馆因为受人力、财力、物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使馆内的陈列固定化,虽然保持了自身特色,但却流失了大批观众。为了避免此种现象,需要定期改变陈列格局、展示内容,使博物馆常展常新,实现观众循环参观。第二,将展品陈列动起来。哲学上讲物质是运动的,有些事物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是以明确的运动状态存在的,而博物馆一般将藏品陈列在展览柜里,使其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因而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使展品动起来,增强陈列展览的趣味性,拉近展品与参观者的距离。第三,将新技术运用到博物馆的展览之中,使观众感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比如利用针灸智能人、按摩点穴智能人、中草药鉴定等使观众享受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的感官刺激。通过观众与模拟展品的交互体验,增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播。第四,加强中医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中医药博物馆网站,便于观众与博物馆、观众与观众、观众与研究人员的交流沟通,实现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信息化、数字化。
5.加强宣传及文化交流
主动走近观众、走进社会,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媒方式,广泛地宣传自己,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四川省博物院通过文物大篷车的方式使文物走向乡镇,改变了观赏文物需要到博物馆、需要到城市的局面,迈出了主动接近观众的一步,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
加强中医药博物馆之间的馆际交流,通过馆与馆之间藏品的交换与调拨使其互通有无;通过馆际间的学术活动,如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等实现文化的双向交流。将部分展品适当地出借给学校、医院、社区等团体组织,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能提高藏品的利用率及博物馆的影响力。
6.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经费短缺是所有博物馆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瓶颈。我国的传统博物馆主要依靠政府进行投资经营,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种方式越来越适合博物馆的发展需要。依托中医药企业创办的博物馆,因为经费来源与企业利益及效益挂钩,因此发展的经济基础尚可。但其他的中医药博物馆就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因此他们应该解放思想,树立经营理念,除了自身经营、政府拨款之外,通过自身努力、政府倡导,积极主动地寻求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参与和资助。在自己发展的同时对进行赞助的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宣传,实现双赢。
总之,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个分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医药博物馆应立足自身特色及发展目标,把握观众需要,通过建立结构全面的人才队伍,利用现代新技术丰富展览陈列方法,加强文化交流,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收藏、展览、研究、教育功能,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和中浚.中医高校博物馆及中医药博物馆建设的喜与忧[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2]罗月琴,吴鸿洲.浅论中医药博物馆的定位和建设[J].中医文献杂志,2006(1).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意义;困境;努力方向
中医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中医药院校作为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其教育目的是提高各级中医药人员整体素质,担负着推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神圣职责。因此,研究探索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教育实践中面临困境、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一、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医学所具有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属性以及医学的职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中医药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加强中医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使他们不仅能胜任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掌握一般医学科学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短程更新能力的医学实用型人才,在当今医药人才尚缺的情形下尤为重要。弘扬中医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医医德理念,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医院校特色,对加强中医药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实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医药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批高质量的医学生已在医疗服务行业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但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理想与现实的严重落差,中医药院校已经实现的目标与整个社会对医学生所期望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比如:专业技能的培训挤占人文教育的时间;部分理科学生重理轻文,文化基础知识欠缺;繁重的专业课学习,制约着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等。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已成为摆在各个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1.注重全体性。“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中医药院校要坚持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类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做报告,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2.注重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因此,在学科上,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等一批人文学科和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的,只有做到素质教育与医药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培养的学生才能是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合格实用型人才。
3.注重发展性。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提高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加速培养中医药创造性人才,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中医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
4.注重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不仅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个共同的方面有较全面的发展,而且更注重促进每个学生相对他自己而言最好的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目前,中医药院校的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在高中阶段为理科学生,人文科学的知识薄弱,缺乏文化素质教育的熏陶,先天不足,亟待弥补有关的知识。所以高等中医药院校加强素质教育应首先突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式给学生“补课”,完善知识结构,在“补课”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5.注重未来性。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医药院校在推行素质教育时要培养大学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在教学环节上,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培养会学、会干、善于创新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更新学习理念,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知晓和践行“获得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从而获得全面、个性、终身发展的能力。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中医药院校素质教育必须从战略和长远地角度出发,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更新教学模式,顺应时代的需要。
1.1突出重点,创建特色,做优专科医院坚持以专病专科特色建设为主线的中医药发展战略,始终以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研究为重点,以中医科专科建设为主导,促进中医药学科全面发展。通过坚持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治疗和保健相结合,不断拓宽诊疗思路;通过加大专科投入,完善设备配置,提高专科现代化辅助诊断水平;通过自主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专科治疗、护理体系,提升了专科医疗水平。例如,创新推广了治疗糖尿病坏疽的“三期分法”,攻克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易复发的难题,建立了相关病种、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系统治疗规范,研制了系列专科中药制剂等,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吸引了全国各地患者慕名就医。医院通过建设特色专科,创出了品牌,确立了中医药学科在综合医院中的优势地位。
1.2系统建设,深化功能,全面发展医院在坚持发展专科优势的同时,注重中医药学科的系统建设,鼓励非中医临床科室、康复理疗科和药剂科的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目前,非中医临床科室主要通过中医科医师会诊、科室间中西医医师协作、临床科室内及特色中医门诊中医师诊疗的形式,广泛开展中医药临床医疗工作。中医药在肿瘤、肾脏病、感染性疾病、不孕不育、白癜风、骨病及诸多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康复理疗科则通过针灸、推拿、小针刀、熏洗等中医疗法,在疼痛、关节和椎间盘疾病的治疗,以及伤病、瘥后康复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药剂科通过中医药支撑功能建设,不仅设置了有400余种中药饮片和免煎颗粒的中药房、配套的中药煎药室、30万净化级别的中药制剂室,还通过自主研发和科间合作,研制了涉及多专业数十种中药制剂,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并在多次感染性疾病预防中为武警部队做出了贡献。系统建设使中医药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不断深入,10年中获军地医疗成果奖7项,进一步提升了医院中医药学科综合水平。
2加强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体会
2.1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是加快医院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前提武警部队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建设已经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原因一是中医药在保障人类健康,特别是在多次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防控治疗作用凸显,已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重视;二是面对沉重的医疗成本支出、面对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弊端与警示,人们开始反思并已经重新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三是党和国家、军队多次强调加强中医药建设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上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效、便、廉、验的优势,在医药创新、深化医改中发挥作用,为全民及部队的预防保健和医疗做贡献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提高认识,这样给中医药学科建设有力的支持,才能以学科建设的标准要求(甚至更高的标准)去投入,并认真组织,坚决落实,也才能使中医药学科建设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2.2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团队,是中医药学科做大做强的基础一个学科的建设,特别是在以西医为主的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学科,选拔好带头人至关重要。其一,不仅应具备一般学科带头人的素质,还要有很强的科间协作能力,这样才能促进科间协作和中西医结合,在更广泛的专业范围应用和研究中医药;其二,不仅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高超的中医技能,还要有较好的现代医学功底,这样才能带出一支拥有现代医学理论和技能的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满足现代医疗市场和卫勤保障任务的需求。有了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团队,中医药学科做大做强就有了基础。
2.3正确的发展方向及不懈的开拓创新,是提升竞争实力的关键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工作,应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优势,全面提高人类健康素质,有效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与现代难治疾病[2],其重点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疗,研究方向不仅要宽泛,更要有专长,要有特色并形成优势。专科主攻方向的选择,要基于客观分析医院现有中医人才的专业特长,取医疗市场所需、现代医学所短、中医药学所长的专业。有了科学的选择,就有了学科发展的良好开端和正确方向,而在此道路上,坚持不懈的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建成特色,走出优势,创出品牌,才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
2.4系统化全面建设,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科优势的支撑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中药学,三者相辅相成,在临床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理疗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特别是在血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消化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优生优育等学科,从预防到治疗,从急性期到恢复期,从一般治疗到危重症抢救,作用凸显。然而中医药学科要实现在综合医院的相应功能,只有得到系统化规范建设,并高标准全面发展,才能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综合医院的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才能使中医药学在保障部队战斗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下一步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思考
3.1研究方向应更加适应武警部队的任务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军梦,对军队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应该从提高国家特色医疗优势和武警后勤遂行多样化保障能力着眼,充分发挥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治未病”,以及简、便、廉、验的优势,针对武警部队的任务需要,积极推进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技术在部队预防保健、训练伤防治及常见病诊疗中的广泛应用和科学研究,打造我军有别于外军的医疗保障优势,切实提高我们在各种复杂艰苦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能力。
3.2建设内涵应注重中医药学科的标准化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和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发[2008]14号),体现了国家和部队对中医药学科建设的高度重视,其对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硬件配备、人才培养、规章制度、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标准,对加强部队中医药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坚决贯彻执行,按纲施建,以标准化建设促进武警综合医院中医药专业化建设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中医医院;中医药内涵建设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医疗内涵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建国6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中医医院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先后成立了2600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其中不乏在各省市医疗市场中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中医医院。但也存在着部分医院西化严重,中医特色医疗比重日渐缩小的现象。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加强中医内涵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医医院自身的生死存亡,也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综合性中医院的中医内涵建设。
一、中医特色医院管理,推进中医文化建设
中医医院应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要体现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提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并将其作为科室考核的重要指标。按照《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要求,大力推进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在行为规范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在环境形象体系建设中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医院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调动医务人员使用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积极性。医院在着力打造质量品牌的同时,要以培植中医文化理念为牵引力,凝练和弘扬新时期“精诚、博爱、继承、创新”的医院精神,以不断完善服务文化、团队文化和环境文化为着力点,弘扬“仁心济世”的中医文化精髓。
二、加强特色学科建设,促进中医科研创新
长期以来,中医学科的发展受到多种原因的制约,出现了博而不精的局面,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临床特色。长期的中医药实践证明,一所综合型中医院必须以数个中医优势特色突出的学科作为医院强有力的发展基础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每个特色学科必须具备自己完善的治疗体系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加以独到研究。要结合本院既有的医疗特色,明确中医优势疾病谱,充分发挥中医药特长,迅速确立学科主攻方向,才能加快中医学科的发展。中医药优势疾病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西医无治疗措施而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有效的疾病。(2)西医有治疗措施,但因不良反应太多而限制了这些措施应用的疾病。(3)西医有治疗措施,但疗效较差的疾病。中医优势疾病谱中的疾病具有多因素致病、多环节、多脏器受累,病情呈慢性反复发作的态势。例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等重大疾病、睡眠障碍、乳腺增生病、绝经妇女相关疾病等经过临床实践证明,恰当的中医药干预对这些疾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是一个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个医院要有强大的学术影响力与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科研力量。中医创新的严重不足是中医所要面对的一个致命弱点。长期以来中医理论创新不够,在重大疾病的防治方面未有新的突破,导致了中医在医疗市场所占分额不断缩小,因此中医医院的发展必须注重创新,加大科研的投入,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的动力。必须坚持以医疗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将科研与临床有机结合,按照“科研思路必须源于临床实践、科研设计必须符合临床实际、科研过程必须服从临床需要、科研成果必须提高临床水平”的思路,积极开展临床科研,走中医现代化之路,推动中医学科的全面发展。
三、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培养中医后备人才
1以科学发展为目的积极创新中医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而高校的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为其保驾护航,因此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本位”的管理意识,建立管理科学、权责明确、机制健全、运转高效、竞争有序的现代大学制度。
首先,要不断提高高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中医药高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勤于学习管理、专心投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高等教育管理专家。
其次,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健全。可通过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同时,要调整学校机构设置,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彻底改变高校机关政府化的倾向,通过撤销、合并、联合办公等方式调整组织结构,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保证管理队伍勤力高效。
第三,要改革人事制度,强化岗位职责。实行科学的定岗、定编、定责,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淘汰机制,努力创造有利于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人脱颖而出的良好用人环境。
2用科学发展的模式强化优势,突出特色
所谓高校的办学特色,就是指其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和固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所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集中体现在学科建设,在科研或其他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并以此确定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显著特点和亮点,是学校办学的个性化特征。中医药高校制定发展战略必须深刻探究和发挥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强化优势并发挥优势效应,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首先,强化中医药学科,突出学校特色。把大的做强,把强的做好,这是高校办学定位和战略发展的重要原则。中医药高校未来发展的学科专业优势依然是中医药学,这是中医药高校发展和壮大的根基所在,是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要强化中医药学科,彰显中医药学科特色。
其次,强化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中医药高校要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在重点学科的规划和选择上,突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主题,使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引擎”。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大学的服务职能,主动贴近,积极配合,争创实效,在不断加大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